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发展的税收政策的近义词

创业就业税收新政出台 创业一年最高减税近万元|创业就业税收新政|减税近万元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创业就业税收新政出台 创业一年最高减税近万元
  央广网北京4月30日消息(记者季苏平 张闻)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昨天(29日)下发了新的促进就业创业税收政策的通知。符合条件的个体经营者将能享受最高9600元的税费扣除,而吸纳就业的企业将享受最高每人每年5200元的扣除额。
  新政明确:企业吸纳的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即可享企业吸纳税收优惠政策。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室主任张丽宾认为,这种化繁为简的界定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
  张丽宾:更好的体现了公平性,以前的政策都是根据一个群体一个群体单独来制定的,没有列举在里面的人们可能就享受不到,这次把他统一到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
  具体到税金扣减的金额,新政将主体分为个体经营者和吸纳失业人员的小型企业两类。对于自主创业的个体经营者,每户每年可以享受8000元为限额的税收减免,根据各省市不同的情况,限额标准最高可以上浮20%。就企业实体而言,每吸收一个失业人员,每年就可以多享受税收优惠4000元,额定最高可上浮在30%。天津和平泰康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罗刚,算了这么一笔账:
  罗刚:咱这个企业工资也不是太高,基本是按国家最低工资来走的,一个人一年也就2万多块钱,如果我捎上10个人,我能免4万多元的税,等于我招十个人有两个人的工资就能拿税钱抵扣了。
  已经开始自己的创业的应届毕业张天一则表示,每年少支出的8000元。对于毕业生创业群体的帮助相当于雪中送炭:
  张天一:就算一个月差不多七八百块钱。
  当然,无论是8000元,还是9600元,这都只是税收优惠政策的骨架。当我们仔细勾勒政策的模样,还会发现一些细节上的惊喜,就比如减免税种的扩面。具体到操作层面,从“审批”到“备案”,一个表述的变化,也让政策的执行更为通畅,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就业室主任张丽宾:
  张丽宾:以前比如说个体经营,我可能需要把所有的文件报给我们有关的部门,有关部门批准以后,相应部门才给你扣税。那你备案的话,只要你到相应部门把这个材料交了,就不要你审批回来在享受相应的政策了。
  适用范围扩面,优惠力度升级,可以想象此次延续并完善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会在短期内对国家税收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此刻所做的减法将在不久的将来为财政收入带来翻倍的加法,最近财政部还下发了关于安置残疾人就业、安置随军家属、转业干部、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等最新政策。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文斌指出,用税收杠杆撬动就业的效果将会在不远的将来逐一体现:
  张文斌:它不仅仅是稳定增长、增加就业,而且针对特殊群体的促进,对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惠及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减税政策近期密集出台 小微企业主称重税赋依旧
&一年辛苦下来,毛利润中大约20-25%都拿来交税费了。&12月27日,北京的电视购物供货商老板姜华抱怨说。
作为珠宝代理商,姜华公司的日常业务是给电视购物频道提供珠宝。捧着这些珠光宝气的贵重家伙,姜华却感觉自己没发什么财。&我们公司今年320万的销售额,扣除成本、各种税费之后,最后我自己拿到手20万都不到。&
姜华做这行已有4年,手下有10来名员工,属于近期国家领导层高度关注的小微企业。
12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说,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会上指出要实施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日至日,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标准由3万提高至6万。
而此前, 10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以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为试点,试图缓解中小企业税收压力。
但减税政策密集出台之下,小微企业主们的反应如何呢?
&就我所知,真正去申报小型微利企业的并不多,就算要申请,也得有关系。& 姜华说,即使能申报到,这部分优惠,相比企业的增值税还是比较微弱,&对我们这种性质的企业,最核心的还是增值税的改革。&
&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标准由3万提高至6万,这个政策力度太小,几乎没用,一年不到6万,在上海这样的地方,这是什么企业?能有多少这样的企业?&在上海开工业品代理公司的孙哲(化名)说。
&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并不完全符合服务行业的特点。&上海白玉兰律师事务所律师宋濂博听到一部分上海的小微企业反映, &除了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一般的服务业并不具备开增值税发票的资格。
对这部分小企业,如果不把法规定明确,改增值税后税负反而会不降反升。&
&毛利的一半交了税费&
2010年11月,孙哲(化名)和两个朋友合伙,在上海奉贤区的工业园区里开了一家工业产品代理公司,除税费外,他跟另外两人的成本收入都单独核算。小微企业大多是这种合伙性质的中间商。
这一年,孙哲个人的销售额约200万元,毛利润20多万左右,缴纳增值税约3万多元,企业所得税4000元左右,&总共交税大概4万块。&增值税中,85%(14.53/17)是国税,其余为地税,包括教育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五项。
此外,他这一年交纳各种费用大概在4万元左右,&我们这种贸易型企业必须注册在园区内,工业园区内一年的管理费大概2500元。&
最大头的是场地租赁费,一年大约2.4万元。
另外还有在银行开公司基本帐户、网上银行约2000元/年,办公费用1000元/年,财务费6000元/年,委托代理机构注册登记的费用是2000元。
这一年下来,毛利润20多万中,近10万是各种税费。&当然客观因素是开业第一年的各种开销比较大。&孙哲说。
给电视购物供应珠宝的经销商姜华则更多了一个麻烦,孙哲的上家下家都是企业,都有增值税发票可以抵扣,而姜华公司的上家是经常拥有原料的个体户,&他们根本没有发票,意味着没有进项税额。&
但把珠宝卖给电视台时,她又必须提供增值税发票,由于没有进项,只能按销售额的17%开票,这样一来,她就自己多承担了一大部分税收。以一件1000元的珠宝为例,没有进项发票时,她的企业要承担170元的税额。为了盈利保本,只能在销售上加价,也就是说,含税的销售价格得1170元。
但为了保持竞争力,又不能把价格提那么高,所以增值税是姜华最大的负担。&把原料拿去加工,可以从加工厂家拿到增值税发票,能抵一部分进项税额,但只是杯水车薪。&
不仅如此,有时候产品卖给商场并提供100万元的增值税发票后,商场扣除掉一些促销活动、店庆等的成本,返还给姜华的只有90万元,剩余的10万元只开普通发票,&这些发票抵扣率很低,人家商家拿去抵了,我们中间环节却不能抵。& 姜华说。
在店庆活动中,商场经常会暗示供货商出些赞助,&有时会直接要求给销售额的5%,我们不能接受,跟他们磨,最后至少得出个一两万。&商场掌握渠道,姜华不能说不。
本站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图片推荐123
热点文章热评文章
原创战略联盟: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盘点:近7年国家各部委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文件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中心官方公众号
文化名人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蓬勃发展的近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