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文件的多少取决于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及文件要求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包括哪些?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包括哪些?
08-10-05 &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dt ISO
                                                            代替GB/T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GB/T
                                                                GB/T 1        范围1.1  总则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a) 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b)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进顾客满意。   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1.2  应用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旨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因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不适用时,可以考虑对其进行删减。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 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1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描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供方         组织         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GB/T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4  质量管理体系4.1 总要求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组织应: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e) 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    有关的过程。4.2  文件要求4.2.1 总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b) 质量手册;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d)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    注:     1.本标准出现 “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        施和保持。        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取决于:           a)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 人员的能力。     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4.2.2 质量手册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    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    b) 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4.2.3 文件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a)        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b)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4.2.4记录控制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5  管理职责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其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b) 制定质量方针;c) 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d) 进行管理评审;e) 确保资源的获得。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应以增进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5.3  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a) 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b) 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c)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d)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e)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5.4 策划5.4.1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 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的要求。         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5.5  职责、权限和沟通5.5.1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5.5.2 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c)        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5.5.3 内部沟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5.6  管理评审5.6.1  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5.6.2 评审输入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a)        审核结果;b)        顾客反馈;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d)        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e)        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f)        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g)        改进的建议。5.6.3 评审输出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c)        资源需求。6  资源管理6.1 资源的提供组织应确定并提供以下方面所需的资源:a)        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b)        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进顾客满意。6.2 人力资源6.2.1 总则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组织应:a)        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b)        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c)        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d)        确保员工认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e)        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适当记录**(见4.2.4)。6.3 基础设施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a)        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b)        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c)        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6.4 工作环境    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7  产品实现7.1  产品实现的策划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a)        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b)        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c)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d)        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见4.2.4)。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于组织的运作方式。  注   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      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   2: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组织应确定:a)        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b)        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c)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d)        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受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a)        产品要求得到规定;b)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c)        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收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况中,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      代之对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进行评审。7.2.3 顾客沟通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a)        产品信息;b)        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抱怨。7.3 设计和开发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a)        设计和开发阶段;b)        适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c)        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以更新。7.3.2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4.2.4)。这些输入应包括:a)        功能和性能要求;b)        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c)        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d)        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应对这些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其充分性与适宜性。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 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输出应:a)        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b)        给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的适当信息;c)        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d)        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7.3.4设计和开发评审在适宜的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a)        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        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在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更改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4 采购7.4.1 采购过程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起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7.4.2 采购信息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a) 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b) 人员资格的要求;c)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7.5 生产和服务提供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a)        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b)        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c)        使用适宜的设备;d)        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e)        实施监视和测量;f)        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组织应规定确认这些过程的安排,适用时包括:a)        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b)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d)        记录的要求**(见4.2.4);e)        再确认。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7.5.4 顾客财产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7.5.5产品防护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7. 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见7.2.1)提供证据。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当有必要确保结果有效的场合时,测量设备应:a)        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b)        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c)        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d)        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e)        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 19022 .1和GB/T 19022 .2。8  测量、分析和改进8.1  总则    组织应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a)        证实产品的符合性;b)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c)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8.2 监视和测量8.2.1 顾客满意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监视顾客关于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相关信息,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8.2.2 内部审核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a)        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b)        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1.1、GB/T19021.2及GB/T19021.3。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见4.2.4)。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能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8.3  不合格品控制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a)        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b)        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c)        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4.2.4)。应对纠正后的产品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8.4  数据分析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数据分析应提供有关以下方面的信息:a)        顾客满意(见8.2.1);b)        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7.2.1);c)        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d)        供方。8.5  改进8.5.1 持续改进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8.5.2 纠正措施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        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b)        确定不合格的原因;c)        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d)        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e)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f)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8.5.3 预防措施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        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b)        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c)        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d)        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e)        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ISO2000版八项质量管理原则2000版ISO9000族标准中,IS希梗埃埃氨曜计鹱湃范ɡ砺刍? ⑼骋患际醺拍詈兔魅分傅妓枷氲淖饔茫?哂泻苤匾?牡匚弧P掳妫桑樱希梗埃埃氨曜即?妫保梗梗窗妫桑樱希梗埃埃氨曜荚谀谌萆嫌辛撕艽蟊浠??BR&  这其中新增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它是新标准的理论基础,又是组织领导者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正因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新版ISO9000标准的灵魂,所以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请有关专家对其进行了较详尽的解释。   产生的背景  早在1995年ISO/TC176在策划2000版ISO9000族标准时,就准备针对组织管理者编制一套有关质量管理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质量管理原则。为此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WG15),这个小组专门负责征集世界上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的意见,在汇集这些意见的基础上编写了ISO/CDI9004-8《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此文件在1996年TC176的特拉维夫年会上受到普遍的欢迎。WG15为了确保此文件的权威和广泛一致性,又在1997年的哥本哈根年会上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进行投票确认,获全体通过。所以说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2000版ISO9000族标准草案发表前就已得到全球质量管理方面专家的认同,成为2000版新标准的理论基础。   对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剖析  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 专家认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每一个组织存在的基础,顾客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组织应调查和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把它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实观。这个指导思想不仅领导要明确,还要在全体职工中贯彻。  原则2:领导作用 专家认为:领导必须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应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措施,决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在领导作风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  原则3:全员参与 专家认为: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原则4:过程方法 专家认为: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方法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某些简单的过程,也适用于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在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4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 专家认为: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新建体系,也可用于现有体系的改进。此方法的实施可在三方面受益:一是提供对过程能力及产品可靠性的信任;二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三是使顾客满意,最终使组织获得成功。  原则6:持续改进 专家认为: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  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专家认为: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做决策,可防止决策失误。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统计技术可以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 专家认为: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都有利。原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即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的管理体系,而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很显然,这些文字解释专业术语比较多,而且过于抽象,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难以理解。我推荐一个非常好的软件产品,名称为QMSBuilder,这个产品可以用图形非常形象化地回答这个问题,例如怎样建立组织结构、程序、过程等要素?这些要素如何相互关联?什么是体系文件的层次结构?如何编写体系文件?如何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等等。这个产品是由北京环太中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有关这个产品的详细介绍,可访问网址。,电话:010-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清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