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对基金影响很大啊,基金会不会亏赤字呢

建信基金:QE3短期利好A股乃至全球市场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4000点后:A股将何去何从 投资者如何买基金|4000点|A股|基金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h1 id="artibodyTitle" pid="31" tid="1" did="" fid="点后:A股将何去何从 投资者如何买基金
  上周,上证综指成功站上4000点关口,再创7年来新高。在4000点上,A股将何去何从?投资者又该如何买基金?
  4000点之后,A股何去何从?
  中国基金报记者 王鑫 饶玉哲 姜隆
  上周,上证综指站上4000点关口,再创7年来新高。
  在4000点上,我们该欢呼还是该警惕?这轮牛市何去何从?创业板持续大幅震荡该如何应对?港股发威吸引资金南下会否对A股造成压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国联安优选行业基金经理、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经理和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基金今年以来业绩均在普通股票型基金前十名。
  时隔7年,上涨综指在上周五重新站上4000点,从去年开始的牛市行情,不知不觉间,已经从2000点翻涨到了4000点以上,这轮牛市将去向何处?
  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的基金经理们都比较乐观,对未来的牛市依然看好。
  此轮牛市刚刚开始
  中国基金报:沪指在4000点附近剧烈震荡,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关键性的点位和目前的行情?这轮牛市与此前有何不同?4000点之后,这轮牛市将何去何从?
  李元博:4000点附近的震荡只是技术性的调整,我对未来的牛市依然看好。
  本轮牛市最大的不同有:首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正在触底回升,增速将重新稳定在中高位置;其次,改革和产业升级成为本轮牛市重要的推动力;第三,随着房地产等投资领域回报率的下降,居民资产配置重新向权益类资产迁移,由此为A股带来了规模巨大的增量资金。另外,“新常态”下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为本轮牛市提供了流动性基础。
  潘明:4000点或者其他整数点位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目前行情可能再次进入个股分化的阶段,有利于深挖个股的投资策略。这轮牛市的不同是,权重股看来是创业板和互联网+行业的资金流量入口,资金似乎从主板流出进入创业板,以及最近几天的港股和中概股。
  蒋建伟:我们认为,此轮牛市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向股票倾斜的双重因素的共振,而放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周期里面来看,此轮牛市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只要中国经济转型持续进行,此轮行情也将会持续下去。
  此外,居民资产配置的转换也只是刚刚开始,同样,中国资产在全球资金的配置也刚刚启动,我们有理由相信,这轮牛市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经济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股市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涨多之后自然会有调整。
  刘宏:我对于指数点位关注较少,这与我的投资决策关系不大。我更关注基本面、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对于后市,放到未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来看,我一如既往地乐观。从社会发展趋势看,可以说今年是经济压力最大的一年,2016年经济将逐步好转,股市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A股连创新高,市场也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我们会迎来持续的牛市,在这种大趋势下,最好的防御是寻找那些真正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企业。
  上周四,创业板盘中大跳水,跌势一度逼近5.7%,但随后逆转,临近收盘强势翻红,最终创业板指数报收2496.49点,涨0.33%。
  接受中国基金报采访的基金经理普遍对创业板不离不弃,认为目前是涨幅过快出现的调整,新兴公司依然有成长空间,现在还不是抛弃成长股的时候。
  现在还不是抛弃成长股的时候
  中国基金报:上周,创业板持续大幅震荡,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您将如何应对这一行情变化?会不会调仓?
  李元博:近期创业板大幅震荡,最主要原因是创业板短期涨幅较大,同时港股市场因政策利好出现交易性机会,导致部分创业板资金获利了结南下香港,这是导致震荡的主要原因。
  到目前为止,创业板调整幅度不大,因此我所管理的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基金依然维持了比较好的上涨态势。目前来看,这种短期调整并不会改变创业板优质公司的转型进程和成长逻辑。因此我会继续精选个股,去部分抵消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关注能够通过自身成长超越前期高点的上市公司。至于调仓方面,或许会有小的变动,但是还不打算做方向性的调整。
  潘明:目前创业板估值较高,获利盘较多。针对创业板未来可能出现的调整,我的应对是寻找能够抗拒短期波动同时有长期成长空间的个股,目前没有调低仓位的计划,当然也没有从科技行业调仓到大盘蓝筹的计划。
  蒋建伟:创业板每次涨幅过快时都会有阶段性比较大的调整。但是我们相信,只要里面的公司能够持续成长,那么股价最终都会持续上涨。我们始终认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这些新兴公司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成长,因此,每次的调整,都是精选个股的机会,而不是抛弃成长股的时候。
  一句话总结我的投资风格和理念就是,分散投资成长股。我个人的投资风格相对比较灵活,但是更加偏好成长股,比较注重小公司不断做大带来的投资机会。同时配置会比较均衡,因为成长股的个体风险有时候比较难以预料,因此分散个体风险,享受整体成长的红利,从而整个基金的净值表现更为稳定。
  刘宏:股票价格有涨有跌再自然不过,就像天气有晴有雨一样,我不会根据一两天的股价变化调整组合,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是我调整组合的主要依据。
  中国基金报:从去年到今年,市场风格已经几次切换,这一次风格切换会持续多久?
  李元博:个人认为今年不会有太明显的风格切换,蓝筹和成长同涨同跌的概率非常大,这中间或许会有板块和主题轮动,但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出现非常明显的风格偏移。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目前还很难说,但我觉得至少会持续到三季度。
  潘明:这种情况很难说,可能仅仅几小时,又或者持续几个月,无法判断。
  蒋建伟:大盘蓝筹和成长股的轮番上涨,首先是市场较为健康的表现。此外,蓝筹股上涨基本都是在成长股上涨到一定阶段后的跟涨,因此成长股才是股市的源泉。在今后几年,我们可以持续看到这样的风格切换,但是市场的主流应该还是能够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新蓝筹。
  刘宏:我相信投资坚持自己能力范围就好,不必去追逐所谓的市场风格或者热点。我对于市场流行什么风格或者要切换到什么风格关注不多。
  今年第一季度创业板指数暴涨58.67%,泡沫之争也越加激烈。
  但本报采访的基金经理均认为,不能简单以市盈率来判断创业板是否存在泡沫,即使在当前平均市盈率超过90倍的情况下,创业板仍然存在个股机会。
  创业板个股机会在“小鲜肉”中
  中国基金报:您如何看待创业板的高估值,是否已经存在泡沫?
  李元博:所谓高估值和泡沫主要是针对历史最高的市盈率来看的。但我觉得对于创业板,静态的估值参考意义不大,因为这次的牛市是改革牛。改革带来的上市公司商业模式变化给市值带来的增加是难以用估值衡量的。
  个人认为泡沫在股票市场中一直存在,只要上市公司的业绩或者创新的商业模式持续能够得到验证,泡沫会一直伴随着公司的成长。所以仍然看好创业板中优质公司的机会。
  潘明:创业板的估值确实高,但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泡沫。不过常识也告诉我们高估值可能带来预期收益的下降。
  蒋建伟:创业板估值确实比较高,但是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公司未来的发展,还有多少成长空间。
  这两年很多表现出众的大牛股,都是用互联网来改造原有传统行业,因此它们天生都是用互联网的估值体系。而互联网都是先做规模,再谋盈利,因此很多公司虽然没有业绩,但是如果一旦能够做成,目前市值仍然很有潜力,对于这些公司,不能用传统的市盈率来衡量。
  因此,估值的多元化成为此轮行情不同于以往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如果这些公司不能成功,那么股价的下行空间也会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研究和跟踪。
  刘宏:我不关心创业板整体估值,只关注上市公司本身的股价。泡沫肯定存在,但不需惧怕,其实这正是资本市场发挥资产配置功能的基本原理所在。如果没有泡沫,资产配置的功能也会丧失。在局部领域存在泡沫,资金才会流向这些领域,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才会起作用。
  当然,哪些领域应该享受泡沫,这需要投资者去判断。我们认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符合我们社会大趋势的领域就是应该享受泡沫的领域,相应地就会有资金和资源配置这些领域。
  中国基金报:现在创业板里是否还有投资机会?您如何精选个股?投资创业板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风险?
  李元博:创业板的投资机会还是看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新业务的拓展能力,因此投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主要看好一些互联网商业模式延伸到的一些领域,比如O2O等。而最大的风险则是很多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比较难落地,如果遭遇这样的情况,相关公司的估值“泡沫”就有可能破灭。
  潘明:投资机会可能更多在“小鲜肉”中,即市值小、新近考虑转型、市场对其还不太熟悉的公司。我认为寻找一个基本面好、空间大的主题性机会是精选个股的捷径之一。倾向于较低估值并且有成长潜力的个股,不盲目跟风。
  至于风险,不排除有些企业可能单纯为了市值管理或股价上涨而做伪转型。
  蒋建伟:投资机会不能简单地以属于主板还是创业板来衡量,只要公司能够持续成长,那么股价的机会就是明显的。我们更加专注于那些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新蓝筹,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能够做大做强继而改变我们生活的公司。风险方面,创业板由于整体估值偏高,如果公司不能持续做大,股价的风险也会非常大。
  刘宏:我认为从现在往后看,市场中的个股机会还是很多的,我不在意是哪个板。对基金而言,像“游资”那样热衷追随热点始终是一大忌讳,这会导致业绩大起大落。
  至于如何精选个股,我首先会选择一个符合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行业,深入了解其上下游的发展情况和竞争对手情况等;然后对企业实地调研,想方设法接触到管理层,确定企业未来前景。团队核心人物的能力和执行力很关键,当然团队除了有能力更要有德行,要有宽广的胸怀,有大局观,这也要求我们要多接触多了解,多调研多研究。
  未来我们主要看好互联网领域三个方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农业和互联网医疗。
  4月9日,港股通创立后额度首次用完。4月10日下午1点45分,港股通额度再次提前用尽。此外,多个基金公司的QDII申购火爆,额度已经售罄,产品公告暂停申购。
  但在基金经理们看来,港股热潮不会对A股造成很大压力,心理层面的影响大于实际影响。
  港股热潮不会对A股造成很大压力
  中国基金报:4月8日,沪港通成交额和港股成交额均创出新高,港股发威吸引资金南下,对A股市场会否造成较长时间的压力?
  李元博:港股成交额与A股差距比较大,所以我觉得实际影响比较小,心理层面影响比较大。最初几日借政策红利,港股波动可能比较大,但后续影响会越来越小,未来可能和A股加强联动,与内地市场同涨同跌。
  潘明:港股热潮是资金在市场之间流动的正常现象。此外,港股没有涨跌停制度,估值洼地可能迅速消失,对A股不会造成长时间压力。
  蒋建伟:港股的交易活跃,对A股不会造成很大的压力。首先,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大部分都在A股,其次,港股整体估值的上移,对A股的估值体系也会有支撑。此外,我们要把港股和A股联合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经济代表的这些资产的价格会在全球范围内提升,港股和A股更有可能交相辉映。不过股价最终是公司价值的反应,只有好公司才能持续获得资金的青睐,在任何市场都是如此。
  刘宏:港股和国内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两个市场之间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资金自由流通,因此不能说港股活跃了,国内市场就受压。
  4000点之上如何买基金
  上周五,上证指数时隔7年重返4000点大关,业内第一个反映主动基金整体收益的指数――中国基金报中国股基指数和中国混合基金指数均在当日创出历史新高。
  4000点之上,基金如何投资?这恐怕是当前众多手握现金等待入市的投资者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已经入市或较早入市的投资者大多在本轮行情中赚了个盆满钵满,4000点之上大可以潇洒应对,若坚信牛市不言顶,可继续持基待涨;若有畏高情绪,则宜逐步减仓,落袋为安,新入市的基民则要细思量。
  中国基金报记者 朱景锋
  对于新入市的资金来说,在4000点这一略显尴尬的点位入市,确实要费些思量,想好了再去做。不过,虽然都是4000点,和上一轮牛市即2007年的4000点相比,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应该看到,从上一轮牛市4000点至今的8年时间里,众多基金获取了丰厚的回报,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很难跑赢指数,也很难跑赢基金。上了4000点,买基金还是首选,但买啥基金为好?由于未来市场行情将更加复杂多变,震荡加大,投资者应该摒弃集中投资某一类基金的做法,注重把握各类市场和资产的盈利机会,多元化配置基金。
  在品种选择上,应该逐步减持高仓位的指数型基金和杠杆基金,更多地持有主动型基金。在购买方式上,应更多采取“大跌大买,下跌小买,大涨不买”的智能定投方式购买基金,尽可能降低持基成本。
  此4000点非彼4000点
  蓝筹股仍低于长期估值中枢
  虽然都是4000点,但目前的4000点和2007年的4000点真的不一样。主要差异显然是估值水平的巨大差别。
  在日,上证指数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当时A股的核心指数市盈率达到40倍,在这之后的8年里,上证指数起起落落,最终于上周五收复4000点失地,但在这8年时间里,中国经济总量和上市公司盈利均大幅增长,使得在当前的4000点之上,A股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只有15.7倍,远低于8年前的4000点估值水平,也低于2006年以来沪深300指数18.83倍的平均市盈率水平。
  至少从估值看,当前的4000点还低于A股长期的估值中枢,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也意味着,权益类基金依然值得重点配置。
  从4000点到4000点
  大把基金净值翻倍赚
  8年时间,上证指数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4000点的原点,涨幅为零。但这8年间,绝大多数基金都在赚钱,翻倍赚的基金更是一抓一大把。
  根据天相投顾统计,从日至今年4月10日,所有249只基金区间平均收益率为84%,其中有84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0%,华夏精选、泰达成长、富国天惠、交银成长、嘉实增长、中银中国和富国天合等7只基金赚了2倍以上。只要你选了好的管理者肯长期持有,任你大盘从4000点冲上6142点,又跌到1664点,再回到4000点,都不是问题。
  4000点大轮回,指数基金收益也会跟着轮回。所以,越往上涨,越要减持指数基金和杠杆基金,因为这些基金的长期持有价值越来越低。主动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基金才是你值得长期相伴的好朋友。(见表1)
  4000点之上
  多元化配置的七条建议
  经常会有人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投资应该适当分散。4000点之上买基金,更应注重基金类别、基金风格的多元化配置。
  1、具有实时提现功能的货币基金账户依然是解决不时之需的利器;
  2、二级债基既有平衡股债投资机会的功能,又有收益稳定的特征,同样是资产配置不可或缺的品种;
  3、新股均衡而密集的发行、公募基金获配比例的保证为打新基金提供了持续的赚钱机会,打新基金是风险收益配比极佳的稳定收益利器,选好品种后持有半年以上是不错的选择。
  4、不管之前市场发生了什么,4000点之后不要走极端,均衡配置风格不同的基金,价值型基金今年总体表现一般,但不代表将来。关键是要找到拿得住股票、风格不飘移的基金经理。
  5、选股能力强的成长风格基金依然是重要的获利来源,但波动可能会加大,若你已经做好了资产配置,把钱交给、、,据说都很牛,入手!
  6、港股一潭死水被激活了,你还能无动于衷么,谁让人家便宜呢,现在能买的还有一些,趁早下手吧。
  7、大宗商品跌了这么多,全球经济除了美国都在拼命搞货币宽松,经济慢慢会好的,通胀迟早要起来,大宗商品下跌空间可能还有,但上涨空间是不是更大?少买一点吧,试试运气。(表2)
  逐步减持指数杠杆基金
  用智能定投应对震荡
  如上文所说,股市越向上走,被动投资的产品就越不值得长期持有,应该逐步减持甚至远离。
  当大盘运行到估值中枢之上后,震荡将是家常便饭。此时购买基金的方式应该从4000点之下的一次性买入切换到“大跌大买、小跌小买,大涨不买”的智能定投模式,这样做可以利用市场波动机会降低持基成本,为收益创造空间。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A股市场会不会走出反转行情?——标准化交易系统创立者
资本市场一代作手_ 股票博文世界
|A股市场会不会走出反转行情?——标准化交易系统创立者
资本市场一代作手_ 股票博文世界
A股市场会不会走出反转行情?——标准化交易系统创立者
资本市场一代作手_ 股票博文世界
盘中涅槃的:
博客级别--级
积分:--分访问:--次排名:--名
内容读取中……
内容读取中……
A股市场会不会走出反转行情?
5月21日,A股市场在跌至2481.97点并出现反弹以后,市场就围绕着2500点展开了反复争夺。在两次下穿这个点位又被两次拉起之后,市场上的乐观情绪又开始抬头,构筑双底或三重底的判断也不绝于耳。特别是在近期股指期货的各个品种出现了明显的异动行情后,看多的观点也随之增多。但在我看来,由于农行上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化成政治任务,因此最近市场不能有效击穿2500点的主要原因是护盘资金在为农行上市刻意制造稳定氛围而不是市场自身已经止跌回稳,这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沪市的交易量已经极度萎缩,6月4日达到了617.21亿元,6月10日甚至少于深市48.78亿元,这在近10多年来的股市发展史上都从未出现过。无量反弹的结果就是在为进一步下跌积累动能,一旦农行上市结束,护盘资金撤离,股市的进一步下跌就可能到来。二是,近来的股市走势出现了“反周边行情”,周边市场一旦出现暴跌,就有资金进场护盘;而周边市场一旦走好,A股就出现了疲弱走势。这既表明护盘资金就是在利用这种“反周边走势”来模糊市场预期,也同时表明护盘资金对大盘的未来走势并不看好,其手中能够动用的资金与资源也非常有限,不得不采取高抛低吸的办法来尽可能地节省子弹。我在微博上把最近一段时间股市的这种走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农行上市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则是:死守2500点,确保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的PB不跌破1.6倍。看不到目前市场走势的极为特殊性,一味地从技术层面去分析和研究市场走势,就很难对市场走势与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其本身规律的客观分析,从而也就很难避免在市场投资中犯下不应有的失误和错误。
从今年以来的市场走势来看,沪市的最大跌幅已经达到了24.96%,这已经基本具备了一轮熊市所要求的技术点位。我在去年年底以来就一直在提醒市场,今年的中国股市很可能“凶多吉少”,不但不会有一季度行情,就是二季度行情也不会来。我的这些判断,都已被市场的实践所证明。现在的问题是,在市场已经大幅下跌以后,会不会出现反转行情并且在今年下半年重新步入牛途?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一轮长期熊市,市场的反弹会有,但反转根本就不可能有。无论护盘资金怎样折腾,股市的续跌都只不过是时间问题。道理很简单,牛市的形成与反转的出现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方面的条件,而这五个方面的条件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中恰恰都不具备。一是周边市场比较平稳,没有大的危机发生与演化,经济前景比较确定;二是经济发展比较顺畅,没有大的结构性矛盾与总量矛盾,发展预期比较乐观;三是市场资金比较充裕,没有明显的通胀或通缩,货币政策适度偏松;四是市场调整比较到位,内在矛盾得到解决或缓解,运行空间大幅打开;五是公司业绩显著提升,新的增长点层出不穷,市场出现轮动的板块效应。无论是从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的现状来看,这五个方面的条件不但根本就没有,恰恰相反,在这五个方面中,负面的因素都远远大于正面因素,利空的传导都远远大于利好的效应。因此,指望中国股市在下半年甚至明年持续走好,不仅不现实,更是不可能。
首先,世界经济正处于两次危机的交替演变过程中,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又不期而至,这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长时期的重大负面影响。虽然说美国的次贷危机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都影响深重,但美国依靠其自身的特殊机制巧妙化解了危机,虽然承担了法律风险与道德风险,但却避免了更大的经济风险。欧洲的机制却正好相反,在美国能使用的手段在欧洲都难以行得通,欧元区本身在制度设计上的重大缺陷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弥补。索罗斯在6月15日已经放言,欧元区在明年将爆发更严重的经济衰退;惠誉国际还认为欧元区的经济衰退正在由可能变成现实。一个又一个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像一座座正在积蓄能量的火山,随时都可能爆发并对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这就会使全球的资本市场处于长期的不确定与动荡之中,其前景暗淡的欧元机制随时都可能给欧洲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带来无可估量的重大影响。即使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能最终解决,那也至少要两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黑夜中,投资者只能在痛苦中焦灼地期盼黎明。由于欧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已经由最初的18%上升到了2009年的27.8%,而中国又是欧元的最大持有国,其数量占到了中国外汇储备的30%左右,因此无论是欧元的暴跌还是欧元区的解体,都将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再加上欧元区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欧元区的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重大打击,其影响的深度与广度都很可能大大超过美国的次贷危机。在欧元区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并且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的大背景下,不要说中国股市没有反转可能,就是其他国家的股市也没有这种可能。这一点,正是未来两年的全球股市与2009年的重大不同之处。
其次,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正式结束,在未来的长时期中,中国经济将进入中速甚至低速增长期。日益尖锐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存在并且还在不断复制的产能过剩,资产泡沫的陡然形成并不断加剧,使得中国经济面临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为严峻的复杂形势。驱动中国经济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与外贸红利都有逐步衰减的态势,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有两驾已经深陷泥潭之中。在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产业群的情况下,靠投资拉动经济的最主要后果就是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因此单打一的投资拉动这已久盛不衰的“法宝”也正在渐渐失灵。居高不下的房屋价格成了加剧经济与社会矛盾的火种,并且将会给整个中国经济带来长期的重大负面影响。这一切,都标志着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时代正式结束,明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着保8的艰巨任务。尽管“政绩GDP”导致中国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GDP崇拜”,但片面追求GDP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未来的三至五年,中国经济将处于全面的转型期与阵痛期,在经济的转型与阵痛期内,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不可能高歌猛进,走出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牛市行情。就像是一个面临妻子生产阵痛的丈夫,无论夫妻感情怎样不和,在妻子痛的乱叫时,丈夫都不可能在一旁引吭高歌。这一点,也恰恰就是未来时期中股市趋势与经济走势的关系。去年的四万亿救市与狂拉股市所带来的后遗症过多、过重、过广,因此即使是经济出现了二次探底,也不可能再出现类似于去年的经济刺激,否则中国经济就将堕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因此,指望政策救市的人们必须清醒,经济与社会环境的无情约束给决策层留下的回旋余地和选择空间已经极为有限,即使出现了政策救市,那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市场的自由落体式的寻底过程将成为未来中国股市运行的主流与主线。虽然这个过程会极为痛苦与复杂,但征兆已经显现,趋势已很难避免。
第三,货币政策的全面收紧已经不是或然选择,而成为一种客观必然。去年与今年的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已经使通货膨胀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大隐患。再加上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需要释放大规模的人民币来对冲,因此中国的高通胀时代将会很快到来。2009年的信贷规模相当于年4年的信贷总量,再加上地方融资平台的7万亿元和今年信贷投放的7.5万亿元,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泛滥。从中国经济的客观现实来看,CPI的涨幅已经大大高于一年期的储蓄存款利率,PPI的上涨更是扶摇直上,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为了保8而举棋不定,那么通胀的发展一旦加速,中国经济就将面临巨大风险。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与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将相互交织,使得宏观经济政策很难产生应有的效果与效应。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来说,最危险的还不是通胀而是“滞胀”,无论是压缩过剩产能还是打压房地产市场,对中国经济来说都会带来“滞”的影响,而这种“滞胀”一旦出现,就将比通胀的治理难度大幅提高,其持续的时间也将更加漫长。大量的流动性过剩资金停留在流通领域,无异于在中国经济中埋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这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并形成巨大的辐射效应。20年前,创造1元的GDP仅需要0.8元的M2,而到了2009年,创造1元的GDP则需要1.8元的M2,货币的产出效应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必然造成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持续攀升,中国银监会在6月15日发表的政策报告已经对此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货币政策再不尽快地改弦易辙,就将给未来的中国经济留下难以弥补的重大隐患。
第四,中国股市的内在矛盾并没有得到充分与有效的化解,股市的深层次矛盾将随着中国经济内在矛盾的爆发而日益显露出来。困扰着中国股市的大小非问题旧伤未愈又添新愁,去年五月IPO重启以来所形成的天量大小非又都到了逐步解禁的时期;新股发行的大规模提速所带来的市场失血正在逐渐明显;货币政策收紧的必然趋势将带来市场资金的严重失衡—这一切,都将使未来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市场面临“贫血症”的严重困扰,而中国股市所特有的“圈钱”功能也正在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资本竞争机制与资本生成机制的严重缺失都将极大地削弱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如果股市政策不能尽快地由消极的政策转化为积极的政策,由危机型的政策调整为发展型的政策,由单纯的“圈钱”政策演变为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政策,那么中国股市的运行就会雪上加霜,只能在熊市的道路上越滑越深并越走越远。
第五,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是处于上升期而是处于下降期。银行、地产、有色等行业都走过了一个完整的上升周期并正在向下行周期转变。去年年底,市场普遍预期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幅会在25%以上,但随着市场的迭创新低与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乐观的预期正逐渐让位于悲观的预期。国内机构都大幅下调了今年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从原来的25%下调到15%。随着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会进一步降低,这也会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对市场估值水平的判断与评价。
总体来说,中国股市已经进入了一轮长期大熊市之中,这一轮熊市的调整周期之长、调整幅度之深可能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不会有哪一个板块会独立于股市的整体运行趋势之外而走出与市场运行趋势相反的独立上涨行情。理性的投资者必须认清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不为浮云遮望眼,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折磨,耐得住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反弹会有,反转不会来—这是我对中国股市现在与未来运行趋势的判断,我的这种判断当然也要毫无例外地接受时间与实践的双重检验! 2009年12月23日,当整个市场对今年的一季度行情普遍寄予厚望、认为一季度A股市场至少会涨到4000点的时候,我就在新浪博客上发表文章《2010:变数充斥的A股市场》,对今年的中国股市发表了非常悲观的看法,认为根本就不会出现市场预期的单边上涨行情;1月22日至2月8日,我又先后5次发表文章,认为今年的股市很可能“凶多吉少”,市场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一季度行情,3000点将会被有效击穿,市场运行呈现熊市特征,年线争夺战必然是多头大败,上半年的行情已经很不乐观,股市下跌的第一目标位是2785点,第二目标位是2357点。几个月过去了,市场运行的实践不但一步一步地验证着我的预测,而且实际走势甚至更不令人乐观。现在的问题是,2357点的防线不过是“马其诺防线”,市场的下跌步伐不会就此止步,下一个目标就是2000点。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股市不但已经进入熊市,而且这个熊市是超级大熊市。超级大熊市的概念主要有三重内涵:1.熊市的持续时间长,这一轮的熊市至少会延续两年时间;2.市场的下跌空间大,即使今年市场的最大跌幅已经达到了777.12点,但市场的下跌空间仍然大于上涨空间;3.下跌过程会出现轮动,跌幅较少的股票都会有一个巨大的补跌过程,就像2008年的大熊市中所有股票都难于幸免一样。股票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运行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本来应该由去年走的行情,市场与投资者正在为去年的决策失误买单。
在我看来,今年的A股市场,很可能会跌至2000点甚至更低。A股市场的基本面完全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是空前的好,而很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糟,甚至可以说,现在中国股市的基本面、政策面与市场面都面临着与2008年极为相似的情况,虽然相关机构正在为农行的发行与上市而费尽心机地极力护盘,但股市大跌的趋势不但已经形成而且已经很难改变。
首先,主权债务危机正在爆发且有不断蔓延之势,未来两年都将是全球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动荡期,这就会给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的运行带来长期的不确定因素,使得世界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形势随时都可能发生逆转。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背景与演进过程有着很大不同,但如果仔细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这两次危机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有着相同的制度原因:无论是美国的次贷产品还是欧元的制度设计,都只想好不想坏,在制度设计中根本就没有反危机机制。美国的次贷产品在制度设计上,只预期房价涨而没有预期房价跌,更没有预期房价会暴跌并且是长期暴跌,因而一旦房价由升转跌并且进入一个大熊市,次贷产品就变成了无人接手的垃圾,以至于最后演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重大金融危机。欧元的制度设计几乎犯了与美国次贷产品一模一样的错误。这种制度设计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没有反危机机制:制度设计只考虑欧元区的经济会持续向好而没有考虑会出现经济衰退,更没有考虑到会出现危机。也正是出于这样的乐观预期,欧元在制度安排上就只有进入机制而没有退出机制,只允许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救助而没有欧洲央行对成员国的整体救助,更没有大面积或多个成员国发生危机时的政策调整机制。最为致命的是,欧元区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而没有相应的财政政策、外贸政策与劳工政策框架,这样,失去了货币政策这个最重要的调节经济运行工具,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与灵活性就必然大打折扣。在只能运用单一财政政策的情况下,欧元区的各成员国就都把财政政策运用到极致,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都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大规模地刺激经济,财政赤字与主权债务的规模不断膨胀,远远突破了《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主权债务总额不能超过GDP的60%的规定,以至于最后演变成了震荡全球的主权债务危机,并且成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不稳定也最不明朗因素。美国次贷危机的解决,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国会通过了一项特别法令,允许持有“有毒资产”的金融机构撇帐,即“有毒资产”可以不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并且可以不再计提损失,这实际上是以法律的名义允许财务造假,虽然承受了道德风险但却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更大的经济风险,这也是美国大的金融机构能够在财务报表上迅速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二是美国财政部出资8000亿美元收购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为美国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兜底;“印钞公司”——美联储出资一万亿美元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为美国财政部的救市资金兜底。三是美国政府以国家信用为担保,为美联储与财政部的救市行为提供支持。正是这“三位一体”的救市政策才引导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了次贷危机的困境,并且实现了经济的逐步复苏。但欧元区在解决危机时,却根本没有美国这样的机制。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的决策机制低效复杂,重大问题要经过所有成员国议会的批准,特别重大的事项甚至要经过各个成员国的全民公决并在所有成员国都通过才能决定。这样低效复杂的决策机制,就使得欧元区在面对重大危机时,不能做出迅速和有效的反应,使得反危机机制的建立困难重重。为了援助希腊的1100亿欧元,整个欧元区折腾了半年时间都确定不下来,以至于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被一再下调,危机一波接一波地爆发,对全球金融市场也造成一次又一次的冲击。5月10日,欧盟首脑会议和财政部长会议通过了750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方案,曾经给市场带来一线希望,但市场仅仅反弹了一天,就又重新步入连续下跌甚至暴跌的轨道,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已经跌破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时的最低点,并且已经达到近5年的新低。市场对7500亿欧元救助方案的重重疑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7500亿欧元的资金能不能筹集得来?救助希腊的1100亿欧元经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都没有筹集全,7500亿欧元的筹集就会那么顺利?救助资金的最主要提供者德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反救助力量,民众认为不应该把德国人民勤奋工作得来的钱拿出去救助好吃懒做、不思进取的希腊与其他南欧国家。因此,在上次德国224亿欧元的救助方案在议会通过后,德国民间迅速组成了强大的诉讼团体,要求宪法法院阻止这种救助行为,德国的大多数民众甚至赞成退出欧元区。如果要德国再拿出更多的钱来救助主权债务危机国家,那么反对的力量就将更加强大,对于一个通过民众投票选举产生的政府与议会来说,民意是很难违背的。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还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拿出2500亿欧元参与救助,这本身也会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带来巨大风险,一旦这些资金打了水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会面临破产危险,这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提供救助资金时不得不反复权衡的事情。二是,7500亿欧元到底够不够?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国家的水到底有多深,目前谁也说不清楚。而且,危机的国家不仅仅是希腊,还包括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爱尔兰。在这些国家中,葡萄牙与西班牙最为危险。西班牙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其财政赤字水平与希腊不相上下,而且其国内经济非常糟糕,去年西班牙的GDP增长为-3.6%,为10年来最大跌幅;今年一季度GDP增长只有0.1%,物价指数已经出现24年来的首次负值。西班牙的主权债务危机暂时还没有爆发,是因为其主权债务还没有到期,短期还不会发生支付危机。一旦西班牙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那就相当于美国次贷危机中的雷曼兄弟破产,整个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就会全面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筹集到了7500亿欧元的救助基金,也很可能是杯水车薪。三是,7500亿欧元救助资金的经济风险与道德风险如何规避?按照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助方案,受援国必须实行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并且在2014年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降到3%以下,这是主权债务危机严重的几个国家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救援资金的利率是5%,而希腊今明两年的GDP增长都不会低于-5%,根本就不具备任何的偿还能力。西班牙目前的失业率已经高达20%,40%的青年处于失业状态,如果按照救援计划的要求进一步紧缩财政,那么经济就会更加雪上加霜,失业率就很可能攀升至30%以上,社会矛盾就会大规模爆发,经济走出困境的难度也就会更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救助难度比美国次贷危机还要大,拖延的时间也会比次贷危机更持久。据预测,欧元区2010年的总赤字为该地区GDP的6.6%,2011年为6.1%,这样的财政状况,就使得很多国家都自顾不暇,根本谈不上去救助别人。更为重要的是,主权债务危机不仅在欧洲发生,美国、英国、日本的主权债务水平也都与希腊相似,只是由于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印钞机,因而在短期内还不至于爆发危机。可以预见,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危机随时都会进一步爆发和蔓延,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也很可能重新跌回到1:1的水平甚至更低。如果欧元真的跌到了这样的水平,那么德国就很可能退出欧元区;而德国退出欧元区,就意味着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的解体。欧元区的解体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多个国家相继爆发危机导致救无可救,最后整个欧元区只有解体一条路可走。如果欧元发生崩溃,那就会使整个欧洲倒退10年,世界经济也将面临重大灾难。货币体系的重建、经济衰退的结束与国家关系的重整都将经历十分漫长的过程,即使像德国与法国这样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也会被其他国家拖累而在长时期中陷入困境。由于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大约有30%是欧元,因此无论是欧元的暴跌还是欧元区的解体,都将给中国经济带来重大冲击,并且给中国经济转型造成重大障碍。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美联储前主席、奥巴马的经济顾问沃尔克在上周就指出,欧元区面临崩溃的危险。这种危险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没有彻底解决前,全球金融市场都会处于持续的动荡之中,这就使得中国股市的外围环境始终处于严峻甚至恶劣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市场最直接也最可能的选择就是向下而不是向上。
其次,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已经到了全面爆发期,未来两年的经济走势整体悲观。2008年的中国经济大幅下滑,并不仅仅是美国次贷危机所致,这一年的经济出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方面是由于实施了错误的货币紧缩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粗放型甚至掠夺性的高速发展之后,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深层次的矛盾开始逐渐显露。但对于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这种状况,决策层并未认真分析,在各国相继推出大规模的经济救助与刺激方案后,并没有发生危机的我国也仓促跟进,不但推出了四万亿的救市计划,而且还开始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我们在口头上仍然称之为适度宽松),通过银行向市场释放了9.5万亿元之多的流动性资金,这些资金大都流向了产能过剩企业(只有产能过剩企业才更需要救助)与房地产业甚至股市,从而导致了中国经济更加畸形的发展,深层次矛盾甚至比2008年更为严重:产能过剩更加突出,结构性矛盾严重激化,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中国经济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新的经济成长点与新的产业发展群都远没有形成。特别是,在2008年底已经出现的房地产市场调整趋势被救市政策打断,为了保8,房地产行业重新成为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大批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企业,北京去年的GDP增长中有60%来自于房地产市场。其结果是,8是保住了,但房价也涨到了天上。必须指出,高房价正在吞噬30年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成果,一对夫妻不吃不喝,30年的工资在北京也买不起50平米的住房;高房价已经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造成重大阻隔,仅仅是高房价一项就使得绝大多数农民难以进城;高房价正在扼杀一代人的创造性、创新能力与创新取向,一个连住的问题都不能解决的社会就不可能让人们有创新的欲望、激情与动力;高房价正在极大地削弱中国社会的消费能力,储蓄买房已经成了大多数城市家庭的第一紧迫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拉动型经济就更难形成;高房价大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营成本与发展成本,房租的价格也随着高房价而水涨船高;高房价正在成为社会两极分化的又一个重要诱因,使得缩小社会分配差距的目标更难实现。去年以来,为了拉动经济,我们实施了10大产业振兴规划,结果是10大产业一个都没有振兴;今年以来我们又开始大规模地推出区域振兴规划,但每个地区都有振兴规划,就等于所有地区都没有振兴。区域振兴规划的最主要功能是催生房地产泡沫,每一个区域振兴规划的推出都会带来该区域房价的一轮暴涨。实践已经表明,中国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已经到了全面爆发期,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靠更深层次地推进改革,改革滞后已经成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去年的四万亿救市之所以会失败,中国经济之所以会陷入更深的困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用浅层次手段(大规模释放流动性)去解决深层次矛盾(产能过剩、结构扭曲、产业不能高级化与升级换代、中国因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并且把浅层次的成就(保8成功)论证为深层次的成功,以为是中国拯救了整个世界。去年一年的决策失误,在未来的五年中都很难矫正。中国今年的宏观货币政策把调结构作为主题,但经济结构的调整从来就不是行政手段与行政机制所能解决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只能解决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必须靠市场来解决。结构调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发展中调整,一种是在危机中调整。由于中国经济是国有垄断加行政管制的经济,既不像计划经济,也不像市场经济,因此不可能通过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来自动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只能走危机型调整道路,即在危机中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新的产能。美国经济经过这一轮的次贷危机,已出现了一大批新的技术与产业,产业结构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在我国,却失去了一次重大的在危机中调整结构的机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陷入了困境。如果在今年通过行政手段与行政机制大规模地淘汰过剩产能,那么就至少影响今明两年2个百分点的GDP;如果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力度进一步提高,那么也至少会影响今明两年2个百分点的GDP。这样一来,今明两年的保8任务就会空前严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估值水平都势必重新估计。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去年中国经济的欠账都要今明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还。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与基本面下,股市不可能选择向上而只能选择向下,至少要进入长达两年的长期熊市,这也是今年以来我始终看空中国股市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两天,市场又对新的“5.19”行情充满期待,认为市场已经筑底成功,大盘即将进入拉升过程。我的看法与此恰恰相反,在我看来,这两天的股市异动是特殊部门为力保农行上市所进行的市场操纵行为,并不是市场运行趋势发生了改变。在熊市中,无量反弹的结果就是在为市场的进一步下跌积累动能,即使农行能在各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勉强上市,更大力度的下跌也无法避免。10多年前的“5.19”行情是政府为了解决国企脱困问题而利用了市场,一旦脱困的目标完成了就反过来打压市场,导致市场形成了长达5年的大熊市。现在股市的政策面与当年政府利用股市时的政策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政府有时也会对股票市场表现出温情脉脉的关爱,但这种关爱的背后往往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与背景,大规模的“圈钱”潮都往往会随着这种关爱汹涌而来。中国股市成立20年来的最可悲之处,就在于股市或者被边缘化,或者被利用,股票市场本身所具有的资源配置功能从来也没有被重视也没有被运用。如果说会有新的“5.19”行情,那就一定是向下的行情而不是向上的行情,是下跌中继的行情而不是回头反转的行情,是毁灭财富的行情而不是增加财富的行情。对未来两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不乐观,是我对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与股市状况的基本判断。即使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面爆发,中国政府也绝对不敢再用去年的手段救市,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是如此,否则,中国经济就会自动走到大规模经济危机的边缘上,甚至不排除重蹈日本经济覆辙的危险。
第三,中国股市的内在矛盾也在日益积累,正在陷入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2006——2007年,我全面看多中国股市,被称之为“牛市司令”;2008年,我全面看空中国股市,又被冠之以“熊市司令”。《证券时报》还专门发表长文,请各路专家分析韩志国为什么能够准确把握了一轮大熊市的来临。我之所以由“死多头”转向“死空头”,最主要的原因有三点:1.在“5.30”以后,政府于2007年底再度出重拳打压股市,而且这次打压股市的力度要远远超过“5.30”,一方面停止所有新基金发行,一方面又对基金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规定基金公司的持仓数量和限制基金公司的购买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就被“釜底抽薪”;2.政府对股市的全力打压改变了市场预期并全面激活了大小非,导致大小非夺路而逃,从而造成了股市供求关系全面失衡下的不断暴跌;3.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正在日益积累,并且随时都有全面爆发的危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在股市从6100多点跌到5000多点时,就感到了危机的全面来临,并且在各种场合做出了股市将下跌到1500点的预测。在股市跌至1700多点时,我甚至估计如果政府不救市,不解决大小非问题,A股就会重新回到1000点。但也就在这时,美国的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政府在没有对这场危机的性质与程度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就采用最简单、最浅层次的做法同时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大举救市,并且让有深厚政府背景的大机构与大批神秘资金直接入场拉抬股价。如果说,在2005年是人民币升值救了股改,那么,正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拯救了中国股市。在政府大力纵容、机构疯狂拉抬、媒体过度起哄的多重因素作用下,股市运行就完全脱离了基本面而疯狂上涨,最后种下了整个社会都难以吞噬的苦果进而让市场和投资者品尝。从2009年初至年底,我始终未对股市运行中的市场操纵行为发表过任何意见,不是我不想说,而是我不能说,以我个人的羸弱之躯来和一个强大的拥有巨大资源的政府抗衡,那无疑是螳臂挡车。
今明两年的中国股市,将面临基本面、政策面与资金面的全面调整。由于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通货膨胀的压力也空前严重,整个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滞胀”危险,因此货币政策由宽松向从紧的转变已经是大势所趋。去年的股市上涨行情被称为“不差钱行情”,而今明两年的股市行情则很可能是“很差钱行情”,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很可能将使股市拾阶而下并且迭创新低。无论全球经济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政府打压房价的过程都不能中断,而且方向还要调整,力度还要加大,否则一旦引起房价再度大幅反弹甚至暴涨,那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就都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打压房价的目标不达到,市场的利空就不会出尽,地产股与银行股就将会不断地面临政策风险。在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推出后,大盘蓝筹股的估值基准将普遍下调,因为这些蓝筹股正是股指期货与融券的做空对象;国际板的推出并直接发行A股将给A股市场带来沉重打击并对整个市场形成重大利空,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将遭受更进一步的冲击;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市场目前的估值水平普遍过高,再加上在这些股票中普遍存在着联手操纵行为,在“两高”推出新的司法解释、对市场操纵与股票操纵行为实行严刑峻法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的股票都会有一个巨大的补跌过程;ST股票新政即将推出,ST股票的重组将按IPO来严格审批,对重组前后的股价异动也将严厉查处,这些措施都将使ST公司的重组成本大幅上升,赢利空间大幅缩小,因此在新政推出后,ST股票就很可能会走出崩盘行情,特别是在整个市场越来越熊的大背景下,失去壳资源价值的ST股票都很可能会面临空前的市场困境。更为重要的是,去年年底机构预测股市时之所以都普遍看好,是建立在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在今明两年大幅提高的基础上的,如果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大幅走低,或者远低于市场预期,那么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与估值水平就都需要重新考虑,股市走好的客观基础也就将被彻底颠覆。从年初到现在,我一直在寻找中国股市发展的利好因素,然而到目前为止,我还一条也没有找到。相反,股市的利空可以说是遍地都是,不但已有的利空空前地多而且还在不断地产生新的利空。有人把股市的暴跌原因归结于股指期货的推出,认为股指期货的T+OT偷了股票市场T+1的奶酪。我对这种观点持有重大异议。股指期货的T+O并不仅适用于空头,而且也适用于多头,多空双方是在同一的机制下与同一的起点上进行运作的,而且,在股票市场上,融资的成本还大大低于融券的成本(利率低2个百分点);买股票的不交印花税,卖股票的却要交印花税,制度设计没有任何的对空方有利之处。因此,股市大跌还是股市的内在趋势使然,股票市场上的多杀多、多翻空才是股指期货市场上空头的最大“帮凶”。
总起来说,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与中国股市前景都不容乐观,股市跌破2000点是一个概率极高的事件。在国际面、政策面与市场面都面临重重利空压力的情况下,没有政策底就很难有市场底,即使有了政策底也不一定就能形成市场底。中国经济原有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必须进行彻底的改弦易辙;中国经济的长期高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了,必须面对长期的中速甚至低速增长期;中国改革僵持与“滞后”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了,必须下决心在深层次与宽领域进行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全面而又深刻的重大变革。在一个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与阵痛期,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也不可能不付出代价,而长期熊市的出现正恰恰是这种代价的最集中反映。
前一篇:后一篇:
发言用户同意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其发言内容负责。任何用户在此发表的内容,均表明该用户主动将该发言信息的著作财产权无偿独家转让给东方财富网所有,并授权东方财富网自行维护权利。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您发现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面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会不会破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