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钒企业为员工投保人和受益人,受益人应该是谁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钢铁企业:打造知识型员工 我们在探索
10:50:00&&&&
作者:中国冶金报记者联合报道
  在当前举步维艰的生产经营形势下,对于钢铁企业来说,知识型员工在企业打造持续竞争优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知识型员工能够用其技术和脑力活动为企业创造效益,能帮助企业在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一个员工的不断学习和思考,不仅可以提升其自身的素质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自我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益和组织凝聚力,并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积蓄后备力量,使企业长期受益。&
  目前,钢铁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注重对员工的选拔和培养。从下面这些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钢铁企业在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人才篇———钢企知识型员工卧虎藏龙&
  宝钢&打造国际化钢铁专业同传队伍&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要想跻身前列,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必不可少,而员工的英语能力是国际化沟通的重要桥梁。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职业———同声传译员。据了解,国内具有专业特长的同声传译人才几近空白。“难度极高,极难培养,它属于金字塔塔尖的人才。”宝钢人才开发院教师鱼福根如此描述这份职业。&
  2008年,在宝钢第三届学术年会上,宝钢自己培养的同声传译员首次成功地完成了主会场同传工作。在2010年举行的宝钢第四届学术年会上,宝钢同声传译员再度亮相,分别在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顺利完成了同声传译工作。&
  刚毕业的时候,明倩倩就在宝钢举办的高温合金年会上做过同声传译。虽说有过经验,但这一次的同声传译经历对她来说更是一次难忘的考验。&
  会议开始前,明倩倩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她临时改变某篇文章的翻译内容,由英译中改为中译英。这个通知令她发懵,因为之前的准备工作就非常艰难,该演讲者未提供发言稿,她只能根据其发言摘要,参考作者的其他论文作准备。眼看会议即将开始,却又临时变卦,真令她措手不及!就在伙伴卢俊为她担心的时候,这个文弱的女孩在短时间内镇定地做好了一切准备,自如地完成了这项同声传译任务。&
  “我对自己的应变能力还算满意,但也有遗憾,有的地方我译得不是很准确。但是这个真的很难,因为翻译过程必须与发言人的发言同步,要完全听明白、领会发言人的口气和意思,就会跟不上发言的速度。因此,还是要多多实践,不断提高翻译技能。”明倩倩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做一名同声传译员,需要出众的语言技能、敏捷的反应能力、博而精的知识、强大的意志力。在宝钢,像明倩倩这样优秀的同声传译员远不只一个。宝钢已经建立起一支钢铁专业的同声传译员队伍,他们中的不少人已为一些国际会议提供了同声传译服务。&
  30多年来,宝钢始终重视员工的英语培训,通过建立严格的宝钢英语考试体系,培养和积累了大批英语人才。近年来,宝钢又开展了全员学英语活动,普遍提升了员工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2008年,宝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开办了“英语同声传译”培训班,对从集团公司各单位严格筛选出的24名学员作同声传译培训。2010年10月份,第二届“英语同声传译”培训班开班,又培训了12名学员。&
  宝钢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在宝钢召开的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日渐增多。拥有一支钢铁专业的同声传译员队伍,无疑是宝钢的骄傲,更为宝钢的长远发展补充了重要的一环。&
  山钢集团济钢&业余学习塑造专业招标师&
  公开招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专业管理工作,也是各种利益和矛盾的交织点,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高。招标人员必须具备3个条件:思想素质必须过硬、必须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从2010年4月开始,山东钢铁集团济钢对所有备品、备件一律进行公开招标。该公司装备部负责的采购品多达28万多种,品种多、专业广,而且面临着从不招标转为公开招标、有时甚至每天10多次公开招标的困难,大量的信息要准备,大量的纸质文件要形成,再加上招标流程要熟悉等一系列任务,给济钢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此,济钢装备部招标公司经理袁堂玮在工作之余,组织员工系统学习了招标、投标知识,掌握了《招标投标法》、《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招标投标专业实务》、《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有关专业知识。他们还参加了全国招标师考试和高级采购师考试,有3人获得了招标师资格、2人获得了高级采购师资格,逐步实现了执证上岗,招标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2010年11月份,为解决手工作业、质量差、效率低、易暗箱操作、流程不标准、程序不规范、降成本难度大等问题,袁堂玮提出了开发招标投标管理系统的想法。该系统于2011年2月份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分标、公告、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标书发售、开标、评标、定标、中标通知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该系统程序还开发、嵌入了“定价三部曲”、“反拍卖”等独特的价值采购方法。系统的投用让大家从繁重的、重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公开招标以前,济钢水处理每年要花费6545.83万元。日,济钢对水处理剂进行招标。袁堂玮通过生产厂多次了解招标的技术要求,打破常规,先后组织召开了5次招标预备会议,就分包、技术要求、技术文件、招标文件、评标办法进行多次讨论,将66个项目按照属性科学地合并成16个包,完成了40多页18600余字的招标文件、100多页43400余字的技术文件,做到了科学分包、技术文件详实、数据准确。第一轮竞争,最低投标价格为3860.29万元,比上年度执行的总包价格6545.83万元降低了41.03%。&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袁堂玮决定选用“反拍卖”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在投标单位之间开展多轮的价格竞争,从而降低价格。按照他的思路,第二天经过多达5个回合的竞标,最终价格降到了1870.91万元,比上年度总包价格降低了71.42%。经公司同意,济钢与供应商签订了3年的协议,3年可降低费用1.4亿元。&
  在2010年降低设备、备件和材料采购成本1.9亿元的基础上,2011年,济钢又降低设备物资采购成本5187万元。这与袁堂玮勤于学习、锐意创新、成为物资采购方面的专家型人才是分不开的。&
  攀钢&自学成才的首席工程师&
  在攀钢,有这么一位工程师,他从1993年开始自学计算机专业知识,主要钻研计算机铺助孔型设计;1994年,他运用计算机铺助孔型设计,自行开发了工字钢辅助孔型设计,结束了我国冶金行业人工绘图、人工分析参数等费时、费工的原始手工设计方法,大大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了新产品质量;随后,他又运用计算机铺助孔型设计,开发了钢轨、型钢等辅助孔型设计,使攀钢的型材等品种开发速度和质量均得到大幅度提高,钢轨品种和质量走在了行业前列;从2008年至今,他坚持自学、深入钻研计算机仿真分析,能熟练应用仿真分析软件对轨梁工艺,特别是对轧制、矫直工艺进行仿真分析。&
  他就是攀钢钒轨梁厂型材轧制首席工程师、轧钢教授级高工陶功明。&
  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陶功明先后独立进行了20余个产品的孔型、导卫、矫直工艺等设计,其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辅助重轨、工字钢孔型设计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的周期。他仅用19天时间就成功开发出高难度、高标准的高速铁路用60AT道岔轨,创造了冶金行业开发难轧新产品周期最短的历史纪录。他成功开发出按德国标准生产的S49重轨,并出口至欧洲,将中国攀钢重轨第一次铺在了欧洲的铁路上。2010年,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孔型旋转配置改变压力消除扭转”的全新观念,解决了20多年来无法解决的310乙字钢“950咬铁丝”问题。&
  在高速轨生产技术的开发方面,他于2010年主持开发了钢轨规格自动补偿技术,使万能线高速钢轨通长尺寸波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轨高波动、轨底宽度波动、对称波动有所缩小,为高速轨的核心轧制技术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使攀钢成为国际上首家采用端头补偿轧制并获成功的钢轨生产厂家。&
  同时,他先后开发了万能型材轧制仿真模型、二辊型材轧制模型、重轨连轧仿真模型、大型异型型材冷却模型、钢轨钢加热模型,为型材产品的开发优化和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悉,自2006年以来,陶功明负责和参加完成了多项重大科研课题,为攀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6年以来,他已授权或公开的专利技术有48项,其中“高速轨平直度控制技术研究”还曾于2011年获得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津贴”、四川省“学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等荣誉。&
  沙钢&勇于争先的管理先锋&
  “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这是沙钢集团总裁助理、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宏发炼钢厂党总支书记黄永林的座右铭。&
  黄永林善于拓展管理思路。面对宏发炼钢厂全新的工艺流程和投产初期新工人占了七成以上的新挑战,他把职工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与小改小革、指标攻关相结合,组织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超前性的培训,提高职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他提出新工人“速成”培训方案,实施新工人“一人一表”跟踪制,对每名新工人每月进行自我总结、师傅考核、班组考评、车间评价、厂部鉴定,牢牢掌控他们成长的动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了一系列快速模拟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通过构建平台言传身教使新工人在最短的时间内都能独立顶岗作业。&
  就这样,黄永林所在的宏发炼钢厂先后为公司新项目建设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780多名,确保了新建项目调试的一次性成功,为尽快达标达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创新精神,提高生产经营指标水平,黄永林创新经济责任制管理模式,实行职工收入与指标业绩挂钩分配办法,将所有重点指标从条线领导开始逐级分解,具体量化,责任到人,按照各自的工作成效进行分配,使大家在同一平台上公平竞争;成立了分厂质量攻关组,培养自己的质量攻关工程师,深化技术创新和指标攻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他以降低石灰消耗为突破口,组织工艺技术攻关,并同步实施了多项专项奖励措施,带动一系列重点指标的提升,在公司开展的降本增效活动中起到了示范效应。在黄永林的带领下,宏发炼钢厂2号转炉荣获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优胜炉称号,并两次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其他10余项称号。&
  锻造篇———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一方沃土&
  鞍钢&让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创新主力军&
  鞍钢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认为:“要站在参与全球竞争的高度,从推动鞍钢集团公司实现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发展的视角和增强集团整体竞争力的高度,来谋划加强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全面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以一流的技术水平、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工作业绩,推动鞍钢集团公司不断向前发展,充分体现职工的人生价值,最终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目标。”&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鞍钢大力加强知识型员工队伍建设,在职工中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练兵、技术竞赛、英语竞赛等活动,完善激励政策和机制,为职工成才搭建平台。&
  第一,开展技术竞赛。为了加强鞍钢与攀钢职工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文化融合,全面提升职工技术素质,从去年4月开始,鞍钢组织开展了首届职工技术竞赛。2012年,职工技术竞赛再次启动,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的理论考试,共有1400多名职工走进考场进行技术大比武,调动了职工学习、钻研技术的积极性。&&
  第二,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2011年,鞍钢组建职工技术创新小组950个,取得创新成果3034项,创效益25728万元,其中的优秀成果获得第20届全国发明展览会8项金奖、10项银奖、7项铜奖,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李新林发明的大型桥式吊车检修装置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第三,开展“以职工名字命名创新工作室”活动,发挥劳动模范、技术专家、创新能手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引导广大职工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参与创新实践。&
  李晏家创新工作室和李新林创新工作室的诞生,源于两位勇于创新的鞍钢人。鞍钢股份化工总厂二炼焦作业区点检班班长李晏家,先后取得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成果238项,获国家专利21项,累计为企业创效8000多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化工总厂18个技术创新小组取得创新成果6000余项。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炼钢工区机电作业区机检区域架工班班长李新林,发明创造了26项工具、用具。在他的带领下,鞍钢设备检修协力中心成立的10个技术创新小组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第四,开展先进操作法评选活动,为知识型员工成长提供舞台。去年,鞍钢表彰了67项鞍钢先进操作法,并举办了37期讲座,使先进操作法得到更好的推广和普及。今年,鞍钢对先进操作法评选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规范评审时间、内容和程序,力求把最优的先进操作法评选出来,推广下去,促进经济效益和员工素质的互相提高。&
  包钢&人才强企战略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近年来,随着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快速更新和应用,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偏少的问题逐渐在包钢显现。面对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引进人才困难,包钢以培养、开发制约科技创新“瓶颈”的人才为重点,创新人才开发模式,稳定盘活现有人才,加速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对此,包钢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努力营造开放、包容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在制度建设方面,包钢通过建立专业技术职务新序列推动组织人事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务新序列由5个职级、10个档次组成,每个职级设置若干个岗位,上岗人员全部实行公开竞聘,极大地提高了员工主动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包钢调整、压缩了管理序列岗位设置,有效地避免了重复设岗和职能重叠现象。&
  在人才引进方面,拓宽引才渠道,搭建人才集聚平台。一是大力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积极改善毕业生的学历层次、专业结构,逐步提高在岗员工的整体素质。二是推行“人才+项目”工程,引进和集聚高端人才。包钢通过落实国家“千人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措施,积极引进紧缺实用型人才。&
  在技术人员梯队建设方面,包钢坚持分层次、有重点地选拔、培养直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各专业人才。针对从事技术研发人员的发展通道,包钢创新了技术管理机制,全面推行项目课题负责制,让真正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人才脱颖而出。&
  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包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厂校合作培养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路子。通过从本企业技术人员中选拔优秀人员到高等院校在职攻读研究生,包钢有效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至2011年底,包钢培养的研究生已毕业648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1名。包钢对毕业的研究生建立了跟踪管理、跟踪考核制度,针对研究生的不同特长,合理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更加注重在实践应用中培养人才。&
  2011年,包钢提出了实施“1143”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养首席技能专家10名,操作状元、能手100名,高级技师400名,技师3000名。此外,包钢还构建了激发人才活力的评价、发现和激励机制,通过加大待遇激励力度、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和竞赛选拔活动等手段,引导技能人才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技能水平。&
  (中国冶金报资深记者周军、陈黎明,记者王磊、柳方秀、宋家辰、刘敬元、周传勇,通讯员夏玮、徐丽萍)&
  钢企知识型员工培养有待加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在这一环境下,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找到知识创造、传播和运用的最佳途径。而知识的创造、运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钢铁企业面对“两头受挤”的困境,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并注重对知识型员工的选拔和培养。这从我国钢铁行业员工的学历结构变化便可窥见一斑。近年来,钢铁行业高学历、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学历结构逐步改善。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8年,我国钢铁行业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钢铁主业在岗职工总数的12.19%,2009年小幅回落至11.91%,2010年上升至13.27%。但与新日铁、浦项等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们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钢铁企业在知识型员工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高学历人才的比重依然偏低。以中国台湾“中钢”为参照物,2009年,该公司职工中拥有博士学历的占1.13%,硕士学历占11.09%,大学学历占20.42%,大学以上学历合计占到近33%,远远高于我国钢铁行业同期11.91%的平均水平。&
  第二,知识型员工的分布很不均匀,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非国有制企业之间差别较大。2010年,大型企业大学以上学历职工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拥有博士、硕士以上学历的员工,大型企业是中型、中小型企业的数倍以上。而高端特殊人才大部分也集中在国有企业,其中院士、新世纪人才国家级人选全部在国有企业,国企的突出贡献专家是非国企的3倍,享受特殊津贴人员是非国企的近10倍。&
  因此,虽然我国钢企在知识型员工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培养知识型员工是必要条件之一。从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把知识型员工培养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时刻与企业的发展保持同步。例如,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钢铁企业要具备国际化视野,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培养熟悉国际规则、掌握国际知识的国际化人才。&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构建知识型员工选拔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就近选拔优秀的知识型员工;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科研能力,吸引高校的高层次人才从事企业的创新活动,也为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培养提供了途径和保证。&&
  三是完善评价和激励体系,制定富有竞争力的、多层次的激励措施。知识型员工的劳动价值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结果难以衡量,这些特点决定了单纯的物质奖励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搭建能够激励员工学习创新的奖惩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固然重要,但还要注重精神层面的肯定和尊重。例如,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引导,予以充分授权,鼓励他们参与企业方方面面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使其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是尊重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畅通知识型员工的成长通道。知识型员工由于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创造性和自主性,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拥有高于传统工人的职业选择权。钢铁企业要建立起便于人才在企业内部同一部门或不同部门间流动的机制和环境,根据企业的职位资源,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富有吸引力的机会和空间,做到在吸引人的同时,还能留住人。&
  在知识型员工培养方面,宝钢的许多做法非常值得钢铁企业借鉴。&
  为了支撑公司顺利推进二次创业战略转型,宝钢开展了宝钢人才品牌宣传和建设工作,并从今年开始招募管理培训生。宝钢不仅向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还为其制订了明晰的成长计划,放在岗位上进行实践磨砺。&
  对于在岗知识型员工的培养,宝钢于2009年初启动了“青苹果”计划和“金苹果”计划。“青苹果”计划对高潜质青年人才进行为期两年的培养,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培养对象纳入管理人员后备或技术人才后备培养序列。“金苹果”计划旨在培养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宝钢为“金苹果”计划核心小组成员提供包括跨部门岗位交流、驻海外进行技术跟踪和用户服务、学术交流、项目担当、研修培训、参与制定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和制度等机会,培养关键领域的领军人才。&
  根据宝钢的“十二五”规划,未来,宝钢将聚焦“经营管理人才、核心技术人才、专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潜质人才”6类人才族群建设。到2015年,宝钢钢铁产业技术核心人才将达到500名,多元产业技术专有人才达到380名左右,培养350名高潜质人才作为经营管理人才、核心技术人才的战略性储备。&
编辑:孟筠&&&&
来源:中国冶金报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0) 传真:(010) 电子邮箱: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 Email:guisheng.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常见金属:
|||| ||||| | ||| ||| |
稀有金属:
|||| |||||||||||||||
非金属矿:
||| ||||| |
石煤提钒企业与提钒工艺
核心提示:纵观2010年的钒系市场萎靡的震荡徘徊,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消除,面对十厂九停的局面,让笔者思绪万千。由于2010年钒系市场纵观2010年的钒系市场萎靡的震荡徘徊,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消除,面对十厂九停的局面,让笔者思绪万千。由于2010年钒系市场的不给力,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钒系产品市场仍然不容乐观,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家政策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如十二五的特种钢规划、南非电力危机等,钒系产品可能会受益这些而有所上扬。在关注机遇的同时,挑战同样存在,那就是钢材和钒系产品库存的高居不下,这将直接影响钒系产品价格的波动。尽管&十二五&规划已经提出要扩大特种钢生产,但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在技术层面上来说,2012年《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执行,对于提钒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笔者从事大型钒厂设计施工五年,深入理解了行业特点,在此结合工业化实际,分析目前行业的企业与提钒工艺,为行业健康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笔者五年前开始对五氧化二钒的产销量与成本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绝大部分石煤提钒项目前景黯淡,在此基础上力劝众多石煤提钒投资者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将地质勘探、试验研究等工作做扎实。希望本文能起到积极的意义。
1石煤提钒企业
1.1 石煤提钒企业现状
石煤提钒行业在近五年快速发展,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行业发展不规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行业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都说石煤提钒项目是大有钱途的,我要说的是,那是特定阶段的暴利(30多万元/吨),在环保日益重视的今天,无视环保的企业很多还没点火即被查封,大规模产业化是根本行不通的,钒企业需要一定的科学性才能可持续发展。
不管你相不相信,&进退维谷&是目前石煤提钒企业最真实的写照,部分投资者却只记得五氧化二钒价格曾从4-5万元暴涨至36-40万元/吨,而抱有幻想,坚持己见或听从他人一叶障目的建议,以致少的投资数千万,多的投资2-3亿,却上马即巨亏,深陷泥潭。
对于传言要认真分析,石煤提钒钱景没那么美好,石煤提钒的成本,特别是新建项目的成本,基本上会达到8.5-10万/吨,有的甚至会达到10-12万元/吨(还有更可怕的)。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行业低迷、钢铁中钒的用量增长前景放缓甚至停顿,近期钒价一直处于低谷。下面以2010年五氧化二钒厂家产量统计为例。
2010年我国五氧化二钒厂家产量统计
(参考凡宇资讯数据,在此表示感谢)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多数厂家直接选择停产,就算是选择生产开车的企业,产量也并没有他们自己报出来的那么高。钒渣提钒的攀枝花、承德均选择了不同程度的压产,没有满负荷的启动生产。
另外,部分国企选择继续生产,是因为有产值的任务,亏本也要生产。要是告诉你这个时候还能动,是技术的优势,那就未必了,实情可能是――哥要的不是利润,是产值。
行业不够成熟,国内大量企业的高额投资陷入困境的景象,可以说比比皆是,行业举步维艰,可见一斑。
1.2 石煤提钒企业前期规划
1.2.1 石煤提钒项目审批程序
近几年,笔者团队承担过数省、数家石煤提钒项目的技术工作,参与过这些项目的审批过程,承担过这些项目审批过程的技术工作,了解建设程序或者说审批程序。虽说不同省市的审批程序有所区别,但大同小异。
目前,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小钒厂(非法钒厂)已经基本关闭,其中有条件的一部分可能面临着项目合法化的问题,即通过必须的审批程序,使项目合法化。在此笔者将了解的审批程序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虽然国家发改委在数年前就民营投资项目的审批进行了改革,即民营投资的建设项目取消了立项审批制,代之以备案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受到其他各项相关制度的制约。因此,筹备石煤提钒项目,首先需得到政府的立项批文,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样由政府相关部门(各地部门的设置和名称不一样,有叫计划局、经贸局、经济局的,一般归口在计划局的居多)发个&&.项目立项批复的红头文件,大多是以政府办公会的形式发个同意&&项目立项建设、按照审批程序实施的&办公会会议纪要&。当然,要通过这个程序非常复杂、非常难,既要得到政府领导的支持,也需要符合各方面的政策,比如当地的规划,当地的资源条件,而且常常不知道这个政府到底应该是哪一级政府。因此,往往是和县市级政府反复沟通、融洽,一般能够得到够分量的领导的口头上的明确支持就算很不错了,要想尽快拿到文字上的材料一时还不行。
到此时,往往会要求投资者先做矿山勘察工作,因为根据国家政策,做矿冶项目没自主矿山是不能审批的。这时候,就去找国土部门的地矿科室,经过一系列的工作,目的是划定一个区域获得一个探矿权。此后,再去找地质队,地质队是半事业半企业性质,比政府好打交道,洽谈探矿合同,约定工作周期等等,然后交钱(通常是以百万元为单位的),地质队进行野外探矿工作,这项工作通常在半年以上,最后提交地质报告等几个报告。上报省国土局,又历经一系列工作,省国土局同意组织专家组对地质报告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列为国家的资源储量。投资者花了数百万甚至更多做了探矿,但这个矿山最终归谁呢,还得招拍挂,投资者花钱做了探矿只是有优先权,招拍挂时,谁出价高归谁。
这时假设投资者最终通过招拍挂获得了采矿权(难免按照规定交采矿权价款,通常是以千万元为单位,不是一次性就全交),是不是就可以建厂了呢,还不行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地质队探矿的同时,要另找一家技术单位,委托该单位进行选冶实验,以确定工厂以后的技术方案。
到这个时候,又需找政府了,就是回到开始说的立项审批。此间难免历经若干波折,当然还包括项目选点等等,牵涉环保、国土局、规划局、各级政府(包括乡政府)&&,假设最终获得了一个前面说的会议纪要。
此后,就找技术单位编制详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的省市叫项目申请报告,此前编制的是个比较粗糙的报告),内容包罗万象。
带着所有的材料,比如政府的类似立项批复的材料、地质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时也列不清,反正此后还有不断的补交材料的过程,一级一级的找环保局,一级一级的审批盖章,最后到了省环保局。
到了省环保局,可能会提出异义,比如不认当地政府的立项类的文件,要求省发改委的文件。问题就又复杂了,又去找省发改委,大家到此应该知道其中的复杂性了,中间的过程不宜多说,假设最终也过了,省环保局把项目材料接了。
这个时候的主要工作就在省环保局了,目的是希望省环保局尽快同意项目进入环评阶段,假设同意进入环评阶段了,再找甲级环评单位做环评,交钱,开始环评。
又经过几个月,环评大纲出来了,交到省环保局,又不停的跑,目的是希望尽快安排环评大纲评审。假设评审会通过后,环评单位接着做环评报告,又过了几个月,报告出来交到省环保局,又不停的跑,目的是希望尽快安排环评报告评审。假设评审通过了,又不停的跑,目的是希望省环保局尽快下发项目的环保批复。
获得省环保局环保批复后,项目就可以进入建设阶段了。当然,开工前,要完成征地手续,大家知道这个也是很复杂的一个事情,也要不停的跑上跑下,也许会碰到政策的高压线。还有,在开工前,还要找安监局,办理开工手续,否则也是非法哦。
以上就是基本程序,只是写出了主要的过程,期间牵涉到的其他政府部门的手续还有不少,限于篇幅,不多谈了。
1.2.2 石煤提钒项目前期工作
自钒价飙升之后,国内石煤提钒技术一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现了许多自称国内先进、一流的石煤提钒工艺技术,某某类专家势如破竹的历史性技术突破。
石煤提钒行业不规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效益说法被不断放大。而投资商在不是深刻了解行业特点的情况下,看待问题难免过于主观,大都缺乏全面的投资项目分析及科学的止损、风险意识。提钒生产过程属于典型的化工冶金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企业千万不可轻视工业技术的整体性、复杂性。
在项目准备过程中,往往忽视前期设计等工作,边施工,边设计,结果自然是一改再改,难有整体性,投资一再追加,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企业前期考察投入不足,轻易做出重大决策,结果自然是钱越花越多,就是看不到效果。
矿冶行业,资源先行,这是常识。由于历史的原因,含钒石煤不是国家目录中的矿种,因此长期以来,各地均缺乏工作量充分的含钒石煤地质资料,这给石煤提钒行业的发展造成先天不足。自04年以来,石煤提钒产业在资源地蓬勃发展,甚至建起了单条生产线日处理数百吨的工厂,但资源勘探工作不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地质工作量大,投入资金多,是企业舍不得花这个钱的重要原因。资源勘探工作不足,首先给工厂提钒工艺的选择带来风险,此外,给工厂的长期发展也带来风险。为数不少的石煤提钒厂缺乏自备矿山,有些工厂虽有自备矿山,但勘探投入不足。
石煤综合开发利用牵涉到的技术问题多而且复杂,包括地质、矿石开采、提钒以及其他有价值元素的提取、尾渣制造建材产品等等,非单一技术单位可以独立承担,更非投资企业内部组织一个技术部门可以承担。为了减少项目投资的风险,应该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各项项目前期技术工作,不可盲目上马!
2石煤提钒工艺的选择
提钒工艺的选择一直是行业内争议较大的一个现实问题。科学的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含钒原料,从来都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可行的提钒工艺,应针对各地石煤特性的不同,通过系统的选冶试验,选用适宜的提钒工艺。此外,在确定提钒工艺的时候,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2.1企业所在地针对石煤提钒的产业政策
存在石煤提钒工业的省市,大多制定了石煤提钒的类似产业政策的文件,对新建企业一般都不允许再采用钠法焙烧提钒工艺,甚至也不允许再采用平窑焙烧设备,这些政策或规定,有些是以明确的文件形式在业内公开的,有些是以政府相关部门的考察报告、发展规划等形式作为项目审批指导性依据。
2.2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
对于水污染特别敏感的区域,采用湿法提钒工艺和钠法焙烧提钒工艺,因为废水量特别大,虽可以配套相应的废水处理装置,但仍要特别慎重;对于空气污染特别敏感的区域,采用火法焙烧提钒工艺就应特别慎重。
2.3工艺的可靠性、成熟性
石煤提钒技术市场比较混乱,各项技术标新立异,一些企业投资数千万元却无法产出产品,或技术经济指标低下。一项技术是否成熟可靠,作为企业应重点考察该技术是否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工业实践中了,一项技术的经济性怎样,应该由相关技术方拿出完整的单耗表作为判断的依据。
2.4项目所在地硫酸价格的高低
在石煤提钒过程中,用量较大、价值又较低的原料是硫酸,不同地域,硫酸价格相差悬殊,若在一个硫酸需要长途外购、价格明显高的地域建设一个湿法酸浸提钒的装置,该提钒装置在行业内将缺乏竞争力。
3石煤提钒工厂工艺设计
工厂工艺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工艺流程设计、物料和能量衡算、设备工艺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管道布置设计、非工艺设计、工程概预算等,本文不可能对这些方面做详细的介绍,仅根据石煤提钒工厂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性问题,以火法焙烧湿法浸出提钒工艺设计为例进行介绍。
3.1工艺和工艺流程选择的原则
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可行。
除了前面介绍的主要石煤提钒技术之外,在业界,各种各样玲珑满目的所谓新技术层出不穷,有些技术甚至标示为&清洁技术&、&环保技术&、&高效技术&、&无污染技术&,这是不严谨的行为,笔者甚至遇到过号称&细菌提钒工业技术&的所谓专家。
工业设计和建设,首先必须遵循技术可靠的原则,规模化的石煤提钒工厂投资现在均在数千万以上,笔者在国内也参观过几家投资数千万却两三年生产不出产品的企业,这些企业投资损失巨大、苦不堪言!选择了一个可靠的工艺,即使在试生产期达不到满意的技术经济指标,但不会出现工艺方面原则性的错误。
此外也要考虑工艺的先进性和经济性,在保证技术可靠性的基础上,兼顾技术的先进性。
3.2工艺设计的阶段性
工厂设计是分阶段的,虽可以根据项目的特点简化设计的阶段,但任何工厂项目的设计都不可企求一次性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以两阶段设计为例,即使再简化设计流程,在施工图设计之前也必须进行一个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根据项目特点,做好主要环节的物料衡算,在衡算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此前预定的流程会出现一些不妥的地方,不断的调整,获得一个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笔者接触到一些技术,在缺乏相应的处理手段和数据的情况下宣称废水全循环,在未进行物料衡算和缺乏工业化数据的情况下宣称总回收率可以达到85%以上,这是不严谨的技术态度。
投资企业需注意的是,绝不可一味的追求工期而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策略,那将给装置建设带了不可预计的隐患,至少会无法较准确的掌握投资额。
3.3关键设备的选型或设计
火法焙烧湿法浸出提钒工艺的关键设备通常包括石煤的预脱碳设备、破碎粉碎设备、焙烧设备、固液分离设备等,此外烟气处理设备也属于整个装置的关键设备。目前石煤提钒行业相对滞后的是关键设备的配套问题,在设计中,应该做好关键设备的考察和设计工作。
近年出问题最大的是焙烧设备的选择失误,比如回转窑(转炉),笔者目睹了三家企业回转窑用于钒矿焙烧过程的重大失败!并不是说回转窑一定不能用于钒矿的焙烧过程,而是应该特别慎重的做好调研工作以及设备选型和设计。
3.4工艺流程设计
随着物料衡算过程的进行,以及设备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的进行,工艺流程设计是个不断修改、不断调整的过程。笔者参观考察过不少的石煤提钒企业,能够拿得出完整工艺流程图的企业很少。遇到技术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工艺流程的观念,不能深刻认识到工艺流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技术特性,整体影响企业技术经济水平的提高。
笔者个人认为,目前石煤提钒企业普遍忽视工厂设计,一些企业是边设计边施工建起来的,建设过程中一再追加投资,还有些企业根本就未进行设计,结果装置运行起来以后,设备不配套,达不了产也达不了标,装置一试运行,就不停的面临技改,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5项目设计与团队建设
钒毕竟是一个小规模的数量少的项目,国内的正规设计院一般都没有从事提钒工艺研究和设计,并不是没有技术优势,而是没人愿意搞。国内钒技术团队对于工程设计配套人员也不足,故需要多个单位协作才能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
先是地质单位做好地质勘测,递交地质报告,由技术方提供项目咨询指导,矿石小试,论证投资可行性。一旦项目上马,技术方做好项目的初步设计,所涉内容参考:石油化工装置工艺设计包(成套技术工艺包)内容规定 SHSG-052-2003。项目方拿到技术方工艺包后,一般做内部专家评审,认定设计可行,再将工艺包交由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工程设计可不做评审。
项目方应该建立自己的技术团队,并与现有技术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密切配合。笔者了解部分项目,公司团队专业能力不够,外来单位大包大揽,一旦出现问题,都大打太极推手,最终的恶果都是项目投资方承担,而其他单位都是赚钱走人。
在施工过程中,公司需配备工艺、机械、电气等专业人才,跟踪整个过程。这样公司的工程不仅有专业人员监理,在日后试生产及运行过程中,公司的一线技术人员也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4石煤提钒企业生存与发展
4.1 石煤提钒企业生存之本
4.1.1立足资源
矿冶行业,资源先行。项目自有矿山,资源丰富,矿石品位较高,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项目的生存之本。
4.1.2 立足政策
随着近年矿产资源开发的热潮,资源被各地政府待价而沽,项目审批旷日持久,给投资商造成隐患。项目前期要充分考虑当地政策,适时的加以应用,为企业求得延续或发展。
4.1.3立足先进技术
从项目的经济性而言,项目先进性靠的是流程设计,并非简单的工艺配方所能体现的,更不是一句某某先进技术就能做好的。
比如项目设计PLC自动控制系统,设备配套时选用先进成熟设备,在连接过程中体现稳定性、操作性。国内厂家在流程上大都出现很多的问题,这方面项目投资方需谨慎对待。
4.1.4立足环保
以行业的相关政策为依据,坚持&发展工业,环保先行&的思想,以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综合利用为中心,以环境保护&三同时&为原则。在设计中体现出依法办矿、正规开采、集中生产、高产高效的生产管理模式,将矿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经济型效益型的现代化矿山企业。
4.1.5立足技术开发
含钒石煤的开发利用,根据产业政策以及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应该是综合利用的途径。项目应注重技术开发,如尾渣利用、高纯钒及钒的下游产品的研究。
4.2 石煤提钒企业风险
◆矿山管理风险:矿山开采和选冶车间的生产管理
◆资金监管风险:贷款的使用、销售所得及大额开支监管
◆市场风险:国内为买方市场,价格取决于出口及国际市场
◆政策风险:行业政策、环保要求、安全生产等
◆安全生产风险:包括防止钒中毒、硫酸灼伤和环境污染等事故
◆技术风险:行业发展不规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提钒技术市场比较混乱,企业应重点考察相关技术方拿出的技术依据。
4.3 石煤提钒企业的发展
石煤提钒企业应注意好投资风险,在生存上做好五个&立足&,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石煤提钒企业在行业最低谷时做到小有盈利,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在高价位的收益还是非常丰厚的。
业兴业衰成败间,价起价落一轮回。资源行业难免起起伏伏,价格时高时低,这是行业的规律。笔者认为,只要科学的规划,立足,注意风险,石煤提钒项目还是能走出目前的困境的。
后记:石煤提钒企业的运作与规划,是一个行业的重大课题。在此篇幅虽长,也只是描述皮毛,很多方面在此难以做出表述,望见谅。
笔者相关文章:石煤提钒常见性误区
石煤提钒的瓶颈与发展
石煤提钒企业与提钒工艺
石煤提钒之湿法工艺(强酸浸出)
石煤提钒之火法工艺(钙化焙烧)
郑重声明:笔者在此以文章表述意见,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同行指正并共同进步。笔者本着同行业真诚交流的态度,客观评论行业,另外,笔者文章自发布后被转载很多,在此希望同行转载文章时一字不漏,不得随意修改,以免笔者本意被曲解。如转载者擅自修改内容影响笔者声誉,笔者将追究其责任。
&nbsp&nbsp&nbsp&nbsp提供钨矿、萤石矿、铁矿、钛铁矿、磷矿、铅锌矿、铜矿、金矿、锡矿实验室选矿浮选试验,白钨矿、萤石矿、锡矿、氧化铅锌、钛铁矿、长石除铁浮选剂,环保无毒提金剂,长沙鸿顺矿业科技有限公司电话:
在线客服 |
| 官方交流群:
长沙鸿顺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镇工业园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合理化建议提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