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在纺纱技术上应做哪些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新

“经纬股份杯”全国环锭细纱机科技创新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 - 纺织展会 - 中华纺织网
“经纬股份杯”全国环锭细纱机科技创新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
起止日期: 至
国家地区:中国 江苏 无锡
展出地址:无锡紫京饭店
发布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上海工作部
联 系 人:孙佳瑞
联系电话:021-
联系传真:021-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中心中纺学& [2007] 10号&&&& 全国纺器信& [2007] 02号
“‘经纬股份杯’全国环锭细纱机科技创新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通知?为了在2020年前实现纺织强国的宏伟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完成我国纺织行业的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纺织机械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以显著提高纺织机械装备及器材总体制造水平,制造企业应加强细纱机及其器材、专件研制、开发能力,为提高细纱机工艺水平及成纱质量,开发细号、特别是高质量及多组份新型纱线奠定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各纺织企业及其设备状况不同,在技术改造实际中遇到了诸多的纺纱设备及纱线质量问题,需要进一步交流与探讨。为此,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中心、《纺织器材》杂志社在广泛听取各企业呼声的基础上,定于日~1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经纬股份杯’全国环锭细纱机科技创新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为企业及广大纺织科技人员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并聘请中、外资深专家做专题报告,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现场答疑,以不断提高我国纺纱新技术和新器材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我国棉纺工艺技术整体水平。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交流的盛会,也是纺织企业展示竞争力的舞台,将为纺纱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有创新的细纱机及器材、专件信息,以提高纺纱质量及利润,降低生产成本。希望广大企业安排技术、管理骨干积极参加。在此,特别鸣谢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次会议的冠名支持!1 会议主要议题1.1 细纱机的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1.2 现代细纱机牵伸型式、结构、性能的机理分析与不同加压型式摇架的性能对纺纱质量的影响;1.3 细纱器材、专件及其制造精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1.4 纺纱毛羽成因及减少的措施,新型导纱钩、隔纱板、气圈控制环的使用经验;1.5 上罗拉轴承结构、制造与装配质量要求及创新的探讨;1.6 纺纱机械波的种类、成因与器材、专件制造精度及安装质量的关系;1.7 前纺重定量、细纱大牵伸高效工艺对相关纺纱设备、器材的要求;1.8 集聚纺纱对牵伸器材、集聚机构专件的要求和维修保养方法;1.9 新型材料应用及新型纺纱器材、专配件的研究开发。2 会议特邀报告梅自强院士:纺纱器材、专件要着力开发新产品,提升质量水平唐文辉教授:现代细纱牵伸装置的技术进步与专件、器材的发展苏馨逸教授级高工:细纱牵伸纺专器材综述余桂林教授级高工:研制创新型聚氨酯纺纱牵伸胶辊技术特性和应用技术的初步探讨刘志祥高工: 细节管理,微观工艺,系统控制,出精品张一鸣教授:我国棉纺钢领的现状与发展及陶瓷钢领的探索3 优秀企业论坛无锡第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周晔珺副总:细纱器材、专件及其制造精度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徐旻总经理:牵伸器材、工艺与成纱质量山东华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高加平厂长:合理使用细纱纺专器材,提高产品质量4 专题技术讲座细纱机的新技术应用及发展: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 气加压摇架的特性分析: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细纱专件的技术进步:衡阳纺织机械厂 纳米材料对改善免处理胶辊纺纱性能的技术探讨:安徽八一纺织器材厂 钢丝圈领域的突破& 高端市场的新选择——NT钢丝圈纺纱性能浅析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怎样正确选择、使用吊锭和上销:慈溪市精伟纺机有限公司德国绪森板簧摇架的技术特性:上海三邵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开发高端纺机产品&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5 优秀论文交流 会议共征集论文100余篇,其中90余篇经专家评审入选论文集,分为:① 细纱机及专件技术进步与发展;② 纺纱器材、专件对提高纺纱质量的影响;③ 纺纱器材、专件制造技术与应用技术;④ 重定量高效工艺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理论基础和实践;⑤ 新型纺纱器材发展趋势及其研发5个议题在会上进行交流(入选部分论文目录见附件)。6 会议时间与地点时间: 日报到;4月10日~11日 大会、研讨、讲座、咨询和交流地点: 无锡紫京饭店(214072 无锡太湖西大道金匮西路底,电话: 8),交通: 火车站乘K67、K98、K53、72路公交车直达;距离火车站8公里,距离机场35公里。7 收费标准会务费950元/人(含食宿、会务、资料等),设备、器材、仪器等相关制造单位另缴纳会议赞助费2 000元(国外企业3 000 元)。8 主办单位联系方式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上海工作部&&&&&&&&&&&&&&&&&& 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中心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933号虹桥银城大厦&&&&&&&& 陕西咸阳渭阳西路37号24楼室邮编:200051&&&&&&&&&&&&&&&&&&&&&&&&&&&&&&&&&& 712000电话:021-/108&&&&&&&&&& 029-&& 传真:021-113026&&&&&&&&&&&&&&&&&& 029-& E-mail:&&&&&&&&&&&&&&&&&&&&&&&& &&& 联系人:孙佳瑞& 隋丽丽&&&&&&&&&&&&&&&&&&&&&&&& 白 雪& 侯水利手机:& &&&&&&&&&&&&&&&& &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全国纺织器材科技信息中心&&&&&& &&&&& 日-----------------------------------------------------------------------------附件:“经纬股份杯”全国环锭细纱机科技创新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部分入编论文1 细纱机及专件技术进步与发展经纬新型细纱机设计思路、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 孙照杰DTM129型细纱机结构特征及纺纱性能&&&&&&&&&&&&&&& 马佐里(东台)纺机有限公司&&&&& 朱& 鹏高速细纱机在国外的使用情况&&&&&&&&&&&&&&&&&&&&&&&&&& 山西鸿基实业有限公司&&&&&&& 高志毅瑞士高速环锭细纱机&&&&&&&&&&&&&&&&&&&&&&&&&&&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棉纺专业委员会&&&& 秦贞俊紧密牵伸压力抱合纺纱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前景& 河南濮阳三强纺织有限公司& 刘国卫 王& 铃 牛建伟&&& 浙江余姚诚信纺织机械配件厂 罗纳新《集束纺》的理论依据&&&&&&&&&&&&&&&&&&&&&&&&&&&&&& 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 陆宗源摇架加压的发展与展望&&&&&&&&&&&&&&&&&&&&&&&&&&&&&&&&&&& 棉纺手册编写组&&&&&&&&&& 刘荣清气动摇架的使用探讨&&&&&&& 河南豫北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杨宏君& 秋黎凤& 别红雨 王伟民国产气动摇架的现状分析&&&&&&&&&&&&&& 河南漯河双龙纺织有限公司&&& 肖自力& 贾兴悟& 陈玉珍紧密赛络纺纱技术在棉纺中的应用探讨&&&&&&&&&&&&& 江南大学&&& 杨丽丽 谢春萍 王兰兰 黄晶全谈借助细纱主机PLC改清洁吹吸风机运行参数&&&&&&&&&& 安徽东至华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方文中
2 纺纱器材、专件对提高纺纱质量的影响RoCoS紧密纺装置的纺纱实践&&&&&&&&&&&&& 山东德棉股份有限公司&&&&& 孙洪卫& 刘培义& 胡永智 纱线质量的新认识&&&&&&&&&&&& 河南豫北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杨宏君&& 《纺织器材》杂志社 秋黎凤浅析上罗拉轴承游隙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衡阳纺织机械厂&& 谢& 军新型下销、上销及相关工艺影响成纱质量的探讨&&&&&&&& 鹤壁同发纺织有限公司&&&&&&&&& 张相生细纱前后档胶辊直径搭配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河南延津纺织有限公司 马忠智 牛菲菲 丰明磊 贾宝珠细纱胶辊、胶圈与成纱质量&&&&&&&&&&&&&&&&&&&&&&&&&&&&&&&& 西安工程大学&&&& 李& 晶& 沈& 瑜细纱工序降低毛羽指数的实践&&&&&&&&&&&&&&&&&& 河南省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贺国庆& 吴勤霞纯棉精梳纱毛羽的产生与控制&&&&&&&&&&&&&&&& 山东枣庄鲁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倪敬状细纱后区附加压力棒上销改善成纱质量的探讨&&&&&&&&&& 安徽华源发展有限公司&&&&&&&&&& 惠志民钢领、钢丝圈对细纱断头和毛羽的影响&&&&&&&&&&&&&&&&&&&&& 棉纺手册编写组&&&&&&&&&&& 刘荣清对高速纺纱生产和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几个专件器材&& 北京博创伟业科贸有限公司& 杨致诚 杨阜生闭式悬锭锭翼纱疵成因及防治&&&&&&&&&&&&&&&&&&&&&&&&&&&& 无锡诚本纺机有限公司&&&&&& 袁景山使用软弹胶辊优化工艺提高成纱质量&&&&&&&&&&&&&&&&&&&&&& 河北邯郸德源纺纱有限公司&& 郭育新 细纱机上下销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山东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雒书华&& 张兰峰 德州学院&& 赵庆福浅议中区钳口隔距块规格大小与纱纺生活质量效果分析& 江西华源江纺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 汪冬喜圆盘式旋流纺输送管道流场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江南大学&&& 顾闻彦& 庄建国& 葛明桥附加压力棒曲线牵伸上销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江南大学&&& 苏旭中& 谢春萍& 杨丽丽 纱线毛羽影响因素的定性试验分析&&&&&&&&&&&&&&&&&&&&&&&& 西安工程大学&&&&&& 王花会& 孟家光合理配置牵伸区纺专器材& 提高纺纱质量&&&&&&&&& 新疆奎屯锦业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于& 洲
3 纺纱器材、专件制造技术与应用技术纺纱气圈的纱张力和钢丝圈质量计算&&&&&&&&&&&&&&&&&&&&&&&&&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周炳荣影响纺纱胶辊使用寿命的相关技术因素分析与生产实践& 河南濮阳三强纺织有限公司 刘国卫 薛大龙锭子油路循环分析&&&&&&&&&&&&&&&&&&&&&&&&&&&&&&&&&&&&&&&&&&&&&&&& 衡阳纺织机械厂&& 蔡金友现代纺纱系统合理定量配置与牵伸分配的探讨&&&&&&&&&&&&&&&&&&&&&&&&&&& 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亚麻/棉转杯纺纱及关键器材的讨论&&&&&&&&&&&&&&&&&&&&&&&&&&&&&&&&&& 兰州理工大学&&& 吴红玲BYL-791弹性胶圈在纤维素纤维纺纱中的实践&& 山东德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 雒书华 张兰峰 张建平锭子的使用与维护&&&&&&&&&&&&&&&&&&&&&&&&&&&&&&&&&&&&&&&&&&&&&&&&&&&&&&&&&&&&&&&&& 李学成钢领、钢丝圈在CJ 14.6 tex品种上的配套应用&&&&& 江苏仪征化纤纺织有限公司&& 葛& 兵 江大付胶辊间日常工作浅谈&&&&&&&&&&&&&&&&& 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棉纺织一工厂&&&&&&&&& 李学友浅析MS-63不处理胶辊的应用效果&&&&&&&&&&&&&&&&&&&&& 湖北省枣阳丝源纺纱公司&&&&&&& 徐& 建浅议槽木鱼形集棉器精梳纱纺应用技术效果&&&&&& 江西华源江纺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 汪冬喜集合器的应用与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山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 杨志清前区附加隔距块压力棒的使用及效果分析&&&& 江西华源江纺有限公司一纺分厂&&&&&& 蔡志勇& 陈名均& 聂发辉& 张军伟细纱前区附压力棒隔距块应用分析&&&&&&&&&&&& 浙江省常山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张& 毅 王东明 细纱牵伸部件改进能有效缩小锭间差异&&&&&&&&&&&&&&&&& 烟台银河纺织有限公司&&&&&&&& 张书江细特纱的毛羽控制措施&&&&&&&&&&&&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刘万宏&&&&&&&&&&&& 细纱压力棒上销的应用试验和分析&&&&&&&&&&&&&&&&&&&& 绍兴旺家纺织有限公司&&&&&&&&& 闫家政加强专件器材管理减少纱线毛羽的生产实践&&&&&&& 安徽阜阳华源纺织有限公司&&&&&&&&& 訾化林毛羽的成因分析与生产实践&&&&&&&&&&&&&&&&&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棉一分公司&&&&&&&&& 段素华细纱后区附加控制应用实践&&&&&&& 山东华龙纺织有限公司&&&&& 郑德选& 厉 彪& 苏精东 杨茂伟细纱后区附加压力棒上销牵伸的作用原理分析及实践&&& 陕西八方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安升立& 金 波 李岁望 高科军细纱后区附加压力棒上销工艺实践&&&&&&&&&&&& 湖南东信集团&&&&&&&& 王于京& 吴宗克& 刘克美细纱工序质量管理&&&&&&&&&&&&&&&&&&&&&&&&&&&&&&&&&&河南豫北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袁志刚重视关键棉纺专件和器材的应用与管理&&&&&&&福建省纺织工程学会胶辊协作组&&& 林寿凯免处理胶辊笔涂和板涂的探讨&&&&&&&&&&&&&&&&&&&漯河双龙纺织有限公司&&& 董剑峰纺锭轴承滚柱的圆度测量及误差分析&&&&&&&&&&&衡阳纺织机械厂&&&& 刘& 灿上罗拉轴承游隙质量控制初探&&&&&&&&&&&&&&&&&&&&衡阳纺织机械厂&&&& 张悠良浅析MS-63不处理胶辊的应用效果&&&&&&&&&&&&&湖北省枣阳丝源纺纱公司&&& 徐& 建4 重定量高效工艺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理论基础和实践 前纺重定量与细纱牵伸型式和胶辊胶圈纺纱性能的研试&&&&& 浙江双可达纺织有限公司&&& 倪士敏高效工艺与压力棒上销的应用效果&&&&&&&&&&&&&& 山东日照三银纺织有限公司&&&&&& 张传秀& 等重定量纺纱细纱牵伸工艺与专件配置的纺纱效果分析&&&& 江西华源江纺有限公司一纺分厂&& 陈名均& 张军伟& 聂发辉牵伸器材在“前纺重定量,细纱大牵伸”中的应用实践&&&&& 平顶山新天使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马幸巧
5 新型纺纱器材发展趋势及其研发应用纳米量级补强材料提高或改善免处理胶辊的纺纱性能&& 安徽八一纺织器材厂& 文& 皖& 李 勇优选NFR-W0358为纺制CJ 5.8 tex纱前胶辊的分析&&&& 河南豫北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杨宏君&&& 如东纺织橡胶有限公司& 吴国轩FA528细纱机后区牵伸陶瓷压力棒的开发与应用&& 陕西八方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刘俊杰& 高科军DDA、DDB型防尘细纱吊锭的特点及经济效益分析&& 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贺国庆& 刘江& 周海敏& 孙丽业关于推广应用细纱附加牵伸后区压力棒碳纤上销的试验浅析&&&& 广东省鹤山市美业棉纺织企业有限公司&& 刘加祥等紧密纺细纱机采用后区附加压力棒上销的工艺探讨&&&&&&& 山东德源纱厂有限公司&&&&&&& 耿建波集聚纺网圈的结构创新&&&&&&&&&&&&&&&&&&&&&&&&&&&&&&&&&&&&&&&&& & 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 陆宗源新一代棉纺高速锭子&&&&&&&&&&&&&&&&&&&&&&&&&&&&&&&&&&&&&&&&&&&&&& 昆山拓普纺机专件有限公司& 朱德昭& 几种集聚纺网格圈的性能测试&&&&&&&&&&&&&&&&&&&&&&&&&&&&&&&&&&&江南大学&&&& 苏旭中& 谢春萍& 高小亮---------------------------------------------------------------------------附件二:会议回执“经纬股份杯”全国环锭细纱机科技创新及纺纱器材、专件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参会回执
&单位名称&:
&详细地址&:
&电&&& 话:
&&&传&& 真:
&需要会议专家答疑的问题:
为了便于安排参会代表的食宿,请于4月1日前务必将回执邮寄或传真至主办单位:021-029-
对于此展会进行咨询和留言
中华纺织网全国服务热线
纺机:021-
家纺:021-
中华纺织网全国销售热线
江苏:025-
广东:020-
上海:021-
阅海专业网站群:纺织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纺织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2年工作总结
您当前的位置:&>&&>&
&  新一代纺织设备技术创新产业联盟自2009年9月成立已经三年多了。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纺织设备&专项的基础上,更广泛地吸收了相关产、学、研、用单位的参与,以传统纺织机械技术进步和可靠性提升、产业用纺织机械规模扩张的需求和节能减排设备推广为导向,以提升纺织机械行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组织模式,共同开展新一代纺织设备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与装备的研发,突破新一代纺织设备发展障碍,实现产、学、研、用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机结合。日&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并接受国家科学技术部等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为了满足成员单位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需求,联合了行业内外优势资源,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开展技术交流与技术培训,并根据行业需求,组织44个单位合作研发产业共性技术,共同形成3个纺织工艺产业链,突破本单位发展中的技术瓶颈,申请并承担了3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得政府经费支持9618万元,研制成果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增加收入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2012年度开展的主要工作
  1. 进一步完善联盟组织机构建设
  联盟目前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明确,作为一个正常运作机构最基本的财务和人事管理不具备独立运作的条件,影响许多工作的正常开展。本联盟目前各项工作完全依赖牵头单位扶持,法律、经济、人事地位均无法独立运作,财务管理和人员管理主要依附于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以联盟名义承担的国家科技项目虽得到国家科技部的批准,但财务运作却存在很多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联盟决定开始着手在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础上,建设联盟服务平台,成为实体运行机构。将联盟秘书处设置于此,以保证联盟秘书处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目前由联盟牵头单位出资在无锡市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设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新办公楼建筑主体已经完工,进入室内装修、搬迁阶段。在完成搬迁后,将联合联盟内相关单位共同出资建设,形成联盟依托实体,以利顺利开展工作。
  2.深入调研、加强沟通、明确工作目标,调整联盟成员,增加凝聚力
  2012年联盟秘书处多次前往上海、山西、浙江、山东、江苏、重庆等省市,走访联盟相关单位,认真听取企业意见,研究联盟工作的重点内容,并按联盟章程调整联盟成员,使其更具有行业代表性、技术前瞻力。
  2012年按照联盟协议章程,对联盟成员进行了调整,联盟成员由2011年的41家发展到2012年末的44家单位,其中企业34个,大学5个,研究机构3个,其他类别单位2家。联盟成员联合了行业内外优质资源,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开展技术交流与技术培训,共同研发初产业共性技术,形成3个纺织工艺链。成员单位具备行业技术水平代表性,更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突破行业技术发展瓶颈。
  3.推进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各项目
  2012年,以联盟形式实际运作了四年的&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纺织设备》重点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以联盟名义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纺织行业(苎麻、针织、涂布)装备数控化应用示范&课题正式启动;同时,由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已经启动了一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碳纤维多层织造装备及技术研发》项目正在按计划执行过程中。
  4.针对纺织机械行业重点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并组织开展前瞻性研究
  联盟选择钢丝圈表面处理共性技术作为切入点,组织了行业内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及生产企业12个单位联合攻关,解决了企业个体研发力量不足,技术突破力度不大的难题,及重复投入问题。
  在前瞻性研究方面,选择碳纤维多层立体织造作为研究目标。碳纤维多层立体织物是纤维织物的高级形式。它是一种由连续纤维在三维空间按照一定规律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纤维增强骨架,受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备的技术关键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前沿发展方向。为突破国外封锁,开发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装备,我联盟组织行业内外优质资源,联合开发
的&碳纤维多轴向经编机&、&碳纤维三维多层角联机织设备&和&碳纤维立体管状织造设备 & 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5.组织学术交流、探讨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产业发展趋势
  &智能化纺织成套设备&是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以工信部联规(号文发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八大类标志性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之一;国家科技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以国科发高(号文发布的《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十二五规划》,提出在纺织机械等五大重点行业&开展数控技术在重点行业的应用示范&;国家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以工信部联装(号文发布的《&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则要求重点围绕包括纺织机械在内的产品等实现数控化集成。2012年10月,联盟编写完成了高端新型纺织机械产业和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发展对策研究报告。
  发展高端纺织技术装备包括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高性能纤维成套技术工艺装备、产业用纺织品装备、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技术装备、高性能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等高端纺织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二、2012年度取得的重要成绩及新的技术突破
  1.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及取得成果
  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将以&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为主的&发展新型纺织机械&列为振兴装备制造业要实现重大突破的16个关键领域之一以后,一方面,纺织机械行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推进产业化促进纺织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另一方面,国家对纺织机械工业也给与了大量支持。2007年以来由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组织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纺织设备&重点项目开始实施,共有20家集团、企业、大学参加此项目,项目总投资2.85亿元。2011年与2012年纺机协会又分别组织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碳纤维多层织造装备及技术研发》项目和《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纺织行业(苎麻、针织、涂布)装备数控化应用示范课题,共有21个单位参与课题研究,研发总投入1.6亿元。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纺织设备&重点项目》2012年末完成验收
  根据国家科技部国科发计(2008)74号《关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节能低耗机电产品与装置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的批复》文件要求,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纺织设备&重点项目(2007BAF24B00)由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组织承担,
该项目设有9个课题,21项任务,经费预算28500万元,其中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4825万元。2012年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
  项目完成情况
  该项目自日启动以来,研制完成了数字化单眼自调匀整高速并条机、数字化多轴伺服驱动精梳机、智能型机电一体化无梭织机、智能化针织机械控制系统与装备、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和现代自动连续化棉纺万锭生产示范线等,实现了纺纱生产过程连续化,主要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控制,提升了重点纺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研制完成了数码喷射印花设备、自动化印染检测与生产系统、涤纶超细纤维高速纺丝卷绕和加弹成套设备、聚乳酸纤维工业化装备设计软件包及非织造布设备,对提高纺织工业技术进步与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项目执行期内,研制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等71项,研究成果涵盖了纺织工业整个加工工艺流程。共申请各种专利161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48项,国外专利4项;已获得专利授权103项,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项;成果转化应用数144项,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2项,企业标准15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科技论文10篇。项目研制的新产品大多数已进入市场销售,受到用户好评。日,国家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一代纺织设备&重点项目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织单位&&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所做的项目执行情况及财务执行情况汇报,审查了相关验收材料,并进行了质询。经认真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主要考核指标达到项目任务书要求,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日,国家科技部批准&新一代纺织设备&重点项目通过验收。
  项目取得的成果及其发挥的作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制成果对传统的纺织产业技术升级发挥了极大带动作用,同时对于高度开放的竞争性行业,&新一代纺织设备&项目也较快带动了纺织机械行业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在传统纺织机械领域,成功开发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柔性化的生产线,试点研发&无人化、少人化&成套流程工艺装备,在提高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工难的问题上贡献突出。
  (1) 项目的成功研制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有极大带动作用。
  围绕项目总体目标,在本项目执行期内,通过对项目中普遍存在的共性技术,依据具体的课题不同特点,利用集团优势、产业集群的优势,发挥纺机协会在组织攻关工作方面所具有的丰富资源和经验的优势,组织主机企业与关键零部件、专用基础件、控制系统研发单位和使用单位之间结成企业联盟,共同攻关、成果共享,成功研究了量大面广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纺纱关键设备、棉纺万锭示范生产线、智能型织造设备、具有节能、环保、减排、绿色生产新技术的印染设备,环保型差别化纤维及其非织造布成套生产设备。使我国纺织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2) 对纺织工业生产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等方面贡献突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新一代棉纺织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产品适应性强,具有高速、高产、高效的性能。目前国内纺织行业万锭用工大多在80~130人左右,采用高效现代化棉纺成套设备将使万锭用工降低到30人以下,每万锭每年可节约用工成本50%~70%。在织造挡车工的看台数量上,挡车工对机械式剑杆织机的看台数为2-6台,而对高速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的看台数为6-8台,对于提高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工密集型行业招工难的问题作用巨大。
  (3) 在提高纺织工业节能减排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与上世纪末相比,本项目研制的高效现代化棉纺成套设备万锭能耗降低10%以上,以每万锭年耗电600万千瓦时(加工J50S品种)计算,则每万锭每年可节约用电60万千瓦时以上,极大地降低了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项目研制的数字化自动筒子纱染色成套设备可实现节水27.8吨/吨纱、节电250千瓦时/吨纱、减排27.8吨/吨纱、节约蒸汽2.8吨/吨纱、染1吨干纱的节能数据为7吨软化水。
  采用项目中的数码印花系统,与同等产值的数码印花技术和传统印花工艺相比,在耗电量上下降了50%,在耗水量、染料使用量、水处理成本下降了30%,污水处理以后,达到一级的排放标准,总体工艺污染度下降90%。项目研究成果在节能降耗方面成效显著。
  经过四年的努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新一代纺织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产品适应性强,具有高速、高产、高效的性能,能够极大的提高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必将成为我国纺织设备的主流产品。开发的新产品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新产品产业化以后,能够大量替代进口产品,使国内纺织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技术改造,对纺织企业节能减排、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碳纤维多层织造装备及技术研发》项目顺利推进
  《碳纤维多层织造装备及技术研发》项目由中国纺机协会牵头,以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项目组织单位,项目设置3个课题,由产学研结合的6家单位合作承担,总投资9383万元,其中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3293万元,项目执行期为2011年至2013年。
  项目总体目标
  《碳纤维多层织造装备及技术研发》项目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中大型飞机、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航空航天重大科技专项需求为背景,以风力发电、船舶制造、自行车、汽车等高技术产业需求为牵引,立足我国资源,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制约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民两用复合材料骨架编织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碳纤维多轴向经编机及技术、多层角联机织装备及技术和立体管状织造装备及技术,填补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领域多层织造装备的空白,实现碳纤维多轴向织物、多层厚重织物、立体仿形织物、管状多层织物等新型复合材料骨架的机械化、自动化、批量化生产,提高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和复合材料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加工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围绕项目总体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流程中关键的碳纤维纺织加工机械设备和碳纤维多层织造示范生产线建设。根据项目的开发需求和总体研究内容,项目分解为3个课题:碳纤维多轴向经编机及技术研发、碳纤维多层角联机织装备及技术研发和碳纤维立体管状织造装备及技术研发。
  项目的运行机制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探索联盟机制,实现技术创新。课题研究在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牵头下,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纺织机械企业、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制品制造企业等组成专项&产学研用&技术创新联盟,以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和科研为主线,纺织机械企业为主体实施装备研发,碳纤维飞机复合材料配套件制造企业、碳纤维自行车制造企业和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制造与整车企业为应用对象,进行碳纤维制品的编织、预制成型复合材料制造,实现产业上下游的技术衔接、实验、试验、测试、分析。
  通过碳纤维制品装备与技术的研发,形成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基础研究、纺织机械制造企业提供装备研制、纺织企业进行碳纤维制品织造、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加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零部件和飞机、汽车、自行车等相关产业对新工艺进行应用验证,形成完整产业链,建立项目研发公共实验室、碳纤维制品装备研发中心、碳纤维制品生产试验基地,提高碳纤维制品装备的持续创新能力。
  项目执行情况
  目前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2012年该项目主要开展了课题产品试制、整机装配、控制系统的研发及调试,玻璃纤维产品的试制加工以及对整机各项指标进行测量等试验。现已基本完成整机空车调试,开始挂纱、试织,同时进行设计、工艺完善。目前该项目已形成部分自主知识产权。截止到2012年底,已获授权专利2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8项;申请受理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国外论文2篇。培养的硕士研究生2名。
  本项目的成功研发,将填补国内碳纤维多层织造设备的空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为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型纤维材料工业提供基础,带动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国防、汽车工业等多领域应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实施成功后,将能形成该项目产品的示范基地、中试线,为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
&纺织行业(苎麻、针织、涂布)装备数控化应用示范&课题开始实施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纺织行业(苎麻、针织、涂布)装备数控化应用示范&课题由中国纺机协会组织,以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牵头,由产学研结合的15家单位合作承担。课题总投资6670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1500万元,项目项目执行期为2012年至2014年。
  项目总体目标
  数控技术是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2011年11月国家科技部发布了《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其总体目标是以数控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为牵引,提高机械设备行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加机械设备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转型升级,大力促进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根据该《规划》精神要求,2012年科技部组织启动了《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一期项目》,由中国纺机协会组织,以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牵头承担了该项目中&纺织行业(苎麻、针织、涂布)装备数控化应用示范&课题,该课题涉及数控化苎麻工艺技术装备、数控化针织加工设备、高精密涂布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3个研究方向。
  在数控化苎麻工艺技术装备方面,通过对苎麻脱胶后水理、牵切、梳理、成纱、晶变加工等工序的联合研究和开发,研制具有生物技术或高效煮练助剂的苎麻脱胶新技术设备、苎麻带状精干麻工艺技术设备、苎麻牵切纺纱技术与装备、苎麻高速精梳机及梳并工艺设备、高速苎麻粗纱机、苎麻纤维纱线晶变改性加工成套装备。形成数控化的苎麻生产线。
  在数控化针织加工设备方面,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用于传统纺织机械,实现高端针织设备的全数字化和智能化控制,替代国外进口。研究针织装备各部件的控制原理,研发立体提花贾卡经编机、五针道电脑全自动横机、双面移圈电脑控制圆纬机,并开发相应的集成控制系统、花型设计系统、实时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高档针织装备的智能化生产。
  在高精密涂布装备方面,设计开发并制造完成高精密涂布生产实验生产线;研究开发高精密涂布头结构及其制造精度实现的关键技术、高洁净度的涂布材料干燥的关键技术、高精密涂布的自动检测及自动控制技术、高精密涂布的超洁净度工艺流程实现的关键技术、涂布基材送料系统同步行走及基材涂层表面保护技术;建立高精密涂布在适应多种材料及产品的工艺参数及精度等级要求数据库。开展高精密涂布装备系统集成应用及产业化示范,突破国外对该产业的技术垄断性,
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
  项目的运行机制
  项目采用&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模式,走院校与企业联合攻关的道路。由协会负责组织协调,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项目各方分工明确,又密切联系、互相借鉴帮助,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由于项目研究内容较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根据研究内容技术难点分为独立的研究单元,分别由不同的课题参与单位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将各自取得的成果逐步分级投入生产,并进行检验和改善。项目成果的管理与权益分配本着独立完成的项目成果各自所有,合作完成的项目成果双方共有的原则实施,有关知识产权权益分配件合作单位联合协商。
  项目执行情况
  2012年课题启动以来,研究了可提高苎麻品质,改善其纺织染性能的苎麻纤维纱线晶变改性技术、苎麻前处理生物脱胶技术;完成了数控化针织加工设备整机机械及电气结构设计、核心装置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多辊精密涂布技术成果已经在多功能涂布复合设备以及无溶剂涂布中进行初步应用并形成新产品,封闭式微网辊涂布技术已经在涂布生产线中进行应用并形成产品。该课题现已申请专利20项,发表论文9篇,培养研究生8人。
  2.针对纺织机械行业重点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在纺织机械行业中,钢丝圈是环锭纺细纱机、捻线机的关键器材之一,它直接影响纱线的捻度、断头、毛羽等,通常钢丝圈在使用过程中与钢领之间是一个摩擦副,运行中存在比较严重的磨损现象,其对国产设备产品寿命和质量影响极大。
  因此,我联盟选择钢丝圈表面处理共性技术作为切入点,组织了行业内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及生产企业12个单位联合攻关,解决了企业个体研发力量不足,技术突破力度不大的难题,及重复投入问题。
  项目中试是在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进行,尝试了不同条件(油浴、水浴、两种粒径的PTFE、不同的温控条件、不同的搅拌速度、镀液的二次使用、热处理等)下对样品的复合镀,实验中对于T9钢的Ni-P-PTFE复合镀小型试验结果较好,经过反复实验,得到了放大实验时适合钢丝圈复合镀的工艺条件。
  中试实验样品的表面质量、硬度、耐磨性分别采用金猫公司500倍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仪、自制磨损实验机上进行观察和检测。
  复合膜厚度、粒子粒径、PTFE与NiP的共沉积状态、复合膜成分分析采用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和检测。
  现已完成项目中试,效果良好。
  三、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联盟的法律、经济地位不明确
  联盟目前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明确,财务和人事管理不具备独立运作的条件。本联盟曾试图通过北京市科技局登记注册,但由于联盟属于全国性质,成员单位来自全国各地,不符合北京市科委关于北京地区成员单位大于50%的要求。2012年起,联盟成员试图落实联盟实体,建立新的联盟服务平台,目前还在运作中。
  2.联盟内成员单位的协调性
  有部分内部成员对联盟作用存在不同意见,应进一步建立信任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并及时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项目的协调管理和运作。
  3.联盟知识产权和资源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4.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进也需要创新
  创新的设计和研究是否能达到更好的产业化效果?联盟在市场开拓及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有待加强;解决思路是提高市场敏感度,顺应产业升级,进行有效的设计和研究,进而开发出推动生产力较大进步的技术与产品。
  四、2013年度的工作设想
  1.发展高端纺织技术装备,加强纺织机械行业重点共性技术研究
  在继续执行、完成所承担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的同时,加快、加深高端纺织技术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数控一代&、&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的发展和研究得到了国家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了解企业、研究院所、高校在高端纺机装备、专业基础件、制造工艺、基础研究等方面已经和即将开展的研究项目,我们将在联盟成员内征集数控化、智能化和涉及节能降耗、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研究的纺织机械产品、联合机(生产线)、制造加工生产线,以及纺机专用基础件、制造技术和基础研究等项目,并合集编写《高端纺织机械产品与专用基础件研究与推广名录》,作为纺机行业年重点发展研究项目。
  2.进一步发挥新一代纺织设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研究探索技术创新模式
  加快纺织机械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完善和扩大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服务内容,建设联盟公共研发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利用联盟依托实体,发挥国家检测中心的引领和监督作用,以纺织行业的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引导,结合行业振兴和战略性发展构架,创新产学研用结合模式,推动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新的合作关系,使新一代纺织装备技术产业创新联盟更有生命力。
  3.推进知识产权和资源共享力度
  在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开放的联盟服务平台,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检测中心等与企业签订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协议,提升企业科研开发能力。
  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技术标准及标准化与科技研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上升。以标准为纽带,聚拢产业资源,共同制定国际、国内、行业技术标准,可以带动联盟知识产权工作,增强对产业的引领、市场准入能力和新市场打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纺纱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