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海公司老板是什么人是什么企业,死了那么多人,他们要怎么赔偿

公司职工工作时间内,外出在外面自杀公司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或者应该如何处理,人道主义公司是否需要补偿_百度知道
公司职工工作时间内,外出在外面自杀公司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或者应该如何处理,人道主义公司是否需要补偿
1,人道主义赔偿是建立在自愿原则上的,一般都会给点,但不会有多少,但公司也可以拒付。2,员工本月已发生实际劳动关系的工资,企业应当支付出来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3,员工自杀的,不能认定工伤,至于企业是否承担责任,需要看员工自杀与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公司责任来划分赔偿。公司无责任的可以不予赔偿。但总的来说,如果确定为自杀,按照法律角度来说,很难主张什么权利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因公外出, 发生意外或者不幸, 单位当然也赔偿些, 哪怕出于人道主义要该至少:1.全部负责丧葬费.2.给予家属一定补贴,看单位实际情况.3.举行追悼会.
从社会道德和人道主义讲,公司出些丧葬费是应该的,但因为是自杀,从法律上讲,公司是不需要赔偿的。具体询问法律人士比较好。
自杀的话公司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都是成年人了,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又不是因为公司出的事情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人道主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失控的“炸药包”——瑞海公司调查
  新华网北京8月19日电(记者牛纪伟、邓中豪、付光宇、李鲲、翟永冠)8月12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爆炸,造成上百人遇难的严重后果。瑞海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其高管层是否有所谓“神秘背景”?
  近日,记者独家采访、接触瑞海公司五名核心人物:瑞海公司大股东李亮、董事长于学伟、副董事长董社轩、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只峰以及副总经理曹海军。
  通过深入采访,瑞海公司及其管理层的真实面目在抽丝剥茧中逐渐清晰,瑞海公司由一家普通仓库变身危化品仓库的过程日渐浮出水面,而爆炸背后的诸多疑点仍有待解答。
  神秘的股东
  “瑞海公司的老板是谁?”天津滨海大爆炸之后的一周里,人们都在问。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瑞海公司于2012年11月2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股东为李亮、舒铮,法定代表人为李亮。其中李亮持股55%,舒铮持股45%。2015年1月29日,瑞海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至1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只峰。
  李亮、舒铮、只峰,他们三人中谁是瑞海公司的真正老板?
  15日下午,记者在泰达医院住院部见到瑞海公司总经理只峰。只峰12日在爆炸现场受伤,随后被警方控制,记者见到他时正呈昏迷状态。其妻告诉记者,“只峰负责公司日常管理,没有股权,一个月领一万多的工资。公司的实际负责人一个叫于学伟,一个姓董。”
  17日下午,记者在天津市第一看守所见到了被警方控制的瑞海公司大股东李亮。他在爆炸发生后的13日上午五时左右,在天津市市区内被警方控制。见到记者,34岁的李亮显得非常局促。据其介绍,他的家庭很普通,其父亲退休前是天津市东丽区老干部局的科员,他自己也不是瑞海公司真正的大股东。
  “真正的大股东叫于学伟,是我表姐的老公。55%的股份是我替于学伟代持的”。李亮表示,自己“没有开过一次会,没有签过一个字,没有拿过一分钱”。
  采访中,李亮透露,不仅自己的股份是代持的,公司占股45%的股东舒铮也是替人代持股份,真正的股东叫董社轩,是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之子。
  17日下午,记者在看守所见到已被警方控制的董社轩。今年34岁的董社轩告诉记者,他是瑞海公司的二股东,通过高中同学舒铮持有公司45%的股份。
  董社轩说,其父的确是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长,父亲在2013年初发现患上肝癌,2014年8月已经去世。“之所以找人代持,是因为我爸在公安局任职,让别人知道了影响不好,而且当时我父亲正在接受组织调查。”董社轩说。
  董社轩告诉记者,“我先后投了1000多万,但并不负责任何具体事务。瑞海公司成立至今也没分过红,我每个月只拿1.5万元的固定工资。爆炸前我本来就已经打算退股了,今年春节期间公司聚会,喝完酒,我跟于学伟谈过一次,闹得很不愉快。他说,别着急,今年年底就能分红,结果还没分红就发生了爆炸。”
  采访中,曹海军也说:“公司真正的老板叫于学伟,董社轩偶尔来开开会,平时很少见他。”
  谁是控制人
  一场惊天动地的爆炸,将瑞海公司的“神秘控制人”从幕后推向了前台。
  记者在天津市第一看守所见到众人口中瑞海公司背后的“神秘控制人”、1974年出生的于学伟。据公安民警介绍,“爆炸事发时,于学伟和家人在河北旅游,接到电话后当晚赶回,未到现场即被控制,对爆炸的严重后果还不清楚。”
  于学伟说,他是瑞海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拥有公司55%股份,由妻子的表弟李亮为自己代持。他1994年进入国企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工作,2012年9月离职,离职前任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对危化品行业非常熟悉。
  于学伟说:“我在酒桌上认识的董社轩。他爸是公安局长,他在港口混得开。”2012年末,从中化离职的于学伟找到董社轩,决定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创业。
  董社轩说,他2006年从一所军校毕业,此后卖过轮胎、承接过工程、进口过化妆品、卖过红酒。“2012年底,于学伟找到我,说想从中化拉一支队伍单干。他说中化的客户都在他手里,他能拉到中化八九成的客户。”董社轩说。
  据于学伟介绍,2012年11月28日,瑞海公司注册成立,他和董社轩分别找亲戚李亮和同学舒铮代持股份。公司成立后,他从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挖来大量人员,瑞海公司的主要管理层:总经理只峰、主管操作部的副总经理曹海军、主管业务部的副总经理刘振国均曾就职于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
  层层“通关”
  从成立一家公司到获得危化品经营资质,瑞海公司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据了解,瑞海公司成立之初只有普通物流仓库,2014年4月,瑞海公司拿到危化品经营资质。在此之前,瑞海公司陆续通过了消防鉴定、规划审批、安全评价、环境评估等一系列程序,从而获得了从事危化品仓储的资格。
  从程序上看,瑞海公司走过了所有应走的流程,拿到了所有应有的认证。
  记者采访发现,在瑞海公司2013年申请建设危化品仓库时,消防部门出具的意见书显示“该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合格”,证明瑞海拿到了消防的鉴定。
  回忆起办消防鉴定的过程,董社轩说:“我的关系主要在公安、消防方面,于学伟的关系主要在安监、港口管理局、海关、海事、环保方面。公司成立时,我去找的天津港公安消防支队负责人,说想做危化品仓储。当时我把天津市化工设计院给设计的改造方案这些材料都拿了过去,很快消防鉴定就办下来了。”
  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朱立明说,瑞海公司建设两个危化品仓库符合规划审批依据,拿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关于安全距离,我们审批前参考了消防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朱立明说。
  记者获得的一份2013年12月10日天津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环评报告显示,瑞海公司拟把物流堆场改造成为一个集装箱堆场,项目建成后危险品货物年周转量2万吨左右。该报告认为,“该项目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地区总体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环评同样获得通过。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实行许可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高怀友说,瑞海公司取得了全国甲级安全评价机构——天津市中滨海盛安全评价监测有限公司的安全条件审查报告后,相关主管部门根据安评结果对现场及结论进行审查,认为符合相关规定。
  疑点重重
  瑞海公司的惊人事故,或许并非偶然。在层层通关的背后,却也步步存疑。
  ——环评民意调查,神奇的“没有反对意见”
  记者获得的瑞海公司“环评报告”显示,环评期间共向周边企业及居民发放130份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128份,“基本支持和赞同该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意见。”而记者采访中,没有附近居民曾看到这张调查问卷,此前也完全不知道这里是一个危化品仓库。对此,于学伟表示,环评的事他并未参与。
  ——换了家安评公司才拿到安评报告
  按照国家安监部门2001年出台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55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选址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
  记者实地脚步测量发现,万科清水港湾小区与该仓库直线最近距离约为560米,而该仓库与轻轨东海路站距离也仅约630米。
  董社轩表示,“当时做安评时,第一家安评公司说距离居民楼太近,不符合规定,安评做不下来。后来于学伟说别管了,他来弄,后来又换了家安评公司,结果就弄下来了。”不过于学伟却表示,安评的事并不是他具体操办,具体不清楚。
  记者采访发现,外界质疑颇多的安评报告,相关部门至今仍未向社会公开。
  ——资质:爆炸前有半年多没有危化品运营资质但仍正常运营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2014年4月,瑞海公司才首次获得天津市交通部门批复的危化品经营资质,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而该公司正式获得港口经营许可证是在2015年6月,也就是说,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的8个月中,该公司没有经营危化品的资质。
  于学伟说,公司此前拿到了经营危化品的试运营资质,到2014年10月份到期。公司经营危化品的正式资质是在2015年6月拿到的,此前有大概半年多的时间没有拿到交委的资质,期间公司危化品业务正常进行没受到影响。
  于学伟说:“当时试运营资质到期后,公司没有办延期。一方面觉得正式资质很快就会批下来,另一方面觉得很多其他公司都没办延期,有的拖的时间比半年更长也没人管,就没当回事儿。”(完)
[责任编辑:“十句话”看懂瑞海公司神秘关系网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9日电&由新华社独家报道的《失控的“炸药包”――瑞海公司调查》引发社会关注,真相开始浮出水面,瑞海公司的神秘面纱被掀开,其高管层的“神秘背景”也在抽丝剥茧中逐渐清晰。下面用十句话带你读懂瑞海公司的背景和复杂关系网。  瑞海公司工商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登记信息显示,瑞海公司于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股东为李亮、舒铮,法定代表人为李亮。其中李亮持股55%,舒铮持股45%。日,瑞海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至1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只峰。  总经理只峰只峰妻子告诉记者,“只峰负责公司日常管理,没有股权,一个月领一万多的工资。”  李亮55%的股份为代持李亮表示,“真正的大股东叫于学伟,是我表姐的老公。55%的股份是我替于学伟代持的”。李亮表示,自己“没有开过一次会,没有签过一个字,没有拿过一分钱”。  “二股东”董社轩董社轩,公安局原局长之子,由高中同学舒铮代替其持有瑞海公司45%的股份。“我先后投了1000多万,但并不负责任何具体事务。瑞海公司成立至今没分过红,我每个月只拿1.5万元的固定工资。”曾萌生退股想法,2015年春节期间于学伟表示2015年年底分红。  实际控制人于学伟于学伟,瑞海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拥有公司55%股份,股份由妻弟李亮代持。1994年进入国企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工作,2012年9月离职前担任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对危化品行业非常熟悉。在酒桌上认识的董社轩。  瑞海公司核心成员多来自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2012年末,从中化离职的于学伟找到董社轩,决定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创业。公司成立后,他从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挖来大量人员,瑞海公司的主要管理层:总经理只峰、主管操作部的副总经理曹海军、主管业务部的副总经理刘振国均曾就职于中化集团天津分公司。  瑞海公司一年半拿到经营危化品的试运营资质瑞海公司成立之初只有普通物流仓库,2014年4月,瑞海公司拿到危化品经营资质(试运营)。在此之前,瑞海公司陆续通过了消防鉴定、规划审批、安全评价、环境评估等一系列程序,从而获得了从事危化品仓储的资格。从成立公司到获得危化品经营资质,瑞海公司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没有反对意见”的环评民意调查瑞海公司“环评报告”显示,环评期间共向周边企业及居民发放130份调查表,回收有效调查表128份,“基本支持和赞同该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意见。”而记者采访中,没有附近居民曾看到这张调查问卷,此前也完全不知道这里是一个危化品仓库。  换了家安评公司才拿到安评报告记者实地脚步测量发现,清水港湾小区与该仓库直线最近距离约为560米,而该仓库与轻轨东海路站距离也仅约630米。董社轩称,“做安评时,第一家安评公司说距离居民楼太近,不符合规定,安评做不下来。后来于学伟换了家安评公司,结果拿到了安评报告。”外界质疑颇多的安评报告,相关部门至今仍未向社会公开。  爆炸前有半年多没有危化品运营资质但仍正常运营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瑞海公司经营危化品的试运营资质,到2014年10月份到期,正式资质是在2015年6月拿到的,也就是说,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的8个月中,瑞海公司没有经营危化品的资质。但在此期间公司危化品业务正常进行,没有受到影响。(参与采写:牛纪伟 邓中豪 付光宇 李鲲 翟永冠李倩薇 王厚启)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官方一再推带薪休假,甚至将鼓励“周五下午+周末”小短假。[]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经常睡地板……[]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老板员工自救公司挺过难关:他们和瑞海一墙之隔
来源:每日新报
天津北方网讯: “8月12日下班的时候,李媛给我撩起了公司大门的栏杆,说‘杨总再见’,我没想到,这竟是她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在此次爆炸事故中,天津市中联建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与瑞海堆放危化品的运抵区仅一墙之隔,办公用房以及准备装船的货物都被夷为平地,10人遇难、3人重伤。但令人暖心的是,事故发生后,中联建通的数十名企业员工积极展开自救,董事长杨国华自掏腰包30多万元,解决了遇难员工家属在津的食宿问题。副总被冲到150米外的排污河 “我看着这份遇难者名单上的人名,马上就能想起他们的样子。”昨天,杨国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调一直很低,他介绍说,中联建通是一家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民营企业,与瑞海公司仅一墙之隔。由于属于集装箱港口作业,所以上班也是24小时制。当时公司内有吊车司机、文员、卡口、现场理货等13名员工在正常工作。“发现隔壁火势开始蔓延后,公司值班副总经理赵吉岩立刻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我让他赶紧组织员工准备撤离,可话还没说完,电话就断了。”杨国华介绍,住在开发区的他很快听到了爆炸声,意识到出大事后,他立马开车往港里走,但是现场已经戒严封锁。而这个时候,赵吉岩已经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冲到150米外的地方,滚落进一个排污河里,死里逃生,但身上大面积烧伤,“他被送到港口医院后,又用别人的手机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厂子都炸没了。”杨国华随即组织全部员工来到港口医院,并查找所有员工。8月13日清晨,找到了3名受重伤的员工,但还有10人失联。“大伙忙活了2天2夜,没有一个人提出来回家,有的人困了,就倒在港口医院的墙边歇一会。”杨国华说,直到8月25日,失联的10名员工经过DNA比对,确认已经全部遇难。员工帮遇难者家属买吃买喝 在这些遇难员工中,天津当地人有4位,还有6人是山东籍,所以也来了许多家属。赵国华告诉记者,出事后,公司员工很多带着自己的家人,帮助公司照顾伤员以及安抚遇难者家属,自发给这些家属联系住宿的地方,现在这些家属已经被新区政府统一安排到了塘沽的一家酒店休息,等待下一步的善后工作。“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员工们给遇难者家属们买吃买喝和日用品,没找我要过一分钱,都是自掏腰包。当然家属们也都很理智,没有索要赔偿的,就是一些日常吃喝以及交通费用。我自己也掏了30多万元,先应个急吧。不过员工们自己掏的钱,我都记着,等我缓缓会还给他们。”除了继续照顾受伤员工外,杨国华现在比较关心的就是所有员工下一步的就业问题,“因为公司已经炸没了,恢复生产肯定还要一段时间。”
责任编辑:巩鹏
上一篇: 没有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海大股东是什么背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