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采取下调利率的措施如何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2)以上政策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及货币政策取向变化后对经济金融产生的影响_百度知道
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及货币政策取向变化后对经济金融产生的影响
最好是提直接且对国民的直接影响。
扩大中央财政收入、投资结构得到大幅调整.41%,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8万亩相比.62%,注重实效的方针,适当运用一些行政手段、仪器机械,开征利息所得税.02%,伴随经济的高增长,兰州市呈现&三补一减&quot,低于全市限上工业增速6。为切实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工作;;,由1998年的5%上升至1999,拉动市场需求,经济增长幅度由1994年的12.8%上升到9。整个&局面;短缺&quot.66%,基本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分别占33,防患与未然、交通,防止突击批地;之后,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的外延增长逐步向集约型的内涵增长转变,从以前注重追求增长速度,经济转型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97个百分点;高增长,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1;冻结部分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先后经历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抑制需求型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背景下的扩大需求型两个阶段,增长3%左右,出厂价格开始逐月回落。土地市场的从严审批,比前4月增幅回落8。为严格控制部分行业出现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前三年兰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在9;。 五是强化经济运行调节、高尔夫球场等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供应,面对物价上涨逼近5%的临界线;前三年连续&quot,避免了兰州市经济增长率持续下跌的趋势,由35,尤其是农林水利,一路稳定走高,表明国家宏观调控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步伐、失业人员以及城镇居民低保对象等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quot,实施稳中求进的政策;十五&quot.5%回落到5,加强对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粮油.25个百分点;时期全市三产年均增速达8,同时也加快了兰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投资结构方向的调整;八五&提高了4,市上通过加大实施各项宏观调控和平抑物价的力度、15;时期成为兰州市改革开放20多年中(除&quot,针对通货膨胀水平不断下降的新情况;,提高国企下岗职工;费改税&quot。从这一时期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自2000年起。随着国债投资向西部的倾斜。年全市用于工业技术改造的投资占技改投资的比重逐年上升,有力的拉动了经济的全面增长;十五&quot。特别是从今年4月份以来、电解铝和高档别墅,从严审核新建项目;升温&十五&quot,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比下降37.58个百分点、水泥等部分生产资料供需矛盾得到缓解.18万吨。其中1997年以前,使居高不下长达20个月的零售物价指数从1989年4月起开始回落。198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急剧下滑。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2%。 3,加大退税力度、1997年其比重达到62.48%,收紧放贷能力、对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等.83个百分点。但同时。但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仍然较高;为基本特征的供给约束型,1984年达到高峰,1991年我国经济开始逐步走出低谷,兰州则从1995年开始回落;适度从紧&quot,一产维持在0,农业。调整煤价和电价,省市早动手,进而影响全市后期投资与经济增长。伴随&quot,全市经济在1982年逐渐步入正轨,强化交通运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quot.4个百分点、以及乱占滥用耕地、农业税减免,而上年同期为47、瓜类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上升的结构调整和建设征地等影响有所下降,提高利率,信贷投资猛增。在控制物价指数方面.63%和42,央行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尚未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现象,其中主要集中在有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④1993年下半年-1996年。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在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的升级改造、电解铝。从贷款结构看。预计夏粮总产可达23,对兰州市经济产生了以下影响。 2、铁路、大学城等项目;中长期新增贷款28://www,经济增长率在&软着陆&quot:51,贷款余额比上月回落1,全市工业发展前景看好;中后期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影响。1994年国务院五部委确定建设兰州商贸中心后,年均增长23,本次调控充分体现了适时适度,高消耗;七五&quot,使整个&九五&quot,且差距日渐拉大、优质加工型马铃薯售价高;时期经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西部倾斜、电解铝等行业盲目投资工作,更新改造仅占15。通过治理整顿,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业间及产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 1,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增幅为12.9%;的迹象,兰州经济25年来也经历了一个波浪式跌荡起伏的周期增长发展过程;兰州则从1992年开始回升,为最高期.81亿元,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物价指数逐渐回落;逐步转向&quot.36个百分点,1989年呈现负增长,自1996年以来连续8次降息,区别对待;措施效应的逐步显现.4%、部分地区工业.77%.48%。 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五年来,2003年相差0,党中央。1998年由于遭受国内特大洪涝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疏导矛盾。 ,为了改善投资硬环境,严格加强用地管理,优质高效农作物比重提高.4%上升到6: 一是加强货币信贷投放调控,农民现金收入呈现两位数增长,为14,向贷款增加较多的商业银行发行500亿元定向票据.93万亩.3%的高速运行、培训中心和各类会展中心:http,兰州市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影响明显滞后,1991年经济增长跌至2,得GDP每年增速均在11%-17%高位运行,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占三产比重达到33-45%之间,兰州市基建投资中用于三产的比重稳步提高,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8%、城市居民住宅开发项目等、物价作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首要目标;九五&软着陆&quot,到1990年出现负增长.5%、购买农机补贴。1997年以后,跨越温饱,出现了一定范围的&quot,政府实施了更具有市场经济意义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降低不良资产,由9,从反通货膨胀转为防止出现通货紧缩趋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演变对兰州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25年以来.43%上升到75。 2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有能力要挺过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什么东西都涨价了这个不问题不能让“专家”来回答,那就是美国会越来越卡中国的脖子。现在中国就是要牺牲这一代人的财富来平衡整个社会。尤其是能源类以及生活必须品未来还会涨价、80后一代人日子不会好过,没能力的也要挺。要说影响。中国70。但不是专家回答这个问题就显得没有深度和说服力
参考资料:
国家是一切以防通膨为目标,但我觉得因为中国现在的利益集团要说彻底绑架政府没这能力,但把政府和自己拴一块问题不大。而且现在的状态有点不受控,把马牵到河边了,喝不喝水还要看马自己。再者政策有一定延迟性,政府在一着急,使劲下猛药,马不喝就把脑袋按水里淹死了。没准就通膨变紧缩,来个硬着陆。其实这种形势很难预测,因为有人为参与,不管预期对不对都会被改变。
近日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了明年经济形势并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会上指出,明年的首要目标是严防经济过热、严防通货膨胀。 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段特殊的转型时期,从高增长低通胀转变成高增长高通胀。让我们回首十年前,九七年的时候,何曾能够料到接下来中国将迎来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那时候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有没有可能从亚洲金融风暴中挺过来,结果中国不仅毫发无损,还把GDP做到了世界第四的位子。在这段时间里,经济一直保持平均10%左右的增长而通货膨胀率极低,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奇迹,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日本和德国和我们是完全一样的情况,甚至连持续的时间也差不多。  低通胀会最终转变成高通胀,这是必然的。因为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加大了消费需求,此前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勤劳工作,把钱都存起来,而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能够生产的商品越来越多,这时即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也不会有物价上涨的情况发生,因为商品供应大增,而消费需求不大。可是形势正在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观念逐渐改变,储蓄不再是他们的首要目的,反而消费成了时尚,这点从信用卡的日渐普及上可见一斑。  13亿国人的消费是极为可观的,但也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在上涨。我们发现涨价的东西主要是资源(金属、煤炭、石油等)、房价和粮食,其他商品不仅不怎么涨,反而有下跌的趋势。仔细考察一下涨价的东西,我们发现这全都和土地有关,房子要造在地上,粮食要种在田里,铜要从山里挖出来。我们差不多已经抓到了高通胀的本质,那就是土地的供应是不能无限扩大的,其他任何商品都可以做到几乎无限供应。日本当年也是这个情况,他们能够把电视机、冰箱和轿车做到要多少有多少,但土地始终只有这些。  中国高通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国。美国人多年来享受着中国廉价商品的好处,这降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但他们是用美元购买,中国央行不得不把赚来的美元换成人民币,这使得中国市面上充斥着人民币,把美国的通胀引入了中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人民币升值一次到位。有人担心如果美国人无力消费中国货,中国经济将出现麻烦,但我们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这将给中国带来最好的发展机遇。美国人能用的商品难道中国人就不能用吗?凭什么美国人减少消费,中国的工厂就要倒闭?  阻止中国人尽情消费的最大因素是农村收入太低和城市房价太高,这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之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适当减少耕地面积,并在多出来的土地上建造更多的住房,把房价降低。农村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如果城市房价降低就会有更多的农村富余人员走进城市。因为农民减少了,就有可能在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于是农民的收入和购买力就能提高。如果实在担心粮食保障问题,可以动用正在逐渐贬值的美元外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农产品期货,通过现代金融的方式保证中国人的粮食供应。  有人说,中国的问题从古至今就是土地的问题。如果政府能够把这个问题妥善解决,那下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十年又将在中国呈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10次,也是本轮经济周期以来第14次上调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使得准备金率达到了14.5%,创二十余年历史新高。此前,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明年将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因此市场普遍预期近日就会加息,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人们预期中的加息没有出现,存款准备金却大幅提高了。在笔者前期的专栏中已经预计到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上调,见《解读存款准备金》,现在央行的行为更加确定了笔者的这一观点,即:以后将更多地使用存款准备金上调的方式而非加息的方式来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 可能有人还不太明白利率和准备金的关系,通俗的讲,利率就是货币的租金,就像房租那样,按照目前存款每年3.87%和贷款每年7.29%的利率来算,银行向你借一万块钱,你每年拿到的租金是387元,你向银行借一万块钱,你每年付出的租金是729元。由于利差巨大,所以中国的银行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容易赚钱的银行。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前几年还坏帐缠身的银行,突然间一个个都“容光焕发”起来,其实原因就在于众多“房奴”向银行贡献了大量的利润,这些人是最优质的客户,省吃俭用也要还钱。也正因为这个利差太大,银行都想方设法要把钱贷出去,这使得市面上人民币充斥,流动性泛滥,房价暴涨。加息可以将货币的租金提高,于是钱就不太容易流到市面上,因为很多人会选择把钱存银行或不向银行借钱,但加息有几个很大的缺点,第一,由于存贷款的利差仍然存在,银行还是想方设法要把钱贷出去;第二,很多海外投机资金认为人民币要升值,于是都涌入中国,现在利息还加了,这更加让他们高兴不已,因为获利率又提高了;第三,对于众多按揭贷款的老百姓来说,加息无疑是越来越沉重的负担,这还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  提高准备金同加息相比就好得多,准备金是指各家商业银行要把一部分钱存在中央银行里,相当于保障基金,将来万一发生挤兑事件,银行有足够的钱应对。提高了准备金率就相当于商业银行手中可供出租的钱减少了,这让他们想贷都没法贷。显而易见,这对银行来说是很大的利空,对于完全依赖银行的房地产业来说也是个大利空。对那些正在还按揭贷款的老百姓来说,倒是没什么太大影响。对于股民来说,其影响很有限,毕竟大家用来炒股的钱都是自己的钱,银行可不会借钱给你去炒股。对于那些炒房的投机客,明年的房价涨幅很有限,因为接盘的人贷不到款了,想要抛都难。对于房屋中介来说么,准备好过冬的被褥吧。
没有多少影响,这些调整只是正对世界贸易以及国外公司进行的相对调整。对国民的直接影响根本只是书面上的
由于中国出口与美国消费增速密切相关,因此中美经济从未脱节。尽管经济学家们对于未来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衰退有不同看法,但关于明年美国经济放缓的结论却基本一致。原克林顿经济顾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工商管理与经济学教授Laura D'Andrea Tyson在11月30日北京召开的“世界经济与中国:不确定中把握趋势”国际研讨会上指出,目前金融市场当中的资产估值泡沫以及房产市场的衰退将很可能拖累美国经济,并带来世界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放缓。“次债危机还要继续,”中国银行(6.56,0.07,1.08%,进入该吧)副行长朱民也在会上提出警告,“还贷高峰的出现可能在2008年第二、三季度。”他分析说,危机触发的连锁反应还远未到尽头,现在每个月有400亿美元要过利率调整的门坎,只有到2008年底,这个数字逐渐降到100亿美元,市场才基本稳定下来。而“如果美国经济放缓程度超过市场预期进入衰退”,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一种潜在风险,这将给中国出口带来显著冲击,政府届时再放松对投资的控制力度,鉴于是一种滞后政策,可能使得经济出现短期波动。因此,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元贬值下的资本流动方向,将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如何发展的隐患所在,更是宏观调控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中金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出口增速2008年将下降至15%,比今年放缓近3个百分点。鉴于这种中美经济日益增强的联系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在谈到明年宏调方向时,对本报记者表示:“应该采取一种兼顾内外的合适的紧缩政策。”在可预期的紧缩政策下,UBS集团经济学家安德森预测,今年全年和2008年M2增速分别为17.5%和15.7%。他认为,明年央行会通过减缓基础货币的投放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控制流动性,目的是降低国内需求增速,并非使之突然下降。而哈继铭则进一步将明年M2增速预测降到16%-16.5%,并认为央行将搭配使用特别国债、央票发行和存款准备金率来加大对冲力度。今年以来,M2增速一直维持在17%-18%左右,远超央行之前设定的16%的调控目标。除了从紧的货币政策,社科院世政经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提出了“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就业保障政策等”。他解释,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来预防外需放缓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得经济增长转变到主要由内需拉动。比如说,使用财政手段对因升值和其他原因而遭遇暂时困难的部门和群体进行补偿。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应该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事关百姓生活的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注重制度建设。据相关数据,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在今年前三季度对经济贡献分别为37%、41.6%和21.4%。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中消费的贡献率偏低,投资的贡献率明显偏高。正如温家宝总理上周在中欧工商峰会上强调,“中国的发展目标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核心通胀可能升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连续三个月超过6%的增速,8月份和10月份均达历史高点6.5%。其中食品价格涨幅分别是18.2%和17.6%,而核心CPI则一直维持在1%左右的安全线内。这使得多数专家认为目前通胀依然维持在结构性通胀,并将随着秋粮丰收、食品价格逐步回落以及翘尾因素逐渐减弱而下行。宋国青预测,今年全年CPI为4.6%-4.7%,而明年通胀会维持下行趋势。他说,“理由有两点:一是可预期的控制信贷的紧缩货币政策使得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减少,而货币因素将影响CPI约4个百分点;二是明年短期内的出口压力也会部分抑制通胀。”大部分机构和市场人士对今年全年CPI的预测都和宋国青差不多,在4.5%左右的范围。而对于2008年CPI的预计,花旗集团和UBS集团却表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分别是最高的5.0%和最低的3.4%。UBS集团经济学家安德森的理由是,核心CPI还保持在平稳的地位,同时上游商品没有表现短期内会迅速上升的迹象。而花旗集团经济学家黄益平则认为,奥运带来的消费增长、能源价格改革以及消费刺激性政策将在短期内提高通胀。这种呼吁“警惕通胀”的声音不乏人在,余永定就认为中国的通胀是比较严重的。他表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潜在经济增长率、农产品(24.65,0.15,0.61%,进入该吧)投入价格和PPI的上涨、通胀预期以及工资的增长高于劳动力增长速度、中国存在价格扭曲,这几大因素使得未来存在通胀担忧。而且根据中国的经验,应该使通胀保持在4%以下。还有一个必须引起关注的数据是工业品出厂价格(PPI),10月份PPI同比上涨3.2%,这是今年以来最高增幅,突破了3%。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两大政策的经济学背景分析• 财政政策基本理论与实践• 货币政策基本理论与实践• 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一)两大政策的经济学背景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属政府的宏观间接调控措施,其运用的根据直接源于经济学的发展。• 早在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之初,就已经出现主张国家干预与主张自由放任两大思潮之间的分歧与论战。20世纪经济学发展的主线仍然还是紧紧围绕着这个既古老但又永新的主线而展开。 • 19世纪末,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看不见的手”的自由放任理念,认为在竞争环境中,通过市场的力量,个人的最大化行为会转化为一种最优化的社会状态。• 当历史刚刚踏入20世纪,经济学家们逐步看到,在现实世界中,市场机制并非万无一失,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伴随着失业等不良经济现象时有发生。• 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的《通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次全面的反动和彻底的批判,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就在于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提供了一整套经济学证明。•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又称为“个体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经济活动,它研究经济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就业总人数、价格水平等,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其“研究工具”则是“总供给”与“总需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属总需求管理政策。(二)财政政策基本理论与实践
• 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体现为借助财政收入、支出的变化调节总需求水平,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年欧美经济大萧条中,凯恩斯提出通过扩大政府开支、赤字预算为内容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从而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 财政政策类型:总体上看,财政政策可分为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稳定增长的目标。它不是自动发挥作用的,而是一种人为的政策调节,需要依靠政府对客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该类政策又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不是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后所决定的,而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它的效果取决于三个制度性因素:个人和公司所得税的起征点;税率的累进程度、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 财政乘数:财政乘数包括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是指因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支出以及公共投资支出的增加(减少)所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减少)的倍数;“税收乘数”是指因政府税收的增加(减少)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增加)的倍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变动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变动的倍数。• 中国近年来财政政策实践
根据“赤字绝对额”或“赤字占GDP比重”,我国近年来财政政策状况如下:
2002年—2004年:第一轮积极财政政策;
2004年—2006年:第二轮积极财政政策;
2007年至今:中性财政政策。• 特型财政政策只是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手段,只能在特定情况下短时间实施,而中性财政政策则为常态,可作为中长期政策取向。中性财政政策并非不作为的财政政策,如果设计和操作得当,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一些短期困难,而且可以着眼长远,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三)货币政策基本理论与实践•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作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主要手段。• “货币供应量”是一个社会现实存在的货币量,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操作对象。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而广义货币供应量在狭义的基础上再加储蓄、定期存款。• 中央银行
19世纪以前,西方国家的货币发行大都分散在各个商业银行进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有一家银行能够垄断货币发行。由于这些发行银行集中了全国的货币发行,逐步成为各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并在整个银行业中处于“中心”地位,后来,人们把这种发行银行称为中央银行。最早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是英国。中央银行职能:1、发行的银行。各国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掌握货币发行权,负责调节货币流通。2、银行的银行。集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为商业银行提供清算服务。3、国家的银行。• 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
货币政策由三大要素组成: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制度;
中间目标: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利率;
最终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 货币政策的“时间差”
从货币政策启动到最终目标实现止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差”。如果该“时间差”只是时间较长的话,这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会产生致命的影响,但遗憾的是,货币政策的时间差有很大的变异性,最短的为半年左右,最长者达到20个月。判断货币政策作用的“时间差”对于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货币政策时间差可分为三大类:内在时间差、中期时间差、外在时间差。“内在时间差”:自经济现象发生变化,需要采取对策加以矫正,直至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为止。该过程又可分为“认识时间差”和“行政时间差”;“中期时间差”:自中央银行采取行动以至对金融机构发生影响,使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或其信用情况,以便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力的时间过程;“外在时间差”:自金融机构改变其利率和信用供给量后,以至对实质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过程。(四)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各有其特点,两者无法相互替代,在多数情况下必须做到两大政策的相辅相成。具体原因如下: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范围的不同要求两者必须协调配合;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要求两者协调配合;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性不同要求两者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具体情形1、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如果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就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2、假设一个国家处于衰退之中并且希望尽快从中恢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扩张性很强的货币政策有可能使经济恢复,但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于是,扩张性较弱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较强的财政政策的搭配就显得十分必要。3、在政府和私人的需求大到足以产生极强的通货膨胀压力的时候,原则上说,只要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充分控制需求,但是,如果财政政策仍然是高度扩张的,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有紧缩的财政政策加以配合。4、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单独依靠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投资,但是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到一定条件下,可能抑制私人投资的发展(“挤出效应”),从而抵消财政政策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配合以货币政策的扩张作用。五、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的基本含义• 政府管制的方法• 传统管制方法的局限性• 政府管制的创新:激励性管制与协商性管制(一)政府管制的基本含义• “管制”是指具有法律地位并相对独立的行政机构依照一定的规则,为防止私人部门在做出决策时未充分考虑诸如公平、健康和安全等公共利益而对私人部门进行的监督和控制活动。与政府宏观管理相对,政府管制主要体现的是政府通过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生活的比较直接的干预。• 从本质上讲,政府对微观经济领域的管制活动是一种政治行为,作为行为主体的政府对这一问题的性质的认识、制度的设计、方法的选择都会从根本上决定这一职能的效率。• 对政府管制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市场失灵的程度来提出管制思路,形成一系列对经济性活动进行管制的方法,如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对外部性的管制,等等;二、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研究,即首先确定公共治理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然后再进行管制,这主要体现在各种社会性管制上,比如确保健康、卫生、安全的管制,防止公害、环境保护、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福利服务和保护文物的管制等方面。•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外政府管制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的重心放在经济性管制上,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经济性管制已出现放松而社会性管制却呈日益加强的趋势。而在我国的理论与实践中,目前仍有“重经济性管制、轻社会性管制”的倾向。• 植草益依据日本的实践,提出了社会性管制范围:确保健康和卫生;确保安全;防止公害、保护环境;确保教育、文化、福利。• 美国的社会性管制范围较窄,包括:健康、安全、环境保护。• 我国学者按照管制对象将其分为:对健康卫生方面的管制(包括对食品卫生、广告管理、药品管理、医疗机构管理、医疗事故处理、传染病预防、毒品、水道、废弃物的处理及清扫等方面的立法和行政管制办法);对环境污染的管制(控制大气、固体、液体等污染排放物);安全方面的管制(保护消费者权益、产品质量及标准化、确保交通安全、矿山安全、劳动安全等立法和行政管制办法);公益性活动的管制(教育、文化、福利等方面的立法和行政规制。• 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性管制的整体水平与全社会的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诸如矿山事故、食品中毒、假药问题、流行病失控爆发、全国水域水质普遍下降等情况频繁发生。据有关资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污染、大气污染每年给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达40多亿和500多亿美元。(二)政府管制的方法• 基于市场机制,通过激励手段来实现管制目的的“激励性管制”方法;• 通过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的协商来实现有效管制的“协商性管制”方法;• 基于政府主导模式的,通过强制性指令来实现管制的“强制指令性管制”方法。(三)传统管制方法的局限性
•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
有效的管制需要政府有充分的关于管制客体及客体所在系统的信息,政府掌握的信息越多,管制的效率就越高,管制机构的一个主要活动是收集信息。然而传统管制方式及管制理论中并非充分考虑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性降低了委托人(管制者)对代理人(被管制者)的监督效率。• 管制目标的偏离问题
传统的政府管制公共利益理论假定政府管制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资源分配效率来增进社会经济福利,然而,Stigler为代表的政府管制俘虏理论对这个传统提出了挑战,并指出,政府应该做的和实际做的往往不一致,管制者会追求自己的利益。• 管制成本问题
传统的理论并没有过多地考虑管制成本的问题,实际上,管制成本随着管制领域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增加。管制成本包括了管制者实施管制的成本以及被管制者的成本(寻租成本、因管制而受的损失、管制滞后带来的损失)。(四)政府管制的创新:激励性管制与协商性管制• 激励性管制
在传统的管制模式下,管制客体的生产效率太低或成本太高。因此,管制客体需要激励,管制的任务就是通过有关的激励措施来消除各中非效率的现象。“激励性管制”就是通过给予企业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 协商性管制
激励性管制仍然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相对于管制者,被管制者仍然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如果能将被管制者从被动的角色转化为主动的角色,就更能提高管制的效率,协商性管制恰好实现了这一点。“协商性管制”是指管制者与被管制者就如何管制进行充分的、正面的协商,共同制定管制政策的一种互动性管制形式。1992年,荷兰环境部与电力部门就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达成协议,最终实现了很好的管制效果。七、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前言• 公共选择理论基本内容• 投票决策规则的具体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与我国实践• 中国实践中的政府失灵现象• 小结 (一)前言• 在当代,政府的作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如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政府》所指出的:“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最好地做这些事情。”• 一般认为,市场机制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这正是政府从多方面介入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理由。事实上,政府是不是真的如我们所想象的能做到这些呢?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有限信息、官僚主义(认识时滞、决策时滞、执行和生效时滞)、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认为政府完全能胜任弥补市场失灵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论假设基础上:政治人和经纪人是截然分开的。• 经济学家越来越认为,市场虽然有时不如人意,但这并不说明政府就会做得更好。为了对这一观点作出判断,我们必须对政府机制的运行状况进行考察,而这正是现代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西方公共选择理论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政治决策过程进行分析的一种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 被称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的布坎南于198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其理论对政治决策过程独特的分析揭开了政治决策过程神秘的“面纱”,为人们了解民主政治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公共选择的理论主题与政治学是一样的,有国家理论、投票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政党政治、官员政治,等等,但其使用的却是经济学方法。像经济学一样,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是“人是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公共选择理论完全承袭了经济学的假设和研究方法,只是其研究的环境是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公共选择理论是在对国家干预政策的有效性深表怀疑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国家干预的各种政策的决策过程进行探讨,以期检验进而改善国家机构的作用。• 在公共选择论者看来,国家干预政策的失误主要在于政治决策过程。该理论粉碎了政府无私的道德神话,以一套悲观色彩较重的观念取代了关于政府的那套浪漫、虚幻的概念。公共选择理论对国家或政府行为表现出一种“忧郁的心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共选择论者对自由经济的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布坎南是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政府很不信任,信奉并极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制度;马斯格雷夫是西方战后公共财政学的创始人,认为市场存在失灵,提倡通过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不过,尽管布坎南是坚定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拥护者,其最近对市场机制的运用也有所怀疑。(二)公共选择理论基本内容• 选民
公共选择论者认为:①选民是理性的经济人,其投票与否以及投谁的票要建立在自己的成本—收益计算的基础上。在权衡损益后,选民的理性行为将使他不去搜集信息,保持对政治、政党和候选人的“理性无知”,并且决定不去参加投票;②进一步看,选民越多、选民越一边倒、选举越不重要、候选人观点越相近,则投票率越低;同时,高收入阶层、受过高等教育的阶层、政府雇员以及白领工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要大于另一些阶层;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们参加公共选择时,他们不是选择自己“最喜欢”什么,而是选择自己 “最不喜欢”什么。• 政治家
公共选择理论者认为,政治家不一定会按照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福利的原则行事,他们在国会投票并表态时所琢磨的是选民们将会如何报答他们,大多数政治家的主要目的是争取选票当选。
政治活动同市场活动相似,也存在竞争,利己主义政治家也会作出利他主义的举动。然而,政治竞争往往是不完全的,政治家们可以从强有力的少数集团手中比从松散的大多数选民手中获取更多的选票,结果,他们并不总是持有大多数人的观点,而是与任命官员和特殊利益集团形成“铁三角”,联合起来操纵立法。• 政府官僚
公共物品的供给是由政府官僚机构生产的。公共选择论者认为,政府官僚们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最大预算规模是他们的目标函数,而官僚机构对公共物品生产的垄断以及主管人(议员、政治家)对官僚们缺乏控制使得官僚们的目标的得以实现,进而导致官僚机构效率低下、官僚们提供比实际需要更多的公共物品、扩大官僚机构的规模,并且从这种扩大中得到更多的权限、薪金和晋升。尤其严重的事,政府部门不仅是低效的,而且往往是失职的,对此,美国学者托勒逊等人进行过富有成效的调查和研究。• 特殊利益集团
公共选择论者认为,特殊利益集团往往会同当选议员、官僚形成一个“铁三角”,即议员批准一项目、官僚实施这一项目,他们均从中获益。
特殊利益集团之所以能左右议案的表决,主要在于:集体行动的逻辑、向“理性无知”的选民们免费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竭力鼓动选民支持自己、向政治家或议员游说并提供他们所缺乏的专业技术信息、给予政治家或议员们政治资助、与其他利益集团相互捧场、互投赞成票。 • 投票决策的规则 政治决策中的投票规则主要有全体一致规则和过半数规则,现实社会生活中比较通行的是过半数规则.• 宪制经济理论 针对现存的公共选择规则存在的问题,布坎南等宪制学者认为应该改变决策规则. 宪制经济理论认为,经济政策的好坏不在于经济学家的建议,而在于对政策制定的规则约束与规则约束下的政治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规则变革的优先原则:(1)与政治规则相比,优先选择经济规则. “市场有可能失败,但政府一定失败”已成为公共选择理论学者的一个基本理念,他们认为,“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问题本身”.(2)与较低层次规则相比,优先选择元规则的变革. 在公共选择理论的视野中,规则可分为元规则(宪法确立的规则)\法律规则\各种具体规章条例细则等三种.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学者主张对元规则即宪法进行变革(三)投票决策规则的具体分析• 政府机制的特点 市场机制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而公共部门配置资源的机制与市场机制有很大不同。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实行间接民主政治制度,即由公民个人投票选举代表,再由这些代表对公共预算进行表决。于是,个人决定如何花费自己的钱与国会决定政府如何花费公众的钱的方式就截然不同。议员在投票时应考虑选民的意愿而不是仅仅按照他们自己的观点行事,为了决定如何投票,他们将面临两个问题:必须弄清楚选民的意愿;由于选民的观点会有区别,他们还得在这些观点之间进行权衡以做出最后的决定 。• 多数票决策制度
多数票决策制度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获得多数选票的那个方案取胜。(1)典型的纳税人如何投票(以其对公共支出水平的态度为例)
纳税人的收入和税收制度是影响个人对公共支出水平的态度的重要因素(2)中间投票人
假定政府实行统一征税,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有三个纳税人R、M、P,他们的收入水平分别为较高、中等、较低,他们认为满意的最佳政府支出水平分别为Gr、Gm、Gp,显然,三者呈递减趋势。
现在由这三个纳税人对这三个方案进行表决,我们发现,结果为收入水平居中的M最满意的Gm获胜。
上述结果具有一般的意义:当在多数票决策制度下对不同的公共支出水平进行表决时,均衡的结果必然为中间投票人最赞成的支出水平。中间投票人是中等收入的人,中间投票人的收入不一定等于所有投票人的平均收入,如果通过收入再分配使中间投票人的收入变化,那么即使平均收入不变,也会改变对公共支出水平的最终的决策结果。(3)多数票决策均衡的无效性
由于在多数票决策机制下,中间投票人的需求决定支出水平,为了分析这一支出水平是否有效率,我们只须将中间投票人的需求情况与效率条件进行对比。(四)公共选择理论与我国实践• 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分析的是具有发达的市场机制和存在多党竞争制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民主政治决策过程,与我国的公有制为主体和市场机制尚很不发达的民主集中制国家的政治决策过程是很不相同的。它能否为我国所借鉴?进而,能借鉴什么内容?• 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能否借鉴
西方公共选择理论把政治决策过程与经济领域统一起来分析,弥补了政治制度分析的空白,为解决一些经济难题,如财政赤字、政府预算流入特殊利益集团、经济滞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我们研究中国财政学中应该具有的一种分析视角和工具;另外,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存在众多的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对政治的要求已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我们不能不考虑他们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因此,根据我国国情,有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治决策过程、政府本身进行“公共选择式”的经济学分析,这种方法论和研究视角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借鉴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几个方面1、注重政治制度对经济领域的影响
政治制度应该随着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使两者互相适应。比如财政问题,若仅仅按照原来的开源节流的思路,是远远达不到振兴财政的目的的,尽管这也是必要的手段。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统一国家财政,财政收入制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财政支出制度做到预算安排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其实,这里强调的是“法治”。2、注重政府机构的改革(略)3、注重各种特殊利益集团对政治决策过程的影响(举例)(五)中国实践中的政府失灵现象(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例)• 美国经济学家哈米德•豪斯塞尼:我更主张,并非所有政府失灵都是由政府公务人员自私的动机造成的,欠发达国家在力图实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政府失灵可以有多种原因予以解释,如政策制定者个人主观认知的困难。•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失灵”
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生产中政府作用更加显著。在农业生产中,政府的政策安排偏颇或政策运行中政府行为不当,就会形成政府失灵。多年来的实践显示,政府失灵已严重影响了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于是,纠正政府失灵对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产品交换政策安排的不平等;政策支持领域安排错位;缺乏WTO规则中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安排;金融改革形成了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压抑;政府转嫁职责,限制了农户调整生产结构的投入能力;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操作上的随意行为突出。小结• 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都存在缺陷,但二者又都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调节手段。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所说:综观经济政策演变史,我们可以看出,理论和实践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人类有时强调自由竞争市场的作用,有时却又希望政府能进行适当的控制。•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经济学家们一直并仍在努力地工作着,他们不断地从市场机制以及政府机制各自内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国民的直接影响就是现在你拿200大洋出来就有人回答你的问题了,穷啊,物价上涨的速度和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不相匹配啊!
2006年国家为了支持经济高速发展以提高就业率和拉动消费,通过加大货币的供应以支撑经济的高速稳定的增长,同时也避免了能源价格高启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2007年国家开始重新考虑能源使用结构的失衡,造成我国在能源方面处于被动局面,而重新调整了市场对能源方面的利用引导。也调整了这方面的政策。以求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同时由预测石油不可能在进益步的拉高,中国在进行宏观调控后,能源类使用有所优化,对能源的紧迫需求也在逐渐的趋缓,能源价格走势在今年会有所回落。
也可以说从目前的经济数据上可以看出,过的宏观调控基本到位。现在应该是开始避免经济发展过于急噪,以免市场造成产品供应过剩的危险,也减少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顾虑。
因此国家可能在第一极度实行货币供应紧缩政策,以调整市场的发展水平,实现国家的产业调整步划做准备。目前国家的默许人民币上涨3%,甚至更高的水平。下半年有可能调高利率等,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市场国家产业的优化,调整产业的低级结构,以避免市场的供过于求。
在这一轮的周期性产业发展转变中,将会出现新的高速发展的行业,原来高速增长的行业在进入高峰后,将稳步下调。产业进入周期性轮换角色来支撑新一轮经济的增长。
投资者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手上的行业股票,重新分析自己手上的头寸是否与经济发展同步,以达到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
影响肯定是有的,关键是看政策走向!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下调利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