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个神秘资金吸筹是我们的养老金?

捕鼠风暴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清路|内幕交易|捕鼠风暴|养老金入市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捕鼠风暴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清路
  《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特约作者 张俊鸣
  近期A股上有几件事情值得玩味,一是IPO重启在即,证监会已经明确表态,年内发行100家左右的新股,并且多次吹风,“支持未盈利的互联网及高新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还明确了“先到新三板挂牌一年再到创业板”。这和当下需要股市直接融资接棒银行、信托等间接融资的大势相吻合,也在注册制推进的进度范围内。在此情况下,上证指数2000点一线多次有“神秘力量”出手维稳。
  为了融资而托市,这步明棋股市中人都看得出。与此同时,证监会在基金、保险资管系统大抓内幕交易,“捕鼠风暴”让诸多基金经理意兴阑珊,爆发出走潮。这步棋让人乍看之下有些不明白:要托市必须营造市场活跃气氛,让这群“老鼠”们卖力干活,怎么还大张旗鼓地“捕鼠”?水至清则无鱼,这道理不会不懂吧?
  笔者认为,这次“捕鼠风暴”,绝非仅仅是严打内幕交易这么简单,而是在于正本清源,为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清路”。
  2012年,当时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开始倡议养老金入市,并认为蓝筹股的估值很低,“具有罕见的投资价值”。两年过去了,A股的指数点位更低,蓝筹股的估值更是低到惨不忍睹,可谓“具有极其罕见的投资价值”了。放眼全球,这么低的估值也是比较罕见的,但养老金入市却迟迟没有实质性动作,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口中的,“20年损失保守超千亿,按更高标准测算损失超万亿”。在长期通胀的大背景下,养老金沉淀必然如融化的冰块一样,购买力不断缩水。在合适的时机入市,成为鼓舞人心的“中流砥柱”,并引导社会资金为直接融资出工出力,养老金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
  何谓“合适的时机”,从2007年调整到2014年,A股市场从6000点到2000点,从将近70倍的市盈率到不足10倍,无论是调整的时间、空间还是估值,都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但是,养老金不是唐僧肉,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关乎不止一代人的未来,更是一次“超长线”投资,7年调整对普通股民来说也许已经够久,但对养老金来说并不算太长。
  比时间更重要的是市场环境。在内幕交易横行,“老鼠满天飞”的情况下,把养老金交给这群精于内幕交易的“老鼠”们打点,岂不是羊入虎口?笔者认为,这场“捕鼠风暴”一则有效清洗害群之马,震慑未落网的“老鼠们”勿伸手;二则将市场压在一个平稳的较低位置,等待养老金入市之后从容建仓。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近期有消息称,广东省政府2年前将1000亿元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2年来累计投资收益接近百亿元。试点两年,养老金全面入市也将逐步铺开,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尽管短期之内难以大涨,但“托底保值”的动作相信也会比较明显。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神秘资金抄底股市 昨四大蓝筹ETF获100亿净申购|沪市|创出_凤凰财经
神秘资金抄底股市 昨四大蓝筹ETF获100亿净申购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沪市四大蓝筹ETF一起出现大幅净申购,合计资金流入规模高达100亿元。ETF单日出现如此大的申购规模,实属罕见,显示应已有神秘资金抄底股市。
昨日股市继续出现大跌,各板块除了银行勉强飘红之外全部下跌,短期仍未现止跌迹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沪市四大蓝筹ETF一起出现大幅净申购,合计资金流入规模高达100亿元。ETF单日出现如此大的申购规模,实属罕见,显示应已有神秘资金抄底股市。具体来看,这四只蓝筹ETF当中,华夏(510050,基金吧)ETF(510050)资金净流入规模约为16亿元,华安(510180,基金吧)ETF(510180)资金净流入规模达37亿元,(510303)资金净流入规模约32亿元,华夏300ETF资金净流入约10亿元,四大蓝筹ETF当日合计资金流入约100亿元。上交所ETF实行当日申购当日确认,意味着这100亿元资金全部为昨日申购完成。而实际上,在上周五的暴跌过程中,就已经出现了10.6亿份净申购,单日资金流入规模约达30亿元。另一只蓝筹ETF柏瑞沪深300ETF上周五也净申购2.52亿份,超过10亿元资金流入。这也就是说,从上周五暴跌到昨日,四大蓝筹ETF约新增资金规模达140亿元。巧合的是,这四大蓝筹ETF曾经均被汇金增持,此次是否在股市危难之际汇金卷土重来尚未得到证实。而如此步调一致的申购行动应该为单一机构所为。二级市场上,四大蓝筹ETF成交也大幅放量。昨日成交量最大的当属华夏上证50ETF,该ETF全天成交额高达207.42亿元,比上周五放大了八成,逾200亿元的成交额也创出该ETF上市以来天量,昨日成交额也达到51.65亿元,环比大幅增长3.9倍。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33)等主要蓝筹ETF昨日成交量也都显著放大,资金逢低介入意图十分明显。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保本保息,轻松理财。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富盈人生产品,一次性还本付息,1000元起投。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绩优新蓝筹,未来市场主力方向,政策支持,资金流入。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死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86032
播放数:295315
播放数:188312
播放数:229548
48小时点击排行养老金投资运营资金规模2万多亿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稿(以下简称投资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记者就此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
记者: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问题多有议论。现在《投资办法》起草出来了,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介绍一下这个办法制定的背景情况。
负责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基金)投资运营问题。相关部门从几年前就着手调查研究,形成了初步思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的决定,将这项改革重新提到重要议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老龄化挑战愈益严峻。在此背景下,加快完善养老基金投资政策,有利于增强制度的吸引力,调动群众缴费积极性,扩大参保覆盖面;有利于拓宽基金来源,减轻企业和财政负担,推进全国统筹;有利于增强养老基金支撑能力,促进制度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盘活存量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也逐步规范,为养老基金投资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应该说,养老基金进行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时机也是有利的。
记者:《投资办法》包括的养老基金具体是指哪些资金?为什么重点考虑这些资金的投资运营?
负责人: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5项。这次《投资办法》规定投资运营的基金专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具体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除了满足当期支付需求外,还要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留有必要的结余积累资金,因此投资运营、保值增值的必要性十分突出。而其他4项社会保险基金,在制度上规定是当期收支基本平衡,所以虽然也有一些资金结存,但不是这次《投资办法》规定的范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自2000年开始建立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目前已累积资金1.2万亿元,主要是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所作的战略储备;但其已经有专门的投资管理制度,不属于这次《投资办法》规范的范围。
记者:在制定《投资办法》中,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
负责人:经过深入研究,各方面形成共识的基本原则主要是3条:首先是安全第一。养老基金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始终把基金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养老基金的特点看,投资运营应以长期稳定收益为目标,不能只顾短期收益而承受巨大风险。《投资办法》强调多元化投资,也是基于这一原则,防止“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其次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国际上的基本养老基金投资,有政府主导的国债型投资和以市场为基础的多元化投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养老基金投资运营要坚持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向,把公共资源与市场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能够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同时通过加强监管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第三是集中投资运营。《投资办法》规定由省级政府委托给国务院授权的养老金管理机构投资运营,即体现了这一原则。这有利于增强基金投资的规模效应,避免地方分散投资的低效和风险;也便于国家统一制定优惠政策,均衡投资收益,防止互相攀比。
记者: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资金规模有多大?
负责人:截至2014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18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0.38万亿元,合计约3.5万亿元。但这些资金要有一部分用于当期的待遇支付或支付准备,不可能全部投资。《投资办法》规定由省级政府根据当地养老基金结余情况,预留一定支付费用后,具体确定委托投资额度。我们预计,扣除预留支付资金外,全国可以纳入投资运营范围的资金总计约两万多亿元。但也不是马上就能汇集起来,从地方逐级归集起来需要有个时间过程。
记者:《投资办法》规定投资运营的养老基金,30%可以投入股市。是不是意味着有6000亿元以上的资金要进入股市?这对股市将产生什么影响?
负责人:《投资办法》第六章规定了养老基金投资的多种方式,集中体现了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其中第三十六条第(三)项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我要强调的是,这里的“30%”规定的是养老基金投资股市的上限比例,重点仍是合理控制投资风险。在实际运营中,进入股市的资金规模和时点,不是由政府直接操作的,而是由授权受托的市场机构具体运作,而且也不可能很快达到投资比例上限。因此,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对股市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平缓和循序渐进的。
记者:基金安全确实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第一位问题。《投资办法》对确保基金安全有哪些主要规定?
负责人:按照安全第一的原则,《投资办法》对严格控制风险从五个方面作了制度安排和政策规范。一是分别明确委托人、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各自权利、责任,建立相互制衡的机制。二是要求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控,维护委托人利益;相关工作人员要遵守职业规范,严禁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和他人谋取利益。三是合理进行资产配置。明确目前只在境内投资;严格控制投资产品种类,主要是一些比较成熟的投资品种。四是投资机构和受托机构分别按管理费的20%和年度投资收益的1%建立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投资发生的亏损。五是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各地养老基金委托投资的资金额度、划出和划回等事项,要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报告;受托机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也要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情况。
记者:这次《投资办法》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体现了党和政府重大民生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您能否再明确一下征求意见的平台和路径?
负责人:《投资办法》草案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这次征求意见稿是在人社部、财政部的门户网站同时公布。公众的意见、建议,可通过两部的电子邮箱或信函方式反馈。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为日。我们欢迎社会各界对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踊跃提出意见建议。
玄永哲开会打盹,与金正恩顶嘴;被用高射炮公开处决。
刘姝威:停止金融杠杆工具业务
从尾盘来看,尽管今天结局不如人意,但总算希望还在
近期银监会在调查银行资金入市情况,3200点或是警戒线
下半年金融股将涨30%
如果不能降低波动率,A股又会迎来一轮下跌
李小琳同志表示坚决服从决定,为中国大唐作出贡献
更多精彩关注财经网官方微信值班斑竹:
&&论坛声明:本帖由网友上传,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转帖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删帖申请,请邮件与我们联系(邮箱:xhwjbx@xinhua.org),中介或代理机构勿扰。
人社部官员:国有资本充实社保难大幅提升养老金
&于& 07:29 &发表
来源:京华时报
昨天,人社部公布了该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保改革有关问题的解读。金维刚提出应首先降低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而个人缴费负担并不重,对个人缴费的费率调整并不迫切。
降低个人缴费费率不迫切
《决定》: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解读:金维刚介绍,目前我国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的费率合计约占工资总额的40%,其中用人单位应承担的费率合计约占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0%,个人应承担的费率占本人工资的11%。其中,用人单位应承担的养老保险费率为20%。因此,应当首先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
金维刚认为,现有的个人缴费负担并不重。因此,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方面,对个人缴费的费率调整并不迫切。
靠国资难大幅提升养老金
《决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解读:金维刚解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属于不同性质的基金,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目前部分地区出现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缺口以及未来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出现的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去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约2.4万亿元,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不会动用作为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来弥补部分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缺口。同理,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不会导致企业养老金水平出现大幅提升。
中西部养老金靠财政补助
《决定》: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解读:金维刚表示,我国在2010年就已基本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但除北京、陕西、黑龙江等极少数地区实行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之外,绝大多数地区的省级统筹是采取省级预算管理方式,提取省级调剂金,这只是省级统筹的初级形式,并没有真正实现完整意义上的省级统筹。
去年全国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约2.4万亿元,但各地之间基金积累畸轻畸重现象非常严重,全国一半以上的结余资金主要集中在东部少数几个省市,而中西部地区都要靠中央财政提供不同程度的补助资金来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将根本解决跨地区流动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及其权益保障问题;同时,可逐步改变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不均衡的状况,提高基金承受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京华时报记者赵鹏)
■海外观点
存款保险制度或年末出台
据新华社电路透社17日播发报道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近日出台30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计划,预计其中一些改革将很快得以实施,而另一些更为深刻复杂的改革则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
路透社报道说,分析人士认为,一些金融和财政改革措施很可能最先得到落实,但由于中国领导人在整顿经济的同时希望继续保持稳定,因此包括土地改革、限制国企规模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等在内的更深刻改革则可能持续数年时间。
分析人士预计,中国央行将在今年末或明年初推出期待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以此为银行存款利率自由化铺平道路,并在未来更开放的环境中保护储户利益;将允许合格私人投资者成立银行,从而与目前处于统治地位的大型国有银行竞争;根据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承诺,政府还将进一步放开对水、电、自然资源的价格控制。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于& 08:36 &发表
实行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实现人民群众全面小康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8:51 &发表
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如何划转?划转多少?企业不赚钱怎么办?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8:56 &发表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财政,养老财政承担。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8:58 &发表
【解读:金维刚介绍,目前我国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的费率合计约占工资总额的40%,其中用人单位应承担的费率合计约占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0%,个人应承担的费率占本人工资的11%。其中,用人单位应承担的养老保险费率为20%。因此,应当首先考虑在适当时机适度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
金维刚认为,现有的个人缴费负担并不重。因此,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方面,对个人缴费的费率调整并不迫切。】
从本质上说个人,单位缴纳的要老保险都等同于税收,宏观上看是减税,一边是减税,一边还要提高全社会的福利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03 &发表
只有搞公有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去资本化,市场化,搞货币财政改革才可能实现!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04 &发表
国有资本充实的不行,只要是向老百姓多收的钱就行!?--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05 &发表
2-3-3,通胀问题
从总体看,除一些低资源消耗的科技类产品外,世界一直是处于通胀之中。现在的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通胀、通缩是货币现象,但笔者认为不是个简单货币问题。通胀,通缩的本质是“价值”问题,或者说是“价格形成机制”问题。如果我们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观点看问题,价格是可以定价的,定价就没有通胀通缩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的价格规划来指导消费。
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价格”涉及商品供需关系,消费需求,投资、消费心理,收入变化,市场、资源、技术垄断,利益争夺等一系列问题,当然过多的货币也是引发通胀的因素之一。资本也是权力,也会腐败,资本可以和政治权力沟通,并且可以操控物价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它们都可以影响物价。
由于“价值”是一个纯心理的概念,物价和消费需求都是受人们的价值观支配的,而价值观是一个很容易被操纵的对象,操控价值观就可以操控价格,同时也可以达到操控需求的目的,所以通胀,通缩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货币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所谓市场调节问题。比如原油,黄金价格等,这种快速涨跌都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问题。
就世界而言,物价涉及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问题,涉及包括国家利益,政治,资本集团利益的争夺。由于资本权力的不均衡,政治权力也不均衡,所谓的公平竞争其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告诉我们所谓全球化的,公平自由竞争的自由市场经济不过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无法实现的幻想。
在全球商品饱和状态下,通胀总体上看是资源垄断和收入上涨引发的,其引发的因素非常复杂,所有因素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主导因素,其中还包括一些重要的基本规律性的因素,比如:
资产升值因素:
货币的总值并不是社会财富的总值,他还应该包含资产总值,资产总值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财富的总价值。资产总值会伴随资产流通价格的上升或者下跌撬动社会总资产值上升或者下跌。
资产的“流通价格”具有极强的杠杆效应,是用杠杆在撬动存量资产升值或者贬值,这种杠杆倍数不是定值,不同的资产、时段,不同的心理预期都不相同,具体的杠杆值缺乏统计数据支持,我估计通常会在数十倍,甚至上百倍,有时上千倍也是可能的,比如在价格剧烈上涨或者风狂下跌时,流通量并不大,但撬动资产总值却非常可观。我国现在的房地产和自然资源升值就是有力的例证,是房地产和自然资源开采权的交易价格撬动了整个社会资产总值,只有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能够中断这一过程。中国前期一直处于资产升值阶段,它是推升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经营成本因素:
资源,材料,物业,劳动力价格等都是成本因素,成本上涨都会影响物价,服务价格上涨。
工资收入因素:
工资收入增加是推升通胀的重要因素,增加工资会增加产品成本,资本要盈利,不盈利就不会生产,要生产就得抬高物价,这是无法改变的。这对对人工依赖密切的服务业,人工密集产业,对所有无法增加人工效率的行业尤其明显,这种推升是刚性的。
社会福利因素:
增加社会福利的钱从哪里来?现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税收,一种是个人、单位共同筹集。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属于两种方法间有的做法。其实所谓单位缴纳部分等同于税收,个人缴纳部分全部也同样等同于税收,他与工资收入一样最终将转嫁到产品生产成本中,推高商品价格,所有社会福利资金的筹取方式其实都是等同于税收,所以增加社会福利就等同于增加税收。增加增值税,营业税这样的税种同样要转嫁消费者头上,最终结果同样是推高物价,毫无意义。所以增加社会福利同样也是重要的通胀因素。
心理预期因素:
如果大家都认为物价要上涨就会增加卖方的价格博弈能力,也会增加买方对高价格的接受程度,这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很难控制的。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通胀通缩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高的房价,高的房屋租金必然推升劳动力价格,高的劳动力价格必然推升物价,物价上涨必然推动工资收入上涨,物价,收入上涨又会产生通胀预期,推高物价,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有人认为生产高附加值商品可以解决收入公平问题,这是不成立的,高的利润会增加资本的利润积累速度,刺激高收入,这相当于增发货币,在市场饱的条件下会成为资产价格增长的推手,最终同样会演化成为通胀的因素。
所以通胀、通缩都不应该说它是货币现象,而是市场经济一些规律和被操控的现象。市场经济的价格混乱根源在于价值体系混乱,“需求”和“价值”都是可以被肆意操控的对象,所以是无法捉摸的,偶然因素很多,其实是找不到固定的规律的。市场价格的巨幅波动是资本腐败的象征,它使经济脱离了社会正常需求的轨道,变得越来越虚幻,离人们的正常生活需求越来越远。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用经济危机的灾难来调节平衡的,这是与专制制度一样的轮回,问题在于伴随资本的集中,能力不断扩大制造灾难的能力也在扩大,造成的损失也会同步扩大,最终人们会无法忍受这种灾难。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06 &发表
不考虑通胀谈养老保障没有意义!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08 &发表
引自:8 楼: 上网评新闻 关注 于
09:04 发表国有资本充实的不行,只要是向老百姓多收的钱就行!?--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不是需要向老百姓收钱而应该是平衡社会分配制度!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09 &发表
不是需要向老百姓收钱而应该是平衡社会分配制度!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11 &发表
国有---资本
这名字让人心寒。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11 &发表
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截然不同的分配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15 &发表
只有公有制,统筹的计划经济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17 &发表
只有公有制,统筹的计划经济才是可持续的制度!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18 &发表
qlgz强烈关注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24 &发表
搞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以中国目前的经济能力实现全民覆盖的医疗,养老保险,教育免费都是完全可行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25 &发表
根本用不着延迟退休年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27 &发表
2-2-1,劳动价值与保障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价值是劳资双方博弈的结果,是实力博弈的结果;而社会主义不主张博弈,主张的是“公允性”。劳动定价应该是社会分配中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公有制成立,被大众认同的基础。
在笔者看来:在公有制社会中,每一个人应该看成是独立的,而不应该是受家庭制约的。社会主义坚持“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观,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劳动的义务,同时又拥有社会保障,“劳动”应当是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也就是说人从出生开始就应当享受均等的保障,包括受教育,而不需要依赖家庭;进入劳动年龄段后就应该履行劳动义务,不劳动是会被处罚的,而积极负责的劳动则应当会得到奖励;伤残,退休后又能享受到平等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同样不应该依赖家庭,人的一生应当有一个相对均等的生活质量。
全社会就像居家过日子,社会的总产值应该大部分用来消费过日子,留一部分搞建设,扩大再生产。用于消费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消费,另一部分是公共消费。公共消费包括比如:社会管理,道路维护,公共设施维护等。
确定劳动价值首先需要一个劳动的“价格基准”,劳动的价格基准是由社会财富生产的总量分配决定的,大致上应该为:
劳动价格基准 =(社会消费品生产总值 - 社会公共消费总额) / 总人口数。
这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公式,只是表达一种宏观的思想,所谓“劳动价格基准”应当是个平均值,实际上人在各年龄段需求是不一样的,个人的能力也不一样,劳动的积极性也有差异,应该区别对待,具体处理应该存在更优的选择。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力是由总收入与总产量自动平衡的,其调节机制就是通胀或者通缩,所以劳动力的价格基准可以根据现状人为的决定一个切入点,然后根据通胀或者通缩,资源环境的承受力,依靠对劳动力价格基准来人为调节平衡。
公有制的社会应当坚持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观,反对所有非劳动所得,比如资本、财产、投机和特权性收入。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28 &发表
2-5,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现在许多专家都说中国搞全民保障困难,中国人无法养老,那么我们来算一下:2012年中国的GDP是51.9亿元,中国13亿人如果人均年收入2.4万元,总计也不过31.2亿元,大约为GDP的60%,这与一些发达国家收入与GDP的比例差不多(欧盟是55%到65%之间),以现在的物价水平在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可以过得不错了,如果没有通胀这应该是一个能够让人安心的生活水平,这相当于1012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统计局数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如果没有买房,房租,医疗,学费的负担,以3口之家计算家庭收入6000元/月,这在重庆这样的城市,如果不养车是一个可以基本令人满意的生活水平,与欧美的普遍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其实并不大,其差距可能在是居住条件、汽车和环境方面;但居住条件,生活质量,环境,社会服务水平等都是可以逐年改善的。作为家庭今年添几个电器,明年装修一下房屋,这应该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而如果每户人家都拥有一辆车做主要交通工具,那么中国的家用汽车拥有量需要达到4亿多辆;而实际上买一辆车,拥有一辆车并不困难,但中国的能源消耗,环境和交通设施可能都无法承受,这就注定我国只有用发展公共交通来取代。
上述分析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如果我们搞科学社会主义,以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所谓“小康生活水平”已经能够实现,而进一步的的提高生活水平可以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这并不一定需要扩大生产规模,而是调整经济结构,我们的问题在于分配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
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中我们并不需要缴纳什么“养老基金”,“医疗保险”,不需要交房租,这样做劳动工资看来不高,但劳动者不用负担小孩和老人,大家都成为独立的人,小孩不依靠父母,老人在家里也不会被歧视,人人都会过得很轻松。
全民医保体系在扣除医、护工资后并不需要花多少钱,集中化的护理效率更高。药品生产现在我国绝大多数都是自给的,而医疗设备、设施水平是可以逐年提高的,整个保障水平应该是一个逐年提高的过程。
再来看住房,按现在的物价水平,建筑成本如果不考虑地价和税收也不过1千多元/平米,解决有多困难呢?现在我们国内到底有多少空置住房,又多少家庭拥有两套以上住房呢?谁也说不清楚,但这绝对不会是小数目,解不解决得好只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既然土地公有,土地就用不着买卖,划拨就行了,也用不着收税,如果禁止房产赠与和遗传,那么房产会是什么价呢?人活着房子就是你的,死了就归公,让后代通过劳动买得起房与为后代拼命挣房,怎样做更好,更合理呢?
其实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需要搞大跃进,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应当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这种积淀既有利于不断提高整体的幸福感,又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浪费,实际上谁也不知道在未来基础设施的发展应该怎样做更科学更合理,应当反对急功近利的思想。我们现在拼命建高楼大厦不过是一种暴发户思想,拼命想炫富,炫耀权力,是缺乏思想的表现,也是很大浪费资源。
在这样体系中,可以使我们的经济体系会更加科学、合理,比方说在城市我们希望更多的用公共交通取代私人汽车,那么我们可以提高城市轿车的使用成本,让公共汽车价格减半甚至更低,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钱无所谓的,重要的是节省了汽油,缓解了交通拥堵。如果能逐步实现较为稳定的“就近就业”,那么能源和交通问题就可以大大缓解。
我们生产的光伏电池本身是高耗能的,发展风电需要大量稀土资源,为什么一定要出口呢,给予适当的资金补贴自己使用不是更好吗?而电动汽车那样的产品本来技术就不够成熟,现在发展本来就未必合理,存在极大的盲目性。我们的工业发展应当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准,而不是盲目的为“挣钱”服务。
在这样体系中,我们可以发挥统筹的优势,更好的发挥和调动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更好的开展科技协作创新,推动产品的标准化,系统化,减少大量的重复开发,使科研资源能够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可以大大的提高科研的效率,可以克服盲目性,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的需求服务。我们的基础科学研究可以规避功利化的弊端,让科研人员能够更加专注于研究,排除功利的利益带来的干扰。
企业不追求盈利,可以专注于主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创新能力;没有了造假的动机,自然就不会有伪劣产品,也不会有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大量的减少监管成本。我们不需要当什么世界工厂,产品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就行了,出口的目的仅仅是换取需要的资源,互通有无。
在这样体系中,商业并不需要盈利,而是提高系统效率,满足社会需求,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摆脱了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实际上现在的商业盈利不过是虚增GDP,增加投机和分配不合理,降低了大众对社会的公平感。
在这样体系中,不需要金融,不需要虚拟经济,不需要保险,没有用“钱赚钱”的机会,人们自然会放弃投机,变得更加务实,安心工作,我们将不再会有中等收入陷阱。
可以大大的减少社会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我们的法律将变得简单,明晰,人人都能读懂,大家不会像现在这样忙忙碌碌,勾心斗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大大改善,人们会生活得更加轻松,幸福。
在这样体系中,提高生活水平并不一定要增加收入,可以通过降低服务收费,来提高生活水平,比方说如果我们规定所有风景区旅游都不收费,结果就提高了我们收入的含金量;所有的公路都可以不收费。实际上我们把对未成年人的保障不发给个人,直接办学校,幼儿园,全部不收费完全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体系中人人都能就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活有安定感,没有后顾之忧。也不会有人想当娼妓,二奶,三奶的,家庭会更加稳固。
如果我们能够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对奢侈消费,在制度方面抑制奢侈消费和浪费,抑制过高收入的欲望,我们的社会就会价值观就会逐渐的去金钱化,去物质化,让人们的追求转向更高尚的精神领域。
实际上我并不认为通胀有什么不好,要不要通胀完全可以是一种技术性选择,因为发展公有制计划经济物价是可控,小通胀的改革也是有可能实现的。在物质生产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2万和人均收入20万生活水平大致应该是一样的,也就是说GDP 51万亿同510万亿并没有区别,需要解决的是分配比例问题。在通胀条件下可以采用提低,限高的办法来调节收入差距,可以减小改革阻力。比如:
我们十八大提出了一个发展目标“人均收入翻一番”, 国家统计局数字1012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翻一番,大致为5万元。如果我们把十年后全国的人均收入再定高一点,定为6万元作为目标,也就是说月薪5000元或(大家不再交养老,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以此为界。未来十年全国高于5000元/月的收入就不再上调;而低于5000元/月的人则:
每年工资上调额 =
(5000 – X) / 10 ;
式中:X是现行收入。
而在这十年中参加工作的人第一年的工资就是同行业的最低收入。
如果养老保险替代率为80%,那么最高限就是4000元/月,增量算法与工资相同。
如果未成年人的生活、教育费定为工资收入的60%,那么最高额就是3000元/月,发到18岁为止(调整学制,高中毕业。我认为青年人高中毕业后都应该就业至少两年,选定职业之后再上大学,读大学收入等同就业)。
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基本思路,具体的方案不可能这么简单,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样的改革没有通胀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中等收入的人来说生活改善不会很大,但它能够达到缩小收入差距的目的,改善我国的经济结构。
实际的说我们收入增加一倍并不意味着人的饭量增加一倍,衣服多一倍,房子,床也要大一倍,那是浪费。我们要寻求的是社会和谐,是一份安定感,是一份长期的生活保障。实际上把收入目标调到一万,两万/月也问题不大,能够找到共识就行,最终结果是通胀幅度不同而已,生活水平改善幅度最终是一样的,没多大区别。
我们现在的生活消费多数是花在服务上,而服务业的价格与工资收入密切相关,提高收入必然涨价,是刚性的,所以高收入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而搞市场经济,所谓“GDP翻一番,收入翻一番”对老百姓来说没有实际意义,同时会扩大贫富差距,工资涨得少的生活会更加艰难,会制造更多的社会问题。
现在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规模太大,许多相关产能都应当逐步调整到为民众服务和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体系上来。这样做的结果GDP可能不会以相应的幅度提高,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会得到改善,国力会增强,当然我也不主张激烈的,一刀切式的调整。在笔者看来5到10年时间足以调整过来,更何况实行货币财政改革,我们的财政是可以不收税的,国企的产品不追求利润,对物价又是什么影响呢。计划经济的好处就是在于一切都是透明的,同是又一切都是可控的,这是杂乱无章的市场经济是没法比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于& 09:30 &发表
排斥真正的社会主义谈公平没有意义!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171234 个阅览者
此主题共分:
(当前可输入字数:50)
&上传单张本地图片 许可格式:jpg, gif, png 许可大小:小于1024K
&&&&更多功能
通过论坛短消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金的资金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