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触华融湘江银行招聘理材产品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218亿港元。  这正应了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那句,“2015年,中国华融一定要实现上市”。  从2009年上市被提上日程,时隔7年,中国华融最终实现上市目标。这7年间,中国华融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同样经历了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两大关键环节。  “上市是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较好的出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在H股上市对于中国华融而言是最优选择。  而对于其年完成海内外上市规划,以及目前是否在筹备A股上市,截至发稿时,中国华融办公室负责人并未回应。  作为全牌照金融集团,处置不良资产仍是华融的核心业务,同时在积极创新。10月15—16日,中国华融召集32家分公司业务负责人展开资产证券化业务培训。其中一位分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有80多人参加,分公司今后将探索资产证券化业务,总公司也已开始这类业务的尝试。  最高有望募资218亿港元  “董事会全力推动IPO上市,2015年,中国华融一定要实现上市。”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今年多次公开指出,达标上市、体制控险、战略转型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年的主要目标。  中国华融上市目标即将达成。10月15日,中国华融于港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披露计划于本月3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悉,今年8月27日,中国华融已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  “上市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个较好的出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A股IPO暂停等因素,在A股上市面临着时间成本不确定性,相对而言,H股成为其上市的最优选择。  据招股说明书,中国华融计划发售57.7亿股H股,其中占比95%为国际配售,余下5%(可予调整)将于香港作公开发售,每股作价为3.03—3.39港元,按此作价,其募集资金在174.8亿—195.5亿港元之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华融此次发行还设置了“绿鞋”机制,必要时将行使超额配售权,额外再发行8.65亿股,这意味着中国华融募资最高可达218亿港元。  此前,中国华融于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革、2014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在上市三部曲前两个环节顺利完成后,市场不断传出其欲上市的消息。  如今消息成真,但因股市低迷,相对于首家赴港上市的中国信达备受投资者追捧,华融的发售情况仍是悬念。  大同证券首席分析师付永翀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股市表现疲弱,确实令投资者热情下降,也很难预计其上市的表现。尽管中国华融与中国信达类似,都有财政部的背景,但香港股票市场更为成熟,投资者对各类概念并不感冒,而是更关注股票的估值与公司经营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H股投资者比较理性,有自己的估值体系,预计两家“坏账银行”的表现应该差不多。  据了解,中国华融目前已引入10位基础投资者,共认购约125.35亿港元股份,其洋地产旗下的巨宝投资认购53.04亿港元股份、国网英大认购3亿美元股份;前海人寿、杨受成全资拥有的RichPrecious及中融信托分别认购7.8亿港元股份等。  由此,其基础投资者的认购比例较高,占整体招股规模的六七成。此外,在市场看来,股价定价亦相对较低。是否因为对市场缺乏信心?对此,中国华融副总裁柯卡生15日在香港召开的发布会上指出,“目前的定价能够考虑到反映公司发展前景、市场反应以及投资者的认可程度。尽管前段时间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动荡,但对于市场和IPO充满信心。”  据招股说明书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华融截至日,总资产7346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4亿元,同比增长47.5%。  按照中国华融新一轮发展规划,年,公司计划实现海内外整体上市。  但对于是否已在筹备A股上市事宜,时代周报记者分别致电中国华融办公室以及总裁办负责人,截至发稿时,中国华融办公室负责人并未给出回应。  总公司已开始尝试不良资产证券化  10月16日,时代周报记者来到位于西城区金融大街8号的中国华融大厦,1—17层分布了中国华融计划财务部、研发部、风险管理部、股权管理部等,同时还包括子公司华融证券、华融致远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融致远”),华融租赁。  事实上,自2006年商业转型以来,中国华融不断完善旗下牌照,目前已经囊括了银行、证券、信托、融资租赁、期货、股权投资等在内的全牌照。华融的业务也由过去单纯从事不良资产处置扩展到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以及财富管理等。华融资产管理、旗下银行、基金、PE等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6000多亿元。  无论业务如何扩容,不良资产的处置仍是中国华融的核心所在。据了解,中国华融不良资产处置2014年对其营业收入、净利的贡献超过40%。而在招股说明书中,中国华融也指出,拟将募集资金约60%用于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约30%将用于发展金融服务业务,向该板块下属子公司增资;约10%将用于发展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范围得到扩容,不再局限于金融不良资产,今年8月,财政部放行包括中国华融在内的三家AMC收购、处置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经济形势的下行,的确会给四大AMC带来更多的机会,而各家将根据自身的不同优势,开展多元化的业务。”一家AMC不愿具名人士指出,不过,对于AMC而言,很大一部分利润仍来源于此前政策性债转股的价值提升,特别是此前一些涉及房地产、土地等资产储备,股权资产价值提升很快。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随着这些资产储备的消耗,AMC势必要想办法提升业务竞争力,探索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眼下,不良资产证券化正作为新的处置渠道受到热议。虽然这项业务被叫停已近十年,但近期监管层的几次表态又让机构对此业务的重启充满了信心。  今年5月,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明确提出,不良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已进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下一步要“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及在严格防控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工作”。6月,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也在2015论坛上提到,要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流转业务;积极采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批量化处置不良资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为新增贷款腾出空间。  10月15—16日,中国华融召集32家分公司业务负责人展开资产证券化业务培训。其中一位不便具名的分公司业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此次培训有80多人参加,分公司今后将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总公司也已开始这类业务的尝试。  从坏账银行到上市金融集团  中国华融成立于日,当时注册资本100亿元,与中国信达、东方资管、长城资管并列中国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四大AMC成立的任务是应对亚洲金融风暴,分别对应工、建、中、农四大行国有金融不良贷款的接收、管理和处置。  从年,中国华融经历七年的政策性任务时期。据统计,这一阶段中国华融累计承接、管理和专业化处置6763亿元不良资产,辅助工商银行改制上市,同时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在历史使命完成后,中国华融面临着出路抉择。按照国际经验,资产管理公司通常有注销或者向商业化道路转型两种出路。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四大AMC出路,当时业界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讨。由于经过长期发展,AMC在并购重组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非常大的投融资主体,具有了一定的赢利能力,同时也积累一批专业人才,不适合注销掉。  那么只有转型。2006年,中国华融陆续开展了商业化收购、阶段性股权投资、委托代理和财务顾问等业务,并逐步开始搭建了华融租赁、华融信托、华融证券等业务子平台,这些业务的开展和金融平台的搭建,成为公司转型过渡期重要的利润推手和业务支柱,由此也拉开了中国华融商业化转型的序幕。  2009年,随着原任职于银监会的赖小民接捧,中国华融迎来了市场化转型的深入期。赖小民则加入中国华融时担任党委副书记、总裁一职,他提出了四大转型方向由政策性机构向市场化企业转型、由传统单一的业务向现代综合经营业务转型、由非上市公司向公众上市公司转型、由国内业务为主向国内国际业务并重的国际化转型的“四大转型”任务。  这四大转型方向为中国华融整体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正是在同年,赖小民提出了五年三步走的战略,上市被提入日程。第一步,推进大客户战略,彻底走市场化路子;第二步,适时引进海内外优秀的战略投资者,第三步,择机上市。  2011年年初,中国华融对外再度表态称,力争五年内实现整体上市,子公司有望先行上市。  无论何时上市,摆在中国华融的首要问题便是股份制改革。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华融与办公地址只有一条东西向马路之隔的保险集团牵手,由国有独资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当时中国华融的注册资本已达到258亿元,由财政部控股,持股比例为98.06%;国寿集团持股1.94%。  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它由一家政策性资产处置机构转变为完全市场化经营的国有金融服务企业。  股改完成后,接着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华融引战工作从2013年7月启动以来,获得了全球境内外80多家投资者的关注和青睐,战投名单最长时达86家。  2014年8月,中国华融最终确定8家战略投资者,包括美国华平集团、国际、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中金公司、中粮集团、复兴国际、高盛集团,同时原有股东国寿集团再次增持。引战后,财政部持股比例下降至77.49%,8家战略投资者共持股25.51%。  “通过国有、外资、民营多种所有制资本共同持股,探索混合所有制、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赖小民说。  日,不出意外,作为全牌照的金融资管集团,华融将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来源时代周报)
本文相关推荐
15-10-2015-10-1915-10-1615-10-1615-10-1615-07-1515-10-1615-07-1515-07-0814-07-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融湘江银行网上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