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称 长三角要同时面对中国发达地区区和落后地区不同要素比较优势的双重夹击 ,分

长江三角洲简介_什么是长江三角洲_长江三角洲指什么_长江三角洲拼音、示例、用法、来源
&&&&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拼音:cháng jiāng sān jiǎo zhōu 目录概述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嘉兴,镇江,常州,湖州,绍兴,南通,舟山,扬州,台州,泰州,合肥,马鞍山,衢州,金华,淮安,盐城22个城市。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江苏省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扬运河以南。   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但也零星散布着一些孤山残丘,如无锡的惠山、苏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马山等,它们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于太湖之中,有的成为游览区,有的成为花果山。长江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在海水的顶托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沙堤。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冲积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从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县的漕泾附近,并与钱塘江北岸沙堤相连接,形成了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位于长江北岸,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为一碟形洼地。洼地中心湖荡连片,主要有射阳湖、大纵湖等。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异常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投资兴修水利工程,西挡淮水,东挡海潮,开挖运河,增强排灌能力,使这个十年九涝的多灾区变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太湖平原地处长江以南,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该平原以太湖为中心,状如一只大盘碟,地形呈周高中低。这样的地形特点使这里上有长江和太湖上游来的洪水,下有海潮倒灌,夏秋季节又常遭台风暴雨袭击,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当地人民为抗御自然灾害,大力开挖河渠,排除积水,修圩建闸,逐步形成了沟沟相通、渠渠相连的稠密水网。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薏枰幌呶浔苯纾蚪⒛蛏铰觥⒚┥蕉础⑻炷可奖甭粗梁贾萃灞卑兑幌呶鹘绾湍辖纾够坪:投!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到两省一 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地域范围: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  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区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及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常州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形成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 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最大的冲积平原城市盐城,以及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现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嘴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  南岸沙嘴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嘴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气候  过去47年和25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  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历史  长江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   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  为推动和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1992年由上海、南通、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4个市经协委(办)发起、组织,成立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协作办(委)主任联席会,至1996年共召开五次会议。  1997年,上述14个城市的市政府和新成立的共15个城市通过平等协商,自愿组成新的经济协调组织DD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协调会设常务主席方和执行主席方。常务主席方由上海市担任,执行主席方由除上海市外的其他成员市轮流担任。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协调会在常务主席方设联络处作为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各成员市的协作办(委)作为协调会具体的联络、办事部门。  扩大区域  2010年3月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协调会成员由此前16个增至22个,即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扩容,不仅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衢州等4个苏浙城市为新会员,而且让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马鞍山两个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加盟”。含义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  自然地理概念: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   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经济地理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超级巨人”上海,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重量级巨人”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国内生产总值在5000亿到9000亿之间;一批“小巨人”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都成飞速增长。经济总量基本都过千亿人民币。为“长三角”都市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极具竞争力。2005年11月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有七个“长三角”的县市(区)进入前十位。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  这一经济巨人群,更直接吸引了众多世界级经济巨人的目光。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  在“长三角”这个都市圈里,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企业独领风骚。这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聚集着100多个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包括万向集团、金山石化、扬子乙烯、大众汽车、上海贝尔、东方通信等在内的数千家巨人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名列全国前茅,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带动着“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从各方面给上海带来了良机,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上海强大的辐射力及其周边“近水楼台”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其它城市无不同样在努力寻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在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动中找到城市崛起的机遇。  接轨上海,实现共赢,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苏州:近水楼台,四沿布局;无锡:融入一体化,谋求新发展;南京:呼应上海,辐射周边;杭州:接轨上海,错位发展。“长三角”周边城市不约而同地把与上海的联动看作是重要的战略,以路桥交通网络的规划和建设为契机,长三角正在打造一个“3小时经济圈”。  大融合的态势已经发端。苏浙沪三地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商标、信用、质检、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联动。而“接轨上海”也已超出了单纯招商平台的含义。  “长三角”一体化是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开放区之一。  文化地理概念: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江南文化亚区的范围大体相当。其核心区是环太湖区域,即上海、苏南和浙北。交通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新建的虹桥枢纽中心是华东最大的中转站。  铁路:京沪铁路、宁启铁路、沪杭铁路、沪蓉高速铁路合宁段、甬台温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中)、新长铁路、陇海铁路、淮扬镇铁路(建设中)、连盐淮铁路(建设中)、江苏沿海铁路(建设中)、宁安城际铁路(建设中)。 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杭州绕城高速、沪宁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甬舟高速公路、苏州绕城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江苏沿江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宁淮连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起点黑龙江省同江市,终点为海南省三亚市)、宿淮盐高速公路、连徐高速公路、盐徐高速公路。?  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温州永强机场、台州黄岩路桥机场、衢州机场、舟山普陀山朱家尖机场、义乌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常州奔牛机场、无锡硕放国际机场、南通兴东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盐城南洋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苏中机场(建设中)、淮安民用机场(建设中)。  航运: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乍浦港、南京港、南通港、南通洋口港、连云港港、盐城大丰港、。  桥梁:杭州钱江大桥、钱江二桥(彭埠大桥)、钱江三桥(西兴大桥)、钱江四桥(复兴大桥)、钱江五桥(袁浦大桥)、钱江六桥、钱江七桥、钱江八桥、钱江九桥、钱江隧道(钱江十桥)钱江铁路新桥、南京长江大桥、南京第二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南京第三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建设中)、舟山跨海大桥、东海大桥、钱塘江1-10桥、杭州湾三大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绍兴跨海大桥(建设中)、崇启大桥(在建)等。   江苏“黄金海岸”(建设中)  江苏954公里海岸线上,建设中的三大沿海港群(自北向南建设以连云港港为龙头,包括灌河口海港组和中山港的北部港口群;以盐城大丰港为龙头,包括盐城射阳中部港口群;以南通港为龙头,包括吕四港和洋口港的南部港口群。)正串珠成线,串出一个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江苏“黄金海岸”。2007年8月,《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出台,江苏将利用10年时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依托沿海大港建设,打造以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型石化产业为重点的沿海产业带,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黄金水道――芜申运河”(建设中)  芜申运河是一条老运河,芜申运河从安徽省芜湖出发,经马鞍山、当涂、宣城至江苏的高淳、溧阳、宜兴,然后入太湖,穿太湖经太浦口在吴江市进入上海,全长271公里。芜申运河纵贯皖、苏、沪,穿越长三角,历史上就是长江入沪的重要通道。芜申线航道整治项目,是规划中的长三角地区“两纵六横”高等级航道网中的重要“一横”,也是我省“两纵四横”主骨架航道中的关键“一横”,对于改善长三角水运交通条件、完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水路运输优势、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芜申线江苏段航道里程约254.7公里,分为高溧段(高淳至溧阳段)、溧宜段(溧阳至宜兴段)和太湖湖区段三部分,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设计最大船舶通航能力为1000吨级。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区)的地域范围比较模糊,不过远远超出了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一般把上海视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南京、杭州视为长三角经济圈的两个副中心。   2010年3月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宣布,协调会成员由此前16个增至22个,即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扩容,不仅吸收盐城、淮安、金华、衢州等4个苏浙城市为新会员,而且让泛长三角区域内的合肥、马鞍山两个安徽省的城市也正式“加盟”。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圈,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全国GDP的20%,且年增长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第一。长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  2009年长三角全国经济百强市  长三角18个全国经济百强市排名  1 上海市 14900.9 沪   2 苏州市 7740.2 江苏1   3 杭州市 5098.6 浙江1   4 无锡市 4992 江苏2   5 南京市 4230.2 江苏3   6 宁波市 4214.6 浙江2   7 南通市 2860 江苏4   8 常州市 2518.6 江苏5   9 徐州市 2390.1 江苏6   10绍兴市 2375.4 浙江4   11合肥市 2102.5 安徽1   12盐城市 1923 江苏7   13嘉兴市 1917.9 浙江6   14扬州市 1800 江苏8   15金华市 1765.9 浙江7   16泰州市 1650 江苏9   17镇江市 1580 江苏10   18淮安市 1121.8 江苏11   19湖州市 1111.5 浙江8旅游  随着长三角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人们提供“生活调剂品”的旅游市场也开始在中国率先酝酿变局,更加注重心灵感受与精神休憩的休闲度假产品开始成为市场新宠。顺应这一市场潮流,长三角各地的旅游产品开发也不约而同地竞相争打“休闲牌”。 休闲度假:长三角旅游界的“流行语”  距上海仅两个半小时车程的莫干山下,有一处风景优美的江南最大湿地风景区DD下渚湖湿地,这里港湾交错,芦苇成片,水天一色,白鹭成群,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自古以来就有的“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的美妙景色。?  地处江苏省东南部的常熟市目前正以绿色度假休闲旅游为主题,全面利用虞山、尚湖、琴湖、昆承湖、沙家浜区域的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批高档次休闲、健身、娱乐的大型接待服务设施。常熟市副市长俞惠良表示,为了打响休闲度假牌,在“十一五”期间常熟将每年投入百亿资金加快“休闲名城”建设。  而在江苏中部的新兴工商业城市DD泰州市,则在沿江开发中预留了很多土地发展休闲旅游。近年来,该市倾力打造的溱河风景名胜区、引江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泰兴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等休闲旅游景点,都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休闲度假旅游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受到游客欢迎。  作为郑和下西洋的启航地太仓市,也提出了“打造高档次休闲度假旅游基地”的口号。据太仓市副市长盛蕾介绍,过去几年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的同时,形成了一批融绿化、景观、生态于一体的观光林带和休闲游园,今后将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使太仓浏河成为长江口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并突出郑和文化的特点。  地处浙江平湖乍浦的九龙山度假区是目前是平湖旅游的重头戏,目前投资已超过6亿元。据平湖市副市长潘川弟介绍,平湖将在未来几年内把九龙山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滨海休闲度假地、远东最大的航海旅游基地。?  与此同时,湖州市正在太湖南岸投资3亿美元打造以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为载体的生态旅游;江苏的镇江也正投资一亿美元开发世业洲旅游度假区,将其作为镇江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模式转变的突破点;而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上海青浦朱家角,一项投资100亿元的“度假茂”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旅游地产:带来商机无限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无锡市,投入50亿元巨资,重新整治无锡古运河,恢复人们记忆中“两岸人家尽枕河”的昔日风貌。古运河无锡段是江南运河延伸至杭州的重要节点,也是千里京杭古运河中唯一穿城而过的,计划于明年五月正式开通的无锡到杭州的古运河“神秘之旅”,其作用将不仅仅是为无锡旅游新增一个璀璨的景点,更将带动古运河沿岸的房地产以及一系列相关产品的发展和兴旺。   随着古运河的开发建设,无锡古运河旁昔日的棚下街已经变成一片漂亮的住宅小区,一个个新楼盘错落有致地散布在运河四周,许多楼盘的房价基本徘徊在3000元/平方米左右,有的甚至攀升到5000元/平方米,与无锡市中心6000元/平方米左右的均价也相差无几。而在太湖沿岸,依傍湖光山色的好资源,无锡沿湖休闲度假别墅更加层出不穷,楼盘均价也由最初的8000元/平方米一路水涨船高到现在的10000元/平方米,而且销路甚好。  围绕“把舟山群岛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休闲的海上后花园”的工作目标,浙江舟山丰富的海岛资源正迅速整合为旅游和度假房产资源,定海的长峙岛、普陀的桃花悬鹁鸪岛、岱山的山外山和嵊泗的徐公岛,目前都已列入开发计划,这些岛屿的开发既有传统旅游项目,也包括海景房产。此外,舟山的游艇和邮轮业也有了实质性启动,定海凤凰山一条上规模的游艇将开出旅游线路,朱家尖情人岛的游艇俱乐部项目和岱山台风乐园也正在抓紧建设中。  面对长三角风起云涌的旅游地产开发热潮,也有专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首届长三角高层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委员会秘书长陶滔指出,旅游地产的开发应不同于普通房地产的开发,应首先处理好开发目的与政府目标、生态环境、经济利益、当地居民和消费群体之间的关系,其核心应该是尊重并保护的生态体系,而一个良好的生态体系也可以为项目带来良好的收益,如果只考虑单一的开发目的,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开发项目也就失去了营销的依托。   携手合作:长三角各地期待共赢  长三角各地的旅游竞争,在经历了景点竞争、城市竞争和线路竞争以后,正进入区域协同和跨区域竞争的阶段。长三角的无障碍旅游合作,堪称目前长三角一体化中进程中最为顺利的合作之一。  作为中国旅游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江浙沪两省一市拥有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8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拥有全国总量20%左右的旅行社,在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中占有一半的席位。而且这三个省市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脉相连,在旅游资源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上海的都市风情、江苏的文化旅游与浙江的自然山水相互映衬,使三地旅游的强强联手,成效卓然。  从取消三地旅游团的地接地陪到旅游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从三地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网销售到共同组团参加国内外的旅游促销,从打通旅游人才流动通道到共同编制长三角旅游景点导读,从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到三地旅行社企业间的互相投资,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正全面向纵深方向拓展。  目前,世界旅游大国的休闲产品与普通观光产品的比例达到1:1,而我国目前的比例约为2:8,因此休闲度假旅游在我国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专家们认为,长三角作为我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去年的GDP总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19%,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三地交通网络的发展,长三角必将成为我国旅游率先转型的“先遣部队”。  尤为有利的是,本世纪初中国三大盛会DD2006年杭州“休博会”、2008年上海“世博会”和北京“奥运会”,其中有两个都是在长三角地区召开,这将极大地推动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与会展旅游的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问题  人口密集、面积狭小,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正在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日益开放的对外环境又使得这一地区已有的优势面临冲击。从国内需求来说,今后一段时期,对应于小康经济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急需发展,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最具有竞争性的要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能会使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短期内受到冲击。因此,长江三角洲要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加工度产业,实现经济结构升级的外部环境并不宽松。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定位首次被提及。据估测,如按长三角经济每年增长10%、主导行业要占经济总量的51%以上计算,到2020年,长三角的服务业就应该超过7万亿元的规模。  发展中地区要同时面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不同要素比较优势的双重夹击。这种夹击一方面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与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来自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长江三角洲地区出口市场多集中于中国香港澳门、日本和美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东欧、南美、中东和非洲市场份额比重较校由于出口产品的主导产业仍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内地和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有力挑战。这一地区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也大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竞争力不够强。  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酸雨多发区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区域,随着该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问题不仅仅成为高层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为平民百姓普遍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已经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竞争正日趋激烈。目前,港澳台已与珠江三角洲形成优势互补、联合互动的经济格局,这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但是,近来,台商科技电子业赴大陆投资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以前偏重在南方的珠三角区域向长江经济带集结,这一点与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的调查十分吻合。台商最满意的大陆投资区域为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地区相比,这里投资环境佳、投资风险低,其中苏州、余姚、萧山、杭州、奉化、扬州和嘉定7个城市更被高度推荐为适合投资的城市。因此,珠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面临来自长江三角洲的严峻挑战。也有学者认为,长江三角洲的比较优势还在于成本较珠江三角洲低,台商从成本考虑进行产业转移符合常规,并不必然导致珠三角工业产业竞争力下降,在电子制造业领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台湾省已经形成一种竞争格局。北京、天津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正在进行。三大经济圈之间的竞争将使得经济圈内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技术合作日益重要。?  地方保护行为和重复建设是中国体制转轨时期辖区竞争中的普遍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也不例外。也应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市场分割、地方封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地区之间分工不明、产业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情况也较为严重。首先表现为主导产业趋同。沪江浙三省市今后又多以汽车、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电子通信设备等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其次表现为基础设施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诸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港口重复建设等问题。相关词条
Copyrigh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