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能商业包括哪些行业业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旺季不旺 玻璃市场后续走势堪忧
&&& “沪港通”无疑是近期资本市场最火的话题,而其中最亮眼的确是沉寂已久的平板玻璃企业——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玻璃)。受益于港股与A股的高折价,港股洛阳玻璃的股价近日窜升6成,成为“沪港通”概念的龙头。&
&&&&& 由于产能过剩,玻璃行业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去年,因加大淘汰落后步伐、加强市场协同等因素,基本面有所好转,市场触底回升。但今年以来,情况有所恶化。&
&&&&& 近期,随着房地产装饰装修开工量的增加,东中部地区玻璃需求量逐渐增加,玻璃期货价格虽有小幅回升,但反弹力度有限。4月本是传统旺季,玻璃市场仅出现止跌企稳迹象,没有更大起色,呈现旺季不旺的态势明显。专家分析,玻璃后市走势不容乐观。&
  库存迅速攀升&
  3月华北市场在周边市场需求较淡和加工企业订单较预期减少的影响下,库存开始迅速攀升,一个月以来已经经历了数轮的降价,现已接近去年春节期间的低价。华中地区随着库存不断增加,价格数次大幅度调整,目前已经近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华南和华东市场部分企业也出现降价促销现象。&
  建筑需求的降低使流通渠道和贸易企业采购心理更加谨慎。整体来看,国内玻璃均价已降至1334元/吨。生产企业饱受库存压力之痛,截至3月底,生产企业库存已近3200万重箱,较去年同期增长10%。短期内在需求旺季来临之前,玻璃库存或将继续攀升。&
  玻璃作为一个产能过剩的品种,新产能的投产依然是重点关注的项目。在去年的大肆扩张之后,市场迎来的依然是新生产线点火的消息。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营口信义、天津中玻、宜昌南玻、沙河海生以及江苏东海台玻等多条生产线累计投产。在二季度后期玻璃需求转好之后,这些点火的产能也将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制。&
  月,平板玻璃产量12659万重箱,同比增长5.6%。后期还有醴陵旗滨一线,中航三鑫四线、双辽迎新二线、金晶科技北京二线、四川威力斯等点火。对于原本就供求失衡的行业而言,不断增加的产能将长期对市场形成压力。&
  退出成本较高&
  “去产能对平板玻璃行业分外艰难。”专家分析,玻璃行业进入容易,退出难,且中间不宜停窑决定的。&
  浮法技术已步入成熟期,只要有一定资金,任何人和企业都可以涉足。&
  相对易于进入行业而言,对于已经涉足于平板行业的企业,退出行业则有一定难度。建设一条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最少要投资2亿元左右,而且厂房、熔窑和设备都是配套设施,一旦退出,这些厂房和设备将无法转为它用,退出将意味着巨额损失。&
  一般来说,玻璃行业运行特点(高温连续作业)和供需的特殊性(区域性和季节性),属于高产能利用率行业,产能利用率应维持在80%~90%之间,通常有±5%波动范围。但2013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板玻璃总产能12.6亿重箱,实际产量7.8亿重量箱,产能利用率仅为62%,过剩情况相当严重。  淘汰步伐加快&
  事实上,近几年淘汰落后的步伐不断加快,新增产能的核准不断收紧。过去三年,我国已淘汰落后平板玻璃产能1.11亿重量箱。&
  近期,针对平板玻璃及水泥的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成立。工信部将进一步通过从严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约束,于近年完成再淘汰落后平板玻璃3500万重量箱的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近日透露,面对平板玻璃项目核准权取消的新形势,工信部正指导制定各地区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方案(年)。&
  潘爱华介绍说,目前江苏、河北、新疆等省区的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方案已经省级政府批准,其他地区尚在编制或报批中。同时,工信部还要求各地依据该结构调整方案,提出本地区平板玻璃行业在建违规项目和建成违规项目的处理整顿方案。&
  “要用发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潘爱华表示,未来,将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约束,发挥好平板玻璃化解产能过剩工作部际司局级工作机制,形成政策合力,并与各省负责平板玻璃行业的管理机构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网络,以便分业施策。&
  后市不容乐观&
  “后续走势不容乐观。”业内专家表示,玻璃生产企业的库存压力依旧,降价趋势恐将延续,玻璃后市还将转弱。&
  “经销商和加工企业的提货积极性都不怎么高。”玻璃生产企业的代表告诉记者,这可能与下游需求较弱有关。&
  在去年后半年房地产迅猛发展过后,今年以来,不少二、三线城市存房量过大的矛盾便显现出来,杭州、沈阳等多城市中部分楼盘的降价指令席卷而来,虽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气候,但至少表明房价增速已在放缓。2014年3月,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显示达11000元/平方米,同比环比均为近半年低点。而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也出现同比大幅下滑迹象。此外,以工农中建为首的国有银行均取消首套房贷款利率优惠,甚至上调利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房地产的销售状况及开发商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平板玻璃的需求量。&
  与此同时,产能压力也较大。二季度预计点火的生产线有醴陵旗滨一线、中航三鑫四线、双辽迎新二线、金晶科技北京二线、四川威力斯等。在一季度已经增加6条生产线的基础上,玻璃供应产能矛盾依然突出。
Copyright (C) 2012 安徽华光光电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4日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指出,必须坚决抑制国内汽车产能过剩的风险。其重点要依靠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富昌5日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
[] [] [] []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关于必须坚决抑制国内汽车产能过剩的风险的一番言论,引起了业内关于产能是否过剩的观点交锋。车市火热,这道中国汽车行业转型道路上的重要思考题,各方如何解答?本期车坛聚焦为您呈现。
产能之辩 | 正反方观点
  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式发展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要高度重视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的苗头。30家汽车企业2009年年底形成整车产能1359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十二五”末期规划产能已经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产能对有些企业就是问题。强势品牌仍然一车难求,还得托人,包括我买车,很多人让我买。现在有个别企业确实出现了产能过剩,就需要反省。所以我说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把质量做得更精致一点也要稳妥一点   何光远表示,他比较倾向于发改委的观点,产能扩张的问题应该引起车企的警惕。地方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发展,支持汽车产业,“你来我这儿发展我就欢迎,有的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可以说是盲目性发展”,应该解决   陕西重汽表示,产能过剩的问题多存在于新进入的车企,而不是那些老车企,新车企在规划产能的同时短期内市场销量却很难上来,产能过剩就这样产生了。因此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反方观点 | 汽车产业不存在产能过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认为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产能过剩,发改委关注行业产能是其职责所在,但之前几次对于产能过剩的忧虑都随着市场的飘红而消失,希望这次也不例外   腾讯汽车:您觉得产能上还会不会还是这次的焦点?  张小虞:产能不是焦点,产能供不应求是焦点。供过于求不是主要矛盾,供不应求会成为主要矛盾   最担心的是国有汽车企业迫于行政压力扩张产能而无暇顾及需求,但70%以上的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企业有着极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发改委没有把汽车列入产能过剩的行业去控制,只是发出预警信号,没有必要为产能过剩担心   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5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认为现在的汽车市场增量是相当足够的,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也没有必要为此而担心
车企产能扩张版图一览
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图
伴随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产业基地的博弈早已经超出了上海、广州、长春等强势汽车产地的竞争范畴,甚至开始向更多的非传统汽车产地纵深挺进,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汽车产业争夺。  从广州到兰州,从海口到鄂尔多斯,汽车产业基地的身影无处不在…
国内主要汽车公司未来生产基地扩充计划
企业 新建/扩建项目 地点 规划产能 预计使用时间
第二工厂 武汉 24万辆 2012年
第二工厂 广州 24万辆 2012年
第三工厂 北京 30万辆 2012年
第三工厂 重庆 15万辆 2012年
第二工厂 沈阳 30万辆 2012年
整车基地 成都 40万辆 2012年
乘用车生产基地 长沙 25万辆 2011年
兰州基地二期 兰州 12万辆 2011年 奇瑞
大连 20万辆 2011年底
乘用车五厂等 芜湖 128万辆2012年 微车生产基地 开封 28万辆 2011年2月底
鄂尔多斯 -- -- 比亚迪
2011年上半年
渝北五厂二期/
关于产能的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无效产能
产能过剩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对于适销对路的品牌但是产能不足的企业要鼓励其扩张,对于无效产能要加以控制。  一些地方政府给企业下指标、定任务,逼着汽车企业去扩大产能,还开出种种优惠条件。行政命令取代了企业的自主决策,也是对市场的一种扭曲
关键词二:市场需求
从市场需求看,未来中国汽车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工信部王富昌曾指出,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来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为7619.31万辆。  从两组数据的巨大差值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关键词三:能源、环境和交通承受力
从能源、环境和交通的承受能力来看,如果按照目前这种单车能源消耗量和尾气排放的状况,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潜力是有限的。能源和环保均有压力,且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严重,从这些角度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根本容纳不起2亿辆汽车,那中国汽车产能过剩问题的存在就会成为必然
高产能≠汽车强国
三个方向走向汽车强国
产能大国≠汽车强国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现已达1300多万辆,近五年来平均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2009年,我国实现了1364万辆的新车销售,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销国,许多企业欣喜若狂,纷纷制定规模庞大的产能扩充计划,新一轮扩产潮已经开始。  调查显示,我国主要的30家汽车企业(集团)2009年年底形成整车产能1359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为3124万辆,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生产整车。  从全球来看,我国是汽车产业大国,但不是汽车产业强国。在我国汽车产业广阔前景的背后,存在太多的障碍制约着我国成功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突破点机遇和风险并存。
  中国汽车产业虽然在产量上看似产业大国,但离强国还相去甚远。这体现在我国汽车主要是内销、出口比例很少方面,国际化水平也不高。中国汽车产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存在欧、美、日、韩、中五个国家或地区生产体系共存的情况,具体而言,现在合资产品约占3/4,自主品牌占1/4。我国汽车市场仍长期存在着“以市场换技术”的尴尬局面。提高自主品牌的技术含量,打造消费者信赖、能与合资品牌比拼的自主品牌,是提升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关键
  国家将通过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城千辆工程、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工作部署,推动电动车的发展。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赵玉海说:“新能源革命正是我们成为汽车强国的最佳时机。我们抓住了电动汽车研发的先机,比较早开始行动,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为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正文
国务院力推钢铁有色等12行业走出去
&&&&&&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明确,以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
  《意见》提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实施“一带一路”、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重大战略。力争到2020年,与重点国家产能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意见》把主要任务确立为:推动钢铁、有色行业对外产能合作;开展建材行业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强境外资源开发,推动化工重点领域境外投资;提高轻工纺织行业国际合作水平;通过境外设厂等方式,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信息通信行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工程机械等制造企业完善全球业务网络;推动航空航天装备对外输出;开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市场。
  《意见》还要求,在继续发挥传统工程承包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国资金、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工程承包+融资”、“工程承包+融资+运营”等合作,有条件的项目鼓励采用建设-经营-移交(BOT)、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发挥优惠贷款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积极作用,扩大融资资金来源,增加股权投资来源,加强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险。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指出,由于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存在发展短板,改善需求迫切,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能在提高中国制造形象的同时,将一部分有效产能转移出去,又能化解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
  中银国际机械行业分析师杨绍辉认为,上述政策利好覆盖12类重点行业,尤其是铁路、工程机械、电力等领域。杨绍辉指出,铁路方面,目前海外高铁计划建设里程5.9万公里,中国有望参与的建设计划近六成,且中泰铁路、中俄高铁进展顺利,未来新加坡-吉隆坡高铁、中印高铁更是值得期待;工程机械方面,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目前占海外市场份额较小,海外市场需求将为工程机械提供增量贡献;电力方面,高性价比的中国电力装备市场空间巨大,核电和风电“出海”对相关行业公司拉动效应更大,当下全球领先的特高压技术的出口之路也已打开,拥有自主技术的电力装备将打开海外高利润新蓝海。
责任编辑:陈勇敢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产能过剩困扰工程机械行业 国际化打开新局面-板块聚焦 - 南方财富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产能过剩困扰工程机械行业 国际化打开新局面
&&&南方财富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 郭宇靖)“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可以在制造业板块中比肩世界优秀企业,谁能做好国际市场谁就能走到台前。”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16日在京表示。在经济增速和需求双降的背景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已开始尝试一条有特色的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双重驱动模式,并期待借此打开行业未来新局面。  产能过剩困扰行业  16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等主办的2013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强峰会在京召开。对于全国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的工程机械行业,行业龙头企业家们认为,这个传统制造业难逃产能过剩和激烈竞争,未来的行业生命力在于技术创新,而国际化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新增长点。  “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很严重,”一位与会的龙头企业人士表示,“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例如挖掘机全国产能可达到60万台,而全球总产量才20万台。但一些高端产品反而还缺少。”  受产能过剩和需求低迷双重影响,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经营情况不理想,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数据显示,2012年全行业八类主要主机销量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  中联重科董事长兼CEO詹纯新说,工程机械行业在全球来看,都是个相对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但是通过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可以增加市场机会。日立建机株式会社社长辻本雄一说,世界经济增长趋势长期放缓,震荡明显,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能过剩加剧竞争,更将战火烧向国际市场,未来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国际化走在制造业前列  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求兼并收购机会,重新调整全球产业布局,为未来行业回暖蓄力。  其中,2012年徐工集团收购德国施维英、中联重科全资持有CIFA、三一重工收购大象,都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借力技术创新、整合全球资源的集中体现。  王民对记者表示,尽管世界经济仍然低迷,但机会也很多,特别是中国企业已经从扩张变为转型升级阶段,并将高品质产品和中国特有优秀带到全球市场。国际化仍然是下一步坚定不移的道路,中国企业谁能做好国际市场谁就能走到世界台前。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曾光安表示,从全球市场看,特别是新兴市场客户,他们的需求并没有像过去想象一样已经被欧美发达国家企业深度满足,而是被动接受了很多需求,例如东南亚、拉美、非洲、中东等地很多客户的特殊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经济学家汤敏(微博)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机遇之一,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相当多的发达国家亟须资金,下一轮企业要制定新的战略,按照世界新理念走出去,随着各国开放度回升,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与世界市场的结合将对工程机械的产生巨大需求。  创新加剧行业整合  除国际化外,创新也是行业的重要推动力。“这个行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詹纯新说,在未来行业整合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将会使产品水准大幅提升,例如应用于泵车可以减轻长臂架数倍重量,同时强度增强数倍,还有高空作业平台等新应用扩展,都是通过创新创造新的市场。  不过,中国工程机械仅仅发展了二十年,对比动辄百年的国际顶尖企业毕竟还很年轻。同时,技术创新既是中国企业打开全球市场的敲门砖,也是全球顶尖企业与中国行业的差距所在。  “为什么行业排名第一的卡特彼勒那么牛,他的发动机技术可以超载30%,仅凭这一点我们的技术就比不了。国内还没有一家工程机械企业有自己的优秀发动机。”王民说。  虽然如此,行业领军人物的态度还是乐观的。王民说,中国企业积累了多年的制造水平和管理理念,具备升级转型的水平。当前国内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在国际化经验、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可靠性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未来要想真正成为世界级企业,就要从扩张型走向转型升级,在技术、市场、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未来全球可能只有二十到三十家规模以上企业能活下去,企业需要差异化竞争,包括产品、销售、服务和运营才能与众不同地活下去。”辻本雄一指出,速度是这个行业的竞争要素,通过对目标的并购能够让企业有大跨度发展,但这需要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再开展合适的并购和业务剥离。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运行已开始企稳回升,处于平稳发展态势。  曾光安说,未来中国如果能走出10至15家强大的企业,中国就是行业强国,除了技术创新,管理理念和国际化经验都是挑战,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充满恶性竞争,合作仍然是出路。  根据峰会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国企业已占据11席,在前10强中,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榜上有名,分别位居第5位、第6位和第10位。(南方财富网股票频道)
相关阅读: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商务进行时
财经新闻24小时排行
关于南方财富网 - - - - --特此声明:广告商的言论与行为均与南方财富网无关 南方财富网 &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产业包括哪些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