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应付税款法是什么意思的区别是什么

今日新帖:1889 在线学员:11679
论坛等级:白金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经验:4590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132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其实,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是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一个分支,他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楼主其他文章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
论坛等级:终极会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回帖:7744
经验:23267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02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0
学习了,谢谢
论坛等级:★学员
学术级别:实习生
鲜花:<span id='flower
金币:<span id='medal
请教,2014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基础信息表209行应该如何填列?我司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培训 正保培训项目
  您尚未登录,发表回复前请输入学员代码和密码,或。
学员代码:
密  码:
59.151.113.82:Execute time :0.31您的位置: &
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差异分析
摘 要:《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但由于许多非上市公司未执行新会计准则,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多采用应付税款法,形成了目前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存的局面。本文对二者的含义、理论基础、核算程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优质期刊推荐当前位置:> >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算所得税的标杆
来源:大家网
发布日期: 16:27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按税法规定计算出应交所得税,同时按照相同的数额确认所得税费用,即采用应付税款法。这样确认的所得税费用通常不够准确,也无法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因此,《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们将通过对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1.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涵
  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其特点是当预期税率发生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对已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这种方法下的所得税费用计算过程为:
  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再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额,最后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故而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加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加(或减)由于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
         ±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调整数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其特点是: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首先确定资产负债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2.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共同点
  (1)理论基础相同,都是业主权益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都认为所得税的性质是一项费用而非收益分配,两者都认为所得税是企业为最终获得净利润而发生的支出,符合费用的定义和性质,因此,应作为一项费用看待。
  (2)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配比原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都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并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显然,它们都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和配比原则。
  (3)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在税率发生变动时,要求调整递延税款余额,调整为按变动后的税率计算的金额。因此,递延所得税税款均表示未来应收或应付的所得税。
  (4)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是相同的。因为利润表债务法在实务中采用与处理时间性差异一样的方法处理暂时性差异,这就决定两种方法的会计处理结果一般都是相同的。
  3.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不同点
  (1)对差异的掌握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为债务法下的两种不同分析方法,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利润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注重暂时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强调差异的形成以及差异的转回,是应税利润与会计利润间的差额,它在一个期间内形成,可在随后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和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它更强调差异的内容;而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税基则是指在计税时,应归属该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因而从暂时性差异的内涵来看,它比时间性差异的范围更为广泛。它不仅包括所有的时间性差异,还包括不是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比如,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尚未将其全部利润分配给母公司或投资者;资产被重估,但在计税时不作对称调整;企业并购的成本按投入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予以分摊,但在计税时不予调整。
  (2)对收益的理解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侧重利润表,认为利润表是受托责任报表,因此,用“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从而注重的是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中确认的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从而提供了“全面收益”的概念,强调资产负债表是最可能提供决策相关的会计报表。与其对比,利润表债务法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标准则不易把握。而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还可以提高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对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做出恰当地评价和预测。
  (3)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程序不同
  利润表债务法以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和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种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金额及其税基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与利润表债务法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暂时性差异所反映的是累计的差额,而非当期的差额。因此,只能将期末暂时性差异与期初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影响额视为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4)对“递延税款”概念的理解不同
  据美国109号会计公告,除少数特例外,企业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对全部暂时性差异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大大拓展了“递延税款”的含义,与利润表债务法使用的“递延税款”相比,前者更具有现实意义。利润表债务法首先将时间性差异分为在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再将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可抵扣时间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由于时间性差异反映的是收入和费用在本期发生的差额,所以,此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应是本期的发生额;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尽管也将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由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但由于暂时性差异是累计的差额,因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反映的是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
  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比较表
应 付 税 款 法 
纳 税 影 响 会 计 法 
所得税费用与当期所得税的数量关系 
各期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相等 
每期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不完全相等 
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 
确认或抵减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体现的会计确认基础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体现的信息质量特征 
可靠性(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相关性(影响利润,影响决策) 
体现会计核算原则 
稳健性原则(可抵扣时间性差异处理) 
非稳健性原则 
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不能调节当期利润 
可以调节各期利润 
递延法和债务法比较表
递 延 法 
债 务 法 
递延税款账户余额的性质 
既不代表收款权利、也不代表付款义务(借项或贷项) 
代表收款权利或者付款义务(资产或负债) 
本期转回前期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选用的税率 
原先税率 
现行税率 
税率、税基变动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的影响 
不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 
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 
已知转回时期预计税率,发生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 
采用现行税率 
采用预计税率 
会计报表的导向 
以利润表为导向 
以资产负债表为导向 
递延税款账户的信息含量 
客观地反映权责发生制下的当期损益的计量 
相关地反映当前和未来期间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 
  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比较表
利 润 表 债 务 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递延税款的核算基础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差异所容纳的范围 
时间性差异属于当期差异,范围相对狭小 
暂时性差异属于累计差异,范围很广泛 
所得税的计算程序 
⑴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现行税率+税率变动对前期递延税款的调整数⑵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现行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扣除费用   ⑶递延税款=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⑴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暂时性差异×预计税率⑵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⑶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现行税率⑷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 
报表项目的转移方向 
由利润表项目推出资产负债表项目 
由资产负债表项目推出利润表项目 
递延税款的调整项目 
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对期末资产或负债的调整 
对收益的理解 
收入/费用观:配比收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观: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 
反映的企业财务目标 
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浅谈所得税会计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概念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生的所有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用。其特点是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对本发生的暂时性差异不单独核算,与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也就是不管税前会计利润是多少,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均应按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税所得,再按应税所得计算本期应交纳所得税,并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差额扣除纳税调整增加额与纳税调整减少额(也就是应付税款法中所说的永久性差异)后再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也就是对暂时性差异确认为所得税费用在时间上与应付税款法相比存在提前或推后的不同。2两种方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构成会计处理在应付税款法下,所得...&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一、应付税款法的基本内容(一)应付税款法的概念。应付税款法,又称当期计列法,它是将本期税前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各种差异所造成影响的纳税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应付税款法下,是以企业纳税申报表上所列示的本期应纳所得税额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列人利润表。其特点:一是本期应税所得费用等于本期应缴纳的所得税,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税所得与现行所得税税率的乘积;二是对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不单独核算,而是比照本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处理,即在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时,均按现行所得税法将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税所得,再按调整后的应税所得和现行所得税税率计算应交所得税,并以此金额作为所得税费用;三是应付税款法对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金额,在财务报表中不单独反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四是应付税款法计算简便、易于掌握。其缺陷:在税法和会计存在较大差异情况下,如存在大额超过税法规定的工资费用、业务招待费等,...&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对损益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作为债务法的具体分析方法,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都以业主权益理论为理论基础,将所得税支出视为经营费用而非利润分配,均符合持续经营者假设和配比原则,递延所得税都代表未来应付或应收的所得税。但是二者之间仍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损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 (一)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简要区分 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在内涵上,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规范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款所得额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指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报表上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指计税时应归属于该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前者强调差异的形成以及差异的转回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后者则强调差异的内容及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其次,两者的着眼点不同。时间性差异着眼点是损益表,是...&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目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企业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发展和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对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与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比较与分析,并举例说明各种方法下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然后,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出现的背景,以及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接着分析了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原因,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了一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企业,即小企业实行应付税款法,上市公司实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余的公司选择利润表债务法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然后提出了实施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本文认为,由于会计与税法的目的不同,二者之间出现一些差异是合理的,但是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
(本文共52页)
权威出处:
企业集团的出现使得企业的经济组织和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为了及时有效地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企业集团财务会计行为势在必行。企业集团的财务报告问题对我国来讲是一个新生事物,其理论和实务操作均较为复杂,而我国现行的法规并未对其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一一加以规范,特别是企业集团中的所得税会计问题,我国现行规范中基本还未涉及,更谈不上对企业集团所得税会计进行系统、全面地阐述。企业集团所得税会计规范的不健全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集团对外提供的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对企业集团的所得税会计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对于完善我国所得税会计规范,提高企业集团会计信息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所得税会计理论为基础,对企业集团所得税会计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企业集团所得税会计进行了概述:企业集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新兴产物,相对于一般企业,企业集团所使用的所...&
(本文共48页)
权威出处:
随着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已成为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得税会计是以财务会计理论为基础,以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的会计方法和程序。随着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各项具体准则的出台,会计核算方法和税收核算方法较之原有的行业会计制度有了更大的差别,因此所得税会计的地位愈发重要。它经历了从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发展演变。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选择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反映内容更全面,方法更科学。本文共四章,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绪论。叙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所得税会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论文解决的主要问题等。第二章:所得税会计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对所得税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所得税会计的性质...&
(本文共70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务重组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