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事咨询行业,有哪些书可以增加对咨询行业的认识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零经验开始,想要在大的咨询公司(比如BCG)工作,需要做哪些事情?
背景:英国社会学专业学生,研究生学位,可能会继续读博。英语没问题,日语明年争取能过N1。问题:喜欢分析,喜欢研究,但是都是空的,从没真正从事过任何咨询方面的东西。想试试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欢,但咨询公司实习门槛高,我又没有经验,很苦恼。看了网上很多申请经验,还是一头雾水。看case,练习case analysing,作为一个零基础的人,完全不知道从什么程度看起比较合适。会不会有些入门级的书可以推荐,或者好的入门和提升方法推荐?希望有相关背景的知友可以不吝赐教。
按投票排序
背景和楼主相似,在国外留学,社会学专业,所以完全能理解楼主心中的苦闷。大三开始就朦胧地意识到咨询好像不错,但是那时候真的太朦胧了,眼睁睁地就那么朦胧和迷茫过去了,随便投了几家公司,然后没什么音讯,然后。。。就又读研了,那时候不坚定的因素太多了,事后反思,觉得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太不坚定了,俗话虽然很俗但是很有道理,你不认准一个目标坚定地朝前走,你就是再聪明有再多的精力最后都是一盘散沙,更不要说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现在读研了,终于坚定了要做咨询,从大三到现在,自己摸爬滚打琢磨出了一些方法,可操作性很强,整个框架严格遵照MECE原则,尤其适用于我们在国外留学的这些人。--------------------------------------------------------------------------华丽丽的分界线,上干货1. 想了一下,根据楼下的回答,补充了这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谓爱一个人不能光爱她的外表,要爱她的全部。所以,这个完全适用于找工作和选择进入一个行业,其实希望楼主能先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和几大major players,这也是咨询case中要进入一个领域要了解的东西。方法论:关于如何了解一个行业,请楼主点这里。也有一个麦肯锡作行业研究的模板,我们正好拿来研究它,顺便了解一下他们的思路。或者也可以用case book里教的方法来研究行业,这样既能系统规律地理解行业,也能锻炼解case的能力。所以如果也有在求职阶段对咨询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给我发邮件team work一下深入了解consulting这个行业。我的邮箱:jana.初步了解。如何初步了解在方法论的帖子里已经给的很详细了。这里我就再提供一些资源。youtube有一些很不错的video解释什么是consulting以及一些各大公司的实战案列,是一个good starting point。其中有个firmconsulting挺不错,。Consulting Industry Life Cycle。 again,如何研究是方法论的问题,这里提供一些我找到的不错的材料。一个market research 公司写得一个详细的关于咨询行业的分析报告,很不错。还有经济学人上的一篇文章也不错,2 找实习:看楼主的情况,应该是没有很多相关实习背景的,那连简历关都过不了,谈什么case interview。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开始疯狂找实习。大概这里疑问又产生了,应该找什么样的实习?如何在国外找? 在没有什么牛逼背景的情况下,要在国外以我们international student的情况瞬间找个超大公司的实习也不现实,尤其是大型的咨询公司。我建议楼主先从一些相对小一些的但又和咨询所做的事相关的开始。我知道楼主的问题又来了,因为我每次被这样告知的时候也是这个反应,哪些实习是小的又相关的又有质量的?因为这个问题我迷茫了很久,一度觉得很绝望,即使上到招聘网站,也不知道该输入什么关键字,一旦输入consulting,出来的都是 要求full time的,要不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公司。然后(这也是我最近突然开窍的),我上到学校的alumni directory上,就输入各个consulting firm的名字,就找出已经在那些大的咨询公司工作的人,然后到linkedin上,输入他们的名字,看他们的整个简历。因为一般如果是校友,那么他找的实习肯定都是当地的,而且情况多多少少都有相似的,所以可借鉴性很高,假设你偏重于找marketing consulting 方面的实习,你就可以从这些人的简历中,看哪个人最后是从事了这方面的咨询工作,然后看他之前在那些小公司做过类似的实习,一般这种实习只要你具备一些基本能力,都不难申。而且你可以到linkedin上找到这个公司的公司主页,在linkedin的侧面就会自动为你推荐很多类似规模和同一industry的公司,你可以在上面观察它的员工人数和revenue, 并且看在那里做过的人对它评价,就可以从中帅选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list。想当初我因为不知道如何找合适的公司,稀里糊涂走了多少弯路啊。在具体找的时候,可以去这些公司的网站,也可以去学校的career center的网站上找(能通过学校的网站投就一定要通过学校的投,因为它既然在你学校网站上登,那么它就是想找你们学校的,你的简历被一个人看到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拟通过别的系统投,很有可能人家的系统就直接通过关键字查询把你pass掉了,又或者人家根本就不认真看),最后学校career center的网站上没有你要找的合适实习,就在一些找工作的网站上投,我不知道英国用什么比较多,在美国,Glassdoor, Vault, Monster上都可以试一试。当然关于resume和cover letter,请看我后面的详细讲解。如何在国内找?通常我们留学生比较尴尬的一问题就是两边都要顾,既想在国外碰碰运气,又不想错失很多国内的机会,尤其是寒暑假回国。一 我的建议是在快回国时,猛刷应届生。如果是要找最终的工作,那一般提前一年左右就要开始刷,如果先找个实习,那快回去前一个月左右开始刷就够了。应届生上各种大小公司临时招实习生的情况很多,但最好提前咨询一下以前的同学,找到一些相关的有质量的实习。二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大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直接让他们给你推荐一些有质量的实习,我就通过朋友介绍做了一些很有质量但不是big name的实习。again,有质量的实习不一定就是大公司的,in fact,很多大公司的实习反而很水,进去之后都是coffee boy,给人端茶送水领快递,当然很多大公司的实习都是很锻炼人的,我只是想说实习阶段找大公司不是本质,找到有质量的才是真谛,不要盲目崇拜大公司(当然最后找工作我们还是希望大公司,因为各种高大上啊,此处省略一万字)3. 练面试:在有了一些基础实习的情况下,楼主可以感受一下这是不是自己想做的工作,如果确定想继续朝这个方向走,那就要上手开始准备面试了。咨询公司的面试分两大类,behavioral interview和case interview。 关于behavioral interview如何准备,神贴太多了,请楼主自行在各大论坛网站等扒贴。只想重点说一个问题,也是自己的感悟吧,也是大家都经常强调的就是一定要真诚,我以前也不明白,第一觉得那些关于你哪里好为什么适合这个岗位的问题,每个人肯定都是挑那些人家想听的说啊,什么认真负责爱分析啦,真不真诚能有什么区别呀,第二要真那么真诚,问我有什么缺点我吧啦吧啦说一堆人家还能要我吗。然后我最近看了很多别人的关于面试帖子,有一点小小的感悟。就从第一点来说,咨询的岗位招聘一般写的要求都是那么些,什么leadership, organized, extrodinary analysis skills, team work skills,那么七八条。你一定要有侧重点的说,人家雇佣你不是因为你把这十几条都做得完美,而是因为你大部分都还可以,但有几条特别impressive,这几条就是你要重点说的,真诚的说的,配故事重点阐述的,而且这几条也一定是人和人不太一样的。楼主可以找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好好地坐下来想一想,自己到底是在这十几条里,哪几条是非常明显地,由衷的,甚至身边朋友都夸的,真的做得很不错的,想到了这些,我相信要找几个真正体现这几点的故事就是顺便的事了,我想这种情况下,找出来的故事那么必然是真诚而有说服力的。其实这个可以类比到写文章上,你的文章写得真不真诚,其实别人读一遍就能感觉到了(如果真的一个特别符合的特点都没有那么楼主真的要考虑一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这个工作了)。找到了真诚的故事,就是语言了。我知道楼主说自己在国外呆着,英语木问题,但还是要补充一句,毕竟我们不是native speaker,即使是,大部分的native speaker也还是会反复练习他们要进行的面试的,尤其是咨询公司。我在consulting club里认识的很过美国人都会自己在家走来走去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他们的故事,所以面试的所需要的故事一定还是要反复练习的,尽量做到说的自然(不像背的),然后发音不别扭,然后语句native,尽量提前把故事写好然后找native speaker帮忙看看,确保没有大的漏洞。 It doesn't
hurt to have someone else look at your script. 还有一点,之前总听人说要做company research,说什么去公司网站看看就行了,但是那么多信息,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后来微信推送上看到一个帖子,很系统地讲如何做company research,然后就一种瞬间懂了的感觉,, 当然估计应该还有更多不错的帖子,楼主可以自行去扒。看哪些书? 关于case interview,经典的《case in point》, 就从这本书开始,再加上youtube 上的case interview视频, by Victor Chen, 在麦肯锡工作的人讲如何准备case interview。 好好地啃下来,书不在多,攻下一两本来,基本的framework有了。一般下载书就在新浪的微盘上,基本什么书都能找到,说是要积分,其实只要你有个新浪微博账号,实际下载从来不扣积分。我以前上课的什么《逃避自由》等心理学的书在上面也都有。如果有更多的需求,比如说想要看一些了解咨询业的书,推荐楼主看这几个贴如果想看一些美国人对于咨询的建议,可以到Quora (美国版的知乎)找找类似的帖子。然后就找身边想要做咨询的小伙伴一起练习,怎么找呢?只要楼主的学校不是小的野鸡大学,肯定有很多consulting club。到学校的career center,或者直接输入consulting organization + your school name,一般就能找到你所在学校的关于咨询的学生组织,疯狂加入,疯狂和那里面的人吸取经验,然后疯狂和他们一起练习。看完那些书的时候,你会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可是到练的时候你又发现自己大脑一片空白,所以练习很重要(当然不排除你天生就对商业问题很通透,思路又快又全面,那就不用练了,除了这样的情况,大量练习是必须的了)4. 改简历:然后就是最基础的了,做好了上面的一切,你还是有可能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为什么呢?你的简历,其次就是cover letter (当然这个有的公司要有的公司不要)。简历的格式:简历的格式和内容都同等重要。很多人对做简历有巨大的误区,觉得只要不是要去申请fashion design,不用太华丽,简单大方一些就行,然后,简单大方就被大部分人一厢情愿地等同成了随便做做。大错特错啊!!!以前其实我也不懂,直到我有一次参加了一个活动,然后认识了一个哈佛法学院的人,然后我求助于他,然后他很慷慨的愿意帮我改简历,然后就把简历发给他了,然后奇迹出现了---等他把改好的简历发回来给我,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我那个破破烂烂的简历,先不说内容的遣词造句,就单说简历本身,字体字型排版布局和对齐,第一眼那个高大上的感觉,我从此懂得了什么叫简单大方又漂亮的简历(后来我的美国助教和很多美国同学都问我要简历当做模板)。好了,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简单大方也可以很attractive,所以一定要在做简历上下功夫,其实你有再好的背景,如果简历看起来乱糟糟的,也只会让人觉得你很不用心。后来在做我的中文简历上,因为没有遇到大神,我只能自己研究了,我自己后来在网上下过很多模板,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模板都太基本,要真正做出好的漂亮的简历完全不够。借鉴网上模板框架+网上简短视频教程,根据自己的经历特点,才能真正做出适合自己的来。当然如果知道身边有现成的同学又足够慷慨愿意把自己倾尽心血做出来的简历贡献给你那最好不过了。简历的内容:态度上,你一定要take it seriously, 因为做的同样的工作不同的措辞可以让你make a big difference。 有了一个严谨的态度之后,从网上的帖子和工作描述找出哪些是你需要包含的要素,先尽可能罗列出自己所有relevant的经历,从上过的课和课上做的projects到各种学生活动和实习,包括兴趣爱好。然后根据你已有的大格式框架开始筛选最相关的信息。筛选好后,再着重关注于描述语言,根据具体岗位调节自己的关键字。关于关键字检索这个问题我就不赘述了,网上大家都说太多了。然后我自己目前看到的比较有指导性的一个意见,你在描述自己以前做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result orentied,被称为是APR,action+project+result, 就是比如说你以前做了个什么什么方面的marketing research, 那你不要简单罗列,一定要写清楚用了什么工具,做了几份,最后实质性地帮公司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里又要绕回找实习的部分了,如果你做的大部分实习都是端茶送水,即使你吹出来很多东西,面试的时候也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有质量的实习很重要)。princeton 的网站上有比较清晰的指导性意见和比较具体的简历词汇,你可以参考一下。总结一下整个流程:罗列所有相关经历=》筛选最相关的(使其适合于一页纸)=》调整关键字+用APR法描述经历。具体到哪些对consulting是相关经历的,quora上有个帖子我觉得说的很到位,你可以参考一下,关于cover letter,感觉如果申请国内的工作,好多公司也是不要cover letter,但是有备无患,至少BCG就是要的。cover letter说实话真的很难把握,我的建议是,如果经济不是太紧张的话,还是花点钱找个专业人士帮你改一下吧,我知道的很多申请咨询的美国人都是这么干的,一般就是100到400美金左右吧,看你找的人了,应该也会顺便帮你改简历,上就有这种服务, 这些人都是以前在麦肯锡什么的工作过的人,就是收费略高啊。还有各大学校,哈佛斯坦福商学院等等的career center的人也都行,一般都是我之前说的价位,如果能有同学推荐的不错的,那当然最好了,没有的话去这些career center的网站上,知道到他们的名字,到linkedin上,找一些看着简历不错并且面善的人,发邮件问他们做不做这种生意,怎么收费(“做不做这种生意”,原谅我这恶心的措辞)5. Networking: 以上都是基本的三大项,哪项都不能缺,至于这最后一点,对于在国外留学的人,真的是很tricky的一个问题。在国外networking是一个很神奇的问题,排除语言的硬伤,尤其是找咨询方面的工作,你和那些外国人meet了,聊了,但就是和你在国内遇到一些人meet了,聊了,感觉不一样,当然国内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帮忙,但很多在国外和外国人握过手的人,人家也在握完手之后迅速把你忘了,and说实话,你也在握完手之后迅速把人家忘了(我经常是握完手之后对方的名字和脸都忘了,好吧,我承认记名字这方面我真的很差)。所以我们总感觉很受挫,久而久之就更不想去了,当然对于那些本身就讨厌networking的人,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其实我觉得在这种时候,纠正我们自己想法里的一些问题很重要,必须要有个良好的心态,也必须准备。networking的目的:很多人在跑去各种infor session或者各种networking event的时候,完全没有准备,根本不知道要说什么,心里就是想着,神啊,让我今天握手的这个人他恰巧就是麦肯锡,BCG,Bain的招聘人员,然后他一眼就看到了我掩饰在不怎么样的外表下超凡的能力(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然后立马说就要你了。我想说,这真的是做梦,不排除天上会掉馅饼,但我在这里讨论的,至少从现在很popular的概率学角度,大多数时候,这都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去这些event之前,要很清晰的知道,我们为什么去?我个人总结了一下,很有可行性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为了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比如说,你今天握手的这个人最近刚刚找哈佛商学院的某个很有经验的人改了简历,然后他的简历已经让他获得了各大咨询的面试的机会,那么你就可以问他要这个商学院的人的联系方式,这个你自己在网站上随便找个人帮你改简历要靠谱多了。我想说一点,networking一定要脸皮厚,千万不要怕被拒绝,而且这种事就是一半一半的概率,毕竟不是什么要求对方立马给你个实习或者工作,所以还是很有可行性的,一般大部分人,至少我问到的人,都愿意给我这些联系方式。第二,为了得到一些专业的帮忙,这个就有一点从长远角度讲的意思了,就是以后你工作了上了班,然后一上手就要做PPT,然后你恰巧之前的Event上认识了一个这方面的高手,当时你只是觉得这个人有意思,也没深聊,就是互相留了微信,然后现在你意识到他的作用了,发个微信,聊一聊关于PPT的那些事,当然网上也有各种帖子教你各种事怎么做,但是认识一个眼前就能告诉你怎么做的人感觉还是不一样的,而且有时候有很多东西网上也告诉不了你。第三这个大概就有点像大家都在说的,有点虚,像找对象一样,为了有可能恰巧遇到一个看你顺眼的人,或者是确实通过聊天觉得你不错,或者是这个人就是人好,只要找他帮忙都会帮(好吧不得不承认我就是这样的人),然后愿意refer你去他们的公司实习,这个超级重要,至少能很大程度帮你过了简历关。但是大部分时候不能对这个抱太大希望,毕竟这还是小概率事件。
networking前的准备: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很俗的话,但是就是真理。我真的不知道如果你大脑空空,什么问题,什么内容都没准备,你去networking时候要做什么。我觉得一般重点准备两点,根据event的性质情况不同再做调整。第一,其实几乎也大概是你behavioral interview会准备的东西了,就是一个充满自信的自我介绍,在适当的时候抛给适当的人,不要太长,但一定要至少让这个即将见你的人觉得你很牛,但一定要挑时候,如果对方很想讲,完全没有机会,千万不要硬插进去。第二,也是很重要,你想要问的问题。尤其是当你遇到一个已经在这些大咨询公司工作的人(在国外的networking event上,遇到这些人的几率实在是太高了),问他们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之前是什么背景(其实你会发现很多也是学social science的),what is your typical day, could you give me some projects that you have been working on?等等之类的问题,准备一个长长的list,把你的困惑都抛给他们。有一个很详细具体的讲networking的帖子,更多的细节,推荐楼主去看看这个帖子,这边文章中关于如何问问题如何follow-up都提到了,亲身尝试了,非常有效果。networking的渠道:准备的再好,不知道跟谁去networking,不知道去哪networking也是白搭。国外有一个问题就是机会太多了,反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个人的体会,千万不要盲目地什么都去,毕竟我们还有学业,还有case interview的一大堆书要读,哪有那么多时间每个都去,一定要挑最相关的。第一,各种consulting firm infor session,提前早到一点,跟他们聊你已经准备好的东西。第二,我个人觉得可能也更有效的办法,到你们学校的alumni directory,输入麦肯锡 BCG Bain等,找出在这些公司工作的人,然后给他们发邮件,问他们愿不愿意出来grab a cup of coffee and share some insights with you。 这个听起来有点遥远,但其实可操作性很强,至少我是做了,发了十几封,也不费时间,然后就有2个人回复我了,然后跟他们单独meeting,就能有一个更加private time获取你想要的信息和给他们留个好印象了。以前我不明白,人人都找他们,为什么我就一定能给人留个好印象,后来我发现,其实真正去找他们的人很少,所以你一旦这样做了,然后还准备了一大串问题,至少能让人家觉得你很driven,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积极地努力了,这个印象就足够了。基本上有这两点就足够了,去的太多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国外的各种event实在太多了,每个都去那一天就什么都不要做了。PS:整个过程提到很多次让楼主自行搜索的问题,想强调一下,一定要去专门的相应的地方找需要的东西,单纯用百度和谷歌会出来很多无价值的干扰项,严重影响我们搜索的速度和质量,还有最重要的和搜索的心情,很容易就被大量点开之后却很垃圾的信息搞崩溃了。举个例子,就简历问题,在quora上找帖子看什么是相关的经历,然后去各大business school career service的网站上找具体编写简历内容的指导。直接在Google上找,很容易被各种乱七八糟没用的杂志上人们随便写的一些东西干扰了思路。----------------------------------------------------------------------------------------------------------------------华丽丽的总结找工作的整个过程,其实就好像是慢慢地解一个自己的case,必须非常条理清晰,心中要有一个完整的框架,而且符合MECE(不得不说,当初看到MECE的时候真心觉得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做事的风格啊,然后热血沸腾地觉得这就是我要的career),从框架中的每一点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才能在行动的时候,不盲目不乱有条不紊,做到心中有数,至少我个人是这样的风格的,我行事之前一定要有框架,不然我会觉得对全局没有掌控,然后就觉得所有的行动都变成了瞎扑腾。希望对楼主有帮助。待补充:表格框架
「看网上很多申请经验,还是一头雾水。什么看case,练习case analysing,完全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以题主的research能力,还是不要考虑咨询了吧……================================正文分割线============================建议:第一阶段:了解这个行业1.1 了解咨询业最著名的几家公司,及其对应的业务,比如MBB。这个可以通过Google搜出公司名,然后去官网看。1.2 熟悉业内一些简单的术语,比如tier1, tier2,比如strategy consulting等。这个可以在各大论坛搜。推荐。耐心去翻翻老帖子,你会学很多。第二阶段:熟悉这个行业2.1 记熟那几家最著名的,然后再去了解一些boutique的firm,比如Alix,比如Marakon。2.2 找一些咨询业的校友,聊聊行业内的八卦。比如薪酬啦,花边啦之类的。第三阶段:进入这个行业2.3 开始看case interview。建议从ace your case看起。一套五本,由浅入深,编写得很棒,很适合初学者。2.4 做mock interview。其他1. 咨询行业总体来说还是偏小众的行业,并且由于大部分咨询公司都是合伙制,导致公开资料里关于咨询行业的信息都很零碎,不成体系。2. 虽然咨询外表看起来光鲜,但实际的工作内容非常枯燥无味。
答主本科毕业的时候直接进了一家Top5的Consulting Firm。我的案例可能不是特别值得借鉴。当时是在一家跨国公司实习的时候,参与了后来的东家做的咨询项目,认识了当时带队的经理(也是我一直的mentor),在工作过程中,展示了比较好的商业意识和基本知识,沟通能力,研究分析,更重要的是快速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获得了mentor的认可,直接把我推荐给了合伙人,后来也就进入了该公司。至于怎么去锻炼和培养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我的一个好朋友的经验分享可能更加有用。在此推荐他的文,他是今年拿到了一家顶尖firm的offer,总结分享对学弟学妹想必有很多帮助:此外,再推荐两篇,德勤管理咨询的女神总监对于咨询新人的两篇文章,答主就非常受益暂时写到这里啦,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再更新。
说实话,就我个人经验和观察周围一些进咨询的朋友(都是美国Top5 consulting firms)而言,什么简历、case interview、networking之类只是锦上添花。最关键的是做student leader,体现你的领导能力、创业能力、团队能力。几个例子,一个进Mck的美国人大三的时候在学校带领一个50人的团队做一个太阳能汽车的项目;一个进Bain的在大学创业,和几个朋友创立了一个帮停车场智能找出停车位数据并且有盈利的产品;另一个Bain的自己创了个NGO;一个Deloitte Consulting大二有带团队做公益帮大学辍学的人创业的。(其中一个是我,可以猜猜^_^)而那些所谓面试技巧MECE不是那么重要,经历不足你连面试都拿不到。而且我认识的不少人也就准备了两周面试就拿offer了。不要为了所谓面试去钻研那么多,丢了西瓜捡芝麻。自己的气场和能力锻炼出来之后自然能进。
本土小咨询公司合伙人,2014年人均产值300万左右,回答的情况仅限于我们自己公司,仅供参考。第一,招人只招应届,主要看智力水平和努力程度,好学校成绩好。专业稍有相关即可,人来了自己培养。第二,面试不搞稀奇古怪的问题。1.主要询问简历细节以判断真实性,2.询问家庭背景,判断稳定性,3.询问薪水要求。第三,试用2-4周,有师傅带。以下几种不要,需要教第二遍的笨的不要,桀骜不驯的不要,没有纪律性迟到早退的不要,最后,不肯加班的不要。——————对不起,不通过知乎招聘
一个项目前期收集资料就是一个
research的过程在茫茫的互联网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初期仅咨询公司干这个 好像要干蛮久的
朝中有人好办事。多上项目,积累行业分析经验才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为什么喜欢咨询?先把这个问题想清楚,回答清楚。见过一些例子,都是进来之前说喜欢咨询,但是工作了不久就发现咨询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就离职了。像楼主这样从来没有在咨询实习过,对咨询的喜爱很可能是不牢固的。
同题主社会学专业,现在在一个人均产值220万的小公司,招聘的时候主看第一学历,非985重本一律略过
先把简历关过了再说吧......不过楼主来问这个问题,简历已经比同龄人落后不少了,加油吧。= = = 通过抖机灵,在严肃的讨论之外,开辟了咨询狗吐槽的敌后战线 = = = = = = 情人节我们来说说佛法吧 = = = 入职一年有余连张东航银卡都没飞出来,在组内已成为嘲笑对象。精通各种旅行小窍门,比如如何在虹桥机场快速打到车,浦东机场航站楼末端居然有个全家,哪个托运柜台的姑娘长了一张一看就不介意行李超重的脸等等。由于租住的房子靠近机场,并且总以出差在外为由拖延支付房租,房东曾怀疑房子已经沦为了恐怖分子为袭击机场而设置的踩点观察哨。如何和咨询顾问拉近距离?吐槽航空公司,吐槽机场,或者吐槽酒店。MECE是如同42一般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基于三个原因。小黑本变压器是冬天最佳暖手宝。快速学习的能力很重要。所以很容易看见两个顾问研究一个行业半小时后,对这个行业的核心问题争论一下午,眼见着就要彼此说服,然后一个同事兴高采烈的晃过来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咨询顾问的话有一半是无意义的,可惜顾问和客户都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半。精通各地风土人情,熟练掌握各种方言劝酒词和挡酒词(并没有)。出差在外,总是被客房电话孜孜不倦的问着:“需不需要高素质小妹温馨按摩?”。有天午餐会上随口一说,经理便正色道:“不要看不起她们。同样是服务行业,她们至少不用催尾款。”和同事讨论如果哪天接到宗教口的项目怎么办:“好办!小朋友改叫沙弥,Senior都是比丘,经理当然是住持,Par就是方丈;访谈就叫讲经,过片子就是开无遮大会;汇报就是辩机锋,说的对了,那是我们舌灿莲花广种福田法施苍生;说的不对,那一定是客户心有滞碍慧根未明啊!至于尾款,也就随喜随喜就好啦。”“那要是三自爱国会的项目呢?”“……说那梵蒂冈教皇,多年来终于获今上首肯入境我神州赤县,却瞥见释永信和李一腾空飞起,一僧一道朗声笑道:“道友既来,何妨一叙!””“……”“啊对了,祥瑞御免。”
associate,秋天差不多能混到小lead,总部欧洲的一家boutique。常驻芬兰。从业概况:26岁,3年从业经历。教育背景:本硕都是商科狗,本科主修管理辅修营销,硕士主修战略辅修金融。都在芬兰最好的商学院……工作时间及薪酬水平:税前基本年薪5万欧,bonus看收成,一般能拿到50%base的样子。时薪没算过也不敢算。典型工作日:早晨去办公室的话9点,去客户那儿的话看对方工作时间。经常需要长驻客户办公……9:00-19:00 做数据,做excel,做ppt……其他碎碎念:每个项目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常所说的结构化思维,说白了就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小问题。通过循环的假设、寻找数据支撑、分析等方法来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一个行业/职能。如果你喜欢学习新东西,那咨询公司的知识库就是个宝库。当年去麦肯锡宣讲会的时候,hr大妈很自豪的说:你需要的任何知识,哪怕rocket science,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知识库大多数是来自前沿顾问的总结。咨询公司一般都会对外发布一些研究成果,比如McKinsey Insight, BCG Perspective,都是很不错的读物。培训也有不少,刚入职有四周的培训,基本上是个超级浓缩版的商学院基础课程,从沟通技巧,演讲技巧,到财务分析,估值等等都会说。除此之外还有不定期的热点培训,比如去年火起来的工业4.0。出差很多,所以有时候工作时间很苦逼。比如早晨四五点爬起来赶第一班去欧洲大陆的飞机。“官方的”工作时间是一周50小时左右,但是有时候东西没做完也只能在家加班,这种是没加班工资的。个人感觉挺好,经常接触不同的行业/职能,总有新鲜感,虽然分析方法就是那么些,但是内容很不一样。很适合我这种generalist,当然,从业一段时间以后也要开始术业有专攻了。薪资很优厚,虽然比不上MBB,但是相比在跨国公司的同学,高50%~100%。出路的话,前辈基本上都去了甲方,中层经理到ceo都有……我自己还没想出路,想再修炼几年。暂时就想到那么多,有些也不好多说。想起上周五的一个口误:problem solving is in our NDA, sorry, DNA.
转几篇有用的文吧,希望不要干扰了从业者的精彩回答。咨询行业真正的生活咨询行业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领域,能够成为一个consultant就意味着西装革履,手拿公文包和一大堆重要的文件,在一线城市的高层中穿梭,不时接接电话,喝喝下午茶,每月拿着高薪和项目提成,以光鲜的身份享受着许多人的仰视。伴随着这样的想法,近几年咨询行业受到很多国内大学生们的追捧,甚至是顶礼膜拜。那么事实上,咨询行业真正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S君将为想要投身咨询的同学们揭开咨询的面纱。一、在职者们的真实生活(一)在职者们的真实一天1、Peter,咨询师,来自一家小型咨询公司。从业概况:从事医疗咨询,27岁,6年从业经历。教育背景:心理学学士,传染病学硕士。工作时间及薪酬水平:50-70小时/周,年薪4.5-4.8万美元 ,时薪约12-18美元。典型工作日:8:30-9:00 到达办公室9:00-9:30 收发邮件,打电话,阅读新闻9:30-19:00 准备给客户的材料,安排团队工作日程,制作图表或幻灯片,会晤客户,阅读相关研究报告。项目结束阶段,常要加班甚至通宵,项目完成才能真正休息。 2、Fisher,高级咨询师,来自一家管理与技术咨询公司从业概况:26岁,七年半从业经历(包括实习)。教育背景:计算机学士,拥有商业战略认证证书,接受过研究生培训课程。工作时间及薪酬水平:多于50小时/周,年薪5.5万美元,时薪约21美元。典型工作日: 经常在8:30到9:00到达公司,用一两个小时收发邮件;接着可能花费一定时间准备会议材料,或者去不同的客户地点,进行演示报告,进行行 业研究工作等。3、James,项目经理,来自一家全球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从业概况:31岁,两年半从业经历。教育背景:物理学硕士及博士。工作时间及薪酬水平:55-75小时/周,年薪15万美元,时薪约38-52美元。典型工作日:7: 30 与团队成员一起吃早饭,讨论最新发生的时间,并计划一天的活动8: 00 到达客户地点;收发邮件,包括“声音邮件”9: 00 与分析师/助理们开会,商讨有关金融模型以及如何改进10: 00 对下午将要递交给客户的报告进行最后的修改11: 00 与合伙人一起商讨报告文档,听取他的建议,打印出最终版本12: 00 与团队一起吃午饭13: 00 与客户开会,递交报告书,并一起商讨下一步的行动15: 00 与另外一个团队进行电话会议,他们用到James以前调查的一些数据 16: 00 去机场,给合伙人一封关于下午会议最新进展的声音邮件18: 00 在回程飞机上构思解决下午会议上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4、Kevin,高级经理,来自一家“前五名”的咨询公司。从业概况:34岁,8年从业经历。教育背景:医学物理博士工作时间及薪酬水平:50-60小时/周,年薪11万美元,时薪约35-42美元。典型工作日:7:00-7:30 到达办公室7:00-8:30 收发邮件,打电话Kevin一天主要部分就是和各种不同的客户以及自己的经理们开会。他主要负责组织团队向客户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持周期:设想出商业计划的开始、建设与测试技术项目,以及部署各类资源的安排并且进行确实的操作。5:30-19:00 离开公司,出差的时候工作日会延长,根据晚餐的时间来决定。5、Ross,合伙人,来自一家“前五名”的咨询公司。从业概况:40岁,4年从业经历(之前有10年的投行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经济学学士,MBA。工作时间及薪酬水平:4天/周,每天10小时,薪酬不固定,根据工作表现支付。典型工作日:可能整天都待在客户那里,或者:7:00-7:30 在家里收发邮件,与孩子玩耍10:15-13:00 到达公司,打电话给客户,联系人,同事等;编写文档13:00-14:00 与同事或者客户吃饭14:00-16:00 开会或者工作16:00-17:00 面试应聘者17:00-19:00 编写文档19:00-20:00 行政类工作(处理发票,会计事务,招聘数据库,营销材料等)23:00-24:30 继续一些行政工作,收发邮件等。(二)一个咨询师在香港的72个小时窗外有很年轻的树,那么蓬勃,富有生命力。直到之前的半个小时,我才终于能轻轻地舒口气--为时3天的presentation总算告于段落,虽然我很清楚,这对我的咨询生涯来说,才是个开始。3天前的上午老板突然通知我说她要回N.Y.,于是必须由我去香港做原本由她负责的presentation,而且机票都已经订好,下午5:10的ka。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在5个小时里搞定关于这次会谈的所有细节,回家收拾好行装,交代好接下来几天在上海的工作,而且根本没有选择。没有人会在乎这个项目你以前参与过多少,没有人在于你这几天是否还有别的安排。大家在乎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谁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那天我没有吃午饭。在去机场的路上,在侯机大厅,甚至在飞机上,我的电脑都一直在工作着。我的老板是一个工作狂人,对她来说,你就应该随时准备好她所需要的各种文件,而且要对目前的项目了如指掌。大概全世界的老板都是一样的。记得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老板要来中国开一个记者招待会,于是飞机上的十几个小时,我手边的小灯就一直亮着,为会议准备各种资料,即使有些根本不是急需的。老板就是这样一种动物,永远不会让你太过清闲。还好,我似乎也有点工作狂的倾向,正好能一路小跑地跟着他们的脚步,不知道是不是说明有一天,我也会变成他们那个样子呢?到香港的第一天的晚上,别人在欣赏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我却在酒店工作了一宿。这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每当我出差去***地,朋友总会说:oh, sounds nice.那时候我只有在心里苦笑。天使只在夜里哭,我轻声对自己说。第一天,我们只准备了客户所需要的,所以很被动,感觉不是很好,压力很大。那天晚上我陪他们吃完海鲜就跑去洗手间吐了。于是晚上回去,我开始打电话,发邮件,向公司寻求帮助。之后又花了近5个小时的时间修改我的计划。凌晨5点的时候,太阳起床,我去睡觉。那个时候,我已经近40个小时没有休息了。第二天的会谈比较轻松。因为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一切都在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下午6点的时候,大家约好次日去打高尔夫球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没有太多的问题了。第三天。凌晨6点,对方总裁的车子已经停在了酒店门口。这多少让我觉得惶恐。因为他一定已经先到球场了。天气有风,上半场打得还不错,下半场就总是丢球,我把6个球弄得找不到了。 9月27日,我回到上海。机场有大幅的张贴广告,五颜六色或是黑白分明。有匆忙的身影或是短暂的快乐的插曲,喧嚣中的平静。 我看到红绿灯在对面商店的橱窗上投下的倒影。很老的槐树下,有些人不断的来而又往。我不知道他们的出发地和目的地。 在浑浊的石头森林里,我已经很久没有感觉到花开的气息。我背转身,不看过去。我感到我的心里面开始慢慢陷入平静,那是在呼啸而过的速度中体验出来的平静。那些往事的细节和碎片纠缠在一起,那些幸福与疼痛的东西,慢慢隐去。车厢里有很多人,我们一同以冷静的方式看着沿途的风景。 9月28日,清晨。 我带着谈判的结果回到公司。阳光充斥了整个房间。明亮的落地窗烁着冷艳的光芒。而所有往事的碎片,化成时光的倒影。一起随回忆蒸发。 “这是一场蜕变的开始……” 今天晚上,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睡一觉了。 二、实习生的心声吐露1、脚踏实地---罗兰贝格做咨询你要把你的工作和时间安排好是非常重要。我做咨询的时候就是每天熬到凌晨5:00,MSN上就我和我的老板,他还在逼我做PPT。我的老板都是非人的生活,在咨询里面是只有work没有life的。一个case3个月的时间,他们比较习惯晚上1点钟睡,然后7点钟起。但是当他们有些重大的节点,比如说明天要见客户。他们可能就要通宵。在做final presentation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天天通宵。经常12:00有人拖着箱子进来上班,就是昨天刚通宵完。他们是没有所谓Over Time的。在咨询的Intern基本是一些打杂的工作,cold call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我不愿意做。因为打cold call可以锻炼你的communication skill,但是我觉得我不需要锻炼我的communication skill。还有就是打cold call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搜集信息,我并不是很喜欢做这些。那我做了些什么呢?他们在做case之前都会让我做一些琐碎的support的工作,但是我有个要求就是我一定要知道你的case是什么,你的大体思路是什么。这些东西是很多人都不会问的。但是consulting核心的东西就是在这里。这些东西你的老板是很愿意share的,只要你主动去问。我的老板之前发给我一个模板是之前的一个Intern做的,但是我发现他就是把所有百度、Google的东西都粘贴下来。但是我不是这么做的,我把整个case帮我的老板都做出来,整合在一起。然后我的老板告诉我,他自己是senior consultant,你现在做的就是我们junior consultant做的一部分。我问他你觉得我的strength在哪里。他说觉得我很执着很认真。永远希望比别人多走一步。凡是在公司里有建树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quality。你要比你老板对你的要求更深一点。2、 Mckinsey实习的亲身经验和感受首先是pay的问题,至少可以这么说,在三大咨询Mckinsey, BCG,Bain中,pay都应该至少是PG marketing的两倍以上,当然和国际知名的Investment Bank,PE,VC等比较还是差的很远,但是相对的life style要比iBank好很多。以后工资的涨幅也是很显著的,到了associate就是global pay了,到了VP或者是AP级别以上,则是直接参与全球的利润分成,据说在$10m以上。其次是工作环境。在Mckinsey,工作环境绝对是一流的,据说只有Goldman Sachs的在上海的办公室能有更好的环境。包括出行,食宿,公司提供给咨询顾问的都是一流的服务。然后是工作内容,相对于工业企业,consulting完全就是项目制,人都是跟着项目走的,没有坐班。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点。你总是会遇到新的环境,新的teammate,新的问题要你去解决。也许这个项目的老板你不喜欢,你完全可以在下一个项目换一个老板。我在Mck也是不停的在不同项目中转换,最后做了三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特点,都需要学习新的内容。这里很少有route life,你总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能力。当然有些人提到的数据处理之类的也有,但这些永远不是你的主要工作,你的主要工作是思维。在Mckinsey专门设置一个机构叫做China Knowledge Center(CKC), 每年也会招一些JIA到这里工作,这个就是Mck的数据分析处理中心,很多信息不需要咨询顾问,比如BA亲自过问,只需要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给你相应的数据就好了。在顶级的咨询公司中,你的工作伙伴至少都是很优秀的人。很多Havard, MIT,Stanford,Yale, UVirginia的毕业生。而且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的人总是有新的想法,有的人有很强的与客户沟通的能力,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很强的一面。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咨询公司的人都是完全的商业精英,思考问题也总是Revenue&Cost,工作很忙很满,缺乏生活。但是,生活总是生活,无论是资深董事,还是商业分析员,都是人。所以,有时候说的更多的一个词是Chemistry,就是几个人聊天的时候,交流时候的那种感觉,有时候这往往是商业社会中更重要的。因为无论是生意,还是政策,最后都要落到人的身上。当然,有时候总会遇到一些怎么也不能来电的人,或者一些非常tough的客户,这些情况就比较惨了,但是毕竟是少数,可以在这个项目结束之后换一个有感觉的领导。可以这样说,在Mck的BA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和你的team一起分析出问题的脉络,提出一个可行的问题架构(主要通过开会Brainstorm),然后分头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CKC, Internet, 公司的database, 客户给的数据,内部或外部的访谈),最后根据这些信息给出一个大体的结果(开会),然后完成你自己部分内容的陈述(PPT,要求相应的结构,分析)。于是最常有的工作就是开会,打电话,上网搜索,与各种的专家访谈,会见,写PPT。关于公司的培训,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因为本身招的人就少,所以培训上对每个人的投入就能大很多。每年至少一起若干周的出国培训,有时候也可以transfer到国外的office,我就遇到了一个第三年到Houston的BA。至于在咨询之后的去向,其实相对来说很多都去了iBank, PE, VC,就此进入了资本市场运作。当然也有一些去了industry, 作为一个中高层主管,也有一些去了创业公司的,总体来说,都不会太差。最后讲一讲life style,可能相对一些工作来说,咨询可能工作时间挺长的,但是相比iBank还是要好得多。首先至少有周六周日,公司还会经常组织一下滑雪,打Golf之类的活动。其次因为是项目制,所以很多时候跟项目的关系很大,如果项目非常紧张,可能要工作到很晚,但是有些比较轻松的阶段,life style还是很好的。之后每天的工作时间并不是一直都紧张,有时候需要有一些social的活动,比如喝咖啡,吃饭等,本身就是一个长时间的放松。总体来说,大部分的项目还是很人性化的,会考虑每个咨询顾问的需求。我做第一个项目的时候,有一个新婚不久的顾问,每天晚上都会要求回家和老婆吃饭,team要开会的话就会考虑到这一点,让他能按时回家。我最后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从欧洲过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暂时住在上海,他也会每天尽早回家,尽量减少出差,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总之,咨询是一个需要很多面对很多新的挑战,有时候生活会很tough,但是有机会接触很多不一样商业的工作。需要的是思考能力,对信息的把握,工作压力的把握。3、在埃森哲实习的感悟我是暑假的时候面试的埃森哲实习岗,小女各项一般,原以为铁定没戏了,谁知在2个星期后,竟然收到了实习offer。按我自己的想法,以我的资历背景,能进入A家,实属高攀,我很感激leader给予我的机遇,于是我很努力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暗地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做满半年。 一是对于实习而言做得越久,接触的事物越多,学习得亦愈多;二是但凡任何工作,刚开始接触与适应的过程很是艰辛,慢慢的时间长了,方才能熟悉,若是一做熟便离职,显得太过可惜;三则是为了报恩,刚开始的我什么都不会,是她们手把手的教导我,若是我做了没多久便离职,对他们而言,一切又要从头教新人,会很累。埃森哲的工作环境很好,氛围很Nice,同事们绝不会出现倚老卖老的现象,相反哪怕是SE,或者是大Boss,都出人意料的谦和。我记得,我刚进去时,总闯祸,但是同事都不责骂我,哥哥姐姐们真的都很好很好。公司里的牛人很多很多,可是越是牛的人,越是谦逊。这和我曾经实习过的某著名垄断性央企,显得截然不同。甚至是大中华区总裁见到我这个intern,都会祥和地对我微笑,这件事曾让我内心兴奋了许久。工作环境是全英语的,员工们日常交流的email亦是如此,这一点,几乎所有大型外企都这样。我记得九月的时候,埃森哲各个部门分别召开国际会议,每个部门的人带着耳机,我路过,听见他们流利的英语,几乎都有些分不清是老外还是国人。而我的英语,并不是那么优秀,这曾对我的工作造成一点小小的阻力,但时间久了,在环境的同化下,竟发现自己的英语倒也进步了不少。但我还是觉得,如果英语好一些的人,进入埃森哲,会轻松省力很多,不然,则会比常人艰辛甚多。公司的工作强度很大,虽然intern加班的时间并不多,但是上班的时间,几乎是不停的工作着。有许多次,我连吃个午饭的时间都没有。一晃的功夫,已到了饭点,又一眨眼的功夫,下班了。当初我在央企实习的时候,可是过着上班就等午饭,吃好午饭就混日子捣糨糊熬到下班的日子。我有时候会扪心自问,我在A家的实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是那每月勉强温饱的实习工资,还是那所谓的500强大光环?事实是两者皆非吧,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我内心的蜕变,是在埃森哲的企业文化熏陶下,我变的很“埃森哲”。我不知究竟该怎么形容,但我最大的收获,的确是这些。显然,在光鲜的背后,咨询工作也包含着辛苦和挑战。如果是普通的咨询师或者分析员,有项目的时候非常繁忙,需要经常性出差并且长期在客户所在地办公。与家人很少见面时极为普通的事。当然,一旦做到中高层,你得到的空余时间会相对多一些。一位在职者说:“相似的经历并不会导致相同的感受。任何一个行业留下的只是适合的人们,而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如果你爱好思考而且想和别人分享,咨询公司是一个好的备选项。如果你对自己承担压力的能力很有自信,对年轻时候的私人时间毫不吝惜的你也可以试一试。”咨询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的技能,更需要坚强的生命韧性和良好的成熟度,而对咨询选择得失的衡量,则在于同学们自己。 Sharpen小编整合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分割线---------------------10月21日, IBM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应用服务执行业务合伙人JeanFrancois先生,中国组织变革策略咨询业务副合伙人仓梓剑先生作客长江商学院,全面揭秘咨询业内幕。从IBM看咨询业IBM GBS(Global Business Service),即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2006年由BCS(BusinessConsultant Service)更名而来,是全球最大的咨询机构。在160个国家中拥有超过60,000名咨询顾问,在20个行业中拥有资深的经验,客户包括78%的全球财富100强企业、64%的全球500强企业。具有宽泛的解决方案,涵盖策略变革、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及商业外包服务;结合IBM全球能力,包括集成技术服务,应用管理服务,策略外包服务,培训服务及全球的财务管理。如此庞大的咨询机构,是如何组织咨询业务的呢?IBM GBS的组织结构是标准的多维矩阵结构。按行业维度分为公共事业、工业、金融、物流、电信和中小企业,每个大的行业中还细分为许多小的行业;按解决方案维度分为策略变更咨询、应用创新服务、应用管理服务和应用实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咨询业,就是找出客户业务的症结所在,给出解决方案直至问题得到解决。而咨询师就是向客户提供建议和方案的人。在IBM GBS,咨询师的常见职位有六种:信息工程师,咨询顾问,架构师,项目经理,培训师和销售。信息工程师倾向于技术领域,需要对某一类IBM产品或者技术具有非常精深的认知,能够提供设计、操作、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咨询顾问分为管理咨询顾问(S&C Consultant)和技术咨询顾问。技术咨询顾问又细分为软件包咨询顾问(Package Consultant)和一般的技术咨询顾问(IT Consultant)。软件包咨询顾问负责软件产品的咨询和实施,如SAP,Oracle等。技术咨询顾问更侧重企业系统的整合、设计,需求分析,项目管理,软件解决方案咨询等等,很多情况下技术咨询顾问和信息工程师并无严格区分。而管理咨询顾问以MBA为主,负责管理咨询,战略咨询,流程咨询等。项目经理,IBM在全球有很多大的项目,需要很多项目经理来负责实施这些项目;培训师负责培训项目,提供大量的培训服务;销售负责服务销售和客户代表等。咨询师在IBM可以从低到高做到顾问、高级顾问、咨询经理、高级咨询经理、执行顾问和合伙人。这也是典型的咨询师职业道路。由于IBM GBS的组织结构是多维的,如果你觉得工作不适合,还可以转换岗位,比如你做了两年顾问,最后发现这个角色并不适合自己,还可以转作项目经理,尝试新的职业生涯。当然,你可以有几年某个行业的经验,再进入咨询公司,专做某个行业的咨询。不过这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IBM GBS雇过不少宝洁的专家作咨询师,他们在渠道战略和营销等领域富有经验,产生了许多成功的案例。然而从行业转作咨询并不容易,在行业内关注的是企业如何运作,而咨询业的重点在于总结运作的经验,因此宝洁的专家还需要将在宝洁的经验加以改造,使其适用于新的客户。也就是说他们必须拥有两种能力:能够掌握行业经验,并能够将其经验改造加以利用,设计出详细的解决方案。咨询师的职业生涯咨询业是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前段时间对“年轻人最喜欢的职业”做过一个调查,咨询业排名第四。什么原因呢?因为咨询行业充满挑战。其他行业通常每四年会遇到不同的挑战和难题,而咨询业每年都会遇到新的挑战。同时还可以接触各行各业的高管和专家,获得丰富的经验,回报非常丰厚。但是咨询业并不适合每个人,作为一个咨询师,你必须具有无限的潜能,准备好进入各种领域;要非常努力地工作,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IBM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应用服务执行业务合伙人Jean Francois先生说:“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平均从业年龄只有28岁,如果你是32岁,就算老的经理了,因此也意味着这一行要求从业人员工作非常努力,快速成功,展示自己的实力。我要强调的另一点是,你得善于同高管们进行合作。比如说,一个28岁的咨询顾问,可能要同客户公司的CEO合作,因此你要对客户业务下很大功夫,获得丰富的经验,才能同客户进行很好的交流,让他们能够顺利接受你的思路和想法。因此你必须工作非常努力,条理分明。” IBM中国组织变革策略咨询业务副合伙人仓梓剑先生亦指出:“咨询这一行非常累,经常晚上加班到很晚,只睡了两三个小时就去和客户开会,如果你脾气不好一定得忍着。”我们可以用四个比喻来形容咨询师的工作:旅行家,侦探,推销员和医生。“从事咨询行业需要大量出差。以我自己为例,我今晚就要搭飞机去上海参加另外一个会议,两天后去深圳,再过两天回到北京,然后又要去上海。这就是我典型的生活。咨询师就得这样。”仓梓剑说。但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一个咨询师,你还是一名侦探。为了找出问题所在,找出是什么让客户痛苦,你需要去搜集和客户有关的事实,客户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中,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什么,你需要去推理。找出好的解决方法,找出切合客户实际情况的解决方式。你要到客户那里收集信息,做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咨询师同时还是一名推销员。你需要同客户会面,推销你的解决方案。你要向客户作演示,作推荐。当你要向客户展示你的方案时,你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最后,你还必须是一名医生。你的解决方案必须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大量出差,到客户那里收集情报信息,和客户谈生意,并最终解决问题。这就是咨询师的基本工作画面。如何才能在咨询行业取得成功“如果你来应聘我们的咨询公司,我们会要求你具有团队精神,这是非常重要的。从事咨询业,你需要随时更新知识,还需要向你的同事求助,因此我们要求你是个很好的合作者。”仓梓剑先生指出。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你要愿意学习新的知识。要成为成功的咨询师,你必须有强大的学习动力,要每时每刻地学习新的知识,否则你就不能为客户提供特别详尽的解决方案。因此,有时这种动力并非来自自身,而是情势使然。受到来自公司和客户的压力,你不得不学习。不过,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强大学习动力,也很难在咨询业这一行取得成功。你必须要具备发自内心的前进动力。作为咨询师,你还得具备领导力和专业知识。你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自信心,不论是做战略咨询还是信息技术咨询,你都必须使客户公司上上下下都建立起对你的信心,让他们信任你的专业知识。有时,如果你有了成功的经验,你得总结经验,并将新知识和新技巧融合在一起,形成我们所说的新方法。作为有资深经验的咨询师,你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方法。同时,咨询师需要有非常好的表达和说服能力,你要和客户每天讨论问题,因此沟通技巧是必须的,你需要知道客户需要什么,痛在哪里,而你又能给客户提供什么,什么是你不能提供的。因此需要咨询师有非常强的人际关系技巧。当你要向客户展示你的方案时,你必须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这对一个咨询师来讲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你得是一名技巧高超的销售员,与客户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在这个与时俱进的行业中,你需要具备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要不断上进,不断获得好的声誉。跟其他的行业相比,咨询业是个非常小的圈子,如果你出错了,很快每个人都会知道。因此你必须在行业内获得并保持个人的声誉。以上是成为一个成功咨询师的必备技能,什么技能对咨询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呢?你必须熟悉客户的业务,因为你是咨询师,提供建议,知识和解决方法,因此要非常了解客户的基本战略并对此作出指导。因此咨询师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常只有三到四周),来替客户诊断,并告诉他们你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这不仅仅是设计方案,模仿一些案例和方法这么简单的。你要向客户说明你的方案,如果你非常了解有关专业知识当然非常好,有不懂的地方要尽快询问团队成员或者同事,绝对不能不懂装懂,要非常诚实,最重要的是最终结果怎样,结果决定一切,要看你到底为客户带来了什么。六七年前,中国很多企业都向咨询业寻求新的观念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但现在,我们不仅设计解决方案,还帮助客户进行技术改造,提供新思维,新方法,并积极帮助方案实施。做咨询需要负责任,不仅要在高利润的方案设计部分下功夫,还要负责对方案进行测试和检验,弄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在实际情况中得到应用。我们需要运用技巧、工作经验、知识资本以及方法论,来解决客户的业务问题。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客户的业绩和竞争力。来源:长江商学院-------------------分割线---------------------你想成为一名咨询师吗?无疑管理咨询行业有着光鲜靓丽的职业发展前景。下面我来跟大家谈谈进入咨询公司十年的心得,解答最常见的入行问题。管理咨询适合什么人?以本人的经历为例,中欧商学院毕业后,2004 年开始进入管理咨询行业,2006 年开始,开始逐渐偏向汽车行业,直至现在,国内知名的汽车公司都做过项目,也算积累了一定的了解。管理咨询解决的第一大问题是是帮助公司验证想法是不是对的,这种项目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公司都会做;第二种类型的项目是推动公司内部改革;第三种项目是公司内部没有知识和能力去做,尤其是在外企中新成立的部门,这类项目的附加值稍微低。管理咨询公司多半就是处理这三种类型的项目。如何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做咨询?学校会有测试职业取向,在没做这类测试前,年龄比较prefer工作3-5 年,年龄27-29 岁;技能是否具备;对个人生活方式要求,没有朝九晚五的规律作息,时间大多不可控;你是否喜欢去想一些不找边际的问题,想不清的问题是否愿意去寻求答案;最终,咨询是一个比较累的工作,如果你没有passion,很可能坚持不下去。如何进入管理咨询行业?所谓的“第一阶梯”中三家公司,Mckinsey、BCG 和Bain,其中Bain 与前两家相比较弱。三家公司各有风格,BCG 做的偏学术风格比较多。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你在哪一家公司比较“舒适”。在咨询业的职业初期,公司的名声比较重要,做到高层,看个人能力比较多。行业未来的格局可能会变化很大,剩下Top2 or 3,二三梯队的公司都会被并购。原因是这个行业非常需要技能,只有有了技能可以做很多投入。比如专题的研究,对小公司来说很难投资。顶尖咨询公司经常会去各大学校招聘,第一轮CV 筛选会比较严格,一万份简历中挑选出 份。面试对MBA 学生有两轮,第一轮见两个Manager, 或者一个Manager 一个Principal, 第二轮见两个Partner,或者一个Partner 一个Principal。两轮内容都类似,基本问题之后做Case,因此,Case 是决定能否录用的关键。四个面试官如果有一个不喜欢你做的Case 就不会通过。面试中除了Analytical Skill/ StrategicThinking,Communication 也是重点考察的技能之一。案例面试会问哪些问题?每家公司会有些差别,一般都会给真实的Case,即在行业中真正做过的,有定量和定性分析的部分。需要应试者直接找到问题的关键,有些点要想得深入一些。总体看两点,一方面是学术,另一方面是框架性思考。第一轮的PL 或者Principal 会考虑与你在一个Team中工作三个月是否舒适,在这个过程中,你的Communication 很重要。在咨询公司会得到什么样的coach?进入行业后做真正案例,长度上2-3 个月比较普遍,有时也会很4 个星期的短期项目(其中到了2 个星期有个回访,整体schedule 很紧)。从团队结构1+3 到1+5 左右, 即一个Manager+ 若干Consultant。在一个团队中,除了Manager,其他人的工作不会有太大差别。各家做项目的风格差别比较大,如BCG 的Partner30%-40% 的时间都在做项目,如果内部能过,在客户那里就会比较好通过;又如有些公司Partner 只负责卖项目。个人认为前一种得到的锻炼会更多。再谈谈在咨询行业能得到的成长:刚入行业半年到一年,你的Mentor 会影响你在这个公司成长、发展的机会,告诉你公司的policy、hidden rule ;公司的培训也很多,Under job training 项目上的PR 每隔1-2 个月会和你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不好。这也是咨询公司对成长特别有帮助的地方,因为这样的体系和直接的反馈,你对自己更加了解。要想在咨询行业中survive 下来,最重要是对项目quantity 和quality的分析。到Manager level 开始要求你对客户的理解,写story 的能力。做到2-3 年时,体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退出的时候有哪些选择?从consultant 做到partner毕竟只有5%的概率,那么中途“出去”的人有哪些选择?从Consulting 到corporate 出去, 一般从strategy、BE 部门开始, 做2-3 年, 对公司积累了一定的了解,再转去业务部门,将来做CEO/ VP 的可能性比较大;前几年比较热们的选择之一是去PE ;还有一种是去创业。什么时候出去比较好?建议在咨询公司一定要做到2-3 年,如果没做到,不管什么原因,别人会怀疑你可能是被公司辞退。在Top Tier 公司, 每三个月review 一次,bottom的10% 是要走人的。但总体来说形式是很友好的,公司会给你时间也会帮你找工作。所以一定要做满三年,不然这段经历是不太会被value 的。如果Post MBA 做满三年,应该达到Manager level,而PL 出去是比较好的时机;如果做到Principal 再出去可能比较难了,因为年龄和薪资尴尬。
咨询狗 / 好巧啊你也来忽悠客户来了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事经济工作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