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是中国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体系吗

当前位置: >>
外媒惊呼: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
全球震动!
  可怜的山姆大兽,这次遭遇了:
  的笑里刀------剐皮割肉;
  的绵里针------剔髓挑筋。
  亚洲的人口这么多,协助亚洲各国规划将来的基础建设,也是挺好的。
  很可悲,自己的国家命运却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是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会是另一番情景
  当今世界,只有中国的理念和处世哲学才能促进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平等多元的世界的形成,这是西方一神教特别是上帝代言人永远无法做到的。
  外媒惊呼: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 全球震动!
  “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昨天,中国主导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昨天迎来了几位来自欧洲的创始成员国。英国金融时报昨爆出新闻称,继英国之后,、和三个欧洲大国决定加入亚投行,这一消息立即激起全球媒体的热烈讨论。现在这个名字上冠以“亚洲”名称的银行似乎越来越可能成为一个首次由中国主导的、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的发端。
  欧洲盟友的“背叛”长期以来力阻盟友加入的美国不无光火。美国政府周二敦促任何国家加入中国主导的开发银行时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该机构在避免腐败、保障工人权利和环保方面是否能够坚持高标准。但是,除了日本明确暂不加入亚投行,韩国和随时可能成为“墙头草”。
日,亚洲21国在北京签约成立亚投行。
  一些西方媒体大谈这一时刻对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挑战,而中国国内则有不少人担心中国在亚投行的影响力或因欧洲大国的加入而被“稀释”。但多数中国学者认为,这种稀释是亚投行开放和透明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晓晨、说,这些欧洲大国的加入正说明亚投行不会是“中国的工具”,这正是与美国独霸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最大的不同。
  欧洲盟友纷纷“背叛”美国
  “欧洲官员们表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均已同意效仿英国,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重创了美国试图阻止主要西方国家加入该银行的努力。”英国《金融时报》17日爆出这一消息迅速在世界媒体和金融界掀起巨浪。报道称,欧洲的决定代表着奥巴马政府的重大挫折。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是其极力创建新国际金融和经济机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这将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和美国谁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经济和贸易规则的日益激烈的争论中,这一直是一个中心议题。
(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军图连连看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法德意成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
  “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昨天,中国主导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昨天迎来了几位来自欧洲的创始成员国。《金融时报》昨爆出新闻称,继英国之后,、和三个欧洲大国决定加入亚投行,这一消息立即激起全球媒体的热烈讨论。现在这个名字上冠以“亚洲”名称的银行似乎越来越可能成为一个首次由中国主导的、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的发端。
  欧洲盟友的“背叛”长期以来力阻盟友加入的不无光火。美国政府周二敦促任何国家加入中国主导的开发银行时要三思而后行,要考虑该机构在避免腐败、保障工人权利和环保方面是否能够坚持高标准。但是,除了明确暂不加入亚投行,和随时可能成为“墙头草”。
  一些西方媒体大谈这一时刻对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挑战,而中国国内则有不少人担心中国在亚投行的影响力或因欧洲大国的加入而被“稀释”。但多数中国学者认为,这种稀释是亚投行开放和透明的表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晓晨对《环球时报》说,这些欧洲大国的加入正说明亚投行不会是“中国的工具”,这正是与美国独霸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最大的不同。
日,亚洲21国在北京签约成立亚投行。
  欧洲盟友纷纷“背叛”美国
  “欧洲官员们表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均已同意效仿英国,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重创了美国试图阻止主要西方国家加入该银行的努力。”英国《金融时报》17日爆出这一消息迅速在世界媒体和金融界掀起巨浪。报道称,欧洲的决定代表着政府的重大挫折。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是其极力创建新国际金融和经济机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这将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和美国谁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经济和贸易规则的日益激烈的争论中,这一直是一个中心议题。
  正当各方记者纷纷寻求欧盟与法德意等国官方表态时,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欧洲议会议长17日在北京表示,他欢迎英法德意这四个国家加入亚投行,他称“我认为参与是件好事。参加的国家越多越好。”几小时后,法国证实,法国正寻求加入亚投行。该官员还强调,德意两国也持同样立场,三国已达成一致。在德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与德国方面举行首次中德高层财经对话后发表共同声明称,中德认为亚投行可以为亚洲提供基础设施资金发挥重要作用。德国希望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成员国,中国对此表示欢迎。
  不少中国专家认为,英法德意第一次公开表态考虑加入亚投行,未来有多大变数,还有待观察。陈晓晨认为,自从英国宣布希望加入亚投行以来,美日等国已经从半公开阻挠变成公开的阻挠,因此不能排除今后还会有变数。3月31日是意向创始会员国申请的截止期,如果签署了协议,除非撕毁协议,原则上就不会变化了,毕竟这代表着国家信誉。
  对于众多盟友的“背叛”,美国显得十分无奈。美国财政部发言人16日晚称,美国承认在世界范围内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但任何新成立的机构都应“吸收国际社会一致制定的高标准”,亚投行的新成员国应该“努力采取这些同样的高标准”。17日正在韩国访问的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拉塞尔也表示,亚投行从启动阶段起在治理结构等方面就应该采取“高标准”。韩联社称,拉塞尔的言论体现出美方对韩国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负面态度。
  英国驻华使馆官员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英国首相卡梅伦认为英国决定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符合国家利益。英国驻华使馆18日将举行记者会就细节进一步与中国公众沟通。这名官员称,英国是第一个宣布希望加入亚投行,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西方大国。英国认识到基础设施投资是世界的一个“短板”,亚投行的设立有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潜力。他说,英国一直处在帮助亚洲发展的前沿,英国也是中国对欧投资的重点国家。英国希望成为处理西方与中国关系的领导者。  另据腾讯财经昨日报道,亚投行官方网站昨日低调上线。在“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中,除了上周刚刚加入的英国,韩国也占据一席之地。不过该网站随后无法登陆。
亚投行官网昨日低调上线,短暂运行后下线,意向创始成员国一栏中惊现韩国
  中国作用会被“稀释”吗
  美国《赫芬顿邮报》称,“一些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等欧洲国家决定加入亚投行就是这样一个重大事件,这预示着美国世纪的结束,亚洲世纪的开端。”文章说,美国不能主导世界历史了,新的力量正在崛起。像其他多数中间力量一样,英国决定与中美两国都保持合作。这也是生存的需要。如果英国不好好利用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力量,可能就会在21世纪走向边缘。
  “世界要当心了,中国正试图克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LIVEMINT网站称,中国牵头组建的金砖国家银行只限于五国,而亚投行除了亚洲成员,还会对所有国家开放。报道称,亚投行的经济目标也浸透着北京的地缘政治目标。它具有将世界政治和经济重心从西方转移到中国的潜力。此前,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不愿改变:意大利投票权大于印度,法国的投票权大于中国。文章还写道,亚投行创建规则的谈判还没结束,不清楚是否会遵守“一人一票”的规则,如果遵循平等的投票规则,将会限制中国的地位。不过无论如何,中国在亚投行是占主导地位的,因为文章开头的一句话是:中国正在体验自己的布雷顿森林时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于1973年崩溃,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仍是世界重要机构。
印媒报道截图
  当然,西方大国加入亚投行还有另外的考虑。英国财政大臣日前表示,“英国加入亚投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国融入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体系,而不是鼓励北京方面在没有西方国家参与的情况下继续推进”。在中国国内,不少人则担忧,大量吸引西方金融大国加入亚投行会使中国在亚投行的地位和作用被“稀释”。人大重阳研究员陈晓晨说,之前亚投行绝大多数成员都是渴求资金的发展中国家,而几个欧洲大国是作为出资方加入的,因此中国出资比例和发言权肯定会被稀释。不过,作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人们不必担心这会影响中国的作用,毕竟能真正提供大量资金的国家并不多。
  陈晓晨说,这种稀释并不会对中国利益产生损害,因为这种“稀释”体现了亚投行最核心的理念―开放和包容。这一点正是中国牵头组建亚投行与美国独霸IMF和世界银行的根本区别。在IMF中,仅G7就占据40%的董事会席位,且美国以极少的出资却要霸占85%的否决权。他说,现在西方有人担心亚投行为中国利益服务,亚投行当然会考虑中国利益,但它不会只考虑中国利益,主要还是为中小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提供支持。
  “华盛顿应该怎么做”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萨曼莎?鲍尔16日在访问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时,批评欧洲盟友削减国防支出,在亚洲安全事务上不积极作为,不好好配合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有消极抵抗之嫌。“让美国酸楚的不仅是欧洲盟友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在经济领域欧洲盟友更是主动向亚洲靠拢。”美国《世界政治评论》16日刊文这样表示。
  “看上去华盛顿精心打造的联盟逐步瓦解。”美国外交关系学会网站16日刊登学者文章大声疾呼:“华盛顿现在该怎么办?”文章列出了以下选择:一,继续施压盟友不要加入亚投行;二,加入亚投行;三,放弃这个议题。作者认为,选择继续施压盟友显然是个亏本生意,耗费政治资本试图劝阻其他国家加入亚投行是不明智的;选择三则是让亚投行沿着自己的轨道升降,美国袖手旁观。正确的选择是第二个,因为美国只有获得了亚投行中的席位才能在里面发挥作用,同时还能确保帮助美国公司得到机会。文章称,现在加入很难不损伤美国的脸面,但美国可以从公开积极看待亚投行做起。
  澳大利亚《商业旁观者》网站17日刊登评论文章认为,“不应孤立中国银行”。文章写道,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商界领导人对美国试图破坏中国的新国际经济倡议表示担忧。虽然中国这么做不会只是出于乐善好施,而是为了推动它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但亚洲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正面临巨大赤字,而中国既有经验也有资金解决这一难题。报道称,问题的核心是怎么看待中国崛起。华盛顿试图牵制中国,这与美国此前呼吁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表态相差甚远。美国的偏执浪费了打造一个有中国参加的真正的多边机构的绝佳机会。这是华盛顿阻碍中国崛起又一证据。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需要让华盛顿的朋友们反思这种做法。
  观察者网小贴士:
  截止目前,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31个,包括、文莱、、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哈萨克斯坦、、老挝、马尔代夫、、蒙古、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阿拉伯、、、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未做最终决定:
  韩国、澳大利亚
  明确暂不加入:
(责任编辑:HN006)
03/16 10:0403/18 08:0403/18 07:5603/18 07:5603/18 07:5603/18 07:5603/18 07:5603/18 07:48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财经快评:亚投行不是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物
来源:新华网 作者:金旼旼 
3月25日在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宣布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后,有海外媒体提出“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已经到来,认为已经运行了71年的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被中国倡导建立的新秩序取代。这一说法夸大其词,也不合现实。
所谓布雷顿森林时刻,指的是1944年7月二战即将结束之际,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代表齐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架构。这次会议决定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行前身)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大国际机构。加上1948年生效的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前身),形成国际经济治理的三大支柱。这一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二战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主导地位的确立。
虽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放弃美元对黄金钩挂的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受重创,但世行、IMF和世贸组织至今依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银行前行长罗伯特·佐利克也曾一再强调,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未解体,而是在不断演进。
世异时移。几十年风云变幻,全球经济现实版图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既有的经济治理体系面临的改革之需日益迫切。
在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后,世行和IMF均着手改革,给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多话语权,这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自我演进的例证。当然,其演进速度没有跟上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例如中国经济产出已占全球的16%,但在世行只拥有4.42%的表决权。
长期以来,中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改革者。但毋庸讳言,该体系改革的进展不令人满意。亚投行的出现正是对现有秩序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现有秩序的一种改革激励。而IMF2010年作出的旨在提高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话语权的份额与治理改革方案,因美国国会的阻挠,迄今仍未实施。
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上发言时表示:“亚投行对世行、亚行(亚洲开发银行)是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进,而不是颠覆。”
如今的亚洲经济活力四射、发展潜力巨大、投资需求旺盛,任何单一机构都难以满足该地区的发展需求。因此,亚投行将和其他多边开发机构一起合作推进该地区发展。正如金立群所说,“我们相信绝不会发生互相‘踩踏’的事件”。
此外,从全球秩序的历史演化经验来看,目前讨论“中国的布雷顿森林时刻”显然不合时宜。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才是时代的正脉。这也正是中国倡导创设亚投行的初衷和依据。
不可否认,倡议建立亚投行,的确是中国将自己经济发展硬实力升华为更多地区话语权软实力的尝试,中国也将逐步承担与其国力相称的更多国际责任。可以有充分理由相信,亚投行将为地区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从而增益世界经济。编辑:
对《财经快评:亚投行不是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物》表态
对《财经快评:亚投行不是中国版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物》发表评论
·····
·····
·····
·&&·&&· &&··
· ···· ··· ··
··········英法德意加入亚投行引发的震荡:致中美全球攻守异位-凤凰新闻
英法德意加入亚投行引发的震荡:致中美全球攻守异位
反做空研究中心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将于3月26日至29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召开。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9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继2010年、2013年习近平第三次参加该论坛。
据洪磊介绍,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奥地利总统菲舍尔、印尼总统佐科、尼泊尔总统亚达夫、斯里兰卡总统西里塞纳、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赞比亚总统伦古、澳大利亚总督科斯格罗夫、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荷兰首相吕特、卡塔尔首相阿卜杜拉、瑞典首相勒文、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泰国副总理兼外长塔纳萨等外国领导人将应邀来华出席年会。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17日也向媒体透露,出席本届年会的其他国家领导人规模将超过历届年会。这充分显示了各国领导人对此次论坛的重视程度。
近日,中外媒体关于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话题持续升温。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先后出访东南亚时提出了筹建亚投行的倡议。亚投行定位为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时隔一年,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于2014年10月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决定成立亚投行。随后,印尼、马尔代夫、新西兰、约旦、沙特阿拉伯、塔吉克斯坦等国相继宣布加入。今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卢森堡等欧盟国家,其后也纷纷表示同意加入亚投行,亚投行的“朋友圈”日渐壮大。与之相对的,如美、日、韩等国家对于是否加入亚行仍然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
“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了,除去2014年时的亚洲诸国外,以英、法、德、意诸国为代表的“G7”要员也开始转向这个名义上是“亚洲”的机制来,更不消说早就暗送秋波的首尔方面。这种变化让北京无意间见证了历史的流转。当初在大西洋沿岸的世界经济中心,而今正在转移到太平洋岸边。  西方世界开始惊叹北京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事国恐怕没想到这个天地翻覆的机会竟来的如此快。美国把“同盟国”强行纳入二战战后的全球经济体系,依靠布雷顿森林会议后的一系列国际组织和相关法案才经营出了当下的规模。相比之下,中国还没来得及做些强制措施,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就争先恐后冲到北京的旗下,把中国的标准扣在头上,作为此后比较大小的重要依据。这让北京的脸上浮现了扭曲的笑容:他原先只想在亚洲拓展客户的。  很显然,时代变了。当欧洲在美国处无利可图,在中国处却可以得到甜头时,“亚基投行”新盟员的出现其实只是时间问题。一个具备颠覆性意义的时刻已经到来,英、德、意、法甚至韩国的涌入意味着中美在世界经济游戏规则主导中历史性的攻守异位,中美之间的态势也大有可能因此陡然转个180度。 
 布雷顿森林美国优势的根源  七十多年前,揽下二战遗产的美国利用近60%的全球黄金储备建立了自己的标准,把残破不堪的世界各主要国家聚拢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在这面美国的大旗下,伴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出现,入盟各国自然可以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但这种支持的关键是以美国拥有全球近六成的黄金储备为最终前提的。破落的大不列颠在欧战之后已经难以维持英镑的名誉,贪婪的美利坚粉碎了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为英联邦留存最后一点面子的尝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由此也出现,成了可为美国私用的公器。  对于在欧战期间生产力遭遇严重毁坏、缺乏生产资产的欧洲老牌工业列强们来说,虽然布雷顿森林的规则过于严苛:美元短缺的现状让入盟各国继续陷入经济不对称的状态。对此,美国展开了与这一体系的配套措施“马歇尔计划”。在同期配套建立的“欧洲经合组织”等内生经济体的协力下,到1952年铁幕升起前,欧洲各主要工业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39%,出口增长达到200%,进口增长约为33%,经常账户更实现盈余。这也就意味着,尽管在这个时候美国用了强,但这对于其加盟国终究得先是一件好事:全球各大经济体由此从收支困难的泥淖中彻底跳了出来。否则,这个体系从最初开始就会出现崩解的痕迹。  作为布雷顿体系的直接产物,黄金由此疯狂的涌向北美大陆,美国占有的黄金几乎达到全球的四分之三。尽管此后美国黄金储备的总量再也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更因为美国在黄金储蓄与美元霸权地位的迷思,在二十多年后,“史密森协议”的出现更意味着如此体系在东方尤其是中国叙事里的“崩溃”。但美元至今仍是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时至今日,美元还是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的角色。即便西方世界已经发现了美元霸权地位赋予的食利特性,他们自己却也一时拿不出一个“超主权储备货币”机制来给美国与美元套上笼头。  事实上,在北京拿出“亚投行”之前,各国圈内人士面对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留问题往往只想来个“改革”。大家都表示自己并不想挑战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往往只用“建立一种国际机制”来搪塞。这一种趋势在胡、温的时代就颇有代表性。各国要人大拍其胸脯,称要“对美元的发行进行控制”,准备“建立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一个不断调整的运行机制”,使之能够公平地、合理地、最大限度地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但要如何做起,这就不免显得大伤其脑筋。美国对于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优位终究是难以轻易撼动的。 
 历史的车轮北京重铸秩序的野心  北京在国际社会里向来想不以“讨厌鬼”的形象示人,这也让中国在面对类似的经济难关时总想表现出一种“重铸秩序”的情状。譬如上届政府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就八面玲珑地既表达了目的,又委婉的显示了野心。北京高呼要“通过国际合作,克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逐步完善国际金融秩序”,进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时间,震天的战鼓就在北京敲响。  一旦中国的体系出面维持秩序,这就意味着中国、俄罗斯、印度等“金砖”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调整战后的IMF、世行的治理结构,让第三世界国家在其中有更多发言机会,也给美元上了笼头。换言之,如果北京的努力真的达成了“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加强金融体系监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等目的,这个克服了“布雷顿森林弊端”的体系想来也未必是当初那个“布雷顿森林”里的造物了。而从这里看去,如果北京要营造一个在中国叙事体系里看着“相对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留给他的选择恐怕也只剩下自己重起炉灶,与美国在另一条战线大战,而非小家子气地把IMF与世行搅得鸡犬不宁。  这样一来,当“亚投行”从地区性的组织变成全球性的机构后,在“金砖国家”、“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机制中积累了足够经验的北京终于有了个在意外中黄袍加身的机会。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称谓,北京的体系就突然因此呈现了。它暂时没有改变当下美国建立的各种规则,但至少已经是北京乐于见到的这样一个机制:它开始真刀真枪地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争夺支持者。  北京的诉求也意外的契合了苦于美元无人压制的欧洲发达国家的愿望。英、法、德、意各方虽然未必会全力支持北京,但多了这种北京机制后,至少长期以来由一个主权国家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面就会得到明显挑战。美国的中央银行来决定货币发行,让全世界被动接受的局面也会因此一去不复返。  当然,北京的新机制其初心到底不是帮发达国家出头,它的基本目的恐怕还是得落实在扶助亚洲的第三世界国家身上。长期以来,IMF的贷款来源是会员国认缴的份额。认缴份额越多,相应国家的发言权也越大。由于欧美各国在IMF中占有的基金份额多,长期以来,IMF就被控制在欧美国家的手里。当以第三世界国家自居的中国开始为相关国家发声时,新兴市场国家从中国体系里得到贷款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了。这一点也是“亚投行”为其他十几个亚洲国家紧密跟随的最根本原因。  此外,中国作为经济体的吸引力恐怕也是全球发达、不发达国家选择北京体系的最终原因。中国人还在谦虚,欧美分析人士就已经指出北京体系是一种“国际社会已经建立的最高标准”。虽然包括沈大伟在内的很多学者最近在揭露中国崩溃的秘辛,可从当下这种众星捧月的架势来看,中国几乎成了疲软无力的全球经济的先导引路人,这种势头和美国在71年前从英国手中夺取了全球经济的主导权时一样猖獗。到了这个份上,北京所要做的也许就只剩下丢弃让自己显得毫无自信的自谦,拿出一点经济大国的胆气来。  很快,领袖的桂冠随着时代的潮流要从自由女神的头顶飘落到北京上空。当世界各国用脚投票决定游戏的主人时,与其说中美的攻守易位或许都显得过时。时代时刻在变,对于国家来说,除了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最主要的还是国家利益。中美之间的风水轮流转已经见证了这一点,伴随历史的车轮碾过,也许今天的人们会为目击历史而自豪。
正在载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