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下折dr股票是什么意思思

折钗股,屋漏痕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折钗股,屋漏痕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国画运笔方法十讲究,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五笔“平、圆、留、重、变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 ”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谓“变”,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运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见图4)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画线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山水画的线条的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
屋漏痕出自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与锥画沙、折钗股如印印泥,如同禅宗的公案一样,是学书者参证了悟的用笔方法。以这种用笔方法得到的线条,才是古人认为最纯粹、最纯净、最美感、最品味的线条。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分级基金上折是什么意思,我该怎么办?
注册就送现金大奖,《决策天机股票分析软件》永久免费,六大核心功能助您股市步步为赢!
填写信息:
您可以随时咨询在线高手:&&&&&
  牛市来了上折和下折,都是分级基金的不定期折算。下折的来临,尤其是频繁来临,意味着熊市;市场出现上折了,则代表牛市来了。因为无论是下折还是上折,都意味着分级基金的b份额有着非常大幅度的波动,一般来说,下折意味着其净值较初始状态缩水75%,而上折则意味着其净值翻两番。因此,没有母基金一段长时间和大幅度的下跌和上涨,分级基金是不可能触发不定期折算的。
  为什么要上折上折的触发条件一般是母基金的单位净值。在牛市中,当母基金净值增长时,B份额净值也同步上涨,其资产规模与A份额资产规模的比值会越来越大,杠杆会越来越小,直至无限逼近1,甚至忽略不计。这明显会丧失B份额的魅力,通过折算,将各份额净值重新归一,相对于一只新上市的分级基金,杠杆被重新加载。
  上折的另外一重意义就是为b份额提供了一种享受牛市收益并退出的渠道。上折阈值一般是母基金达到1.5元或2元时触发,按照份额配比1:1测算的话,B端的净值将达到2元或3元,这是一种非常丰厚的利润。但其交易价格未必能充分体现其净值增长,持有者就有可能成为纸上富贵,无法获取实际收益;另外,由于b流动性等原因,投资者在二级市场卖出不顺利从而也无法变现,或者由于A的流动性太差,使得与A合并赎回的渠道也不畅通。目前看,这几种退出障碍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上折则提供了一种新的退出方式,使得投资者的基金份额收益绝大部分得以实现。因而,上折在牛市时的意义是毫无疑问的。正因为此,某些原发行时没有上折条款的基金后来修改合同,设置了上折条款。
  随着B净值的上升,其杠杆会接近消失,这是牛市中的另类&杠杆失灵&问题。上折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外一种途径是新产品的问世,在牛市中,分级基金未必有&先发优势&,在老基金杠杆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具有2倍杠杆的新产品的需求大大增加。提供A端的约定收益率水平,从而间接提供B端杠杆水平,是牛市中提高产品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文章关键字:基金
热点文章推荐
今日话题:
相关联专题:
·····
·····
·····
财富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财富赢家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财富赢家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
凡本网注明&发布者:XXX(非财富赢家网)&的作品,全部内容均由财客用户上传,并不代表财富赢家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财富赢家网已要求用户上传的内容不得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或具有其他违法行为,如用户违反以上承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您发现上传内容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其他权利或具有其他违法行为,请立即通知财富赢家网,请致电010-,或E- mail至:.cn.
:&市场出现小幅度跳水,等5日均线现在是重点,心电人气:251人:11:12猛狮科技和石煤装备涨停,股价也均创上市以来新高人气:14人:关于指数,今天不会大跌,因为震荡过渡还需要一点时间人气:44人:小心驶的万年船人气:16人:具备高送转潜力的几大特征:70%以上的高送转的股票股本人气:196人
内容简介: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什么是融资下折率?_百度知道
什么是融资下折率?
那么你的A股票就可以充抵5万的保证金折算率吧。例如你有10万的A股票?是你充抵担保的股票在充抵保证金的时候的折算率,折算率是5%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
这篇《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选自《戊戌奏稿》,是康有为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夏历四月间的一份奏摺。全文主旨是:变法的当务之急在于得人才,得人才首先要改革科举制度在科举制度还不能立予废除时,首先要废弃用八股文、试帖诗等试士之法而改试策论。创作年代作品体裁
作品名称: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奏为恭谢天恩(1),特许专摺奏事(2),请罢弃八股度帖楷法(3)取士,复用策论(4),冀(5)养人才,以为国用,恭摺仰祈圣鉴事(6)。
窃臣以疏(7)贱,荷蒙召对,询臣以中外之事,救国之谟(8);对逾二时(9),皆承嘉纳(10),天颜有喜(11);并问取所著各书(12),咸(13)令写进;又令承时上陈,特放专摺奏事。殊恩异数(14),非臣之贱所当被蒙;粉骨碎身,非臣之愚所能上报。臣窃惟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今学校未成,科举之法,未能骤(15)废,则莫先于废弃信股矣。夫(16)八股之夫用,臣即业八股以窃科第(17)者也,从其业之既久,知其害之尤深,面对未详,敢为我皇上先陈之。
夫自《》讥世卿而选郊野(18);汉世举孝、秀而考经行(19);六朝至唐、宋、词章与帖括并用(20);元、明及国朝(21),经义(22)与试帖俱行;自周与宋,曾取士于学校;经汉迄今,多试以策论。虽立法各殊科,要(23)较之万国,比之欧土,皆用贵族,万为非才,则选秀于郊,吾为美矣,任官先试,我莫先焉(24)。行之,实师于我(25)。夫若汉之光禄四行(26),宋臣之十科试士(27),朱子之学校贡举法(28),皆为良法,惜不见行。且凡法虽美,经久必弊(29);及其弊已著,时会大非,而不与时消息,改弦更张;则陷溺人才,不周时用,更非立法求才之初意矣(30)。
推宋之以经义试士也(31),盖鉴于诗赋之浮华寡实(32),帖括之迂腐(33)无用,故欲借先圣(34)深博之经文,令学者发精微(35)之大度;以为诸经包括人天(36);兼该治教(37),经世宰物(38),利用前民(39),苟(40)能发明其大义微言,自可深信其通经致用(41);立法之始,意美法良。迨至明与国初(42),人士渐陋(43),然抉经心而明义理(44),扶人伦而阐心性(45),当闭关之世(46),虽未尽足以育才兴学,犹幸以正世道人心焉。
惟垂为科兴(47),立法过严,发为代圣立言,体裁宜正,不能旁称诸子而杂其说,不能述引后世而谬其时(48);故非三代之书(49)不得读,非诸经之说不得览。其博学方闻(50)之士,文章尔雅(51),援引今故,间征子纬(52),旁及异域(53),则以为犯功令而黜落(54)之。若章句瞀儒(55),学问止(56)于《》,经义未闻《》(57),读《礼记》则严删国恤(58),学《春秋》则束《三传》(59)。若夫《》以经国家(60),《》以范(61)人伦,以试题不及,无人读诵(62)。乃至(63)《诗》、《书》、《易》、《礼》之本经,亦复束汉注唐疏而不观(64)。甚乃《学》、《庸》、《论》、《孟》(65)之微言,亦只守兔园坊本之陋说(66)。盖(67)以功令所垂,解义只尊朱子(68);而有司苟简(69),三场只重首场(70),故令诸生荒弃群经,惟读《》;谢绝(71)学问,惟事八股。于是二知年这文学扫地无用,束阁读矣。渐乃忘为经义,惟以声调为高歌;岂知圣言,几类俳优之曲本(72)。东涂西抹,自童年而咿语(73)摹仿;妃青俪白(74),迄白道而按节吟哦(75)。既因陋而就简,咸闭聪而而黜明。试官妄取,谬种展转以相传(76);学子循声,没字空疏而登第(77)。虽有经文五义,皆以短篇虚衍(78);虽有问策五道,皆依题字空对(79)。但八股清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80)进士、翰苑(81)清才,而竟有不知、(82)为何代人,汉祖、唐宗(83)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84)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既流为笑语,复秉文衡(85),则其展转引收(86),为若何才俊(87)乎?
然凡此所讥,尚属进士、举贡、生员(88)以上者也。若夫童试(89),恶习尤苛:断剪经文割截圣语,其小题有枯困缩脚(90)之异,其搭题(91)有截上截下之奇,其行文有钓伏渡挽(92)之法。譬如《》“以其广大,草木生之”,则上去“及其广”三字,下去“木生之”三字,但以“大草”二字为题,如此之例,不可殚书(93)。无理无情,以难学者。水止上侮圣言(94),试问工之何益?而上自嘉道,下迄同光(95),举国人士,伏案揣摩(96),皆不出此“大草”之文法也。
夫人士之才否,国命之所寄托也。举贡诸生,为数无几。若者,士之初基(97)。吾国凡为县千五百(98),大县童生数千,小县亦复数百,但每县以七百计之,几近百人矣。夫各国试皆无额,惟通是求(99);而吾国学额寡少,率(100)百数十额,乃录一人。故录取者百之一,而新试者不止百之一。故多有总角(101)应试,耋耋犹未青其衿者(102);或十年就试,已乃易业(103)。假三十年之通,则为三百万人矣。故有人士终身,未及作一大题,以发圣经大义者(104)。夫以总角至壮至老,实为最有用之年华,最可用之精力,假从事科学,讲求政艺(105)则三百万之人才,足以当、、、之民数矣。以为国用,何求不得?何欲不成?乃以三百万可用之粳稻力、人才、月日,钩心斗角,敝精费神,举而投之枯困搭截文法之中;以言圣经之大义,皆不与之以发明也;徒令其不识不知,无才无用,盲聋(106)老死;是比之坑长平赵卒四十万,尚十倍之(107)。其立法之谬异,流弊之奇骇,诚古今所未闻,而外人所万怪诧(108)者矣。即以臣论,丱角(109)学文,于小题拾截,万畏苦之。其文法严苛,过于钳网(110),触处皆犯。束书不读,稍能习熟(111);若复涉群书,置而不事,即复犯文法(112)。故六应童试,见摈(113)以此。知其于学问,最相阻相反也。
且童生者,全国人之蒙师也(114)。师之愚陋盲瞽既极,则全国人之闭塞愚盲前因甚。是投全国人于盲瞽也,何以为国?昔在一统闭关之世,前朝(115)以之愚民则可矣。若夫今者,万国交通,以文学政艺相竞,少(116)不若人,败亡随之。当此绸缪未雨(117)之时,为兴学育才之事,若追亡(118)救火之急,犹恐其不能以立国也。而儿以八股度试多士(119),以小题枯困截搭缚人才,投举国才智于盲瞽,惟恐其稍为有用之学,以为救时之才也,不亦反乎?
然则中国之割地败后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故臣生平论政,尤痛恨之。即日面奏,荷蒙圣训,以八股为学非所用(120)。仰见圣明,洞见积弊。夫皇上既深知其无用矣,何不立行废弃之乎?此在明诏一转移间耳(121),而举国数百万人士,立可扫云雾而见青天矣。从此内讲中国文学,以研经义、国闻、掌故、名物(122),则为有用之才;外求各国科学,以研工艺、物理、政教、法律,则为通方(123)之学。以中国之大,求人才之多,在反掌(124)间耳。尚虑群臣守旧,或有阻挠。皇上睿虑(125),内断于心,请勿下部议(126),特发明诏,立废八股。其今乡会童试(127),请改试策论;以其体裁,能通古证今,会文切理(128),本经原史,明中通外,犹可救空疏之宿弊,专有用之问学。然后宏开校舍,教以科学,俟学校尽开,徐废科举。其试帖风云月露(129)之词,亦皆无用;其楷法方光乌之尚(130),尤为费时。昔在闭关之世,或以粉饿夫承平(131);今当多难之秋,不必敝精(132)于无用。应请定例,并罢试帖,严戒考官,勿尚楷法。庶几人士专研有用之学,其于立国育才,所关至大。
臣愚颛颛(133),首以是请。恭摺叩谢天恩,伏维皇上圣鉴,谨奏。[1](1)天恩——旧时指皇帝的恩德。
(2)专摺奏事——直接上奏摺给皇帝,不必由主管的高级官员代为呈递。清制:无官职的一般士民上书,要由代为呈递;下级官员上奏摺,要由他的主管长官而有专摺奏事资格的代为呈递;只有卿以上官员才有专摺奏事的资格。康有为曾多次上书,被拒绝代呈或途压下。1898年四月二十八日召见康有为,特许以专摺奏事的资格。
(3)罢弃——停止,舍去。八股——明、清的一种考试文体。段落有严格的规定,每篇由、、、、、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而从起股到束股这四个部分,都有两股互相的文字,共为八股。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中的文句,作者要按照题目字义敷衍成文,算是“代圣贤立言”。所论内容也要根据宋代的《》等书,不许作者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种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试帖——科举考试诗体名。始于,为五言六韵(十二句)或八韵(十六句)的。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两字,并限韵脚,故亦称“赋得体”。例如“赋得既雨晴亦佳”,限“晴”字,就是以“既雨晴亦佳”为题,限押“晴”字韵。既要切合题意,又要包含歌颂皇帝功德的意思,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严格的限制。楷法——时,应考进士所用的标准书法,要求“方、光、乌”,不许有任何个性的表现。
(4)策论——策是策问,论是论文。得出有关经义或夏事等问题,征求对答,对答者据题而阐发议论,陈述政事,提出自己的主张。起源于,宋、金科举制度均曾用以取士。
(5)冀——希望。
(6)恭摺——恭敬上摺。仰祈——旧时公文向上呈奏的,即在“请”、“祈”等字前用一“仰”字,表示恭敬。祈,请求。圣——旧时用来称颂皇帝。以上为旧时公文的“事由”,即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7)窃——自谦之辞。疏——疏远,指当时康有为自己尚非接近皇帝。
(8)谟(蘑mó)——计策,谋略。
(9)对逾二时——指召见答对超过了两时辰,显示了皇帝的重视和信任。
(10)嘉纳——赞许并采纳。
(11)天颜有喜——皇帝面露喜色。
(12)所著各书——指《》、《波兰分灭记》、《法国变政考》、《德国变政考》、《英国变政考》等。
(13)咸——都。
(14)殊恩异数——特殊的恩典和优异的待遇。
(15)骤——一下子,顿时。
(16)夫(扶fú)——发语词。
(17)业八股以窃科第——意思是并非通过真过实学取得功名(资格)。业,从事。窃,犹言偷取。料第,本指评定科别和第第(等级),这里指选用官吏时的一种资格。
(18)《春秋》——经典之一,记载春秋时代的史事,相传为所修。讥世卿——春秋时代,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内,当政的大臣(卿)都由贵族世袭。解释《春秋》的《》,在前720年(鲁隐公三年)尹氏事和前599年(鲁宣公十年)记齐崔氏事两处,都说原文有“讥世卿”之意。选郊野——到非贵族阶层中去选拔人才。
(19)举孝、秀——举荐、(汉代由地方举荐品行端正、有才学的人任以官职)。经行——经明行修,即经学深湛,品行端正的意思。以上均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
(20)词章——指诗文。帖括——唐代科举制度,明经科以“帖经”(即掩盖所习经文的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的方式试士,测试其对经文、经义的熟习程度。考生因帖经难记,就总括经文编成歌诀,全部诵读,就叫“帖括”。以后,明清八股文有仿唐“帖括”的也这样称呼。
(21)国朝——封建时代称本朝。这里指清朝。
(22)经义——用《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命题作文,阐述经文义理,即八肌文。
(23)要——总之。
(24)以上几句说:较之只重用贵族的欧美各国,我国从非贵族阶层中选才取士的方法(指上面“取士于学校”与“试士以策论”)要来得完善;而作用官员必先经过考核,则没有比我国再早的了。
(25)这两句说:美国以后实行的考试制度实是从我国学去的。当时的维新派常从古代经典中寻找民主政治的根据,这里,同样把我国古代选拔人才、考核官吏一套制度附会为近代某些制度的渊源。
(26)光禄——官名。称,时改称光禄勋,始定名光禄卿。掌宿卫宫殿门户与皇室膳食,主管三署郎官。汉朝的光禄勋每年必依照一些科目考核所属郎官,以定其等第高下。东汉初,光禄勋每年又从三署郎官中举茂才(东汉时避光武帝讳,改秀才为茂才)、四行各一人。四行(xíng)——指淳厚、质朴、谦逊、节俭。
(27)十科试士——宋司马光于“”后重新为相执政提出的十类举士取才方法。十科是: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节操方正可备献纳科,智勇过人可备帅科,公正聪明可备监司科,经术精通可备讲读科,学问渊博可备顾问科,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善听狱讼尽公得实科,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科,练习法令能断请谳科。
(28)朱子——宋代理学家朱熹。学校贡举法——朱熹有《学校贡举私议》,主张学校要选拔确有道德的人来主持教导;各州生员名额要合理分配;考试科目要设立德行科;以及罢去词赋,把诸经子史和时务列入课题等建议。
(29)经久必弊——指一成不变地长久使用某种方法,必定会产生各种弊病。
(30)消息——消长(zhǎng)。周——切合。这几句的意思说:等到它的弊病已经显著,时势与先前已大不相同,这时,若不肯随时势变化而有所调整改变,好运便是埋没人才,不合时势需要,更非“立法求才”的本意了。
(31)推——推求。以经义试士——用儒家经典大义来考试士人。1069年(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罢除科举考试制度中的诗赋、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取士,要求应试者各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每试四场。
(32)鉴——儆惩戒或教训。浮华寡实——形式华丽而缺少实际内容。
(33)迂腐——拘泥于陈旧的办法。
(34)先圣——前代圣贤。
(35)精微——精妙。
(36)人天——人道和天道,即社会法则和自然法则。
(37)兼该——总括,尽备。治教——治术和教化。
(38)经世——治理国家。宰物——主管万物。
(39)利用前民——意谓在人们有所作为之前就给予有用的指导,使人们知道孰吉孰凶。出《·系辞上》:“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40)苟——假如。
(41)通经致用——精通某部经典,付诸实用。西汉经学家有以《·禹贡》治河,有以《尚书·洪范》察变,有以《春秋》治狱,都是“通经致用”的事例。
(42)迨(代dài)——等到。国初——指清朝初年。
(43)陋——浅陋,见识贫乏。
(44)抉(jué)——挑出,这里是探取的意思。经心——指经典的核心思想。义理——儒家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
(45)人伦——封建时代的伦理关系。心性——这里泛指心情。
(46)闭关——这里指清政府实行的团关自守政策。
(47)垂——流传下去。这句意思说:考经义的办法流传到后来成为考八股的做法。
(48)这两句意思说:不能广泛地称引诸子的学说而使议论驳杂,不能引述后代人的论著而把时代搞错。诸子,指春秋战国时代的各家学派。子,原是男子之美称,这里的诸子专指除儒家以外的各家学派及其论著,在封建时代是受到排斥的,科举考试不许旁称诸子。
(49)三代——指夏、商、周。三代之书,指《》、《尚书》、《周易》、《春秋》等。
(50)方闻——见闻广博。
(51)尔雅——近于雅正。这是针对空疏无用的八股文而言。尔,通“迩,近。雅,正。
(52)间(jiàn)——时或。征——引证。子——诸子。见前注。纬——指纬书,是汉代混合神学、附会儒家经义、宣扬宿命论的书,(有《》、《》、《书纬》、《礼纬》、《乐纬》等七种)原书已佚,后有辑本。康有为宣传变法,爱引用纬书的说法,把孔子尊为宗教教主。
(53)异域——这里指外国的书籍、学说。
(54)犯功令——违反了规章法令。这里指违反科举考试中关于八股文“代圣立言”的功令。黜(chù)落——贬斥不取。
(55)章句——指经书的章节和句读(逗dòu)。瞀(冒mào)——愚昧无知。“章句瞀儒”是指只会诵说经文章句,而没有真才实学的儒生。下文就是批评揭露他们的种种无知情况。
(56)止——只限于。
(57)《汉书》——东汉撰著的记载西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儒生不知《汉书》一事见《·勉学篇》。
(58)国恤——旧时指帝、后之丧。唐代修订新礼,太常博士等以为帝王准备丧事是臣下不宜言及的,就删去了礼书中有关“国恤”的内容。
(59)束阁——束之高阁。《三传》——《左氏传》、《》和《》,都是解释《春秋》的书,合称《三传》。读《春秋》而把《三传》丢开,是只为应付科举考试而不求实学的表现。
(60)《周礼》——也称《周官》,儒家经典之一。旧说所作,近人研究定为战国时人搜集周王朝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附益儒家政治理想而成。经——经营,治理。
(61)仪礼——也称《士礼》,儒家经典之一。旧说周公制作,一说孔子订定。近人研究认为成书在战国,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范——规范。
(62)两句说:因为科举考试的题目出不到,《周礼》、《仪礼》两部书就没有人诵读。
(63)乃至——竟然到达。
(64)束汉注唐疏而不观——把汉朝人对《诗》、《书》、《易》、《礼记》等所作的注释和唐代人所作的疏文也束之高阁而不去阅读。疏,即义疏,古代盛行的一种注释体裁,和集解很接近。特点是逐字、逐句,逐章讲解古书,往往根据一家之说,从不违反,故有“疏不破注”之说。
(65)《学》、《庸》、《论》、《孟》——即《》、《中庸》、(宋人从《礼记》中抽出来的两篇)、《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66)兔园——即《》,古代民间流传的启蒙读物。后也指浅陋的幼学读物。坊本——书坊粗制滥造,校勘不精的刻本。这两句意思说:因囿于浅陋的传说,对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毫无所知。
(67)盖——推原之词。
(68)以上两句说:因为法令规定下来解释经义只尊重朱子的一家之言。按清代科举考试制度规定,以从“四书”中摘句命题试士;而对“四书”的解释只能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
(69)有司——主管的官员。苟简——草率简陋。
(70)三场——清代科举制度、会试分三场。首场考经义(即八股文)。二三场论文与对策(答问)。据《·选举志三》载:“名为三场并试,实则首场为重。”
(71)谢绝——拒绝。
(72)几——几乎,差不多。俳(排pái)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按:八股文内容空疏,但形式上利用四声的调谐和排比、等修辞手段,追求文字形式上的匀称整齐,例如题为《殷有三仁焉》的八股文中的束股:“嗟乎,自有此三人,壮山河而重社稷,当无忝莘野之元臣;告后土而对皇天,实足愧孟津之百国。”读起来声调铿锵,有一点音乐感。
(73)咿唔(yī wú)——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
(74)妃青俪(丽lì)白——此以调配色彩比喻组织八股文。妃,通“配”。俪,也是配对的意思。
(75)迄——到。白首——老年。按节吟哦——依照节拍吟诵。
(76)谬种展转以相传——语出《宋史·选举志二》:“所取之士即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甚,时谓之缪(谬)种流传。”
(77)这两句说:学生只会循声吟唱,“没字碑”那样腹中空空的人也居然会高中。没字——指没字碑,旧喻不识字而虚有其表的人。语出《·任圜传》:“崔协不识文字,而虚有仪表,号为‘没字碑’。”登第——科举考试被录取。
(78)虚衍——敷衍。
(79)清制,科举首场考“四书”三题,“五经”各四题;二场考论、判、诏、诰等;三场考经史时务策五道。但是三场只重首场,而首场又着重从“四书”中命题的八股文。见《清史稿·选举志三》。
(80)巍科——最高的科第。一般指、殿试。
(81)翰苑——即。清代的翰林院,掌编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起居,进讲经史及草拟有关曲礼文件等职务。清制,考取一甲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二甲、三甲的进士,或入翰林院肄业,或授任较低官职。
(82)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83)汉祖——指汉高祖。唐宗——指太宗。康有为在这里讽刺了那些人的空疏不学,清代《》和《》中都有相类似的记载。
(84)舆地——地。《周易·说卦》:“坤为地,为大舆。”这里指地理情况。
(85)秉(丙bǐng)——掌管。文衡——旧指以文章试士的取舍权衡。《》卷五十一载:“元和九年(注:元和九年指814年),韦贯之掌文衡。”秉文衡,指做主考官。
(86)引收——引荐,收录。
(87)才俊——才智出众的人。
(88)进士——唐代曾设进士科,应考的即叫进士。明清以进士为考中者的专称。凡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贡士经殿试“赐进士出身”。举贡——举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府、州县选学问品行俱优的生员,升入京师读书的,称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有副贡、拔贡、岁贡、恩贡等多种名称。生员——凡经过省内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倒学的,通称生员,习惯上称秀才。
(89)童试——清制,凡应县试而未入学者,不认年龄大小,均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童生取得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就叫童试或童子试。
(90)小题——八股文试题形式。小题出一句或一字,大题出全章全节,以考试级别的高低而定。枯困缩脚——意指八股文小题的题旨限死在一定范围内,不许超越违反。例如用《孟子·公孙丑》“麒麟之于走兽”为题,出一“麒”字,不准犯下“麟”字;聘“麟”字,不准犯上“麒”字。
(91)搭题——截搭题。科举考试时,为防考生钞袭,故意将经书语句截断牵搭,作为制艺试题。清代童子试沿此风气,考官有出如下文所述截《中庸》“以其广大,草木生之”两句,而以“大草”二字为题目的。
(92)钓伏渡挽——指八股文截搭题的作法。截搭题一般分上下两截,从上截的上文,钓出下截,下截收处,仍落到上截,叫“钓”;扼住上截下截,驾驭中间,然后从上截过渡到下截,叫“渡”;从下截挽到上截,然后再落下文,叫“挽”。这三种笔法都是伏笔之变,因此有人把“伏”凑上去,称“钓伏渡挽”。
(93)殚(单dān)——尽。
(94)上侮圣言——指截断文经文命题以难学者,是对对贤的无礼作法。
(95)嘉道——嘉庆()、道光(),清仁宗、宣宗年号。同光——同治()、光绪(),清穆宗、德宗年号。
(96)揣(chuǎi)摩——这里是迎合的意思。
(97)士之初基——士人的根基。
(98)据《清史稿·地理志一》载,清光绪时,全国共有府、厅、州、县一千七百多个。
(99)这句意思说:各国的考试都没有定额,只要学问通达的人都可录取。
(100)率——通常。
(101)况角——指幼年。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故称。
(102)耄耋(mào dié)——泛指老年。耄,八、九十岁;耄,七、八十岁。未青其衿(今jīn)——青衿,古代学生服饰,因以称读书人。以后,明、清童子试合格的秀才,也用“青衿”称之。“未青其衿”,指连秀才都考不取。
(103)已乃易业——(因为屡试不中)只好罢休,改做其他行业。已,指未成。
(104)这三句说:有人考了一辈子,都没有作一个大题八股文,来阐发圣贤经书里的深刻意义的机会。意思是当了一辈子童生,没有考取秀才,所以也没有资格去应乡试、做那大题文章。
(105)政艺——指政治才能。
(106)盲聋——意即闭聪塞明。
(107)“白起之坑长平赵卒”是指前260年,名将白起攻打时,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活埋赵国士兵四十万事。见《史记·白起列传》。这里借来极言科举以八股取士之坑人既广且烈。
(108)怪诧(岔chà)——奇怪,惊讶。
(109)丱(贯guàn)角——同“总角”,即束发成两角向上分开的样子。后因以指儿童。
(110)钳——古代的一种刑罚,用铁圈束颈。网——比喻严密的法律条例。
(111)这两句意思说:只能把各类经书束之高阁,不去研读,而一心钻八股,才渐渐熟悉那种截搭题的作法。
(112)这三句意思说:假如又去涉猎群书,丢开它(指八股)而不去研习,好那末一动笔就会因生疏而重犯八股文法。
(113)见摈(殡bìn)——被排除。这里指考不取。摈,同“屏”、“摒”。
(114)这两句说:而且童生是全国人的启蒙老师。旧时的童生,往往是私塾老师,以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为业。有些秀才也当蒙师。
(115)前朝——泛指以前的朝代。
(116)少——稍。
(117)绸缪(谋móu)未雨——通常作“未雨绸缪”。趁着还没有下雨时,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作好防备。语出《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118)追亡——像追击败逃的敌人一样急迫。
(119)多士——这里有赞美意,即“济济多士”之省称。
(120)据《》载,康有为向光绪帝面陈中国割地赔款,其主要原因在于八股时,光绪帝曾说过“西人皆为有用之学,吾中国皆为无用之学”的话。
(121)这句意思说:废弃八股只要皇上下一道诏书,就可以立刻办到。诏——皇帝的文告。
(122)国闻——国家的新闻。牚故——历史上的典章制度等。名物——名号和物色,这里指博物知识。
(123)通方——博通道术。
(124)反掌——翻转手掌。比喻极其容易。
(125)睿(瑞ruì)虑——对帝王的颂扬语。睿,明智。
(126)勿下部议——不要发下来交到各部大臣好运去议论(以免顽固派大臣阻挠)。
(127)乡会童试——乡试,会试、童试。
(128)会通切理——会通文字,切合事理。
(129)风云月露——指试帖诗的内容,无非是风云月露等空虚无用的词藻。语出《·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130)尚——崇尚,注重。
(131)承平——太平。
(132)敝精——耗费精力的意思。
(133)颛颛——自谦词,同“专专”,犹言“区区”。[2]1888年,康有为以秀才身份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以挽救国家危亡,结果为都察院所阻,未能上达。1891年,他在广州开“万木草堂”,开始讲学,进行宣传与组织活动。他把改良与传统儒学结合起来,强调“变”是“天道”,提出历史不断发展而其最高阶段为“大同极乐世界”的思想,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学说。1895年,康有为以举人赴北京应试,正值后签定,他发动各省在京应试举人联名上书,请愿,主张拒绝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都察院又拒收,但奏稿被缮印散发,影响很大。此次中进士,授工部主事而未到职。旋即第三次上书,陈自强雪耻之策,分富国、养民、教士、练兵四项,得到光绪帝的赞许。一个月后,又第四次上书,请高议院,但为都察院和工部顽固派官僚所阻,未上达。这些上书的内容是康有为提出变法的纲领。此后,他又先后三次上书光绪帝,请求以变法为治国方针,指出列强瓜分,国运危险,还组织了,进行政党性质的活动。其改良路线终于被光绪帝采纳,这便是“百日维新”。
这篇《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选自《戊戌奏稿》,是康有为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夏历四月间的一份奏摺。全文主旨是:变法的当务之急在于得人才,得人才首先要改革科举制度在科举制度还不能立予废除时,首先要废弃用八股文、试帖诗等试士之法而改试策论。这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在“戊戌变法”中与反对变法的顽固派论争的主题之一。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考试的科目虽代有更迭,但历来是封建统治者笼络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变法须得人才,说到得人才须立废八股文,列数了八股的种种危害,建议改试策论,使应试者“本经原史,明中通外”,“救空疏之宿弊,专有用之问学”,这代表了当时的进步要求。文中有关八股是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割地败后”的主要原因的立论,虽失之夸张,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思想理论上的很大弱点,但毕竟提出了要学习西方新学,寻找救国道路的主张,有其进步的意义。奏折于这一年夏历四月呈进,五月初五,光绪帝即颁上谕,废止八股,改试策论。但随着“百日维新运动”的流产,同年八月二十四日,清王朝守旧派又恢复了取士的旧制度。至于后来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又废八股,那是另一回事了。
作为一篇政论文,因受奏摺定规的限制,多有封建时代向皇帝上书的套语,文句也多用排偶,但全文有饱满的政治热情,论述痛快淋漓,内容也往往突破了传统古文的束缚。这些也是康有为散文的主要特色。他的弟子写的“笔锋常带感情”的政论文,由此发展而来。[3]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早年学习儒家经典。1879年游香港,开始接触西学。1882年赴京师应顺天乡试下第南归,复经上海,大量购买介绍西方情况的书籍。1888年到北京,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请求变法。1895年,与梁启超等一同入京参加进士考试,正值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联合各省举人一千多人“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成为近代第一次大规模的知识分子爱国活动。此后几年,又多次上书提交变法的主张,终于在1898年受到光绪帝召见,开始戊戌变法。但不满百日的变法被镇压,康有为流亡日本等国。后,他仍坚持立宪保皇、参与拥清废帝复辟活动,1927年病死于青岛。著有《》。[4]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除权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