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六级真题八月在巴基斯坦购买棉纱题

2013年10月商品市場資訊(精選)
2013/14年度俄羅斯玉米產量將增長至1020萬噸&  據分析機構UkrAgroConsult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14年度俄羅斯玉米產量可能達到1020萬噸。  這要高於早先預測的950萬噸,也高於上年的實際產量820萬噸。  UkrAgroConsult預計俄羅斯國內玉米用量為680萬噸,高於早先預測的660萬噸,上年為630萬噸。玉米出口量可能在320萬噸,高於早先預測的280萬噸,上年為190萬噸。  2013/14年度俄羅斯玉米期末庫存估計在51.1萬噸,高於早先預測的41.1萬噸,上年為23.1萬噸。&2013/14年度巴西大豆出口可能高於預期&  據美國農業部海外農業服務中心發佈的最新參贊報告顯示,2013/14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量甚至可能高於早先預期,因為玉米產量可能下滑,釋放更多的運輸能力。  參贊預計2013/14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可能達到創紀錄的4500萬噸,比上年增長250萬噸,也比美國農業部官方預測以及國際穀物理事會的預測高出200萬噸。  這將會加強巴西作為全球頭號大豆出口國的地位,不過美國農業部也可能上調本年度美國大豆出口數據,目前這一數據為3730萬噸,因為美國大豆出口需求以及裝運步伐強勁。  參贊稱,2013/14年度巴西大豆產量有望達到創紀錄的8800萬噸,比上年增長8%,因為播種面積增長140萬公頃,農戶提高了優質種子用量。  參贊表示,巴西轉基因大豆將佔到總產量的92到93%,比上年增長5%。今年六月份中國批准進口巴西轉基因大豆。  參贊指出,目前巴西農戶正在種植新型大豆種子,單產可能顯著提高。  參贊指出,巴西玉米減產,將會釋放更多的運輸能力,提高巴西大豆出口。2013/14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出口基礎設施,而不是大豆品質、全球需求或巴西國內供應。  由於出口基礎設施壓力因為玉米減產而得到緩解,港口以及卡車可以有更多能力裝運大豆,因而大豆出口有望提高。&今年歐盟西部國家小麥播種面積可能擴張&  目前西歐的小麥播種進展良好,主要生產國-法國的播種面積將比上年高出幾個百分點,而英國小麥播種面積增長更為顯著。  據糧食諮詢機構Agritel的皮埃爾·安東尼·阿蘭德表示,就法國而言,我們聽到的資訊都顯示小麥播種進展順利。到本週初,小麥播種應當已經過半。  Agritel公司估計法國小麥播種面積將比去年提高2到8個百分點,而法國的油菜籽以及杜倫麥播種面積降低。  本月的氣溫溫和,也有助於小麥作物快速出苗。  在法國最北部以及英國一些地區,本週的陣雨導致當地的農戶停止了田間作業。  英國國內糧食局(HGCA)的分析師傑克·瓦茨表示,降雨導致本週播種放慢,但是問題不大。他估計(英國)小麥播種面積將回到200萬公頃的水準。  今年收穫的小麥麵積只有163萬公頃,比上年度的199萬公頃低了18%,主要因為秋季多雨導致許多農民轉播了春季大麥。  在歐盟的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德國,小麥播種進入最後階段,時間比正常晚了一到一週半時間,主要因為今年夏季收穫結束的較晚。在德國北部的出口糧食種植帶,部分地區的播種已經結束,但是其他地區的播種仍在進行之中。  週三,德國將出現普遍降雨,不過週四到週五的天氣晴朗。  據法國戰略穀物公司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英國小麥播種面積有望從32年來的低點反彈,達到接近歷史最好紀錄的水準,這主要是由於秋季天氣有利播種,和去年的情況截然相反。  戰略穀物公司對英國2014年小麥播種面積所的首次預測顯示,2014年英國小麥播種面積將達到202萬公頃。如果預測成為現實,這要比2000年的歷史紀錄僅僅低了6萬公頃,比今年的163萬公頃激增24%。本年度英國小麥播種面積是1981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主要因為秋季降雨過多。作為對比,今年秋季播種條件很有利。&全球糧食豐收,通脹壓力減輕&&&& 全球糧食豐收降低了通脹風險,這讓中國輸入型通脹發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專家指出,在通脹壓力減輕的情況下,國家應進一步拉動內需,促進經濟轉型。&&& 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美國玉米產量將達到140億蒲式耳,高於上年的108億蒲式耳。從美國到南美洲、澳大利亞和俄羅斯,今年全球糧食正常豐收。&&& 大豐收帶來了一輪全球糧食價格的下降。東南亞地區的大米價格在下降:8月份以來泰國精米價格下跌了12%;在作出大豐收預期前,越南大米價格已經下跌了5%.這扭轉了2012年玉米和大豆價格升至紀錄高位的態勢。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編撰的穀物價格指數9月份同比下降了25%.該組織預計今年的玉米和小麥產量將分別增長13%和7%.&&& 全球各地接連獲得大豐收降低了全球糧食庫存所承受的壓力,也使新興市場的通貨膨脹受到抑制。&&& 3.5%調控目標可實現&&&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10月18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指出,總體來講,中國保持物價的穩定是有條件的。1~9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平均增長2.5%,全年調控的預期目標是3.5%,即使後幾個月CPI的同比增速略高一些,完成調控目標也沒什麼問題。&&& 連續3個月在2.7%左右徘徊後,中國CPI同比漲幅9月份"意外"攀升至3.1%,達近7個月來最高點。1~9月,中國CPI同比上漲2.5%.但專家預測,年內3.5%的調控目標可以實現。&&& 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賀鏗認為,中國目前沒有通脹壓力,即便有,也是前些年投資遺留下來的。這部分是不可避免的。年內3.5%的調控目標肯定會實現。&&& 食品價格依然是中國CPI上漲的主要推手。9月份,食品價格上漲6.1%,非食品價格上漲1.6%.在食品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4.0%.&&& 中投顧問在《2013糧食價格走勢分析》中稱,糧食價格上漲壓力將明顯減輕。中國糧食連續9年豐收,糧食價格穩定有較好的基礎。糧食產量的穩定,對糧食價格乃至食品價格的穩定至關重要,從而也給全年價格總水準的基本穩定奠定了基礎。2012年糧食價格漲幅已經由前兩年的10%以上回落到了4%.預計今年糧食價格有望繼續保持平穩小幅上漲態勢,將有助於食品價格的穩定。&&& 保護國內種糧積極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食品價格下降,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將有助於遏制通貨膨脹,預計2013年新興市場的通貨膨脹率將保持在6%左右。IMF稱,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貶值導致進口成本上升,可能會抵消食品和大宗商品價格下滑的影響。&&&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永軍和賀鏗都表示,中國糧食不以進口為主,進口只是輔助手段,全球糧食豐收對中國並無大的影響,不會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上的改變。&&& 但張永軍提醒,全球糧食大豐收會降低國際糧價,使部分品種的進口價低於國內糧價,對如何保護國內種糧積極性提出了挑戰。&&&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從全年來看,中國通脹壓力仍比較溫和,但四季度通脹壓力值得警惕。&&& 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崔歷表示,目前通脹壓力較小給中國經濟轉型營造了更大的空間。中國經濟增長和通脹之間的結構關係正在發生變化。中國經濟正由投資拉動逐步轉向以消費拉動增長,擴大內需勢在必行,這種轉型意味著對通脹壓力不能忽視。內需拉動自然會產生對各方面價格的壓力,這也就形成了中國目前低增長和相對高通脹的情況。&2013/14年度全球豆粕產量可能增長5%&  據德國漢堡的行業期刊<油世界>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14年度(10月到次年9月)全球八種主要油粕產量可能達到2.808億噸,比上年的2.688億噸增長5%。  2013/14年度全球八種主要油粕出口量可能達到8420萬噸,相比之下,上年為7900萬噸。期末庫存預計為1030萬噸,上年為910萬噸。  油世界預計2013/14年度全球豆粕產量為1.878億噸,相比之下,上年為1.784億噸。出口量6090萬噸,上年為5710萬噸。這將會導致豆粕期末庫存在860萬噸,上年為770萬噸。  其他七種油籽產量預計為9340萬噸,相比之下,上年為9000萬噸。出口2330萬噸,上年為2190萬噸。期末庫存170萬噸,上年為140萬噸。&2013/14年度全球大豆產量數據上調至2.813億噸&  據德國漢堡的行業期刊<油世界>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14年度全球油籽產量可能達到4.806億噸,低於早先預測的4.849億噸,不過高於上年的實際產量4.59億噸。  油世界預計2013/14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2.813億噸,相比之下,早先的預測為2.809億噸,上年為2.67億噸。油菜籽產量預計為6750萬噸,相比之下,早先的預測為6500萬噸,上年為6390萬噸。葵花籽產量預計為3960萬噸,相比之下,早先的預測為4020萬噸,上年為3560萬噸。  油世界預計2013/14年度油籽用量為4.74億噸,與早先的預測相一致,上年為4.568億噸。其中大豆用量預計為2.715億噸,早先的預測為2.717億噸,上年為2.591億噸。油菜籽用量6510萬噸,早先的預測為6350萬噸,上年為6330萬噸。葵花籽用量3910萬噸,早先的預測為3950萬噸,上年為3550萬噸。其他油籽用量9280萬噸,早先的預測為9930萬噸,上年為9180萬噸。  2013/14年度全球油籽期末庫存可能在8750萬噸,相比之下,早先的預測為8550萬噸,上年為7460萬噸。其中大豆期末庫存預計為7260萬噸,相比之下,早先的預測為7150萬噸,上年為6230萬噸。&上海中高檔塗料市場被國外企業所佔據&  上海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大城市,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上海位於我國大陸海岸線中部的長江口,擁有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最大的工業基地。近年來,上海塗料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在2011年6月全國塗料產量省市排名中,上海位居第二。  如今,在上海的裝飾建材大超市,民用塗料琳瑯滿目,品種繁多,高中低檔商品齊全,滿足了市民不同層次的需要。同時,國外在華獨資企業、合資企業的產品和進口產品以中高檔為主,佔據了上海的主要市場,而國內產品大都是中低檔,且品種少。  合資企業或進口品牌在上海塗料市場之所以佔據了主流,緣于近年來國外塗料大量進入中國。同時,全球範圍關稅、配額和政策向本國工業提供的補償有所增加,一些發達國家用提高技術門檻、環保門檻的手段,採用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形成了名目繁多的非貿易壁壘,塗料界也面臨著這樣的非貿易壁壘,國際塗料大公司紛紛以技術轉讓、技術入股、獨資辦廠、合資辦廠、產品直接進入等不同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使獨資、合資的塗料企業總數達到300家以上,而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十大塗料公司如日本的立邦、關西和普羅明特,英國的ICI,美國的宣威、威廉姆斯和杜邦,荷蘭的阿克蘇諾貝爾,德國的巴斯夫和漢高,全部在中國設立了總代理或建成了生產廠,其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有資料顯示,立邦塗料公司和阿克蘇諾貝爾太古漆油有限公司在上海獨資建廠的總產量佔全國建築塗料的絕對優勢,產業化、專業化、規模化正在形成。據統計,在上海,有8家企業生產量在5000噸以上,其中有5家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設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他們的塗料為中高檔,其產品總量佔全市塗料產量近60%。而上海5000噸以下的企業多達二三百家,有的為作坊式,設備簡單,生產大部分是低端產品。  面對塗料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國塗料企業還需發揮自身的優勢,敢於同國際品牌爭高低,逐步擴大自己產品在國內的高中端市場。&美國2013年前三個季度光伏產能為1.93GW&  據美國聯邦監管機構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9月,公共事業級光伏產能僅為7兆瓦(5座光伏電站)。不過,雖然9月增速趨緩,2013年前9個月,公共事業級光伏裝機量高達1.93GW(146座光伏電站),高出去年同期一倍之多。  不過,據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最新報告《能源基礎設施更新》顯示,截至今年9月,美國光伏產能達6.27GW,佔全美發電總量的0.54%,較8月份的0.52%有所上漲。  此外,2013年年底,兩座大型聚光光伏電站將投產,總裝機量約為700兆瓦。  FERC指出,日前,SNL Financial LC發佈報告稱,2013年第三季度,美國公共事業級太陽能裝機量跌至282兆瓦,連續六個季度以來最低水準。前三個季度公共事業級裝機量達到1.08 GW,同比增長15%。由於諸多因素的干擾,其實前三個季度的公共事業級光伏裝機量要高於該數據。  在美國,太陽能電力的採用率無法比擬天然氣。由於來自頁巖的天然氣豐富便宜,美國天然氣的採用率急劇增長。2013年前九個月,天然氣項目的投產總規模高達5.85GW,幾乎是光伏產能的三倍。不過,太陽能電力有望成為下一代新型能源。今年前三個季度,新增光伏產能佔到總發電量的18%。&未來兩年國際天然氣市場仍供應緊俏&  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氣公司卡塔爾天然氣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謝赫哈立德·本哈裏發·阿勒薩尼10月28日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上說,雖然美國頁巖氣產量迅速增加的預期對市場有影響,但國際天然氣市場2015年底之前仍將保持供應緊俏局面。  阿勒薩尼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說,這是因為天然氣需求未來兩年內會保持增長,但供應暫時不會有明顯變化。  他說,天然氣作為新型清潔能源越來越重要。過去10年,全球能源需求平均每年增長2.5%,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外經濟體對天然氣的需求更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  阿勒薩尼說,亞洲市場對卡塔爾天然氣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司一直與該市場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也儘量選擇長期合約。日本一直以來是核心市場之一,近年中國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公司與中海油等企業的合作越來越多。在東南亞,卡塔爾天然氣公司正與積極擴展天然氣碼頭業務的新加坡合作。&中國將帶動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  通用電氣(GE)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日前在北京發佈白皮書《綠色創想——天然氣時代》時提出,中國將引領全球未來的天然氣需求增長,天然氣在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的上升,將產生巨大的經濟、環境和社會價值。  報告預測,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將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整個天然氣市場的規模將是目前的2.5倍。傑夫·伊梅爾特指出,天然氣取代煤炭每年平均將節約3800億元的環境成本。研究顯示,如果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從2012年的4%增長到2025年的8%,由此帶來的煤炭消費減少可以節約5萬億元人民幣的環境成本。  綠色創想作為通用電氣公司的一項長期戰略,致力於創新的環保解決方案並推動經濟增長。從天然氣的開採、運輸到應用,尤其是天然氣發電,GE綠色創想提供了一系列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截至目前,通用電氣已經在中國推出了31款綠色創想認證產品,減少了700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並節約8萬噸水資源。&東南亞能源市場潛力漸顯&  出席新加坡國際能源周的業界人士28日熱議亞洲能源市場潛力,一些人認為東南亞能源市場有可能成為繼中國和印度之後另一備受關注的潛力市場。  由於新能源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中將佔有重要地位,亞洲新能源市場的供求趨勢變化也是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之一。  在當天新加坡能源峰會的討論環節,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師法蒂赫·比羅爾說,過去人們討論能源需求關注的焦點往往是中國和印度,而擁有6億人口的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迅速,也許應該是要關注的另一個潛力市場。  他說,這三個新興能源市場的崛起意味著全球能源市場的重心將真正出現“重心東移”現象,雖然這一過程可能緩慢進行。  亞洲的能源需求也備受能源出口國的關注。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公司卡塔爾天然氣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謝赫哈立德·本哈裏發·阿勒薩尼在會上致辭時除了提及日本和中國兩大能源進口國,也提及該公司與新加坡的合作。他說,卡塔爾天然氣公司已開始向新加坡交付液化天然氣貨物。  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內政部和貿工部第二部長易華仁說,新加坡的第一個液化天然氣碼頭今年5月投入運營,每年供氣量為350萬噸。隨著今年年底第三個儲罐投入使用,年供氣量將增加到600萬噸。第四個儲罐的建設計劃也已經公佈,屆時年供氣量將增加到900萬噸。  美國國務院能源資源局高級官員阿莫斯·霍奇斯坦因出席會議時表示,如何把握頁巖氣革命帶來的機遇是個重要課題。他說,預計頁巖氣進入市場將造成一個梯級的價格格局,由於天然氣的液化過程需要大量投資,這意味著也許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將比較便宜,歐洲其次,而亞洲等新興市場則相對較高。&印度政府擬22億美元將原油儲備提升3倍&  北京時間10月24日晚間消息,亞洲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印度將支出22億美元以將其已提議的緊急原油儲備量提高至目前的3倍;該國正尋求方法以防供應鏈中斷影響國家經濟。  印度戰略石油儲備有限公司(Indian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s Ltd.)CEO Rajan K. Pillai表示,印度政府將出資1330億盧比(約合22億美元)修建四處儲油庫,總儲量為1250萬噸,另外,容量503萬噸的油庫已經在建設中。印度將要求其國內最大的兩家煉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以及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industan Petroleum Corp.)幫助儲滿石油儲備。  印度總理辛格正尋求方法帶領印度免遭中東以及非洲地區多年政治風險因素的影響,這兩個地區佔到印度原油進口的85%。歐盟以及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已經迫使印度在四年間將來自波斯灣國家的原油進口量削減了一半;另外,敘利亞以及蘇丹的內戰也限制了印度的原油採購量。  Pillai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印度渴望成為一個發達國家,那麼擁有相當數量的戰略石油儲備對此十分重要。”  耗竭的財政狀況  在2014年前儲滿第一階段的三個油庫將花費2348億盧比,這可能會耗竭政府的財政資源,而辛格也恰在此時試圖將國家的財政赤字縮減至6年低位。此舉若失敗可能會惡化將印度信用評級降為垃圾級的風險。  印度機構投資經紀商Asian Markets Securities(AMSEC)研究部副總Kamlesh Kotak表示:“在一年的時間內提供這麼多資金用於原油採購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即使政府此前計劃在3年內儲滿這些油庫,也不見得會有所緩和。”&化工市場進入調整期  隨著10月步入尾聲,化工市場的傳統旺季即將結束。國際原油上周走勢低迷,則成為市場的另一大利空。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化工行業即將進入新一輪的調整週期。  在生意社監測的68個重要化工品漲跌榜中,上周均漲跌幅為-0.29%,表現不如前一週。其中環比上升的商品共23種,漲幅前三的商品分別為三氯甲烷、輕質純鹼、苯胺;環比下降的商品超過上漲商品數量,達29種。  生意社化工行業分析師張明表示,從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來看,化工行業較去年同期下降8.56%,而自今年二季度開始一直推動市場上行的兩大動力國際原油與傳統內銷旺季都逐漸淡出。  從產業板塊來看,鹽鹼產業鏈連續三周上行,其分支液氯-甲烷氯化物產業鏈也保持旺盛生命力;因即將到來停產期,溴化工產業鏈也在廠家的有意提振之下開始上漲;化肥板塊、製冷劑板塊以及有機醇、芳烴板塊則整體步入下行軌道。  無機產品方面,供需失衡成為無機產品近期連漲的重要因素。由於下游電解鋁企業需求好轉,帶動冰晶石價格上漲;進入10月下旬,南美洲及國內農藥需求均進入淡季,廠家庫存高企,而接下來業內仍有17萬噸的產能新建計劃,兩相作用之下草甘膦價格連續兩周穩步下行。&前三季度國內原油產量增長2.3%&  據運行快報統計,前三季度,國內原油產量15519萬噸,同比增長2.3%,其中三季度增長0.5%。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原油加工量32863萬噸,增長7.4%,其中三季度增長8.8%;成品油產量20215萬噸,增長6.4%,其中三季度增長7.2%,分品種看,汽、柴油分別增長13.3%和1.2%;成品油表觀消費量19484萬噸,增長4.3%,其中汽油增長11.5%,柴油下降0.8%;9月底成品油庫存較去年同期高出142萬噸。&中緬天然氣管道全線貫通 西南能源通道正式確立&  10月20日11時,一個簡單的閥門被莊重地打開,這個瞬間,中國石油西南管道公司貴港輸氣站的放空塔頂燃起了橙色火苗,這標誌著全長2520公里的中緬天然氣管道—中國第四大油氣進口能源戰略通道正式打通。  中緬天然氣管道與同時在建的中緬原油管道合稱為“中緬油氣管道”,該管道是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後的中國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工程,這條全長7676公里的管道對於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推進西南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最難建設的管道工程  中緬天然氣管道起于緬甸皎漂市,從南坎進入中國境內的雲南瑞麗市,經廣西貴陽到達貴港市。管道幹線全長2520公里,緬甸段793公里,國內段1727公里,設計年輸量120億立方米,設計壓力10兆帕,管道直徑1016毫米。  中緬油氣管道全長7676公里,其中緬甸段1504公里,中國境內段6172公里。原油管道年設計輸量2200萬噸。  過去兩年中,美國管道建設專家巴斯特格雷曾兩次深入中緬油氣管道現場踏勘,他感慨道:“這是我所看到的最難建設的管道工程。在世界範圍內沒有一個團隊能在30個月內完成管道建設任務。”  中緬油氣管道穿越馬德島兩大海溝,翻越若開山,穿越或跨越伊洛瓦底江、米坦格河、瑞麗江、怒江和瀾滄江等56處大中型江河。尤其是國內段管道地處橫斷山脈、雲貴高原和岩溶地區,81%為山區丘陵,沿線斷裂帶密布,地震活動頻繁,雨季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頻發。  在管道開工建設後,僅2013年就遭遇了“420雅安大地震”、“618特大雷暴”、“79特大洪災”和“722定西大地震”等幾次重大災害,使安全成為管道建設中的頭等大事。  此外,國內段工期緊張程度也是在中國管道建設歷史上前所未有。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從2011年9月16日控制性隧道工程開工,線路工程2012年3月15日實驗段開工建設,在境外段已經開工建設15個月的情況下,留給國內段的時間窗口只有14個月。  這就是巴斯特格雷眼中的奇跡:今年7月28日,中緬天然氣管道開始向國內供氣,緬甸天然氣從緬甸南坎站進入中國境內的瑞麗站。8月3日,瑞麗—祿豐段一次投產成功,事實上,國內段用了15個月完成了工程建設並實現通氣目標。  重要的連接作用  據中國石油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吳宏介紹,中緬天然氣管道幹線建成投產後,國內段將通過西氣東輸二線廣南支幹線向廣東地區輸送天然氣,並從貴陽向中貴線(中衛—貴陽)分輸,中緬線、中貴線與西氣東輸二線廣南支幹線在貴陽、貴港會師,三線“聯通合網”。  中貴線的建設源於西部大開發。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展,川渝地區對能源特別是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原有的供氣格局難以應對,在此背景下,中國石油提出建設中貴線工程,主要承擔把中亞二期天然氣輸往沿線市場和進一步輸往廣東市場。  長約1613公里的中貴線在2013年9月28日全線完工。在中緬天然氣管道投產後,來自緬甸的每年20億方天然氣將通過中貴線分輸,中貴線把中緬天然氣管道和西氣東輸系統連接在一起,使這兩個管網系統的氣源可以進行相互調度和置換,在此基礎上,進口中亞氣、塔裏木、長慶和川渝等四大氣源以及西氣東輸系統、陜京線系統、川渝管網及中緬等幹線系統也從而連接起來,西部進口天然氣大通道開始發揮出其巨大作用和能量。  如此佈局後,緬甸天然氣不僅滿足雲南和貴州等西南地區的用氣需求,還與其他氣區及沿海管網相連,從而實現了國產氣與進口管道天然氣的連接,提高了中國天然氣供應的整體安全性。  巨大的經濟效應  《印度時報》網站10月21日報道稱,中緬兩國宏偉的石油與天然氣管道項目總共耗資25億美元,此次投產的天然氣管道是該項目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發佈的資訊顯示,中緬天然氣管道的輸氣能力將達到每年120億立方米,中國將因此降低對煤炭的依賴度,每年減少的煤炭消費量將達到30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5283多萬噸,工程建設帶動沿線直接投資超過1000億元。  以廣西貴港為例,貴港新奧燃氣有限公司擁有城市燃氣的特許經營權,也是唯一在貴港地區擁有西氣東輸二線接氣權的企業,貴港新奧的總工程師任勍生告訴記者,管道貫通後,到達貴港的管輸天然氣是3.96元/立方,此前的液化天然氣是4.6元/立方,成本價格上的變化,除了讓以前燒煤或使用液化天然氣的居民即刻成為天然氣用戶,還會增加大量的工商用戶和成片的工業園區客戶。  除了惠及中緬兩國上億民眾,這也是一個國際社會上“多贏”的成果。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是除了中國和緬甸,還有韓國和印度參與的四國六方合資項目,經緬甸投資委員會(MIC)核準,各方出資註冊成立了兩家合資公司“東南亞原油管道有限公司”(SEAOP)和“東南亞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SEAGP),分別負責運營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項目。  管道建成後,緬甸除了每年獲得200萬噸原油和20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管道還可將緬甸投資開發的上游氣田的天然氣輸送到下游用戶手中,從而實現緬甸國內的經濟價值。  按照協議約定,管道項目每年將為緬甸帶來包括稅收、投資分紅、路權費、過境費、培訓基金以及社會經濟援助資金等直接收益,如:緬甸每年從管道項目直接獲取1381萬美元的路權費,及每噸1美元的原油管道過境費。同時,作為SEAGP/SEAOP的股東,緬甸在未來30年也將獲得豐厚的投資分紅。  所以,緬甸副總統吳年吞曾對此評價說:“中緬油氣管道不僅是參與投資的四國互惠共贏的項目,而且將使緬甸的經濟、工業化和電氣化得到提高,對緬甸的長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項目通過國際公開、公平、公正的招標,有來自於中國、緬甸、印度、美國、德國、英國和阿聯酋等十余個國家的參建單位和供貨商參與其中。  天然氣需求將持續增加  按照已經出臺的天然氣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將由目前的4%提高到8%。  從全球範圍來看,經濟發展自然促進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需求的滿足需要管道運輸來實現油氣資源的穩定供應,管網的發展速度與規模,與一國經濟發展速度與規模成正比,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也同時是油氣管網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  美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管網,整個北美天然氣幹線管道長度超過48萬公里。而美國境內約有15.29萬公里的成品油管網,所到之處遍佈美國50個州。  俄羅斯油氣管道運輸系統的長度和運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目前現有幹線油氣管道總長度為23.1萬公里。90%以上的原油和100%以上的天然氣均通過管道運輸。俄羅斯同時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產量最大的國家,擁有規模最大的供氣管網系統,該系統包括500多個氣田和22.6萬公里輸氣幹線,每年向世界1500多個城市和鄉鎮供氣。  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中心處長潘繼平在今年第三屆中國國際液化天然氣大會上表示,2020年到2030年將是中國天然氣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天然氣發展的黃金期。他預計,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3500億-3800億立方米,2030年達到5500億-6000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增長8%-9%。而這其中,進口天然氣將佔到三分之一比重。  根據目前全國天然氣需求情況以及未來天然氣發展規劃,國內自產天然氣增長速度遠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天然氣需求,供需缺口日趨嚴重,從緬甸進口天然氣,打開了中國從西南地區進口天然氣的門戶,從而使更多的天然氣通道延伸到全國各地。&中國化肥生產和消費居世界首位&  農業部組織專家完成了《中國三大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報告》並於近期發佈了有關研究成果。  《報告》表明,目前我國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鉀肥當季平均利用率分別為33%、24%、42%。其中,小麥氮肥、磷肥、鉀肥利用率分別為32%、19%、44%,水稻氮肥、磷肥、鉀肥利用率分別為35%、25%、41%,玉米氮肥、磷肥、鉀肥利用率分別為32%、25%、43%。目前我國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水準已經進入國際上公認的適宜範圍,但仍然處於較低的水準,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是世界化肥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提高肥料利用率,是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各級農業部門將從五個方面深入推進科學施肥工作,減少不合理肥料投入,不斷提高肥料利用率。&服裝產業出口需求有所回升&  三季度,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為97.4,與上季度基本持平;中經服裝產業預警指數為80.0,較上季度回升6.7點,繼續在偏冷的“淺藍燈區”運行。  景氣分析表明,三季度,服裝行業整體運行基本平穩。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額增速有所加快;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和稅金總額增速有不同程度的放緩  景氣走勢基本平穩  2013年三季度,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為97.4(2003年增長水準=100),與上季度基本持平(微降0.1點),呈現平穩運行態勢。  在構成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的6個指標(僅剔除季節因素,保留隨機因素)中,與上季度相比,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額增速有所回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和稅金總額增速也有不同程度的放緩;從業人數降幅收窄。  在進一步剔除隨機因素後,中經服裝產業景氣指數為96.3(見景氣走勢圖中的藍色曲線),較上季度下降0.6點,低於未剔除隨機因素的景氣指數1.1點,兩者之差比上季度擴大0.5點,這表明服裝行業自身增長的內生動力仍顯不足。  預警指數小幅回升  三季度,中經服裝產業預警指數為80.0,較上季度回升6.7點。服裝行業繼續在偏冷的“淺藍燈區”運行。  生產溫和增長  經初步季節調整,三季度服裝產量為72億件,同比增長0.6%,而上季度為同比下降24.3%。  本季度服裝行業出口形勢良好,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有所提高,然而服裝行業生產要素成本高企的壓力長期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服裝企業的生產,產量增速難以加快。  銷售收入增速降至歷史低位  經初步季節調整,三季度服裝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3796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較上季度回落5.2個百分點,連續2個季度呈現下行態勢。  出口需求有所回升  經初步季節調整,三季度服裝出口額為516億美元,同比增長10.0%,增速較上季度回升4.6個百分點。  價格漲勢繼續趨緩  三季度,服裝行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1.0%,漲幅較上季度減少0.3個百分點,延續了2011年四季度以來漲幅持續回落的態勢。  去庫存化進程仍在延續  經初步季節調整,三季度末,服裝行業產成品資金為697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較上季度放緩1.7個百分點,延續了7個季度的放緩態勢,表明服裝行業去庫存化進程仍在進行中。  自2011年四季度以來,服裝行業產成品資金和銷售收入增速基本呈現了一致的放緩走勢,可見服裝企業在面臨銷售增長乏力的局面時,都更加重視清理庫存。  利潤增速明顯回落  經初步季節調整,三季度服裝行業實現利潤總額181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較上季度回落13.5個百分點,利潤增速放緩與近期服裝內銷市場疲弱、價格漲勢趨緩有關。本季度服裝行業銷售利潤率為4.8%,較上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略低於去年同期的4.9%,也低於本季度全部工業5.5%的銷售利潤率。  在行業整體盈利水準下滑的影響下,三季度服裝行業虧損面為17.0%,與去年同期持平;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7.2億元,同比增長60.1%。  應收賬款週轉平穩  截至三季度末,服裝行業應收賬款為1077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較上季度回落1.3個百分點,繼續呈現放緩態勢。從回款速度來看,三季度服裝行業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24.4天,比上季度減少0.5天,表明服裝行業資金週轉效率略有提高。  投資增速加快  經初步季節調整,三季度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977億元,同比增長25.2%,較上季度加快7.2個百分點。  近期服裝行業企業的投資意願仍然較強。同時,面臨服裝行業零售市場低迷的現狀,服裝企業的投資也開始注重結構升級,加大了品牌、技術和創新等方面的投入。  用工保持穩定  經初步季節調整,截至三季度末服裝行業從業人數為330萬人,同比下降0.1%,降幅較上季度收窄0.4個百分點。&各種因素令中國今年棉花收儲量較同期降41%&  根據中國棉花資訊網的數據,目前中國2013年國內棉花收儲量較上年同期下降41%,為73.105萬噸。  中國在9月初啟動臨時收儲計劃,為連續第三年實施國家收儲政策,通過較高的收購價格,為地方棉農提供支援。  收儲價格為每噸20,400元人民幣(3,400美元),幾乎為洲際交易所(ICE)美國12月期棉合約價格的兩倍。  上周中國國內棉花收儲數量達到今年以來最高的一週,共計32.929萬噸,其中24.016萬噸來自國內棉花主產區新疆。  但今年的收儲總量仍遠低於上年同期的124萬噸。今年中國儲備棉管理機構推出新的品質標準,縮小了可收儲棉花的範圍。同時一些農戶希望提高收購價格,因而不願出售。&新西蘭羊毛市場繼續上升&  新西蘭羊毛服務國際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約翰.道森先生報道說,在週四在南部島進行的拍賣時,潛在需求和供應短缺幫助提高了羊毛價格,本次拍賣的羊毛提供量達到7500包。有88%成交。  主要貿易貨幣的權重指數同10月17日進行的上次拍賣相比下降了1%。  同10月10日在南部島進行的上次拍賣相比,17.5微米、20微米和20.5微米的美利奴剪毛的價格下降了1%-1.5%。18-19.5微米的羊毛價格穩定,21-22微米的羊毛價格下降了3%-5%。  25微米和25.5微米的中等美利奴剪毛的價格下降了1%-2%,26和27微米的價格穩定,27.5微米和28微米的上升了2.5%,29微米的上升了9%。  同10月17日在北部島進行的拍賣相比,32-36微米的細雜交剪毛的價格上升了5%-6%。  31-33.5微米的細雜交早期剪毛和二次剪毛的價格,3-5英寸和3-4英寸的上升了5%,34-36微米,3-5英寸和3-4英寸的上升了3.5%-4%。  37-39微米4-6英寸的粗雜交剪毛的價格上升了4.5%。  3-5英寸的粗雜交早期剪毛和二次剪毛的價格上升了3%,3-4英寸的上升了5%。下次拍賣將在10月31日在北部島進行,提供拍賣的羊毛數量達到5500包。&俄羅斯入世促進本國紗線進口量大幅增加&  俄羅斯商務諮詢網近日報道,據“俄羅斯紗線市場分析”數據稱,過去5年,俄羅斯市場紗線供應下跌5.6%。產品供應量下降的基本因素是需求減少。在2008年~2012年,俄羅斯紗線需求下降了6.6%。需求下滑的原因是俄羅斯輕工業各部門,如服裝、鞋帽、針織品及俄羅斯傢具企業對紗線需求的減少。此外,政府訂單減少也對需求下降產生了影響。  2008年~2012年,俄羅斯紗線產量下降了8.5%,而紗線進口增加了25.5%。俄羅斯進口紗線主要來自中國和土耳其,2008年~2012年,從中國進口紗線平均佔俄羅斯進口總量的60.6%,而從土耳其進口平均佔到10.3%。分析人士預測,2013年~2017年,俄羅斯紗線進口量將逐年增長。俄羅斯入世將會促進紗線進口量的增加。在俄羅斯入世前合成紗線和人造紗線的進口關稅為10%。而到2015年,最遲到2016年,紗線關稅將被取消。&國際棉花咨委會預計本年度全球棉花價格穩定&  國際棉花諮詢委員會(ICAC)近日表示,受棉花庫存和消費需求減弱影響,年度,全球棉花價格預計與去年保持持平。Cotlook A指數的平均為90美分/磅,類似于去年的88美分/磅,低於上月相關部門預測的103美分/磅的平均值。ICAC還表示,年度,全球棉產量將達2550噸,而全球紡織廠的棉花使用量預計保持在2350萬噸,而消費市場部分也將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  從棉花產量看,受不利天氣條件和種植面積下降影響,美國和中國棉產量均明顯低於上年度。南半球在本月已開始大規模植棉,預計本年度種植棉花約270萬公頃,和2012年相當。隨著南美種植面積的擴大,全球棉產量將會再提高。從棉花交易及庫存看,年,世界棉花貿易預計為850萬噸,比上年度約減少100萬噸,主要緣于中國進口量的下降。今年9月,中國為增加儲備購棉總計超過10萬噸,年,儲備量預計將增加到1140萬噸,比上年增長200萬噸。世界棉花期末庫存預計為204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200萬噸。然而,中國以外的全球期末庫存增加不到20萬噸,因此,中國將擁有全球將近60%的棉花庫存量。&中國服裝行業近5年保持內外兩個市場的持續增長&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服裝協會五屆十次常務理事會上,發佈了過去5年中國服裝行業的統計數據。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表示,過去5年是中國服裝業提升發展最快的5年。5年來,面對國際國內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服裝行業保持了兩個市場的持續增長,價值創新步伐不斷加快,轉型升級全面提速,整個產業呈現出創新發展的新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在外貿出口方面,我國過去5年服裝出口數量相對穩定,但出口金額不斷增加,從2008年的1197.9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1601.55億美元。在國內消費方面,限額以上商業企業服裝零售額從2008年的3775.5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9777.80億元,增長158.98%。陳大鵬指出,全球化和資訊化進程的加快,產業資源在全球範圍內重新配置,給中國服裝產業所帶來的多方位考驗,行業應採取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全面提升內生新動力,積極培育品牌成長等有效措施,在過去產業發展積累的基礎上進行更新和轉換,以更高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創新切入,激發內生動力,構建新優勢。&美國棉紗對華出口持續攀升&  為促進美國棉紗產品與中國紡織企業的貿易往來與交流合作,10月8日~12日,美國國際棉花協會在廣州舉辦了一次棉紡織產品供應鏈的市場推廣活動。來自美國的Buehler Quality Yarns、Frontier Spinning和Parkdale 3家棉紡企業與25家中國企業在見面交流中。在當前美國對華出口棉紗形勢持續向好的情況下,美國企業希望進一步了解中國紡織企業對棉紗產品的需求,以實現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自2012年美國國際棉花協會組織美國棉紗行業代表團首次訪華至今,美國棉紗廠商向中國出口棉紗同比增加了192%,累計出口量達到3.7萬噸。2013年前8個月,美國棉紗銷售額達到1.2億美元,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4400萬美元,以及2012年全年8400萬美元的銷售額。活動期間,美國棉花公司向中國企業詳細介紹了美國氣流紡紗線產品的特性,Buehler公司也介紹了以高品質著稱的彪馬棉(長絨棉)棉紗的優良性能,美國國際棉花協會介紹了美國棉花的生產形勢及紡紗產業的分佈狀況。商貿洽談結束後,美國棉紡行業代表參觀了廣東多家紡織廠,會見了棉紡織企業原料採購經理,並就產品技術和市場情況進行了交流。&我國太陽能電池產能過剩高達95%&日前天則經濟研究所發佈的研究報告預計,除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外,一些新興產業也出現產能過剩,如太陽能電池產能過剩達95%,風電設備產能利用低於60%。有色、石化等產品也出現銷售困難。  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末工業產能利用率只有78.6%,過剩產能高達21.4%。&“如此普遍的大範圍、大規模的產能過剩如不能及時化解,將使我國工業陷入長期蕭條。”天則經濟研究所的該份報告指出,化解產能過剩還要通過改革,如改革現行政府考核機制和中央地方財政體制,從根本上解決地方的投資衝動。&&9月份家用空調出口總量同比下降13.9%&  2013年9月家用空調出口總量150.06萬台,同比下降13.9%,環比下降28.8%。9月空調出口金額約為3.91億美元,同比下降12.2%,環比下降28.6%;平均單價260.3美元,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0.3%。  9月空調出口到亞洲總量53.2萬台,同比下降6.59%。日本、印度尼西亞、香港、菲律賓、伊拉克是本月亞洲出口前五位,除空調出口伊拉克同比小幅下滑外,其他四地區出口均以上漲為主。從出口企業來看,格力、美的、富士通、奧克斯、夏普為本月出口亞洲前五家企業。  9月空調出口北美洲總量8.42萬台,同比下降5.05%。就國家而言,本月空調出口美國同比小幅下滑,降幅約為2.6%;出口加拿大空調量本月也同比下降62.2%;從出口企業來看,美的、海爾、格力、TCL、LG位列本月出口北美前五位。  9月空調出口歐洲7.83萬台,同比下降40.12%。就國家而言,俄羅斯、義大利、德國、烏克蘭、土耳其是本月歐洲方向出口前五國,其中空調出口俄羅斯、義大利、土耳其同比略有所下降,而出口德國、烏克蘭同比增幅較大;從出口企業來看,格力、富士通、美的為本月出口前三位。  9月空調出口拉丁美洲58.07萬台,同比下降14.41%。巴西、委內瑞拉、阿根廷是本月出口拉美前三國,其中本月空調出口上述三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降幅依次為1.9%、49.2%,20.2%;從出口企業來看,美的、海信科龍、格力、三星、TCL為本月出口前五家企業。  9月空調出口非洲10.96萬台,同比下降47.85%。南非、尼日利亞是本月非洲方向出口國家前兩位,本月空調出口南非同比基本維持平,出口尼日利亞降幅較大,約為61%。,從出口企業來看,美的、奧克斯、TCL、格蘭仕、志高是本月出口非洲前五家企業。9月空調出口大洋洲11.53萬台,同比增長79.92%。本月空調出口澳大利亞為11.13萬台,同比增長84.1%;格力、富士通、美的依舊是本月中國空調出口大洋洲前三家企業。&生鮮乳價連漲13個月近年最大奶荒席捲全國&  持續了一段時間的奶荒仍未有好轉跡象。全國生鮮乳價格連續13個月上漲,目前低端奶到處斷貨,高端奶漲價,還有企業被奶荒打亂了產品推廣計劃。蒙牛、伊利等品牌的袋裝奶無處可尋,有華北地區超市渠道的經銷商對南都記者透露,從八月份開始,袋裝奶等低端奶的供貨就趨於緊張,到九月開始出現斷貨,而高端奶供貨充足,價格則不斷上漲。在廣州的一些超市,南都記者發現,與七月份相比,不少主流品牌“屋頂裝”純牛奶至少有四五毛錢以上的漲幅,有的甚至漲了一塊。“從8,9元價格,提高到接近十元,漲幅超過10%。”某超市售貨員稱。  散戶退出及高溫高成本導致奶荒  低端奶缺貨、高端奶猛漲的背後,是巨大的鮮奶供給缺口,蒙牛、伊利等各大乳企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均坦言目前缺奶。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發展研究所的一項調研顯示,今年7-8月份對黑龍江、內蒙古等地調查顯示,奶牛存欄數量同比降幅10%-20%。  根據農業部近日公佈的9月第4周數據,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區)生鮮乳平均價格3.74元/公斤,比上周上漲1.1%,同比上漲13.7%。“現在養牛賣肉掙錢,賣奶不掙錢。”一位不願具名的內蒙古奶農對南都記者如此說道。據了解,現在飼料價格飛漲,再加上其他成本,生鮮乳賣給企業之後,每斤奶大概要虧兩三毛錢,至於政府補貼,多位奶農均對南都記者表示,“補貼到不了我們這類散戶的手裏,大多是給大牧場。”  聖元董事長張亮表示,“目前的奶業政策基本消滅了奶農個體養牛,但目前大型牧場建設無法替補,總體存欄大幅度下降,未來一段時期,鮮奶供應量還會減少。在奶源總體不足的情況下,企業一定會首先保證高價產品的生產,普通低端產品供應不足就可以理解了。”當前我國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為37%,這也意味著仍有超過六成的奶源由散戶提供,而目前的現狀是散戶的加速退出。據估算,在養殖、加工、銷售整個產業鏈中,奶牛養殖資金投入佔六成,而其利潤收益僅佔兩成,養殖投入大、風險大、利潤低。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研究員宋亮對南都記者表示,“液態奶漲價是沒有辦法,今年尤其是南方地區,天氣特別炎熱,奶牛的單產下降得比較厲害,嚴重的單產下降到三分之一以下,需求又比較大的季節,出現奶荒,蒙牛伊利的養殖成本較高。”“此外,現在對乳製品的食品安全壓力很大,對企業工藝要求更加嚴格,整個生產成本都在上漲,終端產品需要進一步調價。”宋亮補充說道。  高端奶漲價有趁火打劫之嫌  對於企業來講,面對奶荒,唯有採取“壓縮中低端,力保高端”的方式調整產品結構,“目前每天的生鮮奶缺口就有一兩百噸,只有砍掉一些中低端,才能確保高端奶的供應不受影響,”有北方某乳企的高管對南都記者透露,“高端奶產品的利潤率有20%,而低端奶的利潤率只有2%左右,而且在有些渠道賣低端奶甚至是賠本賺吆喝,在當前的奶荒之下,棄低端保高端的方式反而可能使企業的效益不受太大的影響。”但該乳企高管也坦言,“如果奶荒繼續持續下去,高端奶的供應也肯定會受影響。並且,原計劃在某些地區的推廣或者渠道鋪設還是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就是怕到時候貨供不上,現在只能看氣溫降低後,局面能否有所改觀。”乳業專家王丁棉則認為企業在這個時候利用高端奶漲價有點趁火打劫之嫌,“國內奶源確實短缺,現在的奶價比之前兩個月平均提高7%左右,6月3.98元每公斤,8月4.22元每公斤,小規模農場3.5元每公斤,一盒增加4分半左右的成本,現在整體提價5%-8%,大概三毛錢。此外,包材是生產成本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材根本沒提價,利樂公司現在正受到反壟斷調查,不敢頂風提價,成本上漲只是託詞,主要目的是業績好看。另外,我覺得,蒙牛伊利他們的高端奶的銷售可能有問題,所以必須通過提價來增加收入,金典和特侖蘇本來就是暴利產品,如果不是銷售降得厲害,根本不必用提價的方式來增加利潤。”&鋻於供應過剩 國際糖價漲勢難以為繼&  國際糖業組織知名專家稱,全球糖價的復蘇勢頭或難以維持至2014年,因全球糖市供應過剩。雖然目前糖價已脫離7月觸及的三年低點。  國際糖業組織(IS0)總裁Peter Baron在第13屆“Daragro國際糖和乙醇會議”上稱,10月起的2013/14榨季全球糖產量將觸及1.808億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這將超過1.763億噸的全球消費。並且消費國和生產國庫存將延續至2014年。全球頭號產糖國巴西在2013/14榨季將產糖4100萬噸,下一榨季將產糖4200萬噸。  印度最大甘蔗產區一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糖業理事稱,印度2013/14榨季糖產量預計在2450萬噸,少於之前一年的2580萬噸,但仍高於最初預估。  糖業知名分析機構Kingsman的分析師稱過去幾年,全球糖進口需求增長可以視作需求強健的積極信號,但這些進口是否能夠消化,或成為庫存還尚不清晰。儘管我們知道進口強勁,但卻難以確定消費情況。  一家知名貿易公司主管表示,全球糖市場450萬噸的剩餘量正在縮鹼,而需求正以每年約2%的速度遞增。全球糖市結構正在轉變,這意味著明年價格將持續震蕩。對於明年糖價走勢目前還說不上,巴西Copersucar公司位於桑多斯港的糖庫存上週五因發生火災而被毀,火災還導致該港口運轉癱瘓。  國際糖價對火災消息做出迅速反應。洲際交易所(ICE)3月原糖期貨週五上升逾6%至一年高位,之後縮減漲幅。3月原糖合約週二下跌0.31%至每磅19.36美分。  國際糖業組織(IS0)總裁表示,亞洲預計仍將是未來需求增長的發動機,到2020年亞洲將佔全球食糖需求總量的半壁江山。2020年中國有望成為繼印度之後的全球第二大食糖消費國,儘管中國2013年進口下滑。另外,他還補充到,2015年將會是糖價扭轉方向的一年。&全球節能時代將到 未來兩年LED照明市場爆發&&&& 資源的日漸枯竭,節能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目前全球照明佔電力消耗的比重約19%,換算成電力消耗量高達2651TWh。如果採用現有最有效率的節能燈具取代現有照明裝置系統,將可以節省30%的照明能源消耗。LED照明在環保節能方面有非常顯著的優勢,故其發展前景非常好。他指出,LED在中國發展比較順利,做驅動、做光源等各種各樣的廠如雨後春筍都起來了。目前還沒有看到能夠代替LED的光源,節能燈的下一代可能就是LED來代替它。同時,現在LED光源在2012、2013年發展還算比較平穩,以後也會越來越好。 &&& 在我國LED照明產業政策環境不斷完善,產業規模持續增長,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高,應用領域不斷開拓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們可以看到LED照明產業愈加光明的前景。 &&& 2014、2015年這兩年內,隨著很多工藝的成熟性,產能效率的提高,LED總體的價格就會下降。LED電源也會慢慢地成熟,待它的設計、工藝和品質、應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它的價格也會往下走。前幾年主要因為它的成本難控制,所以大量推廣成了問題,但是經過這兩年的變化,它的成本不斷降低,趨勢也就已經可行了。LED照明發展是個必然趨勢,不管是從節能減排還是其他方面來講這都是必然的趨勢。達鑫副總經理劉邦才也表示,LED照明目前市場很廣闊,就就幾個季度來看,LED行業的業績還是遞增不減的。2014、2015年甚至未來5年之前都應該增長。 不管是LED照明業界人士,還是電子變壓器人士均對2014、2015年LED照明市場十分看好。LED照明發展必然帶動LED驅動電源發展,而電子變壓器、電感作為LED驅動電源所需的元器件,前景可觀。&國際鋼協:鋼鐵衍生品市場依然缺乏流動性國際鋼鐵協會總幹事埃德溫·巴松(EdwinBasson)稱,由於鋼鐵衍生品未能實現充分流通或者達到成熟水準,國際鋼協目前尚未考慮改變其在使用或是否能夠惠及成員單位方面所持的官方立場。在國際鋼協于巴西聖保羅召開的第47屆年會期間,巴松稱,儘管審查期延長至去年的新德里年會之前完成,但在此之後該機構依然維持中立立場。&&& 巴松表示,作為國際鋼協,並沒有類似鋼鐵業應當或不應當使用此類工具的觀點,這還要看個人、單個成員單位所做的決定。這並不是國際鋼協可以促成或者阻止發生的事,但這作為一個市場,需要變得更加成熟,並且鋼鐵工業需要發展到一個適宜的水準,市場足夠成熟可以讓其參與進來。巴松認為一年之後可能比一年前更加接近這種適宜水準,但同樣不同企業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國際鋼協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同時擁有鋼材產品和煉鋼原材料的工具是重復的,但未來哪種會更加重要目前仍沒有定論。這與一些業內人士的觀點一致,這些人士認為整個供應鏈應當使用鐵礦石掉期/期貨來對衝鋼材風險。有一些汽車生產企業的例證尤其證實這一點,他們採用這種方式,通過鐵礦石掉期交易,來對衝鋼材合約中的原材料條款。其他人士則認為,成品鋼材附加值較高,遠不能從鐵礦石中抵消,例如某終端用戶採購鍍鋅產品,可能並不想使用鐵礦石來對衝其風險。&&& 國際鋼協認為,當前衍生品市場流動性還不夠充分,不足以成為整個鋼鐵業可用的工具。在石油行業,衍生品貿易遠遠超出實體貿易。鐵礦石掉期交易僅佔現貨貿易的20%-22%,現貨貿易在海運市場佔有率僅約20%-30%。巴松表示,這只佔整個市場約5%的份額,仍然是非常低。儘管如此,在黑色金屬衍生品市場上,鐵礦石仍是最具流動性的產品。巴松稱,成品鋼材方面也是如此,衍生品貿易更加少。當前的事實是,生產企業並未普遍使用鋼材衍生品,這說明他們對當前這些市場的流動性並不感到適宜,因此無法為大多數市場提供適當的定價。鋼廠10月減產明顯 粗鋼產量旬環比大幅下降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0月中旬重點企業粗鋼日產量171.17萬噸,減量5.24萬噸,旬環比下降2.97%;全國預估粗鋼日產量210.68萬噸,減量2.13萬噸,旬環比下降1%。&&& 對比上旬數據可見,減產前三的企業分別是河北鋼鐵集團0.88萬噸、武鋼集團0.80萬噸、西林鋼鐵0.63萬噸。&&& 分析師表示,產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鋼廠檢修造成的。目前了解到,武鋼集團柳鋼高爐在中旬有檢修,西林鋼鐵10月中旬也進行了季修。&&& 中鋼協數據同時顯示,10月中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庫存量本旬末為1378.8萬噸,較上旬末上漲了28.58萬噸,環比上升2.2%。&&& 分析師指出,進入10月份以來,國內主流鋼廠之所以有明顯的減產行為,主要是因為國內訂單執行率不足以及鋼材出口業務進一步下滑所致。由於供大於求,加上鋼材同質化嚴重,鋼廠之間為了爭奪市場資源,降價成為主要出路。與此同時,隨著鋼廠出廠價和現貨鋼價的下調,鋼企虧損面進一步擴大,在盈利不足甚至虧損加重的情況下,部分鋼廠開始通過增加檢修等手段來控制短期產量。分析師表示,從10月中下旬開始,北方地區已經陸續有鋼材資源開始南下,預計進入11月份後,隨著北方雨雪天氣增多,氣溫加速下降,“北鋼南運”將全面啟動。屆時,北方低價資源大量南下,不僅會加劇南方地區的供應壓力,還可能導致鋼價進一步向下調整。&有色行業前三季度業績堪憂 金屬價格水準走低受行業景氣度低迷影響,有色金屬企業普遍面臨盈利困難的窘境。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10月23日,共有49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發佈三季報業績預告,其中業績預減的有30家,佔比超過60%。其中,12家公司凈利潤同比降幅上限達60%以上。分析人士表示,在需求和流動性雙重擠壓下,有色金屬行業復蘇短期難以展開,未來一段時間有色金屬企業仍面臨業績壓力。  行業業績普遍下滑  雲南銅業2013年三季報業績預告顯示,今年1-9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5億元至15.5億元,折合基本每股收益為虧損1.06元至1.09元。雖然2012年前三季度雲南銅業同樣處在虧損狀態,但虧損金額僅為四千余萬元,2013年同期這一虧損幅度便增長超過30倍。  從業績預告中還能看到公司業績有進一步惡化趨勢。上半年公司虧損8.17億元,前三季度便虧損超過15億元,第三季度單季虧損超過6.83億元,虧損額進一步加大。  對於凈利潤出現巨虧,雲南銅業稱,2013年1-9月份,有色金屬市場行情下滑,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價格均較上年同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電解銅價格下跌了7%,黃金價格下跌了15%,白銀價格下跌了28%。受此影響,公司1-9月份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從有色金屬企業披露的三季報預告來看,業績持續下滑甚至虧損企業並不在少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共有49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披露了三季報預告,其中30家公司三季報業績出現同比下滑,佔比超過60%。江西銅業、金鉬股份均表示前三季度凈利潤將出現較大下降幅度。  分行業來看,有色金屬冶煉與加工行業中,鋁、銅、小金屬、鉛鋅和黃金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預減佔各自領域發佈預告公司總數的50%、57%、64%、60%和50%。金屬非金屬新材料行業中,金屬新材料、磁性材料和非金屬新材料上市公司預減比例分別佔各領域發佈預告公司總數的60%、86%和50%。  金屬價格水準走低  雲南銅業巨虧背後,折射出行業目前面臨的困境。  受到金屬價格同比回落、需求增速下降的影響,今年以來有色金屬行業的盈利水準持續走低。而美元走強、全球經濟弱復蘇的基本格局仍將壓制未來的金屬價格走勢。在需求和流動性雙重擠壓下,有色金屬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持續探底。  前三季度國內銅、鋁、鉛、鋅、鎳、錫等金屬價格分別出現6.1%、7.8%、7.5%、0.2%、14.5%、7.3%的同比下跌。黃金價格同比、環比分別下跌22%、7%。稀土氧化譜釹、銻錠、鉬精礦均價降幅分別達21.8%、14.4%、8.3%,鎢精礦、金屬鍺和碳酸鋰價格則同比上揚2.7%、14.1%和0.5%。  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7、8月伴隨宏觀經濟整體復蘇加之產品價格上漲帶動加工費上漲,企業生產熱情提高,產量和開工率雙雙上揚,同時受制于獲取資金的困難,對金屬的進口需求較旺盛,令銅進口等徘徊于三個月高位。伴隨9月QE未能如期縮減,短期市場出現快速反彈。而貨幣的去化預期始終存在,市場綜合判斷美聯儲在年底縮減QE概率仍較大,從而壓制了金屬商品的價格。接下來的幾個月,金屬市場仍然孕育風險,主要工業金屬公司業績難有改善。  招商證券(行情問診)認為,四季度基本金屬領域仍舊缺乏明顯的投資機會,主要的投資機會仍舊在稀土等稀有金屬及金屬新材料領域。萬聯證券認為,四季度有色金屬行業仍將維持窄幅震蕩的運行格局。大金屬投資策略仍需要精選品種,建議關注基本面改善明顯的鉛金屬品種,同時在產品價格低位運行的大背景下,建議關注佈局礦山資源收購及資產注入預期的投資標的。小金屬板塊建議關注行業景氣度上行的品種。&高盛:調降2014年國際金價目標至1144美元/盎司高盛最新公佈報告顯示,把2013年第四季度黃金價格預期調降至1320美元/盎司,此前預期1375美元/盎司;預計黃金價格在2014年降至1144美元/盎司。  高盛稱,美國經濟改善、實際利率上升及美聯儲開啟減債,這可能是2014年金價受打壓的因素。  市場目前預期,美聯儲可能會在明年3月份開始削減QE。  FT預計,如果11月的數據顯示9月美國形勢穩步好轉,有足夠證據表明明年經濟前景更光明,美聯儲官員就可能在12月18日的FOMC會議上決定小規模縮減QE。  巴克萊的首席經濟學家Dean Maki也將其對美聯儲削減QE的預期時間從今年12月份推遲至明年3月份。  美聯儲的Esther George甚至表示,美聯儲應該在10月份就開始削減QE,以使他們有時間觀察美國經濟的反應。  總之,市場預期美聯儲明年削減QE,市場流動性屆時將收緊,黃金價格會受打擊。  另外,美國長期利率也因美聯儲暗示退出QE而攀升,但是美國最近的國會預算危機令長期利率有所下降。如果美聯儲再次暗示削減QE,長期利率會再次攀上,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將上升。高盛還表示,在美聯儲縮減QE的情況明朗之前,黃金價格料在美元/盎司區間波動。&今明兩年供應過剩料打壓多種基金屬價格據倫敦10月24日消息,週四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銅價今年料跌8%,2014年料進一步下挫,因需求不振的同時,新礦和現有礦山供應卻強勁增長。對26位市場人士的調查顯示,2013年現貨銅價平均預期為每噸7,334.90美元,比2012年均價7,958.33美元跌8%。7月調查時的預估為7,315.70美元。分析師調降2014年的銅價預期至每噸7,050美元,此前預估為7,140美元。產出增長令銅市場前景暗淡,並侵蝕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以現在每噸7,180美元的價格計算,指標三個月期銅今年迄今跌幅超過9%。&“礦山供應以近十年來最快速度增長,且供應干擾有限,”巴克萊資本國際分析師Gayle Berry表示。&“我們預計2014年供應過剩局面將加劇,導致庫存增加,並推動價格跌至新低。”全球最大礦企必和必拓稱,其截至9月末當季銅產量比上年同期增加6%,凸顯供應增長前景。分析師預計,今年銅供應將過剩18.2萬噸,高於此前預估的15.3萬噸,2014年會進一步膨脹至32.8萬噸。銅的主要消費國中國需求在上升的跡象,緩和了對供應過剩的憂慮。之前中國數據顯示,9月精煉銅進口較前月增長32%至19個月高位。中國佔全球精煉銅需求的約40%。&2014年國內粗鋼產量將突破8億噸國務院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週六表示,綜合預測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7.4%和17%,加之鋼鐵進出口還保持一定增加,在這樣的前提下,2014年國內粗鋼產量將突破8億噸。&&& 李新創表示,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研究了包括世界銀行全球經濟分析,包括國務院、社科院等大金融組織對明年的經濟預測及分析的建議,認為明年國內經濟增速維持7.4%速度。鋼材需求分析基於“7.4%”這個基數,認為投資增速不會低於17%。&&& 李新創稱,今年建築行業鋼鐵消費達到3.8億噸,預計明年將達3.9億噸,仍為最主要的鋼鐵消費市場;今年機械行業鋼鐵消費為1.3億噸,預計明年為1.4噸。汽車行業今年消費鋼鐵4,600萬噸,預計明年為5千萬噸。&&& 李新創分析道,儘管建築行業、機械行業和汽車行業明年對鋼材的需求增速將大幅下滑,但仍保持增速。在這樣的前提下,加上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17%以上增速,如果進出口還保持一定增加,國內鋼產量明年將突破8億噸。此外,李新創分析了宏觀經濟對鋼鐵行業的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國內基礎設施不斷加大,包括改革措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對國內鋼鐵行業有好的拉動作用。大氣治理和鋼鐵行業自身的問題,則會對國內鋼鐵行業造成一定的影響2013年1-9月份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2013年1~9月份,全球造船成交回升,我國承接訂單總量持續增長,重點企業抓住機遇開發節能環保船型積極爭取訂單。一、全國三大造船指標 1~9月份,全國造船完工306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6.4%。承接新船訂單380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7.1%。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139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7%,比2012年底增加6.6%。 1~9月份,全國完工出口船258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4.8%;承接出口船訂單354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95%;9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994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7%。出口船舶分別佔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4.3%、93.2%和87.3%。二、重點監測企業 1、造船企業三大指標有升有降 1~9月份,39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造船完工260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1.4%。承接新船訂單355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3%。9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0439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 1~9月份,39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完工出口船223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8.9%;承接出口船訂單3341萬載重噸,同比大幅增長242%;9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916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4%。出口船舶分別佔重點造船企業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5.9%、94.1%和87.8%。2、工業總產值下降 1~9月份,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563.9億元,同比下降12.9%。其中,船舶製造企業1326億元,同比下降27.2%;船舶配套企業185億元,同比下降21.4%;船舶修理企業89.5億元,同比下降10.9%。3、船舶出口下滑 1~9月份,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172.1億元,同比下降24.1%。其中,船舶製造企業980億元,同比下降25.5%;船舶配套企業36億元,同比下降18.1 %;船舶修理企業56.7億元,同比下降17.6%。4、經濟效益降幅較大 &&& 2013年1~9月,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3.1億元,同比下降15.8%。利潤總額49億元,同比下降53.9%。前9月全球新造船市場船東排名據報道,根據ClarksonResearch的統計,今年前9個月,新造船市場投資額最多的依舊是挪威投資者。儘管其投資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但前9個月這些投資者仍然花費了約86億美元下單訂造新船。&&& 目前,手持訂單總投資成本相當可觀,其中包括大量海工船,這些海工船的投資額約佔全部投資額的52.6%。&& &雖然挪威船東的投資成本有所下降,但還是超過了希臘船東和中國船東。1至9月,希臘船東和中國船東在新造船市場的投資額分別為約79億美元和約7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希臘船東的投資成本增加了53%,而中國船東的投資成本則增加了122%。&&& 排名第四的是美國船東,今年前9個月這些船東共花費了約77億美元下單訂造新船。相比之下,今年1至9月,巴西船東投資成本卻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93%,僅有約6億美元。&&& 上個月,全球船東共簽訂了100份新訂單,訂單總額約為44億美元。總體來說,截止9月底,今年全球新造船市場總投資成本約為691億美元,這一數字比比2012年同期下降了27%。其中,歐洲船東投資成本最多,約為319億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亞洲船東,共投資了201億美元。之後是美洲船東,投資總額約為153億美元。去年,挪威船東共花費了169億美元下單訂造新船。緊隨其後的是美國船東,投資成本約為120億美元。排名第三的則是巴西船東,投資成本約為100億美元。&前三季物流總額增9.5% 汪洋強調“最後一公里”10月28日,中國物流與聯合採購會發佈報告說,前三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45.7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5%,增速較上半年回升0.4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回升0.1個百分點,整體上物流需求呈現穩中回升的基本特徵。   這份題為 《前三季度物流運行穩中向好》的報告稱,從行業運行的外部環境來看,四季度國際經濟仍將延續復蘇態勢,國內經濟有望保持平穩增長。在此背景下,物流行業具備保持平穩運行的基礎和條件。   就在10月25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京召開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談會,他指出,總體看物流業發展相對滯後,物流費用高、效率低,城市“最後一公里”配送難、配送貴的問題突出。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國務院領導也多次批示關於解決流通環節難題的問題,特別是針對農產品(行情股吧 買賣點)價格中物流成本偏高的現象。   預計全年物流增速10%   報告指出,三季度以來,社會物流需求增速穩中回升、物流服務價格止跌上揚、企業效益略有好轉、行業轉型持續推進。整體上,前三季度我國物流運行由“穩中偏弱”向“穩中向好”轉變。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工業品物流總額133.4萬億元,佔全社會物流總額的91.5%,可比增長9.6%,增速較上半年回升0.3個百分點,但較去年同期回落.4個百分點。   今年我國經濟增速經歷了在低位震蕩企穩的過程,轉型升級壓力較大,這也鮮明體現在物流行業數據中,即鋼鐵、煤炭、水泥等大宗商品的物流業務量持續低迷,而與快速消費品相關的物流業務規模保持較快增長。   報告稱,預計四季度物流運行將延續平穩增長態勢,其中,受經濟調整轉型影響,傳統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增速難見明顯回升,而快遞速運、一體化物流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等高效高端物流需求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報告判斷,物流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結構調整、業務轉型和模式創新”仍將是物流企業維持生存和促進發展的基本路徑。預計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增速在10%左右。   價格信號也有所反應,8月份以來,物流服務價格有所回升。8、9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LPI)中的物流服務價格指數分別為50.6%和51.3%,環比分別回升2.6和0.7個百分點。   國務院關注“最後一公里”   中國物流成本高於一些發達國家是不爭事實,前三季度,我國每百元社會物流總額的物流費用為4.79元,較上半年下降0.01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11元。反映出儘管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較高,但呈現緩和與改善跡象。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北京召開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談會時表示,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近年來,我國物流業快速發展,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運行,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活。   他也指出,總體看物流業發展相對滯後,物流費用高、效率低,城市“最後一公里”配送難、配送貴的問題突出。   據中國物流協會調查,北京的蔬菜從新發地批發市場到社區零售店的這“最後一公里”物流成本,約為從山東壽光拉到北京新發地費用的4倍。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司長向欣說,我國物流成本偏高,固然有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的原因,但也有制度性成本過高,及物流資源分散、資訊化和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原因。   中國物流資訊中心也指出,部分大型超市利用壟斷地位不公平收取供貨商各種費用,不僅大幅抬高了物價,也不利於物流企業的產業延伸和拓展增值服務;此外,部分企業依靠物流要素壟斷地位實施非公平競爭。   汪洋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抓住城市物流這一關鍵環節,加強部門協調,統籌政策資源,加大工作力度,為物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城市共同配送難題待解   汪洋要求抓好的六點工作中包括,提高物流資訊化水準,扶持建設一批物流資訊平臺,降低貨車空駛率;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實行生活必需品配送車輛優先通行政策;培育第三方物流企業,鼓勵一體化運作和網路化經營等。   其實,在2012年8月時,商務部、財政部就選取了9個城市開展現代物流技術應用與共同配送試點,2013年全國又增加15個城市共同配送試點。重點支援領域和方向包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物流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網點三級配送網路體系。   商務部發佈的《全國城市配送發展指引》提出,全國城市配送的建設目標是:城市配送網點覆蓋率達到40%以上;等量貨物運輸量降低30%以上;物流費用佔商品流通費用的比重下降2個百分點。   這與解決“最後一公里”物流費用居高不下直接相關。   據統計,北京各大快遞物流公司旗下的各級網點數量總和約6000個,因末端網點重復建設帶來的末端環節(場地、人員、能耗、通信等)各類運營成本浪費高達50%以上。企業各自為戰,車輛空駛,編碼不統一等問題普遍存在。 財經評論員張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過流通體制改革使商品流通環節減少,使物流費用從收費環節和收費次數都有所降低是解決物流難題的核心所在,在這個基點出發,資源、設備和資訊的共用就變得極為迫切。&BDI七連跌航運業持續低迷 船東造船衝動不止航運業仍處於低迷之中。截至25日,BD I(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報收1671點,連續七日下跌,累計下跌幅度達289點。然而,在航運業如此低迷的形勢下,一些船東的造船衝動並沒有消減,大手筆訂單不斷涌現。專家表示,當前大規模的造船或延長航運低迷時間。   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日前表示,今年船舶業全球訂單出現回暖,從今年3月份開始,中國船舶行業首度出現新接訂單量高於完工訂單量,存量持續增加,今年前9月,我國新接訂單同比增幅高達147%。   近期,揚子江船業承接了4+2艘208000載重噸的超大型礦砂船;南通中遠川崎承接了1艘209000載重噸的散貨船以及2艘61000載重噸的散貨船;上海外高橋造船承接了2艘208000載重噸的散貨船。招商輪船在南通中遠川崎和大連中遠川崎下單訂造了共4+2艘61000載重噸散貨船,另外,該公司還在中船澄西下單訂造2+4艘64000載重噸散貨船。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十月的第一週,新船訂單量大大增加,船東共下單訂造了113艘船,總運力達到604萬載重噸,包括41艘散貨船、10艘油船、17艘液化氣運輸船、18艘集裝箱船和7艘特種船。與前一週相比,訂單數量增加了227%,與去年同期相比則增加了438%。   與新接訂單量暴增相反的是,新造交付量卻大幅下降。克拉克森數據顯示,今年截至9月,新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34%,尤其到今年第三季度,散貨船及油輪新造交付量分別同比下降44%和30%。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航運運力仍然嚴重過剩,船東接船的積極性並不高,並千方百計延遲接船,這是造成交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雖然現在船價比較低,一些船東已經開始抄底造船,但是在航運業還未復蘇的情況下就大規模造船,恐將延長航運低迷時間。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預計四季度中國航運景氣指數為99.56點,再度跌回不景氣區間。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國際航運研究室副主任張永鋒表示,預計四季度主要幹散貨貨種海運貿易量仍將出現小幅增長,但是BD I指數進一步上漲的空間不大,且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對外貿易總體企穩 船舶工業迎來利好10月12日,海關總署就2013年我國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今年年初以來,中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前三季度進出口貿易呈現低位企穩態勢。我國對外貿易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在提升品質、提高效益和優化結構方面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據此,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經濟持續回暖,對外貿易在保持總體增長態勢的前提下,不斷改善品質、提升效益,無疑將有助於航運業和造船業迎來新的市場轉機,但是能否實現整體復蘇,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據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9.07萬億元人民幣(折合3.0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下同)後同比增長7.7%。其中出口10.06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61萬億美元),增長8%;進口9.01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45萬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1.05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694億美元),擴大14.4%。從區域來看,對歐盟、日本貿易出現好轉跡象,對美國、東盟貿易持續增長。前三季度,中歐雙邊貿易總值為4085.7億美元,下降0.8%,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長3.5%;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2290.8億美元,下降7.9%,其中第三季度同比下降5.3%,降幅較上半年明顯收窄。同期,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3791億美元,增長6.7%;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3223.6億美元,增長11.6%。&&& 中國船舶工業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新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船舶工業是高度外向型產業,對外貿易量的穩定增長對於船舶工業的發展具有正相關的傳導效應。理論上說,貿易需求的增加將促進海上貨運量的增長,而航運市場的復蘇將帶動船舶建造市場的整體回升。我國前三季度對外貿易的整體運行情況至少能夠從三個方面釋放出對於航運和造船業的“利好”信號。第一,宏觀經濟的企穩復蘇對船舶工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大環境。相關跡象表明,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有望超預期,如果世界經濟形勢預期進一步看漲,航運業有望率先迎來市場的真正回暖。第二,主要能源和資源性產品進口量的增加,必將帶動相關船型市場的回暖。從發佈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原油進口2.1億噸,增長5.4%;鐵礦石進口6億噸,增長9%。尤其是第三季度比前兩季度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說明我國對能源和資源性產品進口已存在巨大需求。9月份,好望角型散貨船的租金一度達到4萬美元/天,為近兩年的峰值。第三,在發達國家經濟將趨於好轉的背景下,我國對歐盟和日本的貿易出現好轉跡象,也將促使產成品貨運量的增長。從全球化仍將持續和中國仍然是世界製造中心的國際貿易格局的角度分析,也將有助於集裝箱船航運市場的復蘇。&&& “宏觀經濟的企穩以及對外貿易的增長確實有助於船舶工業迎來市場轉機。”中國船舶工業經濟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包張靜表示。不過,他提醒業界不能因此而盲目樂觀。今年10月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3.2%下調到2.9%,對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也由3.8%下調到3.6%,而對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期也均有所下調。IMF認為,中國經濟目前已經走出經濟週期的最高點,未來的增速雖然仍是全球最快的,但是會低於近年的最高水準。所以,宏觀經濟在未來仍然存在極大的下行壓力和不確定性,而這必將對海外貿易和航運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從航運業來看,在目前運力過剩、經濟仍然存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運價暫時高企應該受季節性因素和週期性因素影響較大,未來能否繼續維持這樣的運價還要看宏觀經濟的整體運行態勢。從造船業來看,今年前8個月我國船舶出口額下降幅度進一步加大,而且39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前8個月完工量同比下降了31.2%,說明我國造船企業所獲訂單仍然不能滿足現有產能,產能過剩情況依然嚴重。雖然成交量表現不錯,但是總體來看,造船業仍然沒有全面進入復蘇的基礎和條件。&&& 因此,宏觀經濟企穩、對外貿易增長,對於船舶行業的市場前景自然是利好,但由於我國船舶工業自身各種制約性因素和週期性因素的存在,加之宏觀經濟的下行風險,業界對於船舶工業徹底走出市場低迷的前景還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遠東航運快訊:新版集裝箱裝箱規範2015年出臺據勞氏日報報道,11月初,分別來自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勞工組織(ILO)、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業內專家將集體討論並擬定新版《貨物運輸組件(CTUS)裝載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新《指南》旨在降低因集裝箱裝箱不當而導致的集運事故率,新規預計2015年正式出臺。  研究數據顯示,集裝箱裝箱操作中高達1/3的操作有誤。 新《指南》草案11月初的初審通過後,將提交給海上安全委員會(Maritime Safety Committee,MSC)終審,終審結果2014年5月揭曉。新《指南》修訂顧問Bill Brassington希望MSC終審通過後,新規能在12-18個月後(2015年下半年)得以順利出版發行。Bill透露,現有集裝箱裝箱規範是1997年擬定出版的,當時刊印了1000份,經歷了12年多,現在已經拿不到了。  全球貨主論壇(Global Shippers Forum)秘書長Chris Welsh對新規出臺表示歡迎,但他強調新《指南》應突出人性化特徵——小巧、易操作、便利化。因此,在理想中的新規面世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圍繞新規的討論中,部分代表建議新《指南》應該能夠線上下載、擁有盡可能多的語種譯本、並得到貿易商、保險公司和船公司的廣泛傳播。另外,新版本通俗易懂的海報版和袖珍版也應同步出版,以方便管理人士和集裝箱裝箱操作工的使用。最後,新規的相關使用培訓也必不可少。&五年來全球盈利最多船型排名據貿易風報道,Clarksons的分析師MartinStopford指出,儘管在目前的航運市場,投資者很少在原油油船領域進行投資,不過,VLCC和蘇伊士型油船卻能夠躋身於五年來盈利最多的船型之列。MartinStopford的研究分析顯示,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蘇伊士型油船已經成為了所有船型中表現最佳的船型之一,僅次於好望角型散貨船。而VLCC的盈利表現則排名第四,在排名第三的超靈便型散貨船和排名第五的巴拿馬型散貨船之間。&&&   在報告中,Stopford表示,最近幾年,大型原油油船運費率持續下降,表現不佳,而現今投資者們似乎已經不願意再在此領域進行投資。然而,詳細調查2008年以來所有主要船型的盈利情況之後,所得出的結論卻與投資者的普遍認知並不相同。  Stopford稱,自金融危機之後,所有船型的收入均能支付其運營費用,但盈利表現最好的卻無疑是大型船舶。根據ICAP的數據,目前現貨市場上,如果把減速航行計算在內,VLCC運費率約為23657美元/天,但蘇伊士型油船的運費率卻仍然低至4360美元/天。&&&   在Stopford的分析中,成品油船和集裝箱船的表現都排在低位,而這兩種船型卻是當前較受投資者青睞的。他解釋,最近,MR型成品油船已經成為了投資者的最愛之一,而這一市場的基本面也確實較為樂觀。不過,數據顯示,過去5年來,MR型成品油船曾經歷過一些十分艱難的時期。數據顯示,在今年的二手船市場,巴拿馬型散貨船領域投資額最大,達到15.4億美元,共交易了112艘船。好望角型散貨船領域投資額約為10.6億美元,交易量為51艘船。與之相比,VLCC和蘇伊士型油船的投資額分別為4.71億美元和7.91億美元。
各國匯率查詢
----所有地區----
電話:010-&&&&
傳真:010-
郵箱:shangqingch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年6月四级真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