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注意 两机专项政策,以及这个两机专项里面,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 产业并购基金

阅读:496回复:0
国际并购基金与我国并购基金的政策及市场环境
复制本文地址#
发布于: 16:51
并购基金概述
并购基金的含义
并购基金(Buyout Fund)通常是指以杠杆收购的方式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的基金,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以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并对其进行一系列并购整合、重组及优化经营,提升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并通过上市、转售或管理层收购等退出机制出售其所持股份,以实现资本增值。王燕辉曾在《私人股权基金》中将并购基金解释为收购基金,即是指专门从事收购活动的集合金融资本。
并购基金的分类
1.从并购基金的投资策略来看,主要分为:控股型并购基金、参股型并购基金。
控股型并购基金
基于美国等国外成熟市场多采用控股型并购策略,控股型并购基金具有以下特点:
(1)以获得并购标的企业控制权为投资前提。只有先获得并购标的企业控制权,才能有优势协助其他主导并购方参与对目标企业的整合重组,并通过安全退出实现资本增值。
(2)以杠杆收购推进并购投资计划。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工具为控股型并购基金提供了多样化的并购金融工具,使杠杆率提高,在实施有效整合并安全退出时,基金将获得可观的杠杆效益。
(3)以培养优秀整合管理团队为安全退出保障。拥有资深经营经验和优秀整合能力的决策管理团队主导着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整合及流程再造。只有培养优秀整合管理团队才能助力并购基金安全退出并获得巨大的收益。
参股型并购基金
参股型并购基金并不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是利用自身融资、对资本市场的精准判断及其他方面的优势,协助其他主导并购方参与对目标企业的整合重组,经过企业整合重组后,择机选择合理方式退出。基于我国并购基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筹资困难、规模偏小、产业整合能力有限、职业经理人市场尚不成熟等多方面条件限制,我国目前的并购基金多采用参股型并购策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股型并购基金参与的方式包括以下三种(图1):
途径一:为并购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依据对行业和并购双方整合价值的判断,基金管理人审慎选择潜力并购双方,提供过桥贷款,以较低风险获得固定或者浮动收益,也可以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成为并购企业股东。如:2008年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曼达林、高盛2.71亿欧元收购世界排名第二的意大利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公司100%股权。在此次并购中,高盛、弘毅都为其提供不小的融资支持。
途径二:一方面,与并购企业合作,共同对被并购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整合重组;另一方面,为并购企业提供过桥贷款等融资方式,并在适当时候通过将所持股权转让等形式退出。如2012年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基金3.6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企业普茨迈斯特100%股权,中信在并购交易中都提供了财务支持,完成并购后,中信产业基金出资3600万欧元获得10%股权。
途径三:与具有企业整合实力的产业投资者或其他并购投资者合作,整合各自在资源、技术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对被并购企业进行投资及整合重组。如硅谷天堂与大康牧业、合众思壮等上市公司合作成立产业并购基金。
在操作流程上,参股型并购基金(图3)与控股型并购基金(图2)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过程中,参股型的并购基金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财务顾问和辅助融资。需要注意的是,参股型并购基金在联合收购中需要确定出资份额,明确出资比例,从而确定相应的权利及义务。
2.根据并购基金的管理机构背景,主要分为:产业系并购基金、券商系并购基金、大型PE机构系并购基金等。
第一类,产业系并购基金。产业系并购基金主要由大型产业资本与PE机构联合发起,大型产业资本同时作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但出资比例较小,一般不超过20%,其余部分资金由PE机构从其它渠道募得。这类并购基金只专注于该产业资本既定的项目,合伙期满如果项目未能退出,则由该大型产业资本收购,并购基金从而实现退出。
第二类,券商系并购基金。2012年11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在直投基金的种类上进行了列举和明确,即“直投子公司及其下属机构可以设立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直投基金”。该文件的发布为券商直投设立并购基金提供了直接的政策依据。
区别于其它并购基金,券商系并购基金具有如下优势:丰富的客户资源、资深的并购和直投团队以及丰富的行业研究经验。这些优势的发挥,将推动券商系并购基金抢占有利的并购市场。券商系并购基金在设立模式上主要分为三种(如图4):
模式一:券商参股并购基金管理机构,但不持有该机构发起的并购基金的份额。
模式二:券商参股并购基金管理机构,但同时券商也出资持有该机构管理的并购基金份额,这一过程甚至伴随着同政府部门的合作,如2012年9月,广发证券与延安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广发信德与延安鼎源投资公司合作设立并购基金,首期设计规模为20亿元。基金主要在公共领域布局,重点投资公共照明、城市垃圾、污泥处理、配煤技术示范点建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项目,投资推广低碳技术。
模式三:券商全资设立下属并购基金管理机构,该机构负责发起并购基金并且进行并购业务。如中信证券通过旗下直投子公司中信并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的规模100亿元的中信产业并购基金、中金证券通过旗下直投子公司设立的规模50亿元的中金佳泰产业整合基金。
第三类,大型PE机构系并购基金。这类并购基金由国内已有多年成熟运作经验的大型PE机构发起,该类并购基金具有如下特点:
投资策略多样化:控股收购、少数股权投资参股收购、跨行业投资等策略。
风险平衡多样化:在实施控股收购过程中,通过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及对未上市企业少数股权投资等手段。
国内比较典型的P E 机构如弘毅、鼎晖等,其中弘毅投资多以参与国企改制为主,曾先后参与收购中联重科及中国玻璃改制等,而鼎晖较为典型的案例则为联合中信产业基金收购绿叶制药集团50%控股权的交易。
并购基金的市场结构
1.参与主体及角色
并购基金流程如下:基金募集、基金成立、登记备案、基金委托管理、并购交易、投后管理、基金增值与分红、基金退出与清算。在整个流程中主要涉及以下主体:
基金投资者( 出资人和受益人):对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并购基金进行投资并获取退出增值收益;
金融机构:协助募集相应并购资金,并向并购整合活动提供资金或顾问支持;
基金管理人:管理人专门负责对基金财产的投资管理和并购交易整体策划;
基金托管人:一般为托管银行,负责保管基金财产并依照管理人的指示运用基金财产进行投资活动。另外,托管人还负有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活动的职责;
中介服务机构:一般包括投融资平台、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机构、投融资咨询机构以及专业的研究机构等机构,主要提供法律和财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政府及行业协会:各级政府推动、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或阻碍)并购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如中国并购公会)可为相关产业并购提供政策指导和行业发展咨询。
2.融资结构安排
杠杆收购在并购基金的融资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杠杆收购一般模式如下:相对于国内的并购基金,海外基金在进行杠杆收购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灵活度。海外并购基金找到适合的项目后,与管理团队共同成立壳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利用过桥贷款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然后,以壳公司为主体向银行举债并以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为担保发行高收益债券,来替换收购过程中的负债,以降低财务费用。从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进行杠杆并购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四个渠道,分别为并购基金的自有资金、股权投资、通过商业银行取得的商业贷款以及通过公众市场发行的次级债等(如图6)。
从我国并购基金发展现状来看,近两年来夹层资本在国内异军突起,其相对灵活的决策程序决定了夹层资本将会在我国的并购基金的杠杆收购中发挥重要的过桥作用。夹层资本通常常用于那些接受后续风险资本的公司,或者在杠杆收购时银行的高级贷款不能提供收购所需的所有资金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夹层资本向公司发放次级贷款,在资本结构顺序中位于银行贷款之下,但在来自LBO基金的股本之上。夹层资本也提供大量的成长资本。当一家成长中的企业无法从银行得到所需的全部资金时,它往往要向夹层贷款人求助。因此夹层贷款人索取的回报比银行高得多,但比风险投资公司和LBO基金低得多。夹层债务与优先债务一样,要求融资方按期还本付息,但通常要求比优先债务更高的利率水平,其收益通常包含现金收益和股权收益两部分。典型的夹层债务提供者可以选择将融资金额的一部分转换为融资方的股权, 如期权( O p t i o n)、认股证(Warrant)、转股权(Convertibility)或是股权投资参与权(Equity ParticipationRights)等权力,从而有机会通过资本升值中获利。
3.产业结构
在国内,并购案例广泛分布于房地产、能源及矿产、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机械制造、电子及光电设备等20多个一级行业,并且集中于工业、农业与服务业(包括IT、医疗、新能源等朝阳产业)。同时,连锁及零售、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收购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介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的特点,并购基金目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少数内地一线城市(如图7)。
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1.并购基金与其他类型基金的区别(如表1)
如表1所述,并购基金与其他基金有以下不同之处:从资金的募集角度来看,并购基金属于私募基金,主要采用向特定机构或个人非公开募集的方式筹集资金;从被投资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并购基金主要投资成熟期、具有稳定现金流的目标企业,而风险投资主要投资创业型企业;从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来看,并购基金意在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其他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控制意向不高。
2.并购基金的运作特点
一是高风险。并购基金投资耗时长(3年~5年,甚至更长),项目筛选有一定的盲目性,整合重组难度高,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并购基金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二是高收益。假定并购基金的并购活动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优化重组整合,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IPO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成功退出,那么并购基金将会带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杠杆回报。
三是融资迅速。并购基金“集体投资、专家经营、高回报率、共同受益”的特点能够吸引众多中小投资者,从而增强并购基金具有在短时间内融通巨额资金的能力。
四是提供增值服务。并购基金在并购活动后将会为企业的战略制定、管理层安排、资产重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服务与咨询,以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这也是并购基金安全退出的保障。
3.并购基金的盈利模式(见表2)
国际并购基金发展概况国际并购基金的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
国际上的并购基金于上世纪60年代蓬勃兴起,起源于私募股权和国际并购浪潮。并购基金首次产生是由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促成的。KKR是一家私人合伙的小公司,始建于1976年,成立时期正处于美国经济长期扩张,并迎接着以资产剥离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并购浪潮。第四次并购浪潮具有着超大的规模与空前的交易金额,为并购基金在1980年代的风靡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中期,随着“垃圾债券”的发展,高杠杆融资收购热下,美国公司中将近一半接到了被收购的通知。其中不少投资银行被并购基金的高收益吸引纷纷进入并购基金市场。例如:美林从1985年的4亿美元并购基金增涨到15亿美元,摩根斯坦利1985年~1988年从3000万美元的并购基金增涨到16亿美元,截止1989年已达到20亿美元。
在众多大型投资银行的加盟
合作,以及大规模垃圾债券融资的推动下,并购基金交易规模越来越大, 1 9 8 0 年代中期以后, K K R 的业务规模也从1 9 7 0 年代友好并购发展到对巨型上市公司大规模杠杆并购,杠杆收购的单笔交易规模记录不断被打破, 在1 9 8 5 年, K K R创下单笔杠杆收购交易1 0 亿美元的记录。1 9 8 8 年, K K R 联合摩根斯坦利、美林和Drexel BurnhamL a m b e r t 以2 4 8 亿美元对R J RNabisco公司实施杠杆收购标购,交易金额占当年杠杆收购交易总金额的三分之一。在248亿美元的融资中,K K R 领导的股权资本只有1 5 亿美元,只占全部融资的6%;债务融资为233亿美元,占全部融资的94%。
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处于并购基金设立的兴盛时期。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并购基金黑石集团和素有“总统俱乐部”之称的凯雷集团也在此期间相继成立,进一步推动了并购基金的兴起。凯雷集团是在1987年由史蒂芬·诺里斯(StephenNorris)设立的。史蒂芬设立的并购基金是在吸纳了前总统卡特的助理大卫·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作为政界网络关系之后才正式起步的,但凯雷作为私募股权并购基金早期并不成功。1989年,新加盟了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弗兰克·卡路西(Frank Carlucci),为这支并购基金注入了新的竞争力。1990年,在弗兰克的努力下从美国陆军那里赢得了20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让凯雷在国防工业中赢得了一项重大投资,此后凯雷集团作为私募股权并购基金名声大作,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并购基金。
2.萧条阶段
1991年~1992年期间,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衰退时期,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与高赤字并发,经济增长缓慢乏力,甚或出现负增长。而此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潮,在此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和生物技术异军突起,使风险投资逐渐占据了舞台中心,经济的衰退和新技术的崛起使并购基金市场盛极而衰,急剧萎缩。
3.复苏阶段
年期间,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利率低、股票市场繁荣及监管放松、高收益债券市场规模重新活跃的大环境下,并购基金迅速复兴,而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的成长必须依赖繁荣的资本市场作为基础,据初步统计,私募股权并购基金需要依靠再次IPO实现资产变现的收购项目达55%以上。
一系列很成功的并购基金注册成立在此期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如:德州太平洋集团于1993年在三位创始人主导下创立,橡树(OaktreeCapital Management)基金于1995年在洛杉矶成立。同一时期,众多传统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基金、以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也一起踏入转型的队伍,如:华平以及英国的3i公司,将业务范围逐渐转型,由早期的种子基金延伸到并购基金领域,自此,在外部资金充裕的环境下,资金不断流入扩大并购基金的市场经济面,私募股权并购基金呈现出一片繁荣,进入内部活力十足,投资品种不断增加的历史阶段。在此阶段,私募股权并购基金颠覆了这一行业原始的运作状态,以多产品跨区域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得其投资规模迅速扩张到全球。
4.高速发展阶段
国际投资银行界观点认为,第六次并购浪潮的发展始于2004年的空前繁荣的并购,并在2006年以全球并购总额4万亿美元的规模达到历史纪录的最高峰。经过20多年时间的发展,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的队伍规模空前壮大,在交易数量和规模也在全球市场上不断的增加。私募股权并购基金在市场中的地位一直以来以特立独行或者说边缘人的角色存在,而在第六次并购浪潮的推动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顶级商人加盟这个行列,使得私募股权并购基金的群体迅速壮大,例如:通用电气的传奇领导人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现在是Calyton,Dubilier&Rice的合伙人,曾经拯救了IBM的郭士纳在凯雷担任主席,他们卓越的金融运营能力,在成熟行业中的不凡贡献,使私募股权并购基金改变了一贯低调的姿态,逐渐声势浩大。在此次并购浪潮中,国际知名的并购基金开始大规模参与跨国并购,推动了产业资源的全球重新整合,加速了全球产业的更新换代,同时杠杆收购的并购方式也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全球著名并购基金管理机构介绍黑石集团
基金概况:黑石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提供另类资产管理和金融咨询服务的机构。1985年由彼得·彼得森(Peter G. Peterson)和斯蒂芬· 施瓦茨曼( S t e p h e nSchwarzman)共同创建。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NYSE:BX),是全世界最大的且独立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投资策略:
(1)以不做恶意收购为基本原则,并和他们每一单收购生意中的相关公司建立友善关系,这一条“黑石”标志性策略使“黑石”成为一个连对手都愿意与之打交道的公司。
(2)投资避开热门产业,黑石喜欢投资相对冷门的产业。在“B单”(黑石投资的企业清单)上的企业涉及有线电视、乡村蜂窝电话、炼油、汽车零件、芯片、房地产、酒店、旅游、博彩、医院和食品等行业。
(3)严格的尽职调查和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对于每一个被投资企业,黑石都有一名高级合伙人负责监管其战略、运营和财务状况;同时聘请C级管理人员进入其顾问委员会或董事会。
凯雷集团
基金概况:1987年于美国华盛顿特区成立的凯雷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凯雷集团通过建立一系列针对不同资产种类的专业投资基金,进行多行业、多策略、跨地区的投资,为被投企业带来增值,为基金投资人带来极具吸引力的回报。截至日,凯雷集团旗下共管理113支基金、6 7 支母基金, 管理资产超过1 7 0 0亿美元。2012年5月,凯雷集团在NASDAQ成功上市,公开募集资金6.16亿美元。从业务板块分析,凯雷集团目前细分为四个投资平台:企业私募股权投资部门、全球战略型金融资产部门、实物资产部门、解决方案部门(母基金)。
凯雷企业私募股权部门(CPE),建立于1990年。企业私募股权平台采取多基金、多企业、多地区的多元化战略。
全球战略型金融资产部门建立于1999年,最初的定位是信贷业务部门,当年推出了凯雷第一个高收益基金。目前部门旗下拥有57支活跃基金,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包括长/短期信贷、长/短期新兴市场股权、宏观经济战略、大宗商品交易、杠杆信贷等。
实物资产部门创建于1997年,同年发起了凯雷第一支房地产基金。目前实物资产部门旗下管理17支活跃基金,分布在房地产、基础设施、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
2 0 1 1 年7 月1 日, 凯雷收购了AlpInvest公司60%的股权,由此组建了解决方案部门(最初名为母基金解决方案)。AlpInvest是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者之一,管理着全球性的私募股权母基金以及相关的共同投资、PE二级市场投资等事宜。通过将业务平台扩展,以及多基金、多企业、多地区的多元化战略, 凯雷有效提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KKR集团基金概况: 1 9 7 6年, 克拉维斯( H e n r yK r a v i s)和表兄罗伯茨(Ge o r g eR o b e r ts)以及他们的导师科尔博格(Jerome Kohlberg)共同创建了KKR公司,公司名称正源于这三人姓氏的首字母。KKR公司是以收购、重整企业为主营业务的股权投资公司,尤其擅长管理层收购。KKR的投资者主要包括企业及公共养老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大学基金。在过去的30年当中,KKR累计完成146项私募投资,交易总额超过了2630亿美元。
KKR在中国的并购投资策略:
(1)实行适合中国的策略开拓了KKR在中国的投资市场;
(2)适当利用如“小股东权益保障条款”等合同安排,通过合同的约定,虽不能控股,KKR注意保障自己的相应权益;
(3)如果出现管理层违约事件(比如管理层接受刑事调查或起诉)、管理层突然离任和重大违约事件, 可触发外资追索违约赔偿金,直至行使退出权或强制出售权等;对于重大事项如关联交易等拥有否决权;可要求对关联企业财务状况的知情权。
德州太平洋集团
基金概况:美国德克萨斯州太平洋投资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简称TPG或德州太平洋集团)是美国的最大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之一,由大卫·波德曼、吉姆·科尔特和William S. Price III于1992年创立。公司业务主要是为公司转型、管理层收购和资本重组提供资金支持,TPG在通过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分拆、合资以及重组而进行的全球股市和私募投资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投资策略:(1)TPG热衷于风险投资,盯住高风险的棘手公司作为投资标的。(2)对已收购公司,TPG会引入新的管理团队,从管理层出发对公司进行彻底改造,将其改造成为运行良好的对立公司之后再高价转手卖掉。
我国并购基金的政策环境并购基金行业政策概述
为了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多项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不同方面对并购基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重要政策点评
从上述政策出台的类型和频率来看,并购重组已成为近年来我国“调结构,保增长”经济发展战略的主旋律,出台的政策既涵盖了国务院层面系统的架构安排,也细化了从央企产权和金融工具方面的政策安排,特别是从并购融资的角度予以突破性的制度安排(尽管尚需进一步完善并放开)及多角度支持券商直投设立并购基金。国企改制是此前国内并购基金主要项目资源,政府部门鼓励并积极推动组建并购基金,PE基金通过并购重组退出案例日益增多。《关于印发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虽并不涉及细节性的政策制定,但是其从宏观上指引了今后政策的制定方向,这将对促进民营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产生深远而积极的作用。日,由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十二家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提出将以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电子信息、医药、稀土、农业九大行业作为重点,推进行业兼并收购,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并参与全球资源整合与经营。《意见》一出,立刻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对我国逐渐兴起的并购市场将是一个重大利好,金融机构参与并购的程度将更为深化,并购基金在并购市场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大力发展国内并购市场战略意图取向明显,而同时加强对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政策性安排(号文件),这将为处于弱势的国内并购基金发展提供相对有利的竞争环境。
我国并购基金的市场环境我国并购基金市场概况
1.我国并购基金市场概况
相对于国外成熟的并购市场,我国并购基金起步晚,发展历史较短,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行业,并购基金主体较少,并购基金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单独的市场与行业,这就容易导致运作机制与退出机制不完善、专业管理人才缺乏、专业中介机构缺位;同时,部分参与并购运作的PE基金受限于国内特殊的金融体制,也没有充分体现出并购基金的杠杆融资优势,对投后企业的重组整合能力仍有待提高。我国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还难以形成对并购基金市场的有力支撑。
2.我国并购基金的产生与发展
并购基金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在2000年以后,并在2008年达到顶峰。2004年6月,新桥投资以12.53亿元人民币,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控股股权,成为并购基金在中国进行的第一起典型并购案例。同年9月,中国并购公会成立,并致力于推动中国并购市场的规范与成熟,协助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2005年10月,凯雷集团宣布将以3. 7 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份,虽然此项交易在3年后宣告失败,但其使并购基金在国内市场引起极大关注。2007年12月,厚朴基金募集成立。厚朴基金采用国际标准的合伙制模式,募得25亿美元,大幅超过原计划的2 0 亿美元, 基金定位于中国企业并购重组领域的收购。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并购基金海外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并购基金在国内市场发展势头有所放缓。近几年,国内并购基金如鱼得水般获得发展新机遇。
2008年3月,八家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获准开展直投业务;4月,鼎晖和弘毅分别获得了社保基金20亿元的承诺出资;11月,保险机构获准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保险资金开始了投资金融企业和其他优质企业股权的试点;12月,随着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获准开办并购贷款业务,银行资金也逐步进入股权投资领域。随着更多的金融机构获准涉足股权投资领域,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有望获得庞大资金来源,这也将促进并购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2009年至2013年上半年,即使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并购基金在国家“调结构,保增长”政策的促进下,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在全球产业转移导致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浪潮中,虽然我国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但随着券商、产业资本、以及大型PE机构对并购基金参与度逐渐提升,我国并购基金将步入快速发展期,未来几年将成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重要的基金类型。
通过市场集中度指标计算出HHI指数为8.83%(见表4,详细计算过程见附表3),国内并购行业市场集中程度较低,以HHI值为基准的市场结构分类来看,处于竞争I型。国内目前主要由弘毅投资、中信产业基金、建银国际等为代表的大型并购基金主导。
我国并购基金发展情况与机会1.年6月中国企业并购情况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并购市场在2006年开始逐步走高,并在2010年及2011年呈现井喷。
尽管在2008年后受到全球经济萎靡、外需不振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遭遇巨大的挑战,并一度进入下行通道,但是另一方面,危机中估值的下跌也为逆向投资者提供了更诱人的价格。
根据万德数据库数据显示,中国并购市场在2012年及2013年虽然未能延续之前火爆增长的态势,但也维持在了相对较高的水平。2012年中国市场共完成并购交易数量超过1200笔,其中披露交易金额的共涉及金额超过3000亿人民币。而截止到日,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406起,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超过370起,共涉及交易金额超过2000亿元。
虽然国内并购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并购基金在国家“调结构,保增长”政策的促进下,依然保持增长的势头。随着券商、产业资本、以及大型PE机构对并购基金参与度逐渐提升,我国并购基金将步入快速发展期,国内并购将主导我国的并购市场。
2.并购基金活跃行业分布
VC/PE相关并购的金额及数量大幅上升
2010年开始,受到中国并购市场快速发展和股权投资退出多元化的驱动,VC/PE相关并购的活跃度大幅上涨,案例数从2006年的36起上升到2012年的208起,2013年仅上半年就达到163起。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共发生VC/ P E相关并购交易2 0 8起,较去年的1 94起微涨7 .2%;其中披露金额的交易共计190起,所涉交易额为51.4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跌57.0%。由于VC/PE相关并购主要是国内并购,受到国内并购平均规模大幅缩水的影响,VC/PE相关并购的平均并购金额跌至2705.69万美元。
2013年上半年形势出现逆转,共实现并购交易163起,在披露金额的153起交易中,并购总额为175.2181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高达1.1452亿美元,是2012整个年度平均并购金额的4.23倍。
如表8,2012年VC/PE相关并购的分布较为平均,208起交易分布于机械制造、清洁技术、电子及光电设备、IT、能源及矿产等二十个一级行业。其中机械制造行业以2 1起案例、1 5 . 2 5亿美元的成绩在数量和规模两方面均位列首位;电子及光电设备的活跃度排名第二,1 8 起V C / PE相关并购共占总数的8.7%,并购总额为3.74亿美元;清洁技术活跃度排名并列第二,共涉及案例18起,披露的交易总额仅为2.08亿美元。
如表9 , 2 0 1 3 年上半年共发生VC/PE相关并购交易163起,同比大涨79.1%,环比上涨39.3%;所有交易共涉及金额175.2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近9倍,VC/PE相关并购在活跃度和并购金额方面均大幅上升,主要是受国内并购的走热所带动。全部163起交易分布在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能源及矿产、房地产、机械制造、互联网等21个一级行业。其中,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以2 2起案例,数量占比13.5%的成绩在案例数上排名首位。金融行业以95.1559亿美元,占比54.3%的成绩在并购金额上排名榜首。
3.我国并购基金发展机会
此前,中国的大部分PE基金实行投资但不控股、谋求IPO上市退出等策略,与国外成熟市场并购基金和VC基金平分天下的格局颇为不同。目前并购重组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新趋势:以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的被动式并购重组,已逐步转向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为交易目的的积极式并购重组,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随着IPO退出渠道受阻,经资料来源:根据互联网相关信息整理,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表示,当前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家族企业面临接班人新老交替的问题,很多企业家的子女可能不愿意接收家族企业。上述情况的出现为兼并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012年~2013年中国并购基金主要投资案例
2012年~2013年主要并购交易以及并购基金的参与
2012年,能源及矿产依然延续近年来火热的趋势,也主要源于在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国家资源战略化和国内抄底心理的影响。
2013年上半年,互联网行业发生了十余宗并购案,“并购”成为了内地互联网的关键词,百度将向网龙收购其持有之91无线网络有限公司全部股权的消息更将把并购潮推向顶峰。从并购资金额上看,百度19亿美元收购网龙旗下的91无线成为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阿里巴巴5.68亿美元砸向新浪微博位列第二;浙报传媒34.9亿元收购盛大边锋浩方居第三;第四、第五分别是百度爱奇艺3.7亿美元收购PPS,阿里巴巴以2.94亿美元购买高德地图28%股份。从这些并购案例中可以看到,目前互联网市场出现的并购等行为,以互联网第一阵营企业进行入口和资源垄断型并购为主。移动互联网和垂直领域是并购的重点,并购意在卡位和布局。百度和阿里巴巴是上半年互联网收购的主角,爱奇艺与PPS的合并则是资源增强型的典型案例。
在这些并购过程中,并购基金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润滑”作用。以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普茨迈斯特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并购过程中,中信并购基金通过过桥融资,撮合一些并购融资,帮助三一重工完成并购,并自行出资3600万欧元占有并购对象10%的股权。但是通过进一步观察,绝大多数重大并购几乎为国企主导,极少并购基金参与,这主要受并购基金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监管约束相对较大、并购基金管理团队整合优势相对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附录一 中国并购公会简介
中国并购公会(全联并购公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批复成立的非盈利性民间行业协会。并购公会业务主管单位为全国工商联与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并购公会设立于2004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江苏、福建、广东、香港等地和日本、美国等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并购公会为国内外企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战略顾问、并购操作、管理咨询、资产评估、融资安排、法律及财务等投资银行服务,广泛联络各界精英,致力于推动中国并购市场的规范与成熟,促进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宗旨
把握产业趋势,反映业界动态,维护行业利益
建设并购交易数据库,打造并购电子交易平台
参与行业发展规划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推动并购市场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构建会员群体在并购业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组织结构
中国并购公会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理事会是会员大会在闭会期间的执行机构,对会员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理事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常务理事会选举产生轮值主席。监事会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
中国并购公会第三届理事会(截止到日)
荣誉会长
刘 吉 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
朱 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
会长
王 巍 万盟并购集团董事长
常务副会长
葛 明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管理合伙人
副会长
王东明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费国平 国浩律师集团合伙人
谢佳扬 德勤中国合伙人
熊 焰 北京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祥军 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合伙人
李 肃 和君创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首席经济学家
夏 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务院参事
第七任轮值主席
王 平 宏易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第七任轮值秘书长
曹 嬿 宏易资本集团高级合伙人
常务理事
汤世生 北京大学基金会投资委员会副主席
孙月焕 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董事长
谢思敏 北京市信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冯 戎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少华 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林怡仲 普华永道中国主管合伙人
张晓森 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郑建彪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合伙人
冯 兵 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战略官
陈 爽 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冀光恒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
李 弘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 波 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叶有明 乔丹投资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傅继军 中华财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项绍琨 美国威嘉律师事务所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北尾吉孝 SBI控股株式会社董事长兼CEO
张云岭 万盟并购集团执行董事
顾宁珂 北京普伦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
郝 荃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合伙人
柳志伟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董事长
陈东升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CEO
程 亮 厦门新景地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新礼 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甘佳庚 北京星牌体育用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执行董事
田 源 中企万盟国际公司董事长
张文浩 长甲资本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总裁
雷建辉 华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韩国贺 盼盼安居门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黄飞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董事长
马卫国 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合伙人
郭 为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李海鹰 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毛振华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海江 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
于明礼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
刘 欣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吕镇冰 Merrytime Capital(Hong Kong)Limited主席
尉立东 北京惠农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总裁
林向红 苏州工业园区元禾重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程文龙 五方天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理事
张 克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
张宏久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
沈 琦 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嘉旋 源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
丛培国 北京君佑律师事务所主任
石铁军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吕红兵 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
蒋尚义 香港蒋尚义律师行合伙人
刘 艳 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沈功伟 重庆汉尊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
田溯宁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
蔡 咏 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贝彼德 银硃合伙人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齐元 蓝涛亚洲有限公司总裁、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理事长
李 欣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总经理
李沛伦 日本SBI投资株式会社执行董事
江月枫 日本SBI控股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周华龙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
邹 姬 英国安理国际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管理合伙人
姜山赫 北京市铭泰律师事务所主任
温嘉明 香港梁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赵向青 江苏普华力拓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 涛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购私募融资部总经理
范国辉 美坂井律师事务所国际并购业务部合伙人律师
黄富成 普华永道合伙人
盛 溢 亚洲商学院副院长
王 阳 中国基金博物馆执行董事
惠 宣 深圳智又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彭作豪 汇联投资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总裁
匡双礼 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利凯 北京市广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任金春 北京智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绍东 深圳市信永方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柯希杰 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永伟 福建七匹狼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周 蕊 北京市金杜(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陈若剑 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 晖 太盟投资集团合伙人
王国珍 福建海天轻纺有限公司总经理
提瑞婷 北京华信破产清算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毛凤丽 丰利财富(北京)国际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伟强 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监事会
监事长 宫少林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监 事 潘跃新 上海日鼎盛股权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
监 事 马卫京 亚洲商学院院长助理
秘书处
顾问兼秘书长 刘红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
副 秘 书 长 常 芳
会 长 助 理 赵优优
联络方式
北京总部
地址:北京市建国路77号华贸中心3号楼701A 邮编:100025
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cmaa@ 网址:
新浪微博:@并购公会 公众微信号:cmaa2012
中国并购公会与全球并购研究中心联手向并购业界长期奉献
政策建议与制定。中国并购公会旨在把握产业趋势,反映业界动态,维护行业利益,参与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每年代表业界向政府机构提出各大项专业建议,并获得了全国“两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证监会等各监管部门的一致认可。
中国并购年会。中国并购年会业已成为中国并购业界和金融界的权威盛会。自2003年起,历届年会都秉承以往的成功经验,延续高端、高质、高效的活动特色,包括监管要员、企业高管、并购专家等在内的并购领域翘楚精英汇聚一堂,围绕并购热点、并购价值等话题展开讨论,共同演绎激情对话。同时,并购当事双方案例评述、全场互动点评、并购专项奖盛典的举办,更有助于与会者了解并购、参与并购,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关注中国并购业的发展。
中国十大并购评选。评选将中国并购领域的年度风云人物和极具震撼力的焦点、热点事件几乎全部网罗其中,评选结果以及其展现的并购行业发展趋势备受业界和海内外经济界关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的知名度、影响力与权威性日臻成熟和强大,对中国并购市场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并购专项奖。自2007年起,中国并购公会每年评选并颁布“中国并购专项奖”,为并购精英们立传,向专业经济人士与社会公众展示中国并购领域的中坚力量和最高水平,全面推动中国并购走向规范和成熟,步入繁荣。评选活动采取自荐和推荐的形式进行奖项的报名工作,由中国并购公会专业技术评委会和常务理事会进行综合评定。
并购俱乐部。拥有北京、上海、东北和日本并购俱乐部,有效促进当地业界交流与合作。
并购刊物。每年编辑并出版《中国并购报告》、《中国产业地图》等,每月协办《资本交易》杂志。
并购研究。以中国并购公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为基础,对并购热点、行业趋势等提供解决方案和分析报告。
业界联盟。通过与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中国企业家论坛等合作联盟的建立,具备广泛业界资源。
国际合作。与OECD、ACG、AM&AA 等十余家国际组织有着密切合作,并牵头发起成立亚洲并购协会。
中国并购公会专业委员会
并购公会下设九个专业委员会,作为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的专门工作机构:
并购法律委员会。负责与并购有关的法律、规则的研究,开展国际间并购法律和规则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相关立法和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
并购标准委员会。负责研究并购行业标准,建立市场规范,编制技术规则,设立并组织评选并购相关奖项。
并购估值委员会。专注税务制度优化研究和实务,负责开展并购交易估值、并购债评级的研究和实践。
并购融资委员会。专注于并购融资领域的风险与防范。
国际并购委员会。负责吸收从事跨境并购业务的企业与机构为会员,开展中国与各国之间的跨境并购交易、交流与合作,推动公平、对等的跨境并购环境,促进跨境并购投资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上市公司委员会。负责吸收上市公司为会员,促进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关注上市公司并购中的治理和社会责任。
并购维权委员会。负责维护并购行业的共同执业权益,争取并购行业的优惠政策,依法维护本会会员的合法权益。组织专业提案工作。
国有企业并购委员会。负责吸收国有企业为会员,促进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关注国有企业并购绩效管理和效率。
并购基金委员会。负责吸收并购基金及其管理机构、服务机构、投资机构为会员,为会员单位搭建相互交流、沟通、研讨、合作的平台,推动并购基金行业的规范发展,服务于并购企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
中国并购公会并购仲裁委员会
在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走出去,外国企业走进来引发的企业并购案件纠纷日益增多,考虑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并购案件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迫切需要民间专业人士组织起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应并购企业的要求及时提供客观评判和仲裁意见,以维护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日,并购公会在内部发起成立了并购仲裁委员会。并购仲裁委员会成员均具备长期从事并购业务并具备仲裁、审判、律师、法务、财务、投行、基金、教学、研究、投资等领域十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丰富并购实务操作经验和理论研究能力。并购仲裁委员会作为行业性的专业仲裁机构,将秉承“公正、公平、公开、诚信、专业”的原则,开展并购仲裁工作。
中国并购公会金融与并购人力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并购公会金融与并购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旨在对接企业金融/并购人才需求和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需求,帮助企业/机构储备和选拔人才,帮助人才寻找施展才华的平台,实现共赢。
中国并购公会金融与并购人力资源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建设中国最大的金融与并购行业人力资源数据库;
编制中国金融与并购行业人名录和工作市场快讯专刊;
实时发布金融与并购行业薪资报告;
深入了解金融与并购行业企业/机构的需求,向企业/机构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
附录二 中国并购公会并购基金委员会成立背景及简介
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大背景下,券商、产业资本及大型PE机构对并购基金的参与度逐渐提升,并购基金的发展正步入快车道,然而,就并购基金的资金规模、投资项目规模和管理水平来看,我国与国外的知名并购基金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推动我国并购基金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提升并购基金在并购领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增强其创新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打造中国的并购基金典范,同时促进中国并购基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我们专门设立“并购基金委员会”。并购基金委员会将广泛吸收国内知名的和新崛起的并购基金以及并购基金管理机构、服务机构、投资机构为会员,为会员单位搭建相互交流、沟通、研讨、合作的平台,以“自律、沟通、服务、发展”为原则,服务于并购企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推动国内并购基金的有序、快速发展。
组织架构
主任:
尉立东 中国并购公会常务理事,惠农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总裁
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全国金融系统业务创新能手。先后在新天域资本、Unicredit Group、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单位任职。拥有丰富的股权投资经验、资产管理经验和股权托管经验。
委员:
张云岭 中国并购公会常务理事,万盟并购集团执行董事
1994年以来从事证券、金融投资行业,曾在多家大型金融证券机构任职;在资本运作、并购重组、证券投资等投资银行项目操作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林向红 中国并购公会常务理事,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苏州元禾控股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主导建立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非法人制创投企业、中国第一支市场化运作的创投母基金等。多年从事财务金融投资与管理工作,风险投资运作经验丰富,对高科技产业及股权投资领域亦有深入了解。
曹 嬿 中国并购公会轮值秘书长,宏易资本集团高级合伙人、董事总经理著名资深投资专家,在高科技行业、金融和投资有丰富的理论、实践和成功经验。目前主要负责VC、PE和并购投资业务。曾任平安创投董事总经理,中科招商投资总监和副总裁。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工学硕士。
联系方式
联系人:单琳 电话:010- E-mail: .cn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注明来源于学术猫[],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或者&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底有没有爱过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