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是在押戒毒人员,现在赖昌星保外就医医,请问左,戒毒所内有无买医保?出外面看病有无得报销?

广东一名在押戒毒人员死亡调查
6月9日,柯桂新在茂南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茂名市人民医院做体检。柯桂新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被检查出“身体有病”。事与愿违。体检显示没有任何异常的柯桂新,12天后死亡。
7月20日傍晚,夕阳照耀下,茂南强制戒毒所一片残破、衰败景象。戒毒所的铁门洞开,挂着的国旗和彩色旗帜都已破损。斑驳的大门立柱下写着“监管重地,闲人免进”。图记者刘洁
今年29岁的柯桂新死了。他是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新坡镇村民,同时也是茂南强制戒毒所的在押人员。
6月21日,他因“胸闷、气哽、呼吸困难”死亡。
此前,6月9日,柯桂新在茂南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茂名市人民医院做体检。
蹊跷的是,柯桂新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被检查出“身体有病”,这样他就可以保外就医,早点离开戒毒所。不料事与愿违。体检显示没有任何异常的柯桂新,8天后突然病危,12天后死亡。
悲痛的家属反复假设,如果没有被送到戒毒所,如果没有给他700元钱,他也许还能保住一条命。
事实上,柯桂新的死,也许只不过是当地“村民-毒品-戒毒所”三角生态关系的一个悲剧反映。
暗示这种复杂生态关系的线索有:当地乡村不仅向戒毒所“输送”吸毒人员,而且向戒毒所“输送”村联防队员以作看守员;在戒毒所内部,戒毒人员则能通过行贿或家属关系短暂脱离录像监视,甚至保外就医。
本报记者刘洁 广东报道
病危当天戒毒所工作人员鼓励他,“要顶住,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柯桂新的病症在6月16日就已显现。当天下午4点多钟,柯桂新感到“胸闷、气哽、呼吸困难”。晚上10点多钟,他被送到茂名市人民医院检查。在查了心电图、吃了药,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后,柯桂新又被送回了戒毒所。
第二天,早已申请回家的柯桂新得到首肯,在押4个多月的他即将获得自由。他来到戒毒所的操场散步,等待亲属,准备回家。到9时许,戒毒所一名工作人员看到柯桂新的脸色不太对,鼓励他说,“要顶住,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柯桂新回答说能顶得住。但没过几分钟,工作人员发现他倒在了地上,于是赶快将柯桂新抬到戒毒所的医务室进行抢救,中午11时许他被送到了茂名市人民医院。
当日中午11时许,柯桂新的姐姐接到茂南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弟弟急救的消息。她和丈夫周泽佳一起赶到现场时,柯桂新正躺在一楼的急诊室病床上,表情痛苦。
当时,柯桂新面部和身体都已发青、发白,躺在病床上挣扎。周泽佳焦虑地上前询问,弟弟声音微弱:“胸口很闷,想呕吐”。
抢救20分钟后,柯桂新被送到13楼的重症监护室抢救。这时他已病危——重度昏迷,没有自主呼吸,要靠呼吸机才能呼吸。
抢救4天后,6月21日晚上22时50分许,在押戒毒人员柯桂新死亡。
随后,茂南区政法委和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人员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就柯的死因等问题进行调查。至记者截稿时止,一直没有给出任何结论。
急救的副主任医生“吸毒过量吧”的回答,让柯的家人一下陷入纠结与疑惑之中
柯桂新已死去一个多月,但姐夫周泽佳依然难以抹去心中的震惊——6月17日,广东茂名市人民医院急救室门口,小舅子柯桂新已经病危,周泽佳随口问了一句:“他是怎么回事?”
“吸毒过量吧。”急救的副主任医师说。
“啊……”被震呆的周泽佳张大了嘴,半天回不过神来。
这时,站在一旁的5名茂南强制戒毒所的工作人员靠近,一名工作人员上前向周泽佳介绍一名男子说,“这是我们戒毒所的所长”。
周泽佳没有理会,只是大声怒吼:“吸毒过量哦!”
对方5个人全都沉默,没人吭声。
就此,柯的家属开始强烈质疑柯死于在戒毒所“吸毒过量”,但联合调查组一直没有做出任何结论,其死因还是一个谜。
周泽佳介绍,在吼完戒毒所所长后,因为忧心小舅子的病情,他跟着上了13楼,戒毒所的工作人员并没有跟上去。
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一个多小时后,抢救回来的机会很渺小,医生征求家属意见,一家人表示同意继续抢救。
但医院再也没有介绍柯桂新病危的原因——在上13楼前,急救的副主任医师还称“问那里的医生吧,他会告诉你详细病情”。
无法得到结论,家属将一切疑点都引向了6月9日发生的两件事,柯桂新的家人还为此而相互埋怨。
周泽佳告诉记者,小舅子柯桂新是在今年2月初在茂名市区的一家网吧里吸毒时,被茂南区公安分局执法人员抓获,2月5日作为在押人员被送到茂南强制戒毒所戒毒。
按照强制戒毒的要求,在押人员需要缴纳4500元戒毒6个月后才能出来,在戒毒4个月后,柯桂新向前来探望的母亲提出毒瘾已经戒掉,里面太苦,希望早点出来。
心软的母亲同意了。一家人开始托关系,有人出了一条主意,去医院体检证明身体有病后,就能以保外就医的形式提前出来。
6月9日,柯桂新在戒毒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茂名市人民医院做体检。体检结果却未能如愿——柯桂新身体没有任何异常。他又被带回了戒毒所。
体检后,柯桂新向姐姐要钱,说“在里面也要打点一下”,最后心软的姐姐给了700元。
这700块钱,在柯的一家人中间制造了新的嫌怨:柯的叔叔指责700元“害了他的命”,母亲也埋怨女儿——在6月9日之前,柯桂新数次提出要钱,但家人都以在里面戒毒不需要花钱为由拒绝了。
事后,柯桂新的家人发现700元分文不剩了。周泽佳就此质疑说,戒毒4个月都没事,为什么“给了钱就出事了”?
茂南区政法委联合公检法成立了联合调查小组,尚未给出任何结论
戒毒所里到底有没有可能买到毒品?
茂南强制戒毒所距茂名市区约20公里,坐落在前往高州的马路边。茂名市高州戒毒所的工作人员说“戒毒所都管得很严”,但他向记者提到了2009年发生在茂名监狱里的事情:监狱狱警纵容犯人吸毒、买卖刑期、买卖服刑岗位等,后监狱长和政委等多人被查,部分人被逮捕,媒体报道后在当地轰动一时。
据从茂南强制戒毒所出来的两名吸毒人员,即茂南区高山镇文岭村37岁的“文仔”和邻近村庄40岁的“光头寿”介绍,戒毒所有一些严格的规定,如亲人送东西需要有门卫检查后再转交,戒毒人员不能吸烟,也决不能有打火机之类的物品,否则查到会给予处罚。但内部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如晚上领导下班后,吸毒人员和里面的人混熟后,可以通过向值班警察行贿,获得在铁门口抽烟的机会——只有这里,摄像镜头才拍不到。此外,戒毒所里面有一些看守的素质并不高,是附近村联防队的人员。
两人认为在戒毒所里买卖毒品“不可能”;但两人的朋友质疑,认为吸毒人员的话很难相信。据死者柯桂新的叔叔介绍,自己一个表哥就曾在戒毒所戒毒,他就曾听说过有这类事情。
对于死者家属的强烈质疑,警方除了成立了调查小组外,一直没有公布任何结论。调查小组负责人茂南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梁喜也没有给予任何回应。当记者向戒毒所所长求证医生所说的“吸毒过量”是否属实时,这位所长也不予以回应。记者反复拨打电话,其直接关机了。
柯桂新的死,正是茂名乡村毒品泛滥开出的一朵“恶之花”
柯桂新死了,却没有任何结论,也就无法入土为安,家人每天要忍受睹物思人之苦——茂名农村的习俗,要入土后才能烧掉死者遗物。
29岁的柯桂新死前已有数年的吸毒史。柯桂新在家排行最小,其所在的不到2000人的村子就有五六名吸毒人员。现在还有2名吸毒人员在戒毒所强制戒毒。
周泽佳介绍,柯桂新虽然吸毒,但并没有犯罪记录,村里人对其印象也还可以。据该村一名村民介绍,去年村里一名吸毒人员把毒品放在香烟里,准备给另外一名年轻人尝试一下,柯桂新知道后极力反对:“我们走错路了没办法,就不要再去害别人了,都是同村的兄弟叔侄”。
在人多地少的茂名乡村,吸毒人员的增多,正是靠着这种在乡邻间发展吸毒人员以达到“以贩养吸”而开始泛滥的。记者调查过茂南高山镇、新坡镇、镇盛镇等乡镇,很多村庄都有几名吸毒人员,甚至一个只有200多人的小村,也有2名吸毒人员。据新华社的报道,早在2003年,茂名市已经成为广东省毒品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万人。
(本文来源:
没有相关论坛帖
更多相关搜索: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瞭望东方周刊》
“温州楼市至少要调整三年,短期资金现在套牢,撤出基本无望。”长期在上海的温州炒房客秦国明说,如今温州人都想着套现,因为现在的调控政策都看不到头
《中国新闻周刊》
你站在地沟里蒙混别人,别人在牛奶里搞三聚氰胺。你让别人恶心,别人让你寒心。整个中国食物生态,已经被几乎所有食物制造者,搞得几近崩溃。
《中国新闻周刊》
具有自身利益偏好的地方政府,需要在民生保障和政府腰包之间做出选择。
《新民周刊》
日本开拓团纪念碑被砸背后,除了狭隘民族主义之外,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也不能忘记历史,但终究,还是要往前看的。
《新民周刊》
银根紧缩的大背景下,股市有风险,楼市有“路障”,高利贷成了当下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全民“放水”的疯狂。
《南方人物周刊》
39死近200伤,一次铁路事故中最低级、最应该防范的追尾碰撞,让打鸡血般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高铁打了个冷颤。大干快上的狂热背后是强大的长官意志,以及基于垄断养成的自大、昏愦和腐败,对安全与生命的极端漠视.
《中国新闻周刊》
几乎每年铁道系统内部都要进行安全大检查,但温州动车追尾悲剧还是发生了。这种内部监督的失控,最终凸显了外部监督的必要性.
《中国经济周刊》
世界级的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现。历经半年,“首都经济圈”终于从一个概念进入到了规划制定阶段。
《瞭望东方周刊》
水资源日益稀少的今天,汉江水到底是随“南水北调”输往北京和天津,还是留给三峡用来航运和发电,这是长江的两难。
《南方人物周刊》
陈氏家族的百年浮沉,烛照出了中国近代文化人命运的一个缩影。
《中国新闻周刊》
在15个月的等待和努力宣告失败后,姚明他选择了放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习惯没有姚明的NBA。
《新民周刊》
又一个央企含着微笑,对利益永无止境的索求,对苦主哭诉的无动于衷,对生态恶化的置若罔闻,对社会愤怒的视而不见。围观中,渤海慢慢地死去。
《中国周刊》
在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倾斜的中国,生于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的人别无选择。但他们来到大城市后才发现,在大城市生活,要处处当忍者,他们已经成了大城市的“人质”。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我老公被家里人送到强制戒毒所戒毒一个月了,但是由于我现在快生小孩了没人照顾,请问我现在能保释他出来_百度宝宝知道广东一名在押戒毒人员死亡调查
7月20日傍晚,夕阳照耀下,茂南强制戒毒所一片残破、衰败景象。戒毒所的铁门洞开,挂着的国旗和彩色旗帜都已破损。斑驳的大门立柱下写着“监管重地,闲人免进”。图记者刘洁
今年29岁的柯桂新死了。他是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新坡镇村民,同时也是茂南强制戒毒所的在押人员。
6月21日,他因“胸闷、气哽、呼吸困难”死亡。
此前,6月9日,柯桂新在茂南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茂名市人民医院做体检。
蹊跷的是,柯桂新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被检查出“身体有病”,这样他就可以保外就医,早点离开戒毒所。不料事与愿违。体检显示没有任何异常的柯桂新,8天后突然病危,12天后死亡。
悲痛的家属反复假设,如果没有被送到戒毒所,如果没有给他700元钱,他也许还能保住一条命。
事实上,柯桂新的死,也许只不过是当地“村民-毒品-戒毒所”三角生态关系的一个悲剧反映。
暗示这种复杂生态关系的线索有:当地乡村不仅向戒毒所“输送”吸毒人员,而且向戒毒所“输送”村联防队员以作看守员;在戒毒所内部,戒毒人员则能通过行贿或家属关系短暂脱离录像监视,甚至保外就医。
本报记者刘洁 广东报道
病危当天戒毒所工作人员鼓励他,“要顶住,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柯桂新的病症在6月16日就已显现。当天下午4点多钟,柯桂新感到“胸闷、气哽、呼吸困难”。晚上10点多钟,他被送到茂名市人民医院检查。在查了心电图、吃了药,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后,柯桂新又被送回了戒毒所。
第二天,早已申请回家的柯桂新得到首肯,在押4个多月的他即将获得自由。他来到戒毒所的操场散步,等待亲属,准备回家。到9时许,戒毒所一名工作人员看到柯桂新的脸色不太对,鼓励他说,“要顶住,马上就可以回家了”。
柯桂新回答说能顶得住。但没过几分钟,工作人员发现他倒在了地上,于是赶快将柯桂新抬到戒毒所的医务室进行抢救,中午11时许他被送到了茂名市人民医院。
当日中午11时许,柯桂新的姐姐接到茂南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弟弟急救的消息。她和丈夫周泽佳一起赶到现场时,柯桂新正躺在一楼的急诊室病床上,表情痛苦。
当时,柯桂新面部和身体都已发青、发白,躺在病床上挣扎。周泽佳焦虑地上前询问,弟弟声音微弱:“胸口很闷,想呕吐”。
抢救20分钟后,柯桂新被送到13楼的重症监护室抢救。这时他已病危――重度昏迷,没有自主呼吸,要靠呼吸机才能呼吸。
抢救4天后,6月21日晚上22时50分许,在押戒毒人员柯桂新死亡。
随后,茂南区政法委和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人员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就柯的死因等问题进行调查。至记者截稿时止,一直没有给出任何结论。
急救的副主任医生“吸毒过量吧”的回答,让柯的家人一下陷入纠结与疑惑之中
柯桂新已死去一个多月,但姐夫周泽佳依然难以抹去心中的震惊――6月17日,广东茂名市人民医院急救室门口,小舅子柯桂新已经病危,周泽佳随口问了一句:“他是怎么回事?”
“吸毒过量吧。”急救的副主任医师说。
“啊……”被震呆的周泽佳张大了嘴,半天回不过神来。
这时,站在一旁的5名茂南强制戒毒所的工作人员靠近,一名工作人员上前向周泽佳介绍一名男子说,“这是我们戒毒所的所长”。
周泽佳没有理会,只是大声怒吼:“吸毒过量哦!”
浏览次数:&&编辑:张远
联通手机用户发送1到 订阅 新闻早晚报 每天1角钱
新闻资讯随时到
联通手机用户发送3到 订阅 商都民生报 每天1角钱
本地资讯全掌握
商都新闻,更多精彩在首页
Copyright (c)
商都网, All Rights Reserved贵网答复,医保个人账户的余额用完后,自己垫付个人应承担的费用。市外医院就医,起付标准1200至3万,属于 三个范围 内的个人承担15% 请问这些只是适用于 住院报销的,还是同样适用在门诊?我父亲目前办理了市外医院就医和退休,又是高血压又是糖尿病,上海医保对医药费和药物有控制,药物不能多开,二周不到又要到医院配药看病,每次看病都花掉三百元左右。单次就诊都达不到起付标准,请问老百姓只能住院享受医保报销,平时门急诊就无法享受医保报销了吗? 另外请教一下 三个范围 是什么意思 盼复,谢谢!-金斧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外就医的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