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分析做出结果是2016存款利率是否上升上升,股价上升,反之亦然,怎么解释?

建设银行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建设银行分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利率上升和下降是如何引起债券市场价格的上升和下降的?_百度知道
利率上升和下降是如何引起债券市场价格的上升和下降的?
利率上升和下降是如何引起债券市场价格的上升和下降的?
提问者采纳
争取在银行即将调低利率前及时购入或在银行利率调高一段时间后买入债券,其市场价格极易受银行利率的影响在银行利率调高后或调低前投资债券作为标准的利息商品,反之亦然,这样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努力分析和发现利率变动信号。因此投资者为了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就应该密切注意投资环境中货币政策的变化,债券价格就会下降,大量资金就会纷纷流向储蓄存款,当银行利率上升时
提问者评价
你能再解释下国债和企业债是如何面临利率风险和收益的?为谢!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债券市场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结果仍会是这样。最简单的理解方法就是,债券价格会下降的,因为收益率下降了,人们就会去购买债券。同样把其推广到多个市场时,那利率就可以理解为银行的存款利率(实际上不是的)了,债券价格就会上涨,假设在金融市场上只存在银行存款和债券两种工具,当利率上升时。同理。当利率下降时,当债券供不应求时,人们就不会把钱存在银行了利率变动和债券市场价格变动是负关系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股价上涨时,财富从何处来的?
看到这个回答下面的答案中有一句:「因为当股价上涨时,可能实现所有人都受益,共赢;当股价下跌时,也可能所有人都受损,共输。」个人设想了一个理想状况,比如一个股市,只有一家公司,发行10股,每股市价1块钱,分别在10个人手上,这时候整个股市市值10块钱,这时候一个人入场了,以2块钱购买了一个人手中的股票,这时候股价变为2块钱,整个股市市值就20块钱,这徒增了100%,但是股市只是吸纳了1块钱的资金而已。那财富到底从何而来?求高人解释一下,谢谢了!
按投票排序
《现代经济词典》中对财富(Wealth)下的定义是: “任何有并且可用来交换货币或商品的东西都可被看作是财富。它包括、、,或者是可以分为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股票,作为财富的一种形式,其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其波动性非常大。一个原本只有现金、定期存款的家庭,如果拿出其中一部分资金去买一部分股票,那么从此以后,他的家庭财富就陷入了波段之中:只要他所持有的股票哪天处于交易,那么他的资产就随着股票的波动而波动。从此之后,你问这个家庭财富有多少,那你得查一查你问的那一天最近的交易日这个家庭所持有的股票的收盘价位多少。
为什么要选最新收盘价?为什么不选开盘价?为什么不选这一天的均价? 这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收盘价是最新的价格,离现在时间近,参考意义强,另一方面也带有约定俗成的意思。就我个人来看,最近一天的均价可能更能反应这个股票的价值。
这个股票收盘价的意思是:就今天来说,只要你愿意,你是有机会可以按照这个价格将你手中的股票换成现金的。那么股票上涨,财富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上涨后大家就觉得自己富有了?是真的财富增值了么?股价上涨,持有该股票的人确实财富增值了,因为股票财富=最新股价*股数。股数不变,股价越高,那财富当然增加了。但是,显然大家都知道,这种财富增值,是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因为这个股票今天涨了,明天就可能跌,所以这种财富的增值,和你现金的增加,显然是两个概念,因为现金的增加是确定性的,不用担心会突然蒸发了,而股票财富的增值,今天增加了,明天又可能缩水幅度超过今天增值幅度。2007年股市5000点时,整个股票市场一片喜气洋洋,因为大家的财富等大幅增值了,几乎每个参与股市的人,都觉得自己财富存在不同程度的升值,有的觉得自己家财翻了好几倍,有的股票配置少的,也觉得自己比以前存款多挣了好多钱,那时候人们不但心情好,而且还爱消费,有的人把股票卖了一部分后去买了房子,所以那个时候股票资产是可以通过现金为媒介转化为其他稳定性更强的资产的。可是再过一年后,大家又开始非常沮丧了,因为当初10万元进去,现值只有5万元了,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财富又缩水了。 所以,股票价格到底值多少钱,其实最简单具说服力的就是:最近的一批人参与交易买卖的人的成交价格,就是股票的价格。举个例子:海信电器总股份13.07亿份,目前的最新市值,就是由9月18日(最近的交易日)收盘时的那个价格11.27来定价的。为什么海信电器最后的价格是11.27元?不是11.32或者11.02呢? 其实可能下一个交易日就出现所说的这种情况了,但是,就今天来说,这个价格的出现,主要是短期的供求关系,我们甚至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是随机游走;同时,这个价格的出现,和公司的基本面、投资者对公司长期业绩的预期等因素相关,但是就眼前价格来说,这些长期因素是相对次要的。这些基本面因素,从股价的长期走势来说,是主要因素,但是短期不是。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凭什么总市值147亿的海信电器是由今天成交量2.05亿的资金来决定的呢?这个2.05亿的资金占147的2%的都不到,为什么由他决定?股票每天上下波动,又有什么意义?每天股票成交的存在,没有创造任何有形的财富,有的人什么活不干,通过股票交易就挣到钱,这不是养寄生虫么?是的,持有的海信电视的有公募基金、社保基金、投资公司等机构,还有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个人。9月17日是社保、王二麻子、赵六参与交易了,其他大部分持有者都按不动,那不由最新参与交易的人决定,难道还让不参与的人决定?所以交易所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给社会提供这样的公开资讯:今天某某股票最新成交价格是多少,供大家参考。
可能王五一听11.27,觉得怎么海电器现在跌了这么多,已经严重低估了,正好最近发了工资了,那我赶紧过来买点。所以,下一个交易日,市场上就会多个王五的身影。那股市到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最大的价值就是提供了流动性。 简言之就是,让想买的人能买的到,想卖掉股份的人能卖的掉。
反过来想,如果没有股票市场的存在,那么当初海信电器一开始发行新股的时候,很可能就不会有人买了:我买这个僵尸干什么呢? 我买了,还不能退给海信公司,如果我拿在手里,他不分红,那这和废纸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但是,一旦政府或某些公司成立一个专门的股票买卖场所,让想买的人来买,想卖的人来卖,那么我就不怕自己买了过后成为僵尸了。所以,股票二级市场的存在有很大的意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有二级交易市场存在了,一级新股发行市场才会存在,也就是当年希望通过融资让自己发展壮大的公司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让投资者愿意出钱投资。因此,股票的出现是个伟大的发明。他让急需资金的公司有了一个融资途径,通过在一级市场发行新股的方式,来获得投资者的资金。而股票交易所的出现,则让股票所有权的转让畅通无阻,使得担忧的公司发行新股的流动性担忧解除。同时,对于个人来说,你可以用很小的资金,就获得一个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受益公司的长远发展——几乎可以确定的一点,一个长期保持健康持续快速业绩增长的公司,不可能股价一直不涨处在低位。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严苛的条件,比如公司财务报表的披露、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都非常有利于公司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流程和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比较,如果只有银行存在提供间接融资,或者只有债券融资,那么公司的许多长期的大计划都无法有一个稳定的资金状况,因为银行贷款、发行债券,都是有期限的,往往5年以内就要求归还资金,而5年满的时候,可能项目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却要归还本金,这不是要命么。公开发行股份融资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让上市公司被动或主动的去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来管理自己公司,让公司被迫的暴露在公众面前,接受股民、媒体的监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哇哈哈、万达等不上市的巨无霸企业,我认为是有隐忧的:自律从来就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个人色彩太浓在某个时期可能是好事,但是长远来看,这种弊端会越来越突出。我始终任务长远来看,制度比个人更值得信赖,一个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的沉淀,才是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
你的股票在没有平仓之前,只是一个数字。一旦平仓,则必然是一买一卖,你的盈利来自对手方的信用货币。比如说拍卖一个花瓶,在没有成交之前,所有出价都是虚的,但是一旦成交,钱物换手,那钱必然来自信用货币。
股价上涨时,并没有创造出财富,也就不存在“财富从何而来”的问题。“市值”这东西,不是“财富”,或者说,不是真正拿在手中的财富。那么,股票的财富体现在哪里?体现在现金股利。每份股票所包含的现金股利,才是这份股票所包含的财富——它很快就可以兑现。而这个现金股利,是不会随股价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股票的交易并不会带来股票所代表的财富变化。那“市值”又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从金融的定义来讲,它代表的是未来财富的现值。在每个人心中,他们对一家公司未来能产生多少财富有不同的估计。这些未来财富的现值除以股票份数,就得到每个人认为合理的股价。每个人都在尝试以低于自己合理股价的价格买入股票,以高于自己合理股价的价格卖出股票。在某一段时间,股价会稳定在一个范围内,公司的市值也会稳定在一个范围内。这时的市值,实际上是整个市场对这家公司未来能产生多少财富的期望。换句话说,市值反应的是市场对公司未来经营的信心。信心膨胀的时候市值就膨胀,信心瓦解的时候市值就蒸发。接着你的例子讲。公司市值现在变成了20元。但是财富并没有变化:一个人拿着2元买了股票进场,另一个人揣着2元离场,其余9个人手里的钱和股票都没有变化。接下来,这9个人会将股票价格与自己的合理股价相比较。如果高于自己的合理股价就会选择卖出,反之则继续持有。与此同时,场外的人也会将股票价格与自己的合理股价比较,并选择是否买入。于是,股价会继续波动,最后停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上。在这个价格上,所有持有股票的人都认为公司的合理股价不低于当前价格,所有没有持有股票的人都认为公司的合理股价不高于当前价格。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现在的市值(股票价格×股份数量)就是整个市场认为合理的市值,也就是大家相信这家公司未来能创造的财富的现值。但它与当前的财富无关——这家公司没有宣布发放任何现金股利,可以认为这份股票现在是没有财富的。
我们来一起玩一个假设的游戏:某上市公司发行流通股:10股。公司玩命忽悠后,市场给予每股10元的价格。A买了5股(即A投入了50元的资金),B买了5股(即B投入了50元的资金)。随着公司不断发展,某天,C觉得每股10元的价格严重被低估,偷笑着想以10元的价格想从A、B那把10股全部买入自己的口袋。但是A、B也不是傻的,他们也看到了股价被低估,还有升值空间,而且,老子就是10元每股买的,卖给你也没有短期利益啊!所以才不会以10元每股的价格卖给C。怎么办,C非常想要持股,因为C坚信未来的股价会更高,所以抬高了一下价格,想以11元每股的价格买。11元了,A、B两人终于出现了心态上的变化。A觉得,11元了,我卖了就可以立马盈利,说是未来可能会更升值,但鬼知道啊,未来的事情鬼知道啊,我只知道现在可以立马盈利呢。这时候,A动摇了自己的信念;而B呢,继续不卖,因为他还是坚信未来的价格远远不止11元!交易开始。A清仓了,加上成本,直接从股市套现55元,赚了5元。A结束这个游戏,赚走了5元。B还是有5股,C也是5股——这时候,每股价位11元。谁亏了5元?看起来谁都没亏!但是,市值在没有套现之前,永远不叫赚钱。我们继续这个游戏。D来了,看到11元每股的价位,又看了历史股价,涨了!D又分析了一下行情、公司,觉得这股价还会继续涨。他就以11元的价格买,但是你们都懂的,B与C是不会卖给他的。没办法,D把价格出到12元一股,因为他觉得股价还是被低估了的。但是,B与C还是不卖,看,B与C多么坚定未来,不被短期利益所诱惑,或者说,多么有耐心与远见!不卖就买不到,因为流通的股数只有固定的10股呢。但是D也是坚定的人呢,居然一下子把股价抬高到15元。B与C这时候卖不卖呢?卖还是不卖呢?还是卖还是不卖呢?大家如果是B或C,是卖还是不卖?取决于什么?我想你们都懂的——是的,B还坚定着,C跑了(赚了20元,11买进,15元卖出)。当股价一直涨的时候,除了分析指标与行情外,心态多么重要!你是短期盈利者,还是贪婪者,还是长期坚定者呢?旁白(A在外面哭得要死了,奶奶的,早知道不卖了,早知道没用,嘻嘻)总结:A与B共在这只股赚了25元,那谁亏了25元?看起来没人亏,但。。。。。。如果你有耐心看到这里,那我们游戏继续。现状:B持有5股,D持有5股,价位是15元。B一直觉得自己赚发了,D也一直觉得自己会赚发。除非出现E,除非E觉得15元的股价还是被低估了。可是,E们始终没有出现。至于为何没有出现,原因太多了:1.E们觉得股价被高估了,不值得买了(B、C觉得被低估,你以为就真的被低估了啊)2.公司突然就经营不善了,经济不好了,E们没钱投资了3.等等原因。你拿着15元一股的价格,没有买家,你卖个飞机,你套现个飞机,你赚发个飞机啊!总之,我告诉你一句话:这么高的价位,E们不会买!!!!所以只能被套牢或者割肉。最慌的是D,只要降低去卖,就立马亏。但是能怎么办呢?15元没人买。B也开始傻了,说好的未来就这么没了,但还不至于慌,因为B成本低啊!B准备跑路了,看不到希望了,开始以14元的价位,希望有买家来接盘!D看到股价成14元了,想着也跑路吧,割肉一小下。但是亲们,你们懂的。在当时,14元也没人买,13没人买,直到11元,终于来了一位E,买进了10股(投入资金110元)。这时候,D亏了20元,B不赚不赢。总结:A赚了5元(这时候A抹了抹哭泣的眼睛,终于心态平和了)
E持有10股,注入资金110元那么E是不是亏了5元,答案是不知道!游戏永远没有结束,会不断有F、G、H、I、J们进来玩这个游戏。我只知道有人赚了走了,有人亏了走了,有人把钱变成股份,不知道盈还是亏!炒股就是这个游戏,你们准备好没有?
泻药。我把自己下文的回答和两位专业课老师及本班两位大佬讨论了一下,可以确定自己原先的回答是对的,当然,见仁见智,人文社会学科的意义不在于标准答案,而在于思考答案的过程,有了标准答案就死了。不敢居功,两条分割线之间答案来自,我们观点一致,但是室友的理解更深刻!!================================================================ 原因在于入场那个人的原因,假设市场理性,预期能够符合未来的现实,那么他买股票是因为预期到这只股票背后的公司会有更高的产出,这也就意味着股价的提升反映的是实际财富的增长。 股票的价格反映的不是每次购买股票资金的总和,市值的概念反映的是公司的价值。所以确实你的例子里没有进入过20块钱,但是公司市值跟多少人在他们持有股票花费的钱没关系,市值代表的是实际财富,这也是股市为什么不是零和博弈的原因。================================================================有价证券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它代表着一定量的财产权利,持有者可凭以直接取得一定量的商品、货币,或是取得利息、股息等收入。上面的例子我也一直考虑这件事,直到那次听了讲座和老师的讲解,我颤抖地得出的结论:凭空产生的。说这话不负责任,翻译成金融语言是:当市场出现利好消息时,投资者信心提振,预期未来公司价值提高,那么他就愿意现在以较高价格买入股票,以获得对于未来高收益的支配权。这时候股价就上升了。市值上升的直接原因就是预期!不就是凭空产生的嘛。但是一定要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为什么人们会产生或好或坏的预期?在于实体经济,可能是宏观实体经济,也可能是该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所以,我觉得股市涨跌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信心。市值增加或减少本身就是凭空根据人们的预期,而人们的预期有时候是对实体经济的真实反映(比如每个月PMI一出来、GDP增速一出来,股市往往有反应),有时候完全是瞎想(事后诸葛亮来看,放在具体的环境里,谁都看不清),比如2001年之前美国的互联网泡沫,比如现在大家都说创业板有泡沫有泡沫,可是它还在涨,有多少泡沫,我们并不清楚,或许有人认为没有,认为有的人为什么还敢在里面?因为他觉得还没到顶。这就是著名的博傻理论。综上,股市市值的变动是由于投资者的预期变动凭空产生的,而投资者的预期变动的原因,可能是基于实体经济,也可能是完全非理性的(所以有“非理性繁荣”一说)。特别强调的是,在非理性原因引起的投机泡沫中,保持理性不投资并不是最佳选择,最佳的是在即将达到顶点,崩盘之前退出。但是我们不是神,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是顶点。
现在的股市对于初学者来讲,理解起来过于复杂。所以你最好从最初的简单股市开始理解。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荷兰。当时荷兰人要投资到东方的贸易,投资巨大,且投资完成到船队回归可能往往有几年时间。这种情况下,在船队回归之前就需要钱的投资者怎么办呢?他可以把预期收益的获得权卖出去。比如说,我投资了一个船队,这个船队五年后返航,预期能带来100块收益,投资4年以后我突然要花钱了,我现在就可以跟你商量,如果这个船队明年的收益一半给你,你现在愿意给我多少钱?为了给出一个报价,你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是,你手头的投资渠道里,目前收益率最高的是多少?假定是25%好了,那么你向我要求的资金回报率就要至少等于25%,否则你投资现有渠道就可以了。第二个是,你要评估这个船队能带来的收益到底是多少,比如说船队规模多大啊,运输什么商品啊,这种商品现在市场价格怎么样啊,船长经验丰富吗,船只结实吗,目的地政局稳定吗——所有这些问题,和更多相关问题都决定了船队的收入。假设根据你能获得的信息,你认为整个船队明年能够带来100块收益,那么这收益的一半就是50块,那么为了达到25%的年投资收益率,你认为你最多给我40元。于是我们就成交了。但是现在,港口突然传来消息,一艘刚入港的船的水手声称在海上遇到了我的船队,我的船队之前遭遇了海盗,一半船只已被捕获——这个时候,我们假定每艘船的容量一样大,且待摊成本为零——这个消息一旦传出,我的船队的预期收益就减半了,能运来的货物减半了嘛,那么理论上说,你能得到的船队的一半收入,也减半了。上面的故事已经包含了所有回答你的问题需要的东西。你说原先股票价格是1元,现在有人愿意2元买——我认为你的心态里默认了股票价格与股票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默认了大家报价都是想报多少报多少,那么自然不能解释股票市场发生的价值变动。在正常情况下,是先有价值变动(遭遇海盗、风暴、香料价格暴涨等事件),然后才有参与者的市场行为,最后才有市场指标变动。市场指标变动是价值变动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你现在割裂了第一个环节去分析第二三个环节间的关系,自然不明所以。
上面一些回答没有抓住重点。这个问题的答案,和“股票”一点关系也没有。结论是加总起来,没有产生财富。提问者的困惑在于忘记了对手方,把“当前股东”群体的财富等同作了全社会的财富。提问者之所以会有 “市值就是财富”的感觉,大概算因为自己炒过股。假设提问者是个散户,持股数少,交易量完全影响不到股价,假设这支股票市场流动性也很好,那么当自己持有的股票价格上升的时候,就可以随时以市价全数套现。因此自己所持股的市值几乎对等于与自己以股票计价的财富量。于是提问者作了一个推理:1)把所有持股人加总起来看,股票总市值几乎对等于目前所有持股人以股票计价的财富量。(这里先不考虑所有股东能不能都以市价套现了,不是主要矛盾)2)股价上涨,「全社会」的财富就增加了。第一句勉强算对,但第二句肯定是错了。问题在于,财富的最终体现,是要兑现的。要兑现,就有对手方。假设“目前的”所有股东都出售了股票,他们套现走人之后,公司的股东就换了一批人,接盘的人买入股票的总价值,就等于之前公司股东卖出股票的总价值。要问股价增加是否(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就要把交易双方加起来看。答案很显然,没有财富被创造出来,只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发生了很多笔交易罢了。每一笔交易中涉及的股价乘以交易的股数,是每一笔交易的额度。说到这里就很清楚了,这个问题和买卖的是不是股票根本没有关系。很多商品都有价格,把价格乘以单位,也能得到“市值”。你能说因为全球牛奶价格上涨,全世界的财富就因此增加了吗?并没有,因为有持有牛奶的卖方,就有愿意付出价格得到牛奶的买方。牛奶价格只是反映了买卖双方加总起来讨价还价之后愿意接受的一个价格。
股东的账面财富上涨是因为市场预期其所持资产盈利能力变强了,所以市场给予更高的估值。我们很静态地看:假设数码相机市场里只有A和B两个竞争公司,市场总规模不增长,两家公司如同零和博弈一般分割市场。如果A研发出了某个新技术导致市场预期A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也就意味着B所占份额相对衰弱,结果是A股价上升B股价下跌。此时你可以说A公司股东财富是通过经营从B公司股东手上挣来的。如果数码相机市场总规模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增长的话,那么A和B盈利预期就同时加强了,可能出现两家公司的股价比翼齐飞的局面。这时候A和B的股东财富从哪里来呢?可能是从数码相机所取代的产品,如胶卷相机业的C公司,D公司,E公司....获得的。现实的情况要复杂N倍,我举静态简单例子想表达的是,资产的盈利能力是不会无缘无故提高的。在它提高的过程中,牺牲了谁的利益?就是你的答案。
给你讲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了。 先做几点假设:假设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姑且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假设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 假设他们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 假设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经济模型都这样,假设需要很多。 再假设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这样他们很无聊地站了半天。 甲说好无聊。 乙说好无聊。 看故事的你们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叫做很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对乙说:要不我们玩个游戏?乙赞成。 于是,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 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价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一个小时以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他叫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叫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甚至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因为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的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银行能有多少一点利息啊?哪比得 上价格飞涨的烧饼啊?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看样子是的。但这个世界就那么奇怪,突然市场上来了一个叫李子的,李子曰:有亏钱的时候!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假设一:市场上来了个物价部门,他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 假设二: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 假设三: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发行) 假设四: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 假设五: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烧饼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的人们吧。这个市场的有些所谓的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 不是这样?在市盈率高企,资产又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人,要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忽悠别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钱!
在高市盈率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券商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增发类的房地产等等资产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这样的说法是合理的,因为金融市场只是一个 财富二次分配 的地方。实业才能创造财富,因为实业确确实实用价值低的原材料生产出了各种价值高的实物产品,其中增加的价值就是劳动力和智力的价值。金融市场只不过是把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在各方中再次分配,好比把你的钱分给了别人或者把别人的钱据为己有。那这种二次分配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没有增加一点价值,它只不过是把整个社会中的财富从一方转移到了另一方,整个社会的财富还是那么多,一点没变。市值 这个东西并不是财富。财富 是真是创造出来的,所以市值这种账面上的数字,只是一种预期,就是大家觉得它值多少钱,而不是它真的有那么多价值。这里又想说 价值 和 价格 的区别了,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数字,换句话说就是 大家都觉得它值这个价。而价值才是那个东西真正的内在,也就是它所包含的劳动力的价值。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去买面包,它标价10块,然后我用10块买了一个。这里的10块就是这个面包的价格,它是我和老板都接受的数字。你也去买这个面包,但是你觉得它不值10块,然后你就砍价了,砍到5块,老板说不能再低了,5块是成本价了,然后你就用5块买下了这个面包。这里的5块也是面包的价格,也是你们都接受的数字,但是你可以大概的认为5块是这个面包的价值了,因为5块包含了老板做这个面包的所有劳动力的价值在里面,再低老板就亏本了。所以,一般我们看到的都是价格,而不是价值。回到你的设想,一公司发行10股,每股1元,10位股东每人一股。然后有个人花2元买了你的那一股,股价变为2元,市值变为20元。情况是这样的,关键就是这笔买卖,你卖出手里的一股,得到2块钱,那个人买进一股,花掉2元钱,这里只不过是这2块钱从他手里转移到了你手里,你们什么都没有创造,改变的只是股价和股票的所有权。市值是变成了200块,但这个市值只不过是大家觉得它值200块,市值=市场价值,就是这股票在市场上值这个价。接着说,小明又花3块从那人手里买了那一股,小明花了3块,得到一股股票,那人卖了一股股票,得到3块,真正转移的还是那3块钱而已。市值变成300了,只是大家觉得它值300块,如果大家觉得它不值300块,那肯定有人要卖掉手里的股票,可能以2.5元的价格,也可能以2元的价格,反正大家觉得它值多少,股价就是多少,都是一个心里的预期。「因为当股价上涨时,可能实现所有人都受益,共赢;当股价下跌时,也可能所有人都受损,共输。」这句话要注意前提,当股价上涨时,当股价下跌时。当股价上涨时,我1块买,2块卖,你2块买,3块卖,他3块买,4块卖……所有人都是赚钱的,这也就是共赢,那个 可能,就在于最后一个人,当他100块买,想101块卖的时候,如果此时大家觉得这股只值1块了,那他就亏掉了。所以当股价在涨时,所有人都是低买高卖,都赚钱。同理,当跌的时候所有人都亏钱,除了那最后的一人。金融市场只不过是转移财富,并没有创造财富。
忍不住来答一记科普题......大神轻拍。其实,如果我们抛去股市当中的承销费用,增发,手续费,以及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可以说,股市就是一个零和交易的游戏,你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是别人亏损的成本。但是这需要放到一个很广阔的时间长度来理解。简单的说,任何一个公司都不会存在永续经营的情况。即使如跨越百年历史的柯达,也才从破产的边缘拯救回来。所以,一个公司,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消亡是个必然的过程,你在公司成长期间获得的溢价收入,必然会由衰退期的买者来埋单。我们再转回来说,所谓的市值是什么东西,我们知道金融市场除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充足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给商品定价。不要小看定价两个字,实际上它涉及到整个自由市场效率的体现,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无形之中,我们每个人的买卖都在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的更有效果。所以,一个玉米五块,一个大豆七毛,那么一个公司应该值多少钱呢?公司的市值就是为作为公司价格的标准。而市盈率就是市值的计算方法,市盈率=市值/每股盈利。那么,当我们已经知道公司市值和每股盈利的基础上,可以计算得出市盈率来。每个公司的市盈率是不一样的,那么是什么东西让每个公司市盈率不一样呢?简单的说,就是预期,每一个交易者都对这个公司有不同的预期,这里面的预期可能包括了,未来更高的收入,内幕消息的实现,泡沫的产生或者破灭,市场情绪的转变,一个精彩的故事,等等。总之,市场上所有的人,都在这个预期里面博弈,从自己掌握的信息来预知未来,期望获得更高的收入。所以,当一种预期方向很强的时候,资金涌入或者涌出,造成股价的波动,如果你站对了方向,那么你就可以获利。然后回答题主举的例子,其实题主的例子举的范围太小,回答起来憋手蹩脚,10个人的股份,有人愿意出2元购买股票,这时候市值20元,但如果这个10个人的股份里,有人想出售,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到,有人愿意花2元钱来接这个盘,如果市场上没人愿意花2元钱,那么或许价格降到1.5元,就会有人接盘,这个时候公司的市值就是15元。总之,买来股票的目的是认为他未来会更高,而卖掉股票的目的是认为他未来会更低,预期的不同,造成了公司市值的波动,而波动里面的财富,就是每个人的交易成本。这里也顺便回答下这个问题。既然,金融市场的买卖,能够实现资金的流动性,充足性以及定价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不能说他毫无价值,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种行为的价值有多少?其收益是否匹配的上所创造的价值。其实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几乎让有金融从业人士困惑,不然也不会有像margin call这样进行价值拷问的电影。这更像一个社会学,哲学上面的问题,一个包子铺老板,起早贪黑苦心耕作,卖包子,也就赚几百元,一个女明星随便走穴唱首歌,却能赚几十万,你觉得前者付出的辛苦会比后者低吗?后者所创造的价值又是否能够匹配其收益?显然道德审判在这里并不合适,但是市场给出了他应有的价钱。同理,我们放到金融交易上面,我们都是凡人,不能清楚的知道他所创造的价值是几何,但是市场给了他这么多钱,那么或许市场是对的,又或许,放到更广阔的时间长度来看,这没什么价值,人类创造供需,自己跟自己玩,总有那么几个错误不是么。
谢韦昌明邀请....其实您问题的实质是为什么交易/商业/金融等会产生财富,与股市自身的关系不大....,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业务收起、、等人赞同“借钱”确实会让市场上的钱多起来,我读书的时候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点,后来才体会到的。普通人刷信用卡借钱,这笔钱过一个月就还给银行了,大家都感觉自己手头并没有多出来什么钱。但是企业贷款不是这样的。比如生产型企业向银行贷款1亿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销售卖了1.2个亿。企业在拿到销售回款之后,不会归还1亿元的借款、留下2000万用于经营。相反,企业一般会把1.2亿再拿出去,继续采购原材料、生产、销售,赚1.44个亿。这笔钱当然最终是要归还的,但是从企业贷款出来开始到最终归还之前,这段时间市场上是不是明显就多了1亿元?如果这是一年期贷款,那么这一年就多1亿元,如果是三年期贷款,这三年就持续的多出来1亿元。进一步说,企业如果经营正常、发展顺利,即使年底归还了1亿元,它到了第二年年初也会重新贷款。所以第一年底刚刚收回去的钱,第二年初马上又流出来了,算一下两年平均数,市场上的钱还是多的。其实住房贷款也是一样。比如我买了一套20万的房屋,我明明自己有20万现金,但是我不用,我一定要去银行贷款20万,用来支付购房款。等我支付完毕以后,我自己手头还有20万现金,卖房子的人拿到了20万现金,市场上一共就有了40万现金,比我贷款之前多了20万。当然,我还欠银行20万,但是没关系,这笔债我可以用30年慢慢还,在还完之前市场上就会一直多出来一笔钱。计算货币量的时候,贷款是立即会流入市场的现金,而负债暂时不必归还,因此贷款确实会让市场上的流通货币量多起来。所以央行的很多货币政策都是在管银行,而管的重点就是银行贷出去多少钱。您可以再去了解下货币乘数效应什么的。。。。您完全可以说这些没有产生财富(这个概念是相对正确的)....那么就回到我在那道题的答案,调整余缺~您给出的那个理想状态....成交了一股吸纳了两元,剩下的股票并没有产生财富,而是扩大了剩下九股吸纳货币(财富)的容量...(换成橘子什么的也行的~和股市关系不大)
“整个股市市值就20块钱”这个命题有个前提:假定所有后进的都以2元一股的价钱购入。所以反映的是市场的信心。
最重要的就是流动性!!!流动性就可以完美解释这个问题。先定义下货币,狭义上货币也可以等同于财富:可以与其他实物或者标记物作对价的,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就是货币。我举个例子,全通教育,我假设几个大股东A,全控盘,现在股价300,如果大股东屁眼黑点,左手卖给右手,成交价给他干到3000,账面上市值就是变成10多倍了,但是这个等于财富变成10倍了吗?
不一定,得看有没有人接手,就是能不能变现。如果有个大傻逼土豪B,愿意以3000的价格全吞了,那么原有股东A的财富是变成10倍了,但是接受这个盘子的土豪B,他的财富呢,如果没有其他人愿意接手,那么这个事情的实质就是B的财富转移给了A。但是如果有一大群人都愿意抢着以3000的价格买呢,那么就可以认为财富接近了10倍。如果持续的,一直有人愿意以这个价格买,那这个特么就是硬通货,黄金啊,有木有啊。黄金和全通教育股票本质差别就是流动性啊。看懂这个例子,其实就可以明白这个财富增长的本质了。本质就是流动性。不管是股票还是广义的资本增益,玩的就是泡沫,不想有泡沫,去买债券去。什么估值模型,什么现金流,什么公司运营,稳定盈利,都是为了让大家相信这个股票值这个价钱,大家都认为值这个价钱,这个股票就有流动性了,有流动性了才能快速变现,这个才越接近财富。看看郁金香泡沫的例子,这个案例虽然极端,但是真正体现了股票实质。账面上的财富都不是财富,变成了货币,现在市面上流动性最强的东西,才能算财富。 现在国内还有什么能比人民币流动性更强?!
市值本来就是虚的,不是实际财富,它基本上不可能通过交易来换得对应的货币;盖茨年年号称首富,他的钱能全部变现么?只要锁定了筹码,市值的数字要多少有多少
谢谢邀请。。。
股市博弈的是个预期,然而对于个人而言真正的价值在于成交的那一刻,如果没有成交,那就只是预期。小时候,你可以说我的梦想是成为比如科学家,但你不能说我现在就是科学家,因为你需要一个努力的过程;同理,你可以说我希望可以赚到1000W,但你不能说我已经赚到了1000W,因为你需要等待股票上涨,以及,卖出它,对的,卖出。
是滴,有人两块买了进来,如果下一笔就是一块卖出,那么,是不是也该问一句那少掉的钱去哪里了。。。自始至终,对于没有卖出的人来说,他所掌握的价值就是股票本身,而不是他的对价。
所以我的答案是,财富在实际上并没有增长,增长的其实只是财富的预期,直到你卖出的那一刻。(当然,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且不考虑分红等情况)
1、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不同,不具有零和性。股票市场是对资产估值的预期,说的大一点,就是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预期,如果资产估值水平上升,股票市场会整体上升,社会财富增值,大家一起分享。股票里的财富变动对应着所代表的的资产估值变动。问题里举的例子代表的是股票交易的一个瞬间,如果参与者都认可这个价格,就是股票背后资产估值整体上升,否则很快这个价格就会回归的。2、期货市场具有交割日期,所以对于每一个交割日而言,是零和的。
认真地说,股价上涨并不产生所谓的财富,即社会总财富不增加
刨去外部因素,股价上涨和下跌的原因只有一个,有新的资金流入或流出,如你买入时股价是10元,这时如果别人愿意11继续买,你正好想卖出的话,这11元就会到你手中,也就是说你拿10元钱换了11元,本质上说,有新的资金进入,是股市上涨的根本原因,一个蓄水池,有新的水流入,水位才会上涨。
既然不产生财富,股市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资金配置,这一点和银行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银行的资金可以被企业拿走直接投资,而股市除了首发或增发等外(这些资金会被企业拿走投资),资金只是在股民之间流动。
股民的资金是在空转吗?没有积极意义吗?资金永远远会流到利润高的地方,资金在股市中转动的时候,也是发现优质企业的过程,但是不得不说,大部分资金确实在空转,因为让股民发现优质企业实在为难。
因为股民掌握的信息量太小,所以我认为炒股有点类似赌博,你几乎永远不知道市场下一张牌是什么。
实际股市只多吸纳了1块钱资金吧。。。。。股价是分红权和所有权的一种证明,股价也代表了市场对一家企业经营的confident level.所以股价的单纯变动并不表示钱就多出来了,而是表示你对这家企业未来的肯定态度。如果你觉得未来这家企业会牛逼,那么你大可以2块钱去收这个股票,但是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这么想,那么股价很快又会回复到1块左右的情况。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觉得,一块钱买入的股票,现在至少值5块,那即使没有交易,其实实际市值也已经接近5倍。至于这个股票到底值多少钱,有很多简单的公式可以按照股票代表的资产和企业的财政状况来进行计算,但是这种计算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因为你可能卖了1万块布给一个口罩厂,结果口罩厂倒闭你只收回来价值5000块的口罩,也可能明天非典了,口罩价格从1块变为5块,于是你手里的口罩又变成了25000块现金。所以单纯讨论交易在这个题目下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设想你的这个10块钱的企业,经过一年的经营,资本从10块变成了20块,董事会决定不分红继续投资生产,那么股价会变成多少呢?这时候如果你觉得这个企业还有发展的空间,可以继续连续同速率发展3年,之后走入平缓发展,那么实际你可以接受的股价已经至少是16块了(2^4)。
未来可能获取财富的现值增加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价上升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