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世界第二,作为2015中国人均gdp,为啥感觉依然很穷??

为什么中国富人这么多,人这么富裕?
去外国旅游的,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人,数量越来越多,很多人挥金如土,让外国人惊呆了。为啥我们中国富人这么多,有这么有钱?
按投票排序
看了目前为止的10个答案,貌似都没有解决题主问中国富人“多”的困惑,只好亲自操刀,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怒答!中国的富人多只是一种错觉好么,题主只考虑了数量没考虑人口比例。举例:假设中国有5%的富人 x 13亿 = 6500万人假设加拿大有50%的富人 x 0.3亿 = 1500万人哇噻,6500万vs1500万,中国富人果然多如牛毛啊,中国简直太富有啦,中国才是发达国家啊。。。所以题主会感觉到处都是中国富豪,而自动忽略了更大量的、数倍于富人数量的普通中国人。。。结论:题主感觉中国富人多,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人口多,而实质的实质是——中国的穷人更多。
给你贴一篇文章好了,题目是《被你这个人生赢家所屏蔽的世界》网上可以搜到噢,作者 陈卓然,曾发在人人网上的,就挑和题目有关的看好了。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国有多少家庭的年收入在一万元及以下?
于是你的脑细胞开始活动: 呃,不多吧。。10%?15%?爸妈两人加起来一个月才能赚八百软妹币的家庭在中国算是社会最底层了吧。。我高中同学都比这有钱得多。。
正确答案是23%,接近四分之一了都。惊讶吗?事实上,如果你爸妈两人的平均月收入加起来能有8333元,你们家庭已经超越了中国88%的家庭。看到数据你可能不会惊叹于自己的富有,而是中国人的贫穷。其实我们身边的土豪没那么多,如果以家庭年收入一百万元作为土豪家庭的门槛,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还占不到1%呢。
扯点别的,为什么富二代很容易找到漂亮的女朋友?美女都很拜金?非也。这是因为和富二代这种资源和美女相比实在是稀缺得多了,按照上面的计算只有不到1%的男生。即使我们假设每十个女生出一个美女,高富帅还是比美女要稀缺十倍啊。
以上的数据出自西财11年所做的大规模调查,考虑到数据是3年前的以及有家庭隐瞒收入等因素,真实的情况可能会好一点,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差池的。
看完收入再看学历。作为财大的学生经常能听到身边同学对学校的抱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个屌丝学校吗?
我想问你的第二个问题是:你在高考中成功考上中南大, 你觉得你在成绩上战胜了多少同龄人?
正确答案是你战胜了99%以上的同龄人,惊讶吗?由我慢慢道来。
近几年每年的高考录取率在70%左右,但是请注意:适龄青年只有一半左右参加了高考。也就是说只有30~35%的适龄青年在大学读书,也就是所谓的毛入学率,在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30%。在30%的大学生里,有超过一半是专科生;而在占适龄人口总数不到15%的本科生绝大多数在二本或者三本,再排除掉一本里的非211大学,进入211高校的学生已经跻身适龄人口的前2.5%
众所周知财大的录取分数在211高校里居于前列,根据人大的生源排名甚至超过了一半的985大学,所以说财大的本科生平均来说位于成绩最好的1%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你是在热门的经管类专业,你可能PK掉了99.7%的人了。
扯点别的,如果你见到一个来自美国前30大学的老外或者港大的香港学生,你会觉得自卑吗?大可不必。美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却有一堆世界名校,而香港更是弹丸之地坐拥三所名校,换句话说,美国或者香港的学生他们要进入那些所谓世界名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怎么样?是不是突然觉得财大的同学们更加帅气美丽迷人了。。。
大过年的,肯定没少被亲戚朋友盘问情感状况吧。准备接招。
第三个问题:如果你在谈恋爱,你觉得自己击败了多少单身狗?
看起来全世界都在秀恩爱是不是?其实75%的大学狗都陪着你单着呢哈哈。这个数据来自中山大学校内的大规模调查。调查还显示,单身的同学中有三分之二没有感情经历,也就是总人数的50%;事实上,如果你没能成功早恋,你能在大学期间脱单的行情并不看好,只有三分之一。中大的同学在入校时就有近一半拍过拖,而到了毕业还有近40%的同学没谈过恋爱呢。
我觉得财大的情况和中大其实没有很大的差别哈哈哈。
这个调查对我们的传统观念颠覆最大的就是,它证明了大学并不是什么爱情催化剂,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在沿袭高中的自己,在大学里拍拖的人绝大多数其实从中学就开始了。。。WHY?我相信你的心头已经被这三个英文字母占据了吧,哈哈
相信大家都知道二八定律,也就是所谓20%的人占据了80%的财富。在这里提出一个陈氏二八定律:在任何领域,占人口20%的赢家吸引了80%的公众注意力。事实上,把二八定律重复使用两次,我们就会得到,1%的赢家吸引了一半的公众注意力。大家都知道,只有情侣才能秀恩爱,被名校录取的学生更喜欢在网上晒录取结果,富二代更热衷于展示生活品质,再加上现在我们的社交活动主要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就更容易受到这个现象的影响而觉得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土豪秀成绩、学霸秀恩爱、情侣在炫富”了。
另外还有一个孕妇效应,说白了就是如果你自己是孕妇你就会觉得满大街都是孕妇。如果你去做一个实验,让比较贫困的同学和比较富裕的同学去估计现在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你会发现富裕的同学会给出一个更高的估计值。
最后还有一个东西叫做选择性偏差。通俗地讲,如果你经常逛篮球论坛,就会发现哇中国怎么有这么多篮球高手啊,如果你去逛知乎就会发现哇怎么大神这么多。真相是,其实中国没多少篮球高手,但是他们很大一部分都在逛虎扑,所以虎扑上到处都是高手;知乎上之所以大神多是因为知乎本来就是一个逼格很高的论坛。同理,你在网上或是生活里看到的很多人群其实都是通过了某种筛选的,并不是随机的人群。
回到题目,为什么我们都把这个世界屏蔽了?
我们每个人的世界观都是取决于我们接收的信息。如果我们可以把把外部世界看成是一个信息的展示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接受信息的终端,我们就可以从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接收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是信息的源头,我们接触的信息从哪里来?拿我们大学生来说,首先,由于二八定律,那些在网上以及生活中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由少数的赢家发布的。
然后我们再分析我们会怎样去接收信息。主观上,由于孕妇效应以及人类上进的本能,我们一般只会主动选择去接触和我们差不多或者更好的那些人;客观上,由于选择性偏差,我们的生活环境,身边的这些人并不是什么随机的人群,而是和你多多少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背景相似的。
我生长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城市。很多时候,走在市区的街上,或者是去到下面的县里、村里,我都会想,这个世界上有如此各色各样的人,我和绝大多数人的相处时间恐怕都不会比在街上擦肩而过长一分一秒,我对绝大多数人的所有了解恐怕都不会比从他们的外表和衣着得到的多一丝一毫。大家都走在同一条路上,挤在同一部电梯里,但是事实上却过着毫无交集的生活,仔细想想,真是一个滑稽的景象。 这回引用好了,之前都是用手机弄的,不知道有引用符号哈,多谢亲的提醒啦哈哈~~Over
中国富人多,表面上看是因为: 中国有着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和良好的基础建设。举个例子,比方说大众正在逐渐的将汽车生产线向中国移动,同样的一个工人在德国的用工成本对雇主来说是33欧元每小时。但是在中国可能只需要4000元一个月。而且中国人平均教育水准在发展中国家中相对较高,容易培训。同时相比其他东亚国家,中国有相当好的基础建设,优越的港口,便宜的水电。社会也相对安定。优越的投资条件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生产产品的机会。制造业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创富机会。但是核心的原因其实是:中国的社会运作效率高,而且分配不公平。效率和公平在现在看来很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很难同时兼得。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取消福利分房,实行市场经济,把一大批人从社会主义体制里面推出来变成社会的廉价劳动力,他们带来了中国经济的第一次腾飞,但是自己由于分配制度的改变同时却获得的很少。 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今年发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收入两极分化严重,2012年收入最低的5%的家庭收入累计占所有家庭总收入0.1%,而收入最高的5%家庭的收入却占所有家庭总收入的23.4%,是前者的234倍。我个人对这个数据持怀疑态度。中国高效的社会背后的灰色产业链极其庞大,事实上贫富差距可能比这个数字更高。相对中国的人口基数,富人的总数如此惊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富人很多吗?太行山区,村民们激动地围观洋人,他们从未见过洋人,当稀奇事。哈尔滨的出租车司机,听说我们来滑雪,却不能给出什么建议,因为他从小生在雪乡,却觉得几百块去郊外滑雪的费用太高。西藏,给了牧民一袋糖果,她感激不尽。上个周末,下山坡的台阶,有个抬轿的东北人看到我手里的纸袋子,问我:姑娘,在万达住一宿得多少钱?我往少里说了一个数字,他沉默了。他抬轿上山顶,一次几十块,半天都没生意。中国越来越强大,但是很多人依然很穷。富人也许数量很多,但是比例依然很小。共同富裕不应该被嘲笑。只有少部分人的富裕是可耻的。反对的,是那些假装自己生活在发达国家的装逼犯,假装买爱马仕是理所当然的不接地气的人。他们假装看不见,大部分人的真实状况。
我看是你老挑那种富人,买奢侈品的新闻看吧!没事多搜搜其他的看看你就知道了好多穷人!
从三个层次回答这个问题1) 中国的gdp总量摆在那儿,人口基数摆在那儿,富人的绝对数量肯定少不了,关于这个排名高的答案里已经做过算术了,不表。2) 奢侈品对于中国人来说多了一个社交的属性,也就是说同样是买一个包,中国人买到的不只是包本身,还有社(xuan)交(yao)的价值,自然更愿意掏钱。3) 中国人手里的钱来的容易得多,财富的来源大部分和土地有关,不管是土地底下的矿产还是土地上面的房子,越是得来容易的钱花起来也越容易,相反很多辛苦做实业的企业主是很简朴的。
1。中国有多少富豪2013年8月,胡润研究院与群邑智库联合发布了《群邑智库2013胡润财富报告》。这份40页的研究报告详细剖析了目前中国富裕人士的数量、地域分布情况以及投资方式、消费方式、媒体使用方式。报告显示:1) 全国有105万千万富豪,6.45万亿万富豪截至2012年底,除港澳台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千万富豪(含亿万富豪及以上)人数已达105万人。目前,全国每1300人中有1人是千万富豪,每2万人中有1人是亿万富豪。2) 北京富裕人士最多,排名第一,广东次之,上海排名第三北京千万富豪比去年增加5,000人,达到18.4万人,亿万富豪比去年增加200人,达到1.07万人,全国排名第一;广东有17.2万位千万富豪和9,6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二;上海有14.7万位千万富豪和8,500位亿万富豪,排名第三。2。富豪类型及其他此次研究的其他有趣发现:1) 全国有8,100个十亿富豪和280个百亿富豪。2) 中国千万富豪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企业主、“职业股民”、“炒房者”和“金领”。其中“职业股民”比去年减少5%,“金领”比去年增加5%。亿万富豪主要可分为三种:企业主、“炒房者”和“职业股民”。3) 房地产在调控压力下仍是富豪投资首选,比例达到64%。但富豪也开始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标的。4) 受访富豪平均财富5900万,平均年消费占平均财富3%。旅游仍是主要消费所在,占三成。富豪日益追求独特的旅行体验,一些特殊旅游目的地受到欢迎,如非洲和极地。5) 伴随海外教育的风潮,海外置业的趋势已明朗化。美国成为中国富豪海外置产首选目的地。6) 八成富豪使用微信,已超过微博(七成)。使用微信的主要功能是与朋友交流与互动。
不用去青海西藏贵州这种偏远地区,你来我大苏北的农村走一圈,就明白了。上图是网上找来的,但是和我奶奶住的地方非常像。上图是网上找来的,但是和我奶奶住的地方非常像。另外,我有一半的小学同学没读或没读完初中。我上中学的时候,在临近市区打工的人一个月才挣300块钱。还有,我所在的苏北冬天没有暖气。请问那些持有‘穷人不努力所以活该受穷’观点的人,如果把你放在这样的环境,你要怎么努力才能变得有钱?
因为有更多(海量)的穷逼、屌丝、奴隶,在为这些富人贡献血肉和生命。
人口基数大(sum,mean,),贫富差距大(std,),有钱人的数量自然就多了
大家都从问题的事实这块儿说,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那我就另辟蹊径,换一个角度说这个问题——媒体。我们的绝大部分信息是怎么得到的,都是通过媒体得到的,换句话讲,媒体的选择结果就是我们信息的接收结果。那么媒体是如何选择信息的呢,当然是选择有话题性,不超纲,不越轨的了。你想,假如你是媒体人,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份消息,一份是一个穷人整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要啥没啥,最后饿死了...另一个是一个富人整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要啥有啥,最后撑死了...你说你选哪个...卧槽,这当然是选择富人了,还有点儿媒体节操的就会基本如实报道,然后批判一哈这种享乐之风,告诫大家不要骄奢淫逸,不要有钱了就为所欲为(ps给我们一种我们有钱了的错觉),然后形成全民大讨论,然后引来另一圈地下富豪在评论里怒刷存在感,引来二次传播,至于那些苦逼吐槽的,哼,who care...什么,你说选穷人,好,那我问你,他为什么这么穷,赖政府社会,还是赖他自己,肯定是赖他自己呀,赖他自己这我还有什么好说的。什么,你说他为什么饿死了,这不还是赖他自己吗,不会解放思想,净给和谐社会添堵,我报道他干嘛...对,就这样很长时间以来,大家看到的报道全是关于富人的报道,至于穷人上报道,呵呵,貌似全是因为沐浴在政府的和谐之光下快乐的生活,从这点儿看貌似他们也不穷...也正是这样的媒体选择结果,造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假象...唉,其实这样的假象又何尝不是我们自我选择的结果呢...(ps原谅这操蛋的文笔)
目前国内经济的一大特点是:钱少的人不敢花钱,因为要存起来预备着医疗、养老、孩子教育……银行里都是救命钱,造成经济上基本消费力不足;有钱的人特能花钱,因为国内很难留下正儿八经的产业,普遍对政策的长期稳定性缺乏信心,资本要么消费掉,要么流向海外,显示出“富人好多”的表象。
人口红利,市场经济,政局稳定
富人有机会上微博微信各种渠道表达他的生活,不是说他炫富,你可以容易看得到富人是怎么生活的。而穷人能做的就是各种时间谋生,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宽带没有4G没有电脑,你也就不知道他是怎么样的。而且富人的花钱有各种花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花不掉。但是穷人的生活,你不用看其实也知道,吃不饱,穿不暖,无瓦遮头,没钱看病,来来去去脱不了这几样。所以最后你就只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富人。
那啥,怎么定义富人, 年收入百万,千万,亿万?之前有人说在温州那边,百万算脱贫、千万算小康、亿万勉强富。作为从温州地区来的银,我表示在贫困线下水深火热了二十多年了!去年工作后,父母东拼西凑为我在杭州买房凑足了首付,于是我刚毕业就成了百万负翁。跟我即将过门的媳妇加起来一个月一万多块,如果没有房贷,我们日子至少还滋润的吧。买了房,又要开始装修,届时结婚还要一大笔开销,虽然双方家里都让我们不要担忧,但是我们还是不忍这么啃老。我们俩在省属企业里工作,抬头一望中高层,低头一望地下车库,许多凭借股份分红就能过的滋润的大有人在。说的难听点,要是入职早,摊个50万股,收益率百分之二三十,哪怕现在做传达室的门卫,一年的收入可能都比很多累死累活的白领要高,更不用说那些高管什么的。之前看一档财经节目,说是中国现在的中产阶级大概有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印象中的中产,大概就是说有车有房,有闲钱搞投资,有空余搞旅游的那种。那如果这种也算富的话,那看路上越来越多的车就知道,这种人在城市里还是不少的。前天有朋友说是要去澳门,想让他们带个爱疯,他们说没问题,等他们豪掷一把先。这小两口才二十二三岁,在广州十三行做服装批发生意,去年一年赚了一辆保时捷。不是我们读点书说三道四,但是高中毕业去做生意然后这个年纪就去澳门那啥,然后血拼,随手买个一两万的包眼睛都不眨,不过我们叮嘱他们买的手机,好像却忘了。呵呵,富人都比较健忘吧。媳妇前两年在广州做英语培训工作,平常接触到不少不同年纪的有钱人,有那种连地铁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中小学生,也有事业如日中天的行业精英,也有为了去国外养老带孙子的花甲老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要么自己有钱,要么家里有钱。继续呵呵,现在的中国既有各种富豪大款,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期待着那天步入中产,更有那些社会最低层的,资源、人脉、能力等等都不够,但他们也想那天开着车有个美女在边上哭泣着微笑。奋进中的中国,大把的机会,不过哪天回过头来,还认识今天的自己吗。
十三亿人的财富权力和资源被高度集中与一小撮人,这帮人不富才怪呢。
举个栗子来说吧,有时候看别人比看自己会更清楚.每年福布斯排行, 莫斯科上榜的的富人数目都仅次于纽约,这并不能说明俄罗斯是个富裕的国度.....相比这些富人浑金如土,更多的是穷人.....她们很多都要跑到中国来讨生活.中国的贫富差距有向俄罗斯看齐的趋势.
哎呀呀呀知乎真是害人不浅呐!
中国富人还是太少 根据中国梦及社会主义相关目标 我国需要13亿富人才对···
波士顿咨询: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总数达到1,630万户,远超2012年的1,370万户,占全球家庭总数的1.1%。其中美国是拥有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最多的国家,数量高达710万,其新增百万美元资产家庭的数量也是最多的,达到110万。中国的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总数从2012年的150万增至2013年的240万,体现出中国私人财富的强劲增长势头。受到日元兑美元汇率下跌15%的影响,日本的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总数从150万降至120万。240万户 超100万(美元哦),其实也算不少了,但中国有多少户家庭呢?34837万户。所以中国富人你说多也多,说少也很少,去年才跟日本持平,要知道日本才1亿多人,我们不管总人数还是比例离发达国家还远,但增速明显很快,但是就算第一又如何,我们人口太多了,无论拿个国家富裕的总是少数,我觉得比起这个比中产的占比更有实际意义,我们贫富差距太大了,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至于为什么让你感觉这么多了,当然媒体的功劳,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处于高度发展时期,穷了几十年了,有钱了总要消费炫耀,就不说多少人钱来路不正了,我们本身又有劫富济贫传统,大众仇富心理也会引导媒体去偏向型报道这些。所以你才会感觉怎么到处都是富人,其实往你身边周围人看看,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中国GDP首次超越日本 “世界第二”之四问
第1页:GNP是否也能“世界第二”?
第2页:为“世界第二”付出多大代价?
  内文提要:中国GDP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体,这着实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但在这个耀眼的“世界第二”背后,我们是否就可以沾沾自喜了呢?
  早在去年,就有不少“爱国人士”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GDP增速早早预言中国GDP将在2010年超越日本,而在今年8月初,央行副行长易纲也曾迫不及待地表示“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毕竟这些话都是中国人自己说的!
  如今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让出保持了四十余年的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宝座,再次让部分国人和国内外许多媒体乐坏了。还有不少经济学者在那里摇旗呐喊,要给中国经济“树碑立传”。甚至不少媒体已经把报道焦点转移到了“中国何时超越美国”的问题上,有的专家说再过10年,有的说要等到2030年……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经济冠领全球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中国终于又重新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自此可以扬眉吐气了。
  尽管中国过去30年里取得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但当前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在GDP总量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却更加值得我们深思。在迎接“世界第二”经济体宝座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
  一问:GNP是否也能“世界第二”?
  首先,关于中日两国GDP的数据的可信度,很多人心中还存有疑问。日本方面我们暂且不说,但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上半年GDP之和超过国家数据1.54万亿,约合4个重庆上半年的GDP,中央与地方的GDP数据相差了8.9%。
  为什么中央和地方的统计数字相差那么多呢?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表示:“无需多专业的经济学分析,简单的逻辑推理就可得出结论:要么地方政府浮夸虚报,要么国家统计局有意压低,要么两者兼而有之。地方为何虚报?这是公开的秘密。GDP乃最重要的政绩指标,关系到上司的仕途和官位,地方统计局岂能不知?领导的高升就是下属们的未来,数据就成为烘托和造势的工具。”
  事实上,近年来舆论关于统计局数据可信度的质疑从来没有中断过,从CPI、失业率等重要经济学指标,到房屋空置率、房价涨幅等民生热点数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和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总是相差甚远,在“GDP挂帅”的政绩指标考核压力下,各级地方政府在GDP数据上“渗水”更是家常便饭。有些地方数据在层层上报时早已失真走样,国家统计局又岂能得出客观准确的数据呢?中国GDP数据恐怕难免会有水分。
  这边,中国GDP数据有水分;那边,日本GDP数据却有可能隐藏了其真实力量。中山大学经济学教授林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我们的GDP里面很多都是外国人创造的,产生的价值和利润最终会回流到他们的国家。所以GDP里的钱很大部分并不是我们的钱,中国人是享受不到的!”
  相反的是,日本却有着极其庞大的海外资产,林教授指出,由于日本国内经济长期低迷,大量日本企业出海寻求商机,2004年日本的海外总资产就增加到了41968亿美元,这包括日本在海外购买的土地和已经建造的工厂等等。因此如果从GNP(国民生产总值)的角度来分析日本经济的话,会发现日本的海外进账极其巨大,包括我们身边这些中国制造的日本产品在内,这些都不算在日本的GDP里面,但其庞大的利润却最终回流到日本的钱袋里。因此GNP才能更真实地体现日本的经济实力,如果对比GNP的话,那中国显然还算不上世界第二。
  二问:官方民间为何都有压力?
  有人可能会说,就算统计数据有水分,就算中国目前的真实经济实力可能还略逊于日本,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和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是有目共睹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头衔早晚都会戴在中国的头上。但奇怪的是,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民间,面对这则新闻时,都表示“压力很大”
  国家的“压力”在于认识到了GDP总量虽然大,但人均却依然很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GDP的数据只是国家经济实力一方面的反映。我们不仅要关心GDP数据,更要关心人均的数据,中国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全球排位在105位左右。中国还有1.5亿人还达不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事实上,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许多经济数据讲总量早已排在世界前列甚至世界第一,但只要一平均往往就跌落到百名开外。毕竟中国的人口是日本11倍,面积是26倍,各种资源矿藏更是远胜于日本,如此优越的先天条件,中国却直到今天才在经济总量上勉强赶上日本,并不值得我们如何炫耀。
  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压力”则来自于自己的收入“又给国家拖后腿了”――很多人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国家的迅速富强和GDP五年翻倍给其带来的实际好处。调查显示,有高达86%的网民表示自己的年收入没有达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均GDP3800美元(折合每月255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哪怕中国人均GDP的确达到了3800美元,其中大部分也未必进入老百姓的口袋。1
【作者:邢 力 来源:】
(责任编辑:苏俊)
08/21 09:5808/21 04:2708/20 18:0808/20 18:0108/20 15:3108/20 13:5608/20 10:3808/20 08:41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股票/基金&strpos(): Empty needle in /home/guancha/guancha_opt/guancha/application/controller/PostController.php on line 51
克鲁格曼第二次中国演讲:最担心欧洲和中国,7.4%的中国GDP增长数字是科幻
关键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中国演讲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克鲁格曼预测中国克鲁格曼谈中国地方债克鲁格曼的预言
【观察者网报道】保罗·克鲁格曼先生又来中国唱“危机论”了,不过这一次很婉转,也很谨慎。1月24日上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的演讲中,他以一个笑话回应了中国学者对他2011年发表的中国崩溃论的质疑。
自打成功预言1997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保罗·克鲁格曼一直很忙。虽然未能再次预见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但这些年他不断与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搏斗,支持奥巴马的医改政策,批判共和党失去了灵魂,每周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为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呼吁,批评金融业占据了太多资源,撰写6篇书评称赞皮克迪《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揭露全球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资本完全压过劳动报酬的事实……
为了向美国精英统治者揭露普通人都知道的危机,克鲁格曼也是蛮拼的。他对中国的观察则略显暧昧。2011年12月,他曾在《中国经济会崩溃吗?》一文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因房价飞涨而大热的基础建设,政府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占新增贷款比例大幅增长,因此他得出结论,“由此引起的泡沫开始破灭,金融经济危机并非危言耸听。”但在他近几年的专栏中,则反复批评美国政府在基建方面远不如中国政府有为,并警告美国中产的饭碗正在被中印抢走。
昨天,1月24日上午,克鲁格曼出现在了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作为主角出席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和中华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的“名家讲堂”,演讲主题是《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的机会和挑战》。
这是他第二次公开来中国演讲。第一次是2009年,与多名中国经济学家激烈争论美国国债、人民币汇率以及碳排放问题。巧合的是,地点也在上海交大文治堂。据观察者网了解,文治堂在2013年4月刚刚重新装修一新,难怪今天克鲁格曼先生一落座就四处看了看,不知道故地重游的他有没有新发现(克鲁格曼此次行程拒绝一切媒体访问,所以我们未能给读者们带来更多他的个人感受)。这五年来,中国尤其是上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克鲁格曼先生多次预告的中国经济危机并未出现。演讲中他再次发出忠告,尽管他的预言没有兑现,但危机一旦开始,将比你我的想像来得更快。
此次是保罗·克鲁格曼到中国的唯一一场演讲。一如既往地,克鲁格曼先对全球经济进行了有趣的点评。克鲁格曼从他上大学开始讲起,当时的经济学家没有料想到全球经济会在90年代以来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那时候他和现在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一起在MIT的研究生院读书,学到的都是文化决定论的观念,认为儒家文化或者印度的文化都会阻碍经济增长。他说“所有的人“(主流经济学家)在七十年代的时候都没想到,后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故事会被重新改写。
在演讲中,克鲁格曼对全球经济的判断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全球经济还未走出困境:美国在复苏他保持乐观,最让他担忧的是欧洲和中国。他说局外人都不相信中国2014年的GDP增长达到7.4%,认为这是科幻。不过,他也没有说出在他眼里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可能是多少。
说到中国经济的隐患,他重点指出投资占GDP比重过高,消费占比太低,以及土地财政问题很大。有趣的是,他的美国同行、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教授、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obert Engle教授两个月前刚刚来到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名家讲堂”演讲,主题是谈全球危机预测,同样强调中国的地方债存在很大隐患。更有趣的是,今天克鲁德曼说道:“我要发表一个免责声明,我不是中国专家,我讲的很多东西都是听别人说的。”我听别人说的”这个后缀他提到数次,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中国下断语。他说:我不是唱衰中国,十五年后,如果我还活着,我还会来讲中国成功;但是五年内则不一定,中国会有点麻烦。
演讲会现场,保罗·克鲁格曼
一个小时的演讲之后,互动环节相当精彩,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和金融学教授钱军、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曹彤、上海城投控股总裁安红军以及学员代表作为嘉宾参与了交流。李克强总理刚刚在达沃斯的发言也成为交流的材料。尽管将克鲁格曼奉为贵宾,但学者们质疑起来也并不客气。提问中能感受到,中国学者和实业界对中国的未来要比克鲁德曼有信心。
以下是克鲁格曼先生演讲文字《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的机会和挑战》(有删节,小标题为观察者网所加):
6年了,全球经济竟然还没有从危机中复苏
目前全球处于相当不同寻常的经济困难期,因为经济困难很大,而且经济困难已经持续了这么久,当我在2009年来到中国内地的时候,世界经济危机刚刚开始了一年,那个时候我不觉得很多的人不会想像到,甚至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像到,六年之后我们还没有从经济危机当中复苏过来,过了这么长的时间,2008年的一些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纠正过来。
这是一个相当令人伤心的话题。但是,即便全球进程放缓,我们依然有很多理由可以保持乐观态度:我们已经掌握了现代技术,以及懂得进一步推广这些先进技术,这就意味着在未来我们能够继续利用技术推动我们长足的发展,当然增速肯定会放缓,中产阶级崛起的进程会越来越慢,最后像中国这样的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增长速度会和发达国家趋同,中国是不是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呢?我觉得的确会的。当然,印度在未来也有可能会赶超。
除了这些好消息之外,可以看到一些负面的消息。我们在2008年进入了全球金融危机,全球市场崩溃了,但是问题要比我们想像的更严重,个人消费在某些发达国家基本出现了崩盘,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美国和欧洲出现了重大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私营部门的债务高企,泡沫崩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经济运行中资金流是一个环路,你的支出就是我的收入,如果你的支出少了我的收入就会变少,我的收入变少了你的支出也会进一步降低。全球的经济萎缩是因为美国的房地产崩盘引起的,但迅速扩大到了全球,虽然金融危机本身是受到了遏制,银行也得到了挽救,但是我们还没有解决崩盘带来的重大影响和后果。
我这里有一张表显示了2007年发达国家实际GDP的数字,另一个表是2007年10月份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应该说是对未来比较合理的传统预测。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发达国家的年均增长率应该可以保持在2%左右,谁知金融危机后经济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下滑。后来的确有所复苏,增长有所恢复,但是我们不仅没有收复失地,之后的增速都比我们的预期要低得多。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比人们2007年的预期有一个大幅的萎缩。
那么新兴经济体是不是有更好的表现呢?的确如此,中国很大程度上是避免了经济的大后退,现在也在日渐走强,但同样的预测和实际的对比也是让人感觉有些惊讶的。
的的确确,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要快于发达国家,但是同样相较于当时的预期,增速也要远远差于预期,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危机蔓延或者溢出到了发展中国家,也影响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基本面,发展中国家并没有避开让发达国家遭受重创的问题。
现在全球经济总体上还是比较疲软的,美国是有一些利好,但只是暂时性的,其它的经济体也有一些好消息,我刚刚从印度过来,他们的经济也在改善,但总体上还是比较疲软的。
我们可以在原材料或者大宗商品的价格当中看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就是油价,我们看到油价大幅下跌,包括铜、铁矿石的价格都在下跌。我们知道铁矿石和铜的价格驱动因素都有哪些,当然是中国了。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弱,大宗商品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下滑。
2008年我们因为金融危机陷入了困境,现在六年之多了,我们还根本就没有真正摆脱这个问题,甚至全球经济出现了第二轮疲弱,我们还没有从这种危机当中充分复苏。
欧洲:经济很难走出通缩
现在全球的一个很重要的薄弱环节或者很大的问题就出在欧洲,我们也可以用价格指数来进行判断,比如德国十年期的债券利率真的非常的低。德拉吉公布了欧洲量化宽松的政策后,德国十年期债券收益率达到了历史低点,法国也不到百分之六,应该说是法国债券历史上两百年来最低的一个收益率和利率的水平。
人们认为欧洲央行设定的这个利率将会在长时间内保持非常低的水平,因为欧洲的经济预期会保持比较疲弱,德国五年期的债券几天前还只是正的,而瑞士的十年期的债券其实是负的,从金融和宏观经济的角度而言真的是很值得我们关注,说明他们的经济碰到了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欧洲人什么事都做错了,但他们有些基本面上的问题,人口的问题很大,生育率非常的低,而且工作年龄的人口越来越少。所谓的工作年龄就是六十五岁以下的人口,过去五年一直在收缩,而现在如果要让欧洲加大投资,考虑到这样的人口状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政府的紧缩政策又打压了需求。欧洲央行又犯了重大的货币政策错误,就是在2011年升息。
欧洲央行现在正在努力,德拉吉在尽最大的能力在力挽狂澜,前两天的QE成功影响了市场,但影响的幅度有多大呢?看起来德拉吉成功地提高了欧洲预期的通胀率0.01%,听上去挺大,但是还不够,他们需要至少五倍才能脱离困境。
人们可能会问欧洲有没有可能出现长期通缩?就像日本那样,这个问题问错了,应该问的是欧洲有没有可能不进入通缩?因为如果欧洲已经进入通缩,走出通缩就很难看到了。
欧洲可能还会发生政治危机,如果经济政策总是不灵,负责经济政策的人能维持多久自己的合法性?也许很快就会看到现在非主流的政党上台。明天希腊就要大选了,很可能左翼政党会胜出,他们不是坏人,但如果他们胜出也会给市场造成重大的冲击。你们得好好想一想,如果甘地成为法国的总统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现在这个世界要更开放、更全球化,但是可能因为经济不好,开放和全球化都会收缩。
互动环节:张春院长、钱军教授等与克鲁格曼“抬扛”
中国的GDP统计数据科幻成分更大
接下来我们总得讲到中国了吧?我不喜欢分析中国经济,这不是因为我反对中国,但的确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所有中国的经济统计数据都有点像科幻小说,你们都同意我的话吧?在美国,GDP的统计也是科幻小说,但是有的统计数据比其它的统计数据科幻的成分更大。
中国的统计数据我就不说了,外面针对你们的GDP数据是有很多讨论的,我们的圈子里都在在问,为什么政府决定公布这样一个GDP增长率?7.4%是政府认为值得公布的数据吗?这本身就值得经济学家做一番分析,我也想透过迷雾看现象,我试图和更多的“中国通”交流。我自己不是一个中国通,问题是这些中国通之间的意见也不合,总是能够找到一个能够说你想听的话的中国通。
这是IMF给的数据,投资占GDP的比例到底是50%还是45%?不管怎么说,中国的经济模型的确是引人注目,因为这个经济模型的投资占比极高,在市场经济体里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高的投资占比,也许是斯大林治下的苏联有这样的占比,但别的市场里面是没有的。
正常情况下高速的生产投资很快就会衰竭,但是中国的投资占比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经济增长真的像官方数据那么高的情况下,投资占比高就是可能的了。不过这样一种快速的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的。
中国是一个经典的双重经济,它的制造业已经现代化了,但是农业经济还是相当的落后,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部分已经流进了城市,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还有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工作年龄的人口也开始在走高之后持平。
不管你们怎么展望未来,中国的GDP增长未来都是个位数的,这就意味着投资的占比不可能继续这么高,不可能再占到GDP的50%。
现在是50%的投资和30%的消费,这个比例应该扭转过来,怎么做呢?投资占比下降倒是容易的,但是消费的拉升该怎么做呢?这是很难做到的,你必须有让工人有更大的安全感,也就是说在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好的情况下,工人们有信心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来消费。
中国的政府了解这一点,政府有没有能力快速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呢?从中国以外局外人士的眼光来看,中国很可能会碰到很大的麻烦。我们一直在追踪亚洲,我们觉得中国的情况和日本九十年代末很相似,很高的经济投资、房地产的泡沫,特别是有经济模型的变革需求,但是时间又很紧迫。
每次听到有人说中国的官员很聪明,过去他们这么成功,接下来他们要做的我们也应该相信。当然,中国比日本比起来要穷得多,中国和日本两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不一样,当时对日本政府的治理能力,局外人也是这么说的。
如果说世界上有两个地方让我担心,一个是欧洲,另一个就是中国。毫无疑问,如果再过十五年你们再请我回来演讲,希望那个时候我还在人间,那个时候我们还会讲中国成功,不过如果你们五年就请我回来,我可能就不会讲中国成功了,因为短期内中国会有一点困难。
美国:经济恢复的很好,不是人为的经济增长。
最后我们来讲一讲美国,我们对美国的感觉挺好的,美国经济恢复花了很长时间,但目前的确在快速增长。背后的原因也是很让人兴奋的,这不是什么人为的经济增长。其实美国有两个关键点:我们的确也有过房地产的泡沫,不过这个泡沫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到现在已经快九年了,这九年来我们新建的房屋很少,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多的住房,住房市场已经开始回暖了,这是你们要知道美国的一点。另外一点就是美国的家庭债务,以前是高涨过,现在已经控制到了收入以下,所以美国经济的状态要比以前好多了。
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好了,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就业、能够买房了,又能够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复苏和增长。这次的复苏不可能带来经济繁盛,也不会是奥巴马所说的美国经济危机,但至少还是一个很好的、快速的恢复。
不是说美国经济不会再有任何大问题。其实美元已经升值了很久,升值得再多就会削弱到美国的出口,也许还会有其它的一些美国特别的挑战。就算我们看到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好消息,市场上的人还是相信,还有来自外国很多的威胁,所以我也在担心。
如果是我的话我不会升息的,美联储是计划今年某个时候升息,我一直建议他们别这样做,我觉得风险还是很大的。
这个世界真是困难重重,如果你后退一步看一看,你可能会很乐观,从人类长期的发展角度来说,过去的二十五年我们看到了人类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尤其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过去六年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比人们的想像要糟糕得多。有一位我很喜欢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长期来说,我们所有人都会死去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得面对困难。(完)翻页请看互动问答环节
以下是问答环节:
美国失业率真的在下降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张春:关于美国经济,您说长期来说我们都会死去,但是经济危机之前就有一个通行的观点,就是美国的自然经济增长率就有2%-3%。现在美国大家都在辩论,美国经济的复苏道路有多强劲?中国观众真的也很想知道美国的经济复苏到底会有多强劲,他们也想知道经济复苏的长期影响。
克鲁格曼:大部分人都已经下调了他们对美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预期,这样说好了,首先我们要看美国的人口状况,在整个西方世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都下降了,而在欧洲甚至是负增长的,即使是在美国也是每年能够下降百分之一左右,所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国的自然经济增长率都会下降。
除此之外,要问生产率的提高能有多快,我们有一段时间生产率的提高只有1%,后来变成了2%,展望未来,技术对生产力的提高有多大作用呢?这是可以无尽争论下去的一个问题,包括技术对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有多大,或者说技术往往给我们带来失败?我自己也是在这两种观点当中摇摆不定,硅谷的创业家Peter Chill说过,我们得到了会飞的汽车,但是没想到Twitter最后只能发140个字符,这就是期望和现实。
美国的经济增长在1.5%到2%之间,这是对未来的预期,现在失业率是下调了很多,主要问题就是很多人不再寻找工作了。过去的六个月倒不是如此,现在我们看到了失业率的真实下降,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每个月大概有二十万左右的新工作岗位,这是一个真正的好消息。
中国5年前的刺激计划应该用到社会保障上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院长张春:您说中国经济当中投资占GDP比例太高,不可持续,但是之前我们也有过私下的交流,2009年的时候您支持中国政府的干预政策,而中国GDP投资占比这么大主要是因为政府的刺激政策,当时您是支持政府干预的,现在又说高投资占比不可持续,这两点怎么解释得通呢?
克鲁格曼:我还是认为投资的刺激政策在当时是对的,在2009年的情境下政府需要出手推动经济的增长,世界各地也都是如此,这样才能避免一个更严重的经济下滑。
五六年前我没有想明白的一点是,你们真的需要刺激计划支持政府拉动消费,这跟美国的情况不一样,美国经济当中投资占比比较低,基础设施已经好多年都没有好好改造过了,而在中国很多政府投资都投到了一些令人质疑的项目当中,比如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展望未来,我认为中国真正应该鼓励的是可持续的消费增长。
中国如果允许经济在2009年崩盘会不会比现在更好呢?现在我们没有办法提出这样的观点,也许六年前他们应该用这些钱来加强中国的社会保障,在美国也是这样,人们抱怨我们医疗卫生的福利和退休的福利,这的的确确是中国应该推动去做的一件事情。
我讲中国的很多东西都是听说的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军:我们知道投资拉动型和消费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您讲到中国现在像日本的九十年代一样,我也认同您的观点,短期内的的确确是有一些非常关键性的问题,可能给中国构成一个比较巨大的挑战,在您看来哪些事件可能会发生?您觉得这些事件会发生在哪些领域?是在银行领域吗?会不会因为这些事件的发生导致中国经济的下滑?换言之,哪些关键因素可能会导致中国硬着陆或者崩溃?
相较于日本,我对中国是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这种投资拉动模式的确是不可持续的,但我对中国的个人消费还是比较乐观的。中国金融体系很大的一个问题点就在银行,银行最大的股东就是政府,这也产生了效率低下的问题,不过在这样的不确定性比较大的时代和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府相对美国而言可以更有作为,帮助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如果要推动民间私营部门参与,怎么避免美国曾经发生过的银行危机?
克鲁格曼:首先要做一个免责声明,我不是中国专家,我讲的很多东西都是听别人说的。您讲的很对,中国应该采取措施避免出现银行的崩溃,所有的国家都应该这样。在美国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银行体系的崩溃,还有影子银行体系的崩溃,这些没有纳入正式银行体系的服务提供商也崩溃了。
在欧洲情况不完全一样,但是也比较类似,零售银行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批发银行的确是参与了,而且受到了重大的冲击。很多人告诉我,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也非常的大,虽然性质和其它国家不太一样,也有人说问题不会很大,因为规模不够庞大。
各个国家各有其问题,美国在2008年9月份到2009年5月份银行业的很多指标的确很糟糕,但是之后有所复苏,经济也在复苏,但是欧洲的指标没有好转,经济也没有好转,各个国家的银行体系是不完全一样的。日本的情况又完全不一样,即使给这些银行进行了资本重组,日本经济仍然非常糟糕。
拉低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债务融资,在美国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中国的情况同样是不同的,中国这些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地方政府也面临着压力。过去的一个月让我看到了一件令人不够乐观的事,中国地方政府很大一部分的财政收入是来自于土地的出让,这的的确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是有政府指令的因素。另外还有北京中央做的一些决定,地方上不一定完全的落实,这也是我听别人说的。
日本的秩序是比较严谨的,他们在落实政策方面问题可能会比较小一些,也可以参照日本的例子来拉动消费,鼓励真正的私营部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基督教圣人奥古斯丁年轻的时候也非常疯狂,他曾经向上帝祈祷让他变成一个贞洁的人,所以还是要去落实。
中国没发生危机我挺惊讶的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长安红军:学校让我提犀利一点的问题,您对中国的经济一直是非常谨慎的,在2011年《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中国经济会不会崩溃》。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的经济主要是靠房价快速上涨和过热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同时伴随着大量的信贷增加,这些信贷增加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信贷,而是影子银行,而影子银行的信贷缺少政府的监管,也没有政府担保,所以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由此带来的泡沫也在破碎,说中国出现金融经济危机也不是危言耸听。
过去了四年,中国政府肯定也看到了您的这篇文章,从前年就开始在挤泡沫,从房地产泡沫开始挤,去年也开始挤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泡沫。尤其是在十八大习大大上台以后带着中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习李新政”,包括简政放权、去杠杆去库存、自贸区建设,还有“一路一带”,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对于这一系列的措施,您从经济学的角度判断,中国的经济危机风险是降低了还是增加了?“习李新政”对于未来中国的经济会起到什么作用?
克鲁格曼:的确如此,对于中国可能会有危机的警告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一个著名的说法是我以前的老师Richard,他是一个危机的专家,他说危机发生的时间比我们想像的要长,等到危机一旦发生要比我们想像的速度更快。
我想很多的人都认为中国将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困难,以前人们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到现在没有进行经济模型的转型,也没有进入经济困难期,我是挺惊讶的,但是一旦经济危机要爆发会比你想像的速度快得多。
中国现任的政府很有智慧,试图阻碍泡沫的生成,现在的危险在于要戳破泡沫又会带来人们恐惧的事情。另外我们有一个笑话,一个司机在街上撞倒了一个行人,他对行人说对不起,让我来纠正一下,于是倒车再从这个行人身上碾过去,我想两次碾过一个人在经济当中就不用了吧。
想要欧美货币政策考虑小国利益 &太天真了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军:看起来所有的发达国家市场都已经有了量化宽松,欧洲央行也在大规模出手,您提到QE政策出台上没有一个国家敢落后,这样一来印度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又会出现新问题,目前出现了很多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指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采取QE等政策,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并将策利率降低到零),您不觉得各个国家的非传统货币政策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协调吗?
克鲁格曼:我不觉得未来会有新问题,我们回退一步看看整个世界的情况,整个世界都有通缩的压力,世界的货币政策整体来说还是太紧缩,所以任何国家如果能够更积极地扩张货币政策的话,都会引导世界经济走向正确的方向。
但有的国家出于某些原因不希望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他们会抱怨别的国家的扩张政策让我们受苦,事实上正是这些国家不采用量化宽松的政策才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
其实每个国家都应该采取一些宽松的政策,是不是这样做就把问题推到了更晚的时候来发生呢?要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膨胀,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又膨胀会导致什么新问题呢?如果他们卖掉这些资产会有损失,不过损失都是纸面上的,如果现在不想购买长期的资产,还有其它的一些方面,也许我讲的技术性太强。
不管怎么说,央行可以提高利率,卖掉一部分的投资组合当中的资产。有人捏造出了很多不进行量化宽松的理由,但是我对这些理由并不担心,如果你真的预期欧美的货币政策会考虑到更小国家的利益,这样想真是太天真了,我祝你好运,德拉吉和耶伦都有自己国内的问题要担心了
中国去年GDP增长7.4% 这不是真的
上海城投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长安红军:刚刚在瑞士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致辞当中说过这样一段话:2014年中国的GDP增长是7.4%,城镇新增就业是1332万个,超过了上年,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是不减反增的,我们的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是下降的,CPI也仅仅上涨了2%,这低于我们年初预期的目标,事实证明,我们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更重要的是结构性改革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我想从经济学的角度请教一下,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新增就业不减反增的,CPI也控制得很好。而且去年我们M2也增幅也比较大,光银行就是十五万亿左右,加上信托和保险就是几十万亿,钱都去哪了?是政府的调控水平很高还是其它的经济学原因?
克鲁格曼:跟我交流过的人没有一个相信你们的GDP增长真有7.4%,我说的那些人是在密切关注其它指标的人,中国经济增长的确是给人印象深刻的,但7.4%不是真的,我也不知道真实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谁都不知道,中国经济显然是在放缓的。
讲到通胀在控制目标之下,这不是好消息,如果说通缩了城市就业率还在增长是好事,如果是真实数字的话就更好了,但我们还是不能肯定。
我们的就业市场不是特别景气,所以需要一些更有用的统计数据,谁都不会否认中国已经有严重的经济衰退,如果你看过去五年前中国的情况,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值得世界其它国家嫉妒的。
但是我们要问的是现在是不是房地产的泡沫真的崩裂了?中国是不是进入了通缩?中国有没有工具应对通缩和泡沫?答案既有是也有否,有的人说中国是有困难,但并不是特别的难,我不是唱衰中国,中国的经济增长记录真的是不错,过去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值得称赞,但我还是要指出中国经济需要以更多的消费拉动为主,这个转型还需要加大力度,但是中国的经济的确是在这几年好过欧美。展望未来,二十年后我是看好的,五年内我还是比较担心的。【观察者网高艳平、余亮报道】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苏堤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人表态
o&最热新闻&o
o&最热评论&o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