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什么,到底什么样

新型城镇化 到底什么样?(3)
来源:中新网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在此次规划设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中,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要...
  原标题:新型城镇化 到底什么样?
  改善人居环境,破除各种&城市病&
  指标三:基础设施(2020年)
  ●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60%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这次《规划》专门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短板&设定了&硬杠杠&,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认为,这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破除各种&城市病&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的诸多&病灶&中,交通拥堵最为老百姓诟病。为此,《规划》特别提出,未来要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从2011年的45%提高到2020年的60%。&明确公共交通占比非常必要。&魏后凯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老百姓的出行需求日益旺盛。与此同时,城市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居住地和工作地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解决交通问题,靠私人小汽车肯定行不通,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但现实中,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在推动公共交通普及上并不顺利,不少老百姓宁肯在路上堵着,也不愿选乘公共交通。对此,魏后凯指出,这主要是由于公共交通在线路设计、等车时间、行车速度、乘车环境、换乘便利性等方面与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
  魏后凯说,要想补齐公共交通的短板,必须大力推进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同时,不断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推动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此外,还应在换乘频率较高的站点附近,大幅增加停车场,方便私家车与公共交通间的换乘衔接,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杨凡、阮尚辉]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新型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城镇化指标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为什么要和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投资与出口后劲不足等问题,而内需不足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快速提振。投资、消费结构已经接近“临界点”的判断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寻找新的驱动,调整投资结构已经迫在眉睫。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在第七批城乡规划督察员培训暨派遣会上讲话指出,传统城镇化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化转型刻不容缓。
新型城镇化的逻辑主线与路径
高层提出新型城镇化大致沿着这样一条逻辑主线: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扩大内需是调结构的首要任务→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分析人士推测,放之中国,推动中国经济走上监看复苏和持续发展道路的这个平台应该就是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强调消费升级和城市智能化
新型城镇化,精细作管理将体现在“信息化”、“智能化”。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可见未来的城镇化进展中不再是钢筋水泥式的“城市化”,更强调消费结构升级、信息化城市、智能化城市。
城镇化将成调结构、经济再平衡平台
李克强在论述城镇化始终强调将城镇化与其他配套改革联系起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一位接近国务院高层的人士表示,未来新型城镇化有可能成为推动财政金融、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等改革和行政区划等调整的平台。
新型城镇化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统筹
新型城镇化模式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加上劳动力供给趋紧,过去收入分配(居民和企业、政府之间,城镇居民内部,城乡之间)中的不平衡将降低。从需求面来看,在增加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这将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率的上升。从供给面来看,未来的城镇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将弱于此前。如何在改善分配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率,将成为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成都地改经验或成为新型城镇化样本
成都的“城乡统筹”虽然只有四个字,却代表了国民经济的全局。成都的改革不仅涉及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小调整,而且涉及现行国家征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成都的实践提醒大家注意我国有比土地流转更根本、更基础的工作有待完成,即对农村各类土地和房产资源普遍的确权、登记和颁证。中西部地区难以复制东部地区经验,新的城镇化改革促进经济增量发展将很有可能出现在四川地区。虽然当前尚未言明增量改革的方向,但是四川地区综合配套改革将很有可能会成样本向全国推广。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治本之策需统筹城乡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就把城乡统筹作为地方施政纲领。几年来,该地区创造了丰富的综合改革实践经验。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会,先期规划工业项目开始往那里移动,投资往那里移动。在2003年成都借鉴江浙经验提出“三个集中”:将空间资源仔细分配,工业项目向工业区集中,农民要向中心村、集镇和城市集中,耕地要向种田能手集中。
  从2004年到2007年,成都的城市化矛盾加重,国土部提出如果农村的建设用地收缩一亩,城市的建设用地就扩大一亩相挂钩的办法。挂钩政策在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发生。成都用这个政策在城乡之间,以国土交易中心为平台一批一批地搞挂钩交易。首先它当中间人先借钱给农村集体,让集体腾出地来把指标给它,然后用指标跟高价地去换,获得差价,然后拿出钱来给农村建设用地投资。
  “三个集中”最后集中的主要是农民,2008年1月成都就计划启动农村产权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确权。先把已有的资源划清楚,谁家的房子多大,宅基地多大,院盘多大,给一个法律表达,确定了资源的主体,然后开始议价。确权推动了土地市场化的流转,搭建了农村集体土地交易的平台。成都最成功的做法就是在确权方面进行了地方统筹。这种地方统筹不是证券化,而是通过用增减挂钩政策加快农村产权改革。
  有效的保护体系建立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清楚的产权建立以后,推进了土地的市场化流转。因为现在人口已经流动了起来,农民进城可能永远不回农村了,那他原来拥有的土地和房屋权利就得有一套相应的权利体系来保证它的流转。这是中国几十年没有完成的任务,现在成都完成了。于是就有了第四步,2010年以来,成都在确权流转的基础上,推动了全面土地流转交易的进行。
新型城镇化推向全国的多种模式选择
这些年来在全国先后出现过各种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尝试,例如天津模式、成都模式、广东模式以及江苏模式和浙江模式。从共同性来看,分析人士将之总结为: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村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和土地有偿转让使用。鉴于此,各地的共同经验可能会集中整合,作为全国性规范推出。
成都模式:以大城市带大郊区发展
成都模式。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外再配以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天津模式:以宅基地换房集中居住
天津模式。天津的小城镇发展主要又分为四种子类型:整体推进型、都市扩散型、开发拓展型和“三集中”型。其主要做法为乡镇政府主导的“以宅基地换房”,先解决搬迁农民的安置问题,然后通过土地集约增值的收益发展地区产业,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将农民的集中居住与城镇化、产业化有机结合。
广东模式: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
广东模式。广东模式又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珠三角模式,即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托;二是山区模式,即围绕着县城,发展专业镇。珠三角模式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崛起。
苏南模式: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
苏南模式。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温州模式: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
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迅速发展为推动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温州,当地政府扶持个体私营经济,这是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有了自己可追求的利益,利用本地区可利用的资源,发展地域经济的方法。
新型城镇化的障碍与制度突破口
有望率先在户籍制度上打开缺口
人口城镇化滞后:长期以来各个地方都把推进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过分地注重城市建成区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城市人口规模的集聚,把农业的转移人员仅仅当做生产者、当做劳动力,而不愿意接受他们本人和他的家属进入城市成为市民。结果导致了现在比较严重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人口的城镇化严重地落后于土地的城镇化。事实上,在将近7亿城镇人口里,有将近一半的人不是真正的城市市民,这就是专家所说的“半城镇化”或“伪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目前,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户籍制度变革和建立农村制度的退出机制是农民进城的关键,地市级以下可以全部放开。在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的道路上不能盲目地追求统计数据上的城镇化率,而是要把实践人口的城镇化作为主要任务。应推动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
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重中之重
土地制度现状:中国城镇化的制度基础,包括三大支柱(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经由行政审批设立城市,以及唯有国有土地才可合法出让)和一把利器(征地权),总的特征是高度的行政权主导或政府主导。一个地方算城市还是算农村,由行政权决定;原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一旦被划入城市范畴,在法律上就成为国有土地;从农民的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唯一合法的通道就是带有行政强制性质的征用或征购。土地制度改革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滞后削弱了农民进城的能力。在现行《土地管理法》下,农民从农地征用中获得补偿的上限是土地农业产值的30倍,无法从农地征用的巨大增值收益中获得收益。国土部已开始农村用地紧急确权工作。国土资源部已开展《土地管理法》第二轮修订前期准备和研究工作。在新一轮修订当中,将包括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府土地收益改革、存量用地制度改革等关键领域的改革。
城镇化新阶段:政策剑指改善民生
强化公共服务:从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指向来看,具体内涵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已经不是单纯的依靠土地城镇化的方式进行,而是在了改善民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的前提下,推进户籍制度、医疗、生育及社保等各方面配套政策来完善人口城镇化的质量。新政策着重于分配领域,有利于扩张国内需求、改善需求结构。然而需求扩张必须与供给扩张相辅相成。成功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必然是一方面通过促进效率保持总供给能力一定的增速,同时通过改善分配来拉动总需求增长。多种经济政策合力:新型城镇化需要更广泛的经济体制改革加以配合,改善经济的供给能力;具体领域包括财税改革、尤其是结构性减税,鼓励民间投资、增加竞争、破除垄断,控制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以及改变基建融资方式等。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来看,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落实,中国经济将出现深刻的转型。
城镇化两大趋势:城中村改造与新城镇开发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以改变现有居住生活方式、高效利用现有城镇土地资源为目标的城乡土地资源再开发。比如,城市里的“城中村”或城市周边的一些郊区居住用地,性质可能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这些地块位置优越,却居住分散,不利于土地资源的集中利用。于是,政府采用置换和整合的方式,将原住民迁出并集中安置,然后将这些原本权属于农村集体组织的地块征用回来,改变为国有土地,进入招拍挂市场,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以民生改善为根本:传统城镇化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城镇化转型刻不容缓。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必须逐步改变传统的增长导向型城镇化模式,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目的,不单纯追求城镇化的速度,更关注城镇化进程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不过,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就是传统投资占比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投资的增速大幅回落,而这取决于经济的增长。
&&&策划制作:王洪宁 制图:余芳芳&&&&&&新型城镇化,到底什么样?
魏后凯说,要想补齐公共交通的短板,必须大力推进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同时,不断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推动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此外,还应在换乘频率较高的站点附近,大幅增加停车场,方便私家车与公共交通间的换乘衔接,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绿色城市指标四:资源环境(2020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达60%目前,城镇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宽马路、大广场成了不少地方的“标配”,大量新城新区“地广人稀”,不断出现“鬼城”。统计显示,;2012年,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加量达到了357万亩。“这种城市建设用地的粗放模式风险不小。”魏后凯说,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早已超过国家规定的80&#平方米的标准,也已达到甚至超过发达经济体的水平。土地的盲目扩张,带来的是大量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被占用,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平地建城植树,基本农田上山”的怪状,粮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均价:4500
优惠:一期准现房4066元/平起
均价:4500
腾讯独家:案场基础上另享1%优惠
均价:3500 元/平米
特色:免费wifi覆盖社区
均价:3750元/平米
特色:免费wifi覆盖社区
均价:5300元/平米
特色:全精装湖景豪宅
均价:3400元/平米
特色:一面公园 一面商圈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新型城镇化怎么看之二:“有共识的先干起来”
张晓赫&张胜军
&&&&来源:&&&&
&&&&&&字号
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城镇人口约7.2亿。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因城镇化而发生巨大转变。
在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键时期,该如何把握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社会各界在积极建言献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思想碰撞。
近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城镇化研究报告并座谈时,李克强总理强调,城镇化需要放在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把握。既要清醒认识这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又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李克强的表态,点明了我国城镇化既要科学论证,全面规划,使实际工作趋利避害,又要紧抓时间有所作为,在有共识的重点领域先干起来的统筹思路。
理解新型城镇化统筹兼顾路线,需要放在现代化大格局中来把握。城镇化、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双翼,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关键期牢牢把握城镇化发展的时间窗口,为现代化争取、创造良好的战略机遇。
国内角度看,201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与我国发展阶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左右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新型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促进消费,成为我国最大、最持久的内需潜力,其巨大的黏合能力,也将担当我国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承载体。可以说,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融合四化,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基础保障。
国际角度看,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但在经济体量上已是世界大国,一举一动影响巨大,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此种情况下,国家产业要发展、国际关系要平衡,这个时候现代化双翼中的城镇化战略,就成了营造国际合作发展空间的新平台。实施城镇化战略,能够使我国巨大的回旋余地得以充分施展。
把握了城镇化时间窗口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就不能只是坐而论道,更应知行合一,有所作为。正如李克强所称,可以在已经形成共识的重点领域,一步一步加一推进。
加强城市中棚户区的改造已经成为当前重要共识之一。近几年全国已改造各类棚户区1200多万户,几千万群众生活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无论是从民生、环境角度,还是解决城市二元化结构角度,棚户区的改造已经不做不行。
在解决城市二元化结构的过程中,改革户籍政策也正形成共识。 改革开放已近35年,进入城市的很多农民工由于长期从事城市非农产业,在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已经融入城市。除了户籍不一样,这些人和城市户籍人口并没有太大差别。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有市民化的强烈需求,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却严重制约农业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民之所望是施政所向,要解决这一问题,很多专家提出,可以根据城市的类型和层次,实施差异化的户籍政策。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以吸纳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为主;中等城市以吸纳具有较高学历、技能、职业稳定的人才为主;小城镇可逐步全面放开户籍限制。
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鼓励农民自主、自愿选择,实现从“被动城镇化”向“主动城镇化”的转变。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解决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既要多想办法,又不能坐而论道。我们应该更多推进共识,并且对于达成共识的领域,时机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这样因势利导,更加有序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
(责编:聂丛笑、刘然)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新型城镇化,到底什么样?
魏后凯认为,这次规划强调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要不超过100平方米,非常有针对性,充分表明了国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坚定决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各地就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粗放’了,必须严格控制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后用地只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存量挖潜上。”雾霾无疑是眼下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断恶化的空气质量让国人眉头紧蹙,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规划》明确要求,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的比例要从2012年的40.9%提高到2020年的60%,魏后凯认为,设定这个指标表明了国家对于大气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但60%这个不算很高的比例,也表明了治理大气污染的艰巨性。魏后凯指出,空气质量改善,最大的难度在于单靠某一个城市无法实现,必须在一个大的区域范围内形成联防联控联动的机制,才能最终取得成效。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均价:4500
优惠:一期准现房4066元/平起
均价:4500
腾讯独家:案场基础上另享1%优惠
均价:3500 元/平米
特色:免费wifi覆盖社区
均价:3750元/平米
特色:免费wifi覆盖社区
均价:5300元/平米
特色:全精装湖景豪宅
均价:3400元/平米
特色:一面公园 一面商圈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