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水平从2014年初到2015年8月2015年央行有几次降息准降息

2015年央行第二次降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
地点:北京
1、下调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农村金融机构额外降低1个百分点,并统一下调农村合作银行存准至农信社水平。3、农发行额外降低2个百分点。4、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行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0.5个百分点的存准率。
1、为什么这时降?驰援地方债务置换,助力稳增长,对冲存款保费影响,降准势在必行。
2、降准规模?释放流动性规模约1.5万亿。
3、还有几次降准?未来还有一次50bp准备金率下调空间。但具体次数还需看实体经济具体的运行状况。
1、资金敏感型品种。对银行而言,降准最大的利好在于可贷规模比例。相同的还有地产行业,虽然这种影响同样有限。保险股也会小幅受益。2、大宗商品类。降准预期的出现会使有色板块,尤其是背靠新兴产业的稀有金属的脉冲性机会增加。3、高分红的新蓝筹。尤其是始终能够保持高分红比例的蓝筹股,其持有价值将有所突出。
1、从前期调控效果来看,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在逐渐递减。2、目前的当务之急还需要理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传导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和放贷意愿。
1、央行降准核心原因是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导致经济下行通缩加剧。
2、准备金率下调空间巨大,维持2季度报告预测存准率有望下调至10%甚至以下的观点。
3、利率非降不可,潜在降息空间至少4次以上,预测未来随时可能再次降息。
4、持续降准降息将强化利率下行趋势,金融大时代已经来临,而股债双牛依然可期。
1、这次降准的幅度是08年11月以来的最大,释放万亿以上新资金,有利于尽快把过高的企业融资成本降下来,也为地方债发行和置换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为加大基建投资稳增长抗通缩提供融资支持。2、本次央行降准没有同时降息,这说明未来是否使用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如果PPI等经济数据未来仍不减好转时,降息不能完全排除。
近期宏观经济数据
一季度GDP增7%
12城环比上涨
2城环比上涨
1城环比上涨,4城持平
环比降幅继续收窄
12.04万亿元
14.39万亿元
2.35万亿元
1.02万亿元
1.47万亿元
7363.7亿元
专题内重要新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近期降准降息一览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ratio)。  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一览表
调整幅度(单位:百分点)
(大型金融机构)19.5%
(中小金融机构)16%
(大型金融机构)20%
(中小金融机构)16.50%
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大型金融机构)20.50%
(中小金融机构)17.00%
(大型金融机构)20.50%
(中小金融机构)17.00%
(大型金融机构)21.00%
(中小金融机构)17.50%
(大型金融机构)21.50%
(中小金融机构)18.00%
(大型金融机构)21.00%
(中小金融机构)17.50%
(大型金融机构)20.50%
(中小金融机构)17.00%
(大型金融机构)20.00%
(中小金融机构)16.50%
(大型金融机构)19.50%
(中小金融机构)16.00%
(大型金融机构)19.00%
(中小金融机构)15.50%
(大型金融机构)18.50%
(中小金融机构)15.00%
(大型金融机构)18.00%
(中小金融机构)14.50%
(大型金融机构)17.50%
(中小金融机构)14.00%
(大型金融机构)17.00%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6.50%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6.00%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5.50%
(中小金融机构)13.50%
(大型金融机构)16.00%
(中小金融机构)14.00%
(大型金融机构)17.00%
(中小金融机构)16.00%
(大型金融机构)17.50%
(中小金融机构)16.50%
(大型金融机构)17.50%
(中小金融机构)17.50%
1988年09月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您当前的位置:&>&&>&&>&
2015年我国或将全面降息降准
关键字:降息降准 | 中国行业咨询网(www.) 字号:T|T
核心提示:中国行业咨询网(www.)本篇内容主要提供降息降准行业资讯,降息降准市场
调研,降息降准发展前景,降息降准数据分析,降息降准行业分析,降息降准市场分析,降息降准市场份额;本文显示预计2015年GDP增速将降至7%左右 CPI降至1.8%左右
 &&& 宏观调控本质上是相机抉择的,时间选择、政策力度和工具手段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而变化。2014年把定向调控作为过渡性选择有其合理性。但是,2014年以房地产长周期调整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速换挡期下半场,出清去杠杆加速,改革正破旧立新。2015年应该相机抉择转向全面降息降准,并把握一定的度,为改革发展争取一个稳定有利的宏观环境。
&&& 预计2015年GDP增速将降至7%左右,CPI降至1.8%左右,继续处在通缩预期下,具备货币政策宽松的条件。如果传统工具有效,就没有工具创新的必要。货币政策定向宽松工具不宜长期实施,还是应回归货币政策的常规操作上来。市场对适当的降息降准也不会理解为转向刺激。考虑到201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美联储加息等因素,降准的空间比降息大。
&&& 2014年宏观调控整体上比较成功,经济运行稳定,一至三季度的GDP分别增长7.4%、7.5%、7.3%,经济波动性如此之低,是过去30多年少见。成功的宏观调控为政府改革和企业转型营造了稳定的宏观环境。
&&& 2014年宏观调控最大的成功是力度把握到位,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工具选择存在缺陷,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倒退。
&&& 2014年宏观政策组合虽然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但实际执行上是&稳健财政政策和积极货币政策&。受4万亿刺激计划教训和年初赤字率预定限制,本应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减税和增支方面均没有扩大,而名义上稳健的货币政策明显比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宽松,通过创新定向工具,投放流动性。
&&& 目前各界对2015年货币政策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归纳起来,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 第一种是对立派,认为不能降息降准,把降息降准和改革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政策宽松是反改革的。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宏观调控的功能和目标。宏观调控本身是反周期的,是为了弥补产出缺口、熨平经济波动,同时,在转型期宏观调控要与改革相互配合。改革所需要的环境应是偏中性的,经济好则改革动力弱,但经济太差又会忙于救急。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阵痛期和通缩期,因此,适当的降息降准是为了应对衰退和通缩,只要把握好度,即为了兜底而不是为了刺激,与改革不矛盾。但如果力度过大,不是为了托底而是为了推高,则就变成了刺激。
&&& 第二种是定向派,认为应继续实行定向调控。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定向调控不宜长期实施,负面作用较大。定向调控与市场经济精神不符,既失公平也无效率,定向调控相当于央行指挥的放贷行为。计划经济最具有定向调控特征,资金和物资实行定向配给,但最终崩溃了。
&&& 第三种是放水派,认为中国此轮经济减速主要是外部性和周期性原因,应实施凯恩斯刺激,大规模全面降息降准。我们认为,放水派对中国经济改革转型的大背景缺乏认知。
&&& 宏观调控本质上是相机抉择的,时间选择、政策力度和工具手段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而变化。2010年-2013年改革动力不足,旧增长模式拒绝出清,宏观调控应中性偏紧,以防止过度加杠杆,2014年把定向调控作为过渡性选择有其合理性;但是,2014年以房地产长周期调整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速换挡期下半场,出清去杠杆加速,改革正破旧立新。2015年应该相机抉择转向全面降息降准,并把握一定的度,为改革发展争取一个稳定有利的宏观环境。
&&& 全面降息降准能够从边际上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缓冲经济下行的压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经济减速、中小企业融资难贵等关键问题。
&&& 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经济减速具有客观规律性。但是问题在于,2010年-2013年对增速换挡的认识不够,改革动力不强,以地方融资平台、重化工国企产能过剩和房地产为代表的旧增长模式借助政府隐性拒绝出清,加杠杆负债循环,膨胀无效资金需求,形成三大资金黑洞,推高无风险利率,挤压新增长模式融资,造成企业融资难贵,增加增长动力转型的难度。由于这三大资金黑洞大多产生自体制内部门,市场环境很难强迫其出清,反而形成逆向淘汰,因此只能通过改革破旧立新。
&&& 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的业、、民营中小企业等大多属于重知识、轻资产的部门,很难从银行获得间接融资,这些代表未来的产业和企业只能借助于直接融资。但是,过去几年由于无风险利率过高,居民大量购买和产品向旧增长模式输血,股市没有增量资金流入,陷入存量资金博弈的困境,难以发挥正常的融资功能。同时,注册制、依法治市等资本市场改革滞后。经济结构发展所需要的融资需求跟现有金融结构严重不匹配,金融结构发展滞后于经济结构发展并反过来产生制约作用。
&&& 因此,解决企业融资难贵、推动经济转型的出路在于通过改革破旧立新,降低无风险利率,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这是治本之策。为此,笔者建议:
&&& 首先,2015年财政政策应该更积极些。当前中国基础设施缺口很大,人均资本存量水平偏低,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正处于低谷,应加大基建投资力度。我们现在看到一方面4万亿元财政存款趴在账上,另一方面民间融资难贵,大量基建欠账,这不科学。建议赤字率可从2014年的2.1%扩大至2015年的2.6%,增发中长期建设国债。同时大规模实施减税以鼓励技术研发、居民消费等。
&&& 其次,2015年货币政策应适度降息降准。预计2015年GDP增速将降至7%左右,CPI降至1.8%左右,继续处在通缩预期下,具备货币政策宽松的条件。如果传统工具有效,就没有工具创新的必要。货币政策定向宽松工具不宜长期实施,还是应回归货币政策的常规操作上来。市场对适当的降息降准也不会理解为转向刺激。考虑到201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美联储加息等因素,降准的空间比降息大。
&&& 第三,应把发展资本市场提升为国家战略,推动经济转型的牛鼻子。近年百度、阿里、腾讯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龙头离家出走到海外上市,沪深两市仍主要是地产、银行、等旧增长模式的&留守老人&在撑市面,股市没有&产业升级&,常年熊市,值得反思。
&&& 深层次原因是,金融结构没有与经济结构升级相匹配。未来有望大发展的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营中小企业等都是轻资产重知识的部门,缺乏抵押物,当前以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不能支持产业升级。对中小企业定向降准不能解决问题,这是由天然的金融制度属性决定的,银行负债端存在刚性兑付,决定了银行经营行为风险偏好低,也不能识别创新的价值。
&&& 发展股市最重要的是依法治市。过去几年一批企业通过包装上市,圈钱后现回原形,乃至&披星戴月&,伤害了价值投资者的心,股市投机气氛重。未来依法治市的关键是实行注册制和严格的会计准则,通过严惩重罚,增加市场透明度,给投资者以更大的信心。
[责任编辑:liusp]标签:降息降准
0<font color="#bb人参与 0分享到:
本文地址: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凡来源注明"中国行业咨询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行业咨询网,其转载、 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需注明"来源:中国行业咨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有权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中国行业咨询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个工作日内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央行降息+降准15份解读:对股市才是真爱?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
  中国人民银行今晚17时发布消息:自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同时,自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
  (1)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问
  1、此次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背景是什么?
  答: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加强信贷政策的结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等多种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适当下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总体看,随着各项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社会融资结构有所改善,各类市场利率均有所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续关键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风险的任务还十分艰巨,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同时,我国物价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实际利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为运用存款准备金和利率工具提供了有利条件。鉴此,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决定再次定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同时结合下调金融机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以更好地平衡好总量稳定与结构优化的关系,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2、此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措施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此次定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内容:一是对2015年初考核中“三农”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已对“三农”贷款达标的上述机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并累计对小微企业贷款达标的上述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二是对2015年初考核中“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已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标的上述机构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这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只要在2015年初考核中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2014年6月定向降准标准,均可执行较同类机构法定水平低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三是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增强大型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融通功能,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纾解国有企业资金和成本压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3、此次为何没有在定向降准的同时普降准备金率?
  答:4月末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后,银行体系备付金水平一度达到历史高位,预计6月末银行体系超额备付金水平仍将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同时,货币市场隔夜利率最低时降至接近1%的历史低位。近期受发行冻结巨量资金影响,银行间市场利率与最低点相比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上较为充裕,并不需要普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提供流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以来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新增或者盘活的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本届政府一贯重视定向调控,着力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要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此次定向降准的目的正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的能力,强化正向激励作用,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利于金融支持创业、万众创新。
  4、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何积极意义?
  答:2014年以来,为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先后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0.9个百分点至5.10%,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0.75个百分点至2.25%。在基准利率连续下调的引导下,2015年5月份,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6%,较去年同期下降0.91个百分点,创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定价更趋理性,存款利率总体有所下行,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定价格局基本形成。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也有明显下行,社会融资成本整体有所降低。
  从近几次降息的效果看,贷款利率虽已全面市场化,但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仍然具有较强的导向和信号作用,进一步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可望继续引导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加之同步下调存款基准利率,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带动各类市场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巩固前期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5、下一步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还有哪些考虑?
  答:此次定向降准并结合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重点是要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优化结构的重要功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的总体思路,更加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注意把握好宏观政策的力度和节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优化政策组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15份解读:
  宏观姜超、顾潇啸【流动性观察】“央妈期权”呵护市场:
  1)央行决定6月28日起实施定向降准,下调“三农”贷款占比达标的城商行农商行存准50bp;下调“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标的大型、股份制、和外资行存准50bp;下调财务公司存准3个百分点,为年内第三次降准,初步计算本次降准释放资金总量约为7000亿;同时决定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1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25bp至2%和4.85%;
  2)6月以来经济通胀仍低,经济下行风险未除。而前期降准降息预期一再落空,市场担心宽松有延后风险,叠加去杠杆导致股市大跌,短期金融风险上升。“央妈期权”的及时启动有助于稳定宽松预期,呵护经济和金融市场。
  3)美联储或在9月启动,并冲击,届时资金将面临流出,意味着3季度仍有降准可能,对冲资金流出。
  4)目前实际贷款利率高达8%左右,远超7%的GDP实际增速,预示未来潜在降息空间仍大。但持续降息后地产销售有望继续改善,加之积极财政稳步发力稳定基建投资,经济有望于4季度逐渐见底企稳,预计年内继续降息的空间有限,更多的降息或留待来年再开启。
  姜超/周霞【利率债观察】降准降息稳定债市:
  ①央行自6月28日起对符合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要求的相关银行定向降准50bp,对财务公司降准3个百分点,鼓励企业提高资金运用效率,与此前传闻的加量续作6个月MLF一脉相承,延续定向宽松,助于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资金,降低社融成本。
  ②同时自6月28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各25bp,一年期贷款利率降至4.85%,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2%,维持存款上浮区间1.5倍,同样旨在降低社融成本。
  ③6月以来地方债大量发行、城投债放松,宽财政政策频出,而本次定向降准着力于三农与小微贷款,宽货币为宽财政保驾护航,增加银行可用资金,缓解近期流动性紧张。而本次降息并未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倍数,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进而降低贷款利率,从比价角度打开长债利率下行空间。
  ④近期股债下跌源于货币宽松预期落空,本次定向降准+降息有助于稳定货币宽松预期,但长债利率下行空间仍取决于宽财政与宽货币、基本面的博弈,下调未来3个月十年国开利率区间至3.6%-4%。
  【债券】股市降温,货币政策加码放松,债牛受益
  作者:恒、范阳阳
  央行宣布定向降准和降息25bp,延续了每个月都有货币政策大招的规律。从时间点上看,央行出其不意的动作似乎是为上周暴跌的股市安抚情绪,但我们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依然疲弱,仍需要货币政策引导实际利率下降来提振。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分析过,6月份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将再度放缓,社融等货币增速也可能再创新低。而鉴于近期不少钢厂开始停产检修,7月份工业增加值可能比6月份继续下滑。6、7月份经济的下滑可能证伪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因而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越早放松越主动。
  根据2014年6月央行定向降准时公布数据,城商行的67%、非县域农商行的80%和非县域农合行的90%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还涉及国有行、股份制和外资行,但这些银行三农和小微贷款达标情况不明确,我们简单假设上述银行平均有70%-80%的存款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据此估计针对三农和小微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亿元。财务公司一般存款约2.2万亿,定向降准3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670亿元。按照上述假设估计,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资金约亿元。根据2014年6月央行定向降准时公布数据,城商行的67%、非县域农商行的80%和非县域农合行的90%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还涉及国有行、股份制和外资行,但这些银行三农和小微贷款达标情况不明确,我们简单假设上述银行平均有70%-80%的存款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据此估计针对三农和小微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亿元。今年5月末,财务公司一般存款约2.2万亿,定向降准3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670亿元。按照上述假设估计,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资金约亿元。根据2014年6月央行定向降准时公布数据,城商行的67%、非县域农商行的80%和非县域农合行的90%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还涉及国有行、股份制和外资行,但这些银行三农和小微贷款达标情况不明确,我们简单假设上述银行平均有70%-80%的存款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据此估计针对三农和小微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亿元。今年5月末,财务公司一般存款约2.2万亿,定向降准3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670亿元。按照上述假设估计,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资金约亿元。根据2014年6月央行定向降准时公布数据,城商行的67%、非县域农商行的80%和非县域农合行的90%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此次定向降准还涉及国有行、股份制和外资行,但这些银行三农和小微贷款达标情况不明确,我们简单假设上述银行平均有70%-80%的存款符合定向降准标准,据此估计针对三农和小微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亿元。今年5月末,财务公司一般存款约2.2万亿,定向降准3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670亿元。按照上述假设估计,此次定向降准共释放资金约亿元。由于6月份到期的6700亿MLF中,央行只对股份制和部分城商行展期了MLF,而大型国有银行可能没有展期,因此到期的MLF可能抽走了超过5000亿的资金。而这次定向降准正好弥补了这部分到期的MLF。因此从总量上来看,资金面会维持前期的较为宽松状况。而且由于降准所释放的资金更为分散,没有MLF那么集中在大型国有银行,因此更有利于资金面的宽松。
  而这次降息25bp后,由于央行没有进一步上浮存款利率上限,在上浮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是切实有利于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的。而贷款的基准利率也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对于能够享受到下浮和基准利率的企业而言,融资成本也能进一步下降,从而对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也会起到向下压制。由于这次央行没有进一步上浮或者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可能暗示年内还可能会有降息动作,最终可能在下次降息中进一步上浮或者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从而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
  央行价格和数量工具同时使用,粉粹了关于货币政策转向和力度减弱的预期,其威力可能比前几次只有价格或者只有数量的放松更为猛烈。此前央行的放松对股市的刺激作用更大,资金分流到股市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和债市能够获配的资金体量没有预期中那么多。但近期股市的下跌以及场外配资的集中强平可能使得未来股市的杠杆放缓甚至下降,股市与实体经济、债市争夺资金的情况会有改善,这将有利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放松切实作用于实体经济和债市。近期已经看到银行理财的配资资金回流理财等待重新分配的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看到更多股市相关的资金回流理财和银行自营,这些资金可能有不低的比例会重新分流到类固定收益资产(如分级A)和纯债上。如同我们上周周报《天平开始向债券倾斜》所提到的,未来一段时间,制约债市的因素缓解,加上货币政策依然积极作为的取向,即使地方债供给增加也不会对债市构成明显冲击,收益率尤其是中长期收益率仍会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引导下逐步回落。收益率曲线可能还会经历牛市变平的过程,在货币条件尚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债券牛市不会很快结束。债牛依然是经济牛和股牛的基础。
  央行研究局局长:有必要进一步实施松紧适度货币政策
  一、关于此次政策调整的基本特点
  一是数量型工具与价格型工具同步运用。人民银行自6月28日起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改变了以往交替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方式,体现了对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的充分权衡。
  二是总量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并举。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意味着总量性宏观调控,而定向降准则专门面向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致力于结构优化。
  三是预调与微调兼顾。货币政策作为逆周期宏观调控,主要针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从经济运行看,2015年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工业增加值增长6.1%,出口增长-2.8%,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但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从前瞻性角度出发,有必要进一步实施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从物价看,2015年5月CPI增长1.23%,PPI仍然处于-4.61%的历史性低位水平,为货币政策调整提供了调节空间。因此,此次0.5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和0.25个百分点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符合经济运行和物价稳定的基本要求。
  二、关于政策调整目标
  一是以稳增长和调结构为经济运行提供良好政策保障。存贷款基准利率降低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稳定企业和居民投资与消费预期提供了政策支持。2015年5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91个百分点,但考虑到通货膨胀率持续下行因素,仍然有必要实施利率下调。定向实施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为社会金融资源更多更好地进入“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了正向激励。
  二是进一步巩固前期宏观调控成果。2014年以来,人民银行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引导信贷配置于“三农”和小微企业,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紧缩风险。为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目标,针对短期经济波动实施相应的政策调整是必要的。2015年5月,广义货币增长10.8%,贷款增长14%,接近或超过了上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前期成果是显著的,但仍然需要货币政策有效引导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和结构调整作进一步努力。
  三是从金融市场流动性角度科学选择政策工具。此次政策调整并未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考虑是6月末预计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保持在3万亿元左右,货币市场利率达到历史低位。因此,更多地通过降低下调利率以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是政策调整的重要出发点。
  三、关于政策调整时机
  2015年下半年是宏观经济企稳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性历史时期,是“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开局的承上启下关键性时刻,有必要为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去杠杆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是从短期看,此次政策调整致力于稳增长。货币政策作为逆周期宏观调控手段,应对2015年上半年经济波动和金融体系流动性变化作出预调和微调是必要的,为下半年经济金融在合理区间运行奠定了流动性基础。
  二是从长期看,此次政策调整有利于促改革。存贷款基准利率持续下行和定向降准有利于为“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提供更为充分的政策空间。一方面,金融体系以更为充分的流动性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直接投融资比率将有望从2014年末的17%左右逐步提高到“十三五”末的25%左右;另一方面,在结构性调控下的差异化竞争和高效资源配置将有利于一个更具竞争性和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的健康成长。
  四、关于政策配合
  定向降准和降息的主要功能仍然是通过增加金融体系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仍然需要微观审慎监管、金融业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融资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改革与发展举措向配合,才能使我国融资结构更趋合理,金融部门效率持续提升,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作者: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
  【华创宏观:还是那个央妈!―央行降息加定向降准简评】
  今日央行再度宣布降息,并辅以局部加力的定向降准。对此,我们给出如下评价:
  1) 别再犹疑了,货币政策转向之忧不攻自破。上周在央行祭出逆回购举措时,我们即已评论指出:“货币政策转向担忧可以休矣”,毕竟目前偏弱的宏观经济环境并不支持货币从紧之举。也许5月经济数据还能呈现一些经济微弱企稳的迹象,但从六月至今的高频工业品量价数据来看,经济增长的势能在进一步走弱。
  2) 不管你信不信,金融稳定考量还是浮出了水面。一个不得不说的事情就是,上周市场的连续震荡下跌,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或调整的担忧正是一个重要的触发因素,即使在上周四央行重启逆回购并显著下调逆回购利率之后,也未遏制这种负向的预期的自我强化。也许我们可以说,股市走得有点太快,向经济的反馈来得太慢。但急剧震荡的金融环境下,经济增长的动能必然更加令人堪忧。所以,抛开从防止经济过快下滑的角度,单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避免对实体经济的负反馈来说,央行都需要释放一些更加强烈的信号来稳定“股心”。
  3) 央行为何祭出“降息+定向降准”的组合拳值得思量。市场本来对央行降准预期浓厚,而对央行降息不抱态度期望。但央行却打出了“降息+定向降准”的组合拳。推测起来,央行的潜台词可能是:目前金融机构不缺“短钱”(这从仍处低位的短端利率即可窥见一斑),但是却缺“长钱”,也就是说流动性的总量也许没问题,但流动性的结构却出了问题。近期火爆股市造成的存款分流,以及央行在地方债置换上的“袖手旁观”,更是加剧了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缺乏的问题。金融机构因而没有动力和空间去做中长期的配置(包括发放中长期贷款和购买中长期国债等)。可以说,5月非金融企业贷款发放不力,长债收益率居高不下,正是金融机构期限错配问题加剧的集中表现。因此,毫无疑问央行需要提供中长期的流动性。而提供中长期流动性的办法不外有二:全面降准和信贷质押再贷款。由于第一批地方债置换超预期地顺利,打消了央行过早启动信贷质押再贷款(或PSL)的压力,所以这个工具还处于“启而未用”的状态;全面降准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但能否切实提高商业银行的放贷意愿,却是央行无力完全掌控的事情。而且,即便商业银行愿意放,实体企业是否愿意借也是个未决的问题。所以,央行转而向部分金融机构定向降准,以将央行的“放水”和商行的“放贷”更好地结合,算是引导中长期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的合宜举措。至于市场本来不抱希望的降息,除了实体经济超预期地弱这个因素之外,美联储加息力度和频度的弱化可能也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契机。
  4) 货币已竭尽所能,财政需实质发力。货币政策宽松基调未变,缓解了市场的犹疑态度和紧张情绪。但目前从“宽货币”向“宽信贷”传导不畅的问题仍然没有有效缓解。对此,货币的供给端显然已经不是一个硬约束。货币的需求端才是未来一段时期信贷能否扩张,经济能否企稳的关键。而在私人部门不愿加杠杆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加杠杆显然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实际上,在经济偏冷之际,扩张的财政政策更有效力,也是一个具有公式的判断。目前财政收入增速堪忧,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财政扩张空间看似非常逼仄。我们设想,在财政赤字难以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未来财政端要想“挤牙膏”,财政结余资金的实质盘活,政策性银行对基建项目的倾斜,以及城镇化基金从“隐性”走向“显性”也许就是不二路径。只有财政政策实质发力了,信用扩张才是可以期待的,经济企稳也才是可以指望的。换言之,仅仅货币宽松是“独木难支”的,我们需要财政与货币之间的“二人转”!
  5) 股市获喘息空间,经济得企稳助力。既然此前股市令人惊心动魄的下挫要拜货币政策预期分歧所致,那么货币政策仍然走在宽松道路上的鲜明认知,自然会给“惊如鸟兽散”的股市带来切实的喘息空间。而在财政与货币的协调配合之下,经济二季度触底企稳,三季度略为回升的节奏也就有了保证。
  谢亚轩点评
  从防风险角度,央行的货币政策需要对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给予响应,如87年股灾时美联储的降息。
  定向降准+降息:货币虽甜,杠杆苦口
  来源微信公众号:清友会
  研究院执行院长 管清友
  民生证券研究院员朱振鑫(微信:zhenxincass)
  申请加微信群请添加联系人微信,务必注明机构职务和姓名
  事件:央行定向降准+对称降息25bp
  1、为什么降?
  1)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缓解地方债务置换、债务到期和季末资金面压力,稳定短期利率,降低长端利率,维持宽松货币环境;2)定向降准+降息的工具选择既有助于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助于降低长端利率和实体融资成本,疏通货币政策到实体的传导渠道,这和之前的货币宽松思路略有不同;3)严查杠杆之后股市投机风险受到抑制,扫除货币宽松障碍,而A股暴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宽松加速。4)对称降息,而且没有同时扩大利率上浮区间,有助于减少对银行负债成本和利润空间的冲击,也减少对银行放贷意愿的影响。
  2、对经济的作用?
  货币持续宽松助力经济从失速走向企稳,二季度稳增长持续发力,下半年经济将持平或略有回升,出现明显下行和上行的可能性都不大。一是在房贷利率大幅下行、房贷标准放松的支撑下出现局部企稳,但库存依然高企,人口压力也是长期趋势,地产投资很难随销售反弹。二是地方政府加快寻找新的融资渠道,PPP和城镇化基金在二季度明显加速,下半年基建有望回升。三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缓解,出口继续下行的空间不大。
  从政策角度看,下半年的主要任务是激活财政,把货币宽松和上半年推出的一系列项目落到实处,这个过程中,央行仍会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但由于目前短端利率已经稳定在低位,央行的货币宽松力度可能边际减弱,宽松的思路也会有所改变,在稳定短端的基础上通过定向和货币财政化措施疏通货币传导将是重点。
  3、对市场走势的影响?
  短期来看,降杠杆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已经形成,降准降息的提振作用有限,稍有不慎仍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平仓的风险,监管层仍不可大意。而且如果降息降准再度引发市场资金尤其是杠杆资金的非理性追捧,反而可能使监管层再度趋严,对市场不见得是好事。
  长期来看,也不用过度悲观。从周六这个降准降息时点的选择来看,中央已经在有意识的进行危机应对,坚决避免大规模强制平仓引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有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归根到底,市场的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节奏放缓、波动加大,未来赚钱将越来越难。一方面,牛市的方向没有变,因为基础性因素没有质变:房地产下行之下的居民资产重配、政府信用收缩之下的银行资产重配、经济下行之下的货币宽松。但另一方面,牛市的节奏会放缓,因为基础性因素出现了一些量变:房地产局部已经逐步走出低谷,政府信用开始通过PPP和城镇化基金等模式对冲债务约束,货币宽松的节奏也可能有所放缓,开始更多采用定向工具。此外,作为牛市催化剂的杠杆资金现在监管也更加严格,这些都会让市场更加敏感。
  【如无双降,一地鸡毛】
  黄文涛
  一,我们连续两周提示大家月末降准窗口开启,有力驳斥了货币政策观望论。
  二,央行果然认同我们的观点,而且力度更大,降息又降准。有为证: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以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
  (1)对“三农”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对“三农”或小微企业贷款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3)降低财务公司存款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进一步鼓励其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的作用。
  同时,自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8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三,如无双降,不仅股市将一地鸡毛,国家牛市不知其可,而且经济企稳前景也将黯淡。我们重申,还有降息空间。未来2-3年存款准备金率将将至10%左右的常态水平。货币政策不会转向或减速。
  四,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不双降不行,但由于结构性,周期性因素短期企稳概率依然不大。股市受此双降影响或结束急剧下跌,但盘整时间不宜低估。
  五,短期看天平向债市倾斜。取消存贷比,双降有利银行降低资金成本,从而向资产端传导。配资,理财,打新等资金短期内会选择观望或进债市避险。虽有巨量地方债供给,短期债市不悲观。
  【经济学家: 降息降准是为了救股市】
  马光远:按照常规,在人民银行通过其他货币工具提供流动性之后,政策不会立即降准降息,会等到7月中旬半公布后。周六宣布紧急降息降准,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防止周一股市崩盘,向市场认错。从时间看,应该是有关部门召开了紧急会议做出的紧急决定。
  兴业证券:降息降准维稳股市
  (,)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称,“降息降准”同时推出,表达了政策对于股灾的及时给力的维稳应对态度,“多杀多、融资盘杠杆强平”的负面循环有望缓解,至少止赢盘暂时稳一下。
  其次,立足于短期博弈角度,每次急跌暴跌市场恐慌之后都会出现反弹,这次也不例外。但反弹的参与难度比上半年明显要大。
  第三,暴跌结束并不意味立刻重新进入到“疯牛”暴涨阶段,“大尖顶”调整之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将呈现指数箱体震荡而行情分化。
  【民生固收 李奇霖】货币宽松从未走远
  ①股市下跌,怪我咯?不少研究分析认为是财政政策积极后,货币退出宽松导致的市场连锁反映。但如果真是如此,抛压最大的应该是利率债,但实际上利率债近期是一个震荡走势,并没有看到长端出现剧烈上升,这个逻辑其实并不靠谱。财政积极带动信用派生加速和风险偏好恢复,短期不一定利空股市。我们认为股市大幅下跌的主因是场外配资去杠杆引发的无序踩踏。
  ②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宽财政不一定紧货币,逆回购不一定意味着降准推迟,货币政策并未转向。陡峭收益率曲线与经济下行背景不匹配,财政积极而货币不积极,进一步推升长端会对私人部门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此外,长端利率高位不利于实体经济去杠杆。因此,央行有充足的动力释放长期流动性,压低长端,做平收益率曲线。
  ③降准、降息同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股市暴跌,央行稳定市场信心。你看周五续发了MLF,周六又降准降息同时出现(这种连续出现的组合只在08年金融危机时出现过),货币政策没有转向,如果再跌不能怪我咯,当然,关键还是稳定市场信心,防止股市资金去杠杆出现无序踩踏。
  其次,稳增长和经济转型有需求。传统经济增长引擎全线熄火,房地产销售受制于人口压力,房地产开工受制于存量库存,出口内部是人民币汇率过强的压力,外部是发达国家复苏疲弱,跟随房地产和出口打造产业链(钢铁、有色、建材、纺织、煤炭等)有去库存、去杠杆和去产能压力。经济企稳的关键是基建企稳,但财政乏力,土地财政熄火,基建加码只能靠货币宽松,但靠MLF这种小打小闹肯是不行的,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做到期限匹配。此外,本次降准是定向的,仅给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占比合意的银行降准,实际上是给予金融机构为三农、小微企业投放信用正向激励,缓解银行对小微、三农企业风险偏好回落的压力,将货币政策赋予到转型中。
  再次,地方债务置换的压力。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拉长银行资产久期,降低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弱化了银行对长久期利率金融债的配置需求,公开发行部分挤占银行头寸,影响资金面预期,导致收益率曲线陡峭化。但长端高位一方面影响地方政府发行人的财务成本,另一方面会对其他融资主体产生挤出效应。对接长久期地方债配置需求,银行也需要长期流动性。
  最后,去产能、去杠杆途中缓释金融风险。信用风险会提升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的需求,以维系资产负债错配的期限结构,如果货币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够实现平衡,那么非货币市场也就无法平衡(金融机构可能“抽贷”应付错配)。从这个角度看,降准可以维系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经济因“债务―通货紧缩”相互作用、相互增强陷入严重的萧条,为经济转型争取时间。
  ④未来降准、降息是否还会继续出现?我们认为降准、降息还会继续出现,降准可以看一至两次,降息可以看一次,但可能会配合其他结构化货币政策,包括PSL、将地方债纳入抵押品框架释放长期流动性(类似欧洲LTRO)、比SLF、MLF期限更长的LLF。
  ⑤后续市场怎么走?去杠杆过程中股市短期可能有逢高获利了结的压力,但如果中长期看股债双牛的逻辑没发生变化。
  随着人口结构和库存给房地产带来的下行压力,反腐和财税改革抑制地方政府大拆大建,改革提升风险偏好,过去沉淀于房地产等传统产业的居民财富大规模向资本市场,这是过去股债双牛的基本逻辑。因此,股债双牛能不能继续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如果降准后“走老路”,实体经济会分流金融市场资金,经济企稳后货币宽松也会掣肘,那么债券涨一波后就完了,股市短期受益于经济企稳和风险偏好增强,会出现“快牛”。但随着实体分流流动性和货币收紧挤压,一旦国债收益率上行到4.5%,股市“快牛”一把后估计也完了。第二种是如果降准后不走老路,稳增长只是托底(减缓经济下行斜率)为转型赢取时间,那么债牛还能延续,无风险收益率继续下行,金融造富的股权慢牛时代还是可以继续期待。我们对第二种可能性投信任票。
  中银国际金融:同时降息降准,历史上不多见
  金融研究所:同时降息降准,历史上并不多见,逻辑是,目前社会流动性总体并不紧张,shibor利率还处于历史低位,但对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降准,突出了政策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政策支持。
  从宏观层面看,尽管5月数据有企稳迹象,积极因素增多,但基础依然不稳、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降息降准,最基本的逻辑还是稳增长,调结构居于其次。
  招商银行(刘东亮)降准降息速评:央妈没疯,货币政策也没有拐点!
  1、央行再次降准降息,意外吗?不意外!央妈没疯,央妈神智很清醒!我们6月份以来的观点一直是“忘了经济企稳这回事”和“6月大概率降准”,即使在央行重启逆回购后,我们也认为不能代替降准;
  2、央行名为定向降准,但事实上银行、城商行、农信社符合三农、小微条件的不在少数,即使暂时不符合的也可以通过努力符合条件,所以更接近普降而非定向;
  3、降准、降息同步推出,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前所未见,侧面印证经济下行压力在进一步加大,当前不存在货币政策拐点,在宽财政的同时,宽货币仍然会继续,我们判断这不会是年内最后一次降准、降息,3季度仍会持续推进宽松;
  4、本次降息没有打开存款利率上限,说明央行有意压低存款利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从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5、虽然货币政策对债券牛市的驱动正在弱化,但央行此举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弥合分歧,既然货币政策无拐点,那为什么不买债呢?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债券收益率易下难上,债牛没有结束;
  6、预计人民币汇率不会受到影响,继续保持相对稳定。
  齐鲁策略:央行祭出大招 市场迎来及时雨
  齐鲁策略罗文波/曾岩/徐驰点评:在当前时点,央行祭出降准和降息大招有利于在情绪面上稳定市场信心。当前市场最稀缺的是对市场继续走牛的信心。
  同时我们强调,央行同时运用数量和价格工具,货币宽松逻辑并未出现改变,流动性宽松持续,场外资金仍然宽裕!我们维持前期观点,市场急跌局面已然过去,接下来市场有望在蓝筹股带动下震荡走强。
  风格方面我们建议逐渐转换到蓝筹板块;行业配置方面建议关注受益于此次降准降息政策及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金融、地产板块。主题方面继续关注投资机会。
  中原证券:股市下周一将应声反弹
  首席经济学家袁绪亚:降息降准是中央及央行对当下实体经济、流动性、资本市场的及时、适当操作,经历两周调整的股市下周一将应声反弹。
  社科院教授:双降证伪市场
  刘煜辉:至少证伪了两个东西。一是货币宽松转向了被证伪;二是股票对经济和转型改革无足轻重被证伪。估计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应该也会有所表示。当前股票市场状况,先别谈牛还在不在,先谈谈现时危险。当事人可能知道了。一跌杠杆全暴露出来,不逆转全死。而且这是个负向反馈,越跌杠杆冒出来越多。只能挺住然后想周全的方式慢慢清理。否则不可收拾。关键是表态了,如果再跌还会有政策出来。
内容源自微信公众账号BANK资管
(责任编辑:HX006)
06/27 19:0406/26 22:0906/26 14:2006/26 11:5106/25 11:4406/17 21:3806/15 14:0606/11 01:02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和讯声明】和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为商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有几次降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