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高铁回德国高铁事故如何退税

法国行(巴黎-阿维尼翁-阿尔勒-尼姆-卡瓦荣)
当前游记二维码
打开扫描二维码
即可随时随地欣赏当前游记
时间&人物&小两口天数&12天形式&自由行这篇游记豪迈地提到了:&&&&Le&Village&Hostel,&&&&圣心大教堂,&&&&圣贝内泽桥,&&&&高德,&&&&教皇宫,&&&&鲁西永&&&&&&&&&&无论世人对&法国拟或法国人有多少种歧议和看法,但对&巴黎,几乎从来就不吝溢美之辞,要说区别,恐怕只是溢美的角度和程度不同。&&&&&&巴黎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梦幻色彩的都市。当“大都市”在世界上还属于稀缺品的时候,巴黎就已是人们心目中的典范;世事变迁,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高歌猛进,大城市几乎泛滥成灾的今天,巴黎却仍是当仁不让首屈一指的世人心目中最美的都市。既然不能跻身其中,也希望有机会到此一睹真容,一瞥惊鸿。&&&&&&&&&初到巴黎十三个小时的飞行终于结束。虽然座位逼仄,而且飞机餐水平一般,但我们常出外,什么都能适应,问题不大。机场上,巴黎的海关没对我们有任何为难,我们很快通过,心里暗自嘀咕:是自己运气好,没碰到歧视外国人的官员,还是他们日常本来就这样?从戴高乐机场坐RER&A线转M2地铁,不到一小时就到了我们订的酒店Le&Village&Hostel。虽然看过“攻略”,但初来乍到,英语都不灵光,法语更听得人一头雾水。从购地铁票到上哪一辆车都分别问了人,而巴黎人也远没有传说中的孤僻冷傲,很热心地为我们提供帮助。在此后我们所有的咨询都是如此。气温出奇的低。从广州出发时,薄薄的短袖T恤让人汗流浃背,而这边居然只有14度。巴黎的纬度与黑龙江差不多,但由于法国南北和西面都临海,所以整个国家气候都比较平和,冬暖夏凉。空气清冽,颇有寒意,大多数人都穿着外套。值得夸赞的是空气很干净,很通透,在广州,一年里有这么干净空气的日子不多。粗略地看,马路的卫生不是太理想,至少与我心目中的巴黎不匹配,而且与德国、瑞士的一尘不染更是差了明显的档次。抵达机场后,过海关、找我们订的20区的Le&Village&Hostel都很顺利,短短的时间也开始找到了一点怎样乘坐巴黎地铁的感觉。在酒店放下行李,就到离此只有3个站的拉雪兹公墓。拉雪兹公墓大名在外,里面有不少名人的墓地,来到之前可谓浮想联翩,向往之至。进去一看,觉得与想象中的区别甚大,对比一下,原来想象中的似乎是好来坞电影里那种绿树成荫、绿草殷殷、碑牌简洁、疏落有致的场景。可能这当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大多墓不仅有碑,而且有小屋一般的龛,加上两两之间基本都是比肩而立,挨挨挤挤,绿树可在天空伸展,地上却没有空间长草了,这一点颇让人失落,以至于没有兴趣到公墓管理处索取一份名人墓地的坐标,想着就算按图索骥找到了,无非就是碑铭的文字与其它略有区别,如此而已。没看到说不定还可以留一点想象空间,所谓相见不如想念吧。我们住的酒店与圣心大教堂就隔一条三五米长的小街,出门五分钟就可以来到教堂所在的山脚。巴黎座落在平原之上,在稍高些的地方,比如这座名为蒙马特高地的小山丘,就可以“俯瞰”巴黎了,由于空气干净通透,俯瞰的效果很好。蒙马特高地早年曾是一些自由画家的聚居地,类似于咱们“北漂”的艺术家的啸聚汇居处,因为市区的扩展而被吞并于闹市之中,不过巴黎人对传统的东西向来不是简单地“拆迁改造”,于是这一片丘陵的树木、草地依旧在尺金寸土的巴黎施施然占据着大片面积,圣心大教堂更不用说,这是当年全法国人捐款兴建的,迄立于蒙马特高地,远远就能望见它雄健伟岸的身姿。从蒙马特高地山脚到圣心大教堂大约要爬三百多米的小坡,在行人阶梯旁的草地上,总有人闲坐着晒太阳,悠哉游哉。走近教堂下的一个平台,听见有童声合唱。上前看看,是一个中年女教师领着一队十几人的儿童在唱歌。童声本来就可爱,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都是如此。歌声清脆,旋律优美,领队的教师在前面热情洋溢手舞足蹈扭腰摆臀,既是打拍子,也是在随着歌曲舞蹈。每唱完一首,旁观的人都会鼓掌喝彩。再走上一个平台,更有数百人坐在台阶,他们面前有个挎着吉他的人在自弹自唱,观众们时不时还会和着音唱几句,气氛十分悠闲。或许这就是那种拉丁式的情歌,虽然语言不通,也能感受到歌者的热情和兴奋。这一天当中我们坐了四趟地铁。基本的印象是,地铁站内灯光尚充分,但不够明亮,毕竟这是好些年前的建筑了。站台不象广州那样安装屏蔽门,地铁车厢也陈旧,甚至卫生情况也比较一般。但是想想人家很多年前就开始提供服务,陈旧一些情有可原。再说,外观虽不如广州光鲜,但胜在既便宜又方便。据说在市内任何地点,500米内必可找到一个地铁站,进站之后,你可以在它的14条市内线,4条T线,5条RER郊区线内任意换乘,近可到市区的任一地点,远可到几十公里外的戴高乐国际机场和凡尔赛宫。只要不出站,都是一次性的票价。购票可以有多种方式,我们今天一次买10张,共12欧,相当于每张1.2欧,而广州是分段累计加收车费的,起价两元人民币,坐得远,20元也不奇怪。以巴黎普通人两三千欧元的月收入,票价如何一目了然,何况常坐地铁的话,还可以采用更优惠的购票方式,比如周票,等等。这样一比较,广州地铁恐怕只有“新”字可以晒晒,其它的都不能跟老法比。不过有一点很让人郁闷,四次坐地铁,就遇上了三次车厢内的乞讨。&一次疑似欧洲人,一次黑人,一次中东人。虽非恶丐,基本没有纠缠行为,但感觉不爽。还有更糟的,以我们并不如炬的眼光,也发现了至少三次小偷,这些则毫不例外都是清一色的皮肤:黑人,其中一次还在我们身边尝试伸手,可能发现我们有所警觉就知难而退了。&&&&&&&&前往阿维尼翁(Avignon)从我们住的酒店到巴黎的里昂火车站(Gare&de&Lyon)坐地铁要一小时,我们将在这里乘坐法国的高铁——TGV——前往阿维尼翁。里昂是巴黎的大火车站,但和我们中国的火车站区别很大,卫生好,秩序好。候车厅的座位很少,与检票口并没有明晰的间隔,但也没见有人在未听到通知而擅自上车或胡乱穿行。法国是世界高速铁路的鼻祖,远在我们的铁路还是六十公里时速时,他们就超越了两百公里。以前我常觉得不可思议:一是火车怎么会只有六十公里的时速?二是两百公里时速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何年何月才能达到这个水平?更不可思议的是,中国的铁路时速真的实现了大跃进,一举超越三百五十公里时速,把法、德、日等世界高速铁路的领先者远远抛在身后。不过,即使如此也不会使我降低对昔日领先者的尊敬。尽管法国高铁的车速被中国人大大超越,尽管法国人的车厢使用经年略显陈旧,但在我们将近三个小时的行程中,除了听见列车疾驰与铁轨的声响外,车厢里一直静悄悄的。陌生人之间要么用法国人的“bonjour(你好)”轻声问候,要么微笑着点头致意,然后各自埋头读书或小睡,相熟的人之间的谈话也是凑近之后尽量压低音量。其间有一个女子接到电话,她便走到车厢前端放行李处,以手遮挡话筒小声打手机,我与她大约只有三米的距离,也只能听到很细微的声音。相比之下,国内最司空见惯的公共场合的打电话的场景大家都很熟悉,即使你坐在车头也经常能听清车尾的兄弟或大姐的手机对话,不过这种“被窥探”并非仅限于尴尬。我很佩服公交车司机的心理素质,不受各种声乐家高吭的吼声和激昂的情绪干扰,镇定自若把好方向盘。相比之下,我所见到的法国人,文化程度不知如何,但文明素养确实普遍比我们中国人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我也期盼和梦想,中国人民能不能拿出自己造高铁提车速的干劲在这些方面与法国人一较高下?真如此,幸莫大焉!列车驶离巴黎不久就投身于广袤的原野,这让人有点意外。在中国的大城市,周边总会有很大一片都不知是属于乡村还是城镇的建筑,密密层层把城市包裹得严严实实,要见到自然的风光或乡村景色,不知要离开城市多远。法国的乡村美得出乎我的预料,大片大片的田野,绿油油,黄灿灿,多姿多彩。最大的感受是:生活在这么明媚的风光、梦幻般的田原,法国老乡,您太幸福了!大约三小时的车程,喧嚣繁华的巴黎就被抛到脑后,我们来到了南部小城阿维尼翁。话说八百年前,阿维尼翁这片地儿还不属于法国,归罗马治下,可能出于乱世求安的考虑,先自行修建了小城的城墙。14世纪,罗马教皇为了躲避动乱来到阿维尼翁。教皇宫由西蒙德·马蒂尼和马泰奥·焦瓦内蒂设计装饰,先后有7位教皇投入巨资修建和装饰教皇的宫殿——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哥特式宫殿,统治了近五百年才被法国夺回。因此,阿维尼翁在西方天主教世界的地位是近乎神圣而无可替代的。法国人一向尊崇对历史遗产的敬畏并爱惜及保护,教皇虽乘黄鹤去,教皇宫则成为此处最亮丽耀眼的景观和令法国人骄傲的文化遗产——之一。漫步在阿维尼翁小城,欣赏着满城中世纪风格的建筑,心中不禁万分感慨,最感慨的,还是法国人这种对历史、文化的敬重、包容和落到实处的保护。阿维尼翁,区区小城也,当年的城墙不足五公里,而且因墙垛无眼不利于防守为人诟病甚至讥笑;教皇宫,名气就大了去了,占地却也不过百亩吧,可是既然有其历史地位及意义,不论政权更迭甚至主权更替,居然完好无缺地保留至今,市侩一点说,成了吸引游客的摇钱树,可是法国人的确实实在在地保留和保护了最真实的历史。历史既已发生,好坏真伪就交由后人评判,这是客观,也是自信和大度。反观我们中国,历史上修建过无数的城墙,也有无数奢华的宫殿园林,可是完整幸存者几何?北京古城墙,居然在文革的时候专门组织“四旧分子”前去拆毁,对他们既是劳役惩罚,又达到破物质“四旧”的目的——俺无话可说了!传说项羽在与刘邦争夺江山的时候,灭了妄想以天下家传万世的秦朝并获取了堪称人间奇迹的阿房宫,为表明自己不图享受并坚决与旧朝划清界限的心迹,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整整烧了三个月!假仁假义岂是一把火烧得尽或遮得住的?谁得了江山都急着与前朝撇清关系,全盘否定,然后又急不可耐变本加厉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无尽的欲望,其余各种做法不过装腔作势掩耳盗铃却又欲盖弥彰,但最可怜的,永远是天下百姓!今天奢谈什么保护遗产传承文化之类,可是多少无价之宝早就灰飞烟灭无影无踪了,而且,中国人经常矫枉过正,很多瑰宝,也许不去“保护”还能保持一点原貌,象云南古城丽江,一“开发”、一“保护”,很快面目全非了……&&&&&&&&吕贝隆(Luberon)山区今天要去的吕贝隆山区,是法国最美的南部自然风景区,也是众所周知的薰衣草种植和观赏地。准确的名称是“吕贝隆地质公园”,如果有时间的话,被推荐的最好的旅行方式是骑车或徒步。以我们这一天的行程看,骑行都应该有三至七天的时间预算,徒步可能要两至三周,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么充裕的空闲。可是,当我们坐着车在路上飞驰,望着窗外一掠而过的大片山谷、丘陵,路旁稀稀落落点缀的风格古朴、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小别墅,还有成片的苹果树、樱桃树、橄榄树、葡萄园,在碧蓝的天空、棉花般的云朵、灿烂明艳的阳光下如诗如画般展开变换,不禁对徒步的推荐心悦诚服和心向往之。上午出发,先到了离阿维尼翁几十公里外的普罗旺斯市场。市场沿小镇的一条林荫大道展开,粗壮高大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走在市场上,既无烈日炙烤之苦,光线又十分充足,更妙的是空气很好,绝对闻不到我们习以为常的市场的说不清的怪味。民以食为天,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例外。法国美食名扬天下,从市场上各色芝士、奶酪、肉肠、甜点等或可见一斑。在这种原汁原味的地方漫步挺有意思,如果能尽情拍照就更妙了。这些食物是否美味,我没有品尝不能妄下结论,但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的色泽和外观确实诱人。只是拍照之举略嫌突兀,加上有些档主见你只拍不买,脸色就不很好。为避免影响自己的心情,我们也就不再将镜头对准这些色相可爱的摊档了。大多数人还是友好的,有位大叔不知向我介绍什么,叽哩咕噜的法语连串说起来好象不用换气,我只好带着歉意向他解释:“Sorry,my&English&is&poor。”这是在某教材里学的,意思是我的英语化不灵光,大叔听了一怔,随即哈哈大笑道:“Poor&Then&my&English&is&rich!”大家一笑而别。在市场忍不住买了一盒草莓,3.8欧,味道清新芳香,特别新鲜。随后到了“薰衣草博物馆”参观,详细介绍薰衣草的功效及其精油、香水、香皂等的制作流程。接下来,来到一个山顶,在这里俯瞰白石村——高德(Gorde),此地号称法国最美丽的村庄之一。这一天天朗气清,我们居高临下,视线极为辽远。前方有座建满了各式别墅的山岗,别墅看来都是用石块垒起来的,硬朗而结实,山顶更有一座宏大庄严的尖顶建筑,不知是宫殿还是超大号的教堂;山下是开阔的河谷,也零星分布着一座座别墅,其余则是苍翠的绿色,满布农田、果树和其它树木,恬静幽美。可以想象,居住在这种地方,人生之幸也!下一站是鲁西永(Roussillon),这是一个以色彩鲜艳浓烈著称的村镇(所以又名彩石村,与前述的白石村相别)。以阳光、绿树、蓝天、白云为背景,有一处赭石峭壁,望去象油画般美丽,第一眼看到,我不禁联想到,如果有谁心情不愉快,强烈推荐他到此一游,在如此开阔、热烈的色彩感染下,所有郁闷都会无形中一扫而空的!在鲁西永的古色古香的街巷里漫步,总能看到各种浓烈的色块,不拘一格,好象信手涂抹出来的,但搭配在一起又显得告别和谐,感觉酣畅痛快,无法用语言形容,只想欢呼,只想跳跃。吕贝隆山区的重头戏,毫无疑问是薰衣草,尤其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因为所有旅游公司都以此为唯一卖点,鼓动中国人民来体验这带着浪漫色彩和让人微醺的迷人气息的紫色植物,甚至明里暗里将它推崇为代表法国人浪漫天性的物化标志。确实,薰衣草田是很美的,从最初的浅紫,到日渐成熟的深紫,大片的薰衣草田随山势优雅地起伏,而且芬芳清新的香气散在空气中,让人有一种特别放松、甜美而恍惚的感觉。不同的田垄有不同的形状和背景,薰衣草,令人无限期待予人无限暇思的紫色天使,就这样在我们眼前铺展开来,直到天边……&&&&&&&&阿维尼翁(Avignon)阿维尼翁的地位虽然重要,名气虽然很大,但却只是一个小城,小到让驴友可以从容地环城徒步。阿维尼翁古城西面是罗讷河。我想说这是一条很美的河。河面挺宽的,水流不急不缓,水质一看就让人喜欢,干干净净,两岸青绿喜人,一派田园风光。沿着罗讷河漫步,河边有一个小小的跳蚤市场,有一些二手家俱、图书,规模不大,有一些东西看起来不错,但我们只是瞧瞧,不可能把它们扛回中国。沿着河岸缓步前行,一直走到著名的阿维尼翁大桥。阿维尼翁大桥最早叫做贝内泽桥。传说,800多年以前,15岁的牧羊少年贝内泽受到神灵启示,决定在罗纳河上建一座桥。他独自将一块十几个人都抬不动的巨石搬到河边,确定了建桥的位置。当地民众在他的率领下,历时8年,终于将大桥建成。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座桥是罗纳河下游唯一的桥,大桥本来长900多米,有22个拱孔,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杰作。有一首老歌《在阿维尼翁桥上》唱道:“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跳舞,在阿维尼翁桥上,人们围成圆圈跳舞……”这首歌使大桥声名远扬。不过,大桥建成后曾多次被洪水冲垮,又多次重修,直到17世纪,人们决定放弃这种努力。如今的贝内泽桥是一座仅余4个拱孔的断桥。站在罗纳河中的断桥上举目四望,更能体会古城的沧桑,断桥也成了阿维尼翁的一处胜景。断桥本身也许更值得我们关注。即使是千年古桥,即使是断桥,也可以看出其设计和建造之严谨。法国南部很早以前在罗马的统治下,所以无论城堡还是桥梁都深深打下了罗马的烙印,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坚固、结实。基于这种考虑,所有的地方都重重叠叠垒得结结实实,恨不得千年不朽,不象咱们的房地产开发商,未交房先漏水,有些城市高架桥断裂处露出夹在其中的废纸,不幸而应了一句“纸糊”的悲剧性的笑话。所以阿维尼翁桥虽古而能立,因断而更显荣,包括不利于作战被人讥笑的城墙,千年以来也巍然屹立,令人肃然起敬。教皇宫无疑是阿维尼翁最著名的地方。教皇是西方天主教众的心目中地位尊崇无比,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的物化标志,远远超越了国家、地域、语言、种族的限制,教皇之“宫”,当然绝不能用“纸糊”这种笑话来敷衍。教皇敛聚了不计其数的财富,又不能公然享受世俗的奢华,于是为自己修建庞大、豪华而坚固的宫殿就成必然的而又名正言顺的选择。我们虽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教皇宫已近在眼前,我们甚至在它宏大庄严宫殿前的广场上漫步,却终于没有兴趣进入瞻仰膜拜。有点象《王子猷雪夜访戴》中的王子猷,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我们与教皇宫,或可类比吧。&&&&&&&&阿尔勒阿尔勒离阿维尼翁仅有二十分钟的高铁车程,而且城市很小,极宜步行,是我喜欢的那种旅行方式。LP上浓墨重彩,给阿尔勒许多篇幅,比如有一个圆形剧场,是古罗马时期的建筑(类似于古希腊奥林匹克剧场的那种)。罗马式建筑的最大特点恐怕就是高大和坚固了。整个建筑都用高大的廊柱和大块的石块垒成,好象准备用个千年成年的意思。实际上,确确实实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完好,而且可以使用,阿尔勒的这个剧场就经常用来做现代演唱和音乐会的表演场。不过,这类剧场,在外面看更显气势,进去反而没什么,就象李白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绕场一周,终于没有进去。阿尔勒的另一卖点是梵高。艺术家的思维肯定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而且正是因为这之间的差异才使他们创作出不朽的作品。梵高先生更加惊世骇俗,就连包容如法国,在他有生有生之年也没有真正接纳他。象我们这种凡夫俗子对他的理解就更肤浅了,如瞻日月,仰望而不可直视。这一回,仍然没有再去循梵高足迹游历,加上现在也不到季节,没有金灿灿的向日葵成片湛放,于是在树荫下的一个小餐馆,习习凉风下,美美享用了一顿午餐。&&&&&&&&尼姆(Nimes)昨天的阿尔勒之行多少有点失望,想象中梵高驻足之地,比前一天吕贝隆山区的彩石村应该更明媚更灿烂更热烈,可惜我们所见到的相当平淡,只在一个罗马风格的古剧场外绕行了一圈,没有太多可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如果不是买阿尔勒火车票的时候顺便买好了今天尼姆的往返票,几乎肯定是不会去尼姆的。大名鼎鼎的LP都只介绍了阿尔勒而无尼姆的片言只语,前者平淡无奇,后者恐怕也大同小异吧?尽管只需半小时的高铁车程,我们也是抱着“被去”的心态上路的。和阿尔勒一样,尼姆的火车站与市中心咫尺之隔。出了站,走过两百多米长的栽满法国梧桐的林荫大道,就到了闹市的边缘,一条很热闹的大街。这条街看起来挺宽阔,但居然被封起来不通汽车,街道两旁撑起了好些大遮阳伞,摆了各种摊档,但一贯的欧式风格,色彩鲜艳、浓烈而且搭配得当,明快而美丽。所以凡事并非低调就好,高调有高调的道理,主要是要合适,恰如其分的高调是优点,而且要理直气壮地展现出来。正在诧异,尼姆虽然明显比阿尔勒要大,但也不至于这么热闹吧?熙熙攘攘的游客,是几天来仅见,而且都是欧洲人,以他们独来独往的天性,很少类似集会的,盛装的服饰和常可见到的一家几口,倒象是参加狂欢节一类的活动。资料中介绍的古角斗场很快就见到了,除了规模比阿尔勒的那个大了许多之外,格式也差不多,打算绕场一周行注目礼,拍些照片就转到其它地方,因为进去还要门票,5~8欧不等。按说就算国内的这么大的一个“景点”,门票都可能比这里高,但这种东西在外参观一下或许很好,进到里面也没太多可看,所以就没打算进去。看售票处排起长长的人龙,觉得这么多人看,是不是有特别与众不同?当面错过没有道理吧?中国人生怕吃亏的心理让我们身不由己也去排队,可是很奇怪,门票居然要21欧,比卢浮宫还贵,我觉得带是放弃算了。绕场半圈,准备转移了,听到前面有乐队的演奏,乐曲很好听,连眼前一个卖T恤的档口的几个姑娘都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扭腰摆臀,甚为陶醉,这顿时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循声前往。原来是七八个统一穿着的人,有的还年轻,有的须发皆白了,各自扛着沉重的铜管乐器和鼓,演奏着欢快激昂的《卡门》,而且自行围成一圈,面前并没有摆放装零钱的东西,不象是卖艺挣钱的架势。尽管他们可能不是专业演奏家——谁知道呢,也许是——但水平一点也不含糊,恰巧这些旋律还是我所熟悉的,听起来特别亲切。再好的音响也不如现场听那么真切,加上演奏者就在眼前,铜管大号的空气感十足,令人心颤,令人陶醉!听着听着,忽然恍然大悟:这里应该是斗牛场。今天人们盛装云集,原来是来看斗牛的,难怪票价这么贵。斗牛之名盛传于西班牙,法国与西班牙毗邻,有此风俗很正常。还是那一句,既然不远万里而来,又岂能当面错过?进了斗牛场,才发现人潮逐渐填满了所有的座位。阳光还是一如既往的热烈,就象这几天每天所见的以至于让我习惯的那样,正值中午,剧场的每一个座位都很公平地享受着地中海风味的阳光,说公平,是因为欧洲人无论男女都喜欢晒太阳,为了晒太阳而不惜裸露。中午11:30,在乐队的演奏声、观众的掌声喝彩声中,先来了一小段马术表演,然后第一头牛出场了。此君体重581公斤(后面的几头牛也全都是五、六百公斤的巨无霸),之前有个牌子清楚标识,让观众了解过的。高大、粗壮,黑黢黢的毛色,头上两只弯角,短而锐利,被它来一下子绝对不只难受这么简单。斗牛士骑在马上,这些马既有花哨的舞步,又有复杂的错位进退和原地快速转圈等高难度实战步法,看着它在狂怒的公牛面前穿插来去,全不把牛放在眼里,有时甚至配合斗牛士的表情和动作而做出轻狂、骄傲、趾高气扬等等样子,特别逗人。其实,一则是对马的训练非常到家,二则是斗牛士的骑术非常高明,于细微处体现出心领神会、人马合一的境界,毕竟,上了场是不容任何闪失的,首先要保证安全,还要来得干净利落、潇洒从容。斗牛士先是在牛面前耀武扬威,呼喝来去,尽力把牛激得怒不可遏,然后才觑准机会在牛脊上插入利刃。据观察,首先要把牛激怒,方法当然是在它面前做出轻狂的姿态和不停地叫嚣,并且让牛发力狂追。斗牛士如果策马落荒而逃,牛当然追不上,但这样就太没水平了,他会驱策着马,使牛角几乎抵上马臀,但永远只差那么半寸便碰不着;有时被追急了,牛与马成直角,牛角似乎要洞穿马腹了,却在一瞬间轻巧闪过。观众都屏息观看,偌大的场地鸦雀无声,眼看惨剧就在眼前,都忍不住惊呼,斗牛士在千钧一发之际化险为夷时,大家又都不禁长舒一大口气,场上轰的一声发出赞叹和喝彩。斗牛士似乎早已料到,而且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在赢得掌声之后往往会更激情奔放,做出更精彩也更危险刺激的举动,在充分调动了观众热情和斗牛怒气的时候,就开始对牛实施攻击了。对牛的攻击,永远都要在正面。尽管人骑着马和手持利刃,人牛之间已无绝对公平可言,但斗牛士的武器绝对只能从牛的正面攻入,侧面和后面都是绝对禁止的,那样做太过猥琐卑鄙。每当斗牛士手中的武器——无论短矛还是匕首——利刃朝下高高举起时,就表示他要下杀手了。牛与马正面相交的一刻,斗牛士要看准机会俯身向前,手臂越过两只牛角之间把利刃插入牛脊,时机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远了超出攻击距离,近了自身都很危险,同时,一旦得手就要闪避,因为牛在吃痛的一刹更为暴怒,近乎疯狂地进行反击。斗牛士大多能一击而中,但偶尔也会因时机稍纵即逝而刺空,这一下也挺危险的。刺牛还有讲究,一般先用短矛,会有两只,接下来要用双臂各举一矛同时刺入,然后要用三柄匕首,在与牛贴身肉搏团团打转的时候,侧仰着身体把匕首扎进去。牛从遭受第一次攻击开始,脊背上便开始汩汩的流血,很快血就会顺着脊背和前腿染红一大片,再往后流血更多。这时斗牛士便须予以致命一击,可能是不能折磨牛太久,有点人道主义的含意吧。一般要用一柄特殊的短剑,刺入特殊的部位,这一剑刺入,牛几乎立即不能动弹,而斗牛士此时会纵身下马,就站在牛的眼前,做出挑衅和骄傲的姿态,牛却眼睁睁看着敌手,在十几秒钟之内轰然倒地。此时全场观众都会爆发出狂热的叫好和雷鸣般的掌声。斗牛很精彩。我虽久闻其名,却从未想过有机会能在现场观看。忽然想起昨天早上在阿维尼翁车站买票时,售票小姐说,火车的时刻有变动,我们指定的那个班次没有。我还奇怪,时刻表就是前一天从咨询窗口取的,怎么这么快就改了?但我的英语不好,听不明白人家的解释,她也看出来了,就对我说,因为这一天是“special&day”,也就是特殊的一天,怎么个特殊法我没想过,以为法国人比较随性,改了时刻表就说那一天特殊?现在才明白,我们如果先去尼姆,后去阿尔勒,就恰好错开了这一天;或者,在阿尔勒感觉一般,就不打算去尼姆了,只是预先买了票,将就着来尼姆的,谁知正好遇上斗牛表演。不用去到西班牙就能看到这么传统、绝对正宗的斗牛,“special”可谓当之无愧。在斗牛场上,欧洲人的秩序性再次体现出来。普通的动作和过程,大家都会凝视观看,全场静悄悄的;一旦有精彩动作和高潮,喝彩和掌声也绝不吝啬,间中若有不如意处,也会毫不客气地喝倒彩。整个表演货真价实毫无水份,共宰了六头牛,历时两个多小时。我既有幸在场,便紧握相机狂按快门,可是心里却出现了与现场气氛很不“和谐”的感触。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是在观赏对另一种动物的公然屠杀。越血腥,越兴奋,群情鼎沸,如痴如醉,那种感觉很奇怪,心里特别扭。我喜欢吃牛肉,绝非善男信女,但对牛一直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绪,觉得牛是世界上最单纯、最善良、任劳任怨的草食动物。牛的眼睛,总让人不忍与之对视。现在身处屠杀现场,手中快门有种按不下去的感觉,而且忽然会鼻子发酸,眼睛潮湿,但又让自己不再多想,强抑凌乱的思绪,让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想……&&&&&&&&卡瓦永(Callion)&&&&&&&&受昨天尼姆之行意外收获的启发,今天前往小城卡瓦永,希望再来一次惊喜。可是世上哪来那么多的惊喜呢?惊喜多了心脏也受不了。昨天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有心栽花花不发,很正常。卡瓦永离阿维尼翁很近,坐高铁半小时就到了,中途至少停了六个站,否则需时更少。到达小镇已近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烘烤着,身体里的惰性顺着毛孔跑了出来,人也变得懒洋洋的。一顿意外的大餐,真得谢谢老板娘的推荐,连上依云水一共15欧。老板娘说她知道北京和上海,但当我告诉她我们来自广州时,老板娘直摇头,让我小郁闷了一下。在国内我最欣赏的城市是中山、珠海,绿化好,人少(相对而言)。但是到了欧洲小镇,你会发现与它们的差距不可以道理计。卡瓦永小镇,毫无疑问最适合步行的旅行者。小镇不大,一小时可以走得七七八八。照例是梧桐荫蔽着烈日,店铺的橱窗争奇斗艳。最让人奇怪的是街上几乎见不到行人,可以说清静,甚至可说是冷清。不过,如果你真的有闲情闲心和闲时,在街上散步是相当惬意的放松方式。关于旅行中的几点小心得希望能对即将出门或有出门想法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1.申请一张带芯片的欧元信用卡,好处有:避免人民币/美元/欧元兑换的多重税率损失;法国的地铁、火车、多数景点都有电子售票机,用带芯片的信用卡可直接购买,避免排长队浪费时间。2.喜欢或习惯喝茶的朋友要自带电水壶。3.要备万能插头及插线板,尤其是带了相机、本本一起出门的朋友。4.地铁票价,市内单程是1.7欧/人;如果一次性买10张,只需12欧(可把“un&carnet”写在小本本或纸上给售票员看,这是10张市区票的意思);机场和市区之间的地铁票价:8.7欧/人;市区和凡尔赛之间的地铁票价:3.05欧/人。5.游塞纳河可购买day&pass&14欧/人,一天之中可不限次数的乘搭,巴黎市区的几大景点附近都有游船的码头,可以随意上下,非常方便。6.购物退税,想说爱你不容易。在老佛爷几经打拼都已经把税款拿到手了,结果还是在机场阴沟里翻船。总之如果大家觉得没退税也是划算的话就放心大胆的买吧。7.阿维尼翁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吃住也非常方便。从阿维尼翁到周边城镇的交通也非常方便。如去阿尔勒或尼姆每天、从早到晚几乎每个小时都有火车往返,单程票价6、7欧不等,来回程的车票都不规定具体车次,而且车站内有详细的列车时刻表免费索取,按表上的时间到站台等车即可。八月下旬还能看到薰衣草,放心大胆地去吧普罗旺斯地区很大,薰衣草开放地时间不尽相同,所以最稳妥的做法是到infomation去了解一日团的近期路线。参团后,出发当天车子会到酒店来接,同样下午也会送你回酒店,行李寄存酒店就好了,没必要带最身边。八月是旺季,建议你预订酒店。
已有0条网友的热情评论
发表评论:
已输入0/300个字
喜欢这篇游记吗?说点什么吧...
拉雪兹神...
(如果有个人问题需要解决,请使用或拨打)
还可输入 200个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24小时服务热线
同程旗下网站
同程旅游app
24小时服务热线: 景点门票转1 机票转2 酒店转3 周边游转4 出境游转5 邮轮转6 火车票转7 国内游转8 投诉转9
意见详细:
把您的问题或建议告诉一起游吧
截图上传:
电子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进口中国高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