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麦良种 玉14山农山农372,种植特点,抗倒扶性,产量如何?

731苗木网2009年成立-中国苗木行业领导者,、、推广首选平台。网站建设、VIP会员、广告热线:180-
矮秆抗倒小麦新品种良星77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小麦新品种良星77具有产量高、秆矮、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多抗、品质较好、适宜区域较广等特点,该文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重视播种技术确保壮苗越冬、抓好春季管理实现稳步生长、加强灌浆期管理提高品质、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良星77;矮秆抗倒;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7-01
  淮北地区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小麦品种存在抗倒春寒力差、茎秆弹性差、不抗倒伏、品种适应性较窄等问题。2013年,由金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安徽省引种小麦新品种良星77,批准号:皖农种函﹝号。良星77是良星种业有限公司用济991102与济935031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秆矮、茎秆粗壮、株型紧凑、多抗、品质较好,适宜区域较广等特点,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2010069号)。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产量表现
  在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中,年平均产量达到8 552.25 kg/hm2,较对照品种潍麦8号增产4.95%。年平均产量达到8 837.7 kg/hm2,比对照品种济麦19增产6.5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474.1 kg/hm2,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7.44%。2013年参加安徽省引种试验平均产量7 546.5 kg/hm2,较对照皖麦52增产7.4%。
  2 特征特性
  2013年参加安徽省小麦引种试验,半冬性,幼苗半匐匍,叶片绿色,株型紧凑,旗叶上冲,后期干叶尖,茎秆被蜡粉。长芒、长方型穗,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到角质。成穗数601.5万穗/hm2,每穗结实32.4粒,千粒重43.1 g。株高73 cm,全生育期227 d,熟期较对照皖麦52晚1 d。抗倒春寒力强,抗白粉病,抗倒伏。经安徽农业大学接种抗性鉴定,赤霉病3.4MS2,白粉病4MR,纹枯病39MS2。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验,容重792 g/L,粗蛋白(干基)14.62%,湿面筋(以14%水分计)31.7%,吸水量60.1 mL/100 g,面团形成时间4.9 min,稳定时间4.6 min。适宜在山东省及安徽省淮北麦区(不含沿淮)种植。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重视播种技术,确保壮苗越冬
  3.1.1 精细整地。为了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土壤利用率,将秸秆充分粉碎后还田。机械整地效率高、省工、省时、效果好,在播种前对种植地进行机械整地,将播种地全部耕翻、耕透,打破犁底层,做到上松下实、没有明暗坷垃。
  3.1.2 施足基肥。整个生育期内氮肥使用量的60%~70%作为底肥施用,30%~40%作为拔节肥追施。磷、钾肥均作底肥施用。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一般施腐熟有机肥45~60 m3/hm2、尿素300 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氯化钾225 kg/hm2、硫酸锌15 kg/hm2。
  3.1.3 适期、适量播种。良星77在10月5—15日播种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有条件的地区尽量在10月10—15日播种,播种最晚不能超过10月20日。良星77播种量一般为120~150 kg/hm2。
  3.1.4 药剂拌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者是用药剂进行拌种,是苗齐、苗壮的前提条件。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将15%粉锈宁75 g、50%辛硫磷乳油50 mL、水3 kg混合均匀,将其与50 kg麦种拌匀。药剂与种子拌匀后要等晾干再播种。
  3.1.5 机械播种,控制基本苗。在秸秆还田的情况下,采用机械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机械播种的行距为20~23 cm,深度为3~5 cm。播种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以确保播种后苗齐、苗壮。
  3.1.6 培育壮苗。播种7 d后要及时观察田间出苗情况,对未出苗的田块进行补种。出现“疙瘩苗”时,要及时疏去多余的苗。确保合理的种植密度,构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为高产打下基础。冬前小麦生产中要避免因降水过多产生的渍害,一旦连续降雨,要及时开沟排水。在生产中,要适当进行中耕松土,使土壤疏松,上下通气,确保麦苗根系正常生。越冬前浇好封冻水,确保安全越冬。
  3.1.7 冬前化除。越冬前除草应在11月中旬进行,在禾本科杂草一至二叶期用6.9%骠马750~900 mL/hm2对水600 kg/hm2均匀喷雾。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田块,选用20%使它隆乳油450~60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喷雾;单、双子叶杂草混生的田块,可将相关药剂进行复配使用[1]。
  3.2 抓好春季管理,实现稳步生长
  这一时期主要防病、治虫、除草、追施拔节肥。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蚜虫,对于冬前防杂草效果不好的田块,此期结合防病治虫再防除杂草1次;用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750~1 125 g/hm2+40%氧化乐果1 200 mL/hm2+75%巨星15.0~22.5 g/hm2,对水750~900 kg/hm2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及杂草;一般拔节肥追施时间在3月中旬左右,施尿素120~150 kg/hm2。
  3.3 加强灌浆期管理,提高品质
  良星77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重点防治赤霉病、穗蚜。
  生产中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 g/hm2+40%氧化乐果1 200 mL/hm2+磷酸二氢钾7 500 g/hm2,对水750~900 kg/hm2均匀喷雾,遇雨需补喷2~3次[2],能够实现一喷多防、增强小麦后期叶片光合作用、预防干热风、提高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3.4 适期收获
  良星77中后期发育进程较慢,成熟期较一般品种稍晚,机械收割的适宜时期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此期长相为麦穗、穗下节和叶片全部变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量22%左右,籽粒较坚硬,已呈现光泽[3-4]。
  4 参考文献
  [1] 于坤江,史艳昌,陈洪敬,等.小麦新品种良星7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7):86,126.
  [2] 程敦公,李豪圣,赵振东,等.小麦新品种济麦22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3):144.
  [3] 何流,晁林海,周同心.山农20在淮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22):79-80.
  [4] 常华营,田翠平.小麦新品种良星77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2(6):12-13.种植密度对苦荞麦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种植密度对苦荞麦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小麦新品种山农22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小麦新品种山农22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1|
上传日期: 22:22:0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小麦新品种山农22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小麦山农23号适宜种植密度探讨,小麦良种山农29 玉25,小麦良种山农29 淄25,小麦淄玉..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麦山农23号适宜种植密度探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如何管理
摘要:怎样才能高产增收,是农民朋友最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总结多年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河北、山东等地的冬小麦-夏玉米生产管理的基本程序,对作物生产进行综合管理,是高产增收的关键。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的生产特点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是华北地
  怎样才能高产增收,是农民朋友最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总结多年科研成果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一下河北、山东等地的冬小麦-夏玉米生产管理的基本程序,对作物生产进行综合管理,是高产增收的关键。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的生产特点  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是华北地区的主要种植制度,因两年三熟,农时相当紧张,在生产管理上具有两大特点:  1.作物构成一个生产系统,农作管理要统筹兼顾。小麦播种前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整地、施肥和灌水,而夏玉米则主要利用雨水和小麦磷肥后效。因此两茬作物的施氮量大致相当,而磷肥主要施给冬小麦,钾肥主要施给夏玉米。  2.两茬综合高产,冬小麦可适当晚播,通过增加播种量来挽回迟播减产。小麦迟播可将冬小麦节余的农时留给夏玉米,使夏玉米品种由早熟改为中熟,夏玉米一天一个产量,通过抢时早播和适当迟收,充分发挥玉米的增产潜力。  冬小麦的生产管理程序  9月下旬,准备优良麦种:宜选高产、抗倒、抗逆、成穗率高的品种,如强筋小麦高优503、济麦20号、淄麦12号等;中筋小麦矮抗58、济南19号、山农664等。  10月上旬,整地、施肥、播种:结合深耕深松(25厘米左右合适),施有机肥和化肥;精选种子,进行种衣剂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病虫害;灌足底墒水,足墒适期适量播种。  11月中旬,冬前管理:保全苗,雨后锄地,11月下旬平均气温3~4℃时及时灌冬水。  3~4月,春季田间管理:以争取壮苗为目标,根据苗情(旺苗、壮苗、弱苗)、地力、墒情等特点,水肥结合,灌水和中耕结合,酌情适量适时施肥、灌水、中耕和化学除草。  5月中旬,后期管理:扬花灌浆期趁无风天灌水,结合灌水适量施肥或喷施叶面肥,增加粒重,防治干热风;抽穗期喷药防治病虫害。  6月中旬,适时收获:为夏玉米播种做准备。  夏玉米的生产管理程序  5月下旬,准备良种:宜选高产、耐密、抗逆的早熟或中熟品种,例如农大108、郑单958、鲁单50、登海9号等。  6月下旬,抢时播种:通过晒种、包衣、拌种等对种子进行处理;播前施基肥或播时施种肥;足墒播种;化学除草等。如用秸秆还田要格外加施适量氮肥。  6月中旬至7月上旬,苗期管理:间苗定苗(直播未施肥的要在4叶期补施氮磷钾肥;套种的要施定苗肥);防治病虫害。  7月中旬至8月中旬,肥水管理关键期:中耕1~2次;大喇叭口期重点追施氮肥;大喇叭口至抽雄后20天旱时要浇水;防治病虫害。  8月下旬至9月下旬,后期管理:高产或脱肥田抽雄后适量施肥;旱时浇水;虫害防治;适时迟收,每晚收一天玉米亩增产数公斤。  上述对作物生产进行综合管理的论述,对整个华北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乃至其它作物的轮作、间套作都有普遍指导意义,其配套技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种植技术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希望
最新种植技术
热门种植技术
Copyright&&&&新农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良种 玉米山农2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