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人觉得眼争不开咋办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不景气时应该咋办

互联网行业的 HR 怎么看待三十岁以上的基础岗位求职者?
互联网就是一个年轻人为主力军的行业,一批批的年轻人在这个战场上奋勇战斗。如果你是互联网行业的HR,你会选择30岁以上甚至于接近40岁的求职者吗?是会看中30岁以上求职者的经验和阅历,还是忧虑他们的精力和创意可能跟不上潮流呢?之前看到有大神说,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十多岁还碌碌无为需要通过普通手段求职的话,那么就几乎没有什么出息了。那么HR们真的也这么看待么?欢迎大家从互联网各个不同的行业谈一谈的自己看法。
按投票排序
139 个回答
我作为一个互联网hr,说下我的感受吧:由于确实见过并且招募过30+甚至40+的基础岗位的求职者,这里的基础岗位指的是所有一线操作岗位中的最初级岗位,例如初级技术、初级产品、初级运营、初级市场等,大部分遇到的是如下几种情况:1. 学历较差,无自信,求稳定,长期服务于一家公司(超过10年),技能单一,交际圈小;找工作更多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或生活压力所迫;2. 转行;之前做文职的,做销售的等,因为个人兴趣或者朋友介绍,经过短暂的培训(或自学),转而进入互联网行业;这类人群素质参差不齐,见过最牛的是一个国企的高级法务经理,40岁转行做游戏开发;大部分则是在原有岗位没混出名堂的;3. 上学晚,复读,读研,正式参加工作已经二十七八了,头三年遇上经济下行,一直在骑驴找马,不太顺当,30+的时候还在苦苦寻觅适合自己的岗位;4. 一直在小公司厮混,职位高薪资低,各种莫名其妙离职原因,寻求稳定的工作环境的欲望压倒一切,因此愿意降职甚至降薪去大公司大平台做基础岗;5. 这类应该不算,属于技术大牛,极客,人际交往差,不愿意参与管理,已经是专家了,完全可以从事更高水平的业务研究和设计,但是就愿意做基础开发,这类人一般很少能在招聘市场上见到;6. 上述5类人士的某2~3类综合体。简单来讲,通过简历就可以判断求职者属于这6类中的哪一类人了。作为一个HR,从我的角度看,30+或者40+还愿意从事基础岗位工作的求职者,只要不是个性过于极端,或者有重大能力缺陷的,我是愿意接触并且很希望引入的。从我接触的求职者来看,这一类求职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不论是否是行业内),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已经比较清晰,并且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和发展压力。在工作中将表现出更为稳定的工作状态和职业素养。对于一个互联网团队而言,将相对成熟的员工引入,也有利于塑造更为沉稳和厚重的氛围,至少那些毛手毛脚的猪头小队长,不敢瞎JB乱搞了。。。
唐僧同志的答案非常棒,干货漫漫,值得收藏。但是,对于他的几个结论却不敢苟同。1,30岁以后必须猎头找上门才是职业成功?2,30岁以上要尽快走上管理岗?我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我以为唐僧同志的答案的结论(仅仅是这两个结论,其他我非常赞同)仅适用于大公司的同事,还只能部分适用。还是先回答题主的问题,如果你是互联网行业的HR,你会选择30岁以上甚至于接近40岁的求职者吗?是会看中30岁以上求职者的经验和阅历,还是忧虑他们的精力和创意可能跟不上潮流呢?之前看到有大神说,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十多岁还碌碌无为需要通过普通手段求职的话,那么就几乎没有什么出息了。那么HR们真的也这么看待么?我只能回答一句废话:看情况而定。(我不是HR,但在互联网行业求过职,招过人,马上就40了。)30岁以上的求职者有经验和阅历,这是优于年轻人的;但精力和创意,还有职业成功渴望(唐僧同志答案里面的展现意愿)在通常意义上来说都会低于年轻人;这个没什么好争论的。但是,一则企业需求不同。有些企业偏年轻的,经验不重要,有精力、能加班、有创意、有雄性才最重要,这样的企业当然会偏向年轻人;有些企业偏向有经验的,成熟稳重的,这个时候不能加班雄心不够就忍了。这一条对于30后的利好是不分大小企业的,完全看企业文化。(有个BAT的已经答了,说他们喜欢30后。实际上,大公司的在用人策略上是趋同的,也就是可以不负责任的推测大部分大公司都喜欢30后。真的!)二则个体有差异。也就是说就算是30+,有些人运气好也没有家庭拖累,有些人精力非常好,有些人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他们的雄心比年轻人更大且更靠谱。当然咯,对于一家大型企业来说,学历年龄经历等等是有明文规定的,如果他们确定了只要30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也不会为了个体调整自己的用人策略。大公司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与之相适应的完备的面试流程,HR的理念也要接受统一的培训。但是对于一家小公司,创业公司,他们招人是看人的,即使他们有规定。一家急需人的小公司(可能是前人忽然离职,也可能是公司蓬勃发展)的HR不会恪守什么招人准则的。简单来说,在小公司,年龄不是问题,符合他们当时的需要才是关键。回答问题完毕,再回头说我不同意唐僧同志的的那两个结论。1,30岁以后必须猎头找上门才是职业成功?NO!如果你身在大公司,会有猎头找上门,但是,如果你身在小公司,只能呵呵。这个呢说起来就比较大了。简单来说,猎头是一个极度追求工作绩效的岗位。所以,1)大公司的高手是经过大公司这个品牌保证的;小公司的凤凰换一家企业还是凤凰吗?也许是,但猎头得自己去证明,何必呢?2)大公司人脉更广,猎头在一个大公司挖你一个挖不动,还可以问你一句:你有什么好的同事推荐啊?猎头和一个小公司的你保持友谊好几年,就等你一个人?3).....跑个题,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到:30岁以前去大公司非常重要!唐僧同志在他的这个答案里有精彩论述,
,推荐。回到这个话题,可以说,只有大公司的品牌能给你带来猎头,也只有大公司的人才有可能100%做到只要等猎头上门来就可以。所以,如果你是小公司,恪守我就是冷艳高贵,我一定要等猎头来找我。我劝你还是醒醒吧。自从我进入了小公司后,我全部的猎头全部来源于我原来大公司的人脉。我在小公司之间的跳槽全部来自于自投简历和朋友介绍。再强调一句,如果你30后,接近40甚至40后,又没有猎头上门,请主动出击。面子不重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才重要!2,30岁以上要尽快走上管理岗?这个就不展开了。假设10个人同时进公司,在1个领导下面,28原则的优秀率,其中有2个人特别优秀。如果他们都要走上管理岗位,就得有新的20个人归他们管。要么公司(整个社会)翻着跟头扩张人数,否则,论资排辈也轮不上啊~~ 当然,此风盛行,所以,好多年轻人贪念基础管理岗,以为终于敲开了管理的大门,沉迷于PM/TL岗位,好惨。与之相反的,我知道大量的优秀人才会选择更资深的技术岗,而不是管理岗。还有很多30后选择留在基础岗,当然,也是唐僧同志所言,弱于社会期望的,但是不是就是Loser了?当然不是,不过,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回到我们的话题,他们也不至于活不下去,也就是说,还是能找到工作的,不过不能坐在家里等猎头就是了。
只招30下的,公司的隐含前提就是 我司将有大量加班。------------------------------------------------------------------PS: 另外还有一种只招应届生情况是很多朋友提到,只需要你是一个有资格的人,到了我这个体系再重新培养,如果银行,国企,以及很多公司的储备干部,管培生。。。。
这个回答居然被点了这么多赞,是我始料未及的。写这篇经历部分只是出于对唐僧同志回答的不服气,想说说我走这么一七弯八拐的路子,自我感觉挺好。另一部分也是想表达下人生路怎么走都行,没有标准答案,什么30岁不30岁的,真心不重要。可以说是离题千里。直到有几个毕业生给我留言私信,问我职业之路要怎么走,希望我给他们的现状出出主意。真心诚惶诚恐,我必须更新一下以免误导了人。我的职业之路,在大部分人眼里绝对是个失败的典型。无职业规划,无清晰长远目标,兴之所至,随心所欲。对于年轻人来说看上去会觉得比较爽吧,爽归爽,其中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路纯由我个性打造,不具备什么参考价值,好比姚明的职业之路对于别人有参考价值么,一点儿也没有,除非你长个2.26出来先。当然我不是说我自己是姚明,只是举个例。如果你需要程序员职业指导,我的建议是这样的。if(有想法)
跟着自己的想法走;
if(注重结果 || 希望得到社会认同 || 获得世俗成功)
it = 唐僧同志的建议;
}while(没成功);
//虽然唐僧同志的回答会引起很多人不适,但对于注重结果的您来说,不适是因为你没达到。
//我也希望当初毕业的时候有唐僧同志这样的HR,来给我尚未成型的大脑洗洗脑,给我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
//HR是以结果论人的高手,如果你注重结果,相信他们的吧,不会有错。
if(注重工作的过程 || 享受工作乐趣)
it = 喜欢的事;
while(it == null)
//have fun^_^
//这两个if都能进的去,不是BUG,而是这世上就有这么BUG般的存在,令人嫉妒
----------------------------------------------------------------------------说说我的看法吧。一个即将30岁,正在找互联网基础开发职位的程序员的历程。30岁的分界线,在中国特别明显,三十而立么与30岁搭界的不仅仅是需要事业小成,混上管理层还有以下:你得结婚了,你得有房,你得有车,你得给你爹妈抱孙子。总而言之就是大家有的,你都得有,没有就有人笑话你,然后按照这个模板画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路线。20岁你应该怎么着,30岁你应该怎么着,40岁你应该怎么着。。。为什么是这么个模板,因为这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流传下的生存经验,跟着这条路你会走的比较顺畅。中国人是生存专家啊,不然怎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呢。还是陈丹青的那句话,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妈,活下去最要紧。你要是跟这条路走的偏了点,立马会有一大波僵尸出来吃你的大脑的啊。。我走偏了,深知其苦刚毕业我进了个小公司,做股票的,就是那种开着QQ群,YY语音频道带着一大波人天天喊着口号,跟着我玩股票,带你赚钱带你飞的那种。我去给他们写这么一股票分析软件,我领了个团队,从无到有,硬是折腾出一个功能一应俱全的股市行情客户端(类似大智慧这种)。卖点是我们的软件能够精准分析出买点,卖点(当然精准,因为分析的是历史数据,不具备预测功能啊)。那是相当好骗钱啊,他们一套软件就卖几万。我不干了,妈的,骗钱这玩意有毛的意思啊,辞职考了个研。不太顺利,目标院校差了两分,加上脑子里也没有什么想法,未来就指着考个研有人能给我指条路,然后发现没人指路,我依然在迷雾中孤独前行。毕业了,还是能签着几个凑合的offer,跟家里商量了下,进了一家相当大的企业,工作稳定,收入尚算不错,在当地存两年钱凑个首付买个房,肯定是没点压力的。两年后,我又果断辞职了,因为我觉得我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公司大了分工很细,能接触到的也就是那一颗小螺丝钉,你只能在那位置上钉上个3,5年,然后一步步升迁,我问了我自己3-5年后,做到主管的那位置,我会不会开心,10年后做上中层管理岗,是否有成就感,答案都是我不感兴趣,这些不吸引我。当时我离职,跟我老板说的原话是,做了这两年,我获得的成就感,远远还比不上大学期间,给我女朋友量身打造写的一个小游戏连连看。于是我又离职了,放空了一个月,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怎么样才会有成就感,我想应该是写出对大家有用,我能拍着胸脯跟人说,嘿嘿,这软件是我写的。哪怕对象仅仅是一个人,我女朋友。直到这个时候,29岁的我才知道,IT企业千千万,原来也是分很多很多不同的类型,有软件服务的,有系统集成的,有外包的,有行业软件的,有互联网的,有电商的。而我最初的想法是找一个写代码的工作而已,我根本对这些东西没有概念,也没有想过哪些企业是适合我的,我又应该进怎样的企业。这会儿我才有点悟道,我应该进互联网行业,应该进一个做产品的公司,可能目前最适合我做的就是APP开发,因而我又开始自学Objective-C,Swift。刚接了几个外包,有了自己的作品算是入了门,希望尽快有一款APP能搭上App Store的大船,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帮助,我就会感到很满足。呵呵,好晚了,都30岁了。我才算有点找到我要做什么。按照目前的高票答案里,我绝逼弱于社会期望啊,活在社会底层啊。是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我是个loser,跟我一届的同学,有人都混的风生水起,行业里都有名有姓了,而我还在谋一个基层开发岗位,真是混的不是一般差,并且我还没房没车没存款,大概可以上吊了。我想了想究竟是为啥,我几年码了百万行代码,不努力谈不上,蠢绝逼谈不上,很明显只是没找准方向。然后我就得忍受来自于早早找准自己方向,30岁事业有所小成的人的种种歧视。最可恨的自然是来自于HR的歧视,所以我码了这么长的字,想要说明点什么。1、如果我毕业时呆在那个骗子股票软件公司到现在,我可以保证我现在赚的不比大部分30岁互联网从业人员赚的少,我也可以是事业有成者之一。只是我不喜欢。2、这种歧视就像,四肢健全的人歧视缺胳膊断腿的人一样,充满着恶意,然而却是社会现实,你让一个HR几分钟之内筛选一个人,那他只能看你是不是缺胳膊断腿,四肢健全的in,瘸腿的滚么,换做是我来当HR,我恐怕也不会好到哪去。3、歧视不可怕,也用不着怀疑自己,受到三十而立魔咒困扰的人太多太多,有些人事业有成,志得意满,满面春风,他们是会不遗余力的秀自己的成就感的,而大部分人还在平凡着,跟我一样,干着一份还凑合的工作,望着即将到来的30岁惶惶不可终日。这些都很正常,对我而言只不过是闻道有先后的区别而已,最可怕的是一辈子到老了,因为受着社会对你的期许和禁锢,从来没做过自己喜欢的工作,也从没问过自己到底要什么,这比你30岁还干着一份基层工作恐怖多了。最后想起一个事儿,我前女友学时装设计的,总拖着我看美国一档时装设计比赛真人秀《project runway》,其中有一季,有个头发花白的同性恋老头混了进来,他的对手全是小年轻,够的上当他们爷爷了,他会为了某个裁剪、设计跟小年轻争的面红耳赤,甚至都闹到要退赛,而在我看来他沉浸此中、是如此的可爱。
我希望我也能写代码写到头发花白,不,不是希望,是一定,我一定会写到头发花白,并享受这基层岗位的乐趣。
我知道我的回答没有帮助,只是写给我自己,以及被这个问题伤害了的广大30岁的程序员们。-----------------------------------------------以下是原答案----------------------------------------------------------------不写答案,只写经历今年我29,研究生毕业两年,工作经验4年,从某纳斯达克上市IT公司辞职出来,找了近两个月工作。经历如下:互联网初创企业A,我面基础开发岗位,来了个部门主管。交谈得知,他在IT届摸爬滚打近十年,看到我简历里有一栏写着:代码量上百万行(C++,JAVA各占一半)。他说你埋头苦干还是挺不错,写了这么多代码。我说:基本上大半是垃圾代码,if else业务逻辑居多。他笑说,我想也是,你信不信,我只写过一年代码就做管理岗了,基本只做分析不用写代码。言语中透着骄傲,我没说什么,只是不明白这有什么好骄傲的,在我看来只是转了个岗位做需求分析吧,狙击手是一颗颗子弹喂出来的,学霸是一套套模拟题刷出来的,程序员自然是一行行代码码出来的。我不喜欢在一个不太会写代码的人手下做事,因为他罩不住我,于是就没有然后了...BAT之一,投了个简历,效率很高,当晚就电话面试来了,上来老三套,程序员面试宝典上耳熟能祥的题目,我没准备(=。=#),因为当年毕业时揉烂过一套C++面试宝典,没多大兴趣再揉烂一套JAVA面试宝典了。记得其中一个问题,接触过JAVA多线程编程么,我答我熟悉C++的行么?我用C++写过多线程通信,他回你投的是JAVA岗位啊。然后我就被鄙视了没有然后了。当然这也很正常,他说的没错,我投的是JAVA岗位,JAVA基础面试题都答不上来,鄙视我很正常。只想说恐怕贵厂现抓出来能徒手写个跑的通的QSort的人也寥寥无几吧。看答案的你别笑,你徒手写个呗,笔写。现在待的某行业软件企业,面试主管,很高大上的让我画下前公司技术架构,然后一番高谈阔论,意为我懂的太肤浅,然后抓着12306探讨了一番如何如何,我一听,诶你说的这篇文章我看过,他说对啊,这些就是我们做技术的该关心的。共事俩月后,公司摇摇欲坠,无核心竞争力产品,新上任一总经理,第一天拉了产品部所有人单独面谈,让人写产品方案,没人写的出来可执行的方案,我72小时没睡,码了几十页的一份项目策划书,准备怂恿公司转型互联网,现在这路死胡同走下去只有越来越差,领导表示,恩看得出来你用心了,但是这个公司的策略不是我一人能定的,还要听各大股东意见,你先干好手里的活,后续咱们再谈。我估计是黄了,毕竟互联网创业风险贼大,眼下起码还能混的下去,真金白银的还能签几个单下来赚点钱,投互联网十有八九血本无归,想想也是高层都年过半百了,哪可能冒着风险陪我个小年轻勇闯互联网呢。也是幼稚。看来我30岁是注定还要找基础岗位的了,求收养,谢谢。
bat之一,部门一大把30+社招开发岗工程师,紧要的项目全靠他们扛着,他们的能力、经验乃至洞察力都是无可替代的;而小年轻基本上会把前人犯过的错再犯一遍,不是不用他们,实在是折腾不起
不得不单开回答反对第一的答案。看了这个答案感觉已经不是愤怒可以形容了。说的不好听点,作为 HR,你们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和资本对求职者的的生活说三道四、恶意揣摩、用有色眼镜看人,加以歧视。你们唯一需要,也是唯一只能关注的,是专业领域的工作能力。你们没有任何资格超出这个范畴去看人。我见过银行做的好好的,辞职,做IT重出发的英国人;干了15年依然是底层效率高快乐程序员的美国人;到了三四十岁经验丰富始终是 individual contributer 的资深设计师。他们每天都很快乐,每天都能高效地完成工作,这还不够吗?就意图来说,我30岁转不行?我之前荒废了,30岁奋发图强不行?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匠人不行?我有业余爱好占用时间只想做基础工作不行?我就是能做好工作,对工资满意,不想升职不行?还是那句话,你有什么资格去想这些揣测人家的背景和意图?你没有。如果这就是国内 HR 行业的现状,我只能说病态。就是因为你们这样一群不以纯粹工作能力为依据,却要从家庭社会关系个性等揣摩和歧视应试者的 HR 们,才造成了行业巨大的压力,才造成了普遍追求管理岗的浮躁,才有了所谓的成功之路和成功学,把人都弄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样子,封死了生活中多样的可能性和流通性。
又是这种30岁大限的问题?互联网行业确实对30岁以上的“老家伙”顾虑多多。20多岁的Leader可能还挤地铁骑自行车上班呢,30多岁的员工开着车来上班,看着就挺不和谐的。不过,也不至于就给30岁的员工判“死刑”吧,即便是互联网行业?30岁的时候我正混在Juniper,一个词:安逸。上也上不去,干的也不开心,但是出去的话,也高不成低不就。是08-11年这几年吧,其实我挺焦虑的,隔三叉五问自己:温水煮青蛙,这就被煮死了?真要说不顾一切去创业,还是不太敢的,即使是去小公司,也总会考虑很多,只能积极观望时机。还好,在11年等到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大潮,顺利跳槽进入到这个行业,虽然错过几个不错的发财机会,但一直在折腾,没有再让自己过几年前那种安逸生活。转型的过程还是挺辛苦的。11年初,我和一个创业公司接触上了,他们接了一个项目,也是甲方企业战略转型要做iPad企业应用,哪家我就不说了,我那时虽然也做过几个小app,但都很简单,突然一下子搞一个微博这种规模的,跳跃性还真是有点大。但是他们没更好的选择,总不能看着单子飞了;我也没有,我必须得靠这种专业的产品来把自己从游击队打成正规军。那个项目跟了半年,是我工作10年来做的最辛苦的一个阶段,因为白天要上班,虽然不忙,但也只能集中晚上的时间来做。那时孩子刚1岁,家里事多,有一次老婆报怨我家里的事都不帮她做了,结果我大发雷霆:我给你多做一小时家务,晚上就要晚睡一小时,我一天只有24小时!基本上是我一个人顶着一个团队的计划任务,记不清有多少次调程序调到凌晨3、4点,嗯,我很清楚北京凌晨4点时的样子;有几次做到早上6点,终于搞定提交,打算在床上眯一小会,再睁眼已是12点。还好,我靠那半年的转型顺利进入到iOS方向,再之后就是由兼职状态转到全职状态,这几年继续跨越不同的细分方向,一路坎坷走到现在,仗着脸皮厚,经常认识那些80、90后的青年才俊,试图让自己不要落后于这个时代。写着写着,怎么觉得写偏了?好吧,回到正题,很多老牌大公司,其员工水平是很靠谱的,学历高英语好,不管软件水平、算法精湛程度,还是眼界都很开阔,比不少刚毕业就进互联网行业的年轻人只强不弱。但由于在稳定的公司待时间长了,缺乏变革的机遇,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互联网年轻人在工作和待遇上一步步地超越自己,可再看看自己,已经结婚生子拖家带口,很难放下那份安逸不顾一切去追。这两年创业环境已经比以前更好一些,创业公司的工资待遇也已经开始完胜老牌大公司,许多员工也在往外跳或者自己创业,相比20多岁的年轻人,30岁以上的人即将面对40岁这个更大的坎,没人想死在这个坎前,相信反而更不会轻易放弃机会。至于HR们,看他们怎么想吧,对于BAT这种公司的自然不缺简历,随便挑,其它中小互联网公司的HR就要考虑考虑,什么样的人更适合你,而不是把年龄当成一条不可碰的高压线。
在国外见过很多做那种机房基础工作的,头发花白,带着笔记本调试设备,修服务器啥的,很有范的样子。 这种工作在国内过了30岁的人是绝对不会去做的;可能国内的心态不一样吧,总觉得工作有个高低贵贱之分。
强烈反对第一名答案,曾是 ,
后答案已删,再后来由于舆论的一边倒,他非常讨巧的修改了自己答案中的的部分内容。有不少刚刚毕业的同学或其他朋友问到,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 我不专业,但是可以看看我较早时间写的一篇答案
大家举一反三吧 本来创业半年很少答题,但看到第一名答案,实在坐不住了,还是说两句。本人非HR但互联网行业,且工作8年面试超过500个人小于1000个人!带过也面过不少比我大的人。首先大于30岁人和20岁的人在面试上我是一样尊重的。第一,互联网基本岗位这个覆盖面很广:程序员,运营,营销,这些都是大家首先想到的,但不要忘了,客服,仓储,行政人事,财务难道都不算互联网公司的基础岗位吗?第二,什么叫30岁一定要有猎头找你,我不明白这么反人类的定论是怎么想出来的,30岁没有猎头找你的人一般会是工作多年但表现或能力比较普通的工作者或比较内向不太会表达的工作者,其实这完全没有什么三六九等,因为企业工作岗位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要求,我们不能可能要求任何岗位都是年轻且能力卓越的工作者,因为越优秀的人往往却是都有个性又不甘寂寞的人,而那些普通的人是完全可以胜任一些平实枯燥但又需要不容易出错的岗位,因为我们除了要求创新,要求快速迭代,我们也需要基础流程和环节的稳定!第三 最最看不惯的一句话就是三十岁的不要和二十岁的人抢工作,首先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地区和年代的差异,不是所有地方和所有年代的人都接受的同样的教育和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有些超过30岁的人也许是很多客观原因耽误了时光,但是他完全享有和20岁一样平等的求职权,我们之前的团队也用过年级大点的非技术大牛程序员,我并没有觉得和20多岁的程序员有多大差别,即使项目需要加班或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跨部门沟通。
我不禁想起自己20多岁刚到上海去做销售那些年,和我一起加入的还有几位35+的老大哥,而我们的经理也只有27、8岁的样子,这些35+的老大哥们有些以前是下岗工人有些是由于家人或其他原因来到上海,但都是第一次做销售,我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对待家人的责任,我也钦佩我们经理对他们尊重和帮忙,后来这些人有做的非常出色也有一直没有起色的人,但是不管业绩如何他们在团队里很好的扮演了带头人的角色,而他们也都很积极好学和勤奋,我猜这也有可能是我们HR的包容和慧眼识人的能力。最后我只想说 工作这件事上面 我们永远都尊重那些认真的人,而看不起的是好吃懒做的人,而年龄绝不应该成为受到歧视的标签。只要想做好一件事什么时候都不晚!12月3日早上写的
分割线 看到有些朋友的评论说鸡汤,忍不住补几句,是不是干货,仁者见仁。
对于互联网来说,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行业也也是一个被过分神话的行业,太多人对互联网的岗位有大量的误解,互联网并不是只有产品经理,运营、UED、程序员这些岗位,谁来评论一下,京东的快递员算不上互联网的基础岗位,亚马逊的仓储管理员算不算,携程的酒店签约专员算不算,支付宝的客服算不算?以上岗位中年龄算加分项还是减分项?总结一下:
1、HR 怎么看待:
实操方面下面已经有很多朋友已经说的很全面,大把了30+基层岗位也好使的例子,但是关键还是一个点,全面了解你公司要招聘这个岗位的要求,平等看待每个面试的人,正确去衡量每个人的技能水平和加减分项。最后再取决要不要录用这个人。
2、如果自己是30+正好面临这个问题:
理智方面,你最清楚自己的能力和优劣势,也充分了解要面试的岗位,尽可能选择自己能发挥的工种,要是自己从来没写过一行代码,就不要去投简历给HR说要应聘程序员,那是自取其辱,怪不了别人,如果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从客服做到客服主管,再转岗去做个运营专员,我想这不是不可能,更不是鸡汤。
感性方面,不要暂时头脑发热更不要妄自菲薄,首先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平凡又普通的人永远都是大多数,如果各个都是精英,那么精英也就是屌丝的代名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平平淡淡的活着也没什么不好,不管你现在是不是互联网还是非互联网的基础岗位。但是如果你真的还有一些强烈的不甘心,那就去给自己一个可以接受的底限,去拼一把,失败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当然一定会有成功的可能。
不管怎么样,扔掉那些虚荣和自卑,为了自己和家人好好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貌似我跑题了)
这个问题下有人惶恐,有人骂娘,有人揭露残酷现实,有人灌鸡汤。我换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三十岁以上的基础岗位求职者,普遍存在【卡位失败】的问题。简单地说是运气好,事实上这考验了能力(对别人有用)、眼光(知道哪有发展)、决策力(敢放手一搏)及人脉(谁会帮你)。什么是卡位?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占据合适的位置。1、金建杭。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向阿里巴巴集团 CEO 陆兆禧直接汇报工作。金建杭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高材生,在加盟阿里巴巴之前,曾经在浙江日报社、国际商报社、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等机构任职。金建杭加盟阿里的过程则非常有意思,马云最早是金建杭的采访对象。早年马云创办“中国黄页”的时候小有名气,当时还在《国际商报》的金建杭和马云有了初步的接触。后来,马云受聘于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信息部,随后出任国富通公司总经理,经常有机会和金建杭聊天接触。1998 年,在承建外经贸部政府站点后,在马云的推荐和建议下,金建航从《国际商报》调出,担任外经贸部政府网站第一任主编。1999 年春节后,马云同其团队回到了杭州,而金建杭做出了他人生中堪称最成功的一次决定,跟随马云回到了杭州。伴随着阿里的成长,金建杭牢牢的占据了阿里系统中政府关系、公关、发言人的这个坑,直到把自己占成了总裁。后来者,哪怕再杰出,也只能做金总的副手了。2、鲍艾乐。拉勾网三个创始人之一,负责拉勾网的运营、公关等业务。拉勾网今年8月的B轮融资搞到了2500万美元,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按照正常轨迹发展下去的话,Ella就可以稳稳的占住公关、运营这个位置,日后拉勾网倘若成功上市,估值40亿,人员膨胀到千人以上,公关、运营、行政等部门经理还是要向Ella汇报。因为Ella已经卡位成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霄。
请问现在的情况是否是这样:)3、朱月怡。易到用车联合创始人。易到用车二号人物,市场总监。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 人民网要闻部 商界时尚BIZMODE杂志 市场总监 易到用车 市场总监朱总几次跳槽跳得极为漂亮,年纪轻轻便成功卡位。易到用车企业文化发展负责人关婷婷其实与她差不多同龄,职位上可差了不少。易到用车形势大好,关婷婷也会有相当大提升的空间,但是想在易到与朱总平起平坐,我个人觉得不大可能了。有名有姓的例子举完了,现在举几个我朋友的例子:4、小A 83年。05年本科毕业进京,07年罄其所有,60万在回龙观买了个80平小两居。没想到10年就把贷款还的七七八八了。嗣后到了13年,把老房子卖了300万,加上积蓄和贷款,换了套三居室,在中关村科技园工作,生活有保障,所以能全心投在事业上。在一家游戏公司做到现在,已经是中层。游戏公司营收很高,所以养了将近2000人,小A独立负责一个项目,项目组有80多人,小A的能力在一次次挑战中得到了极大的提高。5、小B 84年。05年本科毕业拿到华为的Offer,遂加入华为做研发,从未跳槽。到现在为止在华为南研所做中层,独当一面,每周工作六天,薪水大约50W-60W(不清楚税前税后)。老婆也在华为,同样收入不菲。 我认为小B同样是卡位成功的典型,加入华为的时候,正值华为的快速发展期,所以我们这些年轻人能够分享到公司高速膨胀的福利,成功卡位。在2011年以后入职华为的新人,不是每个人都能用5-7年提升到小B这样的职位和待遇了。6、小C 82年。05年毕业后继续读研,08年毕业后加入苏州奇梦达,后来微电子行业不景气,苏州奇梦达倒闭了,小C遂跳槽到TI,现在是Senior Engineer,继续画版图。7、小D 82年。一开始在一家大型国有机电工程公司做初级技术人员,后来在08年4万亿投资基建的时候,加入了某新成立公司担任项目工程师负责一个标段,作为甲方代表,一个人负责预算8000万的项目的前期交流、用户需求书、招投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估全流程业务,成功卡位。后来该公司人员不断扩张,标段越划越细,一个标段从一个人负责变为两个人负责,由直接向处长汇报变为向科长汇报。但是由于她是资深员工,与设计院、施工单位已经建立了信任关系,所以在单位过得非常舒服。而小D的高中同学小E在2013年也来到同一家公司,再没有独挡一面的机会,也没有机会建立小D这样的社会关系。8、F哥 81年。一开始在能源行业做乙方,做到小型项目负责人的职位,2008年跳槽到某新成立公司,起初负责部门的日常事务,在2010年,该公司开始筹建信息化系统,F哥遂向领导展示自己对IT方面的理解和能力,于是大F被领导指派负责公司的信息化规划项目,随后又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在信息化建设告一段落后又开始筹建信息化部门,负责IT系统的后续建设及日常运维。而小G在2012年加入公司,也是作为部门秘书负责部门日常事务,但是再也没有机会去负责新业务,独挡一面了。F哥精彩一跳,卡位成功。上面我举了这么多例子,不知道有没有说清楚“卡位”的重要性。(反正我也是无偿分享,看不懂的人跟我也不是一路人)=====================================我为了组建项目团队,最近面试了将近40人,年龄跨度从75年到90年生人都有。对于30以上的求职者来说,如果他的简历是这样的:14 /4:XXXX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10000人以上) [ 1年7个月]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测试部高级测试工程师金融行业12 /8:XXXX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50-500人) [ 1年1个月]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测试部高级测试工程师金融行业11 /2: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人) [ 3年1个月]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测试部高级测试工程师金融行业07 /10:XXXX科技有限公司(150-500人) [ 9个月]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研发部测试工程师测试06 /11:XXXX软件技术有限公司(10000人以上) [ 2年]所属行业: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质量部测试工程师功能测试及测试需求分析。我会认为他属于那种尽管卡位失败(在这么多家公司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能够清晰认识自己,能够脚踏实地把工作完成的人。可以录用。如果是这样的简历,2013 /4--至今:XXXX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人) [ 1年6个月]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产品事业本部需求工程师主要负责保险核心系统的需求工作。 13 /1:XXXX科技有限公司(人) [ 3个月]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华为项目组软件工程师主要从事移动手机计费系统的系统完善及运维工作。12 /7:XX银行(150-500人) [ 9个月]所属行业:银行XXX支行银行柜员综合柜员业务。 11 /7:XX保险(10000人以上) [ 2年3个月]所属行业:保险信息中心车险理赔系统的运维用ORACLE数据库配置权限,利于员工更好、更快的工作使用。 08 /12:XXXX有限公司(500-1000人) [ 4个月]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金融保险组软件工程师08 /9:外包公司(500-1000人) [ 1年11个月]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开发三部软件工程师我会认为他卡位失败是有原因的。他缺乏长远眼光,但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缺乏深入了解一个行业的耐心,辗转多个行业却都浅尝辄止,一直在从事基础工作,也一直干不长。我能断定他年龄越大,越难以找到适合他的行业和工作。/////////////////////////////////////////////////////////////////////////////////许多30多岁的IT行业求职者对自己的价值没有清晰的定位,却开价年薪20万起。真实情况是:用人部门提供了一个15万年薪的基础岗位,然后把Job Description发给人事,人事收集简历进行初步筛选后转到用人部门面试,对于30岁以上的求职者来说;优秀的人,40-50万年薪,用人部门也咬牙给了,安排到其他岗位上,因为他真正能帮得上忙,一个顶仨。但说实话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牛人就不要投基础岗位了,因为用人部门一般会觉得小庙留不住大佛,这点薪水留不住人。普通的人,15万年薪上下,用人部门愿意招,因为他们有家有口,脚踏实地,相对稳定。毕竟25岁左右的年轻人流动性会很大。有些人,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社会关系不足却想要高年薪,难道光凭年纪?我认为互联网行业还是在快速发展的,所有才有那么多8090s年轻人能够崭露头角;相比传统行业里面,30出头仅仅意味着办事牢靠,大家都要脚踏实地,慢慢成长。
本人31岁基础管理岗,研究生毕业三年,我觉得排名第一的说法很伤人。但我想本质上其实是大多数职场白领内心鞭策自己、引发自我焦虑的源泉之一。这就是世俗的力量。无法躲避。但是我要说,大部分的观点我认同,但是应聘基础岗的原因千千万万,如果一个Hr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那你不是一个称职Hr,不论以博士、硕士为基础条件的企业,论对改变生活的勇气、论选择新生活的勇气、论自我目标实现的勇气、我觉得在这样的年龄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定是有不那么简单的原因的,这样的应聘者或许比更多的人更能隐忍更有魄力更有完成好一件事情的决心。以职场的成败论英雄这是你的见识和内心的戾气决定的,不怪你,但请你反思。
对30岁以上的求职人员的歧视多出现在传统行业的大型内外资企业。联想2013年就宣布不招聘30岁以上的大客户经理。越是有名气越官僚的传统行业内外资公司的越是如此!互联网行业到处是创业小公司,见创始人比较容易,公司以发展生存为准还来不及搞这些歧视,所以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机会肯定比传统行业要大!当然你也不能太挫!我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我根据我自己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一家之言,不喜欢以去看美剧请别骂娘。还有我是一个销售出身,所以大家看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10年初,我是投简历进联想的干大客户经理,那年我29岁,网上投简历。关于这段我的 里面有讲到,其中这个工作我还用了点技巧。2010春节前我不干了的回到老家,网上投递简历。有一天收到联想HR打来的电话,因为看见我做过系统集成的背景的对我比较感兴趣,联想正好想在重庆招聘一个大客户经理,就在电话里和我聊了聊。我现在还记得电话里说了17分钟,我判断联想HR对我的背景和能力还是有点点兴趣的。我放下电话,去超市里买了甘肃的特产小吃甘草杏两大包,然后在百度上找出这个HR的办公地址和姓名,快递了过去,过了一个礼拜,这个HR给我打电话来说那两包吃的,我说送给你尝尝又不值钱算上运费加起来不到40元,很好吃,你就收下吧,不管成不成交个朋友了。我十分清楚公司要不要一个人,HR说的不算,都是业务部门老大决定的,但是HR可以帮你创造和业务部门老大面试的机会,。我非常清楚自己的口才和能力,只要得到了用人部门老大的面试,我一定可以征服他,我这个雕虫小技不讨人厌,也不违反公司的法规,仅仅润滑了一个候选人和HR的关系而已。三个月三次面试,我成为了联想的大客户经理。事后,HRMM给我说,我是她职业生涯以来唯一一个候选人能推动她的人,一直都是她安排候选人怎么做怎么做,到我这里成了她为我服务。你问我怎么做到的?我心里说还不是为了找个饭碗,混口饭吃,面对困难,见招拆招呗。为了生存发展只要不犯法,啥招都要使呀! 2013年中旬因为母亲身体原因,我中断了在广州半死不活的创业回到甘肃老家(2013年3月到6月离开重庆去广州小待过)。日,我进入三星,岗位还是大客户经理。那年我是32岁,是通过前程无忧这个网站投三星这个岗位。我想说这么几点。1 在IT(硬件制造行业)哪怕是一个年薪20-30万左右的客户经理,公司是舍不得花猎头费用的。都是HR在人才网站上找,或者是通过各个渠道推荐,尤其是这几年经济环境不景气,公司为了节约费用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找猎头的。这个问题我问过联想和华为的HR,在联想band8级别以上才通过猎头去找并且是技术研发岗位偏多。我一个华为的HR朋友托我找海外的客户经理(主要是非洲的)待遇达到平均30万一年,也都是苦哈哈的通过人才网站上找。我问华为HR为啥不通过猎头,答曰:18级以上技术研发岗公司多会用猎头,其他的类似流动性很强岗位比如客户经理都靠公司内部专门的招聘经理去完成。主要原因还是节约费用。2 不是所有30岁以上的人都能混到能被猎头找到的。也不代表30岁了,面对操蛋的公司你只能忍而不敢跟操蛋公司操盘老板拍桌子。要每天每月每年注意经营自己的圈子。圈子是我们这些地方(非北上广总部人员)的SALES们跳槽找工作的首选渠道。圈子是怎么获得的?我们这些做客户的销售,天天拜访客户,月月投标打单子。你的圈子是由你的客户,代理商,和竞争对手组成的。只要你业务能力强,在客户那里口碑不错,代理商那里对你心服口服,在打单布局过程中竞争对手服你怕你,那么你在圈子里口碑就会很好,就会有竞争对手的老总出面找你喝茶邀请你加入他们的团队。在你拜访客户的时候,遇到其他厂家的业务人员主动上前聊聊天递根烟互换个联系方式,有啥客户信息了跟其他厂家的人员交换交换,搞客户招待活动的时候也顺便叫上其他厂家业务人员或者代理商一起招待了,反正是花公司的费用,人情嘛就是这么一来二去的交往出来的。决定要不要你的不是HR,HR只是起个筛选简历的作用,决定要不要你的是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除了HR筛选完推荐给销售总监或者部门leader,很多大客户的销售总监招聘客户经理时候都是要不直接打电话给关系好的客户叫他们推荐,要不直接打关系的好代理商电话叫他们推荐,口碑好的人被推荐了会被叫出来喝个茶或者办公室谈一下觉得OK了叫HR办个入职手续就可以了。题主想进的是互联网公司,想搞互联网最好的地方就是北京。这里我说点我的思路给题主借鉴下,这个是和10月份和
在北京喝酒的时候他给我的建议:因为我明年会在互联网以及内容方面有布局和动作,朱炫说如果你搞互联网和内容你就别老在祁连山马场待着了,至少一个月待北京一周,因为在中国搞互联网和内容的人都在北京,你要来北京混这个圈子,要和圈子里的人正儿八经的喝喝酒吃吃饭互相帮帮忙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人际关系,没事见见投资人,见见圈子里的人,叫他们感觉你就在他们身边,微信上聊再好都是虚的。所以我要是你,我就会去北京混互联网的圈子,北京这种互联网创业线下聚会非常多,你可以不通过冷冰冰的简历去推销自己,而是面对面的用人格魅力去获得一次机会,并且遇到的不是HR也许是创始人或者业务负责人。我接下来端上点鸡汤和自己的干货,大家凑合的喝一下:大部分人到了30岁,职场注定混的很一般,因为职场和官场一样都是零和博弈,中层和更高层的领导岗位就是有限的(多少人混了一辈子就是个主任科员收场下台),大部分人的职场命运肯定是被淘汰出局,这个就是简单的分子和分母的数学问题。我的一篇文章,也是在说这个事。既然这100多斤肉已经奔波了30多年就要有30多载光阴的收获。这个收获就是30岁应该有的社会年龄,社会年龄是区别于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的。30岁的你可能不懂火影忍者海贼王(我现在都觉得圣斗士和七龙珠最好看,那两个火影忍者和海贼王我一分钟都看不下去),但是我不觉得不懂这个就等于丧失核心竞争力,你的社会年龄成熟会叫你在待人接物,发现问题的本质,人情世故上更从容和游刃有余,这个是才是你的竞争力所在。社会年龄成熟就得懂点人性的阴暗的一面和光明的一面,懂点社会,职场,爱情,婚姻的真相。就拿职场来说,就算你比很多人幸运,一开始进个500强,又是在北上广当个小leader,干了4,5年就有猎头电话骚扰你,难道就说明你这辈子关于吃饭问题就因为猎头找你而彻底解决了?就算是你有幸30岁时候还能被猎头找,那40岁呢?40岁的中层干部对资本家来说你的工资成本太高那时的你很危险的哟!如果你不是资本家或者高级大老板的嫡系,40岁万一遭遇职场政变被干掉怎么办?高不成低不就拖儿带女的更麻烦!我举几个我职场走来看到的领导的例子:我入职美的的第一任经理杨建涛,因为老乡关系他很照顾我,他算职场走的比较稳健的,现在还是美的湖北销售公司总经理。管我的第二任经理张崧,在美的郑州销售公司当了几年经理现在被美的干掉现在不知道人在哪里混饭吃。第三任经理叫李欧,华凌冰箱成都中心经理,干了一年因为公司业务调整没了自己的岗位离开美的。都第三任美的经理郜书涛,湖南美的洗衣机的中心经理,当了2年还是3年的经理被美的干掉了,现在在半死不活的康佳洗衣机当经理。当然美的这个血汗工厂起家的公司就这个臭毛病喜欢折腾人,美的在用人这方面口碑很差。这四个老板,3个被美的在30多岁快到40岁时候干掉,职业生涯完全被打乱,一大把年纪了,到哪个公司你都不是嫡系,万一再干个两年把市场做好了上面又换人你又没了靠山再次被干掉,40多岁拖儿带女的你找谁哭诉呢?联想比美的要好很多,可我以前的两个联想老板职场也是不顺利。招聘我进联想的俊哥在他35岁时候从重庆大客户总监岗位辞职,虽然有家庭的因素但更大的原因是他遇到职业天花板知道在联想升不上去了所以觉得混下去没意思走了,现在在一家代理商那里当操盘手。PC行业不景气联想内部一直在合并调整,我曾经所在的联想重庆分区被裁撤并入四川分区,我原来的大老板老彭(39岁)等于在这种调整下没了自己的位置,也辞职下海去做茶生意。三星就不说了,韩国棒子的天下,中国职业经理人能活下来的都是忍者中的忍者,要忍受韩国人的奇葩式的管理对我来说还不如去死掉好的。看到没有,人生呀都是挑战一场接一场的,居安思危吧!元根大叔官拜正国级还不是被拿下。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这些会随着产业和技术变革而成为鸡肋,但是关于人性的本质不会变,何况你还在不断的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为了开创我的纽约老李骑兵训练营,我自己从IT行业夸入最传统的马业学习骑马和驯马知识。我为了推广推销自己,在2014年在3月9日之前我都不相信我自己能写超过500字以上的东西。为了做内容不断的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被约定俗成的什么“30岁混不出头,没有猎头找你,你就老老实实的存钱过日子吧别东想西想了”这种虐心的话所定义!我承认我23岁到33岁职场混的很挫没混个一官半职出来,但是我不承认职场混的挫就代表你这辈子就完蛋了,你丫没猎头找你就是一个废物。送上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这个台词来自电影《为奴十二载》),送给各位30岁以上事业还没有起色但是不甘平庸的80后们:“我向Ford主人奉献我的才能,并同时保持我的生命力直到获得自由的机会出现。”我纽约老李校长的翻译版本是这样。“生活这个狗日的,不断为难我们,羞辱我们,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的为生活这个狗日的奴隶主奉献我们的才能和价值,目前叫别人发现我们欣赏我们为我们的才能尖叫,我们要好好活着等到被人发现的那一天,要相信远方有诗和我们所爱等着我们。”最后,重复一下点个题:“真正对年龄歧视的是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尤其是新兴公司正是用人之际,创始人也比较容易见得到,只要你不是很挫的人,年龄大也是有机会的。”----------------------------------------------------------个人微信:9148500 谈合作谈想法的可以加,就是看个我朋友圈热闹的也可以加,颜值高的女生更没问题可以加。唯独伸手党一上来就问问题也不管我乐意不乐意回答的没眼色的不可以加!微博:纽约老李校长
转载须注明本人微信和微博欢迎关注本人专栏:
一线码农算不算基础岗位?工程问题很多时候不是技术问题,要做各种妥协,有经验的码农能止住推倒重写的念头,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别看不起老法师。池老师写的:
一。不管企业怎么看,HR怎么看,越来越多的大龄人进入基础岗位必然是个事实。
80、90、00后的人口数量是个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大家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其中有那么大约一半的80还在基础岗位中。伴随着中小企业寿命短的特点, 必然会有大量的30多岁的人需要出去找工作。再加上因自身原因。这个基数还是很庞大的。二。互联网企业这样的智力型企业和传统行业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一个智力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个人技能,随着年龄增加,性价比并没有大幅下降。 这是一个刚进入成熟期的年龄段,能够得心应手的处理日常工作,也不缺创造力,不但不会被排斥,这种人找工作,反而是一些急招岗位的上选。
而在传统行业,核心竞争力会转向非智力因素,这会导致大龄青年的性价比大幅下降,而在更换环境的时候,甚至可能是不利因素。比如一个人在企业里一直能呆下去的原因是因为他呆的时间够长,认识的人够多,在他原单位工作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但是去找工作的时候,是帮不上忙的。三。在互联网公司,更多的是提升报酬,而不是提升管理层级。
在第二点的特点基础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互联网企业并不是依赖于管理带来业绩,与此相对,很多大量的优秀专才还是会停留在基础岗位上,公司并不是通过让他带团队或是做领导来肯定他的业绩,而是通过增加岗位工作、提高职评定方式来进行的。大多数在百人以上的公司已经提供了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双线发展的途径。四。在核心部门的基础岗位和非核心部门的基础员工还有不同。
一个公司里,处于销售、研发的一线员工,往往是有着不错的竞争力的,公司会对人才有核心需求。但是处于辅助部门的行政、HR、IT维护会失去经验优势。一个30几岁的HR,比一个30几岁的JS工程师难找工作太多了。五。以上说明给出一个结论:核心是你是否具备那些能带的走的经验和能力,而不是那些带不走的玩意,如果你的优势是你很熟悉单位里的那些破事破关系,就要小心了。
实名反对一楼的答案。既然题主问的是互联网。一个非互联网的发言也就算了。还用一种俯视、过来人的姿态来表达“这些事情”应该是什么样的。真心不敢苟同。完全就是脱离实际用人单位的发言。我很愿意面试30多岁的应聘者,也很积极的考虑录用他们(这里是指大部分,一些个例没有讨论的价值)。原因无他。一、这些人有家庭有孩子,恰恰因为这些压力,让他们能更认真的对待工作。在我看来,晚上加班无非只有两种情况:1、领导或者公司因为各种原因制定了正常工作时间无法完成的工作,2、个人能力不足,需要用更多时间来弥补。在年龄上,至少30多岁的应聘者抗压能力,沟通能力也都比年轻人要好。不会轻易撂担子,不会冲动,更冷静。与其让人加班不如提高上班时间的工作效率。二、为什么一定要争着做管理。在我的公司,核心技术骨干收入和薪水比管理多。只要付出的足够多,哪怕不是领导也会获得对应的收入。管理和底层只是大家负责了不同的部分。特别是针对互联网企业。程序员的底薪比产品经理高的比比皆是。产品经理又如何?不管是管理还是底层,大家都是这个团队,这个大船上的一个部件,你做方向盘我做螺丝。但单有方向盘或单有螺丝都是不行的。怎么可以用争取做“管理”来一概而论。在我看来着实不妥如果互联网公司的HR用一楼的这种观念来处理人事问题,那真是该公司的悲哀。
不是HR,但是在互联网公司,帮老板招人。任何问题都是要分情况描述的。你只设置了年龄这个变量,有没有给出其他的需求呢?假若公司处于初创期,急需有经验、有人脉、有渠道的人,那肯定要那些到了岗位就能马上散发光和热的人,这时候30+就比20+的愣头青强得多。如果公司处于成长期,那经验、资源和年轻、热血就是见仁见智,或者说相辅相成的。如果公司在高速发展期,需要一大堆后备中坚力量,可想而知就会要年轻人。所以问题应该算是没有描述清楚。应该说明公司所处的阶段、具体的岗位。----------------------------------------------------------------------------------------------------------------------另外,对待应当细分对待的问题请不要一句话就回答完毕,还有一堆人点赞,挺可笑的。
题目有个很大的误区:年龄和岗位职务成正向相关关系!但是,国内有几家企业能将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一样重视,一样有合理的上升通道?社会的浮躁,是只追求title,不追求、不重视专业人才的表象。深层次原因,是不能尊重别人的生活,一定要以职务title评判其是否失败;同时,自己对自己的认可,不是由自己,而是由社会上其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决定!这就决定了,为什么服务员不被尊重、经理就被尊重,工程师不被尊重,总监就被尊重。因为后者有社会资源,被社会认为是成功的人。国外的服务员,50岁了,还安于本职,而且与用餐的社会名流侃侃而谈,互相尊重。后工业社会,中产阶级的增加,真正贵族文化的诞生,都需要从物质消费升级到精神、文化消费,人们应更追求自身的认可和个性的释放。人云亦云,活在别人的世界中,你永远要用年龄、阶级各个指标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
深深觉得知乎也学学stackoverflow。这个问题就是典型勾站队的的问题,应该被标记为not constructive,并关闭回答。没有数据,证据,论据,各种侃侃而谈…唐僧的回答顶那么高说明知乎的精英主义也是蛮拼的。正如有些朋友回答的那样,无所谓看待不看待。工作岗位和求职者只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被任易在回答中提到,诚惶诚恐。总的来说我比较赞同他分析问题的思路。因为做拉勾网的缘故,所以我对成长、职业、选择这类的话题一直都思考比较多。所以看了@任易 的回答,更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也忍不住说说我的想法,大家一起交流吧。首先,当然不信命。看了评论,我觉得把选择结果归结为信命的人,是因为对事情发展的本质看得还是不透彻。就我个人而言,选择方法论,就是:在每个阶段,寻找能够最大化个人能力的杠杆。时间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哪种岗位、哪种环境、与什么人搭档,能最大化你的人生,这个判断里面包含了几个方面:1、对社会大环境大趋势的感知。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还是选择一个私企工作,还是创业……做这些判断都离不开一个基本认知。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大环境可以称得上是创业的最好的时代,创业失败的比例是很高的,但现在,年轻人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快速试错,也不必承担让人一蹶不振的打击性结果。2、对行业发展大方向的判断。打个比方,在2008、09年加入电商行业,一定是成长最快的。因为这个行业是处于高速发展中的行业,同时可以选择的机会/公司也比较多。哪怕你一时间选错了公司,公司倒掉了,但因为你具备了不错的行业能力、这个行业够繁荣,再跳槽去其他的电商公司,选择依然很多。3、对工作职能的选择。我曾经花了很多精力,告诉北大研究生毕业的妹妹,人应该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板,而不是补短板。短板你是补不过来的……只要做到短板不太短,就可以。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原则,但是很多身处职场的人,似乎并不了解,往往选错职能,积累了几年,发现转不转行似乎都有点尴尬。对于个人而言,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尽早了解自己的局限性。没有人是完美的。只有尽早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局限在何处,才能更好的使用自己。最后,当你知道了如何判断,关于做决定,我个人一直倾向于选择比较难的那个。我个人的想法是,一个人所追求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往往是相悖的,就像风险和收益总是相悖的。所以往往能够做出判断并勇于舍弃短期利益诱惑,才有可能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很多人看似舍弃了眼下的舒适,并不是因为傻,而恰恰是因为:这些人将眼光,望向了地平线的更远处。我自己是一个风险偏好型的人,个人生活中的很多次选择,虽然也纠结,但最后的选择都是拥抱不确定性。在今天这个世界,只要划清你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底线,拥抱选择的不确定性,最终的收获往往是给到你惊喜的。我说的这个惊喜,并不是财务或职位上的回报,而是更丰富、更艰难的选择,所带回来的成长。这样丰富多姿的世界,走过,就是最大的收获。别放过任何一次让你痛的机会,因为它让你成长。
先实名反对@唐僧同志 的一些观点,然后再来慢慢回答这个问题。别的不说,就那条30岁要做管理层,我是百分之一百不同意。我不了解互联网的发展路径,起码在施耐德这样的公司,分专家线和管理线。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朝管理层奋斗,你也可以选择一直做技术,走技术专家的路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官本位的思想作怪,很多人觉得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做个小领导。即使如此,实际情况是,确实有国内的同事不愿意做任何领导,就愿意一直做技术。之前在ABB的时候,就碰到来自比利时工厂的工程师,接近60岁,一辈子都是工程师,不是什么领导,但同样被很多人所尊重。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当领导,所以,为什么非得用是否是中层来判断一个人职场是否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压高咋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