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中的 CVA,DVA 和 FVA 622848开头是什么银行意思

推荐一下自己经常用的,大众的就算了,大家基本上都可以看bloomberg和路透的新闻,其他的有趣的财经网站推荐:&br&&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RADING ECONOMICS&i class=&icon-external&&&/i&&/a&&br&查阅数据很方便,各种详细的数据集合,尤其对研究地缘经济学和国家地区经济状况很有帮助。&br&&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orningstar&i class=&icon-external&&&/i&&/a&&br&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财经资讯、基金及股票的分析和评级。&br&&br&&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ast Company&i class=&icon-external&&&/i&&/a&&br&有趣的公司,创新的模式,有启发价值。当然他们还发行了中文版。&br&&br&后续慢慢补充。
推荐一下自己经常用的,大众的就算了,大家基本上都可以看bloomberg和路透的新闻,其他的有趣的财经网站推荐:查阅数据很方便,各种详细的数据集合,尤其对研究地缘经济学和国家地区经济状况很有帮助。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
先上一张非洲全图咯。&br&&img src=&/ab5bb7d10bbcc30cb1f9d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b5bb7d10bbcc30cb1f9d_r.jpg&&&br&关于题主所问的问题,主要是有两个方面:&br&一、为何没有诞生过一个“大一统”的国家&br&二、为何没有“诞生”过一个大一统的国家&br&&br&原问题为:“非洲为何没有诞生过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现在题目已经被修改为“统一强大的国家”。&br&---------------------------------------------------&br&所以,先从一来开始说起。&br&关于大一统,可以有这样的几种理解。&br&①统一了非洲全境或者较大区域。(大)&br&②国家内的人民对于国家有强烈认同感,而不是趋向于混乱和分裂。(一)&br&③对该区域能够进行较为稳固的统治。(统)&br&&br&关于统一非洲全境,这点在地理因素,及其催生的文化层面难以实现。&br&先上地图:&br&&img src=&/b11c39fedb5d2b8a1800_b.jp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1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b11c39fedb5d2b8a1800_r.jpg&&&img src=&/2bcfc4b10b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bcfc4b10ba_r.jpg&&&br&从地形上看,撒哈拉横亘在地图的中间,而非洲的南部则被各式各样的高原占据。&br&&br&撒哈拉沙漠将其分为南非和北非两个地区。&br&中间的撒哈拉沙漠在古时并没有如今这般的大小,但是作为地理上的障碍,足以阻断大部分的交流通讯和政策的制定传达。&br&同样由于撒哈拉的存在,尽管同属非洲,南北非的人种和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多为白人,说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br&北非由于气候和历史沿革的原因,比起非洲,北非更像是欧洲(地中海气候)和西亚(文化原因)。处在地中海沿岸,难免被烙上罗马的印记。而从东边传来的伊斯兰教,也影响这里人民的生活。&br&相比之下的南非,多是黑人(也称为黑非洲),语系更为复杂。&br&&img src=&/2cc28b5b20b59fb809aaa9d842de4658_b.jp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2cc28b5b20b59fb809aaa9d842de4658_r.jpg&&&br&统一的语言对于稳定的统治和人民的认同感影响重大。&br&&br&再说南部的高原,主要有东非高原 南非高原等等。&br&东非高原多为裂谷,和上面的沙漠一样,是沟通交流的天堑。&br&而南非高原的地质情况要好上很多,没有太多不适合文明发展的地形因素。&br&再说高原区的文化,比起北非、尼日尔河区和刚果盆地附近,高原区的文化只能用粗陋来形容。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过一些段子,里面是用食人族来作为BOSS的吧。很多的食人部落,都是出现在高原区附近的。&br&这种初等的文化形态,不论如何都是难以进行统治和管理的。(统治者派出一个官员去任命地方官,然后被当地人吃了…吃了…这才叫穷山恶水刁民啊…)&br&&br&综上:&br&地理的差异和文化的因素,使得一个能够跨越沙漠和高原而并治的统一国家是难以存续的。&br&也就是“大”“一”“统”三个字的国家,在非洲完全不可能实现。&br&&br&------------------------------------------&br&然后是问题的第二个方面:&br&为何没有“诞生”过一个大一统的国家&br&&br&这一点要从气候,生活方式,人种等方面来解释了。&br&&img src=&/dc21d8a7ff6fd725dcdc817_b.jpg& data-rawwidth=&403& data-rawheight=&4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3&&&br&非洲气候图,嗯 图片来自高中课本。(还有没有人记得非洲的气候是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的 这个梗啊?~)从赤道向两端说起吧。&br&&br&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其土地是非常贫瘠的。&br&因为,植物并不是只需要水就可以存活了,还有一些其他必须的生命元素,氮磷钾之类的。&br&因为植物的代谢过快,大多数的无机盐等植物必须的生命元素被以木质的形式固定,而不是存在土中。(可以对比为东北黑土地的富饶是因为气温低 将腐殖质的营养固定在土中。)&br&与为了适应当地土质而进行了千百年自然选择的木本植物们相比,作为农耕食物的禾本类,没有一丝一毫的优势。生长慢,营养吸收能力低下,叶窄,株高较低不利于光合…&br&贫瘠的土壤使得该地区难以出现农耕文明,至多有刀耕火种(&a href=&/subview/6006.htm#viewPageCont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刀耕火种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的类游牧农耕存在。烧毁树林(把树木中的无机物通过焚烧归还给土地),在这片区域耕种,由于养分消耗殆尽,几年之后搬离这里。(明白为什么非洲兄弟这么需要两米下的氮磷钾了吧!)&br&由于住处不固定,村落的位置迁徙变更,无法发展出高效的通讯和交通方式(没法送信,没法修路啊),进而科技文化难以传播开来,难以统一。&br&&br&然后是热带草原气候。&br&/*一般看到草原就会想到成群的牛羊,然后游牧,蒙古,成吉思汗…继而想到同样有可能骑着马(注意是马还是骆驼…)统一全大陆嘛…这样的顺序。但是人家成吉思汗是沿着地图横着打的…这个是竖着…*/&br&热带草原气候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有干湿两季,“雨季到了,又到了交配的季节——”&br&雨季主要在5~9月(这是北半球的时间,南半球正好相反),而干季填充了其余的时候。&br&两个时节的降水量差别过大,导致了难以有适应这种气候的多年生植物存在。&br&这里的植物大多都是雨季生长,在干季到来时,就已经完成了生长繁衍的任务,然后枯萎。——主要就是草嘛。&br&强行要变成多年生植物的话,解决方法只能是长成一个巨无霸,能在半年雨季中储存够一年的水分养料。&br&例如这个东西:&img src=&/4b442be2b4a98478fba0fc39b567af4b_b.jpg& data-rawwidth=&487&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7& data-original=&/4b442be2b4a98478fba0fc39b567af4b_r.jpg&&&br&而农耕作物的选育,多是从当地的作物中进行选择培养,少部分是外来的引入作物。&br&当地的作物早已在人类出现之前就被自然选择成了草+巨无霸的植物组合,怎么也找不出更好的适合农耕的作物了。&br&而外来的,哪里又能找到耐得住这样子气候的作物呢?&br&热带草原气候确实是不利于农耕,并且,还有一个更加诱惑着土著民族放弃农耕的因素:&br&非洲大迁徙!&br&由于干湿两季的气候差别,动物们会追逐着水草的变化,而在广袤而神秘的非洲大草原上进行迁徙~想象一下射雕开头的画面,一群群奔跑的动物~那都是肉啊!&br&想象不到也没关系,有下图:&br&&img src=&/90eb53960f9dff52fab41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90eb53960f9dff52fab415_r.jpg&&&br&这种感觉!随便扔一块石头都能砸中一头肉啊!&br&在费力并且难以成功的选育作物,和省事的游牧生活中选择,任谁都会后者吧…&br&&br&下一个,热带沙漠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br&应该不用解释为什么在这里无法发展农耕文明了…青藏高原也是高山高原气候…&br&&br&最后是地中海气候,这是天赐的好气候…但是仅存在在北非地中海沿线和南端好望角。北非半算半不算非洲…南端好望角的地中海气候又只有这么一点点,难以形成农耕的大国,特别好忘= =&br&&br&&br&在气候方面论说了一遍,下面提提人种的原因了。&br&北白南黑的分布已经提过了。&br&在黑非洲,主要是尼格罗人种,有少量的俾格米人…(我一直觉得WOW奥丹姆的一些任务涉及了种族歧视= =)&br&人种体能上的区别不足以影响能否产生一个大国。&br&主要的差别在于智力上的些许差距。&br&按照《枪炮细菌钢铁》中的论述,黑非洲多以氏族和村落作为聚落的基本单位,这是聚居。而环境因素的高温,使得尸体、食物的腐败加快,细菌的代谢速率加快,更易繁殖和变异。&br&所以在黑非洲。流行病疫情多发。(所以去非洲的国际志愿者,任务大多都是卫生教育)&br&&br&在疫情较少发生时,生存资料主要通过较为“文明”的方式,来进行重分配。政治斗争,科学发展等等,智力稍长的种族,将能够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生活物资,能够在更短时间内繁衍更多的代数。——这样的选择一代代的积累,将能够选出较为聪慧的种群。&br&&br&而在经常发生疫情的地区,智力的高低并不足以成为通过选择的第一属性,体质的强健才是首要属性。(这里除去通过智力足够聪明研发出青霉素来防疫的例子…现在讨论的是古代…)&br&出现了智力优秀的个体,却很可能被疫病的缘故而筛去。久而久之,黑非洲的智力自然是比稳定区域的民族要低上些许。&br&——这段关于智力的论述,从情感上我自己是不赞同的,但实在是找不到可以驳斥的地方,也只能接受书中的理论了。&br&&br&&br&由于以上的原因咯,非洲缺乏产生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种种要素。(…总觉得还没说全 但是能力所致了)&br&-----------------------&br&总结一下上面这么长的文字的核心…&br&&br&&b&为什么非洲没有产生大一统的文明?&/b&&br&&b&因为非洲没在20°N——40°N之间。&/b&&br&&br&最后,非洲还是出现过埃塞俄比亚和桑海这样区域性的辉煌文明的!(不要吐槽文明5嘛2333)
先上一张非洲全图咯。关于题主所问的问题,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为何没有诞生过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二、为何没有“诞生”过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原问题为:“非洲为何没有诞生过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现在题目已经被修改为“统一强大的国家”。--------------…
&b&今日更新:招聘财务经理一枚&/b&&br&&b&&a href=&/linan/& class=&internal&&石天资本招聘财务经理一枚~ - 我不是写评论的,我是来瞎扯的 - 知乎专栏&/a&&br&&/b&&br&&br&&b&&br&&br&我们2014年的实习生计划开始啦,猛戳下面的链接!&/b&&br&&a href=&/linan/& class=&internal&&石天资本2014年度暑期实习生招新计划 - 我不是写评论的,我是来瞎扯的 - 知乎专栏&/a&&br&&br&&br&我们比较土鳖,植根于中国市场,服务于发展期的中国中小创新企业,所以我们希望接地气,更希望我们的招聘办法更为实用,说更土鳖也无妨,我们一点不装逼,力求实用。一般三板斧,过了,进入下一轮,不过,送你一瓶饮料,谢谢对我们的支持&br&&br&第一,眼缘,说话待人的细节&br&比如我会主动递名片给她,然后看她的处理方式,曾经有女孩子拿了我的名片看都没看就收起来了,我在她做完自我介绍之后问了一个问题,:我叫什么名字?&br&weibo有个回复是:I don't think your mediocre
name matters, you fucking narcissist,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是应聘的,还是商务交流的,你拿到名片的第一件事是强记对方的名字,实在记不住你把名片放在桌上也可以,这是最起码的礼仪,如果你认为我的名字不重要,不值得最起码的尊重,那你来应聘干嘛呢?。PS:作为过来人,我吃过这种亏,谈话谈到一半无法喊出对方的姓氏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如果你是这个鸟态度,那我也只好说:Fuck off!&br&&br&&br&第二,自我介绍偏重个人优点介绍以及过往实践经验&br&我希望面试者自信一些,把自己的优点和经验展示给我,但是,这确实是个陷阱,因为你必须诚实,必须如实回答,否则等待你的将是无情的打击。&br&曾经有个孩子说,他对各种估值模型都很了解,和我一起面试的一个专职财务研究的同事,直接问,你告诉我DCF模型的定义和适用范围&br&&br&还有个孩子跟我说对电商很了解,我只好问,那么你觉得凡客诚品怎么估值?它上一轮估值多少?主投方是谁?&br&&br&也有很好的,有个在普华做过实习的孩子,基本功很扎实,对审计基本知识和工作流程都很了解,因为自己也炒股,所以对上市公司股票那些事都比较熟悉,对自己感兴趣的股票和所在行业,聊起来头头是道,这样的学生,就是我们比较喜欢的&br&&br&第三,会做一部分实操的考察&br&一般会让学财务或者金融出身的面试者当着我们面做一张损益表,或者花点时间做一个简单的行业研究,或者对上市公司的某个财报热门话题做一个评述,主要是看他们日常的学习方法论和对常用工具的操作能力。&br&&br&一般人都会在第二步倒下,我们用这三板斧,淘汰了200多人最后选了两个实习生,非常好用&br&&br&PS:作为面试官,本不该以貌取人,但如果实在看的不顺眼,没有眼缘,气场不和或者谈的不投机的,我会投反对票,本来就招实习生,自己都不喜欢的人,以后没法合作&br&&br&看大家都蛮关心的,补充一点,我们之前用的是CIBC的标准来招人,因为我们主要创始人是CIBC中国区的合作伙伴The Balloch Group的MD,为CIBC在中国实现本地业务。&br&但其实我老板这人很实用,在The Balloch Group,他们曾经严格按照华尔街的标准招人,但后来发现不太好用,于是做了本地化的标准变更。我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讲的是投行的用人标准,这套标准也是我们日常考核的标准,不说比GS吧,至少不逊于CIBC吧。当然,我们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目前来说我们的综合素质不如CIBC,而且有相当差距,我们也在努力学习弥补&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想去外资的投资银行工作,需要做什么准备?&/a&&br&&br&&br&应 &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张小默& data-hash=&d825d9cfa08& href=&/people/d825d9cfa08& data-tip=&p$b$d825d9cfa08&&@张小默&/a& 提及,简单说一下我们员工的标准:&br&1. 应届生:全球TOP100或国内重点大学会计、金融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学士以上&br&2. 社招:学历本科以上,不过我们这里好像绝大部分都是硕士以上。专业不太限制,但如果非金融,会计专业的,需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最好是500强部门总监及以上职位,或自己创业当过老板。&br&举个例子:我们有个VP 美国CPA,CMA,某个大所的审计经理,国内某企业的财务总监。还有个老哥,也是VP,国家高级会计师,副教授级财会专家,多家企业的CFO&br&&br&&strong&最后,我想再补充些信息,因为我从weibo那边看到有些让我不爽的言论,我有必要在说明一下,也希望知友们能明白华尔街和中国市场之间的区别:&/strong&&br&1. 我们是一家致力于为中国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提供资本运作和工具的boutique investment bank,不是全业务投行,不要拿我们和中信证券去比,关于boutique investment bank,这里有篇文章写得不错,供知友参考:&a hre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精品投行大玩家的中国难题&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我们专注于中国市场,以及为中国的投资人和并购方寻找在全球的交易机会,请注意,我们专注于中国市场,所以我们必须要用土鳖的办法而不是华尔街的面试题来招人,而且我们更注重你的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和实操,以及对有些行业的认知,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英文只是个基本要求,而且我们对Intern的英文要求不高。就算你GMAT能考700,但你不会用股票软件,我估计一样不会要你的&br&3. 我们找的是Intern,不是合伙人,也不是国家总理,Intern对我们来说首先要基本素质过关,第二,你是来学习的,你有机会直接参与到交易进程里,直接到现场做DD或访谈,直接和企业家面对面,这是国外大行不可能给你提供的机会,所以,我当然需要我看得顺眼的,且符合我们团队文化的人,而不是招一些所谓能弥补我们短板的不Match的人来让我烦&br&4. 真不要太高看现在大三或研一学生的能力,要不我们也不会淘汰了200多人才找到两个。&br&5. 来我们这里,我们不能提供给你GS的办公环境和世界顶级的培训体系,但我们可以给很多根本不可能进GS的同学们一个直接操作项目的机会,一个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洞察融资和并购交易流程,并幸运的参与其中的机会,而且付出你的价值。&br&6. 最后我想说,我们是一群创业人,就像华兴资本早期一样,我们提供属于我们的价值,和券商IBD或GS这样的顶级大行没有可比性。
今日更新:招聘财务经理一枚我们2014年的实习生计划开始啦,猛戳下面的链接!我们比较土鳖,植根于中…
先看几个事实:&br&1. 从交易的角度看(IPO、M&A),会计师(以四大为例)是按小时收费,掐钟的,买卖成不成都收钱,投行是按交易额提成,没办成就收不到钱(可能会有点费用报销,意思意思);&br&2. 从分工和公众期望来说,会计师是专业人士,是资本市场的看门狗,负责对数字的真实性、公允性(True & Fair)发表意见;投行是买卖人。因此大家对于会计师的靠谱程度要求较高,对于投行,大都会有所保留。&br&3. 从工作性质看,审计、财务尽职调查(FDD)是体力活,而且往往是大部队作战,要求做到勤勉,严丝合缝,也有审计准则、各家事务所自己的程序这些紧箍咒;投行的工作是把买卖促成,没有一定之规&br&4. 工作结果:会计师的报告都是有标准模板的,不会很fancy;投行做PPT可以很花哨&br&&br&因此比较而言:&br&会计师:更加严谨、保守,更加崇尚业务能力,强调职业操守和团队协作&br&投行:更加重视把事儿搞定的能力(无论靠什么,业务水平、关系、忽悠、运气、欺诈……),作秀的水平(归纳、整合、展示……)
先看几个事实:1. 从交易的角度看(IPO、M&A),会计师(以四大为例)是按小时收费,掐钟的,买卖成不成都收钱,投行是按交易额提成,没办成就收不到钱(可能会有点费用报销,意思意思);2. 从分工和公众期望来说,会计师是专业人士,是资本市场的看门狗,…
CVA - credit valuation adjustment,又叫counterparty credit charge. 是投行用来量化评估over the counter 衍生品违约风险的一个量,反映的是衍生品交易一方对另一方违约风险及由此导致的损失量度的估计。和传统的信用风险,如贷款违约不同,counterparty risk是交易双方都面临的(bilateral),因为实际的风险品价值可能对其中的任何一方有利,且每天都在波动。对其中一方,在对方违约时只有衍生品价值对其为盈利时(exposure 为正)时才会有loss。&br&&br&因为counterpart risk是bilateral的,所以对应的才有DVA(debt valuation adjustment)的概念。比如对公司A,要计算交易对方违约风险导致的CVA,但公司A本身也可能违约,其风险值就可以用DVA衡量。从对方(公司B)的角度,A自己的DVA就是B的CVA。&br&&br&实际中,&br&衍生品价值=无信用风险衍生品价值-CVA+DVA .&br&这样会导致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司的经营状况恶化导致信用评级下降引起DVA增加,从而导致公司帐面盈利!这种情况在08年-09年的确发生过,当时高盛,美银及大小摩因DVA增加导致的帐面盈利都曾达数十亿美元。&br&&br&FVA - funding value adjustment是一个新概念。08危机后,银行不再相信用libor来作为funding 和discounting的benchmark, 因为在衍生品交易过程中,抵押赎买以及风险规避都需要资金,而交易各方的融资成本并不一样,这就导致对衍生品价值的又一调整。但FVA的计算目前市场没有统一的共识,它和CVA/DVA还有依赖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加和。FVA的hedge 也很特殊,是通过所谓的funding hub,具体如何操作尚不清楚。
CVA - credit valuation adjustment,又叫counterparty credit charge. 是投行用来量化评估over the counter 衍生品违约风险的一个量,反映的是衍生品交易一方对另一方违约风险及由此导致的损失量度的估计。和传统的信用风险,如贷款违约不同,counterparty …
取决于你未来志向在哪,但一般来说,通用的有:&br&&br&1. &b&特许金融分析师&/b&&b&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b&&br&&br&这个总的来说是金融行业最高证书,但近年来其权威性和有效性有下滑趋势。&br&&br&&u&以下摘自维基百科&/u&&br&&br&CFA考试普遍被认为是投资行业内最严格的&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3%87%E6%A0%BC%E8%80%83%E8%A9%A6&action=edit&redlink=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资格考试&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93%E6%BF%9F%E5%AD%B8%E4%BA%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学人&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8%9E%8D%E6%99%82%E5%A0%B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金融时报&i class=&icon-external&&&/i&&/a&》都称CFA特许状为“&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9%87%9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黄金&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A%8D%E8%AD%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认证&i class=&icon-external&&&/i&&/a&”。CFA协从业员需经过考核及评审,才会获颁CFA资格。&br&&br&关于CFA考试的报考情况,现时全球有超过十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反映出CFA专业资格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欢迎。再者,近年来报考者有不少为证券分析员、资产组合经理、投资顾问、银行家、&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83%E8%A8%88%E5%B8%A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会计师&i class=&icon-external&&&/i&&/a&及其他投资专才。而且,CFA特许状经常被金融业内不同机构包括投资公司、&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9%87%9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基金&i class=&icon-external&&&/i&&/a&公司、&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D%89%E5%88%B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证券&i class=&icon-external&&&/i&&/a&行、&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A%95%E8%B5%84%E9%93%B6%E8%A1%8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投资银行&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A%95%E8%B3%87%E7%AE%A1%E7%90%86%E9%A1%A7%E5%95%8F&action=edit&redlink=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投资管理顾问&i class=&icon-external&&&/i&&/a&公司、&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A%80%E8%A1%8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银行&i class=&icon-external&&&/i&&/a&等等的雇主当作指标,藉之量度某人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从而决定是否聘用某应征者或晋升某雇员。因此,这显示出CFA特许状是全球金融财经界最为推崇的投资专业资格。&br&&br&至于报考CFA考试的要求方面,只要拥有一个&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5%AD%B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学&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B8%E5%A3%A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士&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6%E4%BD%8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位&i class=&icon-external&&&/i&&/a&,无论是哪个&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B8%E7%B3%BB&action=edit&redlink=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系&i class=&icon-external&&&/i&&/a&毕业,均可报考CFA考试。可是,无论考生在大学所修读的是与CFA考试内容相关的学系、学位、资历或专业经验,考取CFA特许状都不会获得任何豁免。&br&&br&关于CFA考试特点,它主要是分为三级,每个考生每年只可报考一个阶段的考试,通过了才可报考下一阶段。CFA考试内容包括道德与专业标准、证券分析、债券分析、衍生工具分析、另类投资、&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2%A1%E5%8B%99%E5%A0%B1%E8%A1%A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财务报表&i class=&icon-external&&&/i&&/a&分析、量化方法、&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6%93%E6%BF%9F%E5%AD%B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经济学&i class=&icon-external&&&/i&&/a&、企业理财、投资组合管理、&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2%A8%E9%9A%AA%E7%AE%A1%E7%90%8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风险管理&i class=&icon-external&&&/i&&/a&、资产分配和投资表现衡量。平均来说,CFA考生需要4年的时间才可通过该三级考试。一级考试每年进行两次,二级和三级考试每年进行一次。自1963年首次举行CFA考试以来,CFA考试范围也随着行业的革新和&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8%E7%90%83%E5%8C%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球化&i class=&icon-external&&&/i&&/a&不断更新。证券分析与道德标准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而固定收益分析、另类投资和衍生投资产品及投资组合管理等课题也被融合到CFA课程及考试当中。&br&&br&2. &b&金融风险管理师 Financial Risk Manager (FRM)&/b&&br&&br&通常认为偏重于风险管理,持证者多见于保险,银行,证券的风控部门,但其实也有很多综合性的知识。&br&&br&&u&以下摘自维基百科&/u&&br&&br&The &b&Financial Risk Manager&/b& (FRM) designation is an international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fessional_certifica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 offered by the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Global_Association_of_Risk_Professional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lobal Association of Risk Professionals&i class=&icon-external&&&/i&&/a&. To be awarded the FRM designation, candidates must complete rigorous two-part, practice-oriented examination that covers the major topics in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Financial_risk_managem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i class=&icon-external&&&/i&&/a&, demonstrate two years' professional work experience in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meet other requirements.&br&&br&&br&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becoming certified as a Financial Risk Manager include passing scores on both the Part I and Part II exams, as well as a minimum of two years' full-time work experience in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related positions includ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risk consulting, and other fields.&br&&br&The FRM exams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most challenging in finance: fewer than 25% of candidates are able to clear both Part I and Part II exams on first attempts.&br&&br&3. &b&注册金融规划师 &/b&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br&&br&这个偏重于理财领域,银行的私行,个金部门,保险经纪,证券经纪等多会看重这个。&br&&br&&u&以下摘自维基百科&/u&&br&&br&The &b&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b& (CFP) designation is a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Professional_certificatio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i class=&icon-external&&&/i&&/a& mark for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Financial_plann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inancial planners&i class=&icon-external&&&/i&&/a& conferred by the &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Certified_Financial_Planner_Board_of_Standard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Board of Standards&i class=&icon-external&&&/i&&/a& (CFP Board) in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Council in Canada and 22 other organizations affiliated with Financial Planning Standards Board (FPSB), the international owner of the CFP mark outside of the United States.To receive authorization to use the designation, the candidate must meet education, examination, experience and ethics requirements, and pay an ongoing certification fee. The information relates specifically to CFP certifi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UK, the CFP licence is available to financial planners through membership of the Institute of Financial Planning.&br&&br&To earn the CFP Board designation, candidates must meet several requirements—the first of which is the educational requirement, which requires candidates to have a bachelor's degree or higher from an accredited college or university. As a first step to the present CFP certification criteria, students must master a list of nearly 100 topics on integrated financial planning.&br&&br&&br&这三个是最最常见的, 也是相对来说影响力最大的, 国内还有一些其他的, 但基本都是这些证书的国内版本而已.
取决于你未来志向在哪,但一般来说,通用的有:1. 特许金融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这个总的来说是金融行业最高证书,但近年来其权威性和有效性有下滑趋势。以下摘自维基百科CFA考试普遍被认为是投资行业内最严格的。《》…
《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人民邮电社出版的第四版汉译版)&br&下面是我在京东相关页面留言的内容,可以让你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读这本书的这个版本:&br&&br&恨不得早几年就看到这本书。目前正在看,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无疑是价值投资的开山之作,也是最全面和客观的一本书。想了解价值投资的人不可不读。&br&&br&话说回来,恨不能早几年读到这本书,这话也不全对。为什么呢?这本书先后出过四版,每一版都有较大的改动。就读者来说,仅仅面对英文原版的四个版本就足以让你无所适从了。更何况作为外语读者,翻译成汉语的版本真是五花八稳。尤其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翻译得都不好。这不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本书的英文原著写的就比较平淡、含蓄,而且有那么点絮叨和语序紊乱。一方面,汉语翻译这一面,不专业、不深究、不用心。这两方面就造成这本书的中文版几近无法阅读。因为你读了跟没读其实差不多,甚至比没读时更糊涂了。这么说来,早几年你读这本书,再早其实也没什么意义。&br&&br&这就说到《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特定的这个翻译版本了。首先,这个第四版是这本书中最好的最接近现代的投资者的一本书。而且,我有一个深深地感觉,第四版巴菲特参与的程度特别深,表现在全书的结构特别清晰明了,让人一看一目了然;另一个表现就在于表达也非常简洁清晰了。而这些都是巴菲特的特点,格雷厄姆具备的特点正好相反。去看看第四版的目录,在比较一下其他版本的目录,你就会对两者的差别有深刻的印象。&br&&br&这个第四版还有个特点是,在每一章之后,加入了一个第二作者的点评。这个点评的价值在于,既不破坏原书的基本的思想和叙述,同时又把原著中表达不太清晰的不太明确的不太醒目的观点、思想进行提炼总结,以一种鲜明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对前文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此外,点评部分对原书的观点和举例,进行补充、扩充,有时也进行修正和调整,力争让这本有相当历史的书符合现时代的投资环境、投资文化,能够被现代的投资者轻松地接受。&br&&br&我的感觉,这种每一章之后加点评的形式,也是巴菲特的主意。&br&&br&那么在原书第四版这个特别好的平台的基础上,这次的汉译版本也非常的优秀。我看了近三分之一了,阅读起来通顺、流畅,意思明白、简洁。专业方面也没有什么出入。&br&&br&因此,强烈建议每一个有缘看到这个评论的朋友一定要下功夫阅读完这本书。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能够给你提供最完善、最客观、最基础的投资理念得经典之作。值得你反复的阅读,知道完全掌握它为止。&br&&br&----------------&br&&br&《如何选择成长股》&br&&br&这本书所奉行的用脚投资的理念价值无限。所谓用脚,意思就是在调查企业方面勤动腿儿、总动腿儿、以动腿儿为主。看了你就知道了。你会发现,毛泽东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多么有道理,你会发现调查走访的价值有多么巨大。&br&&br&--------------------&br&&br&《说谎的扑克牌》&br&《泥鸽靶》&br&&br&这两本书让你身临其境、切身体验真实的金融世界,以对自己将要投身其中的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奇妙的是,这两本书都非常有趣味,不光内容光怪陆离,文笔和翻译也流畅、练达。&br&&br&------------------------&br&&br&《穷查理宝典》&br&&br&这是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的著作。其实,这本书不是他写的,或者说不是他编纂的。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出自他口,或出自他手。但是编纂者另有其人,是芒格的强力拥趸。&br&&br&这本书不能让你立刻一窥价值投资的手法、技巧,但是,你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那些执着于价值投资的人都是怎样的人,可以了解价值投资是一个多么丰富、深湛的世界。&br&&br&这本书排版和编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方面这反映了编纂者对芒格推崇的程度;另一方面,它也确实让这本书的阅读妙趣横生。&br&&br&对了,这本书如果按照我正确的意图和次序,它应该排在《聪明的投资者》和《如何选择成长股》之后。&br&&br&-----------------------------------&br&&br&《黑天鹅》&br&《成事在天》&br&&br&没有哪两本书会让你对概率知识留下更深刻更正确更惊骇的印象的图书了。&br&&br&这两本书都是一个作者写的,它们绝对是姊妹篇,哪一本都不可错过。&br&&br&什么叫爱不释手,当我读这两本书的时候体会了这个词的含义。我看着这两本书不厚的书脊,心里一个劲嘀咕,(这两本书)这么短,让我再上哪里去找这么两本书去?&br&&br&-----------------------------------------&br&&br&关于价值投资的书还有很多很多极其好的,这里是推荐不完的。我只把我读过的(有的正在读)印象最深的推荐给你。如果你对价值投资仍然兴趣不减,那么我给你推荐一个叫张志雄的人,他目前在主持一本叫《科学与财富》的杂志。你就在搜索引擎找吧。他推荐的投资书籍不可错过呦。另外,他编的杂志无疑是你最好的定期读物。还有,只要你订阅他的杂志,你就可以购买各种该杂志社翻译的内部读物,这些内部读物都是有关价值投资的国外经典著作的上乘中文译作,十分难得。还有,张志雄在淘宝网出卖三页纸的投资建议书(类似的东西,具体名称记不住了),1000元一份,购者多多,你要是有兴趣不妨去看看。
《聪明的投资者》第四版(人民邮电社出版的第四版汉译版)下面是我在京东相关页面留言的内容,可以让你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读这本书的这个版本:恨不得早几年就看到这本书。目前正在看,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无疑是价值投资的开山之作,也是最全面和客观的一本…
原帖链接:&a href=&/posts/2011/10/what-does-it-take-to-be-a-good-bo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Curiou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七种方式,简称&strong&PLORHIM&/strong&(普罗西姆)&br&&strong&P&/strong&. 下属跟着你,觉得前途无量(&strong&Prospect&/strong&)&br&&strong&L&/strong&:
下属跟着你,学(&strong&Learn&/strong&)到了东西(技能,经验,见识)&br&&strong&O&/strong&: 下属跟着你,得到很多权力和尝试的机会(&strong&Opportunity&/strong&)&br&&strong&R&/strong&: 下属跟着你,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和认可(&strong&Recognition&/strong&)&br&&strong&H&/strong&. 下属跟着你,觉得很开心(&strong&Happiness&/strong&)&br&&strong&I&/strong&:
下属跟着你,觉得从事了一项有意义的伟大事业(&strong&Inspiration&/strong&)&br&&strong&M&/strong&: 下属跟着你,挣到了钱(&strong&Money&/strong&)&br&&br&&br&老板们很难做到在七个方面都出类拔萃,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但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特别擅长的地方。GE的领袖们很难在&strong&M&/strong&(只是略高于market rate而已),&strong&I&/strong&(每个人都只是一架大机器里的螺丝钉,而这个大机器看起来性感程度有限),或者&strong&H&/strong&(苦多乐少,工作强度太大了)上满足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所以他们在&strong&P&/strong&,&strong&L&/strong&,&strong&O&/strong&上特别花功夫。GE的FMP(Financial Management Program)和CAS(Corporate Audit Staff)作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企业领袖培训项目在新人们刚加入公司时就赋予他们巨大的责任和环游全球的机会,是P,L,O的集中体现。至于&strong&R&/strong&,那是GE的领袖们信手拈来的(could you get me a Starbucks? wow, you are the Man!)。公司用各种360 review, CEO lunch, Crotonville classes,让年轻人时时热血沸腾,保持着超级赛亚人3的鸡血状态,&strong&GLOR&/strong&的完美结合是GE这家百年老店还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创新精神的根本来源。&br&&br&&br&在四大会计事务所和几大Strategy Consulting Firms(譬如McKinsey和BCG)里,在前几年,可能&strong&L&/strong&和&strong&M&/strong&的比例高些,&strong&H&/strong&应该不错,因为团队人员平均素质都很高。跟高素质的人在一起总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strong&O&/strong&也还可以(起码他们自己这么认为),&strong&P&/strong&当然还行,&strong&R&/strong&得看具体老板,&strong&I&/strong&就没什么可谈的了(会计事务所和Stra Consulting Firm在商业社会里扮演着非常特定的角色,这个角色是必要的,但也不必过度神话)。到了合伙人级别,剩下的动力可能主要就是&strong&M&/strong&了,其他的我觉得都很有限,个别龙凤级别的或许在&strong&P&/strong&和&strong&O&/strong&上还有潜力。&br&对于微软的老板们,&strong&M&/strong&是一个主要的武器。微软在市场上一直是支付着行业里几乎最高的薪水。&strong&L&/strong&应该也是微软值得称道的地方,起码在产品方面。他们的产品经理在市面上非常抢手。很多最大型的IT项目,只有微软这种现金多得没地方花的公司才会undertake,所以具备这种经验的IT人是难得的。&strong&I&/strong&恐怕高不到哪里去(After all, they make, like…. Windows products…)。Gates之后,微软的话事人不幸成为IT界著名谐星Ballmer,屡败屡战,所以&strong&R&/strong&就不用谈了。&br&&br&&br&总部在波士顿的某大型资产管理公司W,主要从&strong&H&/strong&方面吸引人才。作为一家盛名卓著的老牌old money firm,在&strong&L&/strong&,&strong&I&/strong&和&strong&R&/strong&方面跟其他firm差别不大。&strong&M&/strong&方面不错,但行业里的几家顶级基金都是这个价。W在&strong&H&/strong&方面很下功夫,召集了一群非常聪明优秀的人在一起,给他们极大的自由度,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对于一个高智商的人,最大的快慰就是跟一群同样高智商的人在一起朝夕相处,员工幸福指数嗖嗖的。&br&绝大部分的投行(或者说,所有的投行)主要在&strong&M&/strong&方面满足员工,其他方面看个人造化了。&br&对于超级牛人譬如Jobs和马云,他们把&strong&I&/strong&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史玉柱,他对老人的&strong&M&/strong&照顾得很不错(可能因为他们在&strong&I&/strong&方面损失比较惨重吧);对于红杉的沈南鹏,他把&strong&M&/strong&抬得极高,同时刻意压低&strong&R&/strong&;对于创新工场的李开复,他独辟蹊径,卖的是&strong&P&/strong&;对于大多数创业型的小公司,主要卖的是&strong&O&/strong&,老板层次高一点则可以在&strong&L&/strong&和&strong&H&/strong&上下文章。依此类推,不一而足。&br&&br&&br&从老板的角度,成本最低,最容易做到的是&strong&H&/strong&,只要稍微花点心思就可以让员工工作得比较开心。比&strong&H&/strong&高一个层级就是&strong&R&/strong&,只要有正确的心态就可以很容易让员工感受到成就感和尊重。再往上就是&strong&O&/strong&,老板未必需要技压群英,只要给予下属足够的&strong&O&/strong&,也能笼络人心。大多数老板或多或少都能在&strong&L&/strong&方面让下属觉得跟得有点价值。&strong&P&/strong&和&strong&I&/strong&是最高层级的手段了,只有具备超越凡人的自信心和耀眼光环的牛人才玩得起。如果一个老板几乎一无是处,起码在&strong&M&/strong&方面别亏待了下属,很多时候光这个也就够了。&br&&br&&br&一个老板如果知道自己的短板,就应该在其他方面补足。如果Ta在这七个方面&strong&PLORHIM&/strong&都没有亮点,那么这种老板不跟也罢。
原帖链接: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七种方式,简称PLORHIM(普罗西姆)P. 下属跟着你,觉得前途无量(Prospect)L: 下属跟着你,学(Learn)到了东西(技能,经验,见识)O: 下属跟着你,得到很多权力和尝试的机会(Opportunity…
为什么广州/深圳能够晋身为一线城市,而天津、重庆、苏州这些GDP相近的城市不能?&br&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br&肯定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层级。&br&在我看来,一线城市,和二线的区别就是:在重要的产业经济领域内,是否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br&比如说,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而各地省会就仅仅是各省的经济中心,或者华东、华北、东北、华中等区域的中心。&br&&br&首先看广州,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广州的地位和武汉、沈阳、成都就没有什么分别了。&br&广州最大的优势是:这里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什么?不是上海吗?还真不是。&br&广州有一个外号,“黑人之都”,说的是广州目前生活有30万非洲黑人。这些黑人为什么来广州,而不是去上海?因为广州是中国商品的贸易中心,在这里,他们能够一站式采购到销往亚非拉地区的绝大部分商品。&br&对外:广交会,又名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两次,万商云集。&br&对内: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批发集市,衣服鞋袜、五金日杂,无数的商品从沿海的加工厂汇集到这里,然后批发到内陆的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对于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的中国制造来说,广州的中转贸易中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br&&br&然后看深圳,深圳的gdp老四的位置已经岌岌可危,又不是直辖市,很多人就不服气了。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未来天津、重庆、苏州的GDP统统超过,深圳的一线城市地位依然牢固。&br&因为深圳是中国的科技产业中心。深圳就是中国的硅谷。什么?不是北京吗?还真不是。&br&深圳有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有中国最大的通讯制造商华为和中兴,有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有中国最大的手机触摸屏制造商欧菲光,有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企业迈瑞,有中国最大的激光器械企业大族激光……有A股上市公司中最多的民营科技企业。&br&由于深圳的创业风气,创业板的金融支持,在IT制造业领域内的强大产业生态,在迈向产业升级的中国经济地图中,深圳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br&&br&&b&北京,政治文化中心;上海,经济金融中心;广州,商业贸易中心;深圳,科技创新中心。这就是北上广深位居一线城市的主要竞争力所在。&/b&&br&&br&&br&————————&br&广州VS上海&br&有一个常见的说法是,随着长三角的崛起,上海拥有更广阔的腹地,广东将无可避免的被边缘化。&br&真的是这样吗?&br&上海是中国的金融和经济中心,的确是这样。她依靠的主要是以下四根支柱:中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上交所,中国最大的物流港口上海港,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以及在这四根支柱之上的一个屋顶:外资跨国公司总部基地。&br&总的来说,上海的强项在于:金融、工业、高端服务业。广州在这几个领域无疑是逊了一筹的,没有证交所,港口、汽车、钢铁都只是小跟班,外资企业比较大的也只有一个宝洁。&br&&br&那么广州有什么知名的本土企业吗?&br&广州最知名,并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全部集中于房地产行业:恒大地产、保利地产、碧桂园地产、富力地产、雅居乐地产、合景泰富地产、合生创展地产、星河湾地产,他们组成的“华南军团”开创了大盘开发模式,开创了高周转高效率的地产运作模式,是中国房地产业最市场化的地区。&br&(与广州相比,深圳的房地产行业竞争力也很强,万科、中海、招商、金地、华侨城,在业内名声显赫)&br&&b&房地产不但是中国的第一大产业,具有类金融行业的特征,更是现代城市的平台运营者。他们不但建房子,更有物业管理,运营写字楼、shopping mall、酒店、批发市场、零售专卖,提供城市运行的各种专业服务。&/b&&br&强大的房地产行业对于一个城市的意义,就相当于淘宝平台对于电子商务的意义一般。淘宝平台的专业服务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电商生态系统,使得每一个淘宝店主虽然并不知名,但是仍然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商品交易。因此,广州并没有什么知名的商业连锁企业,但是数十百万的批发市场档口、高品质的CBD商业区在恒大地产们的运营下,成就了广州的商业贸易中心地位。&br&近十年来,在恒大、富力等地产企业的强力运作下,珠江新城CBD开始成为广州的一张新名片。截止2013年,广州已建成和在建的300米以上摩天大厦数量全国第一,超过了上海。现代化和高效率的中央商业区,将使得广州的商业中心地位更加稳固。&br&&img src=&/6db99a2ea362e8f3bcba_b.jpg& data-rawwidth=&970&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0& data-original=&/6db99a2ea362e8f3bcba_r.jpg&&&br&&img src=&/5f1e6dc105ef4a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f1e6dc105ef4ad_r.jpg&&&br&广州与上海的关系,在我看来,更像是美国洛杉矶和纽约的关系,洛杉矶同样没有广阔的平原腹地,但是纽约再繁华,也掩盖不了洛杉矶的光芒。&br&ps:关于评论区里童鞋们讨论比较热烈的美食之都的问题,我在&a href=&/question/?group_id=#answer-3051272& class=&internal&&中国的吃货圣地在哪里?&/a&这篇答问里尝试做出回答,欢迎移步探讨。&br&&br&————————&br&深圳VS北京&br&最常见的说法是,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br&北京的科技企业集中在两个领域——&br&一派是以联想和小米为代表的PC和手机企业,他们的竞争力体现在品牌、渠道和营销,技术上并无过人之处。&br&联想和小米,就是美国的惠普和戴尔的翻版。惠普和联想都是通过终端渠道的广泛覆盖实现规模优势,戴尔通过电话直销渠道崛起,小米通过互联网直销渠道崛起,缩短供应链获得成本优势,内涵上是一样的。因此,他们只有科技之名,并不能体现北京科技产业的实力。&br&&br&另一派是名声在外的互联网企业。&br&百度、奇虎、新浪、搜狐、优酷、爱奇异、京东、当当、人人、搜房、汽车之家、易车、58同城、去哪儿、蚂蜂窝、完美世界、智联招聘、豆瓣、知乎、美团、拉手、窝窝团等等。&br&数量非常多,但是我们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除了京东、当当、完美世界这三家属于电商和游戏的企业以外,数量众多的企业几乎都是新媒体企业。&br&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抢的是报纸的生意,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抢的是电视台的生意,搜房汽车之家易车蚂蜂窝等垂直媒体抢的是杂志的生意,智联招聘58同城抢的是分类信息广告的生意,人人豆瓣知乎抢的是社区投递广告的生意,美团拉手窝窝团抢的是促销传单的生意,百度和去哪儿是信息入口,抢的是其他所有媒体的生意,奇虎虽然是安全平台,但主要收入也是靠网址导航和搜索,抢的是百度的生意。&br&是的,&b&北京9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其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广告之上的,统称为新媒体企业。即使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互联网媒体产业生态上的瓜和藤。&/b&&br&他们之所以集中在北京,那是因为北京是新华社、CCTV、人民日报的基地,有人脉、有信息源,更适合媒体企业的发展,这不正说明北京是文化中心吗?&br&(有朋友说,百度是媒体,难道谷歌也是媒体吗?我的观点是:如果谷歌只有搜索引擎,那她就只是媒体企业,但谷歌还有安卓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的底层平台。这是百度和谷歌的根本区别。)&br&&br&相比起来,深圳无疑更适合科技企业的发展,包括东莞、广州在内的整个珠江湾区,&br&拥有以腾讯、迅雷、网易、YY、UCweb、GO桌面、唯品会为代表的互联网非媒体产业,着重构建互联网产品底层平台,通过娱乐、电商、增值服务收费等方式实现价值创新;&br&拥有以华为、中兴、酷派、OPPO、魅族、全志、台电、昂达、TPlink、欧菲光、莱宝高科、华星光电、德赛电池、欣旺达、长盈精密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硬件科技产业,代表中国在海外参与全球产业竞争;&br&拥有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现代工业的皇冠——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和智能化升级上实现长远布局。&br&&br&硅谷之所以为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因为这里有苹果的智能手机,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特斯拉的电动车。&br&深圳之所以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因为这里有华为的海思芯片,腾讯的移动社交平台,比亚迪的电动车。&br&他们代表着现代科技产业三大领域:IT硬件创新,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最顶尖水平。&br&&b&深圳和硅谷最像的地方就在于:这里远离政治中心,这里离自由更近。&/b&&br&有些人要说到深圳缺乏知名大学。事实上,在美国,最知名的大学是哈佛和麻省理工,他们在东海岸的波士顿,那里也是国防军工企业的集中地,离华盛顿很近。而在硅谷兴起的1960年代,斯坦福大学只是一座二流大学,在美国大学排行榜中甚至进不了20名,远远不如今日的地位。&br&对于科技研发创新来说,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土壤。&br&&br&-----------------------&br&中国第五城在哪里?&br&&br&四大一线城市之外,天津,重庆,成都,武汉,苏州,杭州,哪一座是中国的第五城?&br&从产业影响力的角度,我们逐一分析。&br&&br&天津。&br&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北方工业中心,名头很响,钢铁和石油是支柱产业,三星电视和空中客车的生产基地,北方第一大港口,地位确实很重要,但仍然缺少全国影响力。&br&天津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是国家火箭航天基地,体现了天朝政府要将天津打造为国家战略国防工业中心的意图。只是,这个产业的规模目前仍然太小,还不具有带动全局的影响力。&br&在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天津在过去的十年经济快速崛起,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是为什么在人们关于一线城市的讨论中,始终有意无意的被人忽视?&br&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br&天津的GDP过于依赖国企投资,缺乏市场化竞争力的产业:无论是航天还是石油,这些产业的决策者都在北京。因此,天津之于北京的关系,更像是北京的郊区,承担的是北京央企的生产基地角色。&br&由于这样的原因,天津的GDP即使继续膨胀,也不可能获得一线城市的地位。&br&&br&重庆。&br&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西部工业中心,名头很响,汽车和IT制造是支柱产业。&br&重庆在过去的五年里经济崛起速度极快,堪称和天津并列的双子星。这里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转移的主要产业就是苏州的笔记本电脑制造业。但目前仍然处于打工者地位,缺乏行业话语权。&br&另外一个核心产业,就是以长安和力帆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汽车业的影响力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长安汽车毕竟只是业内老四,被三大集团死死压住。长春有一汽尚且没位子,重庆的产业影响力仍然欠点火候。&br&这就是目前的现实:重庆的经济规模很大,但是经济水平距离发达地区仍有差距,一线的人才一般都不会考虑去重庆发展。&br&十年之后,重庆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线城市,但目前还不是。&br&&br&成都。&br&西部双子星之一,曾经被誉为第四城,我理解为这是发展的目标。&br&成都确实有这个潜力:和重庆一样,这里是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大量的沿海IT企业成群结队在这里扎营,其规模和影响力正如苏州在十年前崛起的一般。&br&是的,目前而言,成都只是苏州的翻版,虽然外资很多,经济欣欣向荣,但仍然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土企业。&br&成都的第四城之梦,在十年之后。&br&&br&武汉。&br&华中经济中心,汽车和钢铁是两大支柱。尤其是东风二汽,武汉的所有荣耀和希望都寄托在他之上。&br&在2010年代的中国,伴随着产业升级的东风,汽车业和石化业将成为两大支柱产业。&br&只可惜,东风汽车的合资伙伴只是行业的二线,他也缺乏民企的灵活机制,这使得东风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通用福特一样的巨头。&br&武汉的底特律之梦或许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武汉离一线城市的距离仍然很远。&br&&br&苏州。&br&苏州和深圳的gdp之争曾经炒得很热。苏州有这样的资本:这里是外资跨国企业的主要制造和研发基地,欧美,日本,韩台的跨国资本都视这里为乐土。这里不但能吸引一流的研发人才,而且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深圳。&br&近年来,苏州也发展起了一批本土民企巨头:沙钢集团,恒力石化,波司登服饰,还有一些电缆,电梯等细分行业。&br&但苏州的致命伤在于:苏州的外企只是将生产基地设于苏州,决策总部仍然在上海或者国外。在这些产业领域内,苏州不具有话语权,其地位正如天津之于北京,东莞之于深圳。&br&苏州的民企所影响的行业,又大多只是传统低端产业,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实在是件尴尬的事情。&br&正因如此,苏州想晋身一线城市,始终缺了些底气。&br&&br&杭州。&br&杭州的gdp是十大城市中最小的,也不是华东区域经济中心,似乎离一线城市的位置最遥远。&br&但我不这么认为。&br&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大省。在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品,外贸出口等诸多领域内具有全国影响力。而浙江民企的总部大多设于杭州。&br&杭州在全国具有话语权的行业包括:&br&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业,&br&吉利汽车,万向零部件,盾安制冷,奥克斯空调为代表的机械工业,&br&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为代表的化纤业,&br&娃哈哈为代表的食品业。&br&正因为有这一大批行业龙头的存在,杭州对全国一线人才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br&从产业影响力的角度来看,杭州是离一线城市最近的城市,唯一的缺点,只是经济规模小了那么一点。但是无论如何,&b&如果要评选中国第五城的话,我认为杭州是最接近的选择。&/b&&br&&br&中国的经济地理,历史上在不断的演变,随着沿海的产业转移,在未来的20年里,内陆与沿海之间的经济差距很有可能将得到熨平。我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从产业影响力和经济地位来说,各个经济区和城市将发展演变成如下格局----&br&&br&&b&上海江苏作为一个经济体,将相当于美国的东海岸地区&/b&,以金融业,机械制造业为支柱,上海类似纽约,苏州是费城,南京是华盛顿。&br&沿着长江溯流而上,&b&长江中游将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区,类似于五大湖区的地位&/b&。合肥是匹兹堡,南昌是多伦多,长沙是底特律,武汉是芝加哥。&br&&br&&b&粤港澳作为一个经济体,则相当于美国的西海岸&/b&,阳光热带,以IT科技产业为支柱,香港深圳东莞组成的珠江湾区,类似于硅谷湾区,深圳是圣荷西,香港是旧金山。商业中心广州则是洛杉矶,澳门相当于拉斯维加斯。&br&&br&&b&川渝地区作为一个经济体,是沿海产业转移的中心,经济发展迅速,就像工业国中的后起之秀日韩地区。&/b&成都作为西部经济中心,相当于日本东京,重庆相对四川规模小一点,相当于韩国首尔。&br&&br&&b&海南岛像是欧洲的西班牙&/b&,作为热带海滩度假中心存在。三亚海滩就是中国的太阳海岸。&br&&b&福建像是意大利&/b&,以纺织业和石化业为支柱,福州是罗马,起着政治中心的作用,厦门是米兰,泉州是热那亚。&br&&br&&b&浙江像是法国&/b&,以纺织食品,石化机械为产业支柱,文化荟萃。杭州有着巴黎一样的浪漫风情,宁波和马赛一样是重要港口,绍兴和里昂一样是纺织业中心。&br&温州作为沿海地区最早的民间工商业中心,拥有着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威尼斯商人一般传奇的名声。 &br&&br&&b&齐豫地区作为一个经济体,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以能源化工,重型机械为支柱,类似德国的地位&/b&,青岛是汉堡,烟台是不莱梅,济南是慕尼黑,郑州和法兰克福一样是交通中心,洛阳和柏林一样是古都。&br&&br&&b&京津冀作为一个经济体,类似于英国荷兰&/b&,以金融服务业和资源石化产业为支柱,北京类似于伦敦,天津类似阿姆斯特丹,唐山类似伯明翰。&br&&br&&b&东北作为一个经济体,类似于俄罗斯&/b&,地大物博,石油和军工业发达。沈阳类似于莫斯科,大连像是圣彼得堡,长春是喀山,哈尔滨是叶卡捷林堡。&br&&br&&b&黄河上游经济区类似于波斯湾&/b&,是主要的能源工业基地。鄂尔多斯类似于迪拜,既是能源中心,又是金融中心。西安类似于伊斯坦布尔,作为一个古都和区域经济中心而存在,太原是利雅得,能源王国的政治中心。&br&&br&&b&甘疆青藏地区,类似于非洲&/b&,地广人稀,有沙漠有草原,作为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基地。拉萨和开罗一样是文化中心,兰州是约翰内斯堡一样的工矿业中心,乌鲁木齐是突尼斯,北非石油基地的经济中心。&br&&br&&b&云贵地区类似于南美大陆&/b&,民族文化多样化,山川纵横,以农产品和矿产品出口为主。南美有大豆,咖啡和金属矿石,云贵有烟酒和有色金属。昆明像是圣保罗,发挥区域经济中心角色。&br&&b&广西像是东南亚&/b&,有明媚的海滩,秀丽的山水,南宁和桂林,就是曼谷和清迈。&br&&br&在未来的20年,如果说上海是纽约,北京是伦敦,广州是洛杉矶,深圳是硅谷,杭州是巴黎,南京是华盛顿,苏州是费城,武汉是芝加哥,重庆是首尔,成都是东京,郑州是法兰克福,青岛是汉堡,济南是慕尼黑,大连是圣彼得堡,沈阳是莫斯科,天津是阿姆斯特丹,长沙是底特律,合肥是匹兹堡,南昌是多伦多,厦门是米兰,鄂尔多斯是迪拜…&br&------那么谁会是第五城呢?&br&&br&……………………&br&腾讯VS北京互联网群雄&br&一个地区的行业竞争力,不是看的有多少从业人员,也不是看的有多少公司,而是看是否掌握了这个行业的技术制高点。正如中国几十万软件民工,抵不过美国一个微软。&br&我们打嘴仗是没有意思的,资本市场早已用脚投票。截至日,腾讯市值1022亿美元,北京互联网已上市企业合计市值899亿美元(百度557亿,奇虎104亿,优酷47亿,新浪55亿,搜狐31亿,搜房40亿,易车10亿,凤凰网8亿,人人网13亿,当当网8亿,完美世界8亿,畅游18亿)&br&看到了吗,在资本市场眼里,一个腾讯的价值大于整个北京互联网产业的价值。&br&任何一个行业,最终必然经历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为王的过程,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吹西北风。十年前,网络游戏群雄并起,你看今日,腾讯独享半壁江山,十年前,三大门户何等风光,你看今日,三家广告收入不如一个腾讯。&br&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腾讯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龙头,微信可以出海抢占国际市场,百度可以吗,新浪可以吗?
(备注:参考&a href=&/article/21947/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信,站在6亿用户的门槛上&i class=&icon-external&&&/i&&/a&一文,微信的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其中海外用户量超过1亿,以目前的拓展速度,海外用户量年底将达到2亿,明年有望达到4亿,全球用户量达到10亿。) &br&为什么腾讯可以,而北京的互联网同行不可以?&br&在PC时代,芯片技术是核心,英特尔掘取了全行业大部分的利润。软件时代,操作系统是核心,因此微软称王。PC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首先颠覆了传媒行业,因此广告具有最大的商业价值,占据信息入口位置的搜索引擎成为技术制高点,谷歌称雄。&br&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将改变更多的传统行业,移动支付,本地生活服务,移动游戏这些新的应用将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而广告的商业价值将被边缘化。&br&移动应用分繁复杂,但消费者不会每个应用和需求都安装一个APP,毫无疑问,这个时候移动社交网络就成了技术制高点。腾讯的微信掌握的正是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制高点。&br&在这个领域,全世界范围内,领导技术趋势的是中国的腾讯和日本的LINE,美国的facebook已经落在后面。这就是为什么腾讯的市值一度超越facebook的原因所在。&br&当腾讯的微信已经在东南亚,南美,中东,南欧开疆拓土的时候,那些仍然困守在中国,赚点可怜的广告费的北京互联网同行们,试问,谁的竞争力更强?&br&&br&&br&-------------------&br&腾迅的强大会否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绊脚石?&br&&br&我们来回顾一下美国的创新发展史好了。&br&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叫IBM的企业,他山寨或者抄袭了苹果的创意,将苹果打败,垄断了整个PC行业。所有人都指责IBM的无耻。&br&IBM的技术要比苹果落后,但是他通过横向开放的商业模式,将不同的零件外包给不同的零部件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然后通过低价打败了苹果。他只抓住自认为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环节-----横向整合的价值。你说他有错吗?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和飞机制造商所奉行的都是这套商业模式,今日之三星,之所以能打败苹果,同样遵循的是这套商业模式。&br&在这套商业规则下,只要获得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谁都可以参与竞争。于是,渠道成为竞争焦点,谁掌握了更大的渠道谁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通过规模成本获取利润。康柏,惠普,戴尔这些新生力量,通过更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更扁平化的组织管理能力,一步步蚕食了IBM的市场份额。在这里,惠普和戴尔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联想和小米的影子。不要跟我说小米是互联网企业,他只不过学习了戴尔的渠道颠覆能力而已。&br&另一方面,两个曾经弱小的IBM外包供应商,芯片企业英特尔和软件平台企业微软得益于IBM的业务喂食,逐步崛起了。IBM为什么不阻止英特尔和微软的崛起呢?非不为也,实不能也。&br&如果他把这两块业务都拽在自己手里,就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搞研发,跟另一个苹果何异?又如何能打败苹果?这是一个悖论。&br&更何况,在那时候,IBM并不认为这两个业务的商业价值大于横向整合的价值。IBM曾经统治了1980年代的PC市场整整十年,所有人都诅咒他快点死去。即使强大如IBM也未能扼杀美国PC行业地创新步伐。&br&&br&微软和英特尔仰仗着IBM的幸运垂青长大了,他们再一次垄断了PC行业的利润。微软尤其是个恶魔,他抄袭了苹果的操作系统创意,他捆绑销售IE把创新明星网景活活扼杀,他投入无底洞般的金钱养着MSN门户网站和BING搜索引擎,试图把雅虎和谷歌拖垮。&br&再一次,所有人都诅咒万恶的微软帝国,控诉他扼杀了美国的创新精神。直至今日,微软仍然垄断着操作系统,英特尔仍然垄断着PC芯片,但是他们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一些新生的力量在滋长,让他们无奈的远离了舞台中央。&br&技术每一天都在不停进步,新的技术孕育了新的市场。于是谷歌诞生了,于是高通诞生了。在某些技术领域,技术壁垒太低,护城河太浅,你被微软打败了,那是你的技术不到家。愿赌服输,市场不相信眼泪,又怎能怪罪别人?&br&真正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技术,真正具有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强大如微软和英特尔,一样鞭长莫及。今日之谷歌,已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垄断者,facebook不是照样在他的眼皮低下高速成长?谷歌同样依赖自己的流量优势灌输给google+,又能否把facebook一口吃掉?&br&&br&&br&再看看深圳的创新土壤。&br&深圳的土地上,每过十年就会诞生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当然每一代都能看到他们转型和成长的倔强生命力。&br&&br&康佳1980、TCL1981、中兴1985、华为1987、创维1988、&br&1980年代的创业者们,几乎诞生于蛮荒年代,中国的科技产业几乎为零。正是彩电三雄的壮大,为后来者打下了电子工业的产业生态根基。&br&如今瞩目的华为,在1990年代中期仍然不过是一家不起眼的渠道经销商而已。在2000年代初期,仍然没有几个业外人士知道。&br&&br&酷派1993、比亚迪1995&br&1990年代的创业者们开始在电子工业生态链上寻找机会点,PC板卡,神舟电脑,无绳电话、DVD,MP3,复读机,山寨机,山寨平板,最终落脚在智能手机上,引发产业生态的大爆发。&br&从1990年代初的成长,到如今强大的产业制造集群能力,全球无出其右。&br&这个年代的成功创业者似乎不多,原因主要是深圳的电子工业仍处于模仿、积累阶段,但产业变化的气候实在过于频繁,每过三五年就换一种玩法,先前积累的资本很快又赔进去。&br&比亚迪是这个年代最大的奇葩。有了一点积蓄后,以大无畏的冒险精神,杀进一个完全陌生的需要海量资金的,强者云集的汽车行业,甚至幻想着凭一己之力颠覆这个已经有着百年历史的传统行业。这是怎样的理想主义精神!有这份勇气的创业者,在中国绝对屈指可数。&br&&br&欧菲光2001、华星光电2009、腾讯1998、迅雷2003、快播2006&br&最近十年,手机制造业开枝散叶,在触摸屏、液晶屏、LED、电池、精密制造、激光3D打印、芯片设计等各个零部件领域,纷纷成长起来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优秀企业。在这强大的产业生态支持下,深圳已经成为全球硬件创新潮流里的风暴眼。&br&智能手机时代,苹果和三星控制了产业链的制高点,深圳不过是个跟随者。但在硬件创新的大潮中,在智能穿戴技术、智能汽车风起云涌的时代,我认为深圳的产业竞争力有机会与美国同行一较高下。&br&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腾讯也已经站在了历史一跃的关键时刻。&br&只要创新的沃土仍在,我们没有理由对深圳的未来失去信心。&br&&br&&br&——————&br&写给那些正在奔赴深圳路上的年轻人们&br&&br&本文源于朋友发来的一篇文章:&a href=&/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80后的万言呐喊书:深圳,我真为你羞愧!&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篇文章的观点是:&br&1,深圳的创新精神正在流失;&br&2,深圳周边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深圳;&br&3,深圳土地紧缺,房价越来越高,赶走了年轻人;&br&4,产业空心化,深莞惠的同城化缓慢,使得深圳成为一座孤岛。&br&&br&因此,作者呼吁:&br&1,深圳直辖,深圳东莞惠州一体化;&br&2,直辖后增加土地供给,降低房价;&br&3,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吸引年轻人;&br&4,加快高铁地铁机场等交通建设。&br&&br&我的看法是:&br&我们身处一个资本主义的大时代,中国经济崛起的时代,我们一定要看清这个社会的发展规律,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有美好的将来。&br&&br&中国经济的崛起,缘自市场的力量,而不是行政的力量。&br&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先一步的政策放行,使得香港的资本大量进入和产业转移,是深圳能够在早期崛起的根本原因。&br&这种先行一步的优势,使得深圳可以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相对于内陆的同胞们自然具有更多的机会:在一块荒地上,谁先画个圈占有地盘,谁就占有了资源和财富。&br&这种发现和获得机会的能力,我称之为“眼光”。&br&虽然早期很多“人傻,钱多”的传说在坊间流传,但你千万别信以为真,真实的故事残酷的多。多少打工妹涌进纺织五金厂,成为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庸庸碌碌终其一生;多少壮志未酬的技术精英找不到技术与市场的对接点,被迫放下架子,做一个普通的推销员。&br&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永远只是那些适应市场环境,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英。你或者看到了他的狗屎运,但是你却没有看到狗屎运背后的努力:那个摔跤的村长女儿并不是一生只摔一次跤,为何她选中了眼前这个司机,而不是那些围绕在她身边的其他追求者呢?&br&在资本主义时代,信息、资本、贸易快速流动,每一天都有很多机会在我们周边涌现,就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去冒险。想要获得个人前途的成功,我们首先就要尊重这个社会的发展规律,然后适应它,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获得成功。&br&&br&时代在进步,随着中国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内陆的产业转移和沿海的产业升级。&br&你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种转变,否则你将被时代淘汰。&br&从2003年开始,珠三角首先感受到劳动力的短缺,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沿海的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叫苦连天。&br&到2009年金融风暴,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大量沿海工厂失去成本优势:要么被迫迁移内陆或者东南亚,要么倒闭关门。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br&从此之后,内陆地区得益于沿海产业转移,发展一日千里:这种机会,就像深圳在1980年代的满地机会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相信你在这场产业转移的高潮中具有当年深圳精英发现机会的能力,我建议你:不要去深圳了,赶紧收拾包袱,去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吧,大好前程,等待着你去开拓!&br&真的,深圳或者不合适你,你应该去更适合你的天地去开创你的事业。正如当年有无数的台湾人和香港人选择在深圳、东莞扎根创业一样,也同样有无数台湾香港人选择在本土发展。&br&&br&时代已经变了,深圳已经不是早年的一无所有,而是一座科技创新产业聚集的大都会。&br&那些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终究要被淘汰,无论我们如何不舍;那些位处这个产业链条上的人们,终究也将在深圳无处立脚,不是深圳被抛弃了,只是失去了竞争力的他们被深圳抛弃了。&br&这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是的,深圳的房价越来越高,我们的工资多年不涨,还在低处徘徊,究竟要多久,才能在深圳买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小房子呢?&br&我要告诉你的是:&br&如果你从事的是纺织、五金、电子这些低端加工业,你将永远没有机会出头,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内陆,那里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你;&br&如果你从事的是生机勃勃的新兴产业,智能手机、互联网、文化创意,那就要看你的位置了,你是在一家处于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新兴产业的竞争激烈而残酷,如果你是在一家小企业里混日子,譬如华强北的山寨机作坊,很快你就会发现混不下去了:既学不到技术,锻炼不了能力,又无法积累人脉,一旦企业倒闭,你就要失业了,前途茫茫,路在何方?我的答案是:趁着青春还在,赶紧转型。&br&如果你从事的新兴产业,又在一家生机勃勃的大企业里工作,那么我恭喜你:你的前程似锦,你就是深圳所需要的人才。&br&&br&深圳的低端产业在转移,但深圳的创新能力并没有失去:在中国产业创新的大浪潮中,深圳正处于时代的漩涡点。&br&中国的沿海地区各有优势:上海更适合跨国公司,传统金融行业、服务业人才;苏州无锡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制造业基地和研发人才,太阳能光伏产业欣欣向荣;杭州宁波是机械化工民营企业的重镇,山东辽宁是石油、重型机械的大基地,北京是国企总部基地,互联网文化中心,电影北漂一族的乐园,天津是航天等国家战略工业中心。&br&在中国产业崛起的大时代中,沿海地区各有各的精彩,深圳也不例外。&br&在我看来,深圳就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产业脊梁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过去是时代的领先者,未来也将继续保持。&br&你之所以感到深圳的优势在流失,是因为内陆地区快速追赶的势头让你迷茫了,低端产业的转移让你惶恐了,但是你没有看到深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势头:智能手机制造业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实现对台湾、日本同行的产业替换,华为、中兴、酷派在全球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很多山寨机作坊倒闭了,但是更多的具有零部件技术优势的企业在茁壮成长,他们是龙头企业下面的坚实齿轮,没有这个生态链条的成长,就不会有华为们的台前风光;还有前海的大开发,创业板的金融支持,私募基金大量扎堆,甚至美国的创客青年也在关注着深圳,来到深圳开始硬件创新、可穿戴式设备的创业。&br&深圳的创新精神从来没有流失,这里有全国最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适应时代浪潮的人留下来,失去竞争能力的人退出。&br&&br&在深圳产业转型,迈向创新之都的路上,低端产业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是时代的必然,有失才有得。&br&房地产的节节攀升也是市场规律的必然反映:正是因为有更多的人看好这里,来到这里发展,房价才会走高;无论通过什么样的行政政策打压,房价只会在短期内短暂下调,然后再次报复性反弹,直辖市这种行政计划思维更加不可行。你以为土地供应增加了,房价就会下降,事实上你除了在东莞或者惠州得到一个深圳的户口以外,不会有任何的分别,深圳市中心的房价该是那个价,仍是那个价。&br&保障房政策只会带给有政府关系的权贵利益,对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不会有任何助益,放弃幻想吧。&br&你看看美国的硅谷,不是直辖市,只是旧金山郊外几个县城的组成,房价却是全美国最贵的地方之一,和纽约曼哈顿相比也不逊色。只要产业经济继续欣欣向荣,房价必将继续走高,如果他停滞不前了,或者下跌,那也将是你要离开的时候了。&br&&br&对于一个科技创新中心来说,最重要的是市场思维,而不是计划思维。&br&计划思维只会让深圳作茧自缚,如果你爱深圳,就请不要再呼吁什么直辖、保障房之类的建议了。&br&深圳的成功,我再重申一遍:是政策的率先放开,而不是推动;是因为这里离香港资本主义社会更近,离北京计划经济中心更远;同样放开的四个经济特区,只有深圳获得了巨大成就,珠海厦门马马虎虎,汕头贫困落后——你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br&&br&对于那些正在奔赴深圳路上的年轻人,我的建议是:&br&1,真正了解你的能力所在,如果你是适合深圳科技创新产业的人,那你就来吧,这里有很多优越的工作机会等着你,你会获得与你的付出努力相适应的优厚薪水,锻炼技能,积累人脉,数年之后机会到来之时开创自己的新事业。房子,会在这个过程中水到渠成。&br&2,如果你认为你更适合在传统产业中淘金,那就趁着产业转移的东风,到西部大开发的广阔天地中去冒险吧。人傻,钱多,速来。
为什么广州/深圳能够晋身为一线城市,而天津、重庆、苏州这些GDP相近的城市不能?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肯定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层级。在我看来,一线城市,和二线的区别就是:在重要的产业经济领域内,是否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比如说,…
4361 人关注
712 个回答
12503 人关注
403 个回答
4897 人关注
130 个回答
217 人关注
2349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话银行密码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