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贸易出现专门的官方垄断机构是什么时候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直击垄断:三大问题呼唤经济宪法出台 六大亮点.DOC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9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经济论文-直击垄断:三大问题呼唤经济宪法出台 六大亮点
备受关注的反垄断法草案如期出现在6月2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这意味着,历经19年之久的起草历程之后,反垄断法终于正式进入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的立法程序。   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受国务院委托向会议作反垄断法草案说明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垄断法,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保持中国经济活力,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反垄断法草案六大亮点   三大问题呼唤?“经济宪法”出台   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利用反垄断法律制度,防止和制止来自国内外的垄断行为,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目前,中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招投标法、电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虽然对垄断行为作了一些规定,但已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专家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三大问题迫切需要尽快制定反垄断法。   首先,一些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价格、掠夺性定价、强制交易、搭售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或者相互之间达成价格联盟、划分市场、限制产量等各种形式的垄断协议,直接危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妨碍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建立。此外,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当前位置: >
我国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多元化的难题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
&&&&为了有效地执行反垄断法和有效地参与国际反垄断合作,我国应当建立一个直属国务院的反垄断委员会,或者称之为公平交易委员会或者竞争委员会。&&&&这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决不应当是国家工商局的原班人马,而是应当来自国家商务部、国家工商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中对这个法律有比较深入研究和有经验的官员,此外还应当吸收一定数量的专家包括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王晓晔&&&&反垄断法在美国被称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在德国和日本被称为“经济宪法”,这说明反垄断法在市场经济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反垄断法能否在建立和维护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中真正起到“守护神”的作用,这取决于国家能否建立一个高效运行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反垄断法草案》没有明确提出我国如何建立反垄断执法机关。但是,根据国务院法制办曹康泰主任对草案的说明,我国很可能维持商务部、国家工商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分别执法的现有格局。本文借鉴美国和欧盟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说明草案中的多元化执法方案是一种不能畅行的方案,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一、一元行政执法的欧共体委员会&&&&就反垄断行政执法来说,国际社会存在着两种选择:一种是一元的行政执行机构,另一种是几个行政机构共享执法权的多元模式。世界上大多数反垄断法只是由一个机构承担行政执法任务,欧共体委员会是这方面的典型。欧共体委员会有20名委员,各自负责执行欧共体委员会的各项政策。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是荷兰人尼列?克柔斯(Neelie Kroes)女士。在她下面有一个负责执行欧共体委员会竞争政策的办事机构,即竞争总局。除了局长,竞争总局还有3名副局长,分别负责执行欧共体条约第81条和第82条、企业合并控制和国家援助。竞争总局下设10个局:A局负责竞争政策、立法以及各局之间的协调工作;B、C、D、E局负责处理欧共体大部分的限制竞争案件,包括企业合并控制;F局专门负责卡特尔案件;G、H和I局负责国家援助案件;R局负责竞争总局的战略计划以及人力、财力和技术方面的资源。10个局下面各自再设分支机构。现在,欧共体委员会竞争总局的10个局下面共设有36个分局。2005年,竞争总局共计560名全日制工作人员, 398名工作人员处理欧共体条约第81条、第82条和企业并购的案件,162名工作人员处理国家援助的案件。此外,竞争总局还邀请成员国竞争机构的工作人员协助工作。2005年,竞争总局的财政预算为9000万欧元,约合1.08亿美元。&&&&作为一元化行政执法机构,欧共体委员会在处理市场竞争案件时享有很大的权力,集检察官和法官的功能于一体。即是说,委员会不仅被授权对案件进行调查和检查,且被授权对案件作出决定,包括作出禁止企业从事违法行为的决定或者作出企业没有违法行为的决定。在认定企业从事了违法行为时,或在企业不服禁令或在案件调查中不与其配合时,委员会还有权对企业征收罚款等等。如前面指出的,欧共体委员会2004年3月对微软处以的巨额罚款,是委员会迄今对一家企业处以罚款的最高记录。从程序和司法公正出发,如果被告或者任何第三人对欧共体委员会的行政裁决不服,可以到欧洲初审法院提出上诉。欧洲初审法院既可审查欧洲委员会对事实的认定,也可审查其适用法律是否适当。对欧洲初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当事人有权向欧洲法院提出上诉。与欧洲初审法院的不同之处是,欧洲法院只是从适用法律的角度审查案件。&&&&欧共体是一个当前有着25个成员国的经济共同体。以欧共体委员会现有的人力和财力,它没有能力执行欧共体竞争法的全部任务。因此,欧共体委员会的一元化行政执法除了它本身的行政执法活动外,还包括它领导下的欧洲竞争网络,即成员国竞争机构在执行欧共体竞争法方面的活动。&&&&二、多元行政的美国反托拉斯联邦机构&&&&美国反托拉斯法有两个联邦行政执法机构:一是司法部反托拉斯局,二是联邦贸易委员会,它们的总部都设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1、司法部反托拉斯局&&&&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局长由司法部一名助理部长担任,他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国会批准。反托拉斯局局长下面有5名副局长。反托拉斯局的工作范围包括:(1)反托拉斯民事执行;(2)反托拉斯刑事执行;(3)反托拉斯国际执行;(4)某些行业管制;(5)反托拉斯的经济分析。因为反垄断法涉及很多经济学知识,现在各国反垄断行政执法部门一般都有一个专门进行经济分析的班子。&&&&司法部反托拉斯局下设14个处,在全国还设立了7个地方机构。这些机构分别负责反托拉斯法的民事(包括并购和非并购案件)、刑事和国际执行,此外还有负责网络与技术、电信与传媒、运输、能源和农业等与产业相关的机构。在2005年,反托拉斯局有770名工作人员,其中569名是法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员。反托拉斯局在2006年的财政预算是1.4445亿美元。&&&&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是惟一有权对某些反托拉斯案件向联邦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联邦机构。反托拉斯刑事案件主要涉及恶性卡特尔,即固定价格、串通投标以及分割市场等限制竞争行为。反托拉斯局提起刑事诉讼以及对案件做出判决的一审法院是联邦地区法院。联邦上诉法院有权修正或者推翻地区法院的判决。联邦最高法院有权修正和推翻联邦上诉法院的判决。美国共有94个联邦地区法院和12个联邦上诉法院。除了刑事诉讼,反托拉斯局也可以依据谢尔曼法和克莱顿法提起反托拉斯民事诉讼。&&&&2、联邦贸易委员会&&&&联邦贸易委员会是1914年随着《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颁布而建立的。委员会有5名委员,他们经总统任命,并经国会批准。联邦贸易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为7年,但可以连任。在5名委员中,属同一政党的委员不得超过3名。与司法部反托拉斯局的一个不同之处是,联邦委员会不附属于任何政府部门,但其工作受到众议院和参议院下设的商业委员会的监督。&&&&联邦贸易委员会下设三个局:竞争局、经济局和消费者保护局。其中的竞争局和经济局是执行反托拉斯法的主要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在全国也有7个地方机构,其中三个机构参与反托拉斯法的执行。根据2005年的统计,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财政预算为2亿美元,雇佣的工作人员有1022名,其中600多名是法学家和经济学家。&&&&作为独立的市场监管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在执行《谢尔曼法》和《克莱顿法》的过程中不仅与司法部反托拉斯局一样可以作为公诉人向法院提起反托拉斯诉讼,而且还有权做出行政裁决。&&&&3、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协调&&&&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工作范围有不重合之处。例如,依据《谢尔曼法》提起刑事诉讼的任务是由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来承担的。此外,联邦贸易委员会在执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方面有着排他的权力。但是,这两个机构的管辖权也有重合之处。例如,它们都有权执行《克莱顿法》。这种并行管辖权的后果是,一个根据《克莱顿法》第7条需要申报的企业合并,必须同时向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进行申报,且这两个机构可以先后对合并做出批准或者禁止的决定。此外,它们也都有权依据《克莱顿法》的其他条款对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调查,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样,它们在这些方面的管辖权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摩擦。&&&&为了减少摩擦,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曾在1948年达成一个备忘录。即双方一致同意,在一方反对反托拉斯调查之前,需通告另一方,以避免管辖权的冲突或民事诉讼冲突。此外,这两个机构还设置了“联络官”,负责疏通双方之间的关系。这种疏通除了发生在一方对限制竞争案件的调查之前,也会发生在一方对某个行业的竞争环境进行调查之前。一方通告另一方之后,如果对方没有异议,那就是得到了对方的认可(clearance)。如果一方在没有得到对方认可的情况下就开始调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机构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根据备忘录,首先是由反托拉斯局一位副局长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竞争局的局长进行协商。如果不能达成协议,便由反托拉斯局的局长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出面协商。此外,反托拉斯局局长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还定期举行会议,协调两个机构在执法中的问题。&&&&然而,尽管有联络官这一机制,两个机构在执法中仍然存在着管辖权的冲突。例如,当事人依据《谢尔曼法》将一个案件向司法部反托拉斯局通告之后,他还可能依据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第5条向联邦贸易委员会进行通告。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两个机构之间的备忘录,它们就应当通过协商决定,那个机构对这一特定行业或这一特定限制竞争行为更有实践经验。两个机构在划分管辖权方面基本上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两个机构的专家各自在某些领域的执法经验。一般来说,司法部反托拉斯局负责处理计算机软件、金融服务、媒体和娱乐以及电信市场的竞争问题,联邦贸易委员会处理汽车和卡车、计算机硬件、能源、医疗、药品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反竞争行为。&&&&三、我国的取向&&&&美国并列设置了两个执行反托拉斯法的联邦行政机构已经快一百年了,但美国人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经验。因为管辖权重合的两个联邦机构执行反托拉斯法与一个执法机构相比,肯定是成本高而效率低。可以想见,如果美国是在今天建立执行反托拉斯法的行政机构,它肯定不会同时设立两个有并行管辖权的机构。&&&&我国反垄断法草案没有对执法机关做出明确规定。想到我国政府机构的现状和改革的难度,人们不禁担心中国未来的反垄断法仍会存在多头执法的问题。多头执法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一种安排。这不仅因为同一功能的多个机构与单一机构相比,执法成本高而效率低,而且我国已经有了反垄断多头执法的反面经验。例如,按照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公用企业的滥用行为应由工商部门监督管理;按照现行价格法的规定,价格垄断行为应由价格部门监督管理。那么?公用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实施价格垄断的行为该由谁管呢?这肯定会产生管辖权的冲突。另一方面,在几个政府部门有权制止限制竞争行为的情况下,它们之间即便不存在管辖权的冲突,实践中有时也很难操作。例如,一个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同时有操纵价格和强制交易行为,前一个行为应由价格部门管,后一个行为应由工商部门管。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两个部门没有管辖权的冲突,两班人马处理一个企业的违法行为也明显存在执法资源配置不当的问题。&&&&如果我国立法者在当前实在不能解决反垄断多头行政机构执法的问题,美国的经验至少给了我们如下启示:首先,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构共同执行反垄断法,它们之间应按照行业划分管辖权,而不能像现在这样依照不同的法律划分管辖权。按照行业划分管辖权,尽管也会出现管辖权的冲突,例如来自两个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合并,但这相对在价格行为和滥用行为之间划分管辖权而出现的冲突要少一些。例如,占市场支配地位企业的价格行为很多同时就是滥用市场势力的行为。此外,如果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政机构并行执行反垄断法,它们应对反垄断法有一致的认识和解释,从而有必要像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那样,共同发布一些执行反垄断法的指南,以提高反垄断执法的稳定性和当事人对其行为法律后果的可预期性。&&&&然而,需要再次强调指出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设置几个反垄断行政执法机构绝对不是一个好做法。这是因为世界各国反垄断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着在反垄断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任务,包括与外国执法机关进行信息交流或者执法协助,此外还负责竞争事务的双边或者多边协定的谈判和订立。当前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发会(UNCTAD)等一些国际机构在推动竞争政策外,国际社会还在2001年建立了一个国际竞争网络(ICN)。这个网络非常活跃,在成立后短短的几年内,已经在核心卡特尔、企业并购、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以及对电信、电力、天然气等行业的管制和执法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发布了很多推荐意见。这个情况说明,随着频繁的国际合作和国际立法活动,这就要求反垄断法执法机关在本国是一个有地位、有权威的机构,否则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就很微弱,甚至无权代表本国政府。&&&&国务院法制办2005年7月27日的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任务之一是与国外反垄断主管机关和国际组织进行交流合作,负责有关竞争的双边、多边国际协定谈判。然而遗憾的是,在后来的草案中,这个职责被取消了。考虑到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不可能不参与国际合作。考虑到以下原因,三家机构共同参与国际合作的格局是不可行的,至少是难以维持下去的:第一,三家机构参与国际合作,这将会给我国带来很大的财政负担;第二,考虑到国际影响,参加国际合作的三家机构应当一致对外;但是既然一致对外,我们为什么要派出三家机构?如果只派出一家,那就应当在法律上做出明确规定,否则,这些机构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都会受到影响。&&&&为了有效地执行反垄断法和有效地参与国际反垄断合作,我国应当建立一个直属国务院的反垄断委员会,或者称之为公平交易委员会或者竞争委员会。如果因编制问题没有建立新机构的可能,作为选择方案之一,我们何不将现有的机构如国家工商局改建为国家公平交易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除了执行反垄断法,还可以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就是这样的一个机构,同时有着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消费者保护的职能。当然,这个机构的工作人员决不应当是国家工商局的原班人马,而是应当来自国家商务部、国家工商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中对这个法律有比较深入研究和有经验的官员,此外还应当吸收一定数量的专家包括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如何建立反垄断执法机构,这是我国反垄断立法中的一个难点,但同时也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没有一个高效率的执法机关,我国反垄断法即便颁布,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市场的国际化,我国广大企业需要一个自由和公平的竞争环境,我国的广大消费者渴望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中增大他们的财富,提高他们的社会福利。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独立和高效率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这不仅是国家执行竞争政策的需要,是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而且也是全国广大企业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盼。&&&&(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报道】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京ICP备0505517
建议使用分辨率浏览最佳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对外经贸和上海对外经贸,专业和学校怎样取舍?
填志愿B档上在纠结选一个好学校还是一个好专业。对外经贸(北京)我是很喜欢的,也一直想去北京。但差不多的分数下上海对外经贸的专业明显好一些。请问可以给一些建议吗?补充:我是上海考生,当然也知道对外经贸大学比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好,今年对外经贸大学的最低投档分数480,上海对外经贸大学473,只相差7。同样的分数,是选择较好学校的较差专业or较差学校的较好专业,这才是我问题的重点,并不是想黑贸大好么
其实这问题是我高考前一直困扰我的,我相信一些上海高考生也会面临差不多的选择。根据这全部的26个回答,对以后在知乎上看到这个问题的人(我相信看完全部回答的人也会有相同的选择)我想如此提议,选上经贸吧。我一直听说外地人会评价上海人小气,天啦撸,我想我在这里才见到了真正小家子气的人,真是够了。
按投票排序
对这个问题有疑惑的,选择上海外贸即可
看到楼上的几个贸大的,身为uiber我也是醉了,合理讨论可以,但是拿着那种分数踩或是谩骂就没意思了。还有楼上几个学法律的同学一副很在理的样子,结果没有一个人从专业角度反驳我也是觉得很忧桑。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贸大和上外贸(原谅我习惯用这个)究竟选什么。其实很简单,以后想去哪工作选哪个,不过由于你是上海人,其实我个人觉得,如果在上海工作没有必要纠结,因为上海本地人是你最大的优势,如果想要去其它地方工作或者出国,个人认为选个211或者985会好很多。假如你是男生,建议你去贸大,上海男生太精细了,北京是一个锻炼你男子气概的好地方,男孩子就是要去远行才好!没有地域攻击的意思,精细只是个中性词,我认识的几个好哥们也是上海的。另外关于改名和简称,个人认为改名无可厚非,但是从上外贸的英文名上看,直接照搬uibe的翻译,很明显有搭便车的嫌疑,因为经济贸易正常翻译过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贸大的翻译真心让人醉了。当然也许在他们校长眼中可能是为了表示自己学校以后要和上财、贸大、央财在一个档上,不过,怎么说呢!虽然人现在名字也改了,貌似也没有什么不法的地方,但总归不爽,这就撇过不表。关于简称,注意,校长办发的文件是说使用“上经贸大”、“上贸大”、“贸大”作为简称,这实际上我个人认为是决策的失误,也是最让人可气的地方。一般而言,学校的简称,尤其是对外宣传用的简称最好统一使用一个,也许内部有很多不同的简称,比如“财大”,“法大”,但是对外一定是统一口径的,这样便于宣传也便于区分,比如“山大”这个简称,在高校中一般指向山东大学,而山西大学的“山大”则只在山西有显著性,而在全国范围内丧失了显著性。可见,简称,尤其是官方的简称如果在已经丧失了优先级的情况下,一般会另外找一个简称。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山大”和“贸大”这两个简称的争议有很大区别,由于山西大学和山东大学历史很长,两个学校在简称上的使用也很长,二者在一定范围内都产生了显著性,可以排除山西大学故意混淆的情况,但是”贸大“这个简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使用了很久,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肯定已经知道”贸大“这个简称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所用,应该主动回避,以避免自己被混淆,或者反过来,如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将”贸大“这个简称产生显著性后,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混淆。此外,如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想要申请商标,将会产生申请在先的限制,而在各类如微博微信域名的使用上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冲突,长久来看,这对两方都不利。因此,虽然不想以恶意来揣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官方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次简称决策有问题,最好使用”上经贸大“,至于“上贸大”个人认为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因为用“上贸大”在申请商标上也容易与“贸大”混淆,有可能被驳回。其实,个人认为”上外贸“其实已经具有了显著性并且具有唯一性,将之弃而不用,也让人觉得官方有刻意的嫌疑。然后,很多人说这种简称争议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规定的主要是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并不涉及这种教育行政领域,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民法把习惯法作为法律渊源,法无规定依照习惯,从各地简称来看,一旦出现撞车,一般归实力强的高校或者使用在先的高校享有,从这种习惯来看,“贸大”这个简称应该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享有。由于我国高校通常是”地域“+大学或者”地域“+”专业“+大学的组成形成,简称十分容易撞车,然后大学简称其实包含大学文化与学生情感归属,因此基于善良原则和权利边界原则,高校在设立官方简称的时候,应当尊重其它在先已取得并使用的高校,并尽量回避。因此,无论从校办的策略还是善良原则来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官方这种做法都是不妥的。======================================================================然后,题主已经选择了央财,恭喜题主!
不知道楼主是否真正研究过两所学校。对外经贸大学(北京)是国家教育部直属211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前对外贸易学院和中国金融学院合并而成的一本重点大学,其中中国金融学院是中国人民银行本科生部,其兄弟院校就是央行研究生部——大名鼎鼎的五道口。
就历年分数线来说,对外经贸大学在北京属于第一集团,经济类专业分数大致排在清华北大人大之后,和央财分数相比时高时低。曾经有一年招到了9个省的状元,可见外经贸的实力。
就业竞争力也不输清北人大,具体数据可以百度之。
而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呢,对照上述几点比较一下好像真没什么优势。而且最近一个商业性策划大赛中对外经贸大学一只代表队斩获头名,将出国与其它国家代表队展开角逐,但这个新闻却被上海的某媒体扭曲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代表队获全国头名将代表我过出国参赛。嗯,上海对外经贸改名不久,但是挺有雄心壮志的。
结论呢,其实是想告诉楼主这两个学校是有很大差别的,楼主不需要纠结,只是需要问问自己是要上好学校呢,还是要上好学校。
题主你问出这样的问题你千万别来北京啊!你去上海那个啊!乖,上海那个好【微笑脸】
更新于10月17日针对于
列举分数线的数据623-482=141
好多分啊!!可是上外贸在北京只招二本啊...拿一本专业和二本比分数?复旦还有专科 你比他们高二百多分好不好?满意不?一看数据差距好吓人是吧可是这就是欺骗不了解情况的人的因为上海和北京的总分是不一样的 400+和600+是基于少一门分数的情况下你要是去查复旦的分数也比你们少一百多分呢有本事拿一本比一本啊阁下说南方江浙的省份喜欢去上海,可北方省份还喜欢去北京呢,离家近当然好啦我们就按离北京更近 离上海稍远一点的山东省举例吧下面是外经贸大下面是上海外贸你说山东不算 那我们看你们北京的小兄弟天津吧下面是外经贸大下面是上海外贸分数有差距大家都能看的到但我就想问问
你这个一百四十多分差是哪里比出来的 特别是阁下说没有全面的具体的数字就得出结论都是耍流氓... 你这流氓可是厉害啊如果你们学校教学水平,做数据都按你这个做法
倒也是真的水平很高呢顺便说下 还真有人把中国这个什么211当回事的 反复强调的... 另外商标和专利是两回事 保护体系也不同,
牵涉到非商业性质,行政性质的学校命名又有所不同仅从商业方面来说 如果有一家公司注册了apple 这个商标也不代表说其他人注册商标里面不能带apple的字样法律是十几年前学的,后来没从事这个行业 未必理解的很清楚另外如果有不服,你们学校可以起诉嘛...多简单的事 去啊以上是反驳各位外经贸大的同学的 欢迎来咬我首先回答楼主的问题 实话实说 如果可以选择 对外经贸大学应该比上海对外贸易大学要好一些--------------------------------------------------作为上海外贸的毕业生,只能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母校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前身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1960年 商务部创办的我读书那会(十年多前)还在上海古北校区, 总之那时候我们学校非常之奇葩1)首先 学校非常小 只有两个食堂 一个二百五十米跑道的操场 一栋教学楼 总共1000多学生2)其次学校基本属于二本 但是分数奇高 基本上比上海复旦交大同济差点 和上海财大一个水平线上(至少我高考那年)外地录取线更是高的可怕这要拜上海的高考政策所赐 就是一本一志愿很重要例如你要是报考复旦 如果差了一分 其他的一本 你基本是轮不到的所以造成了上海外贸虽然是二本 但是录取线远高于一本线很多3)男女比例悬殊, 1比5 差不多,话说当年外语学院 法语系男生连一个篮球队都凑不齐...当然对男生来说是很爽的啦。4)外贸在本地风评还是不错的 也许是学校小吧 而且生源质量都还基本保证上海本就是国际经济金融中心,毕业生去国家金融机关的并不多,大多会去外企。当然我没去过北京的对外贸易大学 不过按说是要比我的母校要好的至少分数线要高一些,生源上应该要更好一点不过自从见识了楼上几位“对外经贸大学”的同学回答,我觉得也好不到哪里去(对 我就是来群嘲的)“@这两个学校差别非常大啊,对外经贸甩上海山寨学校N条街。。”“@题主你要是能上对外经贸的话,分数应该能比去上海那学校的第一名至少高个一百四十分吧……你可以去上海那学校耀武扬威下玩玩儿~拿你的六百多分去吓死那些只见过四开头的三位数的娃娃们~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就不尊重了你来打我呀” 首先 回答完全缺乏尊重,这几位好像两个大学都读过似的。特别是某位宣称高140多分的,请拿个证据来打我脸啊。山寨的问题,真是很奇怪的理论,我们学校以前四个学院 现在扩大了改八个学院了校区也从古北搬到松江大学城 扩大了十倍不止,学生增加到1万多。College 改成University 太正常了吧, 有本事你去教育部抗议去啊。再说我们明明是改成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来学校就是教经济贸易的,合着 "经济贸易大学"六个字 你们学校申请专利了啊?南京就不能有经济贸易大学了,广州就不能有经济贸易大学了,你们一家承包的啊?
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的提档线很高的,对北京考生来说,北京本地高校有清北人贸这样的说法(清华北大人大贸大)。同样,对于大部分北方地区考生,在京地区高校大都是这样的提档排名。举个栗子,2013年我高考时,我们那里南京大学提档线文科630,上财628,央财627,对外经贸633。你自己感受一下。没有贬损哪个学校的意思,都是很棒的学校。
知乎就矫情在这了,拿重点一本和二本比,还有一群人长篇大论。那么问题来了,你哥哥和你谁岁数大?
关于两个学校各方面硬软件实力,欢迎各位和我以平和心态深入讨论,排名第一的回答说的挺全面的。题主的问题,是上经贸的好专业和外经贸这所学校,我该选择哪一个?我的答案是:无论如何,都是外经贸这所好学校。题主如果只想留在上海,就不会来提问了。既然你问,就说明你的眼光并未局限在上海一个城市。211学校和普通大学还是要有一定差距的,何况在北京一直有“清北人贸”,在全国有“两财一贸”的说法,站的更高,就能看得更远。贸大的平台很好,牌子在业内够响亮。况且你真的来到贸大,你会发现专业和专业之间的隔阂并不大。即使你没办法学到你想学的专业,也可以轻松地学到你想学的专业的东西——打个比方,你是商务英语/公共管理/对外汉语专业的,但是因为我们是财经类大学,你可以,而且必须和金融学、国际经贸学这些专业的同学一起上某些他们的经济管理法学类的基础课程【就像北航的同学都要修航概一样】,全校除了小语种专业的专业课之外,随便你蹭,全部开放。实在想学德语法语西语葡语意大利语越南语等小语种的话,可以辅修,也可以在学校世界语协会社团报班(费用很低)……总之只要有心,别人学不到的东西你都能学到,蹭课,双学位,转专业,条条大路通罗马。关于两所学校就读更具体的体验:仅1个回答
:共76个回答:-------------------------------------------分割线----------------------------------------------------对外经贸不需要通过贬低上经贸来证明什么,因为不够对等。1.首先 回答完全缺乏尊重,这几位好像两个大学都读过似的。特别是某位宣称高140多分的,请拿个证据来打我脸啊。其次,贵校某些学生叫嚣说上外贸是二本学校,分数线比外经贸低了200多分的。我只能呵呵。请自己百度数据好吗,上海外贸在外地分数线比一本高了50分,在上海也只比外经贸少了八九分而已,某些人的优越感不知道哪里来的。既然两位都用分数说话,那我就来贴贴SUIBE和UIBE历年的录取分数线。首先,分数并不能证明一切,但它亦是很重要的前提。不要用你高中曾经是赢家只是高考失利来证明自己,成绩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是连成绩都拼不过,就首先败下阵来了好吗?为了公平贴了上海和北京的分数线,贸大均胜。而且这个对比的前提是上海考生(包括浙江和江苏大多地区)都有留在本地大学的偏好。在这种情况下,分数还不能说明问题吗?2012年北京两校录取分数线,623-482=141.(1.当时贴的时候一张图贴错位置,已改正;答主初衷是,上海和北京高考分数不同,因此才将同地区的两校分数相比较。2.至于其他地区,分数虽然有差距,总体看仍然是外经贸高于上经贸,这就是我口中的完胜,是总体完胜。特殊情况特殊地区另当别论。3.高140多分的答案不是我写的,我只是顺手把我看得到的数据拿出来,支持一下我的校友而已。)上经贸In北京外经贸in北京上经贸in上海外经贸In上海外经贸In上海出处见水印@brain_qiao2.改名问题。上经贸的黑点不在于改名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而在于”发通知标榜本校的简称是贸大”。经贸类学校,首都经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都没发过这样的通知。我们明明是改成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本来学校就是教经济贸易的,合着 "经济贸易大学"六个字 你们学校申请专利了啊?南京就不能有经济贸易大学了,广州就不能有经济贸易大学了,你们一家承包的啊?本来不想参与这场骂战的,因为觉得可笑。希望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能搞清楚事实再说话。首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两个字简称贸大不存在侵权行为,请自行查询相关法律,不要事情没搞清楚就瞎bb。最后,真的请某些人有空多去看看书研究研究法律,为国家多做点贡献。不要闲的慌跑到别人官微下面无事生非无理取闹,请拿证据和法律说话。ps我们还真不屑拿贸大标榜自己,你们觉得侵权大可申请改名为中国对外经贸大学。“经济贸易大学”虽然没有申请专利,“贸大”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们可是有商标权的。请楼上答主自戳:这就是所谓的不屑于用贸大标榜自己 ?简直分分钟打脸。关于简称权利的问题,由官方去解决,我们再蹦跶,学校不出面,也是杯水车薪。我们学校没能改成中国对外经贸大学,有各方面原因。不是校方不想改,因为有些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至于没有维权起诉,学校自然有其自身考虑吧,@ 路思源2014【微博】@ 路思源2014【微博】更有某账号直接挑衅,出处见水印。更有某账号直接挑衅,出处见水印。-----------------------------------------------------------------------------------------------------梁编一个答案,我读来,字字在理:如果你输了,不要怪别人太卑鄙,只需要自己再努力。该你赢的,你就会赢,大家都有眼睛。你觉得自己够强了,可是大家都近视了怎么办? 没关系,那你就再强一点。一般来说,无论观点有多大分歧,我都不会在自己的答案里指名道姓地反对谁的。为什么呢?因为,那在我看来,对我没什么好处。如果我点了名,那人岂不就成了我所认可的敌人了么?那是何等的荣耀,我怎能如此轻易地送出去?与所有贸大人共勉。咦,似乎觉得,我,以及其他的猫大er,都不应该来答这道题。
感觉好多都答非所问我真的觉得很无聊哎 外经贸目前来说 是比上海贸大好 收分高
只是我觉得老说别人改名什么的真心无聊 话说外经贸的学生连成为全国“贸大”的第一 “贸大”领头羊的自信都没有么 内心虚弱到这种程度也是蛮可笑的比如第一个叫简称财大的 是不是都要喷 第二第三个叫财大的
全国叫经贸大学也好些了吧 人家之前中科大北科大各种科大 现在人又在上海建了上海科技大学 是不是 中科大的都要跳出来喷上科大的学生 我也没有见过电子科大的学生来喷杭州电子科大桂林电子科大的学生啊 北航的学生没有喷南航的 怎么就贸大的学生就这么害怕别人抢风头以及在武汉 中财就是指的中南财大 在山西 山大就指的是山西大学 在上海 人觉得贸大就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在除了北京以外的地方 大多数人应该会问 贸大是什么大学 何必 还是内心真的很虚弱 所以迫不及待地告诉别人“我多牛逼” 相较之下 我觉得个体的差异更有现实意义 借用多元分析老师的一句话 你现在认为多考几分 能上更好的学校就会比稍微差点的学校过得好得多了么 其实不是的 生活和数学其实是一样的 人的一生会被无数的过程影响着 就像级数一样 无论中间有一个值多么的突出 或者有一个值多么的低 最后都会收敛到同一个值 所以人也是 你是怎样的 最后你便会成为怎样的 PS 我真的不喜欢外经贸的学生 攻击性太强 内心太弱 是因为现在辉煌不再越来越自卑了么
ls某些人G点是不是太低了。是,论名气论实力上外贸比不上对外经贸,你们可以甩上外贸几条街。但是请你们最起码尊重一下别人的学校好吗。张口闭口山寨学校,我们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你们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哪里山寨了?上海两个字看不到?至于什么新闻被上海的某媒体扭曲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代表队获全国头名将代表我国出国参赛,某媒体的失误凭什么让上外贸躺枪。我们还真不需要靠一个不真实的新闻来标榜自己。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你们还真是给自己母校长脸。————10月14日凌晨补更——————这两天因为上外贸更名上贸大的事,一群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跑到上外贸官微下辱骂我校剽窃外经贸商标。什么“当婊子还要立牌坊”“校徽像避孕套”“缩写SB”这种不堪入目的话,贵校某些学生的素质真是可见一斑。本来不想参与这场骂战的,因为觉得可笑。希望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能搞清楚事实再说话。首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两个字简称贸大不存在侵权行为,请自行查询相关法律,不要事情没搞清楚就瞎bb。其次,贵校某些学生叫嚣说上外贸是二本学校,分数线比外经贸低了200多分的。我只能呵呵。请自己百度数据好吗,上海外贸在外地分数线比一本高了50分,在上海也只比外经贸少了八九分而已,某些人的优越感不知道哪里来的。最后,真的请某些人有空多去看看书研究研究法律,为国家多做点贡献。不要闲的慌跑到别人官微下面无事生非无理取闹,请拿证据和法律说话。ps我们还真不屑拿贸大标榜自己,你们觉得侵权大可申请改名为中国对外经贸大学。
哎,作为在UIBE上过学的老上海人我偶尔看到了,就说说吧。(我这类人群应该除在SUIBE上过学的北京人之外最了解两所学校的吧)论学校出身吧,这真的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前身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上海是二本院校,但是有部分是一本专业。而对外经贸大学是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的211全国重点大学。商务部前身是外经贸部,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苦苦改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字的出处的那个官方部门现在只认北京的那所对外经贸大学…论学科建设吧,211不提了,对外经贸大学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就算改名了连二级学科博士点也一个没有,对外经贸大学是研究生院,全国财经类院校拥有院级研究生机构的,也就贸大、上财和央财,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还是研究生部级,到现在为止目测还没有办法授予博士学位,通俗的讲大概是还没有博士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也许会说你改名前不也是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吗?但是贸大的前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早在1984年,就拥有国际贸易、法学两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点,能招博士了,改名大学没什么争议。而外贸这次升格大学,更多的还是利用自贸区和上海市的共同扶持一次契机抓住机遇。接下去论民间风评吧,基本上北京的高三学生家长基本会把对外经贸大学当做和中央财经差不多的学校,甚至上年纪的家长会知道贸大在80-90年代分数线基本跟北大清华一样,在90年代中期招过全国10几个省的状元,当然这还是外经贸改革开放的计划经济时代。而在上海的话,基本上上海的学生家长是会把上海财大作为上海最好的财经类院校,而把上海对外经贸当做备胎,再下去就是上海金融……是有明显的极差的,这个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上海人也是这么看的。但是贸大在北京基本上文科大年分数线基本就是北大、清华、人大挨下来就是。接下去就业吧,这个其实没法说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家里条件也不一样,上海和北京也不一样。但是贸大在北京也是最好找工作的学校之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由于财经类学校比较少除了上海财经就是它,所以也不错。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同学不要忘了,北京有中央财经、贸大、首经贸、北京工商四所一本学校。不过说句实话,在用人单位眼里其实这些学校没有本质区别。无非就是你是不是海归、是本科还是硕士、学校成绩怎么样,然后实习工作经历多不多,成熟不成熟,上手快不快罢了。不过有意思的是,最近上海对外经贸的就业会吹自己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很多……其实本人做过几年打杂的校招培训工作,其实某家一开始是复旦和财大最多,但是现在复旦财大少了,外贸多了,其实真相是这个行当太差,找不到好学校的学生,所以越找越烂……至于其他的话,上海人跑去北京上学,你能得到什么,我只能说就是开拓视野,比如找工作,你会有什么中字头国企、央企这种概念,找工作是全国的概念,而不是仅仅是留在上海。上学的话,北京学术氛围会更加浓厚一点,有一种全国那种庄重感,而上海地区之间学生情意可能更加海派一点,幽默一点,诙谐一点。平时聊天可能聊游戏追星化妆品什么的,北京有些男生会跟你直接聊军事,各种敏感话题吧。另外对于贸大同学,我想吐槽的是曾经在80-90年代,我们跟北大清华的同学是为了学术问题去掐,后来00年是跟中国金融学院为了合并的问题去掐,到后来06年是跟中央财经比谁牛逼,底蕴or暴发户去掐,到了14年就直接到了跟小弟上海对外经贸去掐名字是不是山寨……有些时候,不管谁对谁错,能掐起来,本身就说明学校的没落。当然掐起来归根原因,在于外经贸部风光的时候太过偏向北京对外经贸一所,其他外经贸部建起来的嫡系学校则基本不理,等变成商务部不再风光,外经贸不在是国家垄断计划体制下,其他各地的外经贸系学校只能依托各地地方摸爬滚打,到现在也就一本二本之间的水平。而原来的老大哥也在跟上财、央财等财政部系学校的比拼之中逐渐落入下风。好在贸大在2011年60校庆的时候,商务部重新合作共建,一级博士点从2个一下子变成5个,尤其是0起步增加了统计学,一下子追了回来,但是在2011年-2015年的5年时间里,现任校长0作为,贸大在教育部学科评比中又全面落后。加上财政部与教育部共建的985优势学校创新平台不知何种原因在2011年把刚刚和商务部共建的贸大拒之门外,到现在为止学科建设的话贸大基本是不如央财和上财了。还有一个原因是贸大在2000年跟中国金融学院合并的时候,中金院曾经提议学校改成中国金融贸易大学。但是贸大领导就因为谁排在前面像是我们被吞并的这种险隘想法最终错失机会。后来到年,教育部发文以后学校加中国两个字就要审批,到目前为止没有开过先例,也不知道谁能审批,这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遥遥无期。但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有上海地方的支持,改名上海没有什么障碍。这一下把尴尬问题凸显了下来。结果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简称贸大和直接英文名字Shanghai+UIBE的作法挑逗了贸大学子的神经……哎,总之问题本身,就是商务部是个穷衙门,造成外经贸系两个学校双输,但是上海有自贸区,背靠市政府最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颇有强龙难压地头蛇之势。而北京的那所老大哥,由于北京学校众多,商务部比较穷,继续在那里原地踏步不尴不尬的,正所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哎,一塌糊涂。说到底两所学校都是垃圾学校。自己掐吧。再说句实话,对外经济贸易本来就是伪命题,经济的范畴应该包含财政贸易吧……那什么又是对外经济贸易……贸易也可以分对内贸易对外贸易,贸易又可以用商字概括,国家都已经改名商务部了,上海松江这个学校还是对这个学校名字听起来响亮能唬人趋之若鹜。贸大的学生还为了这个其实是有问题的名字去掐,想想都是一群傻逼……
题主你要是能上对外经贸的话,分数应该能比去上海那学校的第一名至少高个一百四十分吧……你可以去上海那学校耀武扬威下玩玩儿~拿你的六百多分去吓死那些只见过四开头的三位数的娃娃们~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外经贸真有必要在贬低首经贸,上外贸和上财央财身上找自信。上财97年进211之前连重点都不是,外经贸1960年就是重点。上财81年就有博士点,93年就有博士后流动站,外经贸呢?央财就是沾了更名的光,不是什么好东西。以前都叫学院的时候,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就是比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的名字好听,人家沾名字光不是十年二十年了,应当是五六十年了,1999年的时候央财博士点就已经超过外经贸了,歇歇吧。首经贸九十年代模仿外经贸改名“抱大腿”,但是看看2013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理论经济学等等,财经学科外经贸和首经贸的成绩,高下已分~上外贸前面已经说过了,既然与北外贸同存在20余年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什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要去掉“北京”二字呢?北外贸更名学院也就只比上外贸早6年而已,之前两所都是专科!那么外经贸为什么改名大学比上外贸早20年?自己得了便宜还卖乖!拿中国金融学院吹牛,真是笑话死人了~~~中国金融学院到底是什么东西,金融的老师最清楚。我会告诉你2000年的时候中金院还没有硕士点?2000年之前人行直属四所本科院校+一个研究生部:西南财经大学(97年进的211),陕西财经学院(有两个博士点),湖南财经学院(有硕士点),中国金融学院(无研究生招生资格,与五道口是两套行政班子两套教师),五道口(研究生部)。中金院在人行直属高等院校中,除了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现在是上海金融学院)等不入流大专,是垫底的!就北京来讲,金融硕士点人大1981年,央财1983年,北大1986年,首经贸1990年,外经贸(合并中金院之前没有)2003年。上财央财西财中南财都是985平台,上财央财2006年评上,西财中南财2011年评上,外经贸到现在还不是~比学术,硕博点、重点学科、自科社科资金落败四大211财经+东财比教育部学科评估,财经学科成绩还不如首经贸比就业,硕士就业名单自己去网上搜,明显不如央财上财,和西财正在接近。这就是自高自大,曾经唯一一所财经类重点大学的现状
完全是两个档次的学校啊。。。对外经贸大学是一本重点211,北京文科录取线基本上只排在清北人大之后,和中财差不多。至于上海的那个好像是今年还是去年才升成大学改的校名,lz可以自己想一下这是什么档次的大学
楼上这些黑我母校黑的飞起。。。。没错,我就是大上外贸来的。现在是上海经贸大学了。12年之前它还是个学院,没错,而且在上海本地是二本学校,设一本专业。但所有在外省招生分数线均高于一本N多。我没上过北京那所,所以不黑它了。我入学的时候,是一个非重点学院里的一般专业,不过我们的同学基本都是一本线以上至少几十分的。对上海学生来说,外贸是考复旦、上财等学校落榜的保底学校。来外贸的,很多都是差几分就能上浙大复旦的,我们最初那届的小院学生会主席就是高考发挥失常,高中时代就跟中国使团面见过日本天皇的牛人,后来一届是敢于和整个学院领导对着干的实干主义家。楼上以为600多分就能吓怕我们,我只能呵呵一笑,收起你的傲慢心吧。就我们这个二本专业,600分以上根本不稀罕。说说能在外贸得到什么的吧。外贸的传统强项是英语,即使是专业和英语完全不相干的专业,每个学期也有5门英语课,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商务英语。四六级通过率99%以上。这只是附加技能。在上海工作,英语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外贸毕业的工作率有95%吧,基本没有找不到工作的,出国率也非常高,进入四大,全球百强的比率也很高。以我们班级25人为样本,有5人出国(有康奈尔大学),7-8人考研(进入财大,复旦有俩。),四大两三个个,百强大概也两三个吧,剩下的去了外企和私企,回家的很少。本人就在一家外企。上海企业是比较认同外贸的。外贸的实干氛围很强,钻书呆子的人很少,在学院活动里,有不少活动是真的去外面商业街上拉赞助做营销算利润的。Anyway,我喜欢外贸自由的氛围。我们班长是个gay,他被保研(因为错过了保研报名时间所以。。。),后来又去了欧莱雅公关,然后跳槽去了另5百强外企,然后又跳槽进了娱乐圈。他从来没有因为他女性化的言行和不到170的身高受到冷遇,我们都很爱戴他~我们不随便鄙视谁,但我们非常认同强者。外贸是个很棒的平台,它让你看到人生无数多的可能性。如果po主想要在上海发展,分数线又达不到复旦财大同济,那外贸是个不错的选择。对,外贸的妹子很多,质量都很不错。旁边有上外,东华,华政几个大学,松江大学城真的很棒~名字和你们像就是山寨了?我觉得你们缺乏起码的尊重。
看来回答的人都不太知道上海的高考情况,两个学校确实有很大差距,北京的对外贸明显好一点,但是在上海,分数就是差7分。其中有很多因素,比如如果将来想在上海就业,上海对外经贸明显有很多自然优势,人力资本的优势,区位的优势,而且如果专业更好的话也是很占便宜的!不过,上大学是不是只为了找个好工作还有待商榷。作为一个在北京念书的上海宁,奉劝楼主,如果想要将来继续在上海找个好工作,就在上海对外经贸吧,专业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想受到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那么一所好大学能够带给你的绝对是受益终身的。两者不可简单说哪个更好,只有哪个更适合你的自身情况和理想。
_(:3」∠)_ 我也真是闲的蛋疼才一字一句看了几个长回答。都消停点儿吧,真是。。本来一个本一一个本二这明摆着,外经贸分就是比上外贸高。但是每个学校都有牛人,每个学校也都有渣渣,光说某个校友怎么牛逼有啥意义啊。本人外经贸的,学渣一只,拖母校后腿的存在。本人有一位30+的堂兄是上外贸的,反正在家里头是早就有房有车那种,是我们小一辈的榜样_(:3」∠)_ 所以我对上外贸没啥反动情绪,我知道上外贸出的人才也是很不少的。而且还在魔都。只是改名是另一个问题,要是不知道“贸大”专利是被注册的,我也不说啥了,但现在上外贸校方这就是侵权啊。作为一所知名大学的官方,做这么重大决策(改名算重大了吧)前也不好好查一下的吗,还是压根就没听过外经贸啊,要是这样那是上外贸在鄙视外经贸啊。总之以和为贵吧,对着学校其他方面和学生来开火也就有点那什么了。不过怎么看都觉得这吵得和LZ的题也偏太多了……哎我还是匿了吧……
题主以及上海的同胞们,请执着的去上外贸吧,外经贸不能耽误你的大好前程,上外贸真的好,很好,真的很好,都去吧......对外经贸素来低调,不和诸校争排名,一直侧重讲究开放讲究培养学生能力,可能不符合您的口味。但为了你们的大好前程,我强烈的推荐你们留在上海、留在上外贸,固步自封忠言逆耳朽木不可雕,多说无益,请去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这问题你们还匿名干嘛。。。。多说两句,这么多上外贸的过来评论,除了说发函简称贸大很2以外,就没看到一个承认上外贸校方改名这事做得脑残的。洗地党倒是很多,可是这种事情你以为洗的干净?说我们攻击性强,别逗了好么,我们和首经贸同城呢还,你见过我们说首经贸的不是?为什么那么多学校就骂上外贸,实在是恶意山寨太恶心人啊
其实这个问题完全不用争。。高考分数线受地区影响,那就看考研分数线啊。全国各地学生对这两所学校的看法就一目了然!对外经贸所有专业都招满了,没有调剂名额。而上外贸很早就发通知说有一堆专业没招满要收调剂,有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等至少15个专业。这些可都是热门中的热门! 上外贸地理位置很好,就业机会多,如果以后留上海发展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甚至和211.985有得一拼。但如果是去其他城市,只怕求职不会太顺利。 财经类这么热门,上海又是自贸区,相信上外贸很快能发展起来,如果能成为211正个名,追上贸大也还是有可能的。但就目前来看,二者之间还是有不小差距。 ★鉴定完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