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哪里有高利贷款公司人本身有贷款国家怎么处理

有没有个人放贷款的 急用 高利贷 就不要来了_蒙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5,765贴子:
有没有个人放贷款的 急用 高利贷 就不要来了收藏
有没有人放个人贷款的 高利贷就 不要来了 非诚勿扰
只要有抵押,那都不是事!
日息千分之一,我借给。三个月给我,房产证就可以
你用多少?
办信用卡去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您的位置: &
& 个人放贷款是违法吗
个人放贷款是违法吗
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是信用的基本形式。高利贷信用是最古老的信用形态,是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目的的一种信用关系。高利贷信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关于您疑惑的问题,华律精心推荐三种解决方案!
高于银行利息四倍以外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本金和约定利息可以要求支付。如果你们是银行工作人员,就有可能涉嫌违法发放贷款罪违法,要坐牢放高利贷属于违法,当然其违法所得无效
&n... 保定律师解读刑法第186条违法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刑法第186条第2款),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 通常情况下,民间借贷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是合法的,不违法。那么,怎样才算符合法律规定,不违法呢?以下是华律网小编收集到一些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民间借贷属 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刑法第193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
什么是违法发放贷款罪 贷款发放,违法发放贷款罪,时间,日期 违法发放贷款罪,案例,时间,日期 违法发放贷款罪专题
根据您的需求选择服务
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进行阅读文章后咨询律师用户与律师的沟通效率可提35.7%
相关合同文书
相关律师案例
于x、于树x、李x、孙x、张x涉嫌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案贷款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的区分违法发放贷款男,52岁。因涉嫌票据诈曰被逮捕。因涉嫌票据诈男,银行贷款逾期放款给卖方,属买方违约  【律师提示】  张雷律师按:大部分的买方会选择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支付第二期房款,由此构成一个合同法中的“由第三人履行合同”的二手房买卖银行贷款逾期放款买家构成违约【案情介绍】2009年9月,买受人李先生和卖售人黄先生签订了《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房屋总价为73万元,其中首付款2合法的民间借贷受法律保护。所谓合法的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公民个人与企业及其他组织之间,出于自愿原则的借贷。(1)合法的民间借贷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之
相关律师随笔
一、概念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二、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分违法发放贷款罪与一、概念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以及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二、处罚 给客户贷款分一半给她放高利贷--浙江频道--人民网
温州苍南某银行女信贷主任的潜规则
给客户贷款分一半给她放高利贷
&&&&来源:&&&&&
每天,68岁的黄大妈都要早起摆摊卖早餐。原本她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现在却被巨额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一切要从她认识在银行工作的方某说起。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人方某,今年55岁,原系当地一信用社(后改为农村商业银行)管信贷的主任,她至今仍欠着黄大妈60多万元没有归还。
近日,方某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已被苍南检察院批准逮捕。但黄大妈关心的,是自己的钱还能不能拿回来。
黄大妈自述:我从银行贷款的钱要分一半给她
大概10多年前,我家里等钱急用,想用房子抵押贷款。但我们是农民,没什么关系,一直贷不到。
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她(方某)。她跟我说,可以帮我贷款,但贷来的钱要分一半给她。意思就是按银行的利息借给她,她再拿去放高利贷。
我同意了。这些年来,我家的每次贷款都是她办的,也都只能拿到一半。她放高利贷的利息很高,听说月息6分多。
去年2月,她主动到我家拜访。说能不能用我家的房产证贷款,贷来的钱都给她,她付我1分2的利息。我看她是银行的主任,家里条件又好,就答应了。贷款办好后,我分2次给了她66万元左右。
但才过了三四个月,她突然说,自己本钱和利息都还不了了,她把钱都投在一家房地产公司里放高利贷,现在房地产公司倒了。
她这时才告诉我,自己因病已经从银行提前退休了。她以前故意隐瞒不说,我一直以为她还在银行。
我催她还钱很多次,但一分钱都没拿到。直到今年1月,我的房贷到期了,我只好用1分2的利息到社会上借钱还房贷。
方某供述:
转借的2250万元都投进了房产公司
据受害人陈女士所知,方某四五年前就从银行退休了。退休后,她参股担保公司,利用自己在银行的客户资源和亲友关系专门做起了借贷生意。
据方某供述,从2011年开始,她陆续以1.2%―2%的月息从社会上借钱,再以3.1%―3.5%的月息出借给温州某房产公司,赚取利息差。
截至2011年11月,经过方某先后转借给该房产公司的资金达到了2250万元。此时,该房产公司经营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停止向方某支付利息。
资金链断裂后疯狂借钱
失去了收入来源,为了支付之前的借款利息,方某开始拆东墙补西墙。
据她交代,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有人说借钱给她,她就要。“理发的时候认识的理发师,看病的时候认识的医生都有把钱借给我。资金紧张时,我还把月息涨到了2%。”
去年3月至8月,理发师叶某相继借给方某55万元。
甚至在向黄大妈宣布已无法偿还本息后,她仍在疯狂借钱。
去年7月27日,在山东上班的陈女士接到方某的电话。“她说需要周转,有多少要多少。”陈女士说,她先后借给方某130万元。
没过几天,方某的整个资金链断裂,欠下1500余万元债务。她正式向大家摊牌,称没钱了。
众多债权人多次催讨无果。今年7月28日晚,债权人报警,方某被警方带走。经检察机关认定,方某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1508万元,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甘凌峰)
(责编:汪晓波、翁迪凯)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央视调查:草原上的疯狂高利贷 让多少人有家难归-高利贷 人民银行贷款利率 翁牛特旗 央视 养牛 园子村 草原 家难 村民 借条-中国新闻-东方网
滚动新闻:
>>>>>>正文
保护视力色:
央视调查:草原上的疯狂高利贷 让多少人有家难归
来源:CNTV新闻调查 选稿:张侃理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
  解说:示范牧场,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的一个小村庄,从2008年开始这里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记者:翁牛特旗传统上就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地区,这里的农牧民或者养牛养羊,或者种庄稼,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是也就是从2008年末开始,这里不少农牧民的日子开始过不下去了,他们离乡背景、远走他乡。都说故土难离,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抛开了自己耕种多年的土地呢?
  跨过这个铁丝栅栏就能够感觉到,这户人家显然是已经好久没有人居住了。看看这个门,打开这个门进去,屋里是个什么状况?院里的草已经很深了,显然好久没有打扫,铁将军把门,里面没有人住了。
  这户人家怎么回事?我看已经好久没人住了。
  哈达(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这就是借高利贷,来一帮人,放高利贷那些家伙,吓跑了。
  记者:这户人家叫什么名字?
  哈达:这是巴图塞纳。
  记者:这一看也是好长时间没人住了。
  村民:半年了吧。
  解说:在这个位于草原深处的小村庄,巴图塞纳的突然离开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最早感觉到了高利贷的压力。相继地,就像一个谜一样,一户一户的空房子和荒芜的田地,在这个曾经的优良牧场出现了。
  村民:因为借钱,借高利贷。
  解说:2008年到2009年,这个一百多户居民的村庄,有二十多户借了高利贷。这种村民们说的高利贷,因为其复杂的计息方式,一旦立下借据,数年难以偿还。两年之间,村民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出售牛羊、变卖土地,当家里的财产全部卖空,无以抵债的时候,一座座空空的院落和牛棚留在了草原上。没有人知道那些出走的人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格日勒图,2008年,他曾经因为躲避高利贷离开示范牧场。今年2月,他返回了家乡,为了躲避债务,他一直在亲戚朋友之间东躲西藏,经过村民们的联系,我们找到了格日勒图。
  格日勒图(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是去年2月13号借的,过了几天了还不了了,然后朱思进把我抓起来就打了。
  记者:怎么打的?
  格日勒图:打得脸都肿了,不像人了,然后把上衣脱到这块儿,往雪里埋,打啊。
  记者:冬天的时候在雪里埋着,怎么会这样?
  格日勒图:零下三十多度吧,当时是差点冻死,发抖得不行,说不出来话了。
  村民:把他打昏了,再一个就是搁雪里,一动他就开始揍他。
  记者:他们这么残酷地对待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格日勒图:是为了要钱。
  解说:格日勒图去年冬天在雪地里被打的经历成了村民们忘不了的记忆。从那以后,很多借贷的村民们,因为担心放贷人暴力催贷,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更多的人像格日勒图和他的同乡那仁塔拉一样,依然生活在示范牧场,却终日生活在不安和焦虑中。
  记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如果不是来到了这个现场,谁也无法相信,这种只会在电影中出现的这种画面,会真实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欠钱不还杀杀杀,听起来看起来,简直是让人毛骨悚然,而且当地百姓告诉我们,这样的字已经被村委会涂抹过好几次,但是那些人还会去而复返,再把这些字再次刻在墙壁上。
  解说:这只是示范牧场普通的一户人家。两年之内,几次高利贷的暴力清欠事件将这里改变。2009年,国家级贫困县翁牛特旗的示范牧场的村民们开始了高利贷借贷,在他们签好借据的那一刻,是否想过自己签的这张与以往不同的借条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后果呢?这是一笔怎样计算的高利贷?它为什么在几个月后产生如此惊人的数字呢?在采访的时候,很多人向我们公开了他们的债务。
  记者:借了多少高利贷?借了多少钱?
  格日勒图:头一次借的时候两千块钱,然后倒了倒了就倒到两三万了。
  记者:两千已经变成两三万了?那你那个钱呢?
  村民:借了三万,差不多有十二万了,往后还涨呢。
  记者:等于就是说,我们在这儿聊这个事情的时候,每一天每一秒,这个费用都在增长。
  村民:对。
  记者:最后借过多少钱,借高利贷?
  孟根宝力格(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前后借了六万。
  记者:还清了吗?
  孟根宝力格:没有,现在已经涨到三十多万了。
  记者:三十多万,多长时间涨到三十多万?
  孟根宝力格:去年四月份开始。
  解说:之前他经常靠朋友之间的拆借来解决自己的资金需要,利息普遍为一分到两分利。2008年之后,这样的低息贷款不再那么容易。在海拉苏镇,孟根宝力格通过熟人介绍轻易地找到了高利贷的中间人,在海拉苏镇和示范牧场活跃着一批和当地人相熟的中间人。孟根宝力格和中间人开始借钱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些特殊的变化。
  孟根宝力格:利也高了,再一个它里边有一个好处费吧。它那个抽成是明显在合同手续上面根本就看不到。
  记者:好处费现在提前就给抽取了?
  孟根宝力格:对,给钱的时候已经抽取了,比如说你借一万块钱,一个月之内扣掉两千,我只能拿到八千块钱。
  记者:等于想借的那个数,拿到手的其实已经少了一些了。
  孟根宝力格:少了。
  解说:孟根宝力格像所有借贷的人一样,他的借条上写着一万,实际只拿到了八千或九千,他的利息清楚地写着3%,三分利,实际上他在支付着一毛三的利息。
  最初的借贷者们面对这高额的利息,为期一个月的短期贷款都迅速地还清了贷款。这13%的月息,并不让他们感到害怕,真正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每张借条后面标注的违约金。
  翁牛特旗人民法院,在此期间受理了多起经济纠纷案件,在审阅这些借条的时候,参与案件审理的法官们看到了这样一些惊人的数字。
  刘树林(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人民法院
副院长):有三分的利,有五分的利甚至除了约定利息以外,又约定有滞纳金或者叫违约金。每天多少钱?有的约定是一天一百、二百、三百、五百,最高的约定到啥程度,最高的约定每天达到五千,从我目前审理的案件来看,最高的约定到五千。
  解说:每天五千元的违约金,让每一个借贷的人在期限到来之前寝食难安,他们为了避开这高额的违约金,在最后的期限来临前想尽一切办法还贷。于是,新的一轮循环又开始了。
  村民:到了期了,到一个月以后赶紧从别的放高利贷那块,借钱还他,不是越来越增加吗。
  记者:你已经陷入这个利滚利的,这样一个套儿里面去了。
  村民:从那儿借还这个,他那个到期了,赶紧再借钱还他那个,要不就一个月,我一万块钱涨五百块钱一天,那三万块钱一天就涨一千五,那就更还不了了。
  解说:就这样,从借第一笔高利贷开始,人们就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个循环,一旦不能到期偿还第一笔贷款,迫于违约金的压力,他们开始和其他人连续借贷,以清算上一笔贷款,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短期之内放贷人的规模不断扩大,利息也在飞速上涨。老白是格日森嘎查的大队老书记,2008年,他突然意识到了村民们陷入的危险,从那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调查。
  白呼贵(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扩大,这是一个,最后去年十一月份时候是发展到什么程度呢?爆发式的,比如说这个放高利贷的,我给你一毛五,他要了,他完了他给他一毛八,他拿去了以后给他两毛。
  记者:这样一家一家一家,一层高一层。
  白呼贵:放高利贷的人搞的,爆发式的,全都连起来了。
  记者:你觉得这样很危险?
  白呼贵:对。
  记者:危险在什么地方?
  白呼贵:就这么下去的话,去年到现在几乎是借款的人是没种地,没在这儿生活,二年了,大家可能都沉迷在这里面去了。
  解说:对于很多已经发生的遭遇来说,老白的警告来得太晚了些。几个月的时间,有些村民们已经负债累累、无法抽身,哈斯其木格,因为一笔小生意早期开始借贷,几个月之间,她的债务瞬息变化。
  记者:那你到什么时候意识到,你这个钱恐怕永远还不上,或者说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你还不上了,你陷入了一个无底的漩涡之中。
  哈斯其木格(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这六万块钱,七个月以后已经是七十多万了。
  记者:多少钱?
  哈斯其木格:七十多万了,这六万块钱,七个月之内就是七十多万了。
  记者:这超出了人的想象,这是怎么算的?
  哈斯其木格:那六万块钱一个月,就是七千八百块钱利息,下个月借的话,你就得借六万五,或者是七万块钱贷款,后来它不是一毛三了,后来是一毛五
一毛六的了,又涨了,就是高利贷就是说又涨了,借越越深、越借越深。
  记者:等于是到你手里的钱越来越少,但是你需要还的钱是越来越多?
  哈斯其木格:对。
  记者:七个月以后变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哈斯其木格:对。
  解说:小到十几万,多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两年之内翁牛特旗示范牧场的村民们陷入了沉重的债务中,孟根宝力格曾经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生意人,两年前的这次借贷行为让他的店面彻底关门抵债,他重新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人。
  记者:你借来这八万多块钱,现在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就变成了三十多万,你再想一下,有没有觉得这是一个很匪夷所思的事情,相信这一切吗?
  孟根宝力格:我以前也是没听说过,到现在为止,我好像有点儿做梦似的,有那种感觉。
  记者:但是你毕竟是这个债务是真实的。
  孟根宝力格:债务是真实的,毕竟你进去了之后,你必须得还,还是肯定是的,没想到后果是这么严重。
  解说:两年之间,村民们感觉自己经历了一场失控的生活。一切过后,债务却真实地留在了自己手里,高利贷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四倍以上的贷款,发生在民间之间的借贷它高于同期贷款利率,四倍以上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同样也没有规则限制,如果双方同意,高利贷的利息计算方式没有上限规定。那么这里的人们为什么要去碰触这个显而易见的风险呢?他们有什么样的贷款需求,如此普遍又迫切地通过高利贷的方式拿到钱呢?
  在很多因为债务,而离开家乡的村民的院子里,我们都发现了一些新盖的牛棚,大多数刚刚建成,还未使用。
  记者:您好,我想跟您了解一下,这家人的这个情况怎么回事?看牛棚弄得好好的,怎么牛也没了?
  孟克(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那是他贷款。
  记者:养牛?
  孟克:养牛,养羊,最后养得没钱了。他借钱,借钱完了呢。
  记者:你说他借钱借的是高利贷?
  孟克:高利贷。
  记者:养牛是翁牛特旗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同时呢也是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大力扶植的项目,但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好端端的牛棚十室九空?又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好好的项目会和高利贷挂起钩来?
  解说:一年以前,这家空房子的主人阿拉泰宝力高向人高利贷款,买了十几头牛盖了一座现代化的牛棚,准备开展育肥牛的养殖,他的这个决定来源于致富的愿望,更来源于一次牧场的会议。
  记者:当时是怎么想起来要养这个牛?会上怎么跟你们说的?
  乌力吉仓(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会上咱们的嘎查的领导说,你养牛,你先盖起来棚,养上牛,一头牛是4500块钱,那个养牛贷款,去年开始说的。
  记者:当时领导说,只要把棚子盖起来,把牛养起来,这个贷款肯定能下来?
  乌力吉仓:没有棚没拴牛给你什么贷款,人家说得也对,咱们就养满了,去年就开始养满了。
  解说:乌力吉仓是阿拉泰宝力格的邻居,2009年他作为农村养牛带头人参加了牧场的工作会议。会议上,村民们得知了可以申请每头牛4500元养牛贷款的消息,为了达到申请贷款的标准,示范牧场的二十几户村民们开始建设场棚、购买牛犊,这是村民们的一次新的致富尝试,在贫瘠的土地上建设这些场棚,村民们因此开始了一次融资的冒险。两年之间,翁牛特旗审理的三千多起民事案件中,有八百多起是关于高利贷的经济纠纷案件,在这些案件之中,陷身于债务泥沼中的村民们才首次和法院真正接触。
  刘树林:那么从判决的角度讲对这个高利(贷)是不予以保护,不管你约定的是息,还是约定的是违约金、滞纳金,咱们按照就是法律的规定最高保护到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按照这个标准,咱们作出这些个判决。
  解说: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这个利率要远远低于村民为高利贷支付的利息,这是一个对借贷双方都合理的判决。但是,示范牧场的村民们经过数次循环后,实际偿还的是以一笔贷款为本金写下的数张借条,这些借条已经包含了高利息和抽成的数额,抛开高于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记者:这样的一个文字貌似非常简单,当他要还钱的时候,比如说先借了一万块钱,刨去好处费,刨去各种各样的费用,会发现那个费用加起来,会出人意料的高。
  孟兆民(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公安局法制室
主任):对。现在通过这个案件侦查看,它也是一种规避法律吧,因为可能放高利贷的人也知道说是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四倍的利率,不予保护,那么他如果把高利,直接写在这个借据里面。
  记者:肯定就不会保护了。
  孟兆民:所以说巧立了一些名目,变通了一下。比如说好处费或者是违约金,可能咱们通过这个案件侦查也发现,有时这个欠条,比如说打的数额和他实际收到的数额是不一样的。
  刘树林:这种情况从目前情况来看有很多案件来讲,虽然当事人有反映说这是高利贷,本金当中已经含有一些了,但是目前来讲,因为举证不能,所以得不到这个法律上的认定,所以法院在判决的过程当中也是尽量要保护这个被告一方的利益。咱们也是想尽可能地查实到事实上的真实,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有许多案件有难度。一个是当事人举证能力差,这个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记者:法庭上认定也是有难度。
  刘树林:也是有非常难度的。
  记者:或者说你们需要证据。
  刘树林:有可能存在,从借贷这一方来讲,本身也是有的一些借贷方,也是有不良企图,你明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高额的借款,他积极地需要借,而且当中要付给中间人一些好处,约定的利率这样高,借款的金额又比较大,当时他考虑的时候,就有可能他借款的目的有可能不纯,咱们分析有一部分案件有可能就是借款目的不纯,有可能是用于挥霍或者是一些不正常的消费,借款以后本身就没有打算还。
  解说:2009年,关于经济纠纷的八百多起案件在这个村庄得到执行,很多一贫如洗的村民逃离债务、远走他乡,村里面牛羊满圈,有房有车的富裕户作为担保人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他们的牛羊、车辆到底被拉到了哪里?谁是他们最大的债权人?这些贷款的资金来源到底在哪里?谁在其中真正受益呢?在法院的卷宗里,我们发现八百多起案件的原告都来自同一个地方,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乌丹镇东园子村,翁牛特旗远近闻名的养牛先进村,在翁牛特旗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的还贷金额二千多万元,十万元以上的将近33%,一百万以上金额的放贷人有三人,这么多的放贷资金,它的资金来源在哪里呢?东园子村的村民是一掷千金的富裕户,还是少数人操纵的结果?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了东园子村。
  对于示范牧场,借贷的村民们来说这里的人们他们从未见过,但似乎在掌握着他们的命运。在东园子村,我们跟随一位村民去他家里看看时,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场景。
  记者:他是怎么回事?
  村民:他也是因为借钱,上牧区去要账去,要不回来,还得捱揍,完了他欠的亲戚朋友钱,还得跟他要,跟他要,他把钱都借了,还不起。也是通过有人起诉他,他一看我外边这么多钱,我也要不上来,我也没法活了,我割了腕子自尽吧。
  记者:借出去多少钱啊?
  村民:说不了,他脑瓜不好使。
  记者:原来也是养牛的?
  村民:对啊,都是养牛的。
  记者:他借出去有多少钱啊?
  赵云庭(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我知道,他有一份,就是说有一个叫旮旯户的,开着饭店,规模相当大,这一个人就欠他六十多万,现在这个人找不着,为啥他这么年轻,又有孩子老婆,学生上学,考学都上不了了,他不死咋着,学生已经考上大学了,丫头。去不了,没钱,一点儿钱也没有了,就这种情况。
  村民:法院把他执行了,他能受得了吗?钱要不上来,他这就是自杀。
  解说:据村民们说,这位放贷人是因为一笔六十万元的放贷,无法收回而自杀的。他放出的六十万并不是自有资金,当贷款无法收回的时候,他成为了负债最多的人。那么,他又是向谁借的贷款呢?有多少人参与到放贷的过程中来呢?
  记者:大妈,问问您,今天过来干什么?
  刘秀兰(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我要账来了。
  记者:是这村的吗?
  刘秀兰:不是,是街里的。
  记者:今天过来是要账?
  刘秀兰:要账来了。
  记者:找谁要啊?
  刘秀兰:石成山,找石成山来要账来了,把钱给他了,他放给牧区了。
  记者:借出去多少钱啊?
  刘秀兰:就是不多,五万块钱,这五万块钱,我们俩这一辈子这给孩子买楼房的钱都没凑上,让他拿去,拿去他就放牧区了。
  记者:箱子底儿的钱给他了?
  刘秀兰:对。
  记者:你觉得这钱还回得来吗?
  刘秀兰:这我不知道,我这就来现跟他现要来了。
  解说:我们刚到东园子村,就在这里遇到了四处寻找中间人要账的债主,几个村民翻出随身带的小包就能找到一大把借条。
  记者:一张、两张、三张、四张、五张、六张,大概就是十几张借条吧,而且据我们了解这还仅仅是这个村借条的很少的一个部分。这个东园子村呢,本来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牛的一个富裕村,但是是什么原因让这些村民离开了这条本来是正当的致富路,陷入了这样一个高利贷的怪圈呢?
  解说:在东园子村,贷款并不是来自高门富户,而是村里的普通人,很多村民们把自己手中的余钱都交给了他们信任的中间人,人们在村里四处寻找的老石头、石成山是最早开始在村里放贷的人,村民们已经在周围找了他几个月了,我们在翁牛特旗的看守所里见到了他,几个月前,他已经向当地公安局投案自首。
  记者:为什么要投案自首过来?
  石成山(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因为我放点儿高息的钱放出去了,收不上来了。再一个找不着人的找不着人,找着人的也没钱,有的他们都挥霍了,没法儿,直接去自首了。
  记者:也是被别人追得走投无路了?
  石成山:对,放出去钱收不上来,根本别人就不让。
  解说:60多岁的石成山无法面对村民们的索债,干脆选择了投案自首,在监狱里度过以后的日子。当初那些一户户放到他手上的钱,现在已经无法收回,这些资金都是来自哪里呢?
  记者:你的这个资金来源是怎么来的?
  石成山:资金来源是都是亲亲户户(关系)不错的。
  记者:交到你手里?
  石成山:是。
  记者:这个资金量有多大啊?
  石成山:四百多万。
  记者:你呢?
  魏洪平(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我?我有。
  记者:多少钱?
  魏洪平:我放出二十多万。
  记者:二十多万,这数儿不少啊。
  魏洪平:那大概是就是这个数,我那个贷款钱都让他们跟我借了。
  记者:当时这个钱是怎么来的?
  魏洪平:是贷的款。
  记者:跟哪儿贷的?
  魏洪平:跟我们养牛的,跟我们信用社。
  王山(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原来我们村长呢,原来我们这个村是养牛的村,贷款不少借,借贷款养牛,给牛喂出栏,你说把牛卖了,钱就在家搁着,往外放一个月,先挣点利息。
  解说:东园子村,曾经因为成功养殖育肥牛而成了乌丹镇的养牛先进示范村,村民们的养牛项目的发展也得到了旗信用社在当地少有的贷款支持。
  李广新(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头十年,就是在内蒙情况下就是新农村。新农村呢,年年就是给我们发放养牛贷款,养牛贷款呢。今年额度呢,给我们发放的贷款的额度也比较大。
  姜文武(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理事长):这个老百姓一再申请,一级一级申请,说是额度能不能给我们扩大,这个根据我们的调查认为扩大没有一种方式怎么办?我们(在东园子村)搞了一个试点,贷款额度呢,由五万元提高到十五万元,由十五万元提高到三十万元,三十万元又提高到六十万元,就是最好户最高不得超过六十万元。
  解说:2008年,旗信用社加大了放贷力度,就在那一年村民们开始将手中的积蓄和贷款借给了村里的几个放贷的中间人。
  记者:干嘛这个贷款不好好去养牛?
  魏洪平:养了一茬牛,养了一茬牛一算不挣钱,赔了点儿。
  记者:为什么养牛不挣钱了?
  魏洪平:去年这个养牛,这个草涨到三毛多钱一斤,玉米涨到九毛多钱一斤,每天它都吃,一头牛一天都吃八九斤,等到喂完了,平均就得十来斤玉米,然后搁上小料,搁上豆粕,搁上草,搁上人工,一个月的开支就赔了。
  记者:这里外一算。
  魏洪平:那可赔了不老少,一头牛,你看我才喂了将近俩月,一头牛赔了六百多块钱,那就不敢喂了。
  解说:玉米等饲料价格一路上涨,牛肉价格却逐年下降,养牛村的人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纷纷把牛卖掉,把钱用来放贷短期周转想赚一点利息钱,曾经远近闻名的养牛村养牛户越来越少了,大家都靠放贷款快速挣钱。赵云庭的牛圈成了东园子村为数不多的牛圈之一。
  记者:这牛棚规模不小啊?
  赵云庭:现在就像这排牛,现在暂时都出不了栏,喂这么胖了,还是卖不了。
  记者:这牛养得多漂亮啊,还是出不了栏?
  赵云庭:出不了。
  记者:为啥呢?
  赵云庭:外地没有人买,原来咱们这的牛都是销到河北、北京,大量都是销到这边。
  记者:这牛肥得都站不住了。
  赵云庭:现在咱们就是各地外地客商一个没有,也许是受金融危机冲击。也许是这个什么吃肉的人少了。
  记者:这也是村里好多人为什么把钱放出去的原因,因为牛卖不出去?
  赵云庭:卖不出去,到期也得还信用社的钱。
  解说:2008年,正当示范牧场的村民们为养牛而筹集贷款的时候,东园子村的村民们,却在利用过剩的养牛贷款向外发放高利贷,当这笔养牛贷款用于高利贷的时候,村民们能从中拿到多少钱的利益呢?
  石成山:一开始三分,三分四分五分,就这么着,最后一个月都涨到一毛了,他也借。
  解说:那个时候,正是高利贷开始循环的初期,借贷人因为难以还债而循环借贷,东园子村的村民在这个需求最热的时候,将自己的养牛贷款资金以每月三分的利息放给了中间人。而此时,因为借贷,而饱受煎熬的哈斯其木格,也看到了放贷的可观利润。
  哈斯其木格:后来就是八个月以后,他们不少人就找我,让我给他们放这个钱,始终是这个六七个人往我这里送钱。
  记者:他们为什么要主动地把钱送到你这里来,让你去放贷?
  哈斯其木格:他们那个钱是越来越多了,一开始他们整个营子的人十户放这个高利贷,越来越多了。几个月以后,就是二十户、三十户。
  记者:他们是挣到钱了?
  哈斯其木格:他们也为了挣钱,然后找这个头,就是往我这儿送,然后再一个就是不少牧民找我,就是让我当中间人。
  记者:就是双方有供给的、有需求的,这时候你正好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们选中了你?
  哈斯其木格:对。
  解说:那一年,哈斯其木格从一个债务缠身的借贷人成为了一个放贷的中间人,哈斯其木格的丈夫是东园子村人,而她出生在东部的示范牧场,对于两边村民们的熟悉,使她成为了中间人的合适人选。尽管她知道大多数借贷的村民,在签下借条的时候,都会像她一样难以偿还这越来越膨胀的债务。
  记者:这个时候换个角度想,你想没想过你本身就已经是个高利贷的受害者,这个时候你还要凭着这个高利贷,实际上你有可能去害别人?
  哈斯其木格:是。
  记者:其实这个过程你是知道的?
  哈斯其木格:越借越深了,后来就是没法儿啥了,必须得恶性循环中循环着,然后慢慢想着,慢慢往后退出来这么想的。这放高利贷的,不是这五六个人放的,就是四五十个人就放这个高利贷了。
  解说:在翁牛特旗法院的记录里,涉及经济纠纷案件的原告已经达到六十多人,发生在这几个村庄的高利贷,正在以高速膨胀的利息扩大它的利益链,债权人和债务人由简单的熟人亲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两年之间,翁牛特旗公安局他们接到了三起关于暴力清欠事件的举报,在这几起案件中,公安局对资金的来源进行了调查。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我们就了解到,一个东园子村这个你肯定知道几个养牛大户少数个别的人从信用社贷到款,他非法用作发放高利贷这样的,你们发现了吗?
  姜文武:这个就是2010年的三月份,就是今年的三月份,实际上,他们个别人运作借高利贷的事。从2009年的九月份就开始了,就开始了,到2010年的三月份我们发现这个问题,贷款放出去了,他把钱也放出去了,我们赶紧去调查,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十户左右没有牛,说那你借钱了,牛哪去了?我们就发现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大户的少了,像刘国成每年出栏400多头,只有117头当时。
  记者:那钱干嘛去了呢?贷款呢?
  姜文武:贷款他117头牛够你60万了。
  记者:你有没有问他那么多贷款干什么去了?
  姜文武:我问了,我说你贷款,他说这牛不在这儿搁着嘛,这些牛卖了以后还你贷款没问题。
  记者:大家一直这么认为(高利贷)是一个被谴责的一个行为,怎么会在这段时间会这么流行开来,这么兴盛?
  孟兆民:这个高利贷应该说,从旧社会就有是吧,但是我觉得从宏观角度来考虑这是个经济转型期出现的一个问题,再一个通过放贷和借款人,这个角度考虑,借款人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以及他的理财意识都存在着一定问题,但是从放高利贷的人呢,也是牟取这种一夜暴富的心理所驱使的。
  解说:东园子村的放贷范围越来越大,此时,真正的借贷者已经难以偿清这些滚动的债务,每一笔贷款的放出实际上都在为上一笔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买单,当贷款以几何倍数向上增长时,对于那些曾经借贷两三万而求生存的村民们来说,还贷,显得更加渺茫。
  记者:这个时候,放高利贷的队伍已经非常大了。
  哈斯其木格:非常大了,我就这么想的把自己的生意弄大一点,等到2010年三月份,我们就一点点往回撤。
  记者:这个事你已经意识到危险了?
  哈斯其木格:没想到,他们一月份,有个放高利贷的就出事了,收高利贷的时候绑架别人的,把他抓进去以后,全部放高利贷的都停了,都封停了,所以循环不了了。
  记者:都停了以后,有些人借了高利贷想下家,借了钱再去还上一家的高利贷的时候,这时候他已经借不到钱了。
  哈斯其木格:对。
  记者:这个时候你倒陷入了困境?
  哈斯其木格:是。
  记者:你这个时候想抽身退步了?
  哈斯其木格:退不回去了,那也没退了。
  记者:为什么呢?
  哈斯其木格:因为太多了。
  解说:2009年下半年,哈斯其木格想退出这个自己曾经陷入又将别人引入的怪圈,但一切已经太晚,在东园子村村民眼里生活阔绰,吸收了他们数万贷款的中间人,哈斯其木格因为放出的贷款无法追回,每天被追债的人所包围。
  记者:当时心里害怕吗?
  哈斯其木格:找的人太多了,不是这个六七个人了。
  记者:有没有人要威胁你?
  哈斯其木格:太多了。
  记者:我感觉不到你的痛苦。
  哈斯其木格:痛苦的时候多呢,平时我自己就是自己待着的时候,我就不想活了。
  记者:你哭过吗?
  哈斯其木格:因为这个事情哭也解决不了问题。
  解说:2010年的示范牧场,写下数张高利贷借条的村民们等待着往年时常能得到的农业贷款是否能来拯救他们高额的债务,而东园子村手握借条的债主们也越来越接近自己与金融机构的还款期限,发生在这两个村庄之间的高利贷纠纷,等待着解救很多村民们把希望寄托向下一季的贷款。
  记者:我们在示范牧场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个说法,很多人都在反映就是2008年之前,他们还能够从信用社能够正常贷到款,也比较顺利。但是2009年就停止了,就很难贷到款了,这个跟高利贷有直接的关系?
  姜文武:这个它影响到我们,我们考虑到如果高利贷这个怪圈继续下去,它事关三农的重大问题,也事关我们农村金融的稳定问题。
  记者:是你们有意要停的吗?
  姜文武:我们有意要停的,如果说高利贷怪圈不解决的话,如果是这种借了钱就敢花,高消费抑制不住的话,我们的贷款不可能,你有风险我就贷给你。
  记者:所以你们的意思就是从源头上根源上,就想让它停止了。
  姜文武:对让大家冷静了。
  解说:这场高息放贷现象引起了翁牛特旗政府的重视。2010年,翁牛特旗政府开展了一项防范金融风险的专项行动,打击与暴力催债有关的刑事犯罪,调整信贷投放力度,翁牛特旗农村信用联社开始谨慎放贷。
  姜文武:农村的资金目前需求非常旺盛,那么正常的经营我们都保证不了,保证不了。你看我们这存款,就以我们翁牛特旗联社而言,我们的存款是十一个亿,我们的贷款是十二个亿,已经超负荷经营了。
  解说:在东园子村,村民们向我们举着手中的借条还在等待着某位中间人能出现,帮他们收回自己家的欠款。
  记者:这总额有多少?
  于国生(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这些总的也有六七十万吧,对于你们家来说,这点儿钱是个什么概念?这个说句实在话,如果还不上,我这个终生这个日子没法过了。
  解说:大多数村民们还不知道,村里面最早开始放高利贷的老石头石成山,此时,正在城郊外的看守所里静静地等待着对自己的判决。
  采访人物
  哈 达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格日勒图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孟根宝力格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刘树林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人民法院 副院长
  哈斯其木格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孟 克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乌力吉仓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示范牧场
  孟兆民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公安局法制室 主任
  赵云庭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刘秀兰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
  石成山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魏洪平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王 山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李广新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姜文武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理事长
  于国生 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乌丹镇东园子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额贷款 高利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