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三百是混合型基金会下折吗吗

第A08版:时局·聚焦
■广东商道·破译百年老店文化密码15 中一药业:传承精粹三百年 敢谱新章终如一
&&&&左图为上世纪70年代手工生产大蜜丸。右图为上世纪80年代末消费者买胃乃安。
&&&&上世纪90年代的胃乃安生产线。
&&&&岭南,自古便是中医药发达之地,民间药店发展非常普遍,尤以南方的商业中心、繁华之地广州为甚。在广东现存的“中华老字号”里,主业为中医药的百年老店为数众多,甚至约要占去本省老字号名单的三分之一强。&&&&繁多的中药老字号,商号取名多与创始人相关,如陈李济、王老吉、潘高寿等。在透着古味的同业中间,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的品牌“中一”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而300多年的岁月中,融合37家企业于一身的发展历史,同样在业内独树一帜。&&&&这家古老又年轻的百年老店,既传承了安宫牛黄丸、保婴丹等传统古方,也推出了中一消渴丸、胃乃安等特效新药,但“嘘寒问暖,始终如一”的企业宗旨却至今未变。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究竟是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实践着“国粹”中医药的现代化?在当下创新成果的背后,又有着怎样荡气回肠的故事?&&&&●文:南方日报记者&牛思远&图:南方日报记者&吴伟洪&&&&解码一??&&&&传承久远&&&&前身药房皆享一时盛名&&&&中一药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662年(清康熙元年)创建的“始祖”黄中璜药店。但后来成为中一药业发展主体的药店,则是广东番禺人潘务庵创办的保滋堂。&&&&据史料记载,潘务庵从小就聪敏好学,立志研究中医诊断、治疗和药物等科学,其后又得名医的精心指导,终于成为当时遐迩敬重的“大国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潘务庵在广州双门底(又名四牌楼,即今北京南路)开办保滋堂药店,既诊病又制售中成药。&&&&潘务庵在行医中,看到风、寒、暑、湿、火、燥等六淫之气变化无常,致使小儿患急惊风来不及抢救而丧生。患儿家人之痛心,令潘务庵深感中医中药救死扶伤的责任重大。有一次,邻居两岁大的婴儿感染温暑,发热流涕,烦躁抽搐,突患急惊风,他根据自己以往治疗的经验,以疏风清热、化痰定惊为主治,悉心研究治疗对策,经反复临床实践,终于研制出“保婴丹”(又名通关散),因疗效显著,一时供不应求。&&&&保婴丹所用药材包括珍珠、牛黄、冰片、麝香、琥珀、朱砂、蝉虫、天麻、天竹黄、白僵蚕、全蝎、防风、钩藤、白附子等。小儿患急惊风时,一用保婴丹通关,便可转危为安,收到神速的疗效。&&&&潘务庵在医疗实践上精益求精,以期达到“救病扶危”的弘愿。当时的保滋堂,除大量生产保婴丹应市外,又研制出六味地黄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天王保心丹、知柏地黄丸、保和丸等6个品种。上述各种中成药因疗效好,代销的客户遍及大江南北,慕名前来求医求药的人络绎不绝。&&&&保滋堂声名远播,甚至得到了当时朝廷政要及达官贵人的赞誉和宣扬。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时任两广总督的祁贡,便曾为保滋堂药店题写“养和种德”的匾牌(后俗称“养和树德”),意指行医制药之人,为百姓保养身心,品德高尚。&&&&中一药业的另一鼻祖,始创于1820年的马百良药店,也曾先后接受过清朝大小官员赠匾牌11块之多。其中有钦点翰林院修撰大臣崇琦拜给马百良先生的“金液银丸”匾牌,以及御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加一级梁耀枢为马百良先生题的“仁人利普”匾牌。&&&&而除了黄中璜、保滋堂、贵宁堂马百良药店外,此后兼并融合成为中一药业前身的知名药房,还有广芝馆、集兰馆、梁财信、刘贻斋等老字号,以个人名字或别名作号,在当时都享有盛名,至今也都已有二三百年以上的历史。&&&&解码二??&&&&兼并融合&&&&重组中兴各家所长集一身&&&&这些药店生产的中成药有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不少药店将有效的验方和祖存秘方搜集研制为成药出售,不但为如今现代化的中成药之先声,也成为中一药业集纳各家所长的宝贵遗产。&&&&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6月,成名之后的保滋堂为进一步扩充业务,由广州双门底迁至广州桨栏路64号注册开厂,铺面比以前扩大数倍,另建工厂和栈房,这也即是当时传统药店多采用的“前店后作坊”模式。&&&&当时,黄中璜、保滋堂、梁财信、马百良等这些药厂,虽然是“前店后作坊”式生产中成药的作坊,从药材的拣选、切铡、研磨、拌和至制成药丸、丹、散等全过程,都是靠手工操作完成,但每个小作坊都有其畅销的产品。如集兰馆的三蛇胆川贝末、犀黄丸、金锁固精丸、虎潜丸、人参再造丸;梁财信的熊胆跌打丸;马百良的礞石滚痰丸;卢畅修的安胎丸;黄中璜的调经丸、三达丸;橘花仙馆的清心牛黄丸、安宫牛黄丸、温热至宝丸等。其中橘花仙馆的安宫牛黄丸,保滋堂的归脾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安胎丸、蛤蚧定喘丸等产品,至今仍然畅销市场。&&&&鸦片战争后,西医西药传入中国,使中成药行业遭受极大的打击,不少民族资本家被迫停产、停业或迁移内地,其中保滋堂就停业达7年之久。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入侵广州,保滋堂分店的厂房、货栈、铺面被炸毁。在日伪政权的掠夺和摧残下,业主纷纷被迫关门停业,四散另谋生路,广州医药工业一落千丈。&&&&抗战胜利后,欧美势力卷土重来,垄断了中国市场,货币贬值,苛捐杂税众多,使稍有生机的中成药企业重遭厄运。保滋堂药厂一次售出药品货款7万元关金券(当时纸币名称),转眼间贬值为1万余元。&&&&当时,广州中成药企业规模不大、境况惨淡,个别企业更是几乎陷于绝境。据公私合营时统计,37间私营厂合营时从业人员共有418人,平均每间有11.3人,最多的保滋堂药厂有48人,最少的宝山店只有1人。&&&&2001年,继此前并入广州中药四厂后,中药一厂迎来最后一次重组。这次,是为了解决广药集团另一家子公司广州众胜药厂(创制于清朝的“李众胜堂”,由9家私营厂合并而来)的亏损问题,中药一厂吸收合并了广州众胜药厂,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梯队也得以进一步完善。&&&&第二年,中药一厂迎来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此后又加冠“白云山”品牌形成现名,坐拥“白云山”和“中一”两大中国驰名商标。而经过一系列的兼并和演变,曾经“前店后作坊”的小个体药店,已发展成为一家总资产7.5亿元,职工1200人的现代化大型制药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位列全国制药行业100强。&&&&解码三??&&&&不断创新&&&&领头弄潮老字号依旧青春&&&&“老字号品牌所积淀的厚重历史渊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每一个百年老字号都必须注重传承。”白云山中一药业董事长、总经理张春波说,和一些老字号不同,白云山中一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屡屡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可谓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企业。&&&&1981年,当时的中药一厂率先成立国内第一家企业“中成药研究所”,开国内中成药企业之先河。此后短短5年,涌现出10多个新药,其中就包括消渴丸、滋肾育胎丸、乌蛇止痒丸、白蚀丸、胃乃安胶囊、心可宁胶囊、鼻咽灵片等,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医药科研人才,一度被誉为中成药研发的“黄埔军校”。&&&&而在技术创新之外,体制改革和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同样成为中一药业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1985年之后,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药一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开始突出企业负责人在经营管理中的领导作用。随着一系列畅销新药问世,中药一厂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也开始跻身国内一流中成药生产企业之列。&&&&“要保持老字号的活力,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包括品牌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人才创新、经营理念创新、产品创新等等。”张春波说,近年白云山中一提出了“让老字号重新焕发青春”的方针,如在品牌上实施“白云山”、“中一”双驰名商标战略,充分利用“白云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推动安宫牛黄丸等产品的市场销售。“安宫牛黄丸连续三年同比增长超过30%以上,今年预计6000万元以上,将成为继消渴丸之后的另一个明星产品。”&&&&掌柜言&&&&传承精粹,敢谱新章&&&&“做一家百年老店,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传承与创新。”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春波说,中一是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谱写了中医药文化的新篇章。正如中一药业350周年庆典时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叶选平的题词“传承精粹&敢谱新章”,中一一直是中医药行业的领先者。&&&&在张春波看来,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晶,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同样如此。张春波认为,老字号企业需要在老品牌与新发展中找好平衡,尤其是应该善于用现代企业制度使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在技术、产品、服务、营销上不断创新。在充分注重保护老字号品牌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品牌的价值,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老字号品牌的文化内涵。只有利用好、发展好、保护好“精髓”,才能让老字号企业谱写出绚丽的新篇章。&&&&在张春波的计划里,未来中一药业将以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为支撑,谋求新一步的发展。除了积极向产业链两端发展,进一步抓好药材资源开发和品牌、市场服务渠道的建设拓展,还要积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将经营和发展重点放在价值链上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做好省内外特色企业的并购,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创赢。&&&&上河图&&&&新厂更胜往昔&&&&350余年的漫长岁月,沧海桑田,往事难寻。不管是曾经的广州双门底,还是后来的广州桨栏路64号、佛山升平路48号,1669年诞生的保滋堂,都已随战乱纷繁的故事远去,隐没在日新月异的高楼之间。只有从留存的老照片里,依稀还可以看见其他几家老药铺昔日简朴的门脸。&&&&商号历经变革,企业起死回生,产品不断创新,记录着曾经辉煌的高官题字牌匾也已不知去向,但“养和种德”、“仁人利普”的精神,却口耳相传,延续至今。这家古老又年轻的百年老店,就是这样走过了悠长的历史,重新焕发出生机。&&&&如今,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巍然矗立。绿树成荫的厂区、宽敞的GMP洁净厂房,现代化的包衣生产线、检验室,壮观的高架立体仓库,造型前卫的营销大楼……旧貌换新颜,如今胜往昔。&&&&街坊议&&&&嘘寒问暖,始终如一&&&&“我很早就用中一药业的产品啦。”家住佛山禅城的陈绍贤说。她上世纪60年代末从沈阳的大学毕业,之后便随任空军机械工程师的丈夫来广东工作。由于当时自己做供销跑业务,吃饭经常不准点,久而久之便患上了胃病。“有一年中秋节,吃了四个小芋头,就呕吐到住院了。”&&&&陈大妈回忆说,当时医生开了中药一厂产的胃乃安,发现效果不错,一年后胃病就好了。丈夫近两年患上了慢性鼻炎,她给丈夫买了中一的药,也成功治好了。“现在老百姓常用的便宜药不多了,中一这种国企产品有保障,价格也实惠,我是比较认的。”&&&&在陈大妈看来,除了物美价廉、品种丰富,中一药业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对消费者的嘘寒问暖。每次电话买药,中一药业的客户服务部都会打电话回访,让老人家感觉很温馨。&&&&论道&&&&抱残守缺金字招牌也会失色&&&&从前店后作坊、公私合营、国有药厂再到完成股份制改造,白云山中一药业的成长历程,浓缩了中成药发展跌宕起伏的历史图卷,亦可以看作是华南中成药发展史的一个缩影。&&&&350多年时光荏苒,让中一药业不但继承了众多传统名药,还形成了以治疗糖尿病以及消化道、妇科、外科、五官科用药5大产品线为主导,6大剂型130多个品种的产品系列,其中独家品种21个,拥有发明专利35项。&&&&百年老店的传承与创新,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然而,正如张春波所说,老字号确实是金字招牌,确实具有值得诠释的辉煌内涵,但老字号同样有着无法回避的弱点:体制僵化,机制不活,产品滞后,设备落后,观念陈旧,并且大多有人员老化、亏损负债的历史包袱。如果囿于传统的体制和机制,抱守老字号的招牌,靠着单一的传统产品做生意,那么,金字招牌也会黯然失色。&&&&“在新世纪,老字号需要做好传承与创新的协调发展——既不能因为过于守旧而停滞不前,也不能随意改变而脱离历史传承。”张春波说,百年老店都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但在新世纪、新市场的当今时代环境下,并不能背靠青山吃老本。&&&&在他看来,白云山中一药业品牌的成功,是一种综合的成功。中一药业至今能否保持活力,既有长期坚持的改革创新,又有符合市场规律的宣传定位和传播战略。正是因为不断保持创新求变的精神,才让中一药业无论在企业品牌还是产品品牌上,都扮演着中药行业中的领先者角色。&&&&而对于更多的广东百年老店来说,如何从传统中汲取力量,面对这个不断变化的新时代,无疑是最应该思考的问题。中一药业的故事告诉我们,“老字号”和“现代化”之间,并没有什么无法逾越的鸿沟。&&&&总策划:顾作义&张东明&&&&总指挥:王垂林&陈广腾&姜&晖&&&&统&筹:郭亦乐&陈&志&练学华&&&&执&行:牛思远&郑照魁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新闻关键词
上传海岛图片 万元大奖等你拿
妙手难觅,俗手易行
&&&&■兴业全球基金理财专栏&&&&最近一则微信讲述了16岁就夺得世界冠军的韩国棋手李昌镐的获胜法则:不同于其他选手,他从不在比赛中追求高效行棋一招制胜的妙手,相反,每手棋他只求51%的效率,获胜的过程却少了一份精彩。这种相较平庸的手法也被称之为俗手。&&&&51%的效率,意味着循序渐进、纵容冷静地攻守兼顾。1%看似微不足道,但二三百手一局棋,对手难以不露破绽。当然,更难于李昌镐持续地掌握这1%的火候而让对手无隙可乘。不求胜而自胜是俗手法则的精髓所在。&&&&妙手法则同样也适用于投资。巴菲特曾说过复利和时间是其投资最主要的推动力,追求价值投资的他并不会把追求当期回报或无限未来憧憬作为择股投资方向。也因为这样,他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中并未购入相关股票,也整整被市场嘲笑三年之久。相反,持续稳定的获利能力是他主要的择股标准,看似平淡,却是他持续战胜市场的原因所在。&&&&相反,因做空按揭贷款证券狂赚37亿美元而被誉为“华尔街最灵敏猎豹”的对冲基金经理保尔森,2011年至2013年间在欧债、黄金等不同领域急于复制原有的对赌经验,在对时间和对象都不确定的情况下,依旧执着却盲目的“对赌”着。成功也不会轻易被复制,他掌舵的Paulson&Co基金公司在2011年规模峰值359.8亿美元后连续重挫并缩水六成之多。加之其又陷入与高盛合谋的“欺诈门”事件,保尔森名气依旧,口碑却不如从前。&&&&孙子兵法中所说“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找到足够的安全边际比抓住一只牛股更重要。巴菲特也说过,投资最重要底线是不亏损,建立合理的安全底线而缓图之。然而投资者在选择时却总盲目抓住那些坐拥“单品爆款”牛股的产品,放弃寥寥无几的不温不火却长期跑赢的“不倒翁”产品。&&&&反观刚过去的一轮牛市中,贪图暴利、急功近利将我们蒙蔽。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成为投资者最重要的目标,无论市场如何警示,却难免不陷入追涨杀跌的怪圈。用51%效率进攻,49%用来防守,首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论是投资还是战争,都是第一要诀。&&&&一夜暴富只是投资者的一场春梦,现实更像是一种漫长修行。市场慢熊缓行,更需投资者放宽心态选择俗手投资,不要希冀于妙手回春,俗就俗吧,赢在最后才是硬道理。陆申旸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贝尔也爱东方粑粑 张丹峰加盟
清城农业局原副局长王江川受贿被移送审查起诉7月广东报告新增艾滋病患者358例死亡56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混合型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