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与一般的购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注册会计师
&&>>&&>>&&>>&正文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17:31:49东奥会计在线字体:
  2013《会计》重要知识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小编导言】我们一起来学习2013《会计》重要知识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名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内容导航】: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会计》第十四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的内容。
  【重要知识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其中,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提示】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若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25% ,则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其他相关准则。
  整个资产交换金额即在整个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最大的公允价值。
  【相关习题】:
  注会频道精彩推荐:
责任编辑:龙猫的树洞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注册会计师导航
专业阶段科目优惠价/购买
财务成本管理&元
战略与管理
财务成本管理380元
经济法380元
战略与管理380元
财务成本管理480元
经济法480元
战略与管理480元
财务成本管理680元
经济法680元
战略与管理680元
会计1800元
审计1800元
财务成本管理1800元
经济法1800元
税法1800元
战略与管理1800元
案例精讲班元
学习指导班
财会英语元
案例精讲班
学习指导班
财会英语元
案例精讲班
财务成本管理元
战略与管理元
综合阶段元
名师编写权威专业
针对性强覆盖面广
解答详细质量可靠
一书在手轻松过关
&&官方微信
东奥会计在线
微信号:dongaocom
京公网安备:号&& && &&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的为库存商品是不是无须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成本,只将“库存商_百度知道
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的为库存商品是不是无须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成本,只将“库存商
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缉恭光枷叱磺癸委含莲性资产交换中,换出的为库存商品是不是无须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成本,只将“库存商品”科目转出即可?
提问者采纳
可以以换出非货币资产成本做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价值入账的,指的是没有公允价值或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获得的资产,一般不缉恭光枷叱磺癸委含莲包括库存商品,因为库存商品有正常销售价格,
那这道题n公司应如何做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38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银行存款29000借:主营业务成本279000
存货跌价准备9000
贷:库存商品288000
因为这道题中有公允价,是不是就按公允价值处理?但是,书上把这道题放在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例题
这道题给出的条件:固定资产和存货二者未来现金流量风险、收回时间、金额均有显著差别,可以判断是属于具有商业实质的。如果前提条件明确给出不具商业实质,进行交换的资产中不应该含有库存商品。本题如果强制要做为不具商业实质交换对待,应做如下会计处理:借:固定资产359000
存货跌价准备9000
贷:银行存款29000
库存商品28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51000增值税的计税基础肯定是要以公允价值为准的。
哦,谢谢,大神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按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企业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的有( )。A.将货物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B.捐赠、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按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企业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的有( )。A.将货物用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B.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C.将财产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D.将劳务用于偿债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4.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非货币性项目 非货币性资产交..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非货币性资产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非经常性损益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非经常性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证监会在《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营性损益》中特别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予以充分关注,对公司在中所披露的非经营性损益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首次提出1999年监&&&&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非经常性损益这一概念是证监会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当时将其定义为:公司正常经营损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发性损益。《问答第1号》则指出: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收支;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等方面的原因,影响了非经常性损益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支。
新概念放大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外延:即使不是公司“一次性或偶发性”的收支,但只要被中国证监会认定“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均可归为非经常性损益。相应地,新标准中增加了不少新项目,如损益、损益等。相信通过新标准的具体落实,盈余管理的现象将进一步得到遏制。但《问答第1号》中并未给出一个界定是否“影响了真实公允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标准,对于哪些该算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难以进行穷举,只能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实质性判断。在中国证监会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盈利作为发行新股、及ST公司摘帽的考核标准后,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问题已成为制约相关会计监管的瓶颈。公司在界定非经常性损益时,应遵循如下规定: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非经常性损益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支出。非经常性损益应包括以下项目:
(一)处置、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其他长期资产产生的损益;
(二)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减免;
(三)各种形式的;
(四)的对收取的;
(五)损益,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有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获得的短期投资损益除外;
(六)损益;
(七)扣除公司日常根据规定计提的后的其他各项营业外收入、;
(八)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九)以前年度已经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转回;
(十)损益;
(十一)损益;
(十二)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十三)比较财务报表中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
(十四)中国证监会认定的符合定义规定的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2008〕43号)
为保证、拟首次并上市的公司和其他的公司的财务质量,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7修订)进行了修订,并改称“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现予公告。上市公司自日起执行,在编制2008年度财务报告时应按照本公告要求披露非经常性损益。拟上市公司自公告之日起执行。
这次公告把之前的14条非经常性损益扩大到21条,具体内容如下:
(一)非流动性损益,包括已计提的冲销部分;
(二)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或偶发性的、减免;
(三)的政府补助,但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密切相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按照一定标准定额或定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四)计入当期损益的对收取的;
(五)企业取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的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六)损益;
(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
(八)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九)损益;
(十)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
(十一)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十二)同一控制下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十三)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或有事项产生的损益;
(十四)除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取得的投资收益;
(十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十六)对外取得的损益;
(十七)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产生的损益;
(十八)根据、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十九)受托经营取得的收入;
(二十)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
(二十一)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在理解非经常性损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⒈非经常性损益即中所提到的利得和损失
公司如果发生非经常性收益,则会导致公司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要低于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从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的和等盈利指标就会小于按照当期净利润计算所得出的结果;如果发生非经常性损失,则会导致公司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要高于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就会高于按照当期净利润计算所得出的结果。2.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发生于与公司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的相关领域
比如,公司出售分部或子公司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在很多公司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非经常性损益也有可能与有关,比如在中,为了提升的经营业绩,以高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上市公司生产的产品或者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向上市公司供应原材料,从而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由于按照非公允的价格进行关联交易所获取的利润并不是公司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可以获取的利润,因而也应该算做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
因此,在确定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切记非经常性损益与非经营性损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公司完整的应该包括、和三部分,除了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外,还应该包括企业基于各种战略考虑所进行的对外长期投资活动等资本经营活动,也应该包括公司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自行进行的活动和相关的筹资行为。因此,我们不能根据损益是否来源于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作为判断该收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的唯一标准。3.判断某项损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时,除了应该考虑该项损益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联系外,更重要的是应该考虑该项损益的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的大小
1).判断某项损益的性质,应主要分析产生该项损益的事项或业务是否为公司持续经营所必需,是否为公司发生的特殊业务。从公司所处的看,特殊性的事项或业务具有高度的反常性,而且与企业正常典型的活动明显地不相关或仅仅偶然相关。如果产生某项损益的事项或业务是公司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则该项损益就不能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来处理。比如,公司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每隔几年要对设备进行一次,因而不是公司的特殊业务,所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就是公司为维持正常的所必须发生的费用,由此而产生的损益也就应该是公司的经常性损益;又比如,由于向关联企业借用资金而支付的如果明显高于同期,则此项资金借入业务就不是公司持续经营所必需的业务,而是一项特殊的业务,因此多支付的资金占用费就应该是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
2).判断某项损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时,还应该考虑损益金额的大小。根据会计中的重要性原则,对于一些金额较小的非经常性损益即使将其视为经常性损益,也不会对投资者的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对于一些明显可归于非经常性项目、但金额较小的损益,为了简化起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视为经常性损益处理。但是,如果这些损益对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将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时,仍然将其视为经常性损益就不恰当了。比如,某向关联企业收取的收益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高了50万元,扣除所得税的影响后仅占当期净利润的0.1%,如果公司按照当期净利润计算的刚好超过6%,但扣除该项收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则低于6%.在此情况下,如果不扣除多收的50万元,会使公司达到了发行新股的最低条件,扣除后该公司就失去了发行新股的资格。所以,应将多收的资金占用费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
3).除了考虑损益的性质和金额外,还必须考虑其发生的频率。产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事项或业务应该是公司发生的偶发性事项或业务,也就是公司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能合理预计是否会发生的业务。正是因为这些事项或业务发生的偶然性,由此而产生的损益就应该归属于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比如,公司于本年度获得了当地政府给予的一次性财政补助300万元,使公司避免了出现亏损的不利局面,但公司对于以后年度能否继续获得此类补助则无法进行合理的预计。因此,本年获得的300万元一次性财政补助就应该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一)商品经营活动可能涉及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⒈商品经营活动中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损益。公司与之间发生的,只要基于公平合理的基础按照市场原则进行,是商品生产经营中的正常现象。但很多公司基于利润指标的考虑,在关联交易中往往采用不合理作价的方式为公司增加利润。因此,为了真实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在计算财务指标时应该将由不合理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水分予以扣除。但是,在扣除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产生的损益时,应该按照关联交易的具体类型分别确定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公司与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属于公司持续经营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发生的业务产生的损益在计算非经常性损益时,只应该扣除作价与公允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差额损益,如商品经营活动中包括的关联采购、关联销售、土地的租赁、各种辅助性劳务的提供等交易类型。
⒉资产的处置或置换损益以及。公司为生产经营所购置的各项固定资产、是公司进行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基础,作为生产型公司购置资产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通过对这些资产的出售或置换以获取利润,处置或置换此类资产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频率也是很低的;公司进行发生的损失也是经营活动中偶然发生的损益。因此,对于企业由于处置或置换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损益以及债务重组的损失,应该剔除在经常性损益之外,作为非经常性损益。
⒊有关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或盘亏应该是属于公司偶然发生的业务,由此产生的损益应该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
⒋。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公司在持续经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项,因此公司不应该将计提的各种资产减值准备对损益的影响看作非经常性损益。
⒌补贴收入及相关的税收优惠、返还。对于公司获取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各种税收优惠及、财政补助等其他各种补贴收入是否应该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地判断:
⑴根据获得补贴收入或享受、返还的期限,判断公司能否在未来较长的期限内获取这些收益。如果公司能够在较长的期限内(比如在连续3年或3年以上的期限内)连续地获取这些收益,则可以认为这些收益的取得构成了公司经常性损益的组成内容。
⑵根据相关收益取得的法律文件是否存在、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如果没有审批文件,或属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越权审批,则由此产生的收益即使能够在很长的时期内可以获得,也不能作为公司的经常性损益。比如,某公司拥有,每年均有大量的,则公司每年收到的税务部门的虽然在会计处理时作为补贴收入,也应该作为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处理。(二)投资活动可能涉及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公司发生的包括和债权投资两种基本类型,由此获取的投资收益包括:股权投资收益、债权投资收益以及的摊销。对于上述三部分收益能否作为公司的经常性损益,应该根据其形成的具体来源进行分析:
⒈公司基于战略发展的考虑进行各种长期投资,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短期内转让以获取价差收益。因此,通过对外的长期股权、债权投资在持有投资期间所获取的正常投资收益,应该作为经常性损益。但是,公司转让持有的长期投资属于特殊业务,由此而产生的损益应该全部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否则无法合理地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
⒉公司对外进行时发生的股权投资差额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计入投资收益,如果公司能够合理地预计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会转让该项股权,且摊销期限不短于3年,则可将此项发生频率较高的损益归属于公司的经常性损益。
⒊公司进行的各种(包括)其目的主要在于获取短期内的差价收益。由于在经营活动中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从而可能导致部分。因此,如果公司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而不是借入的资金直接进行而非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短期投资,则可以将此类投资产生的收益作为公司的经常性损益处理。
⒋如果公司发生向其他企业拆出资金或委托发放贷款,也应该作为企业的。如果此类活动产生的收益高于或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则应该将实际获取的收益与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结果之间的差额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三)筹资活动可能涉及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⒈如果公司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可能获得的优惠政策,则可以将获得的财政贴息收益冲减工程成本或当期财务费用。但是,由于财政贴息的时间一般为一年时间,最长不会超过三年,因此,应该将获得的财政贴息收益进入当期损益的部分作为非经常性损益。
⒉如果公司在向关联企业及其他企业时,支付的高于或低于同期,应该将实际支付的资金占用费与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得出的结果之间的差额作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处理。
⒊对于外币业务发生较多的公司,由于而形成的汇兑差额应该作为经常性损益项目处理。⒈营业外收支项目中,公司发生的诸如捐赠支出、、罚款收入或支出、非常损失等营业外收支项目(不含上面已经提及的项目),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频率不大,属于偶然发生的事项,因此均应该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但公司支付的学校经费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公司需经常发生的事项,因此应该作为经常性损益项目处理。
⒉追溯调整的影响数。由于公司会计政策在制订以后一般情况下应该保持相对稳定,所以不是经常发生的事项,由于变更会计政策对以前年度进行追溯调整而引起的的变化,应该作为当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处理。
⒊公司由于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而实际收到的所得税返还,按照现行会计处理的方法应该在收到时冲减所得税费用,而不是计入补贴收入,严格说也是公司的一项非经常性损益。但是,公司在计算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时,应该先以利润表反映的利润总额为基础,扣除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利润总额的影响后再结合纳税调整因素计算公司的,然后扣除按照法定税率计算的所得税后即可得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因此,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计算方法看,由于所得税返还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在计算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时无需考虑所得税返还的影响。根据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的现行规定,公司在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时,应该在利润表下面以补充资料的形式,同时在披露公司的和财务指标时,应该在、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基础上,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披露以上两个指标。《》要求公司披露的是有关非经常性项目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这种披露方式不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分析,不能直观地向报表使用者反映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公司在反映此项目时,可以参考下列信息披露的方式:将《》要求披露的利润表补充资料和《的公司编报规则第9号-和》要求提供的利润表附表合二为一,统一以利润表附表的方式披露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相关内容。具体组成内容包括:
⑴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指标;
⑵非经常性损益。⑴公司确定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标准,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包括的具体项目;
⑵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总额的影响;
⑶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08年年报要披露非经常性损益
证监会 发布公告,对《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7修订)进行了修订,并改称“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要求上市公司编制2008年度财务报告时要对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披露。
根据公告,公司在编报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或发行证券的申报材料时,应对照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综合考虑相关损益同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的关联程度以及可持续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判断,并做出充分披露;除应披露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外,还应当对重大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内容增加必要的附注说明;对“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以及根据自身正常经营业务的性质和特点将本规定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当在附注中单独做出说明。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
“非经常性损益”还原公允价值本质
想做大资本市场,绝不能重复美国片面追求市值上的的错误。对公允价值的反思,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还原其“非经常性损益”之本质。引导更好地通过集中精力发展主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正是“非经常性损益”还原公允价值本质的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对公允价值的反思,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还原其“非经常性损益”之本质。中国证监会将投资收益之类的公允价值重新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正是如此。美国当初首先引入公允价值,标榜的是,实际上更为注重的其实是泡沫价值,尤其是在的杠杆作用被过度开发、过度利用、过度发展的情况下。显然没有想到过一旦遇上不活跃的市场又将如何,而偏偏就让它遇上了被称之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恰是方法反而使危机更快地暴露出来,让投资者看到了高的迷人泡沫破灭之后尴尬不已的真实情况。
美国的银行家认为按计价会计准则是导致当前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财务会计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和第159号《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还未满一年时,就以救市的名义作了一项颇具争议的修改: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则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正如美国消费者联盟的负责人所指出:允许企业欺骗投资者又欺骗自己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中国证监会在修订2001年颁布实施的非经常性损益规定时,考虑到从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影响较为普遍的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和处置损益、的处置损益是否应界定为非经常性损益等未做出明确规定。不过,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界定上,通过简单对照文件列举项目的方式“对号入座”,实际容易导致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标准不一致,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中国产品没有急于去证券化创新,房地产上市公司也没有急于按照计价原则引入公允价值,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引用公允价值上也相当谨慎,这可以说是中国得以有幸避免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发生在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及某些持有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分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成亦公允价值、败亦公允价值”的教训,显然不容忽视。对于更多地采用虚拟价值而几乎不涉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一年多来股票账面市值的“大忽悠”,不免令相当一些沦为公允价值的重灾区。根据银监会对2007年上市银行年报的统计分析,2007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仅占负债总额的0.53%,明显小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的规模。这种不对称的方式容易增加资产负债表的波动性,中国平安可以说是最为典型的例证。2007年利润大增107.9%的中国平安,2008年三季度仅仅因为计提投资富通的157亿元坏账准备,就产生了高达78亿元的巨亏。
重新将“与公司正常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性质特殊和偶发性”两大类型的公允价值定义为“非经常性损益”,不仅有助于在会计实务处理上澄清误以为“公允性”可以取代“真实性”的错误认识,更好地坚持“真实性”、“可持续性”和“可比性”等基本会计原则,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真实还原了公允价值的本质。2007年起执行的新会计准则,允许将。根据《股票上市规则》有关ST公司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扭亏后即可申请撤销的规定,多家盈利无望、处于退市边缘的*ST公司在2007年底采用这一方式保住了上市地位。但《股票上市规则》也规定,ST公司如要摘帽,不仅要求净利润扭亏,还要求主营业务正常运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正值。在证监会和财政部规范ST公司收益项目以后,由于跟股票投资相关的损益将可能列入非经常性损益,一些希望通过炒股扭亏摘帽的ST公司愿望落空。这是对的拨乱反正,应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公允价值还原于非经常性损益的新规,也有可能影响到一些准备的。对那些准备再融资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真正具有可持续性,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不过,这对于纠正目前一些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偏向则不无益处。
想做大资本市场,绝不能重复美国扩张片面追求市值上的证券化率的错误。在笔者看来,引导上市公司更好地通过集中精力发展主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正是“非经常性损益”还原公允价值本质的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习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