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证监会是股市暴涨暴跌或暴跌的发动者

对股市暴跌证监会要不要有说法 - 今日头条()
对股市暴跌证监会要不要有说法
在经历了“5·28”暴跌以后,股市投资者普遍对第二天,也就是每星期五收盘以后证监会例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有所期待,他们希望通过新闻发言人的表态来分析未来行情的走势。但是,5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只是发布了几条例行新闻,并未就前一天的暴跌有任何说法。虽然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环节,但从证监会官网公布的问答来看,却没有这方面的内容,不知道是没有记者提这方面的问题,还是证监会删除了这类内容。证监会对股市暴跌要不要表态?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很明白的,股票市场的行情演进是市场自身的运行结果,无论是涨还是跌,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是证监会能够操控的,因此,证监会作为一个有政府色彩的监管机构,是没有必要就行情发表看法的,这是股市分析师的职责。如果证监会就行情表态,反而产生了权力干预市场的问题,对投资者很容易起到误导作用。但是,证监会对“5·28”暴跌一言不发,是否又能认为是它的正确态度呢?事实上,在本轮牛市行情的发展过程中,证监会已经对行情发表过看法。在证监会的官网上可以看到,今年4月17日,在新闻发布例会上,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投资者踊跃入市,说明大家对中国证券市场充满信心。”今年4月10日,发言人还就新三板的交易行情作出了解释,认为,“年内特别是3月份以来新三板交易活跃度和涨幅进一步增加,反映了投资者对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预期。”发言人的这些话都只是只言片语,而且他同时还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但是,仅仅是这样简单的话,由于它来自证监会正式场合,其对市场发出的信号作用,远远超过了市场分析人士的洋洋千言。正是因为证监会有了这样的先例,市场才对证监会可能就“5·28”暴跌表态充满了期待。因此,证监会面对暴跌行情默不作声,投资者表示失望也是在情理中的。证监会为什么会对股市行情表现出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这其实反映了证监会职能的严重扭曲。按理来说,证监会作为一个监管机构,确实不需要对股市行情发表看法,它只需要对行情中可能存在的欺诈、内幕交易进行查处就算很好地行使了其职能。但是事实上,证监会还担负着推动市场发展的重任,股市行情的长期低迷使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当行情显示出牛气的时候,它会情不自禁地表示出肯定性态度,以此来推动行情的进一步上涨。但是,它表示出的这种态度又对行情产生了极大的诱导作用,在“5·28”暴跌之前出现的火爆行情,正是市场主力借着管理层这种暧昧态度大肆炒作出来的。这种疯狂的炒作看似热闹,却促成了让中小投资者再一次饱受摧残的“5·28”暴跌,其间的教训十分深刻。在本轮牛市行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个清晰可见的轨迹是,证监会和主流舆论的推手作用功不可没。但事实证明,这种推手作用是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的,正方面的作用,为内幕人士和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者放大利用,因此在他们那里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但是散户投资者却很少有这样的本事,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积极入市,最终却成为内幕人士和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者的刀俎鱼肉。显而易见,证监会在行情发展过程中的表态,对于市场的公平性来说,是一种负面因素。因此,证监会面对“5·28”暴跌可以不表态,但是我们更希望的是,它应该与行情演进彻底切割,而不是看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做一个“选择性表态者”。简单地说,证监会应该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监管者,它用不着对行情发展负责任,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依靠证监会自身的努力可能还不够,它需要政府职能的全方位改革。(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金融界网站(NASDAQ:JRJC),是目前中国领先的以证券交易为核心的互联网综合理财平台,为用户提
几百只主力股几个小时内一致跌停,难道这也是自身规律?照你这说法,当年的“三大战役”是农民工自发做战的?
(C) 2015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证监会回应股市暴跌:只是前期过快上涨的自发调整_金融_界面新闻图片来源:CFP在史无前例的A股杠杆型市场上,一致预期使得股票市场并没有像管理层期待的那样&慢牛&,而是迎来了更加剧烈的震动。
自6月12日周五上证指数冲高至5178.19点高位后,市场在去年年底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后,开始遭受重创。在杠杆型牛市中,由于出现大量融资盘、配资资金,使得股市暴跌得更加凶猛。
6月26日,空头压倒性战胜多头,使得多头毫无还击之力。整体大幅下挫,单日最低跌幅达到8.44%,近2000多家公司跌停,而创业板除了当天停牌的少数股票外,更处于集体跌停状态。
证监会6月26日每周五的例会中,股票市场也成为所有媒体关注的焦点。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上周以来股指连续下降,是市场前期过快上涨的自发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也受季末年中的流动性波动,投资者对市场分歧加大等因素叠加的影响。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幅度回调,但改革开放红利释放,流动性总体充裕和居民资产配置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更加明显,各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措施的持续发力将进一步夯实基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进一步激发市场能力。
据道琼斯报道,中国证监会一位官员称周五中国股市的下跌过猛,让政府官员感到意外。这位官员还称,过去几个月股市涨势过猛,官方一连串的表态使得人们相信政府决不会让市场下跌。该官员表示,即便一定程度地回调是可取的,但政府当前担心的是过度恐慌会导致市场危机全面爆发。
此前,作为国家决策层的首席智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因他在2012年所著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获得本届孙冶方基金奖,多少折射出目前中南海对前期股票市场过快上涨的担忧。
刘鹤在该论文中提到两个重要观点,&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以及&认真分析我国与大国经济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出现的巨大利益交集,明确提出解决全球增长困境问题的方案,在外部条件明朗化后稳步加以实施&。
0界面报道总监界面金融总监。
金融与资本市场长期观察者。
曾供职于《财经》杂志,《彭博商业周刊》、《证券市场周刊》
相关文章乐趣热文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推荐阅读加入界面,感受更精致的新闻体验或暴涨暴跌的股市不是一个健康的股市-金投股票网-金投网
:|||||||||||
<span class='JO_60.0300
<span class='JO_.22
<span class='JO_72.2900
<span class='JO_.22
<span class='JO_87.4300
<span class='JO_.22
<span class='JO_82.6800
<span class='JO_0.00
<span class='JO_21.8700
<span class='JO_.00
<span class='JO_97.8200
<span class='JO_0.00
暴涨暴跌的股市不是一个健康的股市
15:38:49来源:东方财富网编辑:fangbiao
摘要:A股过去几周的暴涨是由于大量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杠杆资金在“兴风作浪”。暴涨暴跌的股市不是一个健康的股市,而一个靠杠杆资金来创造“神话”的股市更让人担忧。
新华社周四撰文表示称,过去几周的暴涨是由于大量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杠杆资金在&兴风作浪&。暴涨暴跌的不是一个健康的股市,而一个靠杠杆资金来创造&神话&的股市更让人担忧。任何影响到市场流动性的消息都能将整个市场陷入&断崖式&下跌的风险之中。
在经历了长达7年的之后,中国股民迫切地期待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到来。然而,在此次&神话&的背后,却是大量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杠杆资金在&兴风作浪&。
依靠融资杠杆进来的资金,在行情上涨时会加速上涨、在行情下跌时会加速下跌,杠杆资金只要见到风吹草动就会出现撒腿就跑的情形。巨量资金过度依赖融资杠杆,而经济基本面难以支撑快速上行的&疯牛&行情,如果后续资金跟进不足,一旦出现触发下跌的因素,股指回落的速度也会像上涨一样惊人。
事实上,9日当天股市的暴跌已经暴露了此次&神话&的脆弱&&任何影响到市场流动性的消息都能将整个市场陷入&断崖式&下跌的风险之中。暴涨暴跌的股市不是一个健康的股市,而一个靠杠杆资金来创造&神话&的股市更让人担忧。
如一句电影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借来的钱终究要还。在这场疾风骤雨的&牛市游戏&中,最后来接盘的人也将成为最大的&冤大头&。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正进入攻坚期,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股市支持,而缺乏基础支持的暴涨暴跌,伤害的不仅是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更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稳步推进。中国股市不能靠杆杠资金来创造&神话&。
【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金投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点击右侧图片投票)
股票多空调查
点击右侧图标进行投票,每日四点投票数清空
中国证监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依照法律…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China Banking…
证券业协会的权力机构为由全体会员组成的会员大会…
版权所有 &
金投网 gold.org 浙ICP备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
本站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做为投资建议!联系管理员:webmaster@cngold.org&#12288;欢迎投稿:tougao@cngold.org
我的意见: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2015股市暴跌原因:证监会称股市下跌是过快上涨的调整
  针对近期股市持续下跌,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9日晚间回应说,近期股市下跌是过快上涨的调整,当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正常,场外配资风险已有相当程度的释放,希望市场参与主体增强信心,理性看待市场,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张晓军说,前期股市上涨积累了大量获利盘,近期股市的下跌是过快上涨的调整,是市场自身规律运行的结果,但回调过快也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6月29日,股市高开后盘中大幅波动,虽然收市仍然下跌,但买盘较上周五明显增加,市场交投和活跃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据统计,6月15日至29日沪深两市日均交易金额超过1.5万亿元,高于年初至6月12日的1.2万亿元的水平;沪深两市日均开户人数为25.5万,高于年初至6月12日的21.6万的水平;截至6月26日,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2.99万亿元,远高于年初至6月12日的日均1.83万亿元的水平。
  张晓军说,当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稳健:一是6月26日融资余额为2.12万亿元,较6月12日减少965亿元,下降4.3%;二是强制平仓金额不大,6月15日至26日因维持担保比例低于130%而强制平仓的金额仅961万元;三是截止到6月26日客户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47%,高于年初240%的水平。总体来看,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正常、风险可控,经受住了近两周股市较大幅度回调的检验。
  关于市场高度关注的场外配资情况,张晓军说,从初步调研情况来看,通过HOMS系统接入证券公司的客户资产规模约4400亿元,平均杠杆倍数约3倍,子账户数已由5月24日高峰时的37万户下降至6月29日的19万户,场外配资的风险已有相当程度的释放。
  &目前改革红利释放、流动性总体充裕和居民大类资产配置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经济企稳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还会进一步加快。&张晓军说。
  他表示,证监会将继续积极支持境内外长期资金入市,培育和壮大机构投资者,适时启动深港通、完善沪港通,改进QFII、RQFII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加强上市公司监管,鼓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这些将进一步夯实市场发展基础。&希望市场参与主体增强信心,理性看待市场,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张晓军表示,证监会将一如既往地履行法定监管职责,继续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侵害投资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抑制涉嫌违反账户实名制规定的场外配资活动,依法查处市场反映集中的大股东、董监高人员违反规定、承诺的减持行为。
  他强调,近期,有一些动摇市场信心的不负责任的网络传言和评论,扰乱市场秩序,&希望广大投资者独立判断,不轻信、不盲从&。
  6月26日,A股再度重挫,两市一片绿色,近2000股跌停,沪深两市双双重挫8%,创业板指[-8.91%]重挫9%,板块尽墨,飘红个股不足50家,凤凰财经试图从消息面、技术面、机构研报等角度为您揭开股市暴跌真相。
  A股重挫六大幕后黑手:
  一、资金面三大利空
  1、避险情绪升温900亿资金出走A股
  接连两个交易日向上反弹收复5日均线后,沪综指昨日尾盘再度大幅下挫,相继失守4700点、4600点整数关,同期中小板和创业板加速&挤泡沫&,刚刚有所回暖的市场情绪遂重现下滑,场内资金出逃步伐显著加快。Wind数据显示,昨日两市资金净流出金额达到904.83亿元,环比增幅接近2倍;值得注意的是,除尾盘阶段随指数暴跌资金净流出规模同步放大外。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打新资金本周逐步解冻,但资金回流对行情支撑并不明显,市场风险偏好再度下行,鉴于指数延续震荡概率较大,出局避险方位上策。
  2、沪股通连续两个交易日卖出
  近期A股和港股市场双双震荡调整,两地投资者谨慎情绪同时升温,不过沪港通格局却产生分化,Wind数据显示,昨日沪股通再现净卖出格局,卖出金额为35.56亿元,剩余额度为165.56余亿元,额度余额占比为127.35%;与之相对,港股通昨日使用金额为6.47亿元,剩余额度为98.53亿元,额度余额占比为 93.84%。
  港股通标的方面,昨日共有83只股票上涨、181只股票下跌、19只股票平盘,富智康集团、万洲国际、玖龙纸业[-5.57%]涨幅居前;沪股通方面,昨日有77只股票上涨、452只股票下跌、2只股票平盘,岳阳林纸[-9.99% 资金 研报]、大连控股[9.96% 资金 研报]、鼎立股份[-9.99% 资金 研报]等8只股票涨停,广电网络[-9.98% 资金 研报]、双钱股份[-9.99% 资金 研报]等9只标的股跌停。
  3、周四期指尾盘15分钟继续下跌分析称今日不容乐观
  相比现货,昨日3个期指主力合约收盘点位均现贴水,贴水点位分别为119.32点、524.5点和24.79点。很明显,中证500期指的贴水幅度最&夸张&。
  大幅贴水与期指尾盘15分钟运行有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沪深300期指、中证500期指、上证50[-7.04%]期指这3个品种的主力合约,在昨日15时~15时15分,仍未能站稳脚跟,而是延续下跌,分别继续下跌0.56%、0.48%和0.27%。回顾近期盘面,就在不久前的6月18日的上述时段内,中证500期指主力合约跌去0.6%,6月19日现货、期指市场全线重挫。分析人士认为,仅就这一角度来看,今日开盘似不容乐观。
  从IF1507合约多空动向来看,多头持仓前20名合计减仓4894手,空头持仓前20名合计减仓高达7157手。
  二、外资机构看空
  1、摩根士丹利:中国股市涨势已见顶 下跌并非买入时机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策略师Jonathan Garner周四(6月25日)在报告中称,中国股市的上涨已经见顶,目前下跌并非是买入时机,将沪指预期波动区间设在 3,250-4,600点。
  摩根士丹利指出,上证综合指数[-6.62%]未来12个月将下跌2%至30%。周五上证综指早盘下跌2.7%,创出五周最低水平,创业板指数从6月3日的纪录高位回落超过20%。
  2、英国机构:中国股市正处于危险时刻 未来或跌去50%
  中国股市周四(6月25日)再遭重挫,上证指数[-7.40%]收盘大跌逾3%,再度拉响了深度回调的警报。而RMG Wealth Management等机构的策略师表示,中国股市可能会面临50%的下跌幅度。
  三、分析称官媒态度微妙变化
  外媒此前报道称,本轮中国股市牛市此前也曾出现过大跌,当时官媒总是千方百计找理由并提振投资者信心。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有所不同。
  《中国证券报》头版刊登评论文章称没理由过分恐慌,与前几次大跌后的不遗余力相比,此次下笔力道远不如从前。
  中证报重复政府的慢牛论调称,上周市场回调或许有助于形成逐步上升趋势。
  四、央行降息利好落空
  中国央行时隔两月启动逆回购 短期降准降息概率下降
  中国央行25日宣布重新启动逆回购,为中小金融机构释放短期资金。这也令短期内央行降息、降准的概率降低。
  中国央行上一次发行逆回购是4月16日,距今已逾两月。自今年4月20日中国年内第二次降低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来,央行已经连续十九次暂停公开市场例行操作。
  此番开展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350亿元人民币。
  官方就此表态称,目前,中国银行[-4.43% 资金 研报]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近期受半年末金融监管指标考核以及大盘股发行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短期资金需求有所增加,及时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适量投放短期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货币市场平稳运行。
  此前,由于5月份信贷数据改善,加上地方债密集发行,代表银行闲置资金充裕程度的&超储率&预计在6月份会从4月末的3.3%降至2%左右,市场不少机构预期,6月末将迎来又一次降准的时间窗口。
  不过,这一预期在央行25日重启逆回购后有所降低。市场人士表示,年中时点临近之际,央行重启逆回购将使短期流动性更充沛,资金面平稳度过年中几无悬念,月内降准、降息概率进一步下降。
  五、监管层连降杠杆
  融资客&慌了& 两融余额连降
  虽然上周沪指跌幅超13%,但前四个交易日两融余额仍平稳上升。但上周五(6月19日)暴跌300点,融资客开始坐不住了。
  数据显示,两融余额当天(6月19日)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0.6亿元,环比下降0.24%。&恐慌感&在本周二、三(6月23日、24日)继续蔓延,两融余额连续三个交易日下降。
  两融余额连续下降,在本轮牛市中并不多见。对于连续下跌的原因,国泰君安认为,证监会6月13日加强配资监管后,市场的配资交易占比开始出现逐步下降,对配资的管理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这对融资交易形成明显限制。
  中信建投一位分析师认为,两融余额的下降除了股市震荡走势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两融的一个监管指标是担保比例,总资产/负债是担保比例,投资者负债的额度不变。大盘快速下跌意味着总资产下降,担保比例跟着下降。
  &证券公司要求的担保比例是150%以上。&上述分析师举例,&假如投资者有50万元资金,通过两融借出50万元,担保比例就是200%。如果股票跌了20万元,担保比例变为160%,有点危险了,这时候需要把50万元负债还掉一部分,让担保比例上来。还掉负债的同时,两融余额就降下来了。&
  六、技术面压力犹在
  周四各大股指大阴包阳,典型空头反扑形态。另外,从市场的走势图上来看,大盘昨日的下跌几乎吃掉前两日的涨幅。这说明市场比较弱,前两日的上涨只是股指大幅下跌之后的技术性反弹。股指将再度试探本周二的低点支撑。最近一段时间大盘的走势就如同一个钢球从高空落下,触地之后必然会有个反弹,而反弹之后会有一个再次触地的动作。如果这次触地没有砸出 &坑&来,那说明这个地就是&底&了。
本类最热新闻
48小时最热
今日新闻,报道最新新闻事件,传播最新热点新闻事件。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暴涨暴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