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纯网上互联网银行牌照照?

网商银行优势在哪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网商银行优势在哪
  柏可林 摄
  若是在半年前,用百度搜索“网商银行”,八成会被告知:以下为您显示“网上银行”的搜索结果。而现在,除了浙江网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称,以及老板马云的头像,你还能浏览到15万个相关搜索结果。
  纯互联网方式运营,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作为首批5家获批民营银行中注册资本最雄厚的网商银行,即有些神秘,又透着有趣,吸引了不少的眼球。
  背靠大树好乘凉,背靠着阿里这棵大树,即使是初出茅庐,但只要喊出“叔叔辈”――支付宝的名号,网商银行立刻就能让人忌惮三分。
  刚刚走上舞台的民营银行,血液里天生的互联网基因以及普惠金融情怀等,给整个金融业带来一缕春风,但其发展也并非一片坦途。
  网商银行的股东方之一复星集团投资总监陈铁承认,“未来网商银行还将面临几个挑战和难点,一是大众消费习惯问题,如何提高客户认可度和依赖性,值得思考。二是监管制度的挑战,网商银行对过去制度构成冲击,也需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制度进行补充。三是风控挑战和信用管理,网络信用如何有效转化为借贷中的信用管理,这目前仍是全世界金融机构的难题。四是同业竞争,传统银行也在向网络延伸,还有一部分非银行类型金融机构也在实现网络化经营,这些机构都会与网商银行构成竞争,因此,在市场中网商银行还需要有自己好的营销水平和风控管理能力。”
  尽管民营银行的许多模式前所未有,并蕴含着很大的管控风险,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相当看好。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就表示:“阿里过去几年做小贷积累了很多经验,庞大的电商活跃用户意味着有足够多的客户来源支撑银行规模,也有有效的风控手段。发挥好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作用,可以实现批量放贷,把成本降下来。”
  “云”上的银行
  中国第一家完全跑在“云”上的银行,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就是这么来介绍它的。
  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异常直白。就如同“网商银行”想要表达的是“互联网商业银行”一样,所谓跑在“云”上的银行,不外乎是形容它“不着地”,是没有实体渠道的。提供的服务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每天7小时即开即用。
  俞胜法表示,网商银行是第一家尝鲜完全自主可控的金融云系统的银行,但这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适应互联网运营的核心系统会开放给所有金融机构使用。因此,核心系统自然是花了大价钱。阿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架构的金融云计算和OceanBase数据库是真正确保网商银行能在云上“跑”起来的关键。
  从传统商业银行经验看来,每年在IT系统的软硬件采购上要耗费上亿资金。网商银行首席信息官唐家才表示,系统上云后,网商银行可以大幅降低系统成本,而且随着业务的扩大,金融云的成本优势还会不断增大。
  据相关测算,银行采用的传统IT系统,每年维护单账户的成本大致在30-100元,单笔支付成本约6-7分,而基于金融云的网络银行系统,每年单账户成本只有约0.5元,单笔支付成本约2分钱。
  网商银行的系统扩容弹性成为相比传统IT的又一不同之处。“在传统IT系统下,当有明星理财产品销售时,由于系统承压力不够,往往采取限制性的方式售卖。”
  此外,大数据能力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已经运营五年的蚂蚁小贷,成为网商银行大数据运营的“经验先锋”。网商银行内部人士举例称,蚂蚁小贷会通过构建“水文模型”来预测小微企业的后续经营状况,从而判断授信。以前,金融机构习惯通过财务分析和人工审核的方式放贷,如果一家企业目前的经营相对困难,即处于“低水位”,传统金融机构往往不会向其发放贷款。但蚂蚁小贷可以从其历史销售和行业景气程度的大数据分析中预测它很可能在几个月后“水位回升”,那它也很可能获得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底,蚂蚁小贷已向160多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累计投放贷款超过4000亿元。俞胜法表示,基于大数据的风控能力是网商银行的核心能力之一。未来蚂蚁小贷的业务也将和网商银行逐步融合。
  作为一家宣称将不设立物理网点的银行,网商银行也碰到了不少实际的问题,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网商银行将如何解决“面签”。央行对于银行开户有着明确的规定,客户开立新的银行卡账户必须面签,首次购买金融理财产品需要面签,办理贷款业务同样需要面签。
  作为银行,网商银行也需要借助传统金融的赢利模式,只是降低成本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不能做到传统银行做不到的业务,赢利还只是传说。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小微企业约1170万户,4436万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占比最多能达到95%,这些客户长期被传统银行所忽略,却成为互联网银行的座上宾。实际上,截至2015年4月底,蚂蚁小贷已累计为160多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解决融资需求,累计投放贷款超过4000亿元,不良率在1%左右,赢利能力可见一斑。
  网络银行基本能做传统银行的全部业务,没有物理网点可以节省不少人力成本,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基本还得依赖先在传统银行存款再转入网络银行,假如商业银行不合作,网络银行怎么办?还有是否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如何计算?存款会不会分流余额宝资金?跟阿里小贷关系如何处理?归根结底,制约网络银行发展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传统商业银行最基本最传统的两个问题:存款和贷款难题。
  主攻“长尾”市场
  “我们永远不会去碰那20%的高价值客户群。”俞胜法称,网商银行坚决服务“长尾”客户,尤其是广大的小微网商、个人创业者和普通消费者,特别是其中的农村消费群体。“以贷款业务为例,网商银行非常明确不会做500万元以上的贷款业务”。
  居然选择不和传统银行抢食“大蛋糕”,网商银行对于发展定位很明确,就是打造一个平台,这意味着网商银行无论在资金来源和资金发放两端都将对接传统银行。网商银行做100万元以下的业务,超过100万元的业务将对接传统银行,网商银行在其中做相关的服务。
  与微众银行的“个存个贷”类似,网商银行施行“小存小贷”,设定20万元以下的存款和100万元以下的贷款等标准。在贷款业务方面,将会把蚂蚁金服的小贷业务纳入其中,而蚂蚁金服在中小企业网络贷款、消费信贷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
  网商银行的客群定位除了小微网商、个人创业者和普通消费者之外,俞胜法表示,金融“长尾”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网商银行一家远远不能满足,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网商银行将延续蚂蚁金服的平台化思路,搭建同业平台,联手更多的金融机构,通过网商银行的技术和数据能力分享给更多金融机构,促进普惠金融的实现和发展。
  一位支付宝的员工告诉《国际金融报》,或许在一些人的眼里,这样“舍大求小”过于“小打小闹”了,但是当初做余额宝的时候,同样是从他人认为的“小打小闹”做起来的。“实际上市场要比外界想的大很多”。
  网商银行方面人士介绍,网商银行也不会涉足传统银行的线下业务如支票、汇票等。
  按照规划,网商银行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数据能力,着眼于解决长尾的金融需求。同时,网商银行还会传承蚂蚁金服的传统,继续服务“三农”,发展农村金融。
  “目前,蚂蚁小贷服务的170多万家客户里,有20多万家是农村地区的客户。”俞胜法透露,农村金融将成为网商银行的重要方向,比如与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村淘计划一起,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俞胜法表示,金融的长尾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网商银行一家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网商银行将延续蚂蚁金服的平台化思路,搭建同业平台,联手更多的金融机构。
  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对于网上银行的发展思路非常认同,认为民营银行的优势在于“他们肯服务于小微企业”。他们将自己“谦卑”的定义为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提供商,这既是传统资金不愿意去的地方,也是被普遍认为风险较高的地方。帮助民营银行实现这一愿景的是科技和技术,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将降低他们的经营风险,反过来这样的金融服务,也将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曾表示,民营银行发起人大部分本身就是民营公司,更了解小微企业需求。其实大客户已经基本被大银行瓜分殆尽,后来的民营银行一定会紧紧抓住小微企业作为经营核心。
  李晶表示,这些民营银行没有历史包袱,一开始就从现代化的商业银行起步,它们的进入将给整个银行业的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新的变化。差异化经营不仅是未来民营银行生存之道,也可以此为突破,激活国内银行业新一轮市场竞争。
  “民营银行的优势在于更加市场化,从零开始建立全新客户的营销模式、激励机制。此外,民营企业对特定细分领域更为熟悉,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评价。
  在产品设计上,有消息称,网商银行的部分产品已开始内部测试,并包括类似前海微众银行“微粒贷”的消费贷产品。
  “刷脸”还有多远
  无论是阿里的网上银行,还是腾讯的微众银行,阿里和腾讯出身互联网,征信、风控是市场最为担心的问题。
  “阿里和腾讯,客户都不是问题,其数亿的客户,银行都比较害怕。最终还是征信问题,他们的大数据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征信问题?”棕榈树CEO洪自华认为,如果在庞大客户基础上解决征信问题,其小微贷的力量就非常强大了。
  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此前阿里曾拟与合作,希望对方提供风控技术和模型,但对方担心阿里据为己有,那么随时都有可能摆脱合作。
  一位腾讯人士则称,经过不断摸索风控已不是大问题,除了自身网络大数据的提取,还会引入其他征信数据,以多种方式来实现强有力的征信体系和风控手段。
  “这两家网络银行,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征信问题,而是远程开户!”上述腾迅人士称,只有解决刷脸开户,两家网络银行才能真正运作起来。
  上述两家网络银行均表示,没有线下物理网点。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远程开户,这是网络银行的突破口。
  据悉,上述两家银行为此上报了“刷脸”开户,然而未能获得监管层通过,仍处于反复论证和审批之中。市场甚至有人解读为,这是为保护传统银行所致。实际上,通过人脸识别的远程开户,人机交互的模式,其错误率有多少?会不会引起风险?风险有多大?都是监管层需要验证和考虑的。未来网络银行种种创新,都将继续挑战监管层的神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由于央行远程开户尚未放开,均定位于互联网银行的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面临相同的监管限制。以微众银行为例,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该行既无营业网点,也无营业柜台,所有风控、服务等都在线上完成。而这些业务要想得到真正推广,离不开远程开户等政策落实。
  在民营银行与互联网高速融合的过程中,“远程开户”关乎网络银行业务落地、低成本吸收存款等问题,这使得不少互联网企业加大对生物识别的研发力度;但与此同时,由于实际应用中生物识别技术尚未成熟,“远程开户”风险未得到充分论证,监管部门一直没有对此“松口”。
  业内人士称,无论人脸识别、指纹等多重生物识别技术有多成熟,只要是网络远程传输方式都能够被黑客截取复制,造假门槛相对较低,这类技术用于金融业务风险很大。
  “我们已经完成‘人脸识别’相关的技术储备,随时做好远程开户的准备。”网商银行人士表示。对于纯网络银行来说,仅有支付渠道还是不够的,一朝未有自己的账户,银行业务的命脉便不在自己的手上,只能依托于传统银行的账户。微众银行方面近日亦向媒体表示,微众已经做好“刷脸”准备,只等监管闸门的放开。
  腾讯云的高层表示,现在做的人脸识别与公安系统的身份证打通,识别率可以达到99.5%。只要将脸放到摄像头前面,除了识别外,后端还会做一些征信、数据的匹配,例如朋友圈是怎么样的,很多软性数据都可以出来。
  微众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敏在日前举行的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微众银行就算作为一家纯互联网银行,也是持有正常银行牌照的,所以与传统银行一样面临着同样的监管,远程开户也没有被允许突破,目前还不能做。
  业内人士表示,“纯网络银行”正在努力突破面签难题,人脸识别远程开户的标准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参与试点的银行与监管一道通过实践进行探索。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网商银行:倒不如说是一家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
  肖中洁  随着浙江网商银行(以下简称“网商银行”)的正式开业,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齐齐揭开面纱。  6月25日,网商银行在杭州宣布正式开业。和其他银行不同的是,这是中国第一家将核心系统架构在金融云上的银行。“我们有三大核心能力,这将是网商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关键。”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说:“一是,大数据挖掘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走在最前面。二是,我们网商银行采用完全去IOE系统(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代之以自己在开源软件基础上开发的系统),这在国际上和国内都完全没有。这套系统对于网商银行业务发展至关重要。网上交易量太大,一般系统会承受不了,而我们系统不存在这个问题。三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在移动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创造了很好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目前态度比较谨慎,还未放行“远程开户”,网商银行的业务开展面临极大掣肘。毕竟做银行最核心的是账户体系,如果没有该体系,银行可施展的空间很小。俞胜法表示,网商银行不能做开户、存款业务,只能做“不需要依靠账户或可通过其他账户来实现”的简单业务。  7月起跑  网商银行由蚂蚁金服、复星、万向、宁波金润、杭州禾博士和金字火腿(25.34, -2.82, -10.01%)等6家股东发起设立,注册资本40亿元。日,网商银行获开业批复。  小微企业、个人消费者和农村用户,是网商银行的三大目标客户群体。根据规划,网商银行将以互联网方式经营,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没有分行、没有柜台,纯粹线上运营。  俞胜法透露,网商银行将基于云计算的技术、大数据驱动的风险控制能力,采取“轻资产、交易型、平台化”的运营思路。所谓轻资产,是指不走依赖资本金、物理网点、人员扩张的发展模式,而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数据化运营。所谓交易型,是指不以做大资产规模,追求商业利润为目标,更快速地实现资金的循环流动。  平台化的思路,则是网商银行将风险管理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场景化的客户服务能力,开放共享给同业金融机构,进而更高效地实现金融服务需求与供给的高效匹配,形成开放式、生态化的平台。  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不会单打独斗做平台化。目前,网商银行的管理团队已经全部到位。据浙江银监局批复文件显示,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任网商银行董事长、俞胜法任行长、赵卫星任副行长、唐家才任首席信息官、冯亮任产品总监、童正任合规总监、车宣呈任财务部门负责人、廖旭军任内审部门负责人。具体业务有望在7月开展。  “我们团队中除了我基本都是‘75后’。不包括我,平均年龄不到38岁。”俞胜法透露。  首家“云上银行”  有APP没网点、没有信贷员、核心系统跑在“云”上、放贷由机器和大数据决定而不是人――浙江网商银行,与其说是银行,不如说是一家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  据浙江网商银行介绍,其是中国第一家完全跑在“云”上的银行。网商银行系统由蚂蚁金服专家团队自主研发,采用全分布式的金融架构,完全基于蚂蚁金服和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金融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平台、金融大数据平台和OceanBase数据库开发。所谓分布式架构,通俗理解就是把许多开发应用分散到很多服务器上操作,从而提高服务器计算、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系统架构。  跑在“云”上的不仅仅是网商银行。金融云已经帮助数百家来自银行、保险、证券、征信、微金融等各个金融行业的系统升级到了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上。目前“云”上已驻有芝麻信用、天弘基金、众安保险、蚂蚁小贷等不同金融业态的用户。  在传统银行的一些人士看来,网商银行系统的确具有很强竞争力。某国有银行相关人士之前就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并不担心网商银行的客群和业务定位会不会抢占传统银行的地盘。更关注的是基于阿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架构的网络银行核心系统,现在传统银行业已经意识到科技和信息技术驱动业务创新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对“上云”的金融机构来说,只需要付出远低于传统金融技术的成本,就能够拥有处理高并发金融交易、海量大数据的能力。  网商银行相关人士透露,以单账户成本为例,国内大银行一个账户一年的IT成本大概在50元上下,小银行则在80到100元之间,而网商银行这一成本则在1元以下。IT系统成本高,也是一些银行对小额账户收取年费的重要原因。再从银行最日常的支付业务来看,银行每笔的成本在几毛钱,而跑在云上的网商银行只需要不到两分钱。技术优势及其带来的成本下降,成了网商银行可以去大力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基础。  从人才配备来看,在网商银行300多名员工中,三分之二是科技人员,从事数据建模等工作。而无论在国有大型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中,科技人员的比例也就是10%左右。  “监管层送大礼”  尽管远程开户还未放行,但民营网络银行的政策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  6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对于25日开业的网商银行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份大礼。”俞胜法说,“由于远程开户目前监管还没有批准,存贷比考核的放松意味着我们可以不用有那么大的压力去拉存款。”  据了解,央行对远程开户比较谨慎,原因主要在于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这两家网络银行报的远程开户方案,其技术可靠性没有被检验过,因为没有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测试和验收,央行对系统可靠性心里没底,两家的数据都是两家银行自己提供的,没有经过央行检验。另外,央行担心给了网商和微众这两家远程开户试点,会对其他银行产生影响。  俞胜法透露,网商银行第一款产品会是个人贷款业务。利率肯定比微众银行推出的“微粒贷”要低,而微粒贷最高年化利率达到18.25%,事实上也曾导致业内一片哗然,并被吐槽缺乏新意。  “我们不是要和微众银行竞争,贷款定价主要考虑三个因素: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可能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两家差不多,但是在风险成本上我们更有优势。因为我们有阿里小贷过去近5年经验和数据积累,能让我们更好地控制风险。”俞胜法说。  值得庆幸的是,对网商银行的管理层来说,未来几年的经营压力并不会太大。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彭蕾在开业典礼上明确指出,网商银行的考核目标不是市场规模,更不是利润率。最看中的是中小企业客户数和海量的普通消费者。  在开业之前,俞胜法就曾表示,网商银行将立足于服务小微,不做500万元以上的贷款,不做“二八法则”里20%的头部客户,而是以互联网的方式,服务“长尾”客户。未来目标是五年内覆盖1000万小微和个人客户。
作者:佚名&&责任编辑:小龙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关注 热点图片新闻 评论热文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第14版:机构
国际金融报
往期回顾 &
网商银行优势在哪
本报记者 严言
国际金融报
  柏可林 摄
  若是在半年前,用百度搜索“网商银行”,八成会被告知:以下为您显示“网上银行”的搜索结果。而现在,除了浙江网上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称,以及老板马云的头像,你还能浏览到15万个相关搜索结果。  纯互联网方式运营,不设物理网点,不做现金业务,作为首批5家获批民营银行中注册资本最雄厚的网商银行,即有些神秘,又透着有趣,吸引了不少的眼球。  背靠大树好乘凉,背靠着阿里这棵大树,即使是初出茅庐,但只要喊出“叔叔辈”——支付宝的名号,网商银行立刻就能让人忌惮三分。  刚刚走上舞台的民营银行,血液里天生的互联网基因以及普惠金融情怀等,给整个金融业带来一缕春风,但其发展也并非一片坦途。  网商银行的股东方之一复星集团投资总监陈铁承认,“未来网商银行还将面临几个挑战和难点,一是大众消费习惯问题,如何提高客户认可度和依赖性,值得思考。二是监管制度的挑战,网商银行对过去制度构成冲击,也需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制度进行补充。三是风控挑战和信用管理,网络信用如何有效转化为借贷中的信用管理,这目前仍是全世界金融机构的难题。四是同业竞争,传统银行也在向网络延伸,还有一部分非银行类型金融机构也在实现网络化经营,这些机构都会与网商银行构成竞争,因此,在市场中网商银行还需要有自己好的营销水平和风控管理能力。”  尽管民营银行的许多模式前所未有,并蕴含着很大的管控风险,但不少业内人士还是相当看好。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就表示:“阿里过去几年做小贷积累了很多经验,庞大的电商活跃用户意味着有足够多的客户来源支撑银行规模,也有有效的风控手段。发挥好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作用,可以实现批量放贷,把成本降下来。”  “云”上的银行  中国第一家完全跑在“云”上的银行,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就是这么来介绍它的。  听起来有些玄乎,其实异常直白。就如同“网商银行”想要表达的是“互联网商业银行”一样,所谓跑在“云”上的银行,不外乎是形容它“不着地”,是没有实体渠道的。提供的服务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每天7小时即开即用。  俞胜法表示,网商银行是第一家尝鲜完全自主可控的金融云系统的银行,但这套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适应互联网运营的核心系统会开放给所有金融机构使用。因此,核心系统自然是花了大价钱。阿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架构的金融云计算和OceanBase数据库是真正确保网商银行能在云上“跑”起来的关键。  从传统商业银行经验看来,每年在IT系统的软硬件采购上要耗费上亿资金。网商银行首席信息官唐家才表示,系统上云后,网商银行可以大幅降低系统成本,而且随着业务的扩大,金融云的成本优势还会不断增大。  据相关测算,银行采用的传统IT系统,每年维护单账户的成本大致在30-100元,单笔支付成本约6-7分,而基于金融云的网络银行系统,每年单账户成本只有约0.5元,单笔支付成本约2分钱。  网商银行的系统扩容弹性成为相比传统IT的又一不同之处。“在传统IT系统下,当有明星理财产品销售时,由于系统承压力不够,往往采取限制性的方式售卖。”  此外,大数据能力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已经运营五年的蚂蚁小贷,成为网商银行大数据运营的“经验先锋”。网商银行内部人士举例称,蚂蚁小贷会通过构建“水文模型”来预测小微企业的后续经营状况,从而判断授信。以前,金融机构习惯通过财务分析和人工审核的方式放贷,如果一家企业目前的经营相对困难,即处于“低水位”,传统金融机构往往不会向其发放贷款。但蚂蚁小贷可以从其历史销售和行业景气程度的大数据分析中预测它很可能在几个月后“水位回升”,那它也很可能获得贷款。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4月底,蚂蚁小贷已向160多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累计投放贷款超过4000亿元。俞胜法表示,基于大数据的风控能力是网商银行的核心能力之一。未来蚂蚁小贷的业务也将和网商银行逐步融合。  作为一家宣称将不设立物理网点的银行,网商银行也碰到了不少实际的问题,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网商银行将如何解决“面签”。央行对于银行开户有着明确的规定,客户开立新的银行卡账户必须面签,首次购买金融理财产品需要面签,办理贷款业务同样需要面签。  作为银行,网商银行也需要借助传统金融的赢利模式,只是降低成本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不能做到传统银行做不到的业务,赢利还只是传说。&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小微企业约1170万户,4436万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占比最多能达到95%,这些客户长期被传统银行所忽略,却成为互联网银行的座上宾。实际上,截至2015年4月底,蚂蚁小贷已累计为160多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解决融资需求,累计投放贷款超过4000亿元,不良率在1%左右,赢利能力可见一斑。  网络银行基本能做传统银行的全部业务,没有物理网点可以节省不少人力成本,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基本还得依赖先在传统银行存款再转入网络银行,假如商业银行不合作,网络银行怎么办?还有是否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如何计算?存款会不会分流余额宝资金?跟阿里小贷关系如何处理?归根结底,制约网络银行发展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传统商业银行最基本最传统的两个问题:存款和贷款难题。  主攻“长尾”市场  “我们永远不会去碰那20%的高价值客户群。”俞胜法称,网商银行坚决服务“长尾”客户,尤其是广大的小微网商、个人创业者和普通消费者,特别是其中的农村消费群体。“以贷款业务为例,网商银行非常明确不会做500万元以上的贷款业务”。  居然选择不和传统银行抢食“大蛋糕”,网商银行对于发展定位很明确,就是打造一个平台,这意味着网商银行无论在资金来源和资金发放两端都将对接传统银行。网商银行做100万元以下的业务,超过100万元的业务将对接传统银行,网商银行在其中做相关的服务。  与微众银行的“个存个贷”类似,网商银行施行“小存小贷”,设定20万元以下的存款和100万元以下的贷款等标准。在贷款业务方面,将会把蚂蚁金服的小贷业务纳入其中,而蚂蚁金服在中小企业网络贷款、消费信贷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  网商银行的客群定位除了小微网商、个人创业者和普通消费者之外,俞胜法表示,金融“长尾”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网商银行一家远远不能满足,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网商银行将延续蚂蚁金服的平台化思路,搭建同业平台,联手更多的金融机构,通过网商银行的技术和数据能力分享给更多金融机构,促进普惠金融的实现和发展。  一位支付宝的员工告诉《国际金融报》,或许在一些人的眼里,这样“舍大求小”过于“小打小闹”了,但是当初做余额宝的时候,同样是从他人认为的“小打小闹”做起来的。“实际上市场要比外界想的大很多”。  网商银行方面人士介绍,网商银行也不会涉足传统银行的线下业务如支票、汇票等。  按照规划,网商银行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与数据能力,着眼于解决长尾的金融需求。同时,网商银行还会传承蚂蚁金服的传统,继续服务“三农”,发展农村金融。  “目前,蚂蚁小贷服务的170多万家客户里,有20多万家是农村地区的客户。”俞胜法透露,农村金融将成为网商银行的重要方向,比如与阿里巴巴的“千县万村”、村淘计划一起,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俞胜法表示,金融的长尾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网商银行一家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网商银行将延续蚂蚁金服的平台化思路,搭建同业平台,联手更多的金融机构。  摩根大通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对于网上银行的发展思路非常认同,认为民营银行的优势在于“他们肯服务于小微企业”。他们将自己“谦卑”的定义为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提供商,这既是传统资金不愿意去的地方,也是被普遍认为风险较高的地方。帮助民营银行实现这一愿景的是科技和技术,精准的大数据分析将降低他们的经营风险,反过来这样的金融服务,也将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曾表示,民营银行发起人大部分本身就是民营公司,更了解小微企业需求。其实大客户已经基本被大银行瓜分殆尽,后来的民营银行一定会紧紧抓住小微企业作为经营核心。  李晶表示,这些民营银行没有历史包袱,一开始就从现代化的商业银行起步,它们的进入将给整个银行业的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新的变化。差异化经营不仅是未来民营银行生存之道,也可以此为突破,激活国内银行业新一轮市场竞争。  “民营银行的优势在于更加市场化,从零开始建立全新客户的营销模式、激励机制。此外,民营企业对特定细分领域更为熟悉,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评价。&  在产品设计上,有消息称,网商银行的部分产品已开始内部测试,并包括类似前海微众银行“微粒贷”的消费贷产品。  “刷脸”还有多远  无论是阿里的网上银行,还是腾讯的微众银行,阿里和腾讯出身互联网,征信、风控是市场最为担心的问题。  “阿里和腾讯,客户都不是问题,其数亿的客户,银行都比较害怕。最终还是征信问题,他们的大数据在多大程度上能解决征信问题?”棕榈树CEO洪自华认为,如果在庞大客户基础上解决征信问题,其小微贷的力量就非常强大了。  一位接近阿里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此前阿里曾拟与中信银行合作,希望对方提供风控技术和模型,但对方担心阿里据为己有,那么随时都有可能摆脱合作。  一位腾讯人士则称,经过不断摸索风控已不是大问题,除了自身网络大数据的提取,还会引入其他征信数据,以多种方式来实现强有力的征信体系和风控手段。  “这两家网络银行,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征信问题,而是远程开户!”上述腾迅人士称,只有解决刷脸开户,两家网络银行才能真正运作起来。  上述两家网络银行均表示,没有线下物理网点。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远程开户,这是网络银行的突破口。  据悉,上述两家银行为此上报了“刷脸”开户,然而未能获得监管层通过,仍处于反复论证和审批之中。市场甚至有人解读为,这是为保护传统银行所致。实际上,通过人脸识别的远程开户,人机交互的模式,其错误率有多少?会不会引起风险?风险有多大?都是监管层需要验证和考虑的。未来网络银行种种创新,都将继续挑战监管层的神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由于央行远程开户尚未放开,均定位于互联网银行的网商银行与微众银行面临相同的监管限制。以微众银行为例,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该行既无营业网点,也无营业柜台,所有风控、服务等都在线上完成。而这些业务要想得到真正推广,离不开远程开户等政策落实。  在民营银行与互联网高速融合的过程中,“远程开户”关乎网络银行业务落地、低成本吸收存款等问题,这使得不少互联网企业加大对生物识别的研发力度;但与此同时,由于实际应用中生物识别技术尚未成熟,“远程开户”风险未得到充分论证,监管部门一直没有对此“松口”。  业内人士称,无论人脸识别、指纹等多重生物识别技术有多成熟,只要是网络远程传输方式都能够被黑客截取复制,造假门槛相对较低,这类技术用于金融业务风险很大。  “我们已经完成‘人脸识别’相关的技术储备,随时做好远程开户的准备。”网商银行人士表示。对于纯网络银行来说,仅有支付渠道还是不够的,一朝未有自己的账户,银行业务的命脉便不在自己的手上,只能依托于传统银行的账户。微众银行方面近日亦向媒体表示,微众已经做好“刷脸”准备,只等监管闸门的放开。  腾讯云的高层表示,现在做的人脸识别与公安系统的身份证打通,识别率可以达到99.5%。只要将脸放到摄像头前面,除了识别外,后端还会做一些征信、数据的匹配,例如朋友圈是怎么样的,很多软性数据都可以出来。  微众银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敏在日前举行的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微众银行就算作为一家纯互联网银行,也是持有正常银行牌照的,所以与传统银行一样面临着同样的监管,远程开户也没有被允许突破,目前还不能做。  业内人士表示,“纯网络银行”正在努力突破面签难题,人脸识别远程开户的标准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参与试点的银行与监管一道通过实践进行探索。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银行牌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