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产

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
&■ 栏目导向 &
& 文章内容...
山东省夏津县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本报讯蔬菜种植一直是山东省夏津县雷集镇的主要产业,但同脉有机农场的到来却让该镇的蔬菜产业棋局大翻盘:这里的蔬菜,最便宜的也卖到了30块钱一公斤,菜比肉贵,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据介绍,同脉有机农场是上海同脉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个蔬菜种植车间,属于一产。同时,公司还有属于第二产业的蔬菜加工车间以及属于第三产业的海客乐有机蔬菜超市。一个公司的业态直接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有机蔬菜直销上海,价格比普通蔬菜高出5至8倍。  “打造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必须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创造更大的附加值。”夏津县委书记王春利认为。目前,夏津把“六次产业”作为着力发展的方向,探索一二产业或一三产业联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同时,该县依托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建设,走出一条集种植结构调整、生态观光旅游、林果深加工、吃住行游购娱、会议会展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之路。夏津圣树源农业有限公司以桑产品开发为主,深度融合一二三产,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产业链。目前,这样的“六次产业”综合体出现了20余家。  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夏津县出台配套扶持政策,推动农业脱胎换骨,农业、农机、农信社联合起来,在培育新兴主体、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技术、资金支持,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目前,全县涌现出40余个专业化服务组织。  据悉,该县计划2020年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40万亩以上、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60万亩;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覆盖率达到50%。  董玉龙 杨焱
&·各月农事建议
·站内搜索
&·相关文章
主办: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承办:重庆市农业信息中心
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东段 186 号
电邮:cqnx@
备案号:渝ICP备号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日 13:45:38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明国
编者按:怎样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下定义,如何确定融合的边界、内涵和外延,对于这些问题可以从大背景出发,从经营主体、融合机制和从产品科技等角度综合思考,以发展的观点,规划出相对科学的发展道路。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也是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亮点。由于这一部署刚刚提出,社会各方面的认识还需要深化,需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做出必要的回答。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意义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中央会议和文件中,是党的“三农”工作理念和思路的又一重大创新,具有深厚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根本选择。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加速度,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条件大幅改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好形势。特别是粮食“十一连增”,且连续4年超11000亿斤,提前近10年完成了国务院《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年)》目标;农民收入“十一连快”,且增幅连续5年跑赢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不仅1998年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近12年快速扩大的趋势得以阻断,而且创造了1984年之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一次连续3年(、1997)以上缩小的历史。成绩令人欣喜,但也必须看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很不牢固:从农业资源看,不仅空间潜力极为有限,而且部分主产区土壤地力长期透支、质量持续下降、重金属超标、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突出,已对农业稳定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威胁;从农民收入看,在家庭经营受成本抬升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收益有限、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工资性收入增幅明显趋缓、转移性收入总量小增量少等因素影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面临极大挑战;从农村社会看,农业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向城市迁徙,不仅导致农村人才等资源严重流失,并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更紧密地融入农业,提升农业发展及资源利用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有利于聚集农村人气和改善农村人员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从国际看,当今,产业融合已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产业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已风起云涌,正在带动社会经济系统日益广泛、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边界为了适应增长而日渐模糊或消失,全世界已几乎找不到任何一个产业在不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快速发展。从国内看,在新常态新要求下,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深度优化调整,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空前加快。一些企业以互联网技术融合应用为突出代表实现快速崛起,吸引了国人乃至世界的目光。当前,在产业融合理念的先导性作用下,“互联网+”、“创客”、“众筹”等新概念迭出,其背后如影随形的无不是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产业形态和巨大而活跃的产业发展空间。具体到第一产业而言,近年来我国农业虽然在与第二、三产业融合上步伐有所加快,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由于产业融合度不够,不仅在生产环节竞争力严重不足,而且在加工环节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比如,在食用油加工领域,以打通全产业链作为最大经营之道的新加坡食用油加工企业益海嘉里,进军我国后已连续多年占据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40%左右的份额,大豆压榨能力占国内产能之首,并且在国内调和油市场价格上发挥着风向标作用,掌控着很大的话语权。在畜产品加工领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顺应形势、应对挑战,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通过借势发展增强竞争力。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结合我国国情,总结借鉴国际国内产业融合的实践经验,现阶段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农村为依托,以打通延长农业产业链与价值链为方向,以农业与关联行业间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管理方式的交叉渗透和优化重组为途经,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高度一体化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的过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领域广、时空跨度大、工作任务重、现成经验少,需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政府引导、市场主体,机制创新、试点先行等基本原则。当前,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明确定位和要求。
明确融合的基点在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角度和途经很多,但对我国而言,必须强调和始终坚持一定要把农业作为基点,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务农就业增收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保障粮食等农产品基本供给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农民收入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如果我们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点放在农业以外,最终可能会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但也可能会侵害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屁股决定脑袋,站在不同位置就可能有不同的思维认知和行为结果。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只有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点从一开始就明确放在农业上,始终把农业和农民放在突出位置,融合的方向才不容易出现大的偏差。
明确融合的关键在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除了农业以外,在二、三产业所关联的各种业态中,能够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很多,比如,科技、信息、市场等服务行业,以及工业企业等,但面对众多选项,我们需要坚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抓住抓牢最重要的方面。客观分析,科技信息等服务行业进入农业,更多体现于对农业的支撑手段,起到的主要是辅助作用;工业企业进入农业,虽然会带来资金、管理等优势,但也相对存在着专业性不够强、感情疏离、与农逐利等问题。与上述二者不同的是,农产品加工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不仅具备一定的资本条件,还有着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本身就一头连着加工原料生产、一头连着加工产品市场销售,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不仅处在前延后展的便利位置,而且具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就是说,融合一、二、三产农产品加工业既有天然优势,也本身就是它的天性。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自建原料基地和市场网络,早已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体。另一方面,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业时间较长,对农业既具有深厚的感情,也具有专业的人才技术等积累,支持农业发展更容易做到得心应手。加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庞大,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18万亿元,总产值已是农业的2.1倍,成为举足轻重的部门,对农村乃至全国产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具有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实力。这些情况表明,把农产品加工业定位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业态十分必要。此外,近年来休闲农业发展突飞猛进,且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高度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念,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值得高度重视和借力的重要业态。
明确融合的主体在新型经营体系。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千家万户的农民都要行动起来,但由于我国农户经营规模狭小,特别是传统小农户很难在推进融合发展上发挥大的作用。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要调动广大传统小农户的积极性,更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0万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万家,其中省级以上1万家,国家级12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万家左右,50亩以上的规模化经营农户317.6万户。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不同领域实践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应在今后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更大活力,推动其发挥更大的生力军作用。
明确融合的保障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共同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在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的作用,政府不能够包办,也无法包办。但是,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特别是在当前各方认识尚不尽统一、各地工作头绪尚不清晰的情况下,尤其需要通过规划等指导性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原则方向和目标任务及措施。二是加强示范引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及领域,通过总结发现树立一批融合发展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推广,促进由点到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十分必要。三是加强政策激励。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得好的地区和经营主体等,通过财政奖补、税收优惠、金融扶持、通报表彰等形式给予适当奖励,推动形成争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构建起长效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机制。
( 网站编辑:钱坤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也来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
土地流转的三个紧迫问题
作者:迟福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2月
主办单位: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据新华社电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昨天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文件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2000字,共分5个部分32条,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今年一号文件的第一部分提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项内容出现在首页不仅意味着是一号文件的重点,同样也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心。&&&&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也一直是历年一号文件不可缺少的内容,今年的一号文件延续了去年的思路,提出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提高农业补贴效能等指导意见。除此之外今年还首次提及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例如过去农民饲养牛羊,牛羊成熟后直接出售换取收入,未来如果条件允许将鼓励农民进行屠宰加工,统一销售,这样农民的收入将更可观。&&&&首提农村法治建设&&&&农业改革方面主要涉及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的改革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改革进行,今年一号文件首次引入了农村法治建设相关内容,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定位。”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相信在文件部署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望加快推进。&&&&□释疑&&&&一号文件为何频频锁定“三农”&&&&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一号文件中聚焦的主题往往是国家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全年工作中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地位,因此历年的文件都会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不过,中央的一号文件并非年年都聚焦“三农”问题。细数改革开放以来的多份中央一号文件,其中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共有17个。这17个文件也并非一直连续,中间有过中断。&&&&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农村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五个一号文件,对当时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18年后,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又连续12年聚焦“三农”。&&&&一号文件涉农传统为何在上世纪80年代中断?对这一问题当时全国从上到下有这样一种认识: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了,今后重要问题都在城市,工作重心也从农村开始转到城市。&&&&那么,时隔18年后,一号文件为何又重新锁定“三农”?这背后又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上个世纪末,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出现复杂局面,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几年低速徘徊在4%以下。此外,城市改革经过10多年“加速跑”后,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影响到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今天,在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表明“三农”问题在中国“重中之重”的地位非但没有弱化,反而更为加强。当前,中国正处在四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冲刺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缺了农村这一头。四化建设,必须补齐农业这一短板。这些因素决定“三农”仍是中央亟须和重点部署的工作,也正是缘于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第12次将靶心锁定“三农”。&&&&□亮点解读&&&&关键词&农民增收&&&&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文件】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文件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解读】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其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老乡的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新常态下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成为“三农”工作的一大新挑战。&&&&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文件对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内外兼具、多措并举。文件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帮助。此外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文件提出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多年来,我国惠农资金量大,但使用效率并不高,发挥好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可使每一分支农资金都发挥更大效能。”党国英说。&&&&关键词&农业发展&&&&不能再“耕子孙田种当季粮”&&&&【文件】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解读】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当前“耕子孙田种当季粮”的旧有发展模式严重透支地力和产能,已走到尽头。今年的一号文件对“转方式”浓墨重彩,极具针对性,传递出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的信号。&&&&“文件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这与以往更多地强调产量增长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的强不是体现在产量上,而是体现在竞争力上,这意味着农业在‘转方式’上将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说。&&&&关键词&人居环境&&&&提升文明程度建设美丽家园&&&&【文件】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今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解读】当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下,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滞后,亟待提升。&&&&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和以往一号文件相比,今年文件在强调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强调公共服务水平及文化建设,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由“物”到“人”,新农村建设迈向“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的新阶段,内涵更为丰富。&&&&“在推进路径上,文件首次提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这将有益于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入新农村建设,让新农村建设更可持续、农民获益更实在。”李国祥说。&&&&关键词&农村改革&&&&让土地资金等要素有序流动&&&&【文件】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解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村庄空心化趋势明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严峻地摆在面前。同时,农村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长期被禁锢,产权归属不清晰,如何“唤醒”农村大量“沉睡的资产”,已成“三农”发展的一大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所所长叶兴庆说,30多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释放了长期被禁锢的生产力,农村经济获得极大发展。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问题,仍然在于旧体制的制约,唯有通过改革来破题。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实现其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让农村“沉睡的资本”“活”起来,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关键词&法治建设&&&&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文件】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文件提出要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的衔接,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解读】农村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一些地方非法征用农民土地、非法占有农民集体资产等问题时有发生;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常常出现公司与农户互相“撕毁合同”问题;毁占耕地,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的案件屡见报端;“法不下乡”成为农村法治的困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可见“依法治农”已成推进“三农”发展的重要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农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农村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更需要用法律为改革保驾护航,一方面可保证农村改革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能杜绝一些人‘以言代法’现象的发生,保护农民权益。”郑风田说。据新华社&&&&今年一号文件&&&&三农工作&四个重大&&&&重大课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重大考验&&&&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重大挑战&&&&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大问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今年五项重点工作&&&&1&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3&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4&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5&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京华时报制图何将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您的位置:>>>
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带动增收致富
&&&& 李克强总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民收入&五连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 编者按:正如我们听到的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2014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农民收入实现了&五连快&。
&&& 这喜人的9.2%和&五连快&,不是光靠种地实现的。当前,要想帮助农民致富,还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 产业怎样融合?这个新的增长点又在哪里?融合中怎样推进农民致富?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孔祥智如是说:
&&&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评论员孔祥智)据《三农中国》报道:
&&& 企业加农户,引导农民致富
&&& 记:在目前这种新常态下,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您认为应该如何推进呢,他的推进方向是什么呢?
&&& 孔祥智:从国外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产业链都是很长,尤其是第二产业,它的加工加工的很细,我们目前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点,和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这样我们的农民主要是获得第一产业的收入。那么目前呢就是最好企业加农户,那么怎么使这个农业产业化模式,也就是企业加农户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农民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那么这个是未来政策一个着力点。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说农村旅游业,2007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多功能型这么个概念,也就是农业它不仅仅是一个生产的产业,是提供产品的产业,他还有其他的,比如说它能提供休闲啊、娱乐啊、生态啊、文化啊这东西,所以如何充分挖掘农业在生产功能之外的各项功能,这是发展农村旅游业,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到农村去,享受农业产业带来的其他效益,生态效益啊,包括文化、包括教育,那么这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另外一个重点。
&&& 对于大部分农区来说发展第二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中城市郊区可能是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延长郊区农民的产业链也是非常重要的。
&&& 产业快速融合,带动农民致富
&&& 记:刚才您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拓展,还有我们这个农村乡村旅游服务的多样化啊,这方面应该如何去做呢?
&&& 孔祥智:首先政策上引导,应该延长加工业的产业链这么个阶段。在政策上引导,在金融啊、财政啊各方面支持,引导企业家创新,这是企业家的事情,企业家看到盈利了,看到赢利点他就有可能投入,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 那么从旅游业上来看,我看首先也是政府引导,然后靠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当然农民怎么组织起来,农民怎么能够认识到这个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这也是政府引导,引导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建立起来以后,整个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都有非常大的提升。过去一家一户非常分散,现在把这个整个就是联系在一起了就是一个整体了,只不过呢你像比如说大饭店我是在一个建筑里面,这个呢合作社它是在很多家,分散,但是呢跟大饭店一样,来了客人以后到那家,到那家,就跟大饭店到那个包间,到那个包间是一样的,所以这样大家也不要去抢客源,最后有一个利润分成的机制。
&&& 经济新常态,加速农民致富
&&& 记:在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下,未来包括农村这一块,这个拉动性会不会减弱呢?
&&& 孔祥智:在经济新常态下,很多人都认为是不是13年、14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会有所降低呢?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子。就是去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规模还是超过了上一年,这个也就说明呢就是尽管是经济新常态,尽管经济发展速度从原来的中高速变成了中速,但是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收应该是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减弱。
&&& 我体会是这样子,第一呢就是经济结构在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以后很多这个小企业、中小企业开始发展起来了,从世界各个国家的情况我们都可以发现,其实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它是吸收劳动力的最主要的一方面。
&&& 第二个是我们经济发展水平到了今天,可能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城乡居民对于服务业的要求比过去更大了,所以从去年年底的数字来看,它和上一年相比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数还是在增加,所以起码我们从目前情况来看就是这个经济新常态并不是意味着就一定会减少对农业的带动,并不一定意味着减少城市对农村的带动。
&&& 另一方面呢实际整个财政收入还是在增加,同时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上也谈到了,不管财政多紧张,对农业的投入只增加不减少,这个对农业也是利好的消息。
(文章来源:央广网 )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农村一二三产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