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合情合理537卖药的文章

谁那有关于 节水节电 的小文章,也写的真实,合情合理的_百度知道
谁那有关于 节水节电 的小文章,也写的真实,合情合理的
把水接到盆里、浇绿地,灯具采用节能灯具、看电视时无特殊情况只开小灯。我的节水奥秘是一水多用、看电视集中一屋;7,影响冷气流通,各种电器尽量不用待机状态、惜水,做到综合利用。发现水管有跑、冰箱里的东西不要放得太满、爱水:走时随手关灯、节水便器、洗衣的水可用来冲马桶或擦地,厨房;6、淋浴器有滴水现象;2、淘米水都放在一个大桶里;9。节电,电器不用时电源都关掉。节水、用容器接雨水浇花用、冒。煮面条的水刷碗、灯泡尽量换成节能灯泡,及时进行维修;6,洗沾布刷锅;4、漏现象:1,做到一水多用,洗沾布、厕所用完随手关灯;2,洗菜水;3、洗脸洗手水流量要小、洗澡的水用大盆接着留作冲马桶、滴,安装节水龙头、电视不用后要整个关机,不直接排入下水道,用于拖地、洗菜洗米的水留下可以浇花、洗菜水用于浇花;8、要有节水意识:时刻注意节水,这样也能节省洗涤灵,关闭大灯,站在盆中央,用塑料袋套上接水另作他用、淘米,可洗衣浇花:洗衣,可以浇花,如、热水器洗澡时,给鱼换水,人走灯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树立节电意识。节电方面;5。节电,开一个空调或开一个风扇。洗澡时放一大盆,拖地,不要遥控关机:1,拔掉电源插头;4;3、给鱼换的水留起来用于冲马桶或浇花,刚开始的凉水用容器接,家中无人时。特别是外出时间长;5,做到随手关灯节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空调节水节电装置
  由于家里的空调排水管突然断裂漏水,妈妈临时取了一个水桶接水。近半天的时间就接了半桶水,水很清。妈妈说将这水白白倒掉太可惜,冲厕所正好。我突然想到,如果制作一个收集空调水的装置,一定会节省很多水。
  于是,我作了一下观测,连续开了10小时的空调,接了近一桶水,约有10升。如果家里开两台空调,那么一天至少可收集到20升水。我又以我家的住宅楼为例,楼内共有72户,每户平均两台空调,如果每天开5小时空调制冷,那么,72户就可以节水至少720升。一幢楼每天可以节省那么多水,那么整个生活区如果都能够把空调冷却水收集起来,那就相当可观了。我还用温度计测了一下空调排出的水的温度,约10℃,比室内温度低了约15℃,我想如果能把水的低温利用起来,与周围的热空气进行交...
1. 在日常的居家生活中,我渐渐摸索出一些煮饭时节约用电小窍门,这里拿出来和朋友们交流一下。
首先,应选择功率适当的电饭锅。实践证明,煮1千克的饭,500瓦的电饭锅需30分钟,耗电0.25千瓦时;而用700瓦电饭锅约需20分钟,耗电仅0.23千瓦时,功率大的电饭锅,省时又省电。
其次,电热盘表面与锅底如有污渍,应擦拭干净或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干净,以免影响传感效率,浪费电能。
第三,使用电饭锅时最好提前淘米,用开水煮饭,煮饭用水量要掌握在恰好达到水干饭熟的标准。饭熟后要立即拔下插头,否则,当锅内温度下降到70℃以下时,它会断断续续地自动通电,既费电又会缩短电饭锅的使用寿命。用电饭锅煮饭时,在电饭锅上面盖一条毛巾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另外,煮饭时还可在水沸腾后断电7—8分钟...
合情合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华康云医]如何看待丁香园获腾讯 7000 万美元投资?_好文章摘抄-牛bb文章网
您的位置:&>&&>&&>&[华康云医]如何看待丁香园获腾讯 7000 万美元投资?
[华康云医]如何看待丁香园获腾讯 7000 万美元投资?
作者:www.niubb.net&&时间: 10:07:10
所属专栏:
[华康云医]如何看待丁香园获腾讯 7000 万美元投资?腾讯7000万美元投资丁香园:进军医疗健康领域下面就看看www.niubb.net的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网友华康云医对[华康云医]如何看待丁香园获腾讯 7000 万美元投资?给出的答复:昨天中午在微信群看到丁香园李总发了这个消息,突然有种的医药互联网时代一夜之间正式到来的感觉……本来已经被各种对我恨之入骨的医生同行们喷的不在知乎答题了,今天为了丁香园破个例吧。从医生角度写写互联医疗市场的发展,见识浅薄,观点偏颇,资料不全,想喷滚蛋。一、行业背景首先,传统医疗行业――请允许我把运动健身行业剔除――目前主要的关系方分为三部分:患方,是绝大多数利润的来源。医方,包括医院、医生、药店等,当然,如果再延伸一点,各大学及医院实验室也完全可以包括进去。这其中又以医生最为重要。按照杏树林CEO张遇升的说法,每年5000亿的医疗费用中,60%是有中国的200万医生决定的。药企及其他服务方。其中最重要的是药企、器械商。其他诸如面向患者的各类保健品市场,面向医生的诸如医药类出版社,面向医院及大学实验室的生物仪器试剂公司等,都包含其中。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巨大的医疗行业,都是基于一个非常基本关系链上发散而来:医生为患者治疗疾病。本次收购,腾讯方面来说,作为互联网帝国,和阿里在全面布局对抗中,入驻医疗健康领域只是时间问题,选了丁香园这一医药界最有力的合作伙伴合情合理。就算丁香园不给力,7000万刀作为对于医疗健康这一需求与利润均十分巨大的传统行业的试水,也是腾讯完全可以承受得起的――要知道,马云为了给天猫医药馆买个有卖药资质的壳子,就花了10亿。所以,对于医生来说,腾讯方面没什么好说的,他不砸钱未来也有的是资本会往里面跳。那么重点就在于,对于丁香园来说,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二、在线医疗现状非常有趣的是,作为互联网行业,BAT三巨头随着腾讯投资丁香园,已全部进军医疗行业。而这三家的基因,都能在医疗行业找到自己良好的发力点。百度作为搜索引擎,在医药这种具有知识壁垒的行业中占据了先天优势,加上其一贯的无底线(比如前段时间李彦宏头上浇着冰桶,百度ALS首页照样全是虚假广告),靠着广告竞价收入颇丰,根据多方消息源报道,医疗广告的收入大概占其全部广告收入25%-30%,在BAT中独占鳌头。阿里作为B2C起家的商业企业,在2011年就上线了天猫医药馆,却因为没有药品销售资质而几经波折,终于在今年1月斥资10亿收购拥有药品销售资质的中信21世纪,借壳重启,正式入主医疗行业。随后,马云立刻抛出了“未来医院”计划,旨在垄断从患者到医院到厂商的完整O2O生态链。但是该计划过于宏伟,且严重侵犯政府主管部门利益,同时涉及医保、隐私、治疗方式等多种问题,目前谨慎不看好。而腾讯在这方面就相对低调得多,除了腾讯网上不咸不淡的健康版块,以及两个月前传出的与运动健康品牌九安医疗似有似无的合作,砸下丁香园似乎是其进军医疗行业的第一步。但是其毕竟拥有着中国最为庞大的社交资源,屠龙刀在手,在各个行业都有着后发先至的可怕潜力。在目前的整个大行业的食物链中,我们暂时粗略分一下,可以分成这几种主要上下游关系:医生/医院与患者,这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广泛的关系。医生与医院,这是目前医生最为关注的关系。药企与医生/医院/药店,这是相对来说最为灰色的一环。药店与患者,这主要为非处方药及保健类药物,同样充斥着暴利。我们可以细分一下目前主要涉足其间的互联网公司方向:百度主要是作为媒介,主打医患关系,主要方式为民营医院、各类保健品竞价推广,为中国患者被坑害的血泪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阿里以天猫医药馆为基础,目前主打药店与患者,但对除了医生与医院以外的另两条线也虎视眈眈。杏树林主要是针对医生群体,走高端路线,产品是文献及病历夹。春雨医生和好大夫都是瞄准了医患,但是路线又有不同。春雨医生走的是“轻问诊”模式,可以看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百度知道,其代价是每年补贴数百万乃至数千万来保证自己的医生资源。好大夫则在“看病”这一点上,更加的深入,无论是完整的医院科室医生资料,还是开通的网上电话付费咨询服务,都走在了所有同行的前沿。三、目前面临的问题但是,无论是春雨医生还是好大夫,都遇到了他们无可突破的瓶颈:那就是,在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看病部分,是几乎不可能在网上完成的。隔着屏幕,甚至连有效的建议都无法做出。同时,好医院的医生本身工作就无比繁忙,几乎没有时间大量在网上回答浩如烟海的重复提问。因此,我们会看到大量的优秀医生,都仅仅是象征性的回复”请看我其他“或者”请到本院就诊“。而许多水平较差的医生,则会通过大量复制粘贴来回复,真正有用的内容寥寥无几。丁香园则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以医生资源为根基,却并未涉及患者,目前主打的是医生与医院(丁香招聘),药企及生物器材试剂与医生/医院/实验室(各类广告,应该也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也在进行包括医学科研类(出版社、文献库),各类医疗辅助APP的开发。在以上所有网站中,丁香园也是拥有医生资源最多的,按照其说法,约有200万人左右,而好大夫大约是30万,春雨医生是3万。目前来看,丁香园如果仅仅把自己定位在为医生服务,毫无疑问可以在医生这一点上维持住自己老大的地位。但是问题在于,仅仅为医生服务,赚的都是”辛苦钱“,真正最大的两项利润,医疗与药品,不能涉及,终有不甘。目前丁香园针对患者做的家庭用药,反响似乎并不强烈。更关键的是,随着未来BAT有可能全面进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不做大,则随时有可能被颠覆。四、丁香园的战略丁香园在拿到融资后,也宣布了其日后的发展战略。从文中看,除了继续强化目前的优势以外,最大的野望就是基于丁香人才和微信平台,来打造医师自由执业的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和马云的未来医院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处,即严重受限于政策。尽管国家天天在喊开放执业,允许私人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但根据以往的经历来看,恐怕仍然将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胜负之数,尚未可知。另一方面,丁香园尽管有最多的医生资源,可是却在医患方面做的远远不如好大夫和春雨医生。此次也提出了基于APP的科普工作。但是科普工作,最重要的是内容和宣传。而被科普的人群,很多都是科学素养并不高的广大老百姓,这方面反而是中医借着其养生保健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占据优势。丁香园此前出版过许多科普类书籍。但是想要达到如各类书籍所达到的市场效果,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最后,尽管丁香园有着最多的医生资源,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医生来说,丁香园代表的是同行交流以及知识更新的平台,而不是医患之间的平台,甚至可以说是当前恶劣医患关系下的避风港及吐槽地。如果在未来丁香园考虑向这方面发展的话,是否能将这样庞大的医生资源转变至医患层面,医生们的热情和黏度是否能超越现在的好大夫或者春雨,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无论是像百度那样纯粹当女表子,还是像现在这样纯粹立牌坊,可能都不是丁香园想要的。个人认为,可能这一点将会最终决定丁香园上限。五、移动医疗的未来移动医疗的瓶颈,除了上述的医生无法隔着屏幕看病,还有不少,比如受限于医学伦理和个人隐私,很难做到从患方或医方获得完整的病历资料,从而进行个性化服务和大数据分析。丁香园做的数据库也许是部分的解决之道。而另一个瓶颈则在于,医疗是国计民生的根本,相关部门必然会将各类权利牢牢控制在手中,如各类资格审批、定价等。同样,对于医院来说,药品进出、器械使用,这之间充满了无数灰色交易,也是各大医院及医生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根基,很难想象医院会拱手把这一块大蛋糕让出。这方面也会限制移动医疗的发展。就目前来看,未来移动医疗应当还是秉持冯仑所说的民企之道,即面对政府相关部门,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才能有所发展。就我个人看法来说,仅就变现而言,除了卖OTC药及保健品,更加有前途的,可能像全世界最大的医疗网站ZOCDOC那样,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为患方和医方提供便利的在线预约服务。阿里曾经动过网上挂号的念头,不过似乎由于卫生部门的反对,不了了之。好大夫一直在做这方面,但是貌似只限于加号,条件较为苛刻。比起古老的排队,网上预约和电话预约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随着移动端的发展,许多优质医院已经开通了自己的微信预约挂号平台。腾讯之前有过和阿里死磕移动打车的经验,但某种程度上,预约挂号是一项更加繁琐,涉及更多层面,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挑战。丁香园完善的医生资料与腾讯微信强大的流量入口,也许,才是腾讯和丁香园合作最佳的优势所在。完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网友咖喱鸡对[华康云医]如何看待丁香园获腾讯 7000 万美元投资?给出的答复:现在的大事儿就两块:一块拿收入,给制药公司做广告/调研/规划学术活动;一块努力做自己的垂直媒体+在线社区,优化体验,粘住并扩大专业用户;至于丁香人才,想发力但是一直不温不火;丁香通市场有限,大众app估计只是想先占个座,并不是核心业务;所谓移动医疗,玩家除去互联网企业,就4个。1,企业的目标最为单纯:拿医生和医院。这里讲的是效率+创意。和一般的广告公司区别不大。唯一的变数是丁香园的“大数据精准营销”,效果如何,拭目以待。2,医院现在很躁动,看似很牛逼的三甲医院也是如此。医药分家使得医院的收入下降,外资和民营资本的涌入,使得传统公立医院争抢高端病人的竞争优势也在减弱。公立医院受限于法规,无法广告,缺少和公众面对面的媒介。而微信提供了一个非常赞的平台,非常适合医院做公众号聚拢自己的患者,培养口碑和品牌。现在不少医院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你去搜索一下,一大堆医院公众号!3,医生很淡定。这是最宝贵的资源。现在的情况是春雨等一大堆轻问诊的app在讨好医生,可是医生的理由很简单:为什么下班了还要上你这个app回答问题耗费我的时间!一个问题20多块钱,大医生看不上,小医生多了,产生的内容良莠不齐。更糟糕的是,春雨给医生的理由一直绵软无力――打造个人品牌。问题是现在无法自由执业,个人品牌几毛钱?4,患者/公众倒是直接受益者。春雨毕竟把轻问诊的成本降下来了。未来的移动医疗的继续改进会更加降低门槛。患者匿名社区倒是一个很好的idea,上传自己的匿名病例,看别人的匿名病例,对患者教育有一定帮助,毕竟这方面,以老头老太为代表的我国人群医学知识是在太匮乏了。丁香园想要玩自由执业,一切取决于国家政策。不过这是趋势,只是没有时间表。当然腾讯和丁香园敢玩,说不定已经有内部消息了。春雨和丁香园相比,做的只是右边的一块,缺失了垂直媒体和专业社区,所以要吸引医生一起玩只能靠钱,于是吸引了一堆二甲和县级医院医生。这里面又有个腾讯切入的点,微信作为医生的crm系统最好不过,患者都有微信,扫一扫即可,比装个app方便多了,医生可以通过app后台管理,群发消息等等。这里的问题还是老样子:自由执业啥时候开放?对患者的经营,是丁香园未来会大力发展的部分。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进行健康常识的普及。通过微信进行的轻问诊,就诊全过程和就诊后的随访,都可以通过微信来进行,同时微信支付贯穿始终。我个人的看法的丁香园不会做专门的个人问诊app了,通过微信可能很好的解决患者的入口问题。低门槛,无教学成本。对于腾讯来说,这简直碉堡了!以后在移动医疗一马平川,利用丁香园在业内的影响力和多年积累,轻松秒杀百度阿里!制药公司真是一块肥肉啊!丁香园也够狠,一下子咬下了一大块!去年的gsk事件把所有的制药公司搞得够呛,没被“卡擦”的也吓出了一堆冷汗。这种情势下最需要的是“合规”,而不是“业绩”。所以辉瑞诺华等制药巨头们恨不得把销售的奖金全砍掉,以后大家都拿工资作数。另一方面的影响是,既然线下传统渠道被政府盯上了,那么巨头们开始把他们深邃的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丁香园庞大的用户群使其可以理直气壮地摆出时下最炫的“大数据精准营销”的招牌,一举超越了万千小医药广告公司。这块收入,于丁香园,我想是突发猛进的。而且丁香园前方一马平川,后面的竞争对手用望远镜都看不到。问题是,人情社会的中国,互联网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医药营销?虽然现在看起来欢乐无限,可是这些投入对于巨头们来说不过是毛毛雨,等到市场越来越大,巨头们真的会买“大数据”的账么?这还需要事实去检验。未来丁香园的业务布局大概就是这样啦。企业业务继续自己玩儿,腾讯配合下。面向大众业务靠腾讯一起搞,业内关于医生和医院的业务大部分时间自己玩,偶尔腾讯过来串串门。但是,最大块“自由执业”仍然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不过也没关系。反正收着企业的钱,靠着腾讯的山,看春雨去开疆拓土当先(lie)行(shi)者,自己可以在背后慢悠悠地赶――毕竟有了腾讯做靠山,还愁没有患者么?患者和医生数量都秒杀春雨,春雨有什么资格和我斗!我是一己之见,内容可能有所偏颇,引发争议,望各位大牛海涵轻喷!丁香园、春雨的可爱人们如果有意见,可以和我讨论。我是外行,聊以抛砖引玉。伸长脖子盼望更多干货!-----------因为这个回答,大 @Fenng 都关注我了。受宠若惊,不胜惶恐,果断取消匿名。大家都来一起交流吧!网友吴国鹏对[华康云医]如何看待丁香园获腾讯 7000 万美元投资?给出的答复: 欢迎您转载分享:
相关好文章摘抄
热点好文章摘抄
精彩书库推荐问题已关闭
问题表意不明
请将问题表述完整,消除歧义。让其他人准确理解你的提问是获得回答的前提。
刚看到新闻:,难道讨薪就这么难?国外有类似情况吗?
看似合情合法,合情合理是真的,合法就未必了。看完下面这篇文章再说吧,文章末尾有答主原创诚意,不枉上诸位千赞了。来自裸枪的微博。 十三岁女童为父亲讨薪跳楼身亡。
为什么孩子和奶奶出现在现场?如何爬上十六楼?孩子怎么会跳下来?这些问题随着时间会慢慢浮出水面。
农民工讨薪问题由来已久,每届政府都说要解决也都在解决其实也都无法解决。什么原因?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在于根本没道理可讲。
这一行我也混了很多年,小开发也参与过,大项目也承建过,清包也干过,给别人卖手腕子也经历过。对于欠薪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比造一个原子弹还复杂。
首先呢,对于开发商和承建商来说,是不存在农民工这个合作伙伴的,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有资质的建筑施工队伍,从道理和合同约定中,对方都要为此提供手续完备的熟练工人而不是农民工。这一点,是很多农民工欠薪和讨薪难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我经历过农民工向我讨薪,我也带着农民工去市政府讨薪。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都有。
农民工向我讨薪,我一句话就把他们整一边去了:“我不冲你说话我也不认识你。”
没错,就这么简单。
和我签劳务合同的是一个机构,我面对的只能是这个机构的法人,我和法人合同中约定的如何结算,是受法律保护的。因为很多合同其实都很明确的约定——正负零给百分之多少,主体封闭给多少,竣工给多少,其余竣工验收后多长时间结清。现在搞开发也好搞施工也好,硬骗的少了,基本就是明侃,或者干脆就是垫资。你拿得出钱压得起你来给我干,干不起玩蛋去。
所以有一些其实并没有实力但是又想接工程的队伍就硬着头皮来了,垫到一定程度就垫不下去了,然后或者拔腿跑了,或者就在人工费上打主意。于是欠薪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农民工都是一个村屯出来的,跑单帮的较少。而能带人出来的,通常都是当地村子里的能人或者一霸。你看农民工敢去工地敢去开发公司敢去市政府,还真没几个敢去工头家闹事的。而工头通常也是一句话:“甲方不给我钱我拿什么给你们?要钱找甲方要去。”
于是农民工就赤手空拳的来工地找承建商了。
作为一个承建商,我可以接待农民工,也可以和下边我根本叫不出名字来的各级小包工头对话。可是要钱总要有个凭据吧?通常这个程序都需要对账,认定工程量。可是农民工啥也没有,最多见的就是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小本子,上边写着今天出工了昨天出工了后天出工了,然后伸手就要钱,这钱你们会给吗?所以通常这种情况下,承建商都会要求他们把他们上一级的工头叫来,因为有的大项目下边有十几伙民工,给钱也得把签合同有资格拿钱的人叫来吧?要不然这钱没通过人家就分了,到时候人家拿着合同来要账咋整?可是农民工这时候基本就交不出人来,或者是双方有默契的一方出头一方藏匿。为什么?因为通常情况下都算不出钱来了。这是因为大家的算法不同,农民工算法是我干活了你就得给我钱,而施工企业则要看完成的形象进度和工程量,还有就是一些返工造成的材料损耗和质量罚款,把这些加进去,基本不需要给钱还得倒找钱。所以,正主这时候绝对不露面,而任由下边的农民工去找甲方,能要出来多少是多少,要不出来也不关他的事儿了。
很多人总会呼吁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其实这也是一个笑话。因为农民工根本不存在合法的权益。
农民工没有岗位培训,没有资格证书,没有劳务合同,没有工伤保险,除了力气,其他的一概没有。
我曾经异想天开的给所有进场的农民工做岗前培训,给他们技术交底,给他们买保险,结果没过一个星期,所有的农民工我都没见过,见过的都跑掉了。去找包工头,一万个理由等着你,老婆生孩子了,媳妇让老公公欺负了,家里猪羔子死了,地里忙,反正说啥都没用,人家就是走了。
通常一伙农民工进入现场的时候,青壮年比较多,熟练工人也很多,干三五天以后,包工头会把这些拼凑起来的人再打散,然后往里掺沙子,我最惨的一次,每天早上要面对二十多个喝的摇摇晃晃的五六十岁的老头,早上不整半斤酒都起不来炕,干一个多小时的活以后你连人都找不见了,都找地方睡觉去了。就着睡一天晚上还不让自己给自己记一个工。话说这到时候我能给钱吗?
大的包工头挣的是施工差价,小的挣的是人工费差价。这二者区别很大。比如说平米包干,大包1500一平米包过来,转手给二包1300,一平米吃200块钱,一万平米就是200万到手了。
小包工头没这本事和待遇,所以他们吃的是人工费。每个工人比如说日工是130,那他提10块钱,给工人120,然后还要记工,想方设法的把工费拉低,还要想方设法的加班。因为他的利润都在这里。也就是说,如果我把人工费都开给工人了,小包工头其实就饿死了。于是,包工头负责领钱分钱这就是必须的。我这星期给他结一万人工费,他回去以后拿着小本一算计,挨个把工人叫进来发钱,最后也就发出去八千,剩下两千自己揣起来了。所以别说什么开发商承建商喝工人血,我们看不上那点玩意。
无论我们东北当地的农民工,还是外地的农民工,都理直气壮的既要工人的利益又要农民的权利。每年麦收的时候,工地甚至会一个农民工都找不到。因为现在农村劳力价格也高了,花几百块钱雇人还不如自己回去弄了。于是一个晚上,工地的人跑的干干净净。这时候就是人工费最高的时候了,我们必须去劳动力市场高价雇本地的城市建筑工。这中间的差价我管谁要去?等麦收结束了,所有农民工就和没事一样遛达回来了。如果此时有其他队伍已经进驻了,还要理直气壮的把对方打跑。但是算账的时候就把这事儿忘了,大大方方的把人家的劳务都算自己头上。人家是我额外出钱雇来的好吗?
再有就是现场签证的问题,因为农民工的底子差,次品率真的是很高,所以真的不是他们累一天我就得给他们钱,因为有时候被他们祸害的东西远比这一天的人工费高多了。09年一伙民工给我打废了二十六根柱子。质检站罚了我五万块钱限令整改,然后让农民工把柱子敲掉,重新捆扎钢筋,重新支模版,重新浇筑,然后他们天真的以为我会给他们钱,你会给吗?这叫返工!我一百多立米的商混,我雇的泵车,哪一样不是钱?
所以这些账都是挂在账面上的,到了决算的时候是一定会算的。有的小包工头其实连这个都不明白,揣着小本理直气壮的来算账,算完了耷拉脑袋就回去了。抽的人头钱自己早寄回家盖房子去了,现在这钱要不着还出了一个窟窿可咋办?只有三条路可以选择,一个是跑,一个是自己掏钱堵,一个是转嫁给下家。
于是,一批悲愤的小包工头就出现了。
所以在讨薪的各种报道中,无一例外的会有这样的描述:“无耻开发商或承建商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克扣农民工的工资。” 对吧?是这么说的吧?可是所有媒体都不会告诉你这种种理由和借口是什么。
估计看到这里已经有人义愤填膺了,大有不为农民工挺身而出他就能当场把膀胱憋炸的架势,省省吧,这种事儿哪儿轮到你?我还想干这事儿呢。
开发商或者承建商如何克扣和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呢?
通常这种开发商或者承建商都不会是正规企业和有资质的队伍。
现在地方上搞开发的很多都是外行,听说这行挣钱,手里也有点闲钱,就一头扎进来了。
从承建商的角度来说,我是极不喜欢同这种人打交道的,因为你时时刻刻能感觉到这人底子是卖冰棍起家的。
我曾经碍于朋友面子,给一个个人开发的项目做了一个基础。这老板奇葩到什么程度呢?他天天盯着我放线的施工员。经常和我说一些胡话诸如:“我看放线的有一个就够了,雇俩人嘎哈呢?你把那人辞了你跟着拽尺不是省一个人的工资吗?”
更过分的是,基础放线后,需要开槽,他不知道听谁说的这几天不需要放线了,趁我不在的时候竟然把我的施工员给开回家去了。等我需要重新放线的时候人家俩人在别的工地上干上了。
就这种所谓的精打细算的开发商,绝对是干的出来克扣人工费的事儿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工地简直是个聚宝盆啊,哪里紧一紧都能出钱。
有一年我没活,别人介绍我去一个集团,然后给了我一个工地。这集团,要啥没啥,农民工都得头天晚上说要多少给第二天还不知道能勉强给我派来多少。最后好不容易给我派来十几个人,电话里还不忘对我说:“这十几个人别用久了,过个十天八天找个借口把他们打跑得了。”
我只能回答他:“无论我是给公家干还是给我自己干,我都没干过这损事儿,如果我干了,我今天也用不着给你打工了。”于是,走马上任七天我就滚犊子了。
有一种玩的比较高明一些,老板天天玩失踪,司机天天蹲工地和包工头打得火热,知冷知热啊,然后十天八天以后忧心忡忡的和包工头说:“哥,我觉得你这人不错,有句话我真不知道该不该对你说。这老板不是人啊,他压根没打算给你们钱,他有什么什么势力,社会上谁谁谁是他的兄弟,到时候肯定把你们砍跑。” 第二天司机到了工地一瞧,民工自己吓跑了,于是掏出了手机:“大哥,行了,他们跑了,你让那伙人进来吧。对,咱还这么整。”
对于讨薪这事儿,其实大家都头疼。
我记得我讲过,有一次工地塔吊出了故障,那个号称干过电工他老婆就是电工的电工弄了半天也没弄好,于是我也爬上去了,几个接触器烧了,他下去买的功夫我也懒得再趴下去,就在塔吊的吊杆上来回遛达,一边遛达一边唱歌,结果我的甲方在下边绝望的呼喊:“你别唱了,他妈的旁边有人给报社打电话了,我求你了行吗?”
所以现在对付欠薪也都有一些方法,保证金就别提了,那玩意存进去其实能提出来。最管用的方法就是甲方直接给农民工开工资。
农民工进场,工头要把身份证复印件,工种,工资报上去,然后每个月再和农民工把当月的工资核对清楚,农民工拿着单据来甲方这里签字按手印领钱。
这个方法不错吧?可是有的农民工自己做不到。因为我说过的,有的人干了几天就跑了。
我对于农民工其实一直是有看法的。因为这个群体不合法。
表面上看,农民工进城务工是解决了农民的问题,可是带来的问题并不比解决的少。
首先就是冲击了城市人口就业。现在你很难找到一个工种齐全的建筑公司。之前的建筑工人都被农民工整下岗了。
其次就是技术培训。这个是最要命的。通常一直三流队伍来了,然后你手把手的教啊,最终一两个工程干下来成了二流队伍,转过年人家攀高枝不勒你了,你还得继续培训。
第三点就是眼前利益。农民工有时候十几个人也敢接工程,你一万他就八千,你要签合同他就啥也不需要,把这个市场的门槛压的低得不能再低了,以至于现在谈工程一说正规程序人家转身就走。
农民工靠着这些所谓的优势抢了市场,可是随之而来的也就坑了自己,他们没有正规的合同,没有完备的措施。绝大多数农民工讨薪难,都是因为他们手里啥都没有只靠一张嘴就去要钱。
我有一只合作过多年的队伍,后来也想自己干大包。我告诫他好多次,那家公司口碑不好。结果他还是只和人家签了一个连公章都没有的协议就进场了。
没有办法,我也只能跟着进场,希望对方能有所顾忌,对方确实顾忌了,只不过是玩了一个更圆滑的手段而已。一个小体育馆,基础加三层不差钱,四层开始拖,五层压根没有,催着封顶。这时候他傻了,因为大家都明白,封顶意味着主体工程结束了。剩下的内外装修完全可以找另外一伙人干了。于是这就开始停工讨薪,人家一点不含糊,上午停工下午人家另一支队伍直接开进来了。这时候当初拍胸脯保证的中间人不见了,手里那协议成了一张废纸了,我这故城的老大哥哭的象孩子一样。
没有办法,我这时候也变成了农民工,带着他和肯和他一起讨薪的农民工到处要说法。去劳动仲裁,人家听完了情况以后说:“甲方不给你钱,这是合同纠纷,你可以去法院起诉,没手续算你活该。你是包工头,你必须给工人发工资,如果你不给工人发工资,工人来告我就找你。”
他听完以后,当场傻眼了。
然后我又带着他们去区政府,信访办接待了我们,然后主管的一个主任也出面了,说了一大堆咸逼淡话,就是绝口不提钱。
没有办法,我只能对信访办讲:“我带着他们来,只是正常走程序,我知道你们解决不了也不会给解决。所以我只是来挂个号,你等着看好戏吧。”
说完我就带着他们直奔市政府,正巧刚下车碰见住建局的副局长,看见马上就迎了上来,我讲完了以后马上给区政府还有那家企业的挂靠单位打电话,然后我们又返回区政府,新来的副区长不错,转业干部,我们聊了两三个小时,又和挂靠单位沟通第二天去对账。
第二天周六,区长自己跑步去公司参与对账,挂靠公司老总坐镇,我又扬言外边几十号工人已经把横幅写好了就等上街。就在这种情况下,人家专业人员也只给认定了三分之一的欠款。我不能说人家不专业,只能说农民工太业余,以为皱巴巴的一张纸就能代表一切,但是在正规的程序面前那真的就是一张废纸。所以最后结算出来的那点钱只够把工人遣散的,这一个工程主体赶下来一分钱没挣,这还是费了这么大周章才弄出来最好的结果。
农民工群体是个很奇葩的群体。
如果你对他们好,他们十有八九会坑你。
如果你坑他们,十有八九会得逞。
事实就这么残酷。
越不给钱越连踢带骂的工地他们干的越好。
越是隔三差五给他们加餐和他们当朋友相处的工地质量越差。
所以我对农民工的感情也很复杂,既不忍心坑他们对他们横眉立眼,又每每被他们气的七窍生烟。
你对他们好,他们心里一定在想我想坑他们。
而那些坑他们的人,当初一定是他们认为对他们好的人。
所以,农民工进城务工,欠薪其实只是一个缩影,这里边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没有解决。文化的差异,地位的差异,目标的差异等等等等。
现在农民工也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年轻人不肯干基建,上岁数的说实话真不出活。所以建筑行业现在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工程机械发展迅猛,另一方面工地的人员基础素质太差没人会操作。所以很多建筑工地还停留在半原始劳动力状态。而劳动力价格这些年暴涨,又间接的吃掉了利润,造成了更多的欠薪,这也是一种恶性循环。可是我真的能够培训出合格的工程机械操作农民工吗?我不能!因为他们不会和我签合同,我也不会为一个也许只给我干一两个月活的农民工做那么多工作。于是,第二年,一切还都照旧,照样要选队伍,照样会出现曾经出现的问题。
没人能够说清楚,农民工究竟是农民还是工人?他们自己也未必能说的清楚。当工人的时候想着家里的地,种地的时候盘算着挂镰出去打工。他们究竟会安心与干好哪个?
如今的农民工,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农民工了。
就按照我们当地今年的价格计算,力工日工120,一个月溜溜达达的也三四千。吃紧的时候都是日结算。所以我对于能够大额拖欠的总是感到很费解,真有钱,能压那么多!
每次看到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的报道我都想笑,因为那解决的其实只是谁给钱的问题。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挤压开发商和承建商,赶快把钱给他们让他们回家别闹事,或者是干脆政府出一部分安抚了事。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没有,所以欠薪还会存在,只不过方式会更多元化罢了。
现如今讨薪其实很简单,连对账单都不用了,爬塔吊,跪市政府这些远比正常程序管用。但是这会带来恶性循环,恶果也许才刚刚显现!一觉醒来这么多赞,全是引用也不够诚意,那就说一点答主个人的历史吧。家父曾经也干过这一行,在08年之前算是活得蛮滋润的。回忆一下,对比农民工欠薪问题,说一些感想。1:法律没有人情管用。家父与同行的工人都是沾亲带故的,不是父系的亲属就是母系的亲属,要么也是一个村的,不给工钱就能闹到老家里去。这一点,是家父不会拖欠工资的顾忌,也是工人可以放心做事的底气。这方面,大家不懂法,也不会法,而且一旦要实打实地签合同,交保险,这些东西会增加很多成本。利润就要吃进去了,也就难以为继了。2:外乡人不可靠。我曾经问过父亲,说为什么不趁着业务还好的时候,还能找到活儿的时候扩招人手呢?毕竟愿意跟着去做事的人终归是比较少的,得用得力的工人是不够的。父亲的回答是,尝试过,不靠谱。做了几天感觉累就直接跑了,不会做大活儿,又懒,一个偷奸耍滑的印象就下来了。当然也不是没有成功的,有个安徽小伙儿就娶了工人的一个女儿,后来一直跟着做了几年,然后也去其他地方打工了。总得来说,一套彼此信任的体系很难建立下来,其实劳动合同是保护双方的。但实际上,一旦出现率先破坏信任的劣质农民工,雇主再去找人的时候就会带上有色眼镜。率先破坏规则的人得利了,规则也就难以为继了。法律都管不住农民工,人家跑了你能奈何?3:劣币驱逐良币08年之前,活儿多,意味着资金充裕,现金流健康,不会赖下工资。所以,这个时候良心一点,老老实实给工资是可以维持下来,赚到钱的。但一旦没有活儿,或者现金流卡住了,那就少不得要跑路。或者说,压根就没打算给工资,干上几天打跑,换上另外一拨人,然后再吓跑。如此反复。08年后怎样了呢?金融危机了,活儿找不到了,用工的成本又大增,小打小闹活不下去了,没有几手“绝活”自然也很难继续赚到钱。后来的情况,文章之中大体就清楚了。凑够诚意了,求赞吧~更新,又是微博看到的一篇文章,比较干货。来源于微博陈果_George
,但也是此人代发,不是原创作者。前几天所谓河北讨薪女孩坠楼事件,把农民工工资又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是,作为一名在劳动部门工作多年的人,笔者却很难在媒体上看到对农民工工资问题深入的分析文章,也许是记者们都忙着去煽情吧,没空做这些小事,他们既然不做,笔者就试着做一下。笔者在南京工作,所述情况均以南京为例,其它地区可能略有不同。要搞清楚农民工工资问题,首先要弄清目前建筑市场的几个主体。最上层是开发商,如恒大、万科,也有一些地头蛇开发商,像各个城市甚至区县的开发公司,开发商自己做的工作就一件——拿地,其它的工作如设计以及最后的销售现在一般也都外包;第二层是总包,总包从开发商拿下整个工程,总包都是体量很大的建筑企业,注册金一般都是按亿算,总包再把工程细化分给各个分包商;第三层是分包商,分包商有两种,一是是专攻某一领域的专门企业,像绿化、装修,二是小一点的建筑企业,大工程接不了,但可以挂在总包下面做点小的,做不了一个小区,但是可以承接其中几幢楼;第四层是劳务公司,可以把劳务公司理解为大一点的工程队,事实上劳务公司基本也都是由工程队转变而来,劳务公司有时会有自己的固定班底,其中不乏农民工,但都是技术工种,不可能有小工力工,劳务公司再继续分包,就是第五层工程队了,工程队几个人至几十个人不等,跟着一个包工头,由包工头出面承包工程。第三、四、五层并不是就分包两次,每一层之内都可能再次分包,离谱的我见过分包了近10次,层级之差相当于习大大和我等小科员之间的差距。第六层就是农民工了,农民工也分类。一是高级技术工种,其实这一类本质上已经不能算是农民工了,很多已经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除了老家还有块地,他们和农村已经没有什么经济联系,一般这一类农民工都是分包商或者劳务公司的技术主力,都是签合同交保险的,劳动关系比较固定,在工地经常被称为*工,享受工程师待遇。二是各类技术工种,这类人有技术,但不如第一类,流动性比第一类大,一般在几个固定的工程队之间流动,也有固定在某一工程队的,很多小工程队的包工头本身也是这类,一般劳务公司或者包工头在有活时会喊他们来做,这群人因为有技术,所以有议价能力,像木工现在都500以上一天,赶工期时1000也不稀奇。三是小工力工,这类人流动性最大,他们没技术,只能靠卖力气吃饭,几乎没有议价能力,当然现在小工的行价也都要100以上,工程队也不重视他们,有活就喊来,没活就赶走。想弄清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流动性是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流动性越大,其出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另一个切入点就是包工头的风险抵抗能力,包工头基本都出自农民工,属于农民工中比较聪明灵光的一类,有一定的技术,掌握了一些工程核算的方法,也有一些社会关系(一般是基于地域、宗族,也有多年在城市打拼积累的人脉),于是开始带着人四处接活。包工头工作的目的在于赚取工程款和工资额之间的差价,但包工头与劳务公司相比,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包工头基本是空手套白狼,做的是无本生意,一旦工程款出问题,包工头是没有风险抵抗能力的,他只能转移矛盾。农民工的流动性和包工头的无风险抵抗能力,是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两大诱因,我会在下文予以论述。其次要搞清楚的是各层级之间的经济关系,或者说承包关系。开发商与总包之间,总包与分包商之间都很简单,一般都是全包,即这部分工程的材料、机器、工具、人员全由承包人出,发包人啥也不管,只管最后的验收。分包商与劳务公司之间一般是半包,即材料和部分复杂的工作分包商自己做,劳务公司限于技术能力,只能做简单的工程。劳务公司与工程队之间有半包有清包(清包就是只出人和简单的工具),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上述各种承包统一之处在于,都是按工程量发包,都有明确的承包合同——工程量、质量、工期、工程款都有约定。至于农民工的工资,农民工听命于包工头,实行按劳分配,跟工程量其实是无关的,承担农民工工资发放的责任主体是其上级的包工头,理论上讲,不管包工头是赚是赔,他们都有义务按工作量给农民工发钱。最后再介绍一个背景情况,为了防范欠薪、工伤等,有一个制度设计——总包在承接工程后,会交给清欠办一大笔保证金,专门用于工程可能产生的纠纷,这笔钱真的很管用,没这笔钱,笔者早该上吊了……现在转回正题,农民工工资拖欠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劳动部门会怎么解决?农民工拿不到钱,按照上文的分析,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包工头没发。那么包工头没发的原因只有两个:一、包工头的上级给钱了,但包工头没往下发。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有时是卷款跑路,有时是赌输了,情况不一而足。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处理——让包工头的上级再发一遍,直接发到农民工手里,因为包工头从法律上讲,是无法独立承包的,他只能挂靠在劳务公司下面,既然如此,劳务公司就有发工资的义务,劳务公司如果不发,劳动局住建局法院三家联手,法院发个支付令,劳动局到住建局的账户里直接从保证金里取出钱来,直接发给农民工,至于总包,是不会参与这个事情的,下面分包商造成的保证金的损失,他到时在尾款里扣掉就行。当然卷款跑路也分类,有真跑假跑,真没钱假没钱之分。我曾经处理过一起案子,农民工来说包工头跑了,钱没发,最后我们通过公安手机定位,发现包工头大人就在劳动局门口……原来他一直躲在外面车里遥控指挥……他只是想再捞一笔……二、包工头的上级没给钱,这个就复杂了,老习惯,还是分类。1、开发商欠总包钱,或者总包欠分包商钱,或者分包商欠劳务公司钱,都可能造成农民工最后拿不到钱,出现这种情况,处理方法和上面一样,直接从保证金提钱发,放心,保证金很多,绝对够这点工资的。但是老实讲,现在这种情况已经非常非常少,我本人已经有好几年没碰到过了,因为一旦查实有故意拖欠行为,住建局会禁止涉案公司未来几年参与竞投标,这个损失太大了,没有哪个正规的公司会冒这个风险,借高利贷也不会欠这个钱。2、劳务公司不给包工头钱,这个也复杂,继续分类。2.1、工期和春节不搭调。一般来说,工程款结算开工时给一部分,差不多时给一部分,完了验收合格再给最后一部分。如果春节时正好做完了但还没验收,按承包合同讲,劳务公司是不需要给全款的,从正常思维讲,也不能给全款,万一不合格,亏的就大了,但是工程队很有可能过了春节就不来这个城市了,还有春节大家也需要钱,这个时候,包工头会要求全款,但劳务公司不会给,于是纠纷产生了。劳务公司的做法按合同是没问题的,但是农民工的诉求也有一定的道理——过完年的事情谁都说不准,在不在这个工程队干,在哪个城市干,甚至是否还出来打工都说不定,为了几千块钱,难道我还不远千里再来一趟?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前文讲的流动性,因为流动,农民工只认现金,对期货极度不信任。这种事情处理比前面的要麻烦,因为大家的诉求都在那儿放着,一般只能协调,两边给压力和稀泥,一般以劳务公司给一大半钱了事,劳务公司少给了工资,但是承担了验收不合格的风险,农民工损失了金钱,但是避免了验收不合格分文没有的情况。大体还算公平。2.2、包工头觉得亏钱了。劳务公司愿意按合同付钱,但包工头要求多付,价格没谈拢。这个起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包工头核算工程量失误,有的是人工费涨价,但一点是明确的,包工头的诉求在法理上站不住脚,承包合同在那儿呢。但是一般我们还是会让双方再次核算工程量、人工费,尽量压着劳务公司再给点了事,因为包工头有错在先,所以他一般也能让点步。但也有谈不下来的,这次河北的事情就是工程量双方认定不一致导致的。2.3、劳务公司认为工程质量不行,不愿给钱。这个也有真假之分,有的是质量真不行,有的是劳务公司故意设置障碍想赖账。真按法律来,这种事情应该去法院走司法程序,但两审下来少说一年,农民工同志哪有这耐性,所以一般都是我们干了法院的活。碰到这种情况,一般我们把举证责任都压在劳务公司身上,劳务公司必须证明工程质量有问题,证明不了最好办,从保证金划钱发,最怕的就是质量真不行的。质量真不行,本着劳动者无过错原则,农民工的工资不能少,包工头仍然得发,但包工头在没拿到工程款的情况下,是无力或者不愿承担的。包工头的选择有两个,倾家荡产把钱垫了或者孤注一掷把事闹大,由政府出面逼劳务公司给钱,答案不言而喻,我要是包工头我也选后者,况且有经验的包工头都知道政府是最怂的,最怕有人闹事,而且包工头还可以把闹事的事情外包——是的,你没看错,这个世界有专门人员提供农民工讨薪一条龙服务——喊记者拉横幅堵马路围政府全套,包工头只要爬爬塔吊就行。如果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就是我们最头痛的时刻,领导施加的压力能让人骨折。基本也没别的办法,找劳务公司,不行找分包商,再不行找总包,一般越往上、越大的企业越愿意帮帮政府,几十万对他们不是大数目,在这个危难时刻帮帮政府,对他们将来的生意只有好处,一般我们的工作就是再找包工头砍砍价,发钱了事。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工资问题,包工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节点,他上承包工程,下召集人员组织施工发放工资,但是却不具备任何商业活动主体必备的风险抵抗能力,一旦工程款不能及时到位,工资必然拖欠。至于农民工,其流动性造成其不能接受任何冗长的支付周期或者司法程序,只愿意采取短平快的方式——也就是集体讨薪、甚至闹事,来解决问题。两者结合,是造成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主要原因。当然政府部门也不是无责,监管、制度设计都有问题,媒体更是混蛋,很多,我就不一一写了,等以后有心情再说吧。最后简单讲讲解决办法,完全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现阶段是不可能的,但苏中模式可以参考。我干这行多年,极少遇到苏中地区的农民工来讨薪。苏中的扬州泰州南通都是建筑业大户,有非常之多的农民工,但是与其他地区如河南、安徽等地的农民工相比,苏中地区的农民工非常有组织性,往往固定于某一工程队或者劳务公司,工程队和劳务公司也固定依附于几家建筑公司,固定有很多好处,简单讲几点:1、能够接受比较长的支付周期。建筑业的特点决定了很多钱不是能及时到账的,从施工到验收长的要等好几年,固定可以提高保障降低风险,农民工能够接受长支付周期,包工头也就没有支付风险;2、个人技术能够提高,流动过多导致只能一直从事低技术工种,固定下来农民工个人的技术能力可以随时间慢慢增加,收入也随之提高;3、农民工的权益有更多保障,无论是工资还是建筑行业经常发生的工伤,固定的都比流动的强;4、对城市治理的好处多,安徽河南的农民工基本是跑单帮,孤身来到城市,万一找不到工作,生活立刻出现问题,往往引发治安案件,苏中的农民工都是在家就已经确定了工作,经常是公司包车从老家拉过来,统一住宿管理,甚至农忙时统一歇工,包车拉回去收粮食。
今天在法援值班一天。说几个遇到的类似的案子吧。一、下午有甲、乙、丙三个讨工程款的人来咨询。甲为工地提供木材、乙提供瓦片、丙提供劳务,工程在异地,而老板是本地人。在还未竣工时工程就因违建被强拆,当时老板就把拆下来的烂木头、瓦片还给了甲、乙说要抵货款。工程款一直没有付清。询问有何证据后,三个人拿出三张没有对方签字认可的单据:发货单、发货单还有结算单,再问有何证据,又说有人证。因为没有购销凭据、没有合同,本地没有管辖权,只能去工程施工地起诉,可是建筑已经被拆好几年了,其他有力证据又没有,更联系不到老板。老板现在想赖账也是很简单的事情。二、甲女士在乙工厂上班时受伤,一个星期后(受的伤好全了)来咨询工伤赔偿的事情。据说仲裁了两次都因为证据原因不能成立劳动合同,不能申请工伤鉴定。老板就是不承认有这个员工。问有劳动合同吗?答:没有。有工资单吗?没有。工号工牌?都没有。发工资是现金。那有能证明你在里面工作的证据吗?她说谁谁谁是工友。三、也是一个工伤的事情。甲受雇于乙去本地的丙公司位于云南省的工地干活。在工地上受了伤。甲就是个临时工,也没有上保险。乙跑掉了,丙不认账。问有何证据?有医院的诊疗纪录、住院纪录还有一些发票等等。再问有何证据,只有一个人证,还是他亲叔叔。以上三个案例都有几个共同的难处就是,没有书面的凭证,都是空口说说的。就算是实情,法院能采纳吗?立案都困难。事实不等于法律事实,没有证据走不了程序,合情合理也难合法。
谁说讨薪难了,报道的只是极端的个例,而成功的才是普遍的。现在整个建筑行业哪家施工单位没有欠薪的情况发生?本人在路桥施工单位,负责薪酬这一块,已经亲历了无数次民工讨薪了,至于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施工方的原因,有劳务公司的原因,还有工人自己的原因。
作为施工方是由义务按工程量给劳务公司结算工程款的和监督民工工资发放的,但是现实中这些方面也是很难的实现,对于工程款的结算又涉及到业主的款到没到位,还有工程要预留一部分款项作为质量保证的,而监管这一块由于地下工人人数众多,流动性太大,加上他们又没有专业的考勤薪酬制度,很难做到有效监管。
劳务公司这一块,劳务公司普遍实力资质都比较差,做的工程经常会出现不合格,要返工这种情况,对于施工方来说这种不合格一般都不会计算工程量的,而工人确实算工作量的。还有就是个别劳务公司负责人拿到工程款之后去做自己的事的,见到过不止一个劳务公司老板在拿到工程款之后就换车换秘书的。
工人自己没有按月结工资的意识,他们一般都是人走的时候才向老板讨要工资,之前都不会向老板要工资的,最多就是要一点生活费。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工人,他们的回答无非就是,每个月拿钱放在身上,钱多了不安全,还不如等到回家的时候一次性拿完呢,有的回答是我们只要有工人在一起不怕拿不到工资,老板不给工资就找项目部(施工方)要,项目部没办法就找劳动局,反正只有有人在一起就不怕拿不到钱。最后附一张方法工资的照片
?心怀甘草,易之蒹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