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途径依据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学人智库是什么原理

稀缺、激励、预期——《经济学原理》笔记
一、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20101011201116
P130140330020032005
二、几点感受
-ROIC=1--/-
CPICPI20061CPI42.1%15.4%16.9%6.1%4.0%5.8%5.9%3.8%74%
CPICPI199319981993CPI
23.49%317.22%49.95%59.64%68.52%75.64%813.75%
CPI1985CPI109.32010103.3201019855
1978CPI19781002011562.1319781005625.37%=1002007207.33.08%
-1700&42500.41500&6002.516.250.77.71111700&170000.11500&37500.4142.51.252.55.514.41700&6802.51500&1501014
1(6.25+11+4+4.4+4)/5=5.9310.16863416.3410.15772910%
-P202005GDP67572006GDPGDP1002002006159732004200510.1%20006757
三、心得整理
63P255200534%
85P37520072008
119P469/100%3
124P4761=111
130P489IPO
135GDPGDPGDPGDP
136P18GDPGDP70%
140P45GDP2%GDPGDP
1485102050
149P5457%36%
155P632030
162P683000
171P93=/1+rNrN
174P10212345
184P163M=PY/VMV=PYVYMP
193P191451iPod
211P245111212
212P246GDP
218P256 33-8Y2Y1P1P3Y2Y1P2P1
224P261200844
227P27334-2 P1Y1=P2Y2
23211385%401K2
234GDPGDPGDP
235P277123
253P33055%
我的更多文章:
( 17:41:04)( 13:40:12)( 13:58:22)( 18:07:04)( 15:12:27)( 15:20:00)( 16:53:57)( 13:41:2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4、华南理工专科【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4、华南理工专科【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文档格式:XLS|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00:10: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4、华南理工专科【经济学原理】随堂练习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经济学原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经济学原理
非​经​济​学​专​业​课​选​修​学​生​论​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表现在: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同时存在, 要求人们在有限的 资源的多种用途中进行权衡比较,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 人们的欲望。 2、试举例说明学习经济学和现实生活的意义。 答: (1)学习经济学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例如,今年武 汉的苹果、香蕉等外来水果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 并且持续到现 在。 水果价格上涨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它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 么影响?学习了经济学就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由于西南地 区出现严重干旱, 导致武汉外来水果供应量骤减, 使之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2)理解和评价政府的经济政策。例如,2008 年底 国家决定投资 4 万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2009 年号 召全国搞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将如何展开?(3)指导企业经济决 策。例如,企业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决定。当市场不景气,企 业遭受亏损, 是停止生产还是继续生产?是否要做广告?做什么 样的广告?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现代管理决策工具,而经济学是 现代决策工具的理论基础。 (4) 能避免运用经济理论是常见的错 误倾向。例如,合成谬误的例子,只有一个家庭购买轿车会大大 方便出行,而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之后,道路、 停车场可能车满为患,反而不如大家都乘坐公交方便。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 表现在: 从研究对象上看, (1)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元,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 (2)从解决问题上看,微 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而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充 分利用问题; (3)从中心理论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价格理论,宏 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从研究方法上看,微观经济 学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是总量分析。 联系表现在: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 (3)微观经济学 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 “理性人假定就是主张自私自利。 ”和“理性人既然是一 个假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这两个命题对不对,为什么? 答: (1) “理性人假定就是主张自私自利”这一命题是不对 的。 理性人假定是指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正 确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自私自立的体现。 (2) “理性 人既然是一个假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这一命题是不对的。假 设虽然未必总是正确,但很实用。再假设下发展出来的经济学, 不仅有实用价值, 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 而且这样的学问本 身也由于充满了理性而足以娱人心智,令人乐而忘返。 所以理性 人虽是一个假定,但有意义。 5、请分别列出两个实证性命题和规范性命题。 答:实证性命题: (1)消费者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满足程 度的最大化。 (2)生产者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规范性命题: (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是最好 的市场调节器。 (2)只存在计划经济的市场不是好的市场。 6、经济学家为何经常存在意见分歧? 答: 在实质上, 经济学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 在一个部分中, 当社会的经济资源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时, 宏观理论便能适用;在 另一个部分, 当社会的资源达到充分就业时, 微观理论就发挥作 用。 这种理论相互独立而很少关联, 经济学被强行的划分为两个, 即宏观和微观。 7、请评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经济学意义。 答: (1)从经济学上看,经济学上假设人是理性的,每个人 从事的经济活动都是利己的, 人们最求利润最大化, 如午餐免费, 那么就会亏本,这就不符合这一假设。 (2)午餐是有价值的,具 有稀缺性的,不付出代价就想获得是不可能的。 (3)投入与产出 不一定成正比,但没有投入绝对没有产出。 (4)所以,天下没有 免费的午餐。 8、结合下面的例子,谈谈你对合成谬误的理解: (1)对个人来说是有利的经济行为对整个国家来说不一定是 有利的。 (2)即使所有国家不拒绝降低关税,而美国减少进口货物的 关税也可以使其从中得益。 (3)个人在经济萧条时期多储蓄一些,而整个社会的储蓄额 未必增加。 (4)即使所有的农民均能努力劳作,而气候又非常好,以至 于农民都获得了一个好收成,但是农业总收入也很可能下降。 (5)看台上每个人都站起来观看比赛,则并不能使所有人都 看得更清楚。 (6)提高税率可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也可能使财政收 入和国民收入减少。 答: 合成谬误是指对局部来说是好的东西对总体而言也必然 是对的。 这种观点明显不符合实际。 在经济学领域十分肯定的是: 在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 反之,在宏观 上是对的东西在微观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第二章 1、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答: 需求的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引起的, 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而需求量的变化仅仅只由价格因素引起的。 2、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的关系。 答:需求价格点弹性与需求曲线在该点斜率数值相同。 3、在一个横轴代表数量、纵轴代表价格的坐标图上,有两 条分别具有不同斜率的线性需求曲线, 这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之 点的弹性是否相等? 解:不相等 (作图如下)D1 P D2 H0Q图中有两条线性需求曲线,其斜率分别为 a,b。两曲线交与 H 点。 由需求价格点弹性公式ed=-(dQ/dP)*(P/Q) 得ed1上 H 点的点弹性:ed1=-a*PH/QH ed2上 H 点的点弹性:ed2=-b*PH/QH 因为a≠b,所以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点的点弹性不相等。 4、用需求供给模型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 答: (1)在人才市场人力资本也是一种可买卖的商品,工资 价格也就相当于”价格”,这就形成了人才市场。 (2)由微观经 济学理论可知,供给与价格成反比例关系,需求与价格成正比例 关系。 (3) 当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时,社会就业岗位一定,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是刚性的,人才的价格缺少弹性。 (4)在人才市场供大 于求 人力资源十分饱和的情况下,岗位竞争激烈,岗位提供着会 尽力压低职工工资,人才的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这样将严重打 击应聘者的积极性,使他们放弃更高级的技术知识,从整体上降 低了人才市场上人力资源质量,严重影响人才市场健康发展。 5) ( 设最低工资给人力资源价值一个合理下限,水涨船高,各个级别 的人力资源价格也上调,给了人力资源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激 发了应聘者学习更高级技术知识的积极性,推动了人力资源质量 的提高,促进了人才市场健康发展。 (6) 设最低工资,也提高了居 民整体的购买力,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经 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促进就业,因此形成了良性发 展。 5、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Qd=50-5P,供给函数为 Qs=-10+5P,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令 Qd = Qs 即 50-5P=-10+5P P=6 P=6 时,Qd=Qs=20 即均衡价格为 6,均衡数量为 20 6、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否会 发生移动?如果是,如何移动?并说明原因 ( 1 )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市场上销售的苹果农药含量 过高。 ( 2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 3 )市场上梨和香蕉的价格下跌了。 ( 4 )种植苹果的工人工资提高了。 答: (1)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因为苹果含农药这 一信息会降低人们对苹果的购买欲望,导致对苹果的需求减少, 曲线左移。 (2)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说 明其购买能力增强,故对苹果的需求会增加。 (3)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苹果与梨,香蕉互为替 代商品,苹果和梨的价格下跌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 消费者会增加对梨和香蕉的购买而降低对苹果的购买, 故消费者 对苹果的需求降低,曲线左移。 (4)短期内,工人工资提高了,导致成本提高,苹果的价格 随之上涨,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降低,曲线左移。长期内,工人 工资上涨,导致种苹果的工人越来越多,苹果的供给量增大,导 致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量增加,曲线右移,最终达到 均衡状态。 7、下表是需求函数 Qd=500-100P 在某一范围内的需求表: 价格/元 1 2 300 3 200 4 100 5 0需 求 量 / 单 400 位数(1)求出价格 2 元和 4 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 p=2 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答: (1)需求函数 Qe=500-100P,价格在 2 元和 4 元之间。 涨价时 ed ≈-(100-300)/(4-2) * 2/300≈0.67,降价时 ed ≈ -(300-100)/(2-4) * 4/100=4 根据中点公式,价格 2 元和 4 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为 e=-(100-300)/(4-2)*(2+4)/(100+300)=1.5 (2)由需求函数 Qe=500-100P 可得 e=-(-100)*P/Q=100P/Q 当 P=2 时 ed=100*2/300≈0.67P=2 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约为 0.67第三章 案例分析一:从春晚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举例如下:在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给他带 来的效用是很大。 以后,随着这个人所持的包子数量的不断增加 的连续增加, 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 但没个包子给他带来的 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确实递减的。 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包子的总 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却为零。如果她还继续吃包子,就 会感到不适, 这意味者包子的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值,总效用 开始下降。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启示是什么? 答:对生产者:要不断创新,追求产品的多样化,调整产 品结构。对消费者:适度消费,过度消费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春晚:应该实现节目多样化。总的 来说,熟练的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市场上不断获取主动的 重要因素。案例分析二:消费者剩余的故事 1、什么叫消费者剩余? 答: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 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2、为什么卖者与买者总是争相要对方先出价? 答: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买者与卖者谁先出价就可能 会失去控制消费剩余的主动权的机会。 在消费者不知具体的市场 情况下,若卖方先出价,买者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压价,得到更多 的消费者剩余。若买方先出价,卖方可在此基础上提价,那得到 的消费者剩余更少。思考题 1、如何理解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关系? 答:总效用是指从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全部满足或效用,边 际效用指多消费一单位的商品而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消费一定 数量的商品的总效用等于各单位的边际效用的总和。 当边际效用 大于零时,总效用是逐渐递增的;当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 是逐渐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 2、钻石对人的用途很有限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 却很便宜。请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这一价值悖论。 答: (1)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知,随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越 来越多, 他从中得到的新增加的边际效用量越来越少。 谁是我们 生活所必需,我们从消费税中得到的总效用 是巨大的。但是, 我们消费如此大量的水,以至于他的边际效用地见到极小。 至于 钻石,相对于水来说,总效用很小,但由于我们购买和使用的钻 石,数量非常少,钻石的边际效用非常高。 (2)供给与需求决定 价格,水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很低的价格水平,而钻石 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于很高的价格水平。如图 1,水的需 求曲线与钻石的需求曲线形状基本相同, 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 增加,至于供给曲线,由于水的成本很低,而且供给非常丰富, 供给者愿意按 p1 价格供给任何数量,所以水的供给曲线是一条 水平线。钻石的产量有限,不管价格如何,供给量总是固定的, 所以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水的供求决定价格是 p1,而钻石 的供求决定 p2,前者价格低,后者价格高。 3、政府为救济穷人,可以采取发放食品券的办法,也可以 直接给穷人现金。 如果政府发给穷人的面值 200 元的食品券可以 换回 100 单位食品; 而直接给穷人 200 元现金, 恰好也能按市场 购买到 100 单位食品, 那么哪种方法会更好?为什么?试用无差 异曲线图来说明。 答:直接给现金好。在效用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给 200 元的 现金能够实现商品的多样组合,每个人对商品的偏好程度不同。 根据图中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对食品 1 和食品 2 的偏好程度不一 样,消费者 a 对商品 1 的偏好小于商品 2,所以愿意得到更多商 品 2,而消费者 b 则可能希望得到更多商品 1,从而使 200 元现 金得到最大效用。 4、在中国北方许多大城市,由于水源不足,造成居民用水 紧张,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设计一种方案供政府来缓解或 消除这个问题,并回答与这种方案有关的下列问题。 (1)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 (2)对生产资源的配置有何有利影响? (3)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有何影响? 答: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看出: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 商品价格与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消费者对某中商品 消费数量的增加, 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获得效用是递减的。所 以我们用价格来调节需求。 具体方案:为居民每月用水量定一个最大值:在这个值内水 价稳定不变,且接近市场价格,超过的部分提高价格。 (1)消费 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上涨,边际效用与实际效用差额减少,消费者 剩余减少。如图阴影部分: (2)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节约水资源。缓解 北方用水紧张状况。(3)对于用水大户,水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 重增加,对于用水较少的居民,用于水的支出变化不大。 5、什么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它们与需求法则有什么关 系?假设某消费者用一定收入购买 X 和 Y 两种商品, X 商品价 当 格下跌时, 该消费者对商品 X 消费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 效应的绝对值。请判断两种商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答:收入效用:有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收入水平变动。 进而由收入水平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称为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动, 进而 有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替代效应。 当商品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之和即总效应与商品价格成反方 向变化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当商品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的效用之和即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化时,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 倾斜,如吉芬商品。 X 为低档品,如下图所示,替代效应 x1x3 的绝对值大于收 入效应 x2x3 的绝对值, 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 所以 x 为低档品。第四章 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要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 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答:企业主更关心边际产量。 分析:劳动的平均产量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的产量,是总 产量与所使用的少量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之比。 劳动的边际产量指 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企业所追求的是实际利润最大化, 使其获得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 差额最大,即在成本既定下使产量最大。 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可 知劳动者的边际产量变化情况是影响在既定成本下产量变化的 主要因素。 当边际产量为正值时,总产量不断增加;当边际产量为零 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绝对减少。 所以比起劳动的平均产量企业主更关心边际产量。 2、在生产的三阶段中,问: (1)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 II 阶段? (2)厂商将使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 (3)如果 PL=0 或 PK=0,或 PL=PK,厂商应在何处经营? 答: (1)由图所知a 在生产的第一阶段,那劳动投入从零增到平均产量最高点 之间的生产。 图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 且达到最大值, 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 然后开始下降且劳动的边际产 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说明在 这一阶段,不变生产要素资本的投入量相对过多, 生产者增加少 量的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是有利的。 因此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会 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 而连续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 以增 加总产量,并将生产扩大到 2 阶段。b 在生产的第三阶段,即劳 动投入在总产量达最大后的生产。在第三阶段平均产量持续下 降,劳动的边际产量将为负值,劳动总产量也是下降趋势,说明 此阶段劳动的投入量过多, 理性的生产者不会再增加劳动的投入 量,而且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并且回到 2 阶段。 c 再生产的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递减。由于 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 总产量仍在增加, 当劳动量增加到一定数 量时,边际产量递减为零,总产量达到最大。 故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②阶段。 (2)PL=Pk 即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恰好能使生产要素,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总产量达到最大。 (3)若 PL=0 即劳动量不足而生产要素资本投入相对过多 时, 厂商应在第一阶段经营,通过增加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来 使生产要素资本得到最大利用,从而增加总产量。 若 Pk=o 即自变量不足而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过多时,厂 商应在第三阶段经营,通过减少劳动量的投入来增加总产量。 若 Pk=PL 即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与生产要素资本达到均衡, 厂 商应在第二阶段经营。 3、 什么是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在性质上 有何异同? 答:等产量线:指在技术水准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 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异同: 等产量线的几何特点与消费者的行为理论中的无差异 曲线相似,它又被称为生产无差异曲线。 区别: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等产量 线是客观的,无差异曲线是主观的。 4、某公司的雇员包括 20 位非熟练工人,45 位半熟练工人 和 60 位熟练工人。经实际考察后发现目前非熟练工人每人日边 际实物产量为 10 单位,而半熟练工人及熟练工人每人日边际实 物产量分别为 20 单位和 50 单位。 每人日工资率分别是: 非熟练 工人 20 元,半熟练工人 30 元,熟练工人 50 元。该公司目前的 产量水平不变。 在上述情形下你认为该公司的员工组合有无改革 的必要? 答:对于熟练工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产量,已经是最优生产 要素投入量。 下面以非熟练工人和半熟练工人为二种可变生产要 素分别设为 X 人,Y 人 成本 C=20X+30Y 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应满足 MPX/MPY=20/30 而 MPX=10,MPY=20 10/20 不等于 20/30 所以此员工组合结构不合理,有改革的必要。 5、已知生产函数 Q=KL-0.5L -0.3K ,Q 表示产量,L 表示劳 动,K 表示资本,K=10 (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函数和边际产量(MPL)函 数;2 2 (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 的工人数; (3)讨论厂商雇佣的工人数量应在哪一个范围? 答:(1)APL=Q/L=10-0.5L-30/L ; MPL=10-L (2)当 TPL 达到最大值时,即 MPL=10-L=0 可知 L=10 当 APL 达到最大值时,即 d(APL)=30/L^2-0.5=0 可知 L=60^0.5=8 (3)由短期生产的三阶段可知,厂商应使用第二阶段要素组 合才是理性决策, 即劳动投入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增到总产量极大 值之间。所以 APL(最大值)&=L&=TPL(最大值) 即 8&=L&=10 所以厂商雇佣的工人数应在 8 到 10 人之间。第五章 案例分析题:大型养鸡场为什么赔钱? 1、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在总成本中起什么作用? 答: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等于总成本。大型养鸡场租用 大片地皮,采用现代化设备,管理人员众多,它的固定成本高于 农民养鸡的固定成本;购买鸡饲料,投入大量劳动,可变成本也 高于农民养鸡的可变成本。 造成大型养鸡场的总成本高于农民养 鸡的总成本, 平均成本也高于农民养鸡的平均成本。 在供小于求, 市场行情好时,两者都可以获得收益;在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下 降,大型养鸡场平均成本高,面临亏损,且固定成本高,不易退 出,农民养鸡平均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更容易占领市场,固 定成本低,退出也比较容易。 2、农民养鸡的成本优势在哪里? 答: (1)农民养鸡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均低于大型养鸡场, 所以总成本和平均成本都低于大型养鸡场, 对市场价格的波动具 有更大的承受。 (2)规模小,固定成本低,当行业处于低谷时容 易退出,损失较小。思考题 1、简述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显成本与隐成本、固定成本 与可变成本的区别。 答: (1)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的区别: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 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其它可能的最大收入, 它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 会计成本是会计师在账簿上记录下来的 成本。机会成本的范围大于会计成本。 (2)显成本和隐成本的区 别: 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 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且被用于该企 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的区别:固定成本是不变的,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可变成本 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2、试说明总成本曲线、总可变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 答: (1)STC 曲线平行于 SVC 曲线,横轴上的每一点对应 的总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差等于固定成本。 (2)STC 曲线上的点 与原点联机的斜率构成 SAC 曲线。 (3)STVC 曲线上的点与原点 联机的斜率构成 SAVC 曲线。 对 STC 曲线上的点求导构成 SMC (4) 曲线。 (5)SMC 曲线依次经过 SAVC 曲线和 SAC 曲线的最低点。 3、试用图形说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答: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TC C TVCTFCQ C AVC AFC Q MC AC说明如上一题。 4、试用图形从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成本曲线。 答: STC3 STC2 C3 STC1 C LTCB C3 A0 Q1 Q2 Q3假定厂商生产量为 Q1,短期内不能改变生产规模选择在 A 点生产成本最小,产量为 Q2、Q3 是分别选择在 B、C 点生产成本 最小。理论分析上可以假定有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 厂商可以 在任何一个产量水平上找到一个最优的生产规模, 也就是说可以 找到无数个 A、B、C 点,这些点构成 LTC 曲线。长期总成本曲线 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C SAC1 A SAC2 SAC3LAC0Q1Q2Q3Q三条短期成本曲线 SAC1、 SAC2、 SAC3 代表三个不同的生产 规模。 假定厂商生产 Q1 的产量, 厂商会选择 SAC1 曲线所代表生 产规模进行生产,平均成本最小。同理厂商成产 Q2、Q3 的产量 是分别选择 SAC2、SAC3 的规模进行生产,平均成本最小。可以 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 则有无数条 SAC 曲线, 于是便得到 LAC 曲线。LAC 曲线是无数条 SAC 曲线的包络线。C LAC SAC1 SAC3 S LM CPSAC2 SMC3 RSMC1SMC20Q1Q2Q3在 Q1 产量上 LAC=SAC1,所以 LTC=STC1,故在产量 Q1 处 LTC 曲线与 STC1 曲线斜率相等,边际成本相等,即 P 点为 LMC 曲线 上的一点,同理 R、S 点均为 LMC 曲线上的点。在生产规模可以 无限细分的条件下,可得到无数个类似 P、R 和 S 的点,将这些 点连接起来便得到 LMC 曲线。 5、请分析一下私营企业主一般要承担哪些显性成本和隐性 成本? 答:显性成本:工资,设备、利息、地租、动力和运输所支 付的费用。隐性成本:自己投入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 劳务应得的薪金、折旧费。 6、假定老王家门前有一块空地,附近一所学校的校长愿意 每年出 250 元的租金租下空地以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对老王来 说,他也可以用这块地种植蔬菜。如果种子、肥料和其他费用总 和是 200 元, 而老王预计卖掉全部蔬菜的年收入是 500 元。 请问 老王种蔬菜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分别是多少?他将选择种蔬菜还 是出租土地? 答:老王种菜的显成本为 200 元,隐成本为 50 元。 他将选择出租土地,因为种菜的隐成本很低, 老王却要投入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很辛苦,而且还要承担市场风险。把地出租给学 校可以轻松、 稳定的获得不比种菜差多远的收入, 老王还可以把 以往种菜时间用到其它方面获取收益。第六章 1、既然现实中几乎找不到完全竞争的例子,经济学为什么 还要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分析的起点? 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从对完全竞争市场模型 的分析中, 卡可以得到关于市场机制及其配置资源的一些基本原 理, 而且, 该模型也可以为其它类型市场的经济效率分析和评价 提供一个参照对比。 2、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P=MC,其经济含义是 什么?对厂商决策有何启示? 答:在每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选择最 优的常量 Q,使得 P=MC(Q)成立,即边际收益 MR 等于边际成本 MC,从而实现最大的利润。在短期,完全竞争厂商应该通过对产 量的调整来实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不要 一味追求产量最大化,也不要对产量一味的保守。 3、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 收益曲线是重合的? 答:我们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厂商所面临的需求量。在每 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销售价格是固定不变的,于是,我们必然 会有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 AR= = =MR,而需求曲线本身就是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所以有 AR=MR=P,三条 线重合。 4、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行业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 为什么不同?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由于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所以,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 的水平线, 而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反映市场需求状况的斜向下 的线性直线。 因为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且厂商 既不会也没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水平。 5、 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形成过程。 答: P。 OQ1Q2Q3QP P1 P2 P3 OLMC LAC d 1(AR1=MR1=P1) d 2(AR2=MR2=P2) d 3(AR3=MR3=P3)Q3Q2Q1Q有某完全竞争厂商的一条短期生产的边际成本 SMC 曲线和 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 P。出发的水平的需求曲线 d,这两条线相 较于 E 点。我们说,E 点就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生产均衡点, 相应的产量 Q 就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润时的均衡条件。 在完全竞争 厂商的短期生产中,市场的价格是给定的,而且,生产中的不变 要素的投入量是无法变动的,即生产规模也会死给定的。因此, 在短期, 厂商是在给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另的调整来实现 MR=SMCK 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长期生产中厂商选择最优 的生产规模, 然后调整在行业之间的生产要素。如果开始时的市 场价格较高,根据 MR=L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厂商选择最优 的生产模式。此时,厂商获得利润,这便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入 到该行业生产中来。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增加, 市场上的 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下降,相应地,单个长撒 很难过的利润就会逐步减少。 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到使单个 厂商的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相反,如果市 场价格较低时,厂商选择的最优生产规模下是亏损的, 这使得行 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 随着行业内厂商数 量的逐步减少,市场的产品供给就会减少,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上 升。相应地,单个厂商的亏损就会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上 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即利润为零时, 原有厂商才会的退出 才会停止。总之,不管是新厂商的进入,还是原有厂商的退出, 最后, 这中调整一定会使市场价格达到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 点的水平。在这一价格水平,行业内的每个厂商既无利润,也不 亏损,但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于是,厂商失去了进入或退出该行 业的动力,行业内的每个厂商都实现了长期均衡。 6、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短期均衡的形成过程。 答: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 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 MR=SMC 的均衡条件。P SMC P1 P2 SAC d1 d2 MR1 MR2 O Q2 Q3 Q1 Q图中 SAC 曲线和 SMC 曲线表示代表性企业的现有生产规模, d 曲线和 D 曲线表示代表性企业的两种需求曲线,MR1 曲线是相 对于 d1 曲线的边际收益曲线,MR2 曲线是相对于 d2 曲线的边际 收益曲线。假定代表性企业最初在 d1 曲线和 D 曲线相交得 A 点 上进行生产。 就该企业在 A 点的价格和产量而言, 与实现最大利 润的 MR1=SMC 的均衡点 E1 所要求的产量 Q1 和价格 P1 相差很远。 于是,该厂商决定将生产由 A 点沿着 d1 需求曲线调整到 B 点, 即将价格降低为 P1,将产量增加为 Q1。然而,由于生产集团内 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都是相同的,而且,每个企业都是在假 定自己改变价格而其它企业不会改变价格的条件下采取了相同 的行动,即都把价格将为 P1,都计划生产 Q1 的产量。于是,事 实上,当整个市场的价格下降为 P1 时,每个企业的产量都毫无 例外是 Q2,而不是 Q1。相应地,每个企业的 d1 曲线也都沿着 D 曲线运动到了 d2 的位置。所以,首次降价的结果是使代表性企 业的经营位置由 A 点沿 D 曲线运动到 C 点。在 C 点位置上,d2 曲线与 D 曲线相交,相应的边际效益曲线为 MR2。很清楚,C 点 上的代表性企业的产品价格 P1 和产量 Q2 仍然不符合在新的市场 价格水平下的 MR2=SMC 的均衡点 E2 上的价格 P2 和产量 Q3 的要 求。因此,该企业又会再一次降价。与第一次降价相似,企业将 沿着 D 曲线由 C 点运动到 G 点。相应地,d2 曲线将向下平移, 并与 D 曲线相交于 G 点。依次类推,代表性企业为实现 MR=S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会继续降低价格,d 曲线会沿着 D 曲线不 断向下平移, 并在每一个新的市场价格水平与 D 曲线相交。 上述 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代表性企业没有理由再继续降价为止, 即一 直要持续到企业所追求的 MR=SMC 的均衡条件实现为止。 7、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有 何不同? 答: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出现在 LAN 曲线的最低点。这 时, 生产成本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商品的价格等于最低 的长期平均成本。 而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出现边际收益也产期边 际成本以及短期边际成本的交点上且此时存在平均收益与长期 收益、短期收益相较于一点。总而言之,用公式区别开来为: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条件: MR=LMC=SMC=LAC=SAC=AR=P 完全垄断市场长期均衡条件: MR=LMC=SMC AR=LAC=SAC第七章 1、 为什么说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于其他产品的需求?生产要 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答: (1)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于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其它产品的需求直接来自于消费者。 (2) VMP 由 (边际产品价值) =MFC(边际要素成本)决定,若 VMP&MFC,则增加一单位的生产 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就会大于所引起的成本,厂商增加要素使用 量,使边际产品价格下降,最终 VMP=MFC。若 VMP&MFC,则减少 一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就会小于所引起的成本, 厂商减 少要素使用量,使边际产品价格上升,最终 VMP=MFC 2、 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说明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 原因。 答: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闲暇价格变化造成闲暇需求两变化有两个原因, 即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 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 反。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同。当工 资即闲暇价格较低时, 闲暇几个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小, 而当工资 即闲暇价格较高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就较大, 甚至超过 替代效应。如果收入效应超过替代效应,结果是:闲暇需求量岁 闲暇价格上升而上升,亦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 3、租、租金、经济地租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地租:土地的服务价格 租金:攻击固定地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经济租金: 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超过其在其它场所可能得到的 收入部分地租提高,土地的供给量不会提高,地租减少,土地的 供给量不会降低。 土地是一种持有资源, 所以地租只是租金的一 个特例, 是租金的一种。 可以将租金看成是这样一种要要素收入, 其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 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 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 金, 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 素的供给。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 ,又叫经 济剩余。 4、利率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在宏观经济活动中通过影响储蓄收益可以调节社会 资本的供给,例如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居民储蓄。 (2)通过对投资 成本的影响可以调节社会投资总量和投资结构, 例如提高利率会 减少社会投资总量,而差别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投资结构,总储蓄 和总投资的变动将影响社会总供求(3)在微观经济活动中,利 率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与收益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 管理的作用(4)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的储蓄倾向和储蓄方 式的选择发挥作用,影响个人的经济行为。 5、 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有什么重要性?效率与公平之间有什么 关系? 答:(1)公平指公正和平等两方面。 分为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 一般认为机会平等更重要, 因为如果只强调结果平等即会抑制人 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冒险精神,就会一直人们的潜能和个性, 并造成机会不平等。效率指资源配置效率,即人们对资源的有效 利用和合理分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存在资源浪费的 情况,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效率是衡量资源有效 配置和运行状态的重要标准。(2):首先,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 这主要是指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结果不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 系。 收入平等与效率在同一层面上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有此消 彼长的交替关系; 其次,机会平等与效率是一致的机会平等对效 率和收入平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引:(1)从宏观角度看,效率表现为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 的有效配置; 从微观角度看,效率表现为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效 能的充分发挥。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主 要指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 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承认差别,合理拉开个人收 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 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 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3)强 调效率优先, 不是不讲社会公平。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 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 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 不仅影响社会稳定,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 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 争条件, 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 入的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 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 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 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 6、根据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大小,说明收入分配的状 况 答: 洛兰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是衡量社会收入和财富的平等与 不平等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派,既不是完全 平等的,也不是完全不平等的,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罗 伦茨曲线既不是 45 度,也不是折线,而是像 ODL 那样凸向横轴 的曲线。收入分配越是不平等曲线就越凸向横轴。基尼系数: G=A/(A+B)当收入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兰曲线为 OHL,对应的 B=0 A=A+BG=1。 当收入完全平等时, A=0G=0 基尼系数介于 0到 1,即 0&G&1。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7、一厂商生产某产品,其单价为 15 元,月产量 200 单位, 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为 8 元, 平均固定成本为 5 元。 试求准租金 和经济利润。 答:准租金=P*Q―AVC*Q=1400 元 经济利润=准租金―固定成本=400 元 8、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 答: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是指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如果改变方法已经不能在不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前提下是任何一 个人的处境变得更好, 这就意味着这样一种资源分配状态达到最 优。 帕累托改进:如果在其它人的处境没有变坏的前提下,是的 至少一个人境况更好的唯一办法是使另一个人的处境更坏。第八章 1、什么是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市场机制导致无效的资源配置成为市场失灵或失败。 原因: (1)非对称信息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2)经济活动主体 做决策时没有考虑可能产生的一些外部效应也能导致市场失灵 (外部性)(3)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会导致市场失灵; ; (4)垄 断企业的产品产量低,价格高,也会导致市场失灵。 2、公共产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什么? 答:公共产品是有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 排他性和竞争性。 3、按照科斯定理,市场能够自动解决外部性吗? 答:市场不能自动解决外部性,原因如下: (1)外部性造成资源缺乏效率,矫正措施有税收、补贴、 企业合并及明确产权,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2) 同时,政 府干预不是解决外部性的唯一途径,还有产权理论的市场化思 路; (3) 科斯定理在解决外部经济问题的政策含义为政府无需 直接调节,只要明确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市场谈判可以解决。 因此,解决外部性需要市场、政府、当事人共同进行。 4、 什么是搭便车问题?它是怎样产生的? 如何解决搭便车的 问题? 答:所谓搭便车,是指某个人虽然参与了公共产品的消费, 但却不愿意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 这首由于公共产品具有排 他性,因此导致该问题。解决该问题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协调 者,所以通常需要政府来解决该问题。 5、垄断的存在为什么会导致市场失灵? 答:在垄断市场上,厂商生产的产品较少,但却掌握着较 高的价格,消费者因此而受到损害, 社会福利也会因此而受到损 害。同时,垄断产商的寻租行为,会滋生政府腐败,不利于政府 对市场的调节,从而导致了市场失灵。 6、什么是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主要有哪些措施? 答: (1) 微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中所采用 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条文的总称,这些方针、政 策旨在正确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防止其作用 的失灵或副作用的发生。 (2)措施:价格管制政策,消费政策, 产业政策,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等。 7、什么是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原因有哪些? 答: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市政府的决策,是相对于个人 决策及私人选择而言的,政府决策如果无法从一定程度上纠正 “市场失灵” ,就称其为“政府失灵” 。 原因: (1)西方公共理论者认为政府决策是在政治领域里做 出的, 在现代明主制度之下的决策过程并不一定能够实现配置效 率; (2)官僚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追求的并 不是公众利益而是个人利益,他们力求增加政府预算, 从而行使 支配资源的能力,是自愿使用率低于市场配置的效率; (3)过多 的政府干预,容易引起“寻租行为” ,从而腐蚀了官员,破坏了 公平竞争,市政府的调节政策无法起作用,进而导致政府失灵。第九章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 GDP:政府转移支付;购买一辆用过 的卡车;购买普通股票;购买一块地产。 答:GDP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 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和。 (1) 政府转移支付中没有 相应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只是通过税收把收入 从一个人或 组织转移到令一个人或组织中,不计入 GDP。(2)购买一辆用过 车时, 车在生产时的 GDP 已计入其生产的年限, 再次计入属重复, 不计入 GDP。(3)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只是一种投资,产权转移 的活动,即投资活动,不能计入 GDP。(4)购买一块土地不能计 入 GDP,土地不是最终产品,在其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时,它的 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但此时会使价值重复计算。 2、 一个国家某一年份销售的最终产品会大于它所生产的最 终产品吗?GNP 或 GDP 应该以前者为口径还是以后者为口径计 算?为什么? 答, (1)如果该国的是上一年没有存库产品,则该年的销售 最终产品不会大 于它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反之,则会出现销售 的最终产品大于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2)GDP 是一国所拥有生产 要素在本国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NP 是指一部分本 国拥有的要 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但二者都是以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价值来核算的。 3、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哪几种?有什么可以用不同 的方法进行核算? 答: (1)GDP 核算方法分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三钟。 (2) 就整个经济而言,收入=支出=产值。GDP 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系中 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经济中用于购买物品的总支出, 故可从产品和 劳务、 产品和劳务的买方和卖方三个不同角度来计算 GDP, GDP 即 可以从支出、收入、生产三个方面计算。 4、 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有什么区别?哪个指标更能准确反 映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 答:(1)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的区别:名义 GDP 是可变价格 计算而成的,实际 GDP 则是由不变价格计算得到的。 (2)由于社 会向其成员提供经济满足的能力最终取决于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所以实际 GDP 比名义 GDP 更明确了经济福利衡量指标。 5、假定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发生了下列经济活动:(1)银 矿公司支付 7.5 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 50 千克银子卖给银器制造 商, 售价为 10 万美元; (2)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美元工资给工人 制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为 40 万美元。尝试用不同的 方法计算 GDP。 答: (1)项链的售价为 40 万美元,最终产品法的 GDP;项 链为最终产品,价值为 40 万美元。 (2)生产法或增加值法计算 GDP: 第一产业(银器制造阶段) :10 万美元。第二产业(银器出售阶 段)(40―10)=30 万美元。最终产品 GDP=(10+30)=40 万美 : 元。 (3)收入法计算 GDP。 生产活动中所获得工资: (7.5+5)=12.5 万美元 生产活动中的利润: (10-7.5)+(30-5)=27.5 万美元 最终产品 GDP=(12.5+27.5)=40 万美元 6、 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 8000 亿美元, 国内私人 投资的总额为 5000 亿美元(其中 500 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 定资产), 政府税收为 3000 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 2000 亿美元), 政府支出为 3000 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 2500 亿美元、政府转 移支付为 500 亿美元), 出口为 2000 亿美元, 进口为 500 亿美元。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国的 GNP、NDP、NI、PI 与 PDI。 答:国民生产总值 GNP=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C+I+G+Nx+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00+()+.... =17000(亿美元)+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500(亿美元) 国民收入 NI=GDP=17000(亿美元) 个人收入 PI=NI+政府转移支付=500(亿美元) 个 人 可 支 配 收 入 PDI=PI- 个 人 所 得 税 个 人 可 支 配 收 入 PDI=PI-个人所得税。 第十章 1、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用两种方法作图 表示。 答: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项 都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假设投资为自发投资, 可分别依据消 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来求: (1)收入恒等式为 Y=C+I,C=@+$Y (其中Y为收入,C为消费,I 为自发投资,@为自发消费,$Y 为引致消费) 曲 线 Y=C+I 和 C=@+$Y 的 交 点 E 就 是 国 民 均 衡 收 入 点 Y=@+I/1--$ (图略) (2)在 E 的左侧,C+I 大于相应的总供给,即企业的产量小 于市场需求,于是企业增加雇佣的劳动工人的数量,增加生产, 使均衡收入增加。 (3)在 E 的右侧,C+I 小于相应的总供给,即企业的产量大 于市场需求,迫使企业解雇一部分职工,减少生产,使均衡收入 减少。 (图略)两种不同的情况的变化结果都使总供求相等,收 入达到均衡水平。 2、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提高所得税累进程度的政策对消费 有何影响? 答:提高所得税的累进制度可以改变收入均衡,从而促进 收入平等,进一步可以促进消费平衡。此外还可以促进减小贫富 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增加储蓄对均衡国民收入会有什么 影响? 答: 按照凯恩斯绝对收入消费理论 Y=C+S 消费函数与储蓄 函数互为补码,消费与储蓄之和总是等于收入,所以增加储蓄, 消费相应减少,又因为 Y=C+I, C=@+$y。 所以 Y=@+I/I-$ 增加储蓄,消费减少,经济总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又因为投资是以固定的量,不随收入的变动而 变动。所以,社会总需求减少,这会迫使企业解雇一部分人,减 少生产,使均衡收入减少。 4、如何理解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乘数效应?并推导平衡预算 乘数。 答: 乘数效应是指投资增加能够创造比自身更大收入增量的 扩张性作用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投资乘数要发挥作用,与社会 的经济状况关系密切。 以下四要素影响其作用。①经济中有无过 剩生产能力②投资于储蓄的关联性 ③货币供应量的非适应性④ 投资的外购性平衡预算乘数是政府支出与政府收入以相等的数 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用 Kb 表示平衡预算乘数,Y 的变化量表示政府支出与政府收入同时以 相 等 的 数 量 变 动 时 国 民 收 入 的 变 动 量 ?Y=Kg?G+Kt?T=?G/1-$ -$?T/1-$ 因为政府支出与政府收入相 等 ?G=?T 所以 ?Y=?G/1-$-$?G/1-$=?G 同理?Y = ?T所以?Y/?G=?Y/?T=1-$/1-$=1=Kb5、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答:有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时国民收入的代数表达式 Y=C+I+G=@+$(Y-T+TRo)+Io+Go 可以看出:如果政府调整财政政 策,改变政府购买支出,税收,政府转移支出,平衡预算,均衡 国民收入均会受到影响。 6、用 IS―LM―BP 模型解释一国经济如何保持内外共同均 衡? 答:IS 表明产品市场的均衡,LM 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BP 表示国际收支平衡,即一国经济的对外均衡。IS-LM 模型表示一 国经济对内均衡, 要使一国经济共同均衡, BP 曲线引入 IS-LM 将 模型。再以纵坐标表示利率,横坐标表示国民收入的坐标系中, IS-LM-BP 有三条曲线表示,开放的均衡要求产品市场,货币市 场和国际收支同时达到均衡,而当 IS,LM,BP 曲线恰好交于一 点时,便会有唯一的一组利率 Ro,实际国民收入 Yo 和汇率 Eo, 使得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均衡同时实现,即 BP 在 E 点,穿过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时,表示以国内外共 同均衡。 7、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是 C=100+0.9Yd,投资 I=170,政 府购买性支出 G=200,政府转移支出 TR=100,税率 t=0.2.(单 位为亿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储蓄,投资乘数,税收乘数,转移 支付乘数。 (2)如果这时要使国民收入增加 200 亿元,那么,财政支出 应增加多少? (3)若该国出口 X=120,进口函数 M=200+ 0.2Y,求相应的均 衡产出和贸易收支。 答: (1)方程组 c=100+0.9yd yd =y-t*y+TR y=c+i+g 可解得 y=100+0.9*(0.8y+100)+170+200=100+0.72y+90+170+200=2000, 故均衡收入为 2000。 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数: 投资乘数 ki=1/(1-b)=1/(1-0.9)=10 税收乘数 kt=-b/(1-b)=-0.9/(1-0.9)=9 转移支付乘数 ktr=b/(1-b)=0.9/(1-0.9)=9 (2)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要使国民收入增加 200 亿,则缺口为△y=200 亿元。政府购买乘数 kg 与投资乘数 ki 相 等。增加财政支出为 g1=△y /kg=200/10=20 (3)四部门中均衡国民收入 y=c+i+g+x-m=100+0.9yd+170+200=1600 M=200+0.2* 即贸易收入为 x=120,贸易支出 M=520第十一章 1、推导 IS 曲线。 答:如下图,图中(a)(c)和(d)是倒置的,各轴是正值。 图(a)时表示投资函数,投资和利息率按反方向变化,投资是 利息的减函数。 (c) 表示储蓄函数, 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s 与收入同方向变化。图(b)表示储蓄与投资的均等关系,45° 直线的任意一点到两轴的距离都相等。图(d)表示商品市场均 衡时 r 与 Q 的关系。 s=s(Q) (c)S1 S2Ss=i(b)QQ2Q1 C r2 r1i1i2i i=i(r) B`B D A(d)IS rA`(a)首先,从图(a)的投资曲线上任取一点 A,表示在利息率为 Q1 时,投资为 i1;然后,由 A`作联机交于图(b)中的 450 线。 根据 s=i 的均衡条件,在投资等于 i1 时,储蓄应为 s1 ; 根据图(c)的储蓄函数,储蓄函数为 s1 时,实际国民收入为 Q1,从而在(d)中找到利息率为 Q1、收入为 Q1 时储蓄与投资 均衡点 A。同样的方法,在图(d)中可以得到 B 点。连接 AB 两点 就可以获得 IS 曲线。 2、LM 曲线有哪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 LM 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指 LM 曲线从左到右所经 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 曲线这 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 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 LM 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 平状态,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流动偏好 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 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极大, 因为债券价格已这样高,从而预期其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 很可能亏损,人们有货币在手的话,就不肯去买债蓑券。这时, 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 LM 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 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 LM 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 在垂直阶段,LM 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 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 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变动, 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 而 LM 曲线也呈垂直状态(1/k 趋向于无穷大)。因此垂直的 LM 区 域称古典区域,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则称为 “中间区 域。 3、税收增加对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影响各是什么? 答: (1)税收增加减少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同时也减少了 消费。 (2)税收的增加使 IS 曲线左移,收入和利率均出现下降, 但因税收的提高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利率的下调会刺激投 资。 (3)综上所述,增加税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下降,投资却 增加了。 4、为什么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 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答: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政府支出增加使货币需 求增加一定量时,只会使利率上升较少,在其它情况不变时,对 私人投资的&挤出&也就较少, 从而会有较大的财政政策效果。 在 IS-LM 模型中,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 h 越大) ,LM 曲线就 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明显。 5、 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引申出 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答: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民收入主要 取决于社会的总需求, 而社会的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 正是 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导致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社 会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对于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凯恩 斯运用三个基本规律, 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 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来加以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 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 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 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2)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的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 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价格的贴现率, 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 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意味着厂商增加投资时预期 利润率递减。 凯恩斯认为, 投资需求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与利率 的对比关系。 对应于既定的利息率, 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这 一利息率时才会有投资。但是,在凯恩斯看来,由于资本边际效 率在长期中是递减的, 除非利息率可以足够低,否则会导致经济 社会中投资需求不足。 引起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①投资的不断增 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 而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 意味着成本增加, 从而会使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下降;②投资的不 断增加, 会使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增加,而产品数量增加会使 其市场价格下降, 从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也会下降。资本边际效 率的递减使资本家往往对未来缺乏信心, 从而引起投资需求的不 足。 (3)流动偏好。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心理偏好,凯 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 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 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可随时作交易之用, 可随时用于应 付不测,可随时用作投机,因而人们有持有货币的偏好。当利息 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已经达到最 大,从而持有货币,以至于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结果, 无论货币供给有多大, 货币市场的利息率都不会再下降。由于这 种心理规律的作用,利息率居高不下。当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 利息率时,厂商就不愿意进行投资,从而也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从以上三个心理规律中可以看到, 是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了 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经济危机的关键,由此,凯恩斯主张,为保持 充分就业, 需要用国家消费和国家投资来弥补社会中私人消私人 消费和投资的不足,刺激有效需求, 因此在政策上政府应通过财 政手段,如举债、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转移支出、减少税收 等措施来刺激有效需求。 6、用 IS―LM 模型分析什么情况下实施财政政策有效,而货 币政策完全无效。 答:当 LM 曲线为水平线(货币政策不能使 LM 曲线移动,故 利率不能变) ,IS 曲线为垂直线时,财政政策没有使利率水平提 高,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这就 是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7、假设某三部门经济中货币需求为 L=0.2Y―2r,货币供 给为 150,C=100+0.8Yd,t=0.25,I=150-6r,政府支出 G 为 100, 单位为亿元。 (1)求 IS 和 LM 方程,并作图表示。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若政府支出 G 由 100 增加到 120,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 资的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dr ? ? e ? g ? ?t 1? ? 解: (1) Y= - 1 ? ? =1794-30r故 IS 曲线为 Y=1794-30r 同理可货币需求:L=0.2Y-2r 把 L=150 代入得;LM 曲线的方程为 Y=750+10r (2)由 Y=1794-30r Y=750+10r 得 Y=999.75 r=24.975 又 I=150-6r=0.15 所以均衡收入为 999.75,利率为 24.975,投资为 0.15 (3)G=120 时,Y= - =1849-30r 由 Y=1849-30r Y=750+10r 得 Y==150-6r=-16.85 Y=30 r=3 I =-17 r=27.975所以当政府支出为 120 时, 均衡收入、 利率和投资的变化分别为 30,3,-17 (4)存在挤出效应,因为政府增加支出时,投资却减了 8、假定一个三部门经济社会,消费函数为 C=100+0.8(Y 一 T),投资函数为 I=400 一 20r,政府购买为 G=400,税收为 T=400,求: (1)IS 曲线的方程式。 (2)当 G 增加 200 时,IS 曲线移动多少? 答: (1)Y=C+i+g=580+0.8y-20r 所以 IS 曲线方程为 Y=r (2)当 G 增加 200 时,Y=r 即 IS 曲线为 Y=r 对比可知 IS 曲线右移 1000 个单位第十二章 1、宏观经济中总需求曲线为什么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答: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对产量(收入)的需求和价格水平 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 它被看成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 达到均衡时的一般价格水平 P 与国民收入 Y 之间的依存关系。 总 需求函数的几何图形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化,主要产生三个效应,即财富效应、利 率效应和汇率效应。 而价格变动所产生的以上效应均使总需求成 反方向变化。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当一般价格水平 P 提高 时,均衡国民收入 Y 就减少:反之,均衡国民收入就增加,二者 的变动方向相反。 总需求曲线是表示均衡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 平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所以宏观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是向 右下方倾斜的。 2、总供给曲线三个区域是如何形成的? 答: 总供对付成本给曲线是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 关系。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种情 况,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即 可将总供给曲线划分为三个区间:凯恩斯区间、中间区间和古典 区间。划分依据主要有: (1)按照价格在不同时期变动的情况。 (2)相应总生产函数的性质。 (3)劳动市场的均衡。 3、 如何用 ADDAS 模型解释经济活动中的萧条、 高涨和滞涨 状态? 答: 宏观经济学在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说明经济中的萧 条、 高涨和滞胀状态时,主要是通过说明短期的收入和价格说破 的决定来完成的。 第 1 种情况是,AD 是总需求曲线,AS 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焦点 E 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 价格为 P ,两者都处于很低的水平,此中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第 2 种情况是,当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从 AD 向右移动 到 AD`时,短期总供给曲线 AS 和新的总需求曲线 AD`的交点 E` 决定的常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两者都处于很高的水 平,次中情况表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第 3 种情况是:总需求不变,仍为 AD ,而短期总供给曲线 由于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和工资等提高)而向左移动到 AS, 总需求曲线和新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交点 E`决定的产量或收入为 y`,价格水平为 P`,这个产量低于原来的产量。而价格水平却高 于原来的价格水平,这种情况表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即经济停 滞和通货膨胀结合在一起的状态。 4、摩擦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相比,哪一类失业问题更严重 些? 答:摩擦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都属于非自愿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信息不畅而产生 的一种短期、 局部的失业; 而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 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它的波及范围更加 广泛和普遍。 (2)摩擦性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的供给一方,也被 看成是一种求职性失业;而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引起 的,故也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3)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 。 度来看, 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是正常的;而周期性失业对于不同的 行业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它的存在是不正常的。 综上所述,周期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更严重些。 5、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答: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观经济主体及其行 为、微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都会从货币供给量、需求、供给、 经济结构等方面造成通货膨胀。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货币供给增加形成的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论者用 M,V,P,Y 分别表示货币的供给量、货币的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水 平的实际国民收入,则得到交易方程:MV=PY,他们认为,货币 流通速度 V 和国民收入 Y 在短期内都是常数,因此,物价水平 P 就随着货币量的变动而变动。 当货币量供给增加是无价水平就上 升,形成通货膨胀。由此得出结论:通货膨胀产生主要是货币供 给量增加的结果。 (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称超额需 求通货膨胀, 当经济中总需求扩张超出总供给增长,出现的过度 需求会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 使 , 得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出在现行价格下可得到的供给, 而导致 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也称供给 通货膨胀, 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供给方面生产的生产成本 的上升。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 加上一定的利润而构成。 因此产品成品的上升必然导致一般物价 水平普遍的持续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6、菲利普斯曲线有什么政策含义? 答: 菲利普斯曲线是揭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交 替关系的曲线:低水平的失业率,伴随着高水平的通货膨胀率; 低水平的通货膨胀率, 对应着高水平的失业率。政府可以根据适 合本国国情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相机抉择, 并通过制定和执行适 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都控制在可以接 受的限度内。 具体在运用菲利普斯曲线来确定政策时, 首先要确 定社会临界点, 即政府对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 度的理解。 7、为什么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 答: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不断 调整预期。 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迟早会一 致。这时,工人会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以便是实际工资不变,从 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率的作用。 这时菲利普斯曲线变 成一条垂直的直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8、治理经济停滞膨胀的对策有哪些? 答: (1)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通过限制工资增长率而限 制物价上涨的政策,因此也叫工资和物价管制政策,用以对付成 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其主要措施包括:A.政府制定工资――物价 指导线,将其增长率限制在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水平的幅度之 内。B.实行工资――物价管制,由政府颁布法令实行管制,甚至 暂时加以冻结, 禁止工资和物价上涨。C.企业和工会达成工资― ―物价协议,相互监督,共同遵守。D.用税收政策控制上涨,即 以增税或减税作为惩罚或奖励来限制工资和物价的上涨。 (2) 人 力政策。 人力政策有成劳工市场政策,主要对劳动力的供给发生 作用,特别是可以解决失业与职业空位矛盾的结构性失业。 主要 措施有: A.制定人力训练方案, 包括对失业者的训练和在业人员 的训练; B.发展职业介绍事业, 改善职业空缺等就业机会消息的 传播,为企业和失业者及时提供充分而准确的劳工市场的信息; C.帮助劳动者和企业进行地区迁移, 解决劳动力地区间流动的困 难;D.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劳动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部门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在经济波动的过程中,一些部门 会兴起, 另一些部门会衰落,这就发生劳动力能否转移到新工作 岗位去的问题,而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适应问题。如 果部门比例不协调,将加剧失业状况。为此,部门之间保持一定 的比例关系被认为是必要的。 4) ( 微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货币政策。 微观财政政策包括税收结构政策和公共支出的微观化。 税收结构 政策指在一定的税收总量前提下,调节各种税率和施行范围等。 公共支出的微观化是在一定的财政支出总量前提下, 调节政府支 出的项目和各种项目支出的数额。 微观货币政策包括利息率结构 和信贷结构的调节,旨在通过各种利息率的差别的调整,以及通 过各种信贷数额的条件的变动来影响存款的放款总额, 以调节货 币流通量。 9、如果失业率与国民收入之间满足奥肯定律: (Y-Y*) /Y*=-3(U-U*),其中 U 是失业率,U*是自然失业率,Y 是 GDP, Y*是潜在 GDP。又假定 2005 年、2006 年和 2007 年、2008 年的 失业率分别为 5% 、4%、5%、6%。求: (1)当自然失业率为 6%时,各年失业率所对应的 GDP 缺口; (2)比较四年中实际 GDP 和潜在 GDP 的关系; (3) 若 2007 年中实际 GDP 为 200 亿元,计算当年潜在的 GDP 。 答:(1)2005 年: (Y-Y*)/Y*=-3(5%-6%)=3% 2006 年:(Y-Y*) /Y*=-3(4%-6%)=6% 2007 年: (Y-Y*)/Y*=-3(5%-6%)=3% 2008 年:(Y-Y*) /Y*=-3(6%-6%)=0 (2)由奥肯定律有:失业率每低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 实际 GDP 将高于潜在 GDP 两个百分点。因从 2005 年到 2008 年, 失业率均低于或等于自然失业率, 所以四年中实际 GDP 均高于或 等于潜在 GDP,且资料分别为:2%、4%、2%、0%。 (3)有已知条件和奥肯定律得: (200-Y*)/Y*=3% Y*=199.99985 第十三章 1、西方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目标有哪些?如何理解? 答: (1)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 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2)从长期来看,这四个宏观 经济目标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 国际收支平衡的物质基础;物价稳定又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 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国内物价稳定, 有利于利用国际资源扩大本 国的生产能力,加速本国经济的增长;充分就业本身就意味着资 源的充分利用,这当然会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但在短期中从迄 今为止的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来看, 经济政策目标相互之间不仅会 存在互补性, 也存在一定的相互矛盾和冲击, 如充分就业与价格 稳定的政策目标之间有时候就存在两难选择。 进一步说,政府还 要考虑到经济政策本身的相互协调和政策实施时机的恰当把握, 这些问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即 关系到政府经济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实现的程度。 因此,政府在 制定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经济政策时,不能片面追求单一目 标, 应该做出整体性的宏观战略考虑和安排, 否则会带来经济上 和政治上的负作用。 2、 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它包含那些主 要内容?是否边际税率越高, 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答: (1)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表现在:当经济繁荣时,自动抑 制通货膨胀在经济出现萧条时自动减轻萧条, 而不需要政府采取 任何措施。 (2) 自动稳定器主要包括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自动 起到缓冲作用的财政调节工具,如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农 产品价格维护制度等制度(3)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 国民收入变动比私人部门的变动小, 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 资增加而增加时, 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 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 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 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私人经济中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得国民 收入累计也小一些。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 也比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对国民收 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支出数 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 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 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 从而自动控制稳定量越 大, 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乘数公式 1/[1-b(1-t)]中得出当 t 越大时, 该乘数越小, 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的作用越 大 3、财政政策有哪些工具?如何运用? 答: (1)政府购买: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 需求不足,存在严重的失业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购买支出,如 兴办学校、增加教育投入、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整个社会的总 需求水平,减少失业,同经济衰退进行斗争。相反则反向操作。 (2)转移支付:一般来说,当社会总支出水平不足,失业增加 时,政府可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使得公众手中的 可支配收入增加,增加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减少失业。 (3)税 收: 税收作为一种财政工具,既可以通过改变税率也可以通过变 动税收总量(如一次性税)来实现预定目标。 (4)公债:公债是 以国家(或政府)信用为基础,向公众筹集财政资金 4、简述西方赤字财政思想。 答:西方赤字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的 稳定,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该有 赤字的就有赤字, 该有盈余的就有盈余, 而不应单纯为实现财政 的收支平衡而影响政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财政政策。 5、解释货币创造机制,推导货币创造乘数。 答:第一,货币的供给除了最初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外,更 为重要的是派生存款或派生货币, 即由于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增 加的货币量,这种增加被称为货币的创造。第二,货币创造量的 大小,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新增的货币量,而且取决于法定准备 率,法定准备率越大,货币创造乘数越小;反之,法定准备率越 小,货币创造乘数越大,两者呈反比关系。 假设中央银行新增原始供给 D,而这笔原始供给全部转入商 业银行, 由货币在商业银行中创造的过程,令法定存款准备率为 r,则以后商业银行相对应的存款总额 R=D+D×(1-r)+ D×(1-r)2+ D×(1-r)3+ D×(1-r)4 + D× (1-r)5+?? =D(1+(1-r)+(1-r)2+(1-r)3+(1-r)4+(1-r)5+??) =D/r 于是,D/R=1/r 所以,货币供给量扩大为新增原始货币量的 1/r 倍,这个 1/r 可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如果令 k 表示货币创造乘数, k=1/r, 则 又由于 1/r=D/R,所以又有 k=D/R。 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怎样运用? 答: (1)法定准备率政策,法定准备率变动与市场上货币 供给量的变动成反比例关系。 在经济处于需求不知和经济衰退的 情况下, 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 就可以降低法 定储备率,使所有的存款机构对其存款只要求保留较少的准备 金, 在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下, 整个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会 多倍的增加。 反之,在出现供过于求或经济过热时则可提高法定 准备率,减少流通货币的供给量,防止通货膨胀。 (2)再贴现率 政策,再贴现率政策的作用,主要是掌握贷款条件的松紧程度和 影响信贷的成本。 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意味着商业银行 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成本增加, 将减少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 需求,造成货币市场信贷规模收缩。在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下, 使货币供给量多倍的减少; 当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向中央 银行贷款成本降低,贷款规模扩大,出现市场信用扩张。在同样 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给量会多倍增加(3)公开市场 业务,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通 过银行系统的存款创造,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多倍扩张,同 时, 由于政府出售债券,债券价格因供给量增加而上升,利率下降, 使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增加,降低经济的衰退反之则反向操作。 (4)工具还包括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它政策工具。 7、供给管理政策是如何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的? 答:供给管理政策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一下几种 政策 (1)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 策。现实中可供操作的收入政策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工资― 物价冻结。即采用法律手段禁止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工资与物价, 严格规定企业和工会不经政府有关部门同意, 不得提高工资与价 格。这是政府采取的最强硬的管理措施。第二,工资与物价指导 钱, 是政府根据劳动生产率和其它因素, 规定工资与物价上涨的 限度,命令企业和工会多照执行。第三,税收刺激计划,即在政 府规定货币工资与物价上涨的限度下, 以增加税收来控制工资的 增长。 (2)指数化政策:具体做法是,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 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 以便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主要的 指数化措施有两种。第一,工资指数化,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 义工资,以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第二,税收指数化,按通货 膨胀率指数来调整起征点与税收等级(3)人力政策:第一,人 力资本投资, 短期来看,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对失业者和在 职人员的培训,长期来看是增加教育投资,普及教育。第二,完 善劳动市场, 主要是政府采取各种措施, 培训劳动力交易市场的 信息传递(4)经济增长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 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第二,资本积累;第三,技术进步;第 四,宏观计划与协调。 8、某社会的法定准备率是 0.12,假定原始存款为 1200 亿 元, 求该社会的货币创造乘数和存款总和。若中央银行把法定准 备率由 0.12 提高到 0.16,货币供给会变动多少?若中央银行买 进 200 亿元政府债券,货币供给量又是多少? 答: (1)当法定准备率 rd=0.12 时 货币创造乘数 km=1/rd=1/0.12≈8.33 存款总和 D=km?1/0.12×(亿元) (2)rd=0.16 时, D0=km?R=1/0.16×(亿元) Dm=D- D0==2500(亿元) 即中央银行把法定准备率有 0.12 提高到 0.16 时, 货币供给会少 2500 亿元 (3)若中央银行买进 200 亿元政府债券则此时原始存款为 1000 亿元 货币供给量 D= km?R==8333.33(亿元)
经济学原理课后参考答案―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家说树林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