请问有人知道这是否是段店红汝

[转载]转载:鲁山段店古汝瓷揭秘
鲁山段店古汝瓷揭秘(图)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图2 窑址采集的各类瓷片  
KB, 下载次数: 7)
  图3灰青釉龙形器
  河南冯保收
   一、鲁山段店古瓷窑概况
  鲁山窑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鲁山县,宋时属汝州所辖,现隶属于平顶山市。鲁山窑又称段店窑,因在段店村发现而得名。窑址北距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25公里,东距平顶山市30公里,当地瓷土、煤炭资源丰富,为陶瓷生产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该窑遗址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窑炉众多,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经中央、省、地、县文物部门多次调查以及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次小规模田野发掘,获得大量的瓷器标本和窑具,证明该窑始烧于隋唐,延续至元明,其陶瓷烧制时间之长、遗物之丰富、品种之齐全、花色之多样,实属罕见。该窑瓷器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其中有花釉瓷、汝瓷、钧瓷、三彩、白瓷、青瓷、白地黑彩、黑瓷、绞胎、绞釉、酱釉、天目等;装饰手法有珍珠地、镶嵌等,器型几乎涵盖了一切日常使用器。唐代鲁山花釉腰鼓更使其产地段店名声远扬,产品受到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
、河南博物院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均有收藏。该古窑址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段店汝瓷的发现
  段店窑烧制的瓷器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尤以唐代花釉瓷闻名中外。但段店在宋代还生产汝瓷(即区别于民汝的官汝或贡瓷),在古陶瓷界知道者甚少。有些器物如果不仔细看胎质,仅在釉色和器型上很难分得清窑口。近几年来曾有小贩收购到段店汝瓷片后冒充清凉寺汝瓷在古玩市场上出售,获利颇丰,可见段店汝瓷之魅力。
  据了解,多年前段店曾出土过天青釉带小支钉满釉圈足盘、平底支烧小盘及满釉圈足、卧足支烧碗残片(见赵文军、赵文斌著《汝窑》,文汇出版社2002年),实际上它就是汝瓷,但这并未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富裕起来的段店村村民也舍弃了老屋,盖起了新房。在不少村民的院内及老屋下发现了多处古窑炉、窑具(图1)及其遗存,其中就出现了天青釉色的汝瓷残片,笔者就有幸搜集到一部分,器型有盘、钵、碗、瓶、壶、洗、尊以及香熏、套盒、盖盒、盏托、灯台、人物、动物、文房用品等(图2),其品种、器型及烧造工艺与清凉寺出土的汝瓷近似。其胎体制作工艺经分辨有轮制、模制、捏制,烧制工艺有器底满釉裹足、圈足支烧,支烧处有三至六个细小支钉,在足墙底无釉垫烧。烧制窑具有垫饼、垫圈、支钉、支圈。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灰白、豆青、月白、卵白、青绿等。大部器内外满釉,釉质为石灰釉且稍有粘稠,有的釉质肥润如龙泉,颇有玉质感和失透感。器胎制作工艺多样,有素、刻、划、模印、镂空,装饰有莲瓣、龙、凤、鱼、鹿、蛙、海水、云气、折枝花纹等。胎土有土黄、白、灰白、深灰。胎质大部精细,有的似油腻感,部分胎土加工之精细程度极其罕见。产品烧成温度应高于1250摄氏度,瓷化程度高、敲之声脆。釉面大部开片为细小网状纹片、鱼鳞片,有的是大横纹、冰裂纹,甚至还遍布细小棕眼,有的并无开片。这些器物制作规整、工艺考究,有些还在施釉前先行素烧。从器型和用途来看,大部产品并不像是民间日常用品,也与同期生产的玻璃质青绿釉的民窑器物相比在工艺上差别很大,品种也无类似。有些器型独特,似仿制早期青铜器样式的祭祀礼器,如奁、尊、瓶等,有些器型古怪甚至叫不出名字。尤其一些龙纹、龙形器物(图3、4、5、6)的出现很具有官方色彩,其性质可能为官府定制或像清凉寺汝窑一样的民窑“贡御”瓷,这个结论是否确切,有待通过考古发掘来进一步证实。如果这一结论得以证实,那段店汝窑就是继宝丰清凉寺、汝州文庙和张公巷汝窑之后在河南发现的又一重要汝瓷产地。
  图4 青白釉龙纹盘
  图5 各种釉色龙形残件
  图6 天青釉龙纹钵
   三、段店汝瓷的器型及工艺特征
  1.器型:有三足洗(图7)、三足尊(图8)、平底洗(图9)、碗(图10)、椭圆形洗(图11)、套盒(图12)、龙、狮形熏炉等(图13、14),海水龙纹钵(图15),除此外还有贯耳瓶(图16)、七管瓶(图17)、攒盒(图18)、鸟食罐(图19)、灯台(图20)、佛造像(图21)、文房用品等,还出现有模印文字和刻字的器物。
  图7 天青釉三足洗
  图8 天青釉三足尊
  图9 天青釉平底洗
KB, 下载次数: 9)
KB, 下载次数: 11)
KB, 下载次数: 7)
KB, 下载次数: 6)
KB, 下载次数: 6)
继续上:龙纹钵,请注意胎体是黑胎
KB, 下载次数: 4)
  2.制作工艺:器物的制作
华虎 发表于
贯耳瓶残片:
带纪年款残盘(元祐年制)
KB, 下载次数: 6)
KB, 下载次数: 7)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瓷片资料,,鲁山汝瓷。。
KB, 下载次数: 6)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4)
KB, 下载次数: 2)
KB, 下载次数: 9)
众所周知,汝瓷的顶级产品,标志性产品即是三牺樽,何故清凉寺开发却未见一片三牺尊残片,而鲁山却不断出现,可见鲁山为汝之母,钧之源,非虚也,
故宫三牲尊完整件定清仿,只因未在清凉寺发现标本,釉色胎质又与之有别,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汝窑瓷鉴定与鉴赏》一书中第16页,清凉寺出土报告无发现三牺尊的标本。
鲁山汝瓷底款已收集到【申兆】【奉华】【蔡】等,皆为官款,而清凉寺却未见此类款,可见鲁山既烧民汝,又承担了官府贡瓷的任务,即【官汝】。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1)
本帖最后由 西文138 于
19:39 编辑
KB, 下载次数: 3)
KB, 下载次数: 1)
华虎 发表于
11:23 上传
很特殊的两面釉色卷足残盘:
华虎 发表于
很特殊的两面釉色卷足残盘:
11:24 上传
前几日得空,特意去隐雾先生店里,拍了一些他收藏的汝瓷照片,都是世面上很少见的东西。
他的汝瓷笔舔有段店的、还有清凉寺和张公巷的。
既然这个帖子专题介绍段店的汝瓷,就上个段店的笔舔吧,造型和楼差不多,只是更精致,四面还多了印花装饰。
向隐雾先生讲起这个介绍段店汝窑的帖子,没想到他对雅昌论坛早已全无兴趣,原因是今年六月,他也曾在高古版发了个《非常宋汝寻常看》的帖子,本想把他珍藏多年的汝瓷器物陆续展示出来,供喜好者参考研究,可是竟被版主认为是新仿,加了黑亮,永久封禁了。
为此,他对论坛彻底失望了,也不想让我把照片贴上来。
经过本人的友情劝说,最后,他还是同意我上传照片了,并从柜子里找出几个带窑场款识和年号款识的珍贵汝瓷及标本供我欣赏、拍照。
这里,特发几张带款识的照片,给帖子助助兴,让研究汝瓷的专家学者们开开眼。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这个汝窑洗底部没有支钉痕迹,而是圈足底部刷铁色护胎釉,采用圈足垫烧工艺 ,没见过,请行家说明。。。
KB, 下载次数: 0)
发一个汝瓷套盒,请华虎老师判一下年份是北宋还是金代
工艺较精细,大量使用了模制工艺,使得器物形体规范、胎体较薄,有的器物胎釉厚度不到两毫米。因模具的广泛使用,异形器物也得以大量生产。
  3.胎质:胎质坚硬致密,胎泥加工较精细,吸水率低。胎色有白、灰白、土黄,个别黑色,
  4.烧成燃料及温度:大部以煤炭为主要燃料,薪柴次之,窑温高于1250摄氏度。
  5.釉色及开片:色调较多,有月白(有称白汝)、天青、淡青,灰青、青绿色,釉色较深的稍多些。个别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较厚部分釉面多呈亚光。以煤炭为燃料生成氧化焰效果的器物其釉面色相不稳,有偏色现象。大多开细纹片,个别有大片纹,也有少量器物无开片现象。另外月白釉色的器物其釉层较厚,釉面开片较大,类似传说中的北宋官窑。
  6.施釉方法:施釉饱满,尤其瓶类和其它器物的器内几乎满釉,足底垫物出现有窑粘现象。
  7.试釉片:出现了大量的以天青釉为基色的深浅不一有各色阶釉面的试烧片,这些试釉片大部采用器物素烧的残片进行试烧(图22),一部分用较标准的梯形半釉半素且带圆孔的瓷片试烧(图23),釉色由浅(月白)到深(深青灰),色差较大、品种较多、色相不稳。
  8.质量:胎料加工较精细、密度大,手感重。
   四、段店汝瓷生产的年代
  1.段店窑出现的一些器物如莲座弦纹长柄灯台(见图20)的造型有明显的唐、五代遗风,且釉色有明显的钧汝不分的特征;还有一款八棱长颈执壶(图24)及套盒(图25),造型有明显的唐、五代典型风格,在北宋中后期其他窑口并不见有,推测其应为北宋早中期产品。
  2.在段店出现的器物中还发现一个天青釉圈足满釉支烧折沿残盘(图26),直径约16厘米,高0.8厘米,釉色青中透白,模制,窑粘严重,盘底部中心无釉处有印章形刻款,经辨认为“元祐年制”。这足可以证明在宋哲宗当政初期的元祐年间(年)或更早时期这里已经在烧制相当成熟的汝瓷。
  3.段店汝窑的釉色及制作工艺有显著的南方越窑的特征,而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越窑在北宋中后期开始走向没落,渐被新兴起的釉色莹润、如脂似玉的龙泉瓷所取代。据此,段店汝窑不会是师从北宋中后期落后的越窑而应是师从较早期(五代至宋初)的“越窑古秘色”。
  4.据考证宝丰清凉寺窑始烧于宋初,为一般小窑,其烧造规模和产品知名度远不如鲁山段店窑,其北宋晚期生产的汝窑天青釉产品并非是无源之水,在对其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有天青釉的中、早期产品(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宝丰清凉寺汝窑》2008年出版),其成熟的制作工艺应有所师从,它应该师从于段店汝瓷,后期发现的张公巷汝窑也应是如此。据了解,一些考古专家也认为鲁山段店窑与清凉寺窑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当属汝窑的先驱(见赵青云、王忠民、曹永智《汝窑探源—兼谈汝窑与越窑的关系》,《江西文物1991年4期)。
   五、对段店汝窑的期待
  综上所述,鲁山段店窑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古瓷窑,它历来就被官府所重视。因其窑群规模宏大、烧造历史悠久、生产品种繁多,虽经历次发掘和盗挖,出土过丰富的文化遗存,但人们还远远没有完全认识它,抑或可能只是管窥一斑,更大的秘密在等待我们去探索。饱受争议的台北故宫旧藏汝窑三牲尊和出戟尊也在鲁山段店找到了其疑似出生地(见图27、28)。据了解,一些汝瓷研究者近些年对鲁山段店窑也颇为关注。我相信,鲁山段店窑是一处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的生产汝瓷的窑址,它有可能是北宋时期烧制官府用瓷的重要窑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汝瓷的一些不解之谜将会在鲁山段店窑被揭开,关于汝窑争论的一些未决学术问题也可在这里找到线索。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检测手段的进步和提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2007年在《复议宋官窑青瓷》一文中提出的关于汝窑窑址“不应就是已发现的宝丰临汝两地,应该还有其他地方”的预言就要成为现实。
我相信,鲁山段店窑是一处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的生产汝瓷的窑址,它有可能是北宋时期烧制官府用瓷的重要窑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汝瓷的一些不解之谜将会在鲁山段店窑被揭开,关于汝窑争论的一些未决学术问题也可在这里找到线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转载:鲁山段店古汝瓷揭秘
资料,很有学术研究价值!
鲁山段店古汝瓷揭秘(图)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图2 窑址采集的各类瓷片  
KB, 下载次数: 7)
  图3灰青釉龙形器
  河南冯保收
   一、鲁山段店古瓷窑概况
  鲁山窑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鲁山县,宋时属汝州所辖,现隶属于平顶山市。鲁山窑又称段店窑,因在段店村发现而得名。窑址北距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25公里,东距平顶山市30公里,当地瓷土、煤炭资源丰富,为陶瓷生产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该窑遗址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窑炉众多,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经中央、省、地、县文物部门多次调查以及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次小规模田野发掘,获得大量的瓷器标本和窑具,证明该窑始烧于隋唐,延续至元明,其陶瓷烧制时间之长、遗物之丰富、品种之齐全、花色之多样,实属罕见。该窑瓷器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其中有花釉瓷、汝瓷、钧瓷、三彩、白瓷、青瓷、白地黑彩、黑瓷、绞胎、绞釉、酱釉、天目等;装饰手法有珍珠地、镶嵌等,器型几乎涵盖了一切日常使用器。唐代鲁山花釉腰鼓更使其产地段店名声远扬,产品受到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
、河南博物院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均有收藏。该古窑址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段店汝瓷的发现
  段店窑烧制的瓷器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尤以唐代花釉瓷闻名中外。但段店在宋代还生产汝瓷(即区别于民汝的官汝或贡瓷),在古陶瓷界知道者甚少。有些器物如果不仔细看胎质,仅在釉色和器型上很难分得清窑口。近几年来曾有小贩收购到段店汝瓷片后冒充清凉寺汝瓷在古玩市场上出售,获利颇丰,可见段店汝瓷之魅力。
  据了解,多年前段店曾出土过天青釉带小支钉满釉圈足盘、平底支烧小盘及满釉圈足、卧足支烧碗残片(见赵文军、赵文斌著《汝窑》,文汇出版社2002年),实际上它就是汝瓷,但这并未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富裕起来的段店村村民也舍弃了老屋,盖起了新房。在不少村民的院内及老屋下发现了多处古窑炉、窑具(图1)及其遗存,其中就出现了天青釉色的汝瓷残片,笔者就有幸搜集到一部分,器型有盘、钵、碗、瓶、壶、洗、尊以及香熏、套盒、盖盒、盏托、灯台、人物、动物、文房用品等(图2),其品种、器型及烧造工艺与清凉寺出土的汝瓷近似。其胎体制作工艺经分辨有轮制、模制、捏制,烧制工艺有器底满釉裹足、圈足支烧,支烧处有三至六个细小支钉,在足墙底无釉垫烧。烧制窑具有垫饼、垫圈、支钉、支圈。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灰白、豆青、月白、卵白、青绿等。大部器内外满釉,釉质为石灰釉且稍有粘稠,有的釉质肥润如龙泉,颇有玉质感和失透感。器胎制作工艺多样,有素、刻、划、模印、镂空,装饰有莲瓣、龙、凤、鱼、鹿、蛙、海水、云气、折枝花纹等。胎土有土黄、白、灰白、深灰。胎质大部精细,有的似油腻感,部分胎土加工之精细程度极其罕见。产品烧成温度应高于1250摄氏度,瓷化程度高、敲之声脆。釉面大部开片为细小网状纹片、鱼鳞片,有的是大横纹、冰裂纹,甚至还遍布细小棕眼,有的并无开片。这些器物制作规整、工艺考究,有些还在施釉前先行素烧。从器型和用途来看,大部产品并不像是民间日常用品,也与同期生产的玻璃质青绿釉的民窑器物相比在工艺上差别很大,品种也无类似。有些器型独特,似仿制早期青铜器样式的祭祀礼器,如奁、尊、瓶等,有些器型古怪甚至叫不出名字。尤其一些龙纹、龙形器物(图3、4、5、6)的出现很具有官方色彩,其性质可能为官府定制或像清凉寺汝窑一样的民窑“贡御”瓷,这个结论是否确切,有待通过考古发掘来进一步证实。如果这一结论得以证实,那段店汝窑就是继宝丰清凉寺、汝州文庙和张公巷汝窑之后在河南发现的又一重要汝瓷产地。
  图4 青白釉龙纹盘
  图5 各种釉色龙形残件
  图6 天青釉龙纹钵
   三、段店汝瓷的器型及工艺特征
  1.器型:有三足洗(图7)、三足尊(图8)、平底洗(图9)、碗(图10)、椭圆形洗(图11)、套盒(图12)、龙、狮形熏炉等(图13、14),海水龙纹钵(图15),除此外还有贯耳瓶(图16)、七管瓶(图17)、攒盒(图18)、鸟食罐(图19)、灯台(图20)、佛造像(图21)、文房用品等,还出现有模印文字和刻字的器物。
  图7 天青釉三足洗
  图8 天青釉三足尊
  图9 天青釉平底洗
KB, 下载次数: 9)
KB, 下载次数: 11)
KB, 下载次数: 7)
KB, 下载次数: 6)
KB, 下载次数: 6)
继续上:龙纹钵,请注意胎体是黑胎
KB, 下载次数: 4)
  2.制作工艺:器物的制作
华虎 发表于
贯耳瓶残片:
带纪年款残盘(元祐年制)
KB, 下载次数: 6)
KB, 下载次数: 7)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瓷片资料,,鲁山汝瓷。。
KB, 下载次数: 6)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4)
KB, 下载次数: 2)
KB, 下载次数: 9)
众所周知,汝瓷的顶级产品,标志性产品即是三牺樽,何故清凉寺开发却未见一片三牺尊残片,而鲁山却不断出现,可见鲁山为汝之母,钧之源,非虚也,
故宫三牲尊完整件定清仿,只因未在清凉寺发现标本,釉色胎质又与之有别,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汝窑瓷鉴定与鉴赏》一书中第16页,清凉寺出土报告无发现三牺尊的标本。
鲁山汝瓷底款已收集到【申兆】【奉华】【蔡】等,皆为官款,而清凉寺却未见此类款,可见鲁山既烧民汝,又承担了官府贡瓷的任务,即【官汝】。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1)
本帖最后由 西文138 于
19:39 编辑
KB, 下载次数: 3)
KB, 下载次数: 1)
华虎 发表于
11:23 上传
很特殊的两面釉色卷足残盘:
华虎 发表于
很特殊的两面釉色卷足残盘:
11:24 上传
前几日得空,特意去隐雾先生店里,拍了一些他收藏的汝瓷照片,都是世面上很少见的东西。
他的汝瓷笔舔有段店的、还有清凉寺和张公巷的。
既然这个帖子专题介绍段店的汝瓷,就上个段店的笔舔吧,造型和楼差不多,只是更精致,四面还多了印花装饰。
向隐雾先生讲起这个介绍段店汝窑的帖子,没想到他对雅昌论坛早已全无兴趣,原因是今年六月,他也曾在高古版发了个《非常宋汝寻常看》的帖子,本想把他珍藏多年的汝瓷器物陆续展示出来,供喜好者参考研究,可是竟被版主认为是新仿,加了黑亮,永久封禁了。
为此,他对论坛彻底失望了,也不想让我把照片贴上来。
经过本人的友情劝说,最后,他还是同意我上传照片了,并从柜子里找出几个带窑场款识和年号款识的珍贵汝瓷及标本供我欣赏、拍照。
这里,特发几张带款识的照片,给帖子助助兴,让研究汝瓷的专家学者们开开眼。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这个汝窑洗底部没有支钉痕迹,而是圈足底部刷铁色护胎釉,采用圈足垫烧工艺 ,没见过,请行家说明。。。
KB, 下载次数: 0)
发一个汝瓷套盒,请华虎老师判一下年份是北宋还是金代
工艺较精细,大量使用了模制工艺,使得器物形体规范、胎体较薄,有的器物胎釉厚度不到两毫米。因模具的广泛使用,异形器物也得以大量生产。
  3.胎质:胎质坚硬致密,胎泥加工较精细,吸水率低。胎色有白、灰白、土黄,个别黑色,
  4.烧成燃料及温度:大部以煤炭为主要燃料,薪柴次之,窑温高于1250摄氏度。
  5.釉色及开片:色调较多,有月白(有称白汝)、天青、淡青,灰青、青绿色,釉色较深的稍多些。个别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较厚部分釉面多呈亚光。以煤炭为燃料生成氧化焰效果的器物其釉面色相不稳,有偏色现象。大多开细纹片,个别有大片纹,也有少量器物无开片现象。另外月白釉色的器物其釉层较厚,釉面开片较大,类似传说中的北宋官窑。
  6.施釉方法:施釉饱满,尤其瓶类和其它器物的器内几乎满釉,足底垫物出现有窑粘现象。
  7.试釉片:出现了大量的以天青釉为基色的深浅不一有各色阶釉面的试烧片,这些试釉片大部采用器物素烧的残片进行试烧(图22),一部分用较标准的梯形半釉半素且带圆孔的瓷片试烧(图23),釉色由浅(月白)到深(深青灰),色差较大、品种较多、色相不稳。
  8.质量:胎料加工较精细、密度大,手感重。
   四、段店汝瓷生产的年代
  1.段店窑出现的一些器物如莲座弦纹长柄灯台(见图20)的造型有明显的唐、五代遗风,且釉色有明显的钧汝不分的特征;还有一款八棱长颈执壶(图24)及套盒(图25),造型有明显的唐、五代典型风格,在北宋中后期其他窑口并不见有,推测其应为北宋早中期产品。
  2.在段店出现的器物中还发现一个天青釉圈足满釉支烧折沿残盘(图26),直径约16厘米,高0.8厘米,釉色青中透白,模制,窑粘严重,盘底部中心无釉处有印章形刻款,经辨认为“元祐年制”。这足可以证明在宋哲宗当政初期的元祐年间(年)或更早时期这里已经在烧制相当成熟的汝瓷。
  3.段店汝窑的釉色及制作工艺有显著的南方越窑的特征,而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越窑在北宋中后期开始走向没落,渐被新兴起的釉色莹润、如脂似玉的龙泉瓷所取代。据此,段店汝窑不会是师从北宋中后期落后的越窑而应是师从较早期(五代至宋初)的“越窑古秘色”。
  4.据考证宝丰清凉寺窑始烧于宋初,为一般小窑,其烧造规模和产品知名度远不如鲁山段店窑,其北宋晚期生产的汝窑天青釉产品并非是无源之水,在对其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有天青釉的中、早期产品(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宝丰清凉寺汝窑》2008年出版),其成熟的制作工艺应有所师从,它应该师从于段店汝瓷,后期发现的张公巷汝窑也应是如此。据了解,一些考古专家也认为鲁山段店窑与清凉寺窑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当属汝窑的先驱(见赵青云、王忠民、曹永智《汝窑探源—兼谈汝窑与越窑的关系》,《江西文物1991年4期)。
   五、对段店汝窑的期待
  综上所述,鲁山段店窑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古瓷窑,它历来就被官府所重视。因其窑群规模宏大、烧造历史悠久、生产品种繁多,虽经历次发掘和盗挖,出土过丰富的文化遗存,但人们还远远没有完全认识它,抑或可能只是管窥一斑,更大的秘密在等待我们去探索。饱受争议的台北故宫旧藏汝窑三牲尊和出戟尊也在鲁山段店找到了其疑似出生地(见图27、28)。据了解,一些汝瓷研究者近些年对鲁山段店窑也颇为关注。我相信,鲁山段店窑是一处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的生产汝瓷的窑址,它有可能是北宋时期烧制官府用瓷的重要窑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汝瓷的一些不解之谜将会在鲁山段店窑被揭开,关于汝窑争论的一些未决学术问题也可在这里找到线索。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检测手段的进步和提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2007年在《复议宋官窑青瓷》一文中提出的关于汝窑窑址“不应就是已发现的宝丰临汝两地,应该还有其他地方”的预言就要成为现实。
我相信,鲁山段店窑是一处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的生产汝瓷的窑址,它有可能是北宋时期烧制官府用瓷的重要窑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汝瓷的一些不解之谜将会在鲁山段店窑被揭开,关于汝窑争论的一些未决学术问题也可在这里找到线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转载]转载:鲁山段店古汝瓷揭秘
鲁山段店古汝瓷揭秘(图)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图2 窑址采集的各类瓷片  
KB, 下载次数: 7)
  图3灰青釉龙形器
  河南冯保收
   一、鲁山段店古瓷窑概况
  鲁山窑位于河南省中西部的鲁山县,宋时属汝州所辖,现隶属于平顶山市。鲁山窑又称段店窑,因在段店村发现而得名。窑址北距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25公里,东距平顶山市30公里,当地瓷土、煤炭资源丰富,为陶瓷生产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该窑遗址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窑炉众多,文化遗存非常丰富。经中央、省、地、县文物部门多次调查以及省文物研究所1986年、1990年两次小规模田野发掘,获得大量的瓷器标本和窑具,证明该窑始烧于隋唐,延续至元明,其陶瓷烧制时间之长、遗物之丰富、品种之齐全、花色之多样,实属罕见。该窑瓷器品种齐全,花色繁多,其中有花釉瓷、汝瓷、钧瓷、三彩、白瓷、青瓷、白地黑彩、黑瓷、绞胎、绞釉、酱釉、天目等;装饰手法有珍珠地、镶嵌等,器型几乎涵盖了一切日常使用器。唐代鲁山花釉腰鼓更使其产地段店名声远扬,产品受到了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
、河南博物院及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均有收藏。该古窑址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段店汝瓷的发现
  段店窑烧制的瓷器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尤以唐代花釉瓷闻名中外。但段店在宋代还生产汝瓷(即区别于民汝的官汝或贡瓷),在古陶瓷界知道者甚少。有些器物如果不仔细看胎质,仅在釉色和器型上很难分得清窑口。近几年来曾有小贩收购到段店汝瓷片后冒充清凉寺汝瓷在古玩市场上出售,获利颇丰,可见段店汝瓷之魅力。
  据了解,多年前段店曾出土过天青釉带小支钉满釉圈足盘、平底支烧小盘及满釉圈足、卧足支烧碗残片(见赵文军、赵文斌著《汝窑》,文汇出版社2002年),实际上它就是汝瓷,但这并未引起有关方面重视。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富裕起来的段店村村民也舍弃了老屋,盖起了新房。在不少村民的院内及老屋下发现了多处古窑炉、窑具(图1)及其遗存,其中就出现了天青釉色的汝瓷残片,笔者就有幸搜集到一部分,器型有盘、钵、碗、瓶、壶、洗、尊以及香熏、套盒、盖盒、盏托、灯台、人物、动物、文房用品等(图2),其品种、器型及烧造工艺与清凉寺出土的汝瓷近似。其胎体制作工艺经分辨有轮制、模制、捏制,烧制工艺有器底满釉裹足、圈足支烧,支烧处有三至六个细小支钉,在足墙底无釉垫烧。烧制窑具有垫饼、垫圈、支钉、支圈。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灰白、豆青、月白、卵白、青绿等。大部器内外满釉,釉质为石灰釉且稍有粘稠,有的釉质肥润如龙泉,颇有玉质感和失透感。器胎制作工艺多样,有素、刻、划、模印、镂空,装饰有莲瓣、龙、凤、鱼、鹿、蛙、海水、云气、折枝花纹等。胎土有土黄、白、灰白、深灰。胎质大部精细,有的似油腻感,部分胎土加工之精细程度极其罕见。产品烧成温度应高于1250摄氏度,瓷化程度高、敲之声脆。釉面大部开片为细小网状纹片、鱼鳞片,有的是大横纹、冰裂纹,甚至还遍布细小棕眼,有的并无开片。这些器物制作规整、工艺考究,有些还在施釉前先行素烧。从器型和用途来看,大部产品并不像是民间日常用品,也与同期生产的玻璃质青绿釉的民窑器物相比在工艺上差别很大,品种也无类似。有些器型独特,似仿制早期青铜器样式的祭祀礼器,如奁、尊、瓶等,有些器型古怪甚至叫不出名字。尤其一些龙纹、龙形器物(图3、4、5、6)的出现很具有官方色彩,其性质可能为官府定制或像清凉寺汝窑一样的民窑“贡御”瓷,这个结论是否确切,有待通过考古发掘来进一步证实。如果这一结论得以证实,那段店汝窑就是继宝丰清凉寺、汝州文庙和张公巷汝窑之后在河南发现的又一重要汝瓷产地。
  图4 青白釉龙纹盘
  图5 各种釉色龙形残件
  图6 天青釉龙纹钵
   三、段店汝瓷的器型及工艺特征
  1.器型:有三足洗(图7)、三足尊(图8)、平底洗(图9)、碗(图10)、椭圆形洗(图11)、套盒(图12)、龙、狮形熏炉等(图13、14),海水龙纹钵(图15),除此外还有贯耳瓶(图16)、七管瓶(图17)、攒盒(图18)、鸟食罐(图19)、灯台(图20)、佛造像(图21)、文房用品等,还出现有模印文字和刻字的器物。
  图7 天青釉三足洗
  图8 天青釉三足尊
  图9 天青釉平底洗
KB, 下载次数: 9)
KB, 下载次数: 11)
KB, 下载次数: 7)
KB, 下载次数: 6)
KB, 下载次数: 6)
继续上:龙纹钵,请注意胎体是黑胎
KB, 下载次数: 4)
  2.制作工艺:器物的制作
华虎 发表于
贯耳瓶残片:
带纪年款残盘(元祐年制)
KB, 下载次数: 6)
KB, 下载次数: 7)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瓷片资料,,鲁山汝瓷。。
KB, 下载次数: 6)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4)
KB, 下载次数: 2)
KB, 下载次数: 9)
众所周知,汝瓷的顶级产品,标志性产品即是三牺樽,何故清凉寺开发却未见一片三牺尊残片,而鲁山却不断出现,可见鲁山为汝之母,钧之源,非虚也,
故宫三牲尊完整件定清仿,只因未在清凉寺发现标本,釉色胎质又与之有别,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编《汝窑瓷鉴定与鉴赏》一书中第16页,清凉寺出土报告无发现三牺尊的标本。
鲁山汝瓷底款已收集到【申兆】【奉华】【蔡】等,皆为官款,而清凉寺却未见此类款,可见鲁山既烧民汝,又承担了官府贡瓷的任务,即【官汝】。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1)
KB, 下载次数: 1)
本帖最后由 西文138 于
19:39 编辑
KB, 下载次数: 3)
KB, 下载次数: 1)
华虎 发表于
11:23 上传
很特殊的两面釉色卷足残盘:
华虎 发表于
很特殊的两面釉色卷足残盘:
11:24 上传
前几日得空,特意去隐雾先生店里,拍了一些他收藏的汝瓷照片,都是世面上很少见的东西。
他的汝瓷笔舔有段店的、还有清凉寺和张公巷的。
既然这个帖子专题介绍段店的汝瓷,就上个段店的笔舔吧,造型和楼差不多,只是更精致,四面还多了印花装饰。
向隐雾先生讲起这个介绍段店汝窑的帖子,没想到他对雅昌论坛早已全无兴趣,原因是今年六月,他也曾在高古版发了个《非常宋汝寻常看》的帖子,本想把他珍藏多年的汝瓷器物陆续展示出来,供喜好者参考研究,可是竟被版主认为是新仿,加了黑亮,永久封禁了。
为此,他对论坛彻底失望了,也不想让我把照片贴上来。
经过本人的友情劝说,最后,他还是同意我上传照片了,并从柜子里找出几个带窑场款识和年号款识的珍贵汝瓷及标本供我欣赏、拍照。
这里,特发几张带款识的照片,给帖子助助兴,让研究汝瓷的专家学者们开开眼。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KB, 下载次数: 0)
这个汝窑洗底部没有支钉痕迹,而是圈足底部刷铁色护胎釉,采用圈足垫烧工艺 ,没见过,请行家说明。。。
KB, 下载次数: 0)
发一个汝瓷套盒,请华虎老师判一下年份是北宋还是金代
工艺较精细,大量使用了模制工艺,使得器物形体规范、胎体较薄,有的器物胎釉厚度不到两毫米。因模具的广泛使用,异形器物也得以大量生产。
  3.胎质:胎质坚硬致密,胎泥加工较精细,吸水率低。胎色有白、灰白、土黄,个别黑色,
  4.烧成燃料及温度:大部以煤炭为主要燃料,薪柴次之,窑温高于1250摄氏度。
  5.釉色及开片:色调较多,有月白(有称白汝)、天青、淡青,灰青、青绿色,釉色较深的稍多些。个别釉面光亮如新,釉层较厚部分釉面多呈亚光。以煤炭为燃料生成氧化焰效果的器物其釉面色相不稳,有偏色现象。大多开细纹片,个别有大片纹,也有少量器物无开片现象。另外月白釉色的器物其釉层较厚,釉面开片较大,类似传说中的北宋官窑。
  6.施釉方法:施釉饱满,尤其瓶类和其它器物的器内几乎满釉,足底垫物出现有窑粘现象。
  7.试釉片:出现了大量的以天青釉为基色的深浅不一有各色阶釉面的试烧片,这些试釉片大部采用器物素烧的残片进行试烧(图22),一部分用较标准的梯形半釉半素且带圆孔的瓷片试烧(图23),釉色由浅(月白)到深(深青灰),色差较大、品种较多、色相不稳。
  8.质量:胎料加工较精细、密度大,手感重。
   四、段店汝瓷生产的年代
  1.段店窑出现的一些器物如莲座弦纹长柄灯台(见图20)的造型有明显的唐、五代遗风,且釉色有明显的钧汝不分的特征;还有一款八棱长颈执壶(图24)及套盒(图25),造型有明显的唐、五代典型风格,在北宋中后期其他窑口并不见有,推测其应为北宋早中期产品。
  2.在段店出现的器物中还发现一个天青釉圈足满釉支烧折沿残盘(图26),直径约16厘米,高0.8厘米,釉色青中透白,模制,窑粘严重,盘底部中心无釉处有印章形刻款,经辨认为“元祐年制”。这足可以证明在宋哲宗当政初期的元祐年间(年)或更早时期这里已经在烧制相当成熟的汝瓷。
  3.段店汝窑的釉色及制作工艺有显著的南方越窑的特征,而近年来学者研究发现越窑在北宋中后期开始走向没落,渐被新兴起的釉色莹润、如脂似玉的龙泉瓷所取代。据此,段店汝窑不会是师从北宋中后期落后的越窑而应是师从较早期(五代至宋初)的“越窑古秘色”。
  4.据考证宝丰清凉寺窑始烧于宋初,为一般小窑,其烧造规模和产品知名度远不如鲁山段店窑,其北宋晚期生产的汝窑天青釉产品并非是无源之水,在对其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有天青釉的中、早期产品(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宝丰清凉寺汝窑》2008年出版),其成熟的制作工艺应有所师从,它应该师从于段店汝瓷,后期发现的张公巷汝窑也应是如此。据了解,一些考古专家也认为鲁山段店窑与清凉寺窑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当属汝窑的先驱(见赵青云、王忠民、曹永智《汝窑探源—兼谈汝窑与越窑的关系》,《江西文物1991年4期)。
   五、对段店汝窑的期待
  综上所述,鲁山段店窑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古瓷窑,它历来就被官府所重视。因其窑群规模宏大、烧造历史悠久、生产品种繁多,虽经历次发掘和盗挖,出土过丰富的文化遗存,但人们还远远没有完全认识它,抑或可能只是管窥一斑,更大的秘密在等待我们去探索。饱受争议的台北故宫旧藏汝窑三牲尊和出戟尊也在鲁山段店找到了其疑似出生地(见图27、28)。据了解,一些汝瓷研究者近些年对鲁山段店窑也颇为关注。我相信,鲁山段店窑是一处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的生产汝瓷的窑址,它有可能是北宋时期烧制官府用瓷的重要窑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汝瓷的一些不解之谜将会在鲁山段店窑被揭开,关于汝窑争论的一些未决学术问题也可在这里找到线索。随着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检测手段的进步和提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2007年在《复议宋官窑青瓷》一文中提出的关于汝窑窑址“不应就是已发现的宝丰临汝两地,应该还有其他地方”的预言就要成为现实。
我相信,鲁山段店窑是一处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的生产汝瓷的窑址,它有可能是北宋时期烧制官府用瓷的重要窑场。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关于汝瓷的一些不解之谜将会在鲁山段店窑被揭开,关于汝窑争论的一些未决学术问题也可在这里找到线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汝拉小镇餐厅龙井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