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我国央行国际储蓄管理的看法

中央银行 东京中央银行 中国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职能 突击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基准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央银行判断且改错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人民银行解读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人民银行解读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金率0.5个百分点。另外还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央行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普降存款准备金率?此次降准反映了我国怎样的货币政策导向?预期会达到怎样的效果?会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货币政策趋势又是怎么样的?日16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欢迎网友踊跃提问,积极参与!
 精彩观点 
 嘉宾风采 
 文字实录 
 网友留言 
 其他访谈 
国务院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监察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商务部 文化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语委 航天局 原子能机构 核安全局 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 质检总局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统计局 林业局 知识产权局 旅游局 宗教局 参事室 国管局 预防腐败局 版权局 侨办 港澳办 法制办 国研室
台办 新闻办 防范办 新华社 中科院 社科院 工程院 发展研究中心 行政学院 地震局 气象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信访局 粮食局 能源局 国防科工局 烟草局 外专局 公务员局 海洋局 测绘地信局 铁路局 民航局 邮政局 文物局 中医药局 外汇局 煤矿安监局 档案局 保密局 密码局
地方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驻外使领馆网站 驻外机构
新闻媒体网站 人民日报 新华社 中国网 中央电视台 求是 中国日报
中国广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青报 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
中央企业网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有 关 单 位 供销总社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央政府采购 国家域名注册管理网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
| 京ICP备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国际金融》平时作业二全部问题与答案
1.查看近两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并分析,了解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特点。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
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
收支顺差造成基础货币增加,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货币的增多与通货膨胀率为正相关关系,所以货币增多造成了通货膨胀率上升.应此央行将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回收顺差所产生的流动性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继续增长。&&&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3607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1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31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58亿美元。&&&
200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
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8年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4178亿美元,达到19460亿美元。[
资料来自于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际收支主要状况
2008 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为4.5 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增幅较2007 年回落25 个百分点,与同期GDP
之比为105%,较上年下降23 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261
亿美元,增长15%,增幅较上年下降了32 个百分点;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 亿美元,下降74%,2007 年为增长近10
倍。2008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9460 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4178 亿美元,比2007 年少增441 亿美元。
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
1. 货物贸易顺差小幅增长
年,我国货物贸易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但四季度开始,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下滑,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的放缓,出口和进口增速呈现不同程度回落,而且由于进口回落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止跌回升。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全年货物贸易出口14346
亿美元,进口10739 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8%和19%,增速比2007 年下降8 个和1 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3607
亿美元,增长14%,增速比2007 年下降了31 个百分点。
2. 服务贸易逆差增长
2008 年,服务贸易收入1471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0%,支出1589 亿美元,增长22%,逆差118
亿美元,增长49%。服务贸易逆差增长主要是由于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顺差下降,而保险服务及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逆差增加。
3. 收益项目净流入继续增加
2008 年,收益项目净流入314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扩大,利润利息等投资收益继续增长,2008年投资收益净流入250
亿美元,增长17%。同时,我国海外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继续增长,全年职工报酬净流入64 亿美元,增长47%。
4. 直接投资顺差下降
2008 年,直接投资顺差943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2%。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1478
亿美元,增长7%,绝对规模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535
亿美元,增长215%,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
5. 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翻番
受境内机构(主要是银行部门)对外证券投资回流影响,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呈净流入态势。2008
年延续了这一趋势,证券投资净流入42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28%。
(资料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略有增长,增速出现下滑。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货物贸易顺差增速放慢,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势头减弱,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国际收支总顺差由快速增长转为趋于平衡,国际收支总顺差与上年基本持平,而2007
年为增长71%。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GDP 之比为9.8%,比2007 年下降1.2
个百分点。从主要交易项目情况看,货物贸易顺差增长14%,增幅比上年下降31
个百分点;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比上年增长8%,增幅比上年下降65 个百分点;对外直接投资步伐加快,比上年增长近2
倍。12月末,我国外债余额比上年末增长0.3%,较2007 年增幅下降15.7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国内经济形势有所改变,国际收支运行的波动性加剧。上半年,出口增速放缓,进口增速加快,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资本和金融项目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达到2806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43
亿美元。下半年,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进口增速下滑更快,货物贸易顺差较快增长;大量国际资本为求自保在去杠杆化过程中向母国回流,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逆差,储备增长明显放慢,增加1372
亿美元,不及上半年的一半,比上年同期少增584
亿美元。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尚未出现资金大规模集中流出的情况,国际收支顺差规模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整体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强。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更深程度地放缓。主要国家已陷入衰退,尽管采取了大量注入流动性、大幅降息等救助措施,但信用紧缩情况未显著缓解,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可能继续放缓萎缩,失业率将进一步攀升。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受全球经济下滑、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冲击可能更加显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继2008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3.2%后,2009 年将下降1.3%。
全球金融体系将继续动荡,可能与实体经济衰退相互作用,危机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再次恶化。持续的去杠杆化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一般性调节失效,严重的信贷紧缩可能进一步导致各类贷款的违约率大幅上升,金融机构资产质量恶化,大型工商企业和消费者出现大范围破产违约。面对持续发展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将继续出台实施一系列大力度的救助措施。总体而言,全年全球经济金融体系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和突发性风险,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较大。
从国内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跨境资金异动可能会带来潜在风险,资金流向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投资的外部环境恶化,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
但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基本面总体良好,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广阔的市场潜力,特别是政府坚决果断的决策,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实行总额4
万亿元的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等宏观政策,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国家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市场化改革为健全国际收支市场调节机制提供了有力保障。
2.查看我国近十年来净误差与遗漏的情况并记录下来,了解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阶段性表现是否反映国际收支结构中的不稳定性因素,是否预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隐患;
(2)国际收支稳定性结构中所包含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应该具备哪些特性,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两大一级账户(经常账户及资本金融账户)组合结构(经常账户差额状态——资本金融账户差额状态)如何约束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以便通过对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变动的监测和分析,判断国际收支结构是否稳定,国民经济运行是否正常,并为中国国际收支调节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从统计含义上看,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是作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而设置,应该具有显著的随机性。但从各主要国家尤其是中国历年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表现看,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因素,使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包括规模的阶段性增减和方向的阶段性维持,由此体现该项目特有的经济含义,并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国际收支结构中的不稳定因素。本文立足于中国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成因,结合传统理论和实证分析,将净误差与遗漏项目融入国际收支结构框架中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统计含义是主要方面,其包含的经济含义只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特定时期里“经济快速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滞后之间的矛盾”所引发出来的问题,是暂时的。但是,不能因此忽视净误差与遗漏的经济含义,应将其纳入目前国际收支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最后就加强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管理提出参考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全面完善国际收支统计体系、构建高效的资本监管机制,并主张通过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来根本解决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遗漏”问题,从而实现国际收支结构的稳定,体现了市场导向的根本理念。
根据外管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我国自1989年以来误差与遗漏项持续为负,而且这个项目的绝对值也呈有规律的变化,由1990年的32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221亿美元,然后逐渐回落,一直到2001年的48亿美元。
从历史数据看,误差与遗漏额的净值呈正负相间的随机分布,从1996年正式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到2008年期间,我国净误差与遗漏额4次为正、9次为负。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为负.
造成误差与遗漏的原因既包括不同渠道数据与国际收支统计原则的差异、各数据源统计误差和货币折算差异等,也包括未被记录的跨境资本流动。
3.查看有关资料,了解欧美国家为什么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际收支有何影响?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廉价,欧美国家希望你出口产品的价格增加以降低国际竞争力,给你举一个例子你马上明白了
比如说美国人要生产一双鞋,你在中国生产的成本是100块,人民币没升值前折合成美元是11.62元,而现在则要14.7元,你看,对于美国人而言成本一下子凭空就增加了3元多,这样的成本增长,对于货币没升值的国家而言就是很大的优势了,比如越南和缅甸的制鞋厂就会很高兴,同时欧美国家保护了自己本国制鞋。
人民币的升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理论上讲,一国货币升值后,将对本国入出口产生“限出奖渗透”的作用。因此,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后,入口将趋
人民币的升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理论上讲,一国货币升值后,将对本国入出口产生“限出奖渗透”的作用。因此,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升值后,入口将趋于增加,而出口将减少,有利于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减轻急剧增长的外汇储备的压力。对美欧市场而言,由于中国的产品输往美欧市场,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有利于后者,尤其是美国经常账赤字的改善,入而减少中美、中欧间的贸易摩擦。对亚洲各国来说,由于中国的入口主要来自亚洲各国,尤其是日本和东盟,人民币的升值将使得中国从上升国家和地区的的入口增加。同时,亚洲各国与中国出口到美欧市场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上涨,这又使得替代性极强的亚洲各国对美欧的出口扩大,从而带动亚洲各种经济的增长。
2.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去年10月,国际资本流向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油期货市场转向亚洲,豪赌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2%,显然没有满意市场、尤其是暖钱既定的预期幅度,虽然短期内人民币再次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人民币后续的升值几乎是必然趋势,从而可能引发国际暖钱流动方向发生变化。详细来说,就是近期部分资金可能获利了结撤出中国,但随后可能会有更多的资金曲线流渗入渗出。继续实行资本管制,尤其是加大资金流渗透的监管力度迫在眉睫。
3.对各国币值的直接影响。
人民币升值当日,亚洲各个币种普遍上扬,其中日圆兑美元上涨2.4%,新加坡元升值2.1%,美元兑港币也触及了年内新低7.7652。更为重要的是,马来西亚央行宣布,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改以采用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表明亚洲各币种间的联动性越来越强。
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当日欧洲各币种也出现了上扬,但幅度相对较小。其中欧元升值了0.17%,英镑升值了0.75%,瑞郎升值了0.03%。
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在消化了这一影响之后,各币种随后出现了往返调。
(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 对国内不同行业的影响。
如前所述,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走高,降低其价格竞争优势,入而使出口减少。出口企业中,资源型行业所受的冲击将更大。同时,对国内的入口企业而言,将是利好,因人民币升值使得入口产品的价格走低,有利于扩大入口,尤其是能源(主要是石油)和资源类(铁矿石、铜、镍等)的入口价格下跌将使得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和资源瓶颈暂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
(1)对人民币利率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入口产品的价格将下降,从而带动国内物价小幅走低。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引发的出口减少将使得国内的产品供给相应增多,供应的加大也将引发国内物价走低。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国内物价走低,人民币升息压力减轻,但是也必须防止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2)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仅为2%,短期内只会引起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幅下降,但很难使其立即绝对下降,由此引起的外汇占款也很难大幅减少。但是,对人民币入一步升值的预期,将使得国内结汇量短期内大幅增加,从而国内金融市场的资金面更为宽裕,这将加大中国人民银行来回笼货币的压力。
4.对国内股市的影响。从国际经验观,具有强烈升值预期的货币大幅升值后,将引发暖钱的大规模撤离,入而引发国内股市走低。但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较小,尚有入一步升值的预期。且中国股市近期一直低迷,曲线流渗透国内的暖钱几乎没有入渗入渗出股票市场,而是大多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即使部分暖钱撤出,对中国股市的利空作用也是有限的。但人民币升值后,中国的钢铁、石油、石化、旅游类股将大幅上扬,从而对国内股市产生利好。必须指出的是,中国股市当前所处的困境和投资者信心的严重不足,将极大地抵消其利好作用。
5.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
如前所述,人民币升值2%后,所引发的直接影响将是结汇量的急剧增加,从而使得国内外币的资金盘子减小。这将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币业务造成冲击,并引发商业银行间外币业务竞争的加剧。
对人民币业务而言,结汇量的大幅增加,将更加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负债业务。但由于人民币资金面更为宽裕,国内债券的收益率将继续走低,这使得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利润空间继续缩小。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较小,对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的影响可能并不像人们预期的强烈,中国经济的复杂性,使得对人民币升值的最终效果尚有待看察。
人民币如果适度升值,可以给我国带来四大好处:
第一,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使他们得到更多实惠。人民币升值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币“更值钱”了。你如果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少的钱;或者说,花同样的钱,将能够办比以前更多的事。如果买进口车或其他进口产品,你会发现,它们的价格变得“便宜”了,从而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第二,减轻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我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2004年,我国进口的成品油均价较2003年上涨了30.8%,钢材上涨了43.7%,铜材上涨了50.4%,铁矿石上涨了1倍多。进口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不仅会抬高整个基础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且会吞噬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利润,使其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亏损。如果人民币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使出口结构长期得不到优化,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一直扮演
“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鉴于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此,简单地说“不”,看似振奋人心,实则于事无补。因为这会不断恶化我国和它们的关系,给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设置障碍。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急剧增加,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不利吸引外资、影响市场稳定
  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过大,或时机把握不当,将会带来五大弊端:
  第一,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远低于别国同类产品价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二是由于激烈的国内竞争,使得出口企业不惜血本,竞相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人民币一旦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用外币表示的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会削弱其价格竞争力;而要使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不能不对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就业、扩大出口,从而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后,虽然对已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即将前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投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第三,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外资企业则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之一,外资增长放缓,会使国内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第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以美元衡量的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不利于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负债结构调整。
  第五,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高达6591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参与对外经济活动的有力保证。然而,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假如人民币兑美元等主要可兑换货币升值10%,则我国的外汇储备便缩水10%。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
  改革现行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
  由此可见,人民币升值恰似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笔者认为,对人民币升值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应将其放在更为深层的背景上考察。
  现行的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1994年确定的。钉住美元的好处是可以将我国国内价格锚定下来,减少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促进外贸发展和外资流入,但缺陷是不能对外部经济变化作出灵活反应。现在,国内外经济形势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如果仍墨守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将很难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实行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并据此使人民币适度升值便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政策选择。
  至于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我们要进行客观分析,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化解。比如,适度升值虽然会对出口造成一定冲击,但要看到我国出口产品尤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是很强的,即便人民币升值10%,也不能从根本上动摇这一优势。再说,升值可以促使企业将压力转变为动力,通过挖潜革新来提升竞争力。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在出口结构与我大致相同的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纷纷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贸易仍然取得了骄人的增长业绩,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又如,适度升值虽然会使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缩水威胁,但通过控制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币种、调整储备形式等措施,亦可将这一威胁减至最小.
4.查看我国近五年来的外汇储备情况和相关资料,谈谈你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看法(结构与总量)?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外债处蔡秋生表示,中国外汇储备自2003年12月份以来首次下降,已低于1万9000亿美元。
  低过1.9万亿美元
  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万90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其中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少增36亿美元。
  路透社报道,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说,中国10月末外汇储备降至1万8900亿美元以下,为自2003年底以来首次下降。
  他说,中国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万9056亿美元,此意味着在10月份至少减少160亿美元。
  中国外汇储备的减少同时也印证了部分经济分析师的看法,即是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已经出现资金外流。
  上述人士也说,外汇储备减少的另一因素是人民币在过去数月来兑美元汇率走低。
  他说:“在中国当局不再强制企业脱售美元收入下,许多中国出口商因预期美元将升值,反之,人民币快速增值的期望日减,因此更乐意持有美元。
  另一方面,分析师也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减少并非就是坏事。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出现五年来首次下降也不足为奇。
  北京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对路透社表示,不应夸大解读外汇储备的下降,“因为金融危机,也许有些海外投资者试图收回资金,我认为不会出现大量资本外流情况,中国外汇储备是在下降,但原因也可能是中国海外投资增多。”
  接受路透社访问的中国官员和专家都认为,目前还难言形成逆转趋势,但若波动幅度过大恐不利中国经济平稳。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称:“中国外汇储备一直增长很快,现在降一下并不是坏事,但关键要搞清楚下降的原因,到底是外商撤资还是结构调整等什么原因,才好明确下一步的政策方向。”而对于外汇储备下降是否会是一种趋势,他认为不好说。
  国家外汇管理局一位不具名的官员也称:“不能只看个别月份的情况,关键要看趋势,目前还看不出(外汇储备增长)逆转的趋势。”
  祝宝良认为,庞大的贸易顺差一直是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原因,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但贸易顺差却持续增长。“因此到底是资本外逃或外商撤资,抑或结构调整所致?原因还不清楚。”
  中国11月出口同比下降2.2%,为2001年6月来首次负增长;但11月贸易顺差达400亿9000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一、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理论估计
  一国的外汇储备可以看作本国对外汇发行国的债权,持有合理数量的外汇储备既是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安全的考虑,也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但是外汇储备如果构成不合理或者超过适度区间,就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那么,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偏高呢?
  根据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外汇储备的实际需要两方面因素考虑,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应为4540亿美元。鉴于4540亿美元是以2004年的数据为依据得出的结果,相对于我国当前所需要的外汇储备规模应该是偏小的,但考虑到我国现在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万亿美元大关,还是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的外汇储备有过剩的倾向。
  二、外汇储备过高的负面效应
  过高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的经济平稳运行,已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汇储备过高,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高额的外汇储备改变了我国的货币的供应结构,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外汇储备的汇率风险。
  4.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
  三、解决外汇储备过高问题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超过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会给一国经济平衡发展带来压力和风险。因此,我国有必要采取一些积极措施来抑制外汇储备不正常的扩大。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遏制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其次,对外汇储备结构适当调整,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独大的局面。
  1.外汇储备规模的调整。(1)对进口措施进行调整。进口政策调整不仅可以减少我国过高的贸易顺差,也有利于消除政策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和灵敏的市场机制。同时,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有利于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大。(2)购买战略石油储备。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被喻为“工业的血液”。但石油的蕴藏和使用却极不平衡。产油国和工业国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国际游资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都会造成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今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经一度摸高至80美元一桶。过高的石油价格给我国国内经济的平稳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冲击,我国可以在石油价格回落到合理的时候,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加紧购买石油,扩大石油战略储备。(3)为社保基金注资。目前,全国的社保基金规模只有1477亿元,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保基金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就曾公开表示,社保基金的缺口在1万亿元以上。与社保基金的短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达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央明确指出要多渠道筹集社保基金。因此,将部分外汇储备划拨到社保基金账下是有政策支持的。
  2.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储备货币币种的选择以及比重安排;二是外汇储备资产的调整。
  (1)储备货币币种的选择以及比重安排。储备货币币种的选择以及比重安排是各个国家外汇储备结构调整共同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美国贸易逆差和巨额财政赤字使得美元兑换国际主要货币汇率持续下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美元的贬值程度,专家提出了不同的预测,有专家认为美元的贬值率在20%左右,也有专家认为美元的贬值率将达到40%。因此,为避免美元贬值造成本国外汇储备缩水,调低美元资产比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调整的一个方向。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调整不能通过大规模减持美元资产来达到减小美元资产比重的目的。当前,我国最稳妥的做法是增加新增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的比重同时将美元资产的增长速度调整到适度的范围,从而降低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近几年,我国同日本、欧盟的贸易发展良好。目前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2007年我国与上述三个经济体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3561.5亿美元、3020.8亿美元和2360.2亿美元。三者合计占到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41.2%,如果考虑到内地经香港对上述地区的转口贸易,则该比例将上升至50%左右。我国可以以此为契机,进一步鼓励我国企业选择欧元和日元等非美元货币结汇,从而扩大欧元、日元等外汇储备的份额。
  (2)外汇储备资产的调整。外汇储备资产调整是我国面临的特殊问题。外汇储备资产种类包括长期国债、短期国债、企业债券,股票等。外汇储备的资产调整就是对以上资产比重进行重新配置。对我国而言,则主要是如何调整美元资产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6月底,我国的美元长期债券投资占外汇储备的68%,达4850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债比例为57%,政府机构债券比例为36%,企业债券比例为7%。而我国投资美国股票的资金仅占外汇储备的0.47%。由此可见,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配置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分强调储备的安全性而忽视了收益性。在我国当前外汇储备较为充裕的背景下,外汇储备的盈利性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的目标之一。
5.查看有关黄金储备的变动情况及相关资料,分析其变动的原因,谈谈你对黄金储备的看法?中国央行黄金、外汇储备表月份
黄金储备(万盎司) 国家外汇储备(亿美元) 二〇〇七年六月 .25 二〇〇七年五月 .71
二〇〇七年四月 .66 二〇〇七年三月 .31 二〇〇七年二月 .72
二〇〇七年一月 .92 世界官方黄金储备一览表(2007/6) 序号 国家(地区)组织数量(吨) 黄金占外汇储备%
序号 国家(地区)组织 数量(吨) 黄金占外汇储备% 1 美国 .1 51 乌克兰 25.5 2.4 2 德国
.2 52 摩洛哥 22 2.3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尼日利亚 21.4 1.1 4 法国
.9 54 白俄罗斯 19.9 25.1 5 意大利
55 塞浦路斯 14.5 6.5 6 瑞士
56 巴西 13.7 0.3 7 日本 765.2 1.8 57 捷克 13.4 0.9 8 欧洲央行 641.7
24.4 58 荷属安的列斯 13.1 35.6 9 荷兰 640.9 55.3 59 韩国 13 0.1 10 中国大陆 600
1.1 60 约旦 12.7 3.8 11 中国台湾 423.3 3.3 61 柬埔寨 12.4 18.1 12 俄罗斯 401.7
2.4 62 塞尔维亚 11.9 2.2 13 葡萄牙 382.6 77.4 63 加纳 8.7 9.1 14 印度 357.7
3.8 64 卡塔尔 8.4 3.2 15 委内瑞拉 356.8 24.3 65 拉脱维亚 7.7 3.6 16 西班牙 337.1
40.7 66 萨尔瓦多 7.3 6.9 17 英国 310.3 13.1 67 缅甸 7.2 12.2 18 奥地利 288.7
45.8 68 中非经济货币共同体 7.1 1.7 19 黎巴嫩 286.8 32.1 69 哥伦比亚 6.9 0.8 20 比利时
227.6 36.2 70 危地马拉 6.9 3.5 21 阿尔及利亚 173.6 4.2 71 马其顿 6.8 7.4 22 瑞典
155.2 11.6 72 突尼斯 6.8 2.2 23 国际清算银行 149.2 73 老挝 6.5 30 24 利比亚 143.8
4.5 74 伊拉克 5.9 0.9 25 沙特阿拉伯 143 11.2 75 立陶宛 5.8 2.1 26 菲律宾 140.8
12.3 76 爱尔兰 5.5 13.6 27 新加坡 127.4 1.9 77 斯里兰卡 5.2 3.7 28 南非 124.1
10.1 78 巴林 4.7 0.5 29 土耳其 116.1 3.6 79 蒙古 4 8 30 希腊 112 80.5 80 墨西哥
3.5 0.1 31 罗马尼亚 104.7 7.3 78 孟加拉 3.5 1.7 32 波兰 102.9 4.3 82 加拿大 3.4
0.2 33 泰国 84 2.6 83 斯洛文尼亚 3.2 6.2 34 澳大利亚 79.8 2.6 84 阿鲁巴 3.1 17.2
35 科威特 79 7.8 85 匈牙利 3.1 0.3 36 埃及 75.6 6.2 86 莫桑比克 3 4.9 37 印度尼西亚
73.1 3.3 87 吉尔吉斯 2.6 6.5 38 哈萨克斯坦 68.3 6.7 88 卢森堡 2.3 19.2 39 丹麦
66.5 4.4 89 阿尔巴尼亚 2.2 2.5 40 巴基斯坦 65.3 10.3 90 中国香港 2.1 0 41 阿根廷
54.7 3.1 91 冰岛 2 1.8 42 芬兰 49.1 14.6 92 巴布亚新几内亚 2 3 43 保加利亚 39.8
6.9 93 毛里求斯 1.9 2.8 44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 36.5 8.7 9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9 1 45 马来西亚
36.4 0.9 95 也门 1.6 0.7 46 斯洛伐克 35.1 4.3 96 塔吉克斯坦 1.4 14 47 秘鲁 34.7
4 97 黑山 1.2 5.1 48 玻利维亚 28.3 17.2 98 苏里南 1.2 8.9 49 厄瓜多尔 26.3 20.4
99 喀麦隆 0.9 1.1 50 叙利亚 25.9 2.2 100 洪都拉斯 0.7 0.5 数量(吨) 黄金占外汇储备% 全球合计
30374 世界各国合计
欧洲地区合计
首次限制售金协议签字国 .4
二次限制售金协议签字国 .8
  注1:本表格于日更新,报告可以得到的最新资料。数据来自2007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数字及其它可得到的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有两个月的延时,所以大多数数据是2007年4月的,部分为2007年3月份或更早的。最近6个月内未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的不列在表内。  注2:黄金占储备百分数是依据世界黄金协会的计算。金价按1月底的每盎司677.00美元计算(每吨按照32151盎司计算)。
)目前世界黄金存世分布比例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的资料, 截至2003年10月,
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的前40名国家资料如下(与现在的数据相比变化不大):
  从世界黄金协会提供的国家官方黄金储备资料看,黄金仍是许多国家官方金融战略储备的主体。现在全世界各国公布的官方黄金储备总量为32700吨,约等于目前全世界黄金年产量的13倍。其中官方黄金储备1000吨以上的国家和组织有: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些国家和组织中,美国的黄金储备最多,为8149吨,占世界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24.9%。西方前十国的官方黄金储备占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
  黄金储备达百吨以上的有32个国家、地区或组织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及非洲国家只占少数;黄金储备不足10吨的国家、地区或组织共有47个,基本上都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总量只占美国黄金储备的1.43%。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政治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其黄金储备也多,这说明黄金储备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
  另外,黄金储备在国家金融战略总储备中的比率也说明黄金现在仍然是国家战略储备的主体,黄金储备仍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所重视。美国的黄金储备在其国家战略总储备中所占的比率高达56.7%,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37.6%、法国47.1%、意大利47.8%、瑞士38.2%、荷兰46.6%也是凸显了黄金储备的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实行藏金于民的政策。比如印度,印度的官方黄金储备虽然只有357.8吨,在国家战略总储备中的比率也不高,只有7.8%。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印度民间的黄金总储藏量至少有1万吨,白银的民间储藏量至少也有11万吨。现在,印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市场,其黄金消费量每年达600-800吨左右。印度并不是产金大国,其每年消费的黄金大多数是从国际市场上购买。近几年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黄金的进口数量也大幅增加。
  中国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约为600吨(2004年,至今并没有数量上的大改变),占中国国际金融储备的2%以下,黄金储备及占国际储备的比率都明显偏低。不过600吨的数字是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根据经验性推论,600吨可能是不准确的数字,从各种因素分析中国官方实际拥有黄金储备量要大于600吨,黄金储备约在1000吨左右。
  (2)目前影响世界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民间市场力量
  各类黄金研究报告中,首先都要研究分析世界各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主要一个原因是来自官方公布的黄金储备数据非常透明准确,便于研究分析,同时也可以了解黄金在各国政府官方眼中的地位。但这容易造成黄金投资者的理解误区,会误认为现在的黄金市场价格受到官方机构的左右,这种认识在理论界和一般研究者当中非常盛行。
  投资黄金必须首先要明白的是,虽然世界黄金总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储备在各国政府手中,但这并不是当前世界黄金市场的主流,当前世界黄金的价格走势趋势并不由各国政府的意愿所左右,各国政府的售金意愿或买金意愿并不能改变黄金价格走势的大趋势。
  现在世界黄金市场的参与主角是民间力量。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投资基金,其中起主导力量的是一些商品市场基金,还有就是国际大财团、大银行、大保险公司等,还有数量最庞大的人群就是各类黄金投资经纪商下面联结的分布在世界各国的散户黄金投资者。这些黄金市场上的民间投资力量构成了当前世界黄金交易量的95%以上。
  世界黄金价格现在由全世界民间市场力量决定。
  (3)黄金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1999年诞生了新的欧元货币体系,欧洲15国央行的声明中,再次确认黄金仍是公认的金融资产,明确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这是黄金货币金融功能的回归。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国际结算货币。现在黄金可视为一种准货币。
  当今黄金可以分为商品性黄金和金融性黄金。黄金除了上面的金融用途外,当前黄金商品用途主要是首饰业、佛像装饰、建筑装饰、黄金器具、电子工业、牙医、金章及其他工业用金。黄金长期作为货币金属而受到严格控制,导致目前黄金的商品用途仍是十分狭小的,黄金的重要作用仍然体现在金融货币功能上,后随着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国际货币体制黄金非货币化的条件下,黄金日益从宫廷、庙宇走向了民间,由达官贵人的特权拥有变成了大众所拥有。
  黄金成为了可以自由拥有和自由买卖的商品,黄金从国家金库走向了寻常百姓家,其流动性大大增强,黄金交易规模增加,因此为黄金市场的发育、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环境。黄金非货币化的二十年来也正是世界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时期。黄金开始由货币属性主导的阶段向金融货币与商品双重属性纷呈的阶段发展,商品黄金市场得以发展的同时也促使金融黄金市场迅速地发展。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黄金仍是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
6.查看周小川提出的“创造超主权货币”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原因以及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三连发”署名文章,将G20伦敦峰会前有关改革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讨论,推向了白热化。
  一位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根据此次伦敦峰会会议题,周小川提出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部分观点可能短期内可行性并不太强,但至少代表了一种方向,而且表达了中国在此次峰会上的部分诉求。
  另据本报记者了解,涉及到IMF自身组织体制改革的议题,近日中国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将陆续公开表态。
  回顾历史,经济大危机往往伴随着国际货币体系大变革。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主要国家相继脱离金本位;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则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这一轮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同样催生一场货币革命?
   首脑“下午茶”话题?
  上周,针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周小川在发表于央行网站的署名文章中开出一剂“药方”: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他在文中特别指出,应考虑充分发挥SDR(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这一观点直接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霸主地位提出异议,而由世界上美元储备资产最多的国家的央行行长提出该观点,更是备受国际市场关注。
  对上述观点,中国的决策层内部看法不尽相同。一位非央行的有关部委人士认为,周小川的观点当属个人的学术观点,其文章仅通过央行网站发布,而非通过官方传统媒体平台对外发布,并不等于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议可操作性不强,短期内成行可能性很小,预计G20峰会的重点将会聚焦各国财政政策协调等其他问题。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周小川的学术文章在央行网站发布,除了代表个人的研究成果,确实也为向峰会表达一些诉求。不单是中国,各国货币人士都在做一些探索和尝试。但该人士并未确认周小川的提议是否就是中国即将在伦敦峰会上明确提出的议题。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认为,在此次峰会上围绕超主权储备货币达成实质性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多将是概念层面上的讨论。但在SDR基础上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过去几十年间,对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批判从未间断,而有关SDR作用的讨论也早在多年前就提上了IMF的议事日程。在一位接近决策层的金融专家看来,此次超主权储备货币议题的提出,积极意义在于比较明确地表达了中国对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满,但距离切实可行的方案仍有较大距离。
  该专家认为,目前情况下讨论多元货币体系的可行性比较现实,即认同美元、欧元、英镑等现有货币都是国际货币体系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其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各货币体系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渣打银行中国研究主管王志浩看来,超主权储备货币并不会成为G20峰会的正式议题,可能仅仅是各国首脑们“下午茶”时段的话题,而此次峰会的重点将更多围绕财政政策和金融市场监管协调等问题。
  两大阵营
  在一些分析人士眼中,周小川在伦敦峰会之前提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概念,或许有测试市场反应的用意。
  “就是先打开一个话题,看一看大家有什么观点,新兴市场国家都有什么反应,如果大家都支持的话,OK,我们可以讨论,如果SDR(作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不行的话,再讨论另外一种方法。”王志浩说。
  从目前市场的反应来看,国际社会对于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看法已明显分为两大阵营。
  发达国家阵营对周小川的观点反应激烈。美国总统奥巴马明确表示反对建立国际储备货币,并表示“美元仍然坚挺”。美国财长盖特纳则先表示对中国提议“完全开放”,而后声明“美元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是全球储备货币”。欧盟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艾穆尼亚也表示,美元地位仍将无可替代。
  与欧美对立的另一支队伍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国际组织以及部分学者则对周小川的提议表示支持和赞同。巴西总统卢拉表示,中国建议是“有效的”和“恰当的”。俄罗斯则计划在G20会议上提出相同建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亦认为,以SDR替代美元是解决问题最快的途径,他还提出,长期最好应成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机构。
  引起关注的是,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近期表示,中国方面提出探讨创造一种可以替代美元的新型国际储备货币的建议是“合理的”。
  “希望峰会上能形成一个共识,这样今后也会比较好办,但现在看来好像还不存在一个大家能够形成共识的基础,还处于严重分歧的状态,(达成一致)还有很大难度。”上述监管部门人士对本报记者直言。
  王志浩在一份报告中称,无论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提议能否超越纯粹的学术讨论,显然中国认为在这场讨论中扮演更为积极角色的时刻已经到来。眼前的这场发端于西方的金融危机正在加速东方经济力量的崛起。而中国正在引领这种趋势,并且在重构全球货币体系的大讨论中寻求影响力。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发表的一系列言论引发国际广泛关注。
  他在23日发表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指出此次金融危机反映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只有“通过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这被认为是中国试图建立超主权货币的信号,发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以抑制全球惟美元马首是瞻的情况。
  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也称“纸黄金(Paper
Gold)”。特别提款权不是真正的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实际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资金使用权,不同的国家按照分摊的基金份额享有不同的SDR配额。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
  特别提款权最初与黄金挂钩,每特别提款权单位被定义为0.888671克纯金的价格,也是当时1美元的价值,是全球货币体系与黄金的最后一丝微弱的联系。1974年后,特别提款权与货币联系,货币篮子每五年复审一次,以确保篮子中的货币是国际交易中所使用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货币,各货币所占的权重反映了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目前,SDR由0.5770美元、0.4260欧元、21日元和0.0984英镑组成的“一篮子”货币定值。由于四种货币的汇率在不断变化,因此特别提款权的价格每天都会不同。
  建立超主权货币在短期内无法实行,欧洲人清楚,中国央行行长岂能不知。目前SDR在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额很小,远远不敌美元。并且,SDR美元仍占据主导地位,除非SDR能够直接与黄金挂钩,而这是不现实的。
  即使如此,周小川先生的建议仍然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看到,SDR的货币构成存在改革的可能性,根据经济体的大小、储备量选取货币,可以逐步取得均衡。我们不能因为国际主要金融组织掌握在美国手中,而拒绝与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就不推动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中国主动放弃话语权是不明智的,也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对外贸易不利。中国必须对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表明自己的态度,事实上也获得了包括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内的呼应。
  G20峰会召开在即,周小川先生发表此番言论,同样是中国经济外交的表现。取法乎上,得乎其中,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周小川提出货币体制全盘改革在先,3月26日,财政部长谢旭人就20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划出了中国对于国际金融事务的底线,“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维护国际经济金融稳定。国际金融危机使改革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国际社会应积极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尽快制定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实现决策过程的公平和公正,建立起快速反应、行之有效的国际金融救援机制”。
  可见,中国现阶段的努力目标是争取国际主要金融组织的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以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必须向美国汇报才能行事的惯例。这一主张不如周小川的方案那般激进,支持声音更多,也更加可行。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票否决权已经让这些金融组织遭遇到全球范围的反弹,改革是巨大的呼声,包括美国的欧洲盟友。
  仅仅把周小川的观点视作投石问路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发生的新变化,美元想保持自己的强势地位,欧元虽然遭遇很大困扰,但想增加对美元的制衡,人民币正在走向国际化之路,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任何因素都改变不了这一现实。
  就中国国内而言,人民币要取得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人民币的发行机制、使用效率都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摆脱依赖美元的发钞模式,对此毋庸讳言。
  各经济体都在争取自己的权利,争取权利的同时,也是新秩序的形成过程,也是国际货币体系取得平衡的过程。中国艰难地摆脱了暧昧不清的语言,发表了清晰的主张,跨出了至关重要的改革呼声。叶檀(资深财经专栏作家)
周小川提出的现实意义直指这一次金融危机的核心原理,就是因为你美国霸权,完全正确,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反映那么积极,比如美国奥巴马,盖茨就说我们现在不需要一个新的世界货币,美元挺好,非常稳定。欧洲现在的核心利益是把欧元的尽快扩大,所以中国提出这个事儿他们很高兴,而且他们不太敢提,所以各个国家,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印度他们都支持,这些金砖四国他们心里也很清楚,但是谁跳出来说呢?这个其实说出来是有一些风险的,你说这个事儿美国是不高兴的,这个也是让全世界的人民深入的思考,这一次金融危机的核心的原因在哪儿,美元一股独大的霸权体系确确实实是造成我们金融危机的核心的原因。意义在这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谈谈对依法治国的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