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投资中的底层投资电路中pe是什么意思思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VC)、PE的区别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如果满足于“阶段不同”这个简单的回答,那你可能错过了一个思考资本与企业发展之间关系的机会。  首先要交待一下,在大众语境中,angel/VC/PE三者都可认为是VC,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险投资,在国内官方又叫创业投资。而从严格的概念上说,PE(Private Equity)指未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交易的资产,所以PE的涵盖了angel/VC并具有更广阔的范畴。  回归正题。简单来说,三者是根据被投项目所处的阶段来划分的,angel是种子期,VC是早期/成长期,PE是成熟期。  尽管如此,三者的区别并不仅仅体现于时间的先后,不同阶段的投资往往是由不同的投资者进行的,投资的金额、来源以及投资者的关注点都有差别。  那么,为什么不同阶段的项目需要不同的投资呢?这主要是由项目在不同阶段的特征所决定的。  种子期的项目,往往只有一个idea和初始团队(有些只有一两个创始人),idea能不能转换为一个make sense的business,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对idea背后的各种假设进行验证,从而探索到真正可行的方向。在此过程中项目的方向和内容随时有可能面临调整,而且项目一没有历史,二缺乏连续性,唯一稳定的、可供投资者参考的因素就是团队(而且主要是创始人),因此种子期的投资主要看人。人是极其复杂的,要想对一个人作出判断就必须深入了解他、和他打交道。由于这个过程依赖大量的经验和直觉,很难进行理性的分析,因此履行这个任务、做这个决策的,一般都是个人投资者。这也是“天使”这个称号的来历。此外,由于尝试和探索所需的资金量一般不是太多,个人投资者出得起,且项目越早期风险越大,所以天使投资的金额一般也较小,一般都在500万(人民币)以下。  成长期则似乎没有公认的定义,我个人的理解是当一个项目经历过种子期的摸索,探索到一条有较大可行性的道路时,便进入到成长期。可以说种子期是纸上谈兵,成长期则经过了实践,从市场的反应中看到了希望。企业进入成长期以后,战略基本成型,准备着手投入资源(其中资金是关键资源)去实现这个战略。这个时候投进去的,就可以算作是VC了。所以VC是企业战略初步成型以后用以支撑企业去实施战略的投资。此时企业刚刚在市场上取得一些成绩,或者看到了一些成功的苗头,但企业自身的资源不足以支撑它,需要引进外部的资源。对投资者而言,企业战略所隐含的关键性的假设通过市场已经有所验证,此时可以对项目进行理性的分析,并能够对面临的风险进行相对准确的评估。这就有了机构化投资的基础,也即实际的出资人可以委托专业的投资人士进行操作并对投资人士实施监督,从而在投资领域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另一方面,这个阶段企业需要的资金量相对比较大,如果由个人投资者投资将很难分散风险,因此投资的机构化也成为必然。因此,VC一般都是以基金的方式实行机构化运作的,投资额一般在千万量级。  通常说PE是指投成熟期项目的资金。此时企业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企业通过稳定的经营已经能够从市场上可持续地获取经济资源,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短期内不再面临生存的问题。此时企业融资的需求相对多元化,有些是为了规范上市,有些是为了实施并购进行产业整合,有些则可能是延伸业务线,不一而足。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企业进行PE融资的目的都是为了上更高的台阶。对投资者而言,此时企业自身拥有的经济资源已经较多,尽管投资的金额一般较大(小了企业靠自身积累或者银行贷款就能解决),但通过对赌、回购等契约条款能够将投资的风险大小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风险较为可控,PE投资者期望的是在较短时间实现较高收益,图的是快进快出。另一方面,此时企业某种意义上并“不差钱”,融资往往是着眼于长期战略或者产业资源整合,因此会要求投资者不仅仅出钱,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产业背景或其他资源,以协助企业顺利完成其目标。如果说天使拼的是眼光,VC拼的是判断,那么PE拼的就是资源。  最后补充一点的是,尽管刚才已经就angel/VC/PE三者的性质作了区分,但在实践当中,三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尤其是国内的VC,很多干的都是PE的活。当然这几年随着资金的增多与竞争、资本市场的发育,国内早期项目融资的环境已经在快速得到改善,而各类资金的专业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天使投资也属于风险投资的范围,只是更为早期,风险更大,同时回报也可能更高。天使投资的来源更广泛,早年最常见的三类天使投资人,3F,family,friend,fool。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上市,大量掌握大笔资金,熟悉上市流程,和投资机构关系密切,了解行业动向,具有大量人脉的前互联网公司高管们开始成为专业的天使投资人,他们是最合适的天使投资人选,也会有相当多的好项目被他们挖掘获得成长。同时,天使机构化的趋势也开始明显,一些新的天使投资开始就以正规军的方式作战,一些以往A轮起投的风险投资机构也开始向天使扩展,所以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界限也开始模糊,天使和VC主要用在界定投资金额的多少,比如通常天使是100-200万人民币,A轮是100-200万美金,B轮是500-1000万美金,等等,但是也并不确定,有人天使就上千万美金了。除了资金多少的区别,我通常会按照项目的状态来界定项目的阶段以及投资款的用途。天使阶段,商业模式还没有建立,钱是不够烧的,天使投资的钱更主要用来搭建团队,大量试错,为A轮较大资金进入,具有可复制的商业模式的基础做准备,要能证明后续资金可以高效的使用才值得引进新的投资,也才容易拿到后续的风险投资。(当然,这个市场上充满了反例和个案)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看一下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历史,以及在PE这个大概念里产生的VC和Angel。私募股权基金,是伴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并购潮起来的概念,可以看做一个替代资本市场,为需要资本或者想出手资产的企业提供类似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功能的一种金融产品。私募股权基金,最早从事的就是兼并收购,随着市场的变化,老牌的PE基金,比如黑石,KKR,都在随时调整并改变其投资策略,但是,这些老的PE基金在折腾纳贝斯克,折腾UCAR,折腾轮轴制造公司的时候,他们脑子里想的是现金流状况,是持续盈利能力和稳定的偿债能力。于是,这些老PE和他们所实际控制的传统企业的光芒,被来自硅谷的人和他们背后的资本力量所遮挡了,而VC和天使们的故事,要从1995年4月 Netscape 的IPO开始谈起。对于黑石和KKR来说,像网景这样Pre ipo收入只有1600万美元,净亏损430万美元的公司能上市,简直就是荒唐的事情,但来自硅谷的另类PE——VC们告诉黑石,新世纪,投资者会对那些用新技术实现高成长的公司充满信心。于是,传统金融领域闻所未闻的IPO大批出现,包括:雅虎,Amazon甚至包括Google。买股票,不用看盈利水平,不用看财务报表,来自西海岸的投资者们一次又一次抽打华尔街那些穿着笔挺西装的人们的脸。一个又一个天价的IPO,让华尔街的PE们开始反思传统并购和私募股权融资创造的资本价值是否还有没有意义。当时,美国的PE团伙集中在曼哈顿,而VC和天使们则聚集在苹果的老家帕拉奥图。PE们每天打着爱马仕领带,而VC们则穿着和乔布斯一样的衣服到处瞎比溜达,找他们心中无需看财务报表,只看技术和团队的下一个网景或者亚马逊。如果说PE们考的是财务模型和数学分析,那VC们靠的就是对技术领先性和市场占有率的赌局。事实证明,西海岸的VC们比曼哈顿的那帮老头更讨人喜欢。黑石,KKR们动辄几百亿的并购,也敌不过西海岸一个又一个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造富神话。那么,说完了历史问题,针对题主的问题,讲点更直接的东西1. PE更关注的是财务数据,现金流状况,以及各种极限环境下的损失测算,因此PE失败的概率较小,但暴富的概率也不大2. VC需要关注的则是产品本身,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要准确的洞察历史的演进和应用的趋势,并成为下一个风口里的猪3. 天使更需要准确的洞察趋势,以及赌对一个产品或团队。上世纪末,因为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的躁动,伴随着大批高科技企业的IPO,一大批VC和天使基金就此崛起。但,VC和天使们所面对的行业趋势不可预知性和极大地投资风险,是他们相对PE最大的区别所在要了解VC和天使的区别,就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起源和PE的发展历史,以及几个重要的历史变革。VC和天使的投资理念,募资风格都是从我讲的这些历史里演化而来的至于本题下大部分答案,包括谈及VC和天使技术区别的,都是不对的,目前排第一的答案技术方面讲得很好了,我也就不重复了参考书目:《资本之王——黑石集团传奇》《伟大的博弈》《乔布斯传》《一键下单》
真正意义的天使投资是爱情, VC是一夜情。天使投资很多时候带着赏识的成分, 而VC是完全要看projection, 看你的pitch, 还要DD。 他们看的时候就要计算的。天使的话,我喜欢你,看得起你, 相信你,就可以了。
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是最重要区别,天使投资一般投自己的钱,而风险投资一般是募集大基金的资金。
天使投资特点:初创或孵化阶段、资金额度不高、投资人对项目能起到建议性帮助、多数为私人投资。
1、角色不同。天使投资更像一个创业公司的合伙人,VC确实充满了阶段性财务投资者的味道。2、尺寸不同。从天使湾的投资实践来看,我们将天使投资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100万以下的种子投资;一个是100-500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三个是500-1000万的PreA投资。这三个阶段可以统称为天使投资。 而一个比较标准的VC投资A轮一般在200-300万美金,万人民币。尺寸不同导致先后顺序,一般先天使投资,后VC投资。3、要求不同。天使湾最早的天使投资可以是只要有两个人团队一个idea,可以没有注册公司、没有产品上线,就可以投资。但是一般VC投资是希望公司团队均发展齐全,产品已经上线且有比较不错的用户增长,或者已经创造了良好增长的业绩。所以天使投资可能更像雪中送碳,VC投资可能更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4、出资人不同。很多天使投资是个人投资者,而VC一般都是机构投资者;但目前也有不少的机构型天使投资,也可以称呼为“超级天使',比如我们的天使湾创投,是系统性、规模化的进行天使投资,目前美国就诞生不少超级天使,他们以品牌背书、专业服务、规模投资等赢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我有一个同学做风投的,他的说法让俺豁然开朗:天使投资是雪中送炭,风险投资是锦上添花。换言之:创业最初一文不名的时候第一笔投资一般来自天使投资;而起码是小有起色之后风险投资才会开始有兴趣介入。
顾名思义。
“天使”投资,天使是干什么的呢?赞同陈甫鸼讲的,天使是“雪中送炭”的。有人形象地用“3F”来形容天使投资人的构成,即family(家人),friend (好友) and fool (傻瓜)。被投项目可能还只是在畅想阶段,甚至有可能还没有创业设想,投资人兜售创业设想捣鼓怂恿创业者去创业。
“风险”投资,表明投资的也是早期风险较大的项目。只是相比较天使投资项目而言,项目已经开始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比如,可能已经有了创业项目,已经组建了初创团队,只是项目的前景不可预测性很大。
偶思临想,未必对,请大家指教。
再牛的天使也没多少钱,再穷的VC钱也能压死天使;天使投资于企业起步阶段,VC投资于加速阶段;天使用的是自己的钱,投谁自己说了算,VC用的是别人的钱,投谁要团队商量商量(不是跟出资人商量);天使钱花完了,他就掉到地上了,VC钱花完了,再融一笔,合伙人照样能靠管理费吃好喝好
现在国内,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天使。早年的徐小平是,现在的徐小平不是。为什么这么说?《美国天使投资的真相》,讲到硅谷的天使投资文化,并不是像是我们国内的情况。他是指,通过早年互联网创业然后套现的个人创业者,对于混迹在硅谷的环境中的创业者。然后给予相当于慈善行为的投资,原初并非像国内的一样的天使投资找投资的情况。天使投你钱,原初只是希望给你这个钱,然后去做事,并没有像国内一样到风险投资的概念在投资你之前,需要有相对较长时间的DD,然后给出一个ST,最后再花很长的时间打款。目前国内,更像是天使投资的,可能就比如,腾讯系的某人股票套现了,然后拿了100万投了他曾经的手下,然后项目干起来了,后面的故事你们在36氪上或者在以后在的鸵鸟电台上就能看到了。。融资阶段先后顺序:种子,天使,VC,各种轮,PE风险的情况大小顺序:种子,天使,VC,各种轮,PE
我的理解:严格意义上说,天使投资是风投的子集。风投是私募的子集。天使指早期风投,seed funding.通常意义上来说,天使投资人是个人或者一批投资者联合,拿的是私人资金;风投则是通过基金的形式组织起来的钱,钱不一定是投资人自己的,而且基金通常是LLP或者LLC,普通投资人属于有限责任制。因为投资人有个固定的回报周期(基金产品的到期日),所以风投对项目有更严格的审核,而且通常有明确的退出计划。相反,天使投资因为一般是早期投资,所以不急着退出,往往等上市再说。个人理解,不认识什么行内人,请各位指教。
李楠总的文章跑题了。我来简单抛个砖吧。天使投资,在国外主要是一种资助,不强调收益性的投资。比如我原来有个老师的同学,在国外搞新材料的。博士毕业以后跟导师说,我想做个企业深入开发这个技术,导师就在家里搞了个酒会,叫了一帮老朋友,他讲了讲自己的想法,于是一帮老伙计就凑了几十万美元,手写了个简单的协议就把公司干起来了。过了三四年,公司净利润已经过百万美元了。这些投资人就是天使投资。所以大家看到了,天使投资并不是一种投资模式,甚至严格来说都不算准确。严格讲,投资按照企业发展阶段,有seed,vc,growth,preipo这些等等。这些如果以股权形式投入,统称为私募股权(就是private equity,简写pe),而投资机构统称为venture capitalist,风险投资人。所以在国外企业创办期也就是seed期的投资,既有vc也有可能会是3f的天使投资。区别是前者是求回报的专业机构,后者是雪中送炭的angel,但是到了国内,一如既往的把驳来名词曲解并且发扬光大,居然把天使投资说成了一种和vc阶段不同的投资模式,并且还好意思算计回报,都angel了,好意思算计吗?先到这,开会了。欢迎有认真态度的朋友来探讨,抖机灵的请折叠。
天使投资不追求回报?错!天使投资非常追求回报。只是风险更大而已,但是高风险对应的就是高回报。
这两个主要区别在于投资时间段。对于天使投资人来说,投资区间为我们创业早期,起始资金阶段。这个时候的风险是相当的大,可是却有特别高的回报率。而对于风险投资人员来说,投资时段为创业早中期,这个时候你的创业项目已经有了起色,而且对于风险投资人员来说,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和发展潜力。这个时候他们才会给你钱。
准确说是天使投资和机构投资的区别,天使和机构是有风险的,所以都是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专业化运作,天使是个人运作,哈哈,所以最大区别是钱多钱少,因为融资规模大了,个人投不了,所以变成机构了
天使投资一般都是个人名义,看得起你,给你钱创业,其他的放手不管。而风险投资一般都是以投资银行或者私募基金人的名义,是在以专业的角度分析你的公司符合某种商业模式,可以赚到钱,才给你钱,并且vc往往可以控制被投资公司的重大决议走向,比如是否并购,拆分,CEO任命等等。
个人看法: 天使/ VC / PE / FO 他们在投资规模、方式、对象、和退出战略都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就是投入资本后让其他人管理。天使 和 VC最大区分在于风险管理和评估方式上,还有 一般来说 天使是在企业创办期 可能连公司还没有注册的时候。但是 如果天使是机构 就很少参与同时创业的企业,除非是科技孵化项目。VC 评估风险有一套基本体系,主要依靠回报率来平衡风险率。天使可能连风险都没有考虑 因为没法考虑。有时候 天使就是“天使”=救世主。所有投资存在风险,在于用什么方式 态度 战略来管理评估风险。天使/VC/PE / FO 都有不同风险理念和哲学,如果从这方面讨论 比较容易了解大家的区别。
天使投资是A轮风投/ 我是这么理解的欢迎拍砖
感觉天使投资比风投更具回报和风险。曾纯:中国PE FOF的践行者
作者:文:《投资与合作》 张丽馨
  在投资行业,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斐资产”)合伙人曾纯已然是个老兵,近10年的专业资历让他对这个行业有些自己的见解。从2008年加入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亚财富”),到后来参与组建歌斐资产,再到成为歌斐资产的合伙人,曾纯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发展顺风顺水。自2010年发行第一只私募股权母基金(PE FOF),到2013年发行国内规模最大的专注于PE二级市场的母基金,再到发行首只美元母基金、人民币旗舰基金。歌斐资产逐步成为国内市场化运营的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FOF机构之一,在这背后,曾纯可谓功不可没。  作为诺亚财富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的歌斐资产专注于FOF(母基金)业务。四年以来,依托母公司强大的募资能力以及与国内多家顶尖投资机构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歌斐资产PE业务管理规模达到60亿元,至今已经投资了超过30只基金,其中不乏红杉、IDG等大牌私募基金。在歌斐资产成长为国内FOF领域排头兵的过程中,曾纯也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回忆起进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进而创立歌斐资产的过程,曾纯感慨良多。  笃定投资之路  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推动企业快速成长的投资人都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其他行业的从业经历,或金融或咨询,或政府或实业,都对从事投资有所助力。曾纯最初是做咨询行业的,后因对投资行业情有独钟而进入了投资圈。  2003年大学毕业后,曾纯在一家咨询管理公司工作了两年,负责领导力咨询及培训方面的工作。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对企业领导者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我觉得一个企业家在初期要有一个目标、一个准则,并且能够把个人的目标和准则与团队做一个统一。许多企业的失败都是由老板和员工的目标不一致而导致的。”这一时期,曾纯接触了大量的企业和企业家,对于团队和企业管理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为他之后进入VC/PE行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5年,曾纯进入一家专注医疗产业投资的机构,由此正式进入VC/PE行业。“当时,我对创业投资尤其是的创业投资有些了解,对企业海外上市等业务也有了一定认识,所以就想进入一家专注私募股权投资的公司。这样,我之前积累的企业经验也能用得上。”曾纯称自己从事创投的基本功就是在这家创投机构中打下的,后来这家公司转型进入了房地产领域,对私募情有独钟的他便选择了离开。  再次面临职业选择的曾纯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的能力和职业诉求。以前作为咨询方也罢,投资方也罢,曾纯虽然与企业的关系紧密,但始终觉得并不是真正的深入。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自己可以参与到企业中去,切身感受企业日常的经营运作。而在各类企业之中,他又倾向于进入得到著名私募机构支持的企业,这不仅可令他与企业亲密接触,更可在其中清晰地观察投资机构在企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提供怎样的价值,而在相对早期就获得投资的企业,企业与投资方之间关系的磨合与演变,更能满足他的这些专业需求。  2007年,诺亚财富获得红杉资本的注资。当时,中国的私人理财市场尚处起步阶段,但市场潜力巨大,创建于2005年的独立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诺亚财富,发展空间可谓非常广阔。曾纯非常看好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未来前景,而且诺亚财富又得到著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的注资,更为其发展打了包票。2008年曾纯加盟诺亚财富,事实证明,这个企业确实满足了当初他对职业规划的所有诉求。  五步之外布棋局  加入诺亚财富产品开发部门后,曾纯参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参与红杉资本第一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之后,他除了开发PE产品外,还陆续接触了房地产基金、电影基金、艺术品基金等创新类产品。通过接触大量GP,他强化了自己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理解。  在投资行业,一蹴而就的成功虽有,但极为少见。不论是以GP身份投资企业,还是以LP或FOF的身份投资GP,最终的成绩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来印证,所以对决策者的胆识与谋略要求颇高。尤其是在如今竞争非常激烈的投资行业,投资并不是一锤子买卖,投资前后的抉择与规划,都是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  谈及这些年的投资经历,曾纯很感激小时候父亲让他学习象棋。曾纯4岁的时候,父亲给他报了象棋班。当时只是想让活泼好动他静下心来,没成想,悟性极高的他还真学出了名堂。曾纯曾在小学和中学时代获得各种省市级象棋比赛的奖项。  “要下好中国象棋,你必须能想到三步、五步,甚至十步以后的棋局,要能预见到对手的下法,要有应对策略。老师曾说我不是那种开局很好的棋手,但是中局和残局很好。中局还允许走错几步,但残局的时候就一步都不能错了,所以下象棋很能锻炼一个人的思考力和心态,而这种心态还是蛮适合做投资的。”曾纯很是感慨,学象棋的经历让他受益颇多。在歌斐资产团队中,曾纯喜欢思考、行事稳健的作风是得到大家公认的,他认为这与自己从小学习象棋的经历密不可分。  2011年,诺亚财富组建歌斐资产,曾纯以筹备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了创建的全过程。2012年,他正式加入歌斐资产,负责PE的FOF业务。在曾纯看来,做FOF对于专业性的要求更高,“这和之前从事的筛选基金工作有很大区别。以前我负责选出优秀的基金,然后让客户来选择,而FOF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基金并做基金的组合。这需要对每一只基金更为了解,才能使组合的效果优化。”FOF挑选基金的标准并非是一味的“高大上”,除了成熟基金外,歌斐资产也会选择一些比较有特点但是相对“年轻”的基金来进行组合搭配。  FOF投资基金大致有三个步骤:首先是接触基金,对基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是识别基金,对基金进行分类,对其特征进行标识;第三步就是组合。对于基金的优劣评判,曾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识别基金并没有固定的标尺。比如一个基金团队中的每一名成员找项目的能力都很强,但是在投资组合或投后管理等方面实力不足,那这就不是一支很好的团队。而有的团队在单项方面的实力并不十分突出,但组合起来却非常有战斗力。“我觉得做投资需要综合因素,不是有能力就能做好,还需要意愿、激励机制等等。影响投资的因素很多,不是用一把标准的尺子就能测量的,需要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结合。”  曾纯认为,一个完整的FOF机构应具备“PSD”三大业务线,而这也是歌斐资产提倡的。“P”代表首次投资(primary),“S”代表二级市场转让(secondary),“D”则是指直投项目(directly),这样的组合能有效提升投资收益,降低风险。对于“S”,歌斐资产通常会以基于估值的一定折扣来收购,同时,由于这些项目大都已经运行了两三年,歌斐资产持有基金的时间会相应缩短,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  如今,歌斐资产已经开始研究海外私募模式,以期使FOF的运作更加体系化。曾纯说,歌斐资产的目标是总结过去的“P+S+D”投资方式,对行业进行深入了解,沿着行业路径去覆盖基金和项目。过去,歌斐资产的思路是紧盯基金,这种做法不容易形成体系,找出规律,而顺着行业寻找会发现许多专业化方面运作很好的GP。这样,在进行基金组合的时候就会更加有的放矢。  FOF的价值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富裕个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于多数富裕阶层人士而言,如何使财富保值增值,如何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是其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几年私募股权投资在国内发展得风生水起,但受资金量及专业化程度所限,许多人只能站在这一领域的大门外观望。  FOF在中国的兴起,为个人投资者进入私募股权行业搭建了一座桥梁。“有很多人想从事PE业务,但由于资金量、专业性等方面的原因,很难靠一人的力量完成。而FOF通过发挥汇聚作用,能将小钱汇成大钱,从而帮助这些人投资基金和项目,使他们能够享受到PE投资带来的收益。”曾纯表示。  通过深入研究FOF的特点,曾纯认为,FOF可为投资者带来三方面的价值:一是汇聚带来的准入。投资一只基金需要数额庞大的资本支撑,对于单个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门槛。但通过多个投资人资金的汇聚,不仅可以投一只基金,还可以投基金的组合,使手中的资本能够高效、便利地进入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二是优选加组合的方式平衡降低了风险。众所周知,PE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分散投资与优选组合能将风险明显降低,而FOF通过筛选和组合多个基金,正好可以达到这一效果。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FOF就等于用投资一只基金的钱投资了一个基金组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本风险。三是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和专业化的管理提升收益。  曾纯表示,歌斐资产非常重视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为投资人带来价值。对于已投资的基金,它会持续跟踪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增值服务,服务内容从帮助基金优化投资策略到提供行业观点,甚至会具体到对某个投资项目发表意见。这样做能有效帮助被投基金控制成本,提升收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一些客户的资金量比较大,有意愿参与VC/PE行业,问题是其个人不具备管理基金的能力,组建一支基金团队又要花费大量成本。因此,他们会选择投资FOF,这相当于外聘了一个投资团队。”曾纯介绍,这正是FOF存在的价值。“通过这个外聘团队的运作,投资人能够深入到VC/PE领域,既降低了投资风险,又能获得很好的学习机会。另外有一些企业客户,它们的规模已做得足够大,未来想要更精细化地发展,于是成立了投资部门。比如有的生物医药企业,对生物非常熟悉,但是不了解TMT,又想把部分资金配置到这个领域,这时他们就会通过FOF来实现这个愿望。”  资产规模在5000万~1亿元区间的投资人,一般会向PE领域投入1000万~2000万元。此时,歌斐资产便可以运用组合投资的方式为其配置5~10只基金。对于那些企业规模较大的投资人,歌斐资产会将其资金配置到不同的行业中,通过多元投资帮助企业分散风险,加快转型。  抓住机遇 顺势而为  曾纯表示,作为FOF的歌斐资产并不只教条地一味投资于基金,投基金的目的最终也是投资项目。他对一家国际著名FOF基金的口号印象深刻―“reach the deal we like”,“歌斐资产希望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通过对整个宏观环境的把控分析,来制定完整的行业投资策略,然后根据这个策略甄选GP,通过GP实现投资。”所以在投资GP的过程中,对于直接接触到的项目,如果符合要求,歌斐资产也会选择直接投资。这样,最终就形成一个底层资产组合,这个组合里面既有基金也有单个项目。  “FOF是以基金为依托来开展各种项目,比如"P+S+D"组合,比如直投项目。应该说FOF是站在行业不同的高度,做更好的资产和资源的配置。”说到这里,曾纯打了一个比方来解释FOF投资的内在逻辑:“实际上FOF既不是菠萝也不是西瓜,而是一个水果拼盘。这个水果拼盘是多元的,在坚持稳健的基础上,这种做法最终带来的收益会更好一些。”  在PE的FOF投资层面,歌斐资产的投资原则是“核心加卫星”。核心是指相对成熟的基金,“卫星”则是指比较年轻但是很有爆发力的基金。卫星基金遍布医疗、TMT、清洁能源等各个行业,它们不一定是一线基金,不一定是成熟品牌,但一定是最有特点的。这些基金本身大多刚刚成立,但其团队成员都是行业老兵。为了创出品牌,他们会调动所有的资源,投入更大的精力把第一只基金做好。这样的基金动力更强,爆发力更强。  曾纯表示,在目前歌斐资产60亿元规模的PE基金中,核心基金与卫星基金的投资比例大约为6∶4。另外,在二级市场份额转让方面,歌斐资产成立了专注于转受让机会的“S基金”,现在正处于投资阶段。“去年,我们开始尝试投资关注早期项目的基金,这样的基金大概也投了五六家,今后还会继续关注。”曾纯称,歌斐资产的投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对于当前炒得很火的并购基金,曾纯表示,歌斐资产还在观望之中。他对并购基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它要在理论上满足几个先决条件才能发展:首先,根据国外的经验,并购基金是产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虽然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业态,有不同的买家和卖家,但一定要具备成熟的条件。其次,并购业务的利润率不高,一定要有杠杆才能与PE基金的特性相匹配。最后,业务团队要对并购的行业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胜任。  “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并不是简单地把一家企业卖给另一家企业,有时这种简单的操作会造成资源的错配。真正的并购应该是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需求,而不是人为的拼凑和拼接。”曾纯称,歌斐资产会一直关注并购基金,并将在适当的时候出手。  2014年,歌斐资产获得了私募基金管理资格,亦发行了第一只美元基金和第五期人民币基金。未来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歌斐资产将有更多精彩的大手笔。曾纯表示,对此很有信心。
(责任编辑:HN666)
02/06 01:5402/06 01:0302/03 10:1002/03 08:0101/30 08:0001/27 02:1101/26 13:2001/26 08:14
创投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气中pe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