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熊市之后2015年经济师教材变化的变化

照片中李嫣长发披肩,一脸天真十分可爱。
胳膊大腿粗壮,腰间赘肉突出,身材发福十分明显。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在过去的历史上,每次中国股市创下泡沫高峰后,广大投资者更多死亡与抢反弹中,幻想股市继续走牛,但是每次希望都破灭。这次中国股市将迎来一场非常漫长的萧条期,这个萧条期将是中国股市历史上最长的,同时中国的经济一定会伴随无数年的低迷和萧条,没有任何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无数年远离股市是正确的。
  1、中国的经济目前已经完全进入了低效和无效中。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已经将利率压得够低,我们已经将货币印刷得太多,尽管这样,中国经济还是非常之差。而且将利率压低,只会导致中国经济的效率越来越差,而这是经济最大的毒药。利率和货币都只能适可而止,过了就是最大的毒药。
  2、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泡沫已经绑架了中国。目前管理层对此毫无办法,在维持房地产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泡沫不破灭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想要触底反弹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破就不可能会立,切记!
  3、中国的财富分配机制改革目前没有任何进展,这导致了消费仍然上不去,消费所占GDP比重仍然很低,而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消费不举,经济好转无望。
  4、中国股市去去杠杆率的道路非常漫长。目前中国股市杠杆率已经超过20%,要回到3%的合理水平之下,需要非常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所以股市将进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大熊市。
  5、中国股市的市盈率中位数已经高达70倍,70年才能收回成本,而在未来十几二十年,中国经济已经会非常低迷,进入缓慢增长,这种时候,持有股票,就相等于持有了一堆废品。
  中国股市熊市的时间越来越长,2001年到2005年,是四年大熊市,2007年到2014年,是七年大熊市,伴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差,而中国股市杠杆率如此之高,股市市盈率已经高达70倍,接下来这个熊市是非常非常漫长而又痛苦的,十年可能已经是非常乐观的,更漫长的熊市在等着大家!
  ~――――――――――――――――――――――――――――――――――――
  欢迎关注证券微信公众账号:老周内参
  股市内参每天推送当天市场热点、重磅解读、权威预测以及个股板块等信息。
  微信号:laozhouneican
  选股方法,买卖点技巧,心态等咨询请按公众微信号搜索,如果对你有用希望多多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朋友看到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时尚界的潘
杭州市271初中数学学案研究室主任
擅长微创手术治疗胃肠肿瘤、肥胖、糖尿病、食管返流等疾病。
旅游摄影达人
每天为您提供独家内参,掌握第一手财经资讯,眼观大盘风云,耳...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股票/基金&
抄底中国系列报道之二:经济转型或致长期熊市
作者:白金坤
&&&&编者按:今天,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下滑何时见底,关注跌回十年前的A股指数何时见底。一方面乐观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还能高增长十年甚至二十年,大胆地预测中国经济见底时间,从二季度猜到三季度,从今年猜到明年;另一方面悲观的经济学家则认为中国经济指持续三十年高增长己经结束,未来呈现L型增长,不知何时见底。如果连中国经济何时见底都无法判断。凭什么预测A股的大底?为全方位研讨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A股的大底特征,和讯网策划抄底中国系列报道。今天推出是抄底中国系列报道之二:经济转型或致长期熊市。
  欲抄A股大底,须先抄中国经济大底。但是,经济底与A股底究竟有无逻辑关系,在中国尚存争议。
  日前,某位经济学家在接受央视采访回答股市为何连续数周都是黑色星期一时,声称,“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无关”。
  持类似观点的经济学家&大有人在。比如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向和讯网表示,中国股市的最大特点即中国股市不是经典的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向上时,它不一定涨,但宏观经济下跌时,它一定跌。
  应当承认, A股历史上被冠以“政策市”,其短中期走势的确与政策干扰有很大关系。但是,从长期趋势来看,中国股市并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所谓2132历史大底的破位,正是对于2012年中国经济二季度见底V型反转的预期落空的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讲,此轮A股寻底时间究竟多长取决于国内经济见底型态是U型,还是L型,或者说取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
    1.A股:从政策市到晴雨表的蜕变
年GDP与股指对比图  
  上图为和讯中心提供的年GDP与股指对比图。
  上图的三组拐点,充分体现了A股是经济的晴雨表。三组拐点是:2007年三季度上综指收盘价历史峰值5552.3 ;对应2007年第二季度GDP历史峰值14.5%;2008年四季度上综指收盘价四年低点1820.81点 ;对应2009年一季度GDP 四年低点 6.6% ;2009年四季度上综指收盘价四年峰值3277.13点,对应2010年第一季度GDP 四年高点12.10% 。
  下面,我们回忆一下A股是如何完成从政策市到晴雨表的蜕变的。
  历史上A股曾长期被冠以“政策市”之称,回想20年前中国开办股市之初的定位,正是为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服务。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融资难服务。因此A股从一出生就带有强烈的政策色彩。在建立之后的时间里,政策的强干扰屡屡改变A股的内在运行轨迹,“因政策而熊、因政策而牛”。
  “政策市”的经典案例是“5.19”。在1999年中国正处于通货紧缩的时期,但是政府却出台了一系列活跃股市的政策,结果导致股市出现“5.19”的井喷行情,一个半月,从从1050点涨到1750点,出现了股市与经济面较大的背离。而2001年―2005年尽管中国经济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同时CPI维持在低位水平,但由于二级市场市价国有股减持这一利空,股市却以2245跌至998,,导致股市再次出现与经济面较大的背离。
  2005年以来,中国股市与经济的同步性明显提升。比如日,上证指数达到6124点的历史高位之后,开始长达一年的下跌,正是在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见顶14.5后回落,开始了持续7个季度下跌的反映。再如,日,上证指数在1664点止跌回升,出现了涨幅高达一倍的反转行情,而中国经济增长恰在2009年第一季度达到6.6%的年内低点之后,出现了长达12个月的V型反转,股市09年底以来再次重归熊市。即和中国经济增速反弹至2010年第一季度 12.10%后,再度持续放缓有关。
  其实,A 股从“政策市”向“晴雨表”的逐步转化,主要基于以下条件。首先,中国加入世贸之后,随着2003年第一只QFII进入中国,导致中国A股的资金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另外,中国股市股权分置改革、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以及不断的IPO,中国股市的流通市值已经由2000年的1.5万亿一跃至目前的17万亿左右,上市公司数量由2000年底的不足千家扩张到目前的2400家,市场规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政策对于股市影响力逐步减弱。
  因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所长认为,在大银行没有上市前,中国股市尚不是经济晴雨表,而银行业才是中国经济的温度计;然而,当大银行全面上市以来,中国股市已经变成了真正的经济晴雨表。目前的A股走势,正好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最真实的真相及深层次的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2132这一政策底被击穿是必然的。因为,历史上单纯政策救市形成的政策底,大多数会被击穿,击穿后形成市场底取代政策底。至于A股的前三个历史大底325、998、1664的形成皆与政策救市密切相关,但这三个历史大底,又是以市场从大顶下跌50%以上为前提形成的。此外,1664之所以形成大底,经济V型反转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A股的下一个历史大底,一定是与经济底对应的。
  相关链接:
和讯博主讨论
&&&&&&&&&&&
08/03 07:4707/31 11:2207/31 08:4907/30 21:1807/30 17:3607/27 16:4807/26 07:0107/24 21:55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原创】如果超级大熊市才刚开始,还在熊市大A浪下跌中亿万股民该如何生存——波段之魂-买股就买龙头——东方财富网博客
波段之魂-买股就买龙头
网址:/lxl
波段之魂1的:
博客级别--级
积分:--分访问:--次排名:--名
内容读取中……
内容读取中……
【原创】如果超级大熊市才刚开始,还在熊市大A浪下跌中亿万股民该如何生存
【原创】如果超级大熊市才刚开始,还在熊市大A浪下跌中亿万股民该如何生存?
打开中国股市23年的K线图,立刻被一种沉重感压迫,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总不安的忧虑所侵扰,在现阶段许许多多的砖家和股神们一次又一次的歇斯底里的忽悠反转论,牛市论的浊气中感到担心,当然绝不是为这些人白内障们担忧,而是为亿万股民在未来几年的生存担忧,在这些忽悠们的欺骗和误导下,亿万股民将有60%会被消灭,这将是多么残酷的悲惨世界,为此,本主而担忧!
为什么有如此的担忧,是不是本主自己杞人忧天或者危言耸听或者战略出现严重的判断错误,本主是多么希望本主的判断出现错误,多么希望明年就开始新一轮大牛市开始,这样本主好在新的大牛市里翻上20倍,早点去享受再一次的辉煌和成功,然而本主一个理性的抄手,是一名注重客观事实,用辩证论为基础结合经济以及股市本身的规律和轨迹后,不能不在自己看到未来的结果将成为大概率的事件后,提前警示和告诫亿万股民,未来几年股市将是多么的沉重。
首先本主先修正《年不会有大牛市,但可完成历史性大底构造》里的部分判断,(1)推断2013年不会有大牛市这一观点不会改变,而且还继续延伸,年也不会有大牛市,至少深圳市场的中小板创业板,深综指代表的中小企业的市场2015年前不会有大牛市,最好的情况是2013年下半年展开大B浪反弹;(2)修正对历史性大底这一概念的判断,2013年不会有历史性大底出现,今后3年不会再用这概念,2013年下半年深综指和中小板等指数充其量是大B浪底的构造;(3)在《C浪4反弹的性质和运行趋势图以及结束时间!》一文中对大C浪的提法要重新论述,至少对深圳几个指数的分析浪型不应以C浪划分,而是以大A浪区分,如果过去一直用大C浪4分析,那么现在修正成大A浪4,经过修正以后,这几年的下跌和调整性质完全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将影响本主的粉丝和无数观看本主博客的看官们,希望你们能在今后的经济运行和股市运行中得到超前的益处。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很多人大吃一惊,或者有更多的人指责本主不会数浪,不懂波浪理论,本主只能回答,你还年轻,你还看不懂世界经济世界股市和中国经济中国股市的联系和规律,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把正确和肯定留给时间和市场评判吧!
在这里,本主只是简单的告诉各位看官,修正原有级别性质的观点的原因,其实在过去的很多文章里本主也有提过,随着时间和市场的运行发展,很多现象让本来就有所疑问的事件有所改变,把有些割裂的东西紧密联系和研究,经过这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和论证,本主做出了大胆的修正和观点。也就是,目前许多唱多的砖家和股神大都将被市场和后面发生的悲惨世界所消灭,当然这些误导的亿万股民也将在未来几年的持续的超级大熊市里所淘汰,这不是本主的诅咒,而是经济周期和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是超级大熊市的大A浪?首先从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和股市为代表,从2001年开始进入长达15-20年的经济调整,如果简单以2007年开始,那么这轮大调整的世界才5年,还有10年的调整期,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你看懂了美国几百年的经济史和股市史,你就应该不会有这个观点有疑问,除非你是唯心主义者。请在仔细研读《》《》,你可以看到无论年的大三角形整理还是年的箱体震荡整理,都代表着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进入的经济转型调整周期。如今美国经济带动着德国英国等世界经济和股市再次进入长达15-20年的经济调整期,这个周期如果从2001年算起最少也得到2016年完成,如果以2007年算起,那么更悲观更遥远。
第二:美国为首的世界股市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中国股市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后期引进的新事物,上证所1990年正式成立交易,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也好中国股市也好,是在美国1987年之后将近20年的经济上升周期和超级大牛市的基础上乘坐美国这火车头的顺风车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注定就是为美国人服务的,这也决定了,中国的大马车----出口赚外汇的经济模式,在没有掌握技术含量的经济发展中,也注定只能是代加工,粗加工高消耗,高污染,破坏环境爷卖子孙后代的恶性发展模式。而当美国人自我引爆了泡沫导致全球性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困境中,中国的经济自然会陷入深层次的危机,当然中国政府可以继续搞2009年的四万亿大救市延缓泡沫的破灭,但是在世界性经济调整周期中,最终只能步入日本沉沦20年的代价也完成经济的真正复苏。
第三:为什么江浙和广州地区的中小企业进入大萧条大衰退,是因为沿海地区是我国30年改革开工的前沿,中国经济的代加工基本都是从哪里开始的,小加工厂,小作坊经济直接给美国等西方国家带来廉价物美的中国制造,在从1987年开始的20年的经济繁荣的背后,我需要,你生产,你需求,我涨价的模式也在循环,然而,经济繁华不可能永远保持,当经济遇到瓶颈,生产力停滞不前,经济危机开始,美国等西方的需求没有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繁华也破灭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江浙地区的资金链不断断裂,跑路和自杀的老板频发的主要原因。经济的衰退和萧条,必然反映在股价上,这就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等小市值股票从2010年才开始进入大熊市的原因,上证市场的企业都是以国企为主大企业为主,所以他们的经济状况比小企业更早更多的接触外部环境,所以2009年的反弹中不能创出2007年10月6124的新高,但是中小板和深综指基本接近或创出2007年新高,完成了2005年开始的大牛市5年周期,也于2010年11月真正出现历史性顶部并正式步入5年的大熊市的熊途,而2012年才是中小企业为代表的中小板和深综指指数下跌的第2个年头,熊市结束漫长而遥远,以深综指为例,它已经10多年没有发行新股,也就是说没有被稀释腐蚀,并且它的技术K线基本是按照各种理论的范本,各位可以看看它的年K线图,基本都是牛市上升5年,熊市下跌调整5年,这一轮熊市还有15年3根K线组成,也就是说熊市的周期还有3年。中小板也完成5年牛市K线,2008年对它来说不过是一次大洗盘,所以在2009年救市中,中小板股翻几倍的比比皆是,这是因为它的大牛市没有结束,然而2010年11月它的大牛市周期走完,真正进入至少5年的大熊市,试想,经济如此,股市规律如此,大牛市何来?
第四:上证综指历来是专业投资者对市场评判的参照物,23年来,市场的发展也能以此为准,但是上证市场的指数在这轮大调整中出现和中小市值为代表的中小板指数和深综指指数不同的形态,两市场的高点分别相差16个月,也就是说上证指数和中小板以及深综指的头部构造形成一边是2009年8月初完成,一边是2010年11月完成,这种见顶时间不同的方式让数浪的技术派陷入了迷茫和争吵,都在指责他人不会数浪,判断不对,但是请问,你觉得该以那个见顶来数浪,其实没必要争吵,还是以史为鉴吧,历史上,无论是美国等西方的股市还是中国股市,在市场见底和见顶的时候,基本都相差不会超过2个月,比如美国股市的重要顶部和底部,几个重要指数都会在同期发出顶和底的形态,如果道琼斯见顶,纳斯达克指数可以不见顶,但是标准普尔指数一定会见顶,总之70%的指数都会同期见顶,这是共振理论,中国23股市,翻开K线图,你可以看到无论是1993年的2月的高点还是2001年6月高点,还是2007年11月高点,70%的指数都会在2个月内见顶,这不仅是共振理论,也是周期理论,所以以2010年11月也就是本主2010年10月发表《年前,不会有大牛市和超大级别的大行情!因为最高统帅换届!!》之后的1个月就是中国股市进入新一轮大熊市的共振周期,在这个时点,90%的指数都同期见重要顶部,2010年11月就是中国股市牛熊的分水岭。
第五:结合第一第二还有第四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推断,那就是在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和股市还在特大周期的经济调整周期里,中国股市也真正进入这一轮超级大熊市,而这轮大调整可能是对中国股市从1990年开始--2007年大牛市的一次总的调整和消化,也就是在17年的上升趋势里为中国股市的第一大浪,现在进入第二大浪的调整浪,在于世界接轨紧密相连的今天,中国股市以年的短暂大牛市来完成最后的诱多,然后用这第二大浪的调整浪来迎接世界性的经济周期的调整浪,已达配合完成世界经济和股市的共振周期。当然这是被迫的,但是中国无法和世界割裂。因为上海市场和深圳市场的历史大顶时间不同,所以可以判断,如果以2007年为基点,中国股市第二大浪的调整周期为8-10年,如果以2010年11为基点,中国股市第二大浪的调整周期为6-8年,当然如果有人认为要调整8-15年,本主也没有异议,哈哈!
看到此,各位看官的心理肯定犹如世界末日来了,千万不要指责本主唯恐天下不乱,目前看,这些推断从现实也好,理论也好,经济面也好,技术面也好,都是大概率的事件,不要想到不可能发生,其实本来就身在其中,只是大家不愿意相信,但是不愿意相信,并不代表超级大熊市不来,但是如果这些推断成立并在未来几年兑现,那么请问,你如何在股市里生存?那些天天忽悠大牛市的砖家和股神们还将有何面目活在世上?那些被忽悠们天天灌迷汤,天天满仓早已损失50%的亿万投资者还能再损失多少?相信现在的做多者以及不能看清形势者将面临2.5亿年前因西伯利亚火山喷发100万年时的惨不忍睹的状况,60%的人将被大灭绝被市场无情的赶出股市!
当然大熊市里不是没有行情,大B浪,或者大级别反弹都会出现,你可以在这次战术中赢得头筹,也可以在那次战斗中翻番,但是只要你是死多头,你最终会陷入熊市的泥潭中脱身,不会是每一个人能抓住的机会,保存资金完好无损的,地球一直在周而复始的运动,股市也在不停的运行,谁能在艰困卓绝的环境中生存,谁就是王者!
个人观点,经供参考!
2012年12月22日19.26
前一篇:后一篇:
您的发言信息按有关规定都会存档,您须为所发表言论的后果负责,请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为了更好地给网友提供一个合法、有序的交流平台,禁止在东方财富网博客、股吧中招收会员。举报电话:021-
载入中……
发言用户同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发言内容负责。任何用户在此发表的内容,均表明该用户主动将该发言信息的著作财产权无偿独家转让给东方财富网所有,并授权东方财富网自行维护权利。
&&&&&&&&&&&&&&&&&&&&&&&&&&&&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沪ICP证:沪B2-&&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中国A股2007年进入熊市之后估计大概到2015年达到2007年的高点6100多点吗?_百度知道
中国A股2007年进入熊市之后估计大概到2015年达到2007年的高点6100多点吗?
提问者采纳
1这需要几个条件、A股大股东出手参与,轮番上涨。2,知道确保8%年增长,按目前的货币量至少增加20%左右,很难再出现6000点。3、货币充足。否则,形成赚钱效应、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提问者评价
按照你说的,真的成功了,好开心,谢谢你!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a股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要过6124至少2016年以后
大概要到2051年差不多。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还是有可能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载】袁剑:超级熊市,我们准备好了吗?
14:38来源:
从上证指数达到6124点的2007年10月份算起,中国股票市场将进入一个长达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超级熊市周期。如果历史能够为我们提供某种启示的话,那么,日本1989年地产泡沫崩溃之后的股票市场,将是中国证券市场未来最有可能的历史镜像。在1989年年底到达38915 点巅峰之后 ,日本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反复震荡,不断寻底的过程之中。然而,谁都不会料到,日本这一寻底之旅竟然长达20年之久,至今仍不知底在何方。对应于这一长期熊市的,则是日本经济深陷泥淖,一筹 莫展的经济低迷。不幸的是,无论是从还是从经济体从成长到成熟的一般命运,还是从中国高速增长本身的内部逻辑 看,2010年的种种迹象显示:今日中国与1989年的日本可能已经非常接近。换言之,在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并包含着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社会及政治 变革的新的转型时期。较之前面三十年的转型,这个转型的复杂与困难程度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2008年上半年,中国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周期性通胀,而是中国延续了20余年的经济增长方式无以为继的一个明确信号。这种以高投资、高消耗, 高外部依存、低权利、低福利为本质,以追求GDP速度为目标的发展方式,不仅在经济上难以持续,也在政治及社会等广泛领域造成了高昂的代价。2008年发生在中国的严重通胀,实际上彰显了这样 一个事实:这种增长方式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以及成本压缩已经达到极限。此时,摆在中国面前的选择已经十分清晰:要么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改进增长质量并立即着手解决一系列棘手的政治及社会问 题要么接受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不可避免的硬着陆。这是2008年在中国发生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被一个规模更加宏大,更具有震撼性的故事抢走了眼球。2008年秋季肇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 中国的困局变得异常模糊。外部需求的瞬间坍塌不仅神奇地浇灭了中国的通胀之火,也使中国模式自身的严重缺陷穿上了最好的防弹衣。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经济管理者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了中 国模式的隐患所在,试图给经济降温并在温和的增长环境中实现转型。但突如其来的危机完全打乱了他们的议事日程,转型之路被迫中断,并迫使他们祭出最激进的反危机措施。虽然在整个反危机的 过程中,中国领导人也一再强调结构调整,以免重蹈覆辙,但蛰伏于体制之中的GDP冲动,显然找到了最佳的宣泄时机。结果,信贷之火熊熊燃起,资产泡沫四处泛滥。在2009年,据说改革十分成功 的中国银行业,故态复萌,一年之内放出的贷款的竟然高达十万亿之谱,而其创造出的货币也达到1990年代初期以来的最高峰。在2009年年中,我曾经说明参见跑步进入泡沫经济一文,在一个经济体逐渐成熟,原有增长路径受到阻碍的转型时期,要想维持原有的高速增长,泡沫经济是最为便宜的办法生产率的提高 显然是一个更为长期的过程。有趣的是,正是在这个时候,由于增长速度的降低、实业利润的减少以及发财欲望的高涨,政府、企业以及居民都具有最强烈的制造泡沫的冲动。有史可鉴,几乎所有 的大型泡沫都暗合了这种历史背景。最为切近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及1980年代的日本地产泡沫。而2009年中国的经济表现则疑似这一黑色历史的又一个经典案例。由于信贷的快速扩张,中国股市开始从低位迅速反弹,而房地产市场则更是像注射了兴奋剂一般,从高位掀起了一轮极其狂热的价格博傻。由于房地产在地方政府GDP竞 赛以及地方政府融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房地产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可谓不遗余力。这使得中国房地产泡沫聚集速度较之其他经济体更为迅猛。与官方统计数据所呈现出的温和 与理性不同,在短短一年之中,中国所有重要城市房价实际上暴涨了一倍之多。无论是从房地产作为投资品必须满足的租售比指标以及作为消费品必须满足的房价收入比指标看,还是从房地产投机者 的亢奋情绪以及诸如空置率等其他指标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都已经达到相当危险的水平。一个与地产泡沫密切关联,但颇富中国特色的信贷泡沫,则是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制造的。保守的数据显 示,数以千计的地方融资平台去年一年的贷款总量为3.8万亿,不仅占到去年新增贷款的40%,贷款余额更比2008年年初暴增2倍多。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贷款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以价格已经高度泡沫 化的土地收入作为还款基础的。在全球都在迅速去杠杆化的2009年,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却以其特殊能力加倍杠杆化。这显然是泡沫侵入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种中国形式。诸多专家在讨论中国房地产风 险的时候,大多以中国房地产投资居民部分的低杠杆率安抚我们,但如果考虑中国地方政府疯狂的高杠杆率,这种安抚就多少具有麻醉的意味了。也正是这些地方平台,相当程度上支持了去年的主要 投资,也支持了去年的经济增长。一年多的信贷及货币扩张下来,中国M2GDP在2009年年底达到创纪录的180%左右,这个数据远远超过美国的65%以及日本的110%。不管如何解读这一数据,但有一个事实恐怕十分明确:在当下,中国 经济领域内充斥着巨量躁动的货币,它不是转为强大的通胀压力就会变成可怕的资产泡沫。更糟糕的情形则可能是两者同时出现。显然,2009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一片哀鸿中的独特而强劲的表现,绝大部分是依靠泡沫堆砌和支撑的。这与次贷危机以及日本1980年代日本地产泡沫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由于中国各级政 府对GDP在政治上的高度依赖因而对推动泡沫经济情有独钟,这个泡沫的潜在规模可能远远超过上述两个。它不仅不能说明中国确实具有某种特殊能力,反而更加清楚地凸显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脆弱性。具有嘲讽意味的是,在这个时候,所谓中国模式却在全球受到了最隆重的膜拜。而正是凭着轻松 实现的高增长和这种廉价恭维所激起的幻觉,很多人不仅以为中国又回到2008年之前的黄金时代,甚至全球也进入了中国时代。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却悄悄地走入了泡沫经济的晚期。顺便需要 提到的是,普遍的乐观情绪从来就是泡沫经济的一种典型征兆。去年我曾经在一篇专栏文章的结尾参见跑步进入泡沫经济曾经设问:泡沫之后呢看来现在是我们需要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以一种更加谨慎和悲观的视角看来,从现在开始,中国的经济增长环境已然发生了重大转折,所谓战略机遇期很有可能已经变成了战略挑战期。那种低通胀低泡沫、高增长的黄金时代或许永远不 会回到我们中间了。只要我们不是被疯狂意念占据了灵魂的赌徒,这种转折图景就清晰可辨。经验和 数据都告诉我们,中国的消费一直相当稳定的增长。在一个奢侈品消费已然全球第二,在年轻人疯狂购买远远超过他们收入水平的住房的地方,说消费不足,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背离。希望以政策 刺激以带动消费爆发性增长,从而填补投资和外需的空白,恐怕过于夸张了。在中国,消费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障碍是急剧扩大贫富差距。但这并不是短期可以轻易改变的现状。以上种种莫不强烈提示我们,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到中低速增长的转折时期。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硬要将经济增长速度拔高到以前的水平,就必然以泡沫和经济体系的严重混乱为代价。中国 的宏观经济政策从2007年初开始从紧,到2008年年底突然大幅放松,再到2010年年初重新从紧,宏观调控方向的高频反复说明的是,中国经济已经越来越难以驾驭,宏观调控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到 现在,它可能终于要停止摆动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将2010年年初调整准备经当做长期熊市开端的原因所在。没有猜错的话,在今后一段时间中,中国的宏观调控将处于动辄得咎的狼狈处境。有必要特别提醒一部分加大刺激论者的是:美国人可以滥发货币,那是因为美元 引起的通胀可由全球分摊,但中国这样做,其后果就只能由中国人独自承受不管它是以什么形式。但无论是继续从紧,还是重新放松,抑或如当前这样维持现状,我都倾向于认为:一场大型的且 症候复杂的经济调整已经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以此为开端,在高速奔跑了30多年之后,中国将进入又一个极其艰难和痛苦的转型时期。也因为这种基本面背景,中国资本市场也将进入一个超级熊市。诸多信号让我们确信: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在2010年春天见顶,而其正式开始破裂的时间应该就在2010年的某一天。2010年的春天对于房地产投机者而言,可能是一个极其美妙的季节,但这一年的终 局却可能成为埋葬他们梦想的一个巨大坟场。接下来我们唯一要谛听的就是,泡沫最终破裂的那一声凄厉的巨响。及于此,从前被奉为经典的买入持有策略很有可能成为引发投资悲剧的陷阱,而那些适应了新一轮转型背景更加另加灵活的投资策略则将成为赢家。如果从100点到6000点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前面三十 年由于市场化所带来的高速增长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十年,新一轮转型周期带给中国资本市场的,将是一幅反复挣扎的新图景。就其时间之长,动荡之频,突围之难,恐怕只能以超级熊市概括。当 一众股市宣传家还在鼓噪6000点甚至8000点的时候,6000点已然成为旧式经济增长方式的墓碑,凋零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渐行渐远。
Copyright & 2014 Eastmoney.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经济法教材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