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亿美元中国全国一年挣8万亿要挣多少年的车一年两审

拯救中国经济要靠八零后的经济学!
拯救中国经济要靠八零后的经济学!
菩萨境界:中国需要&80后经济学&来拯救
本文来源:1、《80后命运书》
菩萨境界是兼济天下。不可能人人都当老板、当高官或成为大企业高管,因此成功学最多拯救20%的80后90后,还有80%的人需要高瞻远瞩的经济大战略来拯救。怎样避免80后90后经济大灾难的真正来临,是本章的中心。如果80后90后对宏观经济政策漠不关心,那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话语权,将影响自己命运的大因素完全交给他人决定。
有的人不喜欢阅读经济评论,但恰恰是宏观经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本章虽不如其它篇章生动,但已经比经济学家的文章通俗的多,耐心读懂本章3万多字的内容,你对决定你命运的中国所有重大经济问题就都入门了。
八零后必读两本新书:八零后为八零后写的两本改运书!
&美国富得没天理,中国穷得没道理:《中国超过美国还要多少年》。移民美国是八零后的唯一出路?
80后的下半辈子靠4亿农民尽快进城
80后、90后习惯当&月光族&,但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往往会养成攒钱的习惯,因为今后要买房、要赡养双方父母、要养小孩。我有个同事和她未婚夫为了攒钱买房,天天在公司搜刮同事的剩饭给他们家狗吃,这就可以省下不少买狗粮的钱。有一次她没弄到剩饭,看看家里还剩下一个青椒,就扔给她家的狗当晚餐了&&
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过日子,当将来有大额开销的时候,总要事先努力把钱给预备好。所谓20年后80后90后有&灭顶之灾&,就是那时有三四亿老人需要赡养,但中国还不富裕,我们没把钱准备好。
那么中国怎样大规模创造新的财富来应对老龄化呢?
财富由劳动创造,这一方面是指劳动力数量,也就是人多创造的财富就多;另一方面是指劳动效率,简单的说,一个人的年收入从一万涨到十万,他的劳动效率就是原先的十倍。要创造新的财富只能从这两方面想办法。
目前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的3.3倍(差距还在扩大),假如7.2亿纯农村人口(在农村生活和劳动)中有4亿多转化为市民,在城市居住和工作,那就意味着有4亿多人(占中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的劳动效率是原先的3.3倍,中国创造的财富(GDP)就可以增长将近80%。按照中国2009年33.5万亿GDP来算,一年就可以多创造26.8万亿财富,城市化对中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农民成为市民是中国提高人均收入、应对老龄化、减轻80后赡养负担的首要方法。
另外,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的研究,在中国的收入差距中,城乡差距要占到60%左右(也就是农村人口太多是贫富差距的罪魁祸首),是导致分配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农民进城成为市民也是中国缩小贫富差距的最好办法。
在2.4亿农民工中,80后农民工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尽快推进城市化也是他们的内心需要。80后90后大多在农村出生,但我们很难找到80后90后在未来回农村居住的理由。成长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习惯了上网偷菜,不知道该怎样下地种菜。看的都是欧美流行广告,听的都是港台流行歌曲,说的都是网络流行语言,耳濡目染着现代化的气息,年轻的一代向往和热爱的都是城市的生活。
总的来说,务农的收益和城市无法相比,而且农村的道路、取暖、网络、通讯等与城市的差距太大。农村,我们已经回不去了,依然美好的只是记忆里的童年。如果城市拒绝农村80后90后真正融入它们,对他们永远都报以一张&暂住&的冷漠嘴脸的话,那么后果就是中国社会的不安定,近年来中国城市的治安恶化就与这方面的因素有关。我童年的伙伴中就有因偷窃坐牢的,我将其视为城乡二元体制的悲哀。
户籍制度改革提上日程是个好消息。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重庆的户籍改革力度较大,重庆市长黄奇帆说,重庆有约60万名已经在城市打工10年以上的农民工,政府应该解决他们的城市户口(包含了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福利的户口),加上他们的夫人小孩,大数大约是150万。重庆市计划在两年内解决他们的户籍问题,这样的话重庆的城市化率两年就可以提高5个百分点。类似重庆情况的省市肯定还有,不妨效法之。
大规模城市化不仅对80后90后的命运至关重要,对几亿农民和中国经济的前途也至关重要。
贫穷的中国农民太需要一场&城市化革命&了!
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贫困线是每人每天消费支出2美元,也就是说,一年消费低于5000人民币的就算贫困人口。农民不习惯当&月光族&,不会把一年挣的钱全部吃光用光,消费之外总得留点钱,那么平均一个农民一年挣到6000多才算脱贫。但2008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760.6元,也就是说,改革开放30年,大部分中国农民按国际标准来算依然是贫困人口。国家统计局说到2008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是4007万,广大农民&被脱贫&了。
广大农民的贫穷充分说明了留在农村、发展农业很难致富。道理很简单,假设2010年全国粮食、猪肉和水果大丰收,产量增加了一倍,那你会比2009年多吃一倍的大米、猪肉和水果吗?既然大家的食品消费比较稳定,那么粮食、猪肉和水果的生产过剩只会导致大幅度降价,这对农民来说,就是个灾难。来看《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繁忙并不意味着丰收,&一窝蜂&的种植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交易市场内外,到处倾泻着因为来不及出售而腐烂的橘子堆。在距离镇政府不到5公里的荣村,村委会副主任戴兆楷一脸灰暗,&我种了十几亩橘子,辛辛苦苦一年,现在算算,卖掉这些橘子还要亏十多万元。&&所以,单纯的发展农业是拯救不了中国农民的。
大部分中国农民的出路只在城里。我家有位亲戚,2009年感觉在家务农实在挣不了几个钱,于是到市里的一个网吧找了一份打扫卫生的工作,一个月赚1300,这样一年可以赚大约一万五,这样他家的消费水平一下子就达到国际贫困线以上了。
城市化不仅拯救中国农民,也拯救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学家们经常念叨一个词&产能过剩&,也就是说中国生产的东西已经太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农民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所以工业化主要是为城市人生产商品,用王建的话来说就是&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目前中国的国情是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也就是生产的东西飞速增长,而能购买东西的人数(即城市人口)却增长缓慢,这就必然出现产品的大量过剩。王建说:&当中国的生产能力已经可以满足人均3000美元G D P消费水平的时候,中国的主体居民&&9亿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只有不到700美元。&
本来中国多生产的东西可以卖给西方挣外汇,但近两年欧美金融危机闹腾得厉害,那边的老百姓和公司挣钱少了,向中国的买东西就少了。中国多生产的东西很难卖出去,企业就亏损、破产,有几百万农民工和白领失业。欧洲和美国还火上浇油,说中国低价倾销产品,跟中国打贸易战,它们的目的是减少中国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产品的销量,从而改善本国就业和经济增长。可见依赖外需(也就是出口)的毛病是经济容易受国际形势影响,西方国家随便打一个喷嚏,可能就让中国紧张出一身冷汗来。所以,国内外经济界的人士都认定,中国经济想要持续稳定发展就一定要拉动内需。
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而城市化既拉动投资,也拉动消费,是很好的拉动内需的途径。2008年底,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按照人口密集的韩国、日本的标准,这时的城市化率都在75%左右,而中国的实际城市化水平大约只有35%(不到韩国、日本的一半),也就是4.5亿城市人口(现在常用数据是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但其中约有1.1亿农民工只是在城市简单地工作,没有住房、医疗等任何社会福利,赚了钱就省吃俭用寄回家,不能算是真正的城市人口。还有4000万是&县改区&和建制镇范围内的农民,被统计成城镇人口)。可见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很低,正是需要大力发展的时候。
在2028年中国人口转折点到来之前,中国应该尽快把5亿多农民和农民工转化成市民,使城市化水平不低于70%(这是一个完成工业化国家应有的城市化水平),也就是让城市人口达到9.8亿(那时的人口约为14亿)。王建测算,如果在未来十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能上升到2/3,年均社会消费额就可以从2008年的10万亿元增加到20万亿元。2008年,中国的出口总额按人民币计算是9万亿元,和新增的10万亿国内消费差不多。这就是说,就算欧美经济暗无天日,中国出口一败涂地,中国的出口企业也可以把卖不出去的产品在国内销售,出口企业仍可以财源广进,它们的员工也不会遭遇失业危机,这就是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内需的好处。
消费之外,还有投资(这是内需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的大扩张。如果中国城市化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即2600万农民成为市民,按一家四口计算的话,需要650万套低价保障性住房,每套房子90平方米,每平方米2000元,仅个人住房投资就要花大约11700亿。如果农民只是进城打工而不安家的话,就没有这10000多亿的投资。还有,每年2600万人进城之后需要为他们准备新的道路、公交、医院、学校、电网和电信设备,这又是一大笔投资。
消费和投资大扩张之后,钢铁、水泥、纺织、家电这些过剩的产能中国可以全部自己消化,因此城市化是今后20年中国经济的最大推动力。还有,城市人口增加五亿多,意味着农村要多为五亿多城里人准备食品,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的出路主要在这里。中国的农业补贴其实并不少,主要是农民太多,大家一平摊就很少了,农民减少五亿多,还留在农村的人分到的补贴就多了一倍多,这是另一大好处。韩国和日本到工业化后期,农村居民还比城市居民收入高出10%左右,中国农民收入的大增长也是同样可以期待的。
我跟美国未来趋势集团董事长华赞先生有过交流,他认为人口一味地朝城市集中是不对的,要建设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村镇让人居住。我觉得一方面清议和王建强调的靠城市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克服养老压力和拉动内需的思路是对的,一方面华赞先生的思路对缓解城市交通和住房压力、对拯救中国乡村的衰落很有意义。我想想觉得这两者之间还有一条路可走。
中国今后老年人会有三四亿,农村可能还有一条出路:成为中国的养老基地。人口大量减少和工业向城市集中(乡镇企业要获得较好的金融、运输、法律服务必须搬进城市),农村生态环境必然会比现在更好(目前农村的污染比较严重)。更加优美的田园风光必然对城里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让很多城里人到村镇养老因此具备了可行性。老人在城里的子女可以在周末去探望父母(交通便利很重要,现在很多村镇的道路已经修得很好,在城市和村镇之间来回非常方便,老人和子女不会感觉距离遥远),顺便享受乡村生活,搞搞农家乐,摘摘果子、钓钓鱼、吃吃农家菜&&
城里人到村镇养老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降低养老成本;二是可以享受优质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三是老年人住一起互相有共同语言,可以一起下下棋、跳跳舞,避免空巢之苦,养老院平时还有专门照顾他们生活的人,可以减轻上班族子女沉重的负担;四是这可以为农村人增加不少乡村旅游和养老服务的工作机会(目前中国家政、护理、聊天解闷等养老服务还有84%的需求未得到满足)。大规模城市化之后推广村镇养老,可以将广大村镇打造成环境优美、生产兴旺、适合休闲居住的美丽祥和之地,避免乡村的持续凋零。
当然了,咱们不能光是畅想城市化的好处,现实的困难也要解决:大规模城市建设所需要的钱从哪里来?几亿农民进城后的工作从哪里来?几亿农民进城后的房子从哪里来?这三个重要问题我们在下面三节回答。
中国,80后喊你告别CPI恐惧症和投资过度论
&&& 中国城市规模扩大将近一倍意味着廉租房、道路、水电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医院、公园和学校得增加近一倍。这些主要得靠国家来投资。
那么国家搞城市建设的数十万亿元钱从哪里来呢?经济学家清议认为,未来20年,中国政府可以大规模发行国债来搞建设。
我有个表弟,他初中毕业,工作不好找,后来干脆自己做生意,先是借几万块钱入股和别人一起承包村里的修路工程,分到了几万利润。现在又借钱开个店面,每个月有上万元利润。
同样的,国家也可以借钱(发行国债)来搞投资谋发展,关键是不要像美国一样借得太狠连还都还不起就行了。国际公认,只要国债总数对GDP的比率不超过60%,这就是安全的。这就好比你年收入10万,向别人借6万,别人可以相信你还得起。
到2009年底,中国发行的国债共有大约6.6万亿,再加上地方政府向商业银行借的资金(有的数据说借了6万亿,有的说7万亿,有的说10万亿)也算入国债,中国国债对GDP的比率也没有到60%,到现在为止中国的债务情况很安全,不存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严重债务危机。
那么今后20年中国政府发行国债搞建设的空间还有多大呢?
清议的测算是,中国的GDP会由2008年的30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0万亿元。按国债总数对GDP的比率60%计算,到2018年国债可扩张到48万亿元。2028年中国GDP将达到165万亿元,国债可扩张到99万亿元,减去2009年的十几万亿国债,中国到2028年还可发行80多万亿国债搞建设。相比之下,日本国债占GDP比例已达到可怕的180%,美国的也超过100%,中国发行国债搞建设显然比它们有优势得多,这是国际上看好中国前景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清议的这些数据有没有夸大呢?我看了一下中国的历年GDP,发现GDP的增长确实是越往后越庞大。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是10920亿元。2002年,GDP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15年时间才增长了9万亿元。2008年,GDP达到30万亿。短短6年,GDP就增长了20万亿。因此,清议给出的GDP增长规模是很靠谱的,只要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不出现大的动荡,发行99万亿国债也是没问题的。
那么,国债谁来买呢?
首先其他国家可以买,中国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发行的国债肯定是最安全的,不愁老外不买。其次,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可以成为主要买家。但现在的问题是商业银行的钱被央行收走了。
近几年江湖上流传一个老百姓不明白的词&流动性过剩&,简单的说,就是&现金太多了&,央行认为,现金太多会导致通货膨胀,于是就要回收现金,央行向商业银行额外回收了近20万亿人民币现金,央行因此一年要向商业银行付出3000多亿人民币的利息。
问题是中国到处缺流动性(现金),如&教育部门的校舍投资欠账,医疗卫生部门的病床投资欠账,电力部门的环保投资欠账,以及低价住宅领域的建设投资欠账&。还有不少的民营企业不惜借年利率50%以上高利贷来获取现金。回收现金锁进保险柜的不合理由此可见一斑。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最缺的就是现金,发展因此受到限制。如今,中国现金充足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保障,怎么就成了祸害了呢?
还有,根据王建的研究,近些年的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进口的石油、铁矿石、铜矿等大幅涨价(这主要是西方资本投入数万亿美元炒作造成的),以及近些年国际粮价猛涨导致的国内粮价及食品价格抬升(如果粮价上涨6%,食品价格会上涨3%,CPI会上涨1%)。中国央行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回收流动性的措施对治理这种通胀没什么用处,因为近两年世界各国央行为应对金融危机投入了数十万亿美元的救市资金,其中仅美国就超过了10万亿美元,中国回收自己的流动性不可能对全球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起到大的影响,从而也就无法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央行加息反而会导致国际流动资金更踊跃地进入中国赚取较高利息收入,这就意味着流入中国市场的资金又增加了,央行的资金白回收了。
总之,减少流动性不仅对治理通胀无用,而且对经济发展有害。如果央行把这近20万亿现金还给商业银行,然后财政部向商业银行大规模发行国债。那么,国家有钱搞建设谋发展,央行每年少付3000多亿人民币的利息,商业银行业多了一个很好的投资品种(投资中国的国债收益不错而且很安全),形成一个喜洋洋的、多方共赢的局面。
央行释放现金支持国家大搞建设需要克服CPI恐惧症。
有人说,银行回收流动性,限制贷款,有助于防止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为了大家好。其实银行把资金释放出来,国家和企业投资兴旺,老百姓就业机会多,工资涨得快,CPI高上三四个点并不是大患。况且,企业投资多了,产品供应就充足,物价也涨不起来。比如投资养猪场的企业多了,猪肉价格就不会猛涨;1990年初,一台21英寸平面直角彩电的国内市场零售价接近6000元,而到了1996年便降到2000多元,因为彩电生产线的投资多了。要知道,&中国制造&有本事把全世界的物价都降下来!还有,投资兴旺、经济繁荣的话,政府税收就多,就有能力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比如月收入5000元以上才收税),并对占城市人口40%的中低收入人群实行物价上涨补贴,这就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通货膨胀对老百姓的伤害。
没有发行巨额国债这个大战略,就无法快速推进大规模的城市化。没有大规模的城市化,80后90后的前途就堪忧。因此,中国央行,80后90后喊你告别CPI恐惧症!
&&& &告别CPI恐惧症释放资金还有一个重大好处是有利于中国建设一个强大的股市,而股市在西方历来是中产阶级培育器。
股市上有两种东西,一种是股票,一种是钱。如果股票数量不变,而买股票的钱增加,那么股票价格就上涨,投资股票就赚钱。只要国家持续释放&过剩流动性&,中国股市就可长期上涨,中国股民就&钱多多&。
肯定会有人担心,钱多了股票涨,CPI肯定也涨。其实未必。
对企业来说,如果股市资金充足,它们能顺利在股市上弄到钱,就能快速扩大生产,商品供应增加了,肯定有助于遏制CPI上升。
比如养猪企业靠自己的资金发展起来肯定慢,每年可能比上年多养5000头猪,要是上市融资成功了,一年可能多养100万头猪。上市公司网易的老板丁磊突然决定开始养猪,养猪场突然就开得很大,这是个好例子。
又比如油价上涨愁死人,如果有几家比亚迪这样的电池汽车企业上市集资,它们就可以大大增加生产量,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有助于减少汽油消费,从而有助于打击油价上涨。
还有,企业扩大投资,各级政府的税收就增加,就可以拿出一部分增加的税收对城市和农村里的低保户进行物价上涨补贴。而对有钱做投资的老百姓来说,如果资金充足、股市长期上涨,那么咱靠买股票就能更快买得起房子、车子,就不会在乎CPI(肉价、菜价)高上一点。因此,在这里&CPI恐惧症&也是不成立的。
 && 还有人会担心钱大量进入股市会导致股市暴涨暴跌。
如果进入股市的钱急剧增加的话,那股市肯定会暴涨,暴涨之后往往暴跌,使得股民损失惨重。怎么办?笨办法是银行把钱从市场上收回来,钱少了股市下跌,上市企业和股民的都一败涂地,2008年的股市就是这种情况。好办法是增加新的上市企业,这是靠增加股票数量抑制股票暴涨。
股市的作用是&有效率地分配资本&,即让好公司在股市融到资更快的地发展。中国有成千上万家优质企业排着队等待上市,增加新的上市企业利国利民。招商、万科、深发展、民生、浦发等优质企业盈利能力一流,如果类似这样的企业上市(或上市后再融资),财大气粗,它们就可以大量开分公司,也可以兼并收购。这意味着它们的规模将快速增大,利润也将快速翻番,这是中国产生世界级大公司的好办法。&中国不缺市场,不缺人力资源,也不缺资本,只是缺少有效组织和管理公司的能力&,中国要是依靠资本市场新培育出几十家世界500强企业,对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对缺乏好工作的80后90后进入中产阶级显然都意义重大。
80后要过上好日子还需要打倒&投资过度论&。
联合国建议,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接近或达到2000美元以后,用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应当不低于当年GDP的5%。除了2009年,中国可一直没达到这个标准,因此,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人们经常批判的&铁公基&建设)不是过度,而是不足。中国经济仍在较快增长,清议测算,中国未来10年内累计的基础设施投资应当有33万亿元人民币。
其实但凡有过平民生活经验的人都能得出中国基础设施不足的结论。中国铁路建设滞后,普通中国人每到春运都好像奔赴战场,如临大敌,挤一次火车就退一层皮,车厢里脏乱吵,没有体面和尊严可言。火车物美价廉,所以各国纷纷发展。而我国的人均铁路长度才几厘米,还不足一根香烟的长度,排在世界百名之后。我们的铁路路网密度小,每万平方公里只有74.89公里,相比之下,德国为1009.2公里、英国为699.1公里、法国为538.3公里、日本为533.62公里。
中国人要享受舒适的现代生活,中国想成为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必不可少!我国2013年将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铁网,东南西北以武汉为圆心形成4小时经济圈,届时乘武汉高铁4小时内可以到达北京、上海、成都和广州。如果从北京乘坐高铁出发,一小时可达天津、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张家口、承德等地;二小时可到济南、郑州、太原、沈阳一带;三小时可达青岛、南京、合肥、包头、长春、大连一带;四小时可达杭州、武汉、西安、哈尔滨等地&&这是一个&高速中国&。财经评论家叶檀评价说:&我国正在建设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高铁网,这显然是为了让中国形成最便捷的劳动力与物资运送管道,是必要投资。&经济学家邹艺湘也认为高铁建设可解决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高速铁路网的建成,必将大大缩小全国各大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包括房价的差距,更重要的是,铁路沿线还有很多中小城市会发展成大城市,大大加快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不只是铁路,公路、机场、南水北调、污水处理、城乡电网、医疗教育、农田水利(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意味着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有太多的基础设施需要大规模投资。
由于中国不差钱,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平完全可以超过欧美发达国家。老旧的欧洲不用说了,来看看美国。《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去过北京机场的巨大的现代化新航站楼之后,再回想纽约那有些破败的航站楼,不由得感慨,跟中国的现代化相比,美国更像一个第三世界国家。
经济学家胡鞍钢说,《纽约时报》有篇文章在谈到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时候说,好容易在国会通过议案给了80亿美元用于高铁的投资,之所以容易通过,主要的原因就是参众两院的议长曾经到北京、天津坐过高速铁路,他们感到受了很大的刺激,回去就要搞高速铁路。美国总统2009年访华时也特别提出,美国在高速铁路上落后中国10年。但就算意识到了落后,美国的高速铁路投资也只有80多亿美元,而中国已经达到880亿美元的投资。此外,中国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包括航运的投资是1600亿到1700亿美元。
鼓励投资政策的正确性已经被世界经济史证明。清议研究发现,高投资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成就高增长率,低投资率则导致低增长率。如日本在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率曾接近50%,投资率大幅下降后经济就进入低速增长甚至零增长期。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所有经济低速增长的国家和地区,投资率均处在低下水平,发达经济体大致为20%,最贫穷的撒哈拉以南经济体则不到20%。与此相反,几乎所有经济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投资率都处在较高水平,如东亚经济体普遍在38%左右,中国则超过40%。&
&&&& 那么现在的问题久就是:中国敢不敢打破&投资过度论&,让自己超越西方发达国家,只要中国敢,中国就一定能!
基础设施就该趁现在搞还有两个直接经济原因:一是比80后90后更能吃苦耐劳的60后70后劳动力现在还算充足,薪水要求还不算高;二是近些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比中国的房价涨幅还要凶猛得多,以后再盖房子、铺铁轨的话钢材成本肯定高几倍,中国的进口累计损失会是几千亿美元,房价也会继续快速上涨。
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利国,而且利民。清议认为,作为公民纳税后应当享受的&免费午餐&,全社会公共服务的资本项目支出或投资,以及经常项目支出,绝大部分都应当由政府负担。我们为什么生活得狼狈不堪,不仅是因为我们收入不高,还因为上学、看病、住房、交通、用电、用水、用暖气太花钱,如果国家建好基础设施,实现以上公共服务价格下降甚至基本不花钱,那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大大降低,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一定会大大上升。
中国搞基础设施对老百姓的另一大好处是有利于降低失业率。中国还存在大量失业人口。2009年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预计全年可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这算是&好消息&吗?上世纪80年代到1995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超过2000万,而80后90后没几个是愿意待在呼啸山庄(农村)修地球的,我们设想的&远大前程&全都在城里。如果城镇每年新增就业1100万,那就意味着有一半的80后、90后处于失业状态!这个数字非常恐怖,但可以和其他数据印证。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说中国失业人口有2亿。我看到的另一个统计数据是,2008年我们国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大概还有9000万人。再加上城市失业人口的话,失业人口肯定超过1亿。
如此看来,中国存在大量失业的劳动力没什么疑问了。那么,今日之中国,一不缺值得投资的项目,二不缺可以用于投资的钱,三不缺建设项目的劳动力。把钱拿出来砸给可投资的项目,让几亿农民工和大学生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人民何愁不富,国家何愁不强?
如果中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发行国债搞城市化建设),那么等待80后90后的就是天堂;如果中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保守的财政政策,那么等待80后90后的就是地狱。今天的80后和90后,正徘徊在天堂与地狱的十字路口!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财经博客群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