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薄膜发电加盟1500瓦日发电量

欢迎您访问国际能源网!
客服热线:<font color="#ff56-198 |
汉能:发布薄膜发电标准化户用新品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作者:瞿剑&&日期:
成都国内首个标准化配置的家用太阳能电站新鲜&出炉&&&全球领先的太阳能薄膜发电企业汉能22日正式推出以薄膜发电屋顶为代表的户用新品,其模块化设计令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安装更便捷可靠,有望为这一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扫清障碍。汉能同时启动其全渠道战略布局: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60家薄膜发电旗舰店及体验中心同步开业。
记者在汉能成都旗舰店现场看到,汉能最新推出的户用发电系统新品包括经典、雅致和旗舰三大系列,每个系列按不同功率分为1.5千瓦、2千瓦、3千瓦、5千瓦等4种型号,每种型号都包括针对平屋顶和斜屋顶的款式。区别于传统的&设计&定制&生产&的复杂流程,业内率先推出的模块化设计可以基于客户的屋顶面积,轻松计算出所需标准组件的数量,大大节省发货时间,简化施工流程,同时也可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汉能全球光伏应用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民介绍,汉能基于薄膜发电的广泛优势,已推出一系列薄膜发电应用产品,包括薄膜发电建筑一体化(BIPV)、户用发电、农业应用等,以及太阳能充电纸、车载微电站等多种民用产品。其中,户用发电业务率先在国际市场取得突破:2013年,汉能户用发电系统入驻宜家英国伦敦店,成为首家进驻宜家卖场的第三方品牌;其后又成功扩展至荷兰、瑞士、波兰等其他欧洲市场。目前已累计销售数千套,成为欧洲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之一。而在国内,汉能与甘肃省玉门市政府合作建设了东渠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结合农民危旧散居房舍统一改造,引入汉能薄膜发电技术将普通民居变成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发电站。据估算,用户安装一套汉能薄膜发电户用系统,6&8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汉能方面表示,在3月22日同步开业的全国60家薄膜发电旗舰店及体验中心基础上,计划到2015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00家体验中心,到2017年在全球建立1500家体验中心;结合汉能商城等线上销售平台,使客户享受线上线下O2O全面便利的体验、购买和服务。
关键词阅读: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5第九届SNEC国际光伏展会上,深圳市中兴昆腾总经理崔毅接受...[]
新能源要闻推荐
新能源要闻点击排行
搜索更多能源资讯汉能--没赶上忽悠的好时机
PS:真正看懂光伏未来的人,怎么可能会押注薄膜?
—————————————————————————————————————————————————
文章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汉能的一系列举动让人不由将其与赛维联系起来,无论是旋风签约还是巨额豪赌薄膜太阳能电池,汉能都与赛维LDK光速扩产以及号称世界第一“交相辉映”。
&&&&&&五月初始,室外的气温已经高达三十多度,热气袭人,气候的异常早已使全国各地的众多地方提前进入夏季。然而,太阳能光伏产业仍然还没有从寒冬中走出来,各个企业裁员、欠薪、求助政府和银行贷款的消息犹如暴雨前的乌云蔽日。
  然而,昨日一则“江西宜春新增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的消息却让人有一种拨开云雾看晴天的感觉。报道称,5月7日,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投资开发协议签约仪式在江西宜春举行。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会见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王勇一行,并出席签约仪式。据了解,汉能控股集团1500兆瓦薄膜宜春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投资总额约135亿元,分4期建设。
  凌成兴对媒体说,汉能控股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是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拥有全产业链运作模式的新能源领军企业。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的落户,是宜春市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成果,是汉能控股集团全球布局保持行业领头地位的重要举措,是双方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重要机遇。并表示江西省将充分发挥人力、土地、电力、信贷等优势,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扩大生产和推广使用。希望宜春市和有关部门积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初看,这对整个界都无疑是一注强心剂,不管是光伏行业回暖,汉能提前布局,还是汉能集团逆势扩张,都无疑是利好消息。可是,理性的读者应当会有大局观,有基本的市场意识,有一定的洞察力。疑问也就随之产生:现在光伏行业可谓一片风声鹤唳,最近爆出的“江西拨付20亿救急赛维,各银行都已经有点怕了”。如此惨淡的观景下,即使是迫于各种压力,银行也绝不会放开钱袋大肆放贷。既然在前几年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时候还赚足了真金白银的赛维LDK都需要继续借贷,以支付员工薪水,偿还供应商的货款。那么,汉能哪有这么多钱继续“逆势扩张”,汉能的钱从哪里来?
  其实从汉能进入公众的视野以来,其放卫星式豪赌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各种消息和质疑就一直不绝于耳。
  顺应市场,巨头转型
  在此之前,尚德是较早进入薄膜太阳能光伏领域的光伏巨头。2007年5月,无锡尚德宣布将投资3亿美元发展薄膜电池,并计划在2010年形成400MW的产能。但此后的金融危机,让尚德终止了对薄膜电池的投入。2009年,无锡尚德上海薄膜工厂的产量只有20MW,而同期无锡尚德的晶硅电池的产量高达704MW。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多晶硅价格从400美元/公斤一路下滑到了50美元/公斤上下,这让多晶硅从占据电池总成本的50%降到了25%。而与之相比,薄膜电池同期成本仅下降了10%,因此,做晶硅电池要远比薄膜电池赚钱。在此背景下,尚德选择了关闭上海工厂的薄膜太阳能生产线,一时在业界引起强烈轰动。2010年8月无锡尚德今天公布截至日的二季度财报的预测时,阐述了重组上海工厂以及投资顺达控股有限公司对无锡尚德的影响。无锡尚德预计由于承担2010年第二季度相对于薄薄膜生产线关闭,大非现金减损费用5000万美元至5500万美元。
同时由于太阳能硅片生产商顺达债务以及重大的重组,会招致美国的非现金费用1.06亿美元-1.26亿美元,这部分是有关投资和顺达的预付款项。2010年第二季度美国存托股份每股约合0.87到1.01美元。把重组费用和减损支出包含在内,无锡尚德预计2010年第二季度净损失达1.47亿美元到1.79亿美元之间,相当于美国存托股份每股减少0.82到1.00美元。应用材料公司也宣布宣布将停止销售SunFab技术,新客户和重新分配工作人员和晶体硅资源的技术。
此前,尚德是应用材料公司的SunFab‘交钥匙技术的客户和已经安装在2009年50兆瓦线。
  施正荣当时表示,我们将继续把重点放在“提供业界最可靠和高性能的太阳能电池板”。
无锡尚德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由于晶硅电池需求十分火爆,转产实在是顺应市场的明智之举。
  汉能现身,巨资来袭
  作为技术领先的世界级光伏企业,尚德的一举一动在业内都具有标杆作用,因此尚德放弃薄膜太阳能之后,除了浙江的煜辉仍然专注薄膜太阳能,国内并无其他光伏巨头涉足此领域。直到汉能横空出世,高调介入这个原本它陌生的领域。
  日上午,汉能控股集团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正式进场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在河源市高新区建设年产1G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和研发基地,是河源市迄今为止总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项目全面建成后,河源有望成为全国甚至是全亚洲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研发基地。
  当时预估项目将于2010年年底前投产并生产第一块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收入117.05亿元,年税后利润22.18亿元,年税金达7.72亿元,项目的运营可以带来5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将极大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然而,其实际情况给现实扇了一个大耳光。据悉,河源汉能1GW薄膜电池基地直到2011年底才勉强投产,但由于此时市场每况愈下,此前极具成本优势和市场前景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售价已经低于成本价,各光伏巨头都在减产裁员,因此汉能投产生产出第一块薄膜太阳能电池之后即关闭生产线。
  豪赌薄膜,意欲何为
  日,号称总投资210亿元的汉能双流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29日上午在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举行开工典礼。全国人大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次昌出席开工典礼。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宣布项目开工,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在开工典礼上致辞。
  相关报道宣称,该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实现1000MW的年产能,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7亿元,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其他新能源关联产业的发展,对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上午,光伏产业研发及制造基地投资开发协议签约仪式在长兴县举行。高胜华代表长兴县人民政府与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签订了汉能年产10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在观看了介绍长兴的宣传片后,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代表汉能控股集团首先对长兴县委、县政府表示了感谢,他说,就汉能在长兴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汉能年产10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的四个月的洽谈过程中,长兴给他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按照产能推算,其投资规模也将在210亿左右,这对于一个县级城市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的投资。
  日新华网报道,总投资达120亿元的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式入驻江苏常州武进高新区,主要产品为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一期投资达2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0亿元,税金超22亿元。
  同时报道还不忘宣称:汉能控股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正着力推进以太阳能光伏为重点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采用国际最先进技术开发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电池不仅环保,而且转换效率更高。
  日媒体报道称,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华睿集团,下称“汉能”)确认将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落户海口综合保税区。报道成,未来5年汉能将在海南投资175亿元,建设1G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100兆瓦太阳能示范电站,以及清洁能源研发中心和技术培训中心等项目。
  至此,汉能的扩张光伏版图上基地星罗棋布:广东河源、黑龙江双鸭山、四川双流、山东禹城、江苏邳州、浙江长兴、江苏武进、海南海口等。这些基地拟投资总额超过1480亿元!
  基地荒废?布局遭疑
  与其旋风式的签约恰好相反,汉能在所谓的“薄膜太阳能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却如同蜗牛爬行一般缓慢。
  5月的禹城农业生态开发区,麦浪滚滚。这里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联合国棉花技术研究基地,土地平整而肥沃,举目望去尽是无垠的麦田。
  兴国寺村的高大爷望着自家的两亩麦田感到庆幸:“年初村干部就来通知我们,这里要建太阳能发电站,叫我们不要种地了。可怎么也等不来,就又种上麦子,眼看都浇了两遍水,再过半个月就要收割了,太阳能发电站还是没消息。”
  禹城当地农民表示,太阳能发电站征用耕地1000多亩,涉及到兴国寺、九圣庙等十多个村子。据禹城官员介绍,这个由汉能控股投资的500MW(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占地远不止1000多亩,而是高达3000亩。
  从光伏电站基地向东几十公里,就到了禹城高新技术开发区,这里有汉能控股的另一项目——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基地。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土建工程,工地上布满了土堆,地上建筑物只有几栋活动板房。而根据原先的进度安排,该项目要在2011年6月完成厂房建设。
  负责上述项目的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招工简章显示,项目的进度还包括:7月设备入厂,9月投产。
  作为李河君的发迹之地,广东河源1GW(吉瓦,1GW=1000MW)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基地是汉能控股签下的第一个光伏项目。日,汉能控股与河源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公开资料,该项目原计划于2011年年初第一块薄膜电池下线。
  但及至5月赶赴河源,位于河源市高新区的汉能控股光伏基地,部分厂房主体结构虽已完成,但外立面尚未经过装修,主体建筑则更是刚刚露出地面。
  2010年1月,汉能控股河源项目举行了盛大的开工仪式,截至目前已经过去近一年半时间。据了解,薄膜电池厂房修建大概需要八九个月时间。河源官员表示,该项目投资巨大,签约后得到了广东省领导的关注。“省里的督察也来过好几次,但项目进展缓慢。”
  上述官员表示,直到2010年下半年,汉能控股河源项目才开始大兴土木。“2010年11月,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要在河源举行,作为客家商人代表,李河君要在大会上发言,项目才全面开动起来。”
  日,《河源日报》发表文章称,该项目所需的动力和辅助设备已经陆续投放进场,第一块薄膜电池将于6月下线。5月12日,《河源晚报》又发表文章称,第一条200MW生产线已经进场安装调试。
  5月16日,在汉能控股河源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指着一个厂房说,该厂房为动力车间,确实已经有部分动力设备到厂。但动力车间是为生产提供水电气暖等配套的辅助车间,并非主要的生产车间。
  2010年年底,汉能控股另一个光伏项目——双流基地的生产线设备已经发货并协调安装,但截至目前尚无消息表明双流基地的薄膜电池已经有下线,河源基地又如何能仅在一个月后就生产出薄膜电池?因此,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汉能旋风签约建设众多基地,并且瞄准偏远地区或者小城市,是瞄准一线城市楼市萎靡之后会带动其他地区楼市火热,而进行的提前圈地布局。
  千亿版图,引发质疑
  汉能的如明星走穴一般轻快的签约投资引起了业内外极大的关注。“未来10年,汉能将投资千亿元以上,用于太阳能的开发与应用。”李河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表示。
  他认为,汉能要形成上至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和光伏电池生产,下至光伏电站建设、运营、电力投资、服务等全产业链整合,才能做到真正形成规模的光伏企业需要的千亿级投资。
  对于李河君的千亿光伏版图,在当时就引来业界强烈的质疑:知名度并不算太高的汉能,何以有此资金实力启动光伏项目?此外,2010年薄膜光伏电池的出货量不超过瓦,同时业内资深人士当时预测,2013年,薄膜电池的出货量估计同比增长20%左右,届时不超过5G瓦。而汉能一下子就宣布投资建设5G瓦的产能,5G瓦,这与汉能所宣布的总产能相当,如果汉能的产能真能如期实现,未来如何消化?汉能是在大手笔地做实业,还是在虚张声势?亦或是想在薄膜电池市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
  财务不明,虚张声势
  除了产品出货量,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汉能的钱从哪里来?投资回报率如何?汉能拿地的成本并不高,如在江苏武进当地,汉能为一期200兆瓦的项目拿下了350亩土地。按照当地每亩近19万元的报价算,约需投入近66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公司若产1G瓦电池,土地支出约3.3亿元,占项目120亿总投资额的比重很低。
  武进1G瓦项目的投资额为120亿元,即每瓦电池要投12元左右。目前,市场上薄膜电池的售价在1.2到1.4美元/瓦,折合人民币是8到9元/瓦,那么汉能的投资可能也要在十多年后才能收回成本,这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来说并不是很合算。
  数百亿的庞大投资数字也许只是汉能在“虚张声势”。当汉能与某薄膜设备制造商签订了一个近200亿港元的薄膜电池设备订单时。有知情人士透露,该订单能支撑3G瓦的薄膜电池生产,也就是平均1G瓦的设备支出是57亿元人民币左右。这与其投入最小的项目“武进1G瓦投资需120亿元”相差甚远。让人难以理解,从而更加佐证了汉能“忽悠”的本质。
  疑问在于,除了拿地成本、设备投入之外,汉能在武进项目还有60多亿元的支出用在了哪里?唯一的解释就是,汉能的实际投入远远没有所形容的那么大。据汉能的年检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仅为32.67亿元,负债总额为27亿元,净资产为5.67亿元。虽然在回应资金来源的质疑时,李河君强调,其现金流没有问题,并自信地表示“水电站就像是印钞机,我们公司旗下的水电站每年会带来几十亿元的现金流。”然而,这个数字与1500亿仍然相差两个数量级,因此其1500亿的巨额投资无人相信,汉能虚张声势的本质显露无疑。
  技术落后,竞争薄弱
  薄膜电池与目前主流的晶体硅电池技术完全不同,主要是在低成本的玻璃、塑料以及不锈钢等基板上沉积形成很薄的感光材料实现光电转换,技术方向包括硅薄膜电池、碲化镉以及铜铟硒等。汉能则偏向于硅薄膜,为非晶硅/微晶硅叠层技术。
  由于薄膜电池技术仍处于摸索阶段,市场变数以及技术更新都是不可预知的,大额风险极大。继无锡尚德将经营数年的上海薄膜基地关闭之后,紧接着美国薄膜电池商Solyndra也传出了关闭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电池厂的消息。全球最大的电池设备商之一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随后叫停了整套SUNFAB的薄膜生产线,导致中国国内厂商必须调整销售策略,将产品整套卖出才可能尽快收回成本。
  虽然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薄膜是未来太阳能电池普及的关键,但是最近几年,薄膜电池转换率并未如外界所预期的实现技术突破,转化率仍维持在7%左右,无法与晶硅电池18%的转化率相比。这也导致目前世界上薄膜电池所占据的市场不足15%,市场份额还在进一步被晶硅电池抢占。
  由于技术瓶颈迟迟无法突破,目前,一条薄膜电池生产线价格是晶硅电池的3倍左右,配套的相关设施价格也是晶硅电池数倍以上。而对生产企业来说更关键的是,薄膜电池技术更新迅速,要求企业投入非常大,而且如今的国内市场上没有完整的薄膜电池产业链,风险巨大。
  此前,无锡尚德上海薄膜工厂生产的薄膜电池转换率在7%,这与美国的第一太阳能的11%~12%相差甚远,而且第一太阳能所使用的碲化镉技术属于专利,在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超越,这也意味着其他的薄膜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在2010年时每瓦电池售价约1美元(成本0.74美元/瓦),已是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价格了,汉能砸下的巨额投资,主要集中在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而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光衰减的等问题没有解决,因此汉能如果不是虚张声势,那似乎只可能是自不量力了。
  汉能:下一个赛维LDK?
  汉能的一系列举动让人不由将其与赛维联系起来,无论是旋风签约还是巨额豪赌薄膜太阳能电池,汉能都与赛维LDK光速扩产以及号称世界第一“交相辉映”。
  如果说二者有哪些不同,那也仅限于汉能除了其宣称投资巨大的光伏新能源产业之外还有传统的水电业务支撑,但是对于烧钱的光伏行业来说,其所谓的“水电站就像印钞机一样,每年可以提供几十亿的流动资金”也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赛维自2005年宣布成立以来,其疯狂的扩产在2011年之前为其带来了大量的收入,而相比之下,汉能要逊色很多,且不说其生产了多少产品,单看起投产以后光伏的行情就知道,汉能几乎不可能赚多少钱。自去年6月份以来,赛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以应对急剧下滑的市场,其发行的中短期债券和银行借款总额超过30亿,最近更是爆出江西省政府出面,联手各大银行再次为赛维输血20亿救急。而根据各种报道汉能签约的众多项目,其投资总额高达1500亿,至少是赛维的5倍之多,按照一条薄膜电池生产线价格是晶硅电池的3倍左右的价格进行计算,汉能的规模也是赛维的两倍多。如果汉能全部投产的话,在目前晶体硅都不具备成本优势的情况下,薄膜太阳能电池更加血本无归。赛维都扛不住了,汉能还能活蹦乱跳?这进一步说明,汉能实际开工建设和投资的基地,远远少于其所吹嘘的。譬如汉能浙江湖州的基地,自从建设以后就一直没有投产,员工纷纷离职,基地几乎荒废。
  对于这种“吹嘘之风”,了解光伏行业的人似乎都习以为常,并将其视为打探各自底牌的手段。然而,光伏毕竟是实业,技术的突破,产业的升级,以及成本下降需要踏实的实业家勤勤恳恳的去做。中国的光伏行业面临目前的困境固然与国际大形势不无关系,但是战略布局失误,好大喜功,目光短浅,盲目扩张才,技术升级的步伐远远没有跟上规模扩张的脚步才是其深刻的内因。各种吹嘘之风和欧债飓风吹倒了中国众多光伏企业。
  汉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赛维LDK,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据悉,汉能的司训高达18条,其中有一条就是“汉能没有什么不可能”,颇似当年首富牟其中誓言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缺口,将印度洋的暖流引进来,使青藏高原成为千里沃土的豪言壮志。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不久之后牟其中以多项罪名被控逮捕,关进了大牢。如果汉能不能很好的沉淀,专注技术,踏实做实业,而只是玩转资本、忽悠百姓、圈田占地,其所谓的平价上网,2毛钱一度电甚至用电不花钱的说法将会被看成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汉能是否会重蹈赛维LDK的覆辙,让我们拭目以待。
已投稿到:汉能大股东李河君身价或超马云王健林成新首富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图/CFP  有人比马云还有钱?1月27日,随着股价大涨,汉能薄膜发电成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业,大股东李河君也被认为取代马云或王健林成为中国新首富。  这位从水电起家、进而进入光伏产业的富豪,在被媒体报道成为中国新首富的第二天,便被海外知名财经媒体质疑其旗下的汉能薄膜发电过度依赖母公司,存在激进扩张的行为。  进入光伏领域之后,李河君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或参加会议,或接受媒体采访,向外界宣传薄膜发电技术的广阔前景。2013年底,李河君著书《中国领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决中国的能源瓶颈、助推经济转型。李河君认为,太阳能是最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新能源。  2014年,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成倍地上涨,最终让李河君的关注度从行业内扩大至公众。  李河君是谁?他的公司到底有没有海外媒体报道的那些问题?  □新京报记者 朱星 实习生 李宇航 北京报道  因“新首富”彻底出名  1月27日,一个“新首富”诞生了。当日,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0.36%,报收3.73港元。在这前一天,汉能薄膜发电上涨13%。  得益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的上涨,加上水电、地产等非上市公司资产,汉能薄膜发电大股东李河君的身价“有可能”达到2000亿元,取代马云或者王健林成为中国的新首富。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统计,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盘,马云身价为263亿美元(约合1644亿元人民币),王健林身价为267亿美元(约合1669亿元人民币)。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于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对于外界而言仍是一个谜团,一说超过50%,一说超过90%。  不论李河君是否真的成为了内地财富“一哥”,他都因此成为了舆论焦点。  在李河君成为“新首富”的次日,海外某知名财经媒体刊发报道,质疑汉能薄膜发电的营收过度依赖于控股公司汉能集团,同时汉能集团本身也存在产能激进扩张,产量却不足产能十分之一的问题。该报道称,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暴涨的背后,存在一些特别的做法。  李河君与汉能集团,一下子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成为“新首富”之前,汉能集团总裁李河君虽然也曾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但却鲜受行业外关注。  李河君生于广东省河源市,今年48岁,正当壮年。20年前,李河君创立汉能集团,主要从事水电、光伏等能源产业。  李河君进入公众视野始于2013年,当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李河君异军突起,以665亿元的身价,超过了马化腾和马云,位列第四。  2014年,李河君以1250亿元的身价首次进入胡润中国大陆百富榜的前三,成为当年最大的“黑马”。  李河君身价的暴涨,源于汉能薄膜发电股价过去一年的强势表现。  从日至日,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累计上涨了165.09%。  进入2015年,汉能薄膜发电涨势不减,截至1月30日收盘,其股价一个月上涨了28.47%。  曾因水电项目状告发改委  在进入太阳能产业之前,李河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水电上。  1988年,大学刚毕业的李河君靠着从大学老师手中借来的5万元,通过卖电子产品、玩具等,到1994年底,和17个伙伴积累了七八千万的资本。  此时,有人建议李河君收购上市公司坐庄,于是李河君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水电站资源。在调研过程中,李河君放弃了收购上市公司的想法,转而进入能源行业。  1994年,李河君以100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河源东江上一座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小水电站。  之后,通过并购,李河君旗下电站的装机量从几万千瓦扩大到几十万千瓦,旗下水电项目覆盖浙江、广东、宁夏、云南、广西等地。  因为这些并购,李河君被评为了“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2002年,云南省规划建设8座百万级千瓦水电站,李河君签下其中的6座,总装机规模达2300多万千瓦。  然而,李河君的这一庞大的水电计划遇到了险阻。  李河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所有的部委都批了,只剩发改委不同意”,因为发改委“不相信民营企业有能力干成”。于是,李河君选择起诉发改委。最终,李河君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库八级”中资源最好的金安桥水电站,该电站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  汉能集团官网介绍,金安桥水电站是目前全球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最大水电站,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年发电量超过130亿度。凭借金安桥水电站,汉能集团得以跻身于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企业的行列。  拐点时进军光伏产业  2009年,李河君进入了光伏产业。对于进入的原因,李河君在媒体采访时称,水电行业的周期漫长,对于他这个民营企业来说,已经很难再有突飞猛进,所以希望进行产业升级。  当时,正是光伏行业的“拐点”。此前,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巨大需求,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装量增长了1倍以上。此后,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了衰退期,由于产能过剩,一些知名光伏企业甚至破产。例如无锡尚德,2006年其创始人施正荣曾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到了2008年便陷入危机,直至破产重整。  李河君进入光伏行业选择的是薄膜太阳能领域。2011年,“光伏寒冬年”到来之际,李河君旗下的汉能广东河源光伏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正式投产。2012年,李河君宣布,汉能集团已投产的8大光伏基地总产能已经达到3GW,超越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Solar),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  不过,薄膜太阳能远不如晶硅体发展成熟:光伏行业中晶硅占据着9成的市场,薄膜的比例还不到1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相比较晶硅发电技术,薄膜发电制造工艺更简单,有大范围运用的优势,但转化率要底。”  此前,光伏产业中的“大公司”,包括曾风光无限的无锡尚德等,均为晶硅。然而李河君却在公司内部力排众议、大举投资薄膜太阳能。  李河君在多个场合推崇薄膜发电技术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发电引领终极能源革命”。  不过,相较于晶硅技术,薄膜发电还需要走更长的路。孟宪淦介绍说,晶硅发电技术发展的时间更长,目前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未来一二十年会成为主流。而薄膜发电技术依旧处于不断发展中,而且具体采用何种类型的技术,目前业界还存在争议。薄膜发电技术的转换率也比较低,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近几年薄膜发电所占的市场比例在不断降低,不到10%。”孟宪淦称。  对于薄膜发电技术取得突破的预期,“有的预测可能到2030年以后了”,孟宪淦说,目前争议较大,还不好说时间表。  孟宪淦称,薄膜发电技术的普及速度,需要产品自身在市场上证明自己,例如能否在建筑上取得好的效果,并大规模的使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  被指过度依赖母公司  除了光伏发展路线上存在争议之外,李河君的汉能薄膜发电还被诟病“过度依赖母公司”。  在李河君计划中,其光伏产业布局是“打通全产业链做出规模”。即从原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池片生产到太阳能电站建设,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这个模式,在汉能薄膜发电的体现,就是其98%以上的营收都来自控股股东汉能集团,这也是前文海外媒体质疑李河君和他的汉能集团的根源。  2013年2月,汉能集团及其一直行动人持有的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份从20.28%增加至50.56%,成为控股股东。  此后,汉能薄膜发电向控股股东汉能集团发起了多项收购。  2013年9月至12月间,汉能薄膜发电总计花费6亿多元,连续收购了汉能集团旗下的多项知识产权及技术研究公司。  除了向控股股东收购知识产权外,汉能薄膜发电的营收,超过95%都来自汉能集团。  2013年年报显示,汉能集团是其唯一客户。这种情况在2014年上半年并未有多大好转,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来自汉能集团方面的营收达到31.6亿港元,占其总营收的98%。2014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的应收账款为62.4亿港元,其中,最大头的是应收合同工程款项,为41.57亿港元。  这些应收账款中,和汉能集团有关的金额为60.9亿港元,占比达97.6%。  汉能薄膜发电在2014年半年报中称,公司的流动资金十分依赖汉能集团联属公司是否能及时结清进度款项。  不过,对于来自于汉能集团的应收账款,汉能薄膜发电方面“无抵押款或其他加强信贷措施”,仅凭借汉能集团的信誉,汉能薄膜发电董事会认为,汉能集团“能够按时结清所有进度款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seanho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能薄膜发电加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