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赔付炒股满仓是什么意思思?

炒股大赚小赔的几个绝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炒股大赚小赔的几个绝招
炒​股​大​赚​小​赔​的​几​个​绝​招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劣后」是个什么概念?经常用于什么场景?
信托?有限合伙?基金?什么情况下用?
按投票排序
泻药。好久不回答问题了,趁着假期鞭策自己一下。我不是学法律出身的,对于法律上的一些条款限制并不甚明了。但是劣后在金融领域是一个经常被用到的概念,以下仅仅是我个人在实践中的一些理解(layman's perspecitve :))。什么是劣后?劣后与优先是一对孪生兄弟,这是在金融产品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风险/收益安排。我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了优先/劣后结构,但是他一定是一个天才。一般来说,从收益来说,优先级会保有相对确定且封顶的预期收益率;而劣后级没有确定的收益率目标,在最简单的优先/劣后结构中,支付完优先级的收益之后,产品投资所产生的一切剩余收益都归属于劣后级。当投资发生损失时,首先由劣后级吸收,如果劣后级被完全损失,才会损失到优先级。因此,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劣后级代表了风险最高的那一份,而优先级则是相对低风险的那一份。优先/劣后结构有很多变身或者进阶版本~~~比如抵押贷款证券化中常见一种优先(senior)/夹层(mezzanine)/劣后(equity)的结构。国内有一个类似产品,就是2012年(2013年?记不清了。。。)上汽财务公司发行的上元系列个人汽车贷款ABS。它的现金流遵循一个Waterfall原则,也就是还完了优先级再还夹层,再还劣后级。其中优先级和夹层级的收益是固息的,这样就导致优先级收益有两层保障,评级大为提升。。。AAA。。。。如果客户需要,优先级还可以被做成完全固息、确定期限的AAA债券产品,而夹层级则吸收所有住房抵押贷款的早偿风险(prepayment risk,个人贷款中最常见的一种特有风险)。保证优先级的收益现金流和存续期稳定,牺牲掉夹层档的现金流确定性。而大部分的违约风险则将由劣后级来吸收。这就有点扯远了。总结来说,优先/劣后结构里面,投资的风险/收益被重新分配,变身成为风险较低但是收益确定的优先级,以及风险较高但是收益较高的劣后级。为什么要采用优先/劣后结构?任何一种金融产品,最终都是要投资到一种资产上去获得收益(否则就是旁氏骗局。。。),而任何一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都一定会服从某一种概率分布。是的,哪怕一个票面确定的本币国债,持有到期后的预期收益率理论上也是一个概率分布,具体原因参见导致LTCM覆灭的俄罗斯国债违约和导致万国覆灭的国债贴息(两个极端的例子)。真实生活中的个人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对于收益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期望。优先/劣后结构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优先级投资者对收益率的确定性要求。而对于劣后级的参与者来说,优先/劣后结构则满足了他们对于杠杆的需求。由于优先级投资者无法参与预期收益率之外的收益分配,对于劣后级来说,优先级其实就是一个固定利率的融资来源。只要劣后级投资者认为产品投资具有很大可能性获得超过优先级收益率的资产回报,那么他们就可以获取远远超过自身投资份额的回报。对于一个足够分散的投资组合来说(无论是股票、债券、贷款、票据、大宗商品还是房地产),由于预期收益率的概率分布会接近正态,只要劣后级的比例设置合理(相对投资组合波动率),优先级的收益率可以得到极大保障。在实践中,国内的监管也允许优先/劣后结构下的产品,在宣传时对优先级使用“预期收益率”,而收益不分层的完全主动管理产品份额则被禁止使用。国内金融产品中常见的优先/劣后结构首先是资产证券化产品了。如果没有收益和风险的重新组合分级,就完全不会有资产证券化产品。其次是分级基金。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基金公司宣传时不会才去“优先”、“劣后”的用词,一般来说,他们会被分别称为“稳健”份额和“进取”份额。理财产品。很多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证券的银行理财产品在结构上会通过集合资金信托构建优先/劣后结构,劣后份额的投资人同时也是产品的管理人或者投资顾问。另一种是被异化的优先/劣后结构,也就是融资性信托/资产管理计划。发行这一类产品的机构一般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或者融资来源枯竭的工业企业。一般来说,投资者只认购这类产品的优先级份额,年化收益率8%-15%,而融资人自身认购产品的所有次级,表达了偿还债务的善意。虽然整个产品的结构和收益规定都与普通的优先/劣后结构相同,但是由于融资性信托的借款人是单一的,因此风险也是单一的,所以实际上是一个0-1分布。一旦发生违约,无论是否有劣后级,优先级都会出现损失(参见近年所有发生信用事件的信托违约,它们清一色采用了这种异化的优先/劣后结构)。但是,由于采用了优先/劣后的结构,这种融资性信托仍然能够对其优先级份额推广预期收益率,这就是一个监管与现实的差异了。
楼上二爷已经回答得很详细了,我再补充下。简单点说,劣后就是投资组合中的一种安全垫,投资组合亏完劣后的本金之后才会开始亏优先级的本金。当投资组合超过预期收益,优先端的资金仍然收取固定回报,剩余收益都给劣后端。当投资组合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则劣后端资金会用来补贴优先端,以保证优先端的收益。相当于优先端把钱“借”给劣后端,对劣后端而言是一种杠杆操作,杠杆比(优先劣后比)越高,赚钱的时候劣后端就赚得越多,同理亏的时候劣后端就亏得越快,这跟炒期货、融资融券是一样的道理。假设一个结构化融资产品,优先劣后比为10:1,优先端收益固定为10%,那么大致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如果整个投资组合最终综合收益超过10%,则优先端资金赚取的收益,每超过10%一个百分点,都会给劣后端在10%的基础上增加十个百分点的收益,假设投资组合整体收益是11%,则劣后端最后的收益是21%;2、如果整个投资组合最终收益是10%,则优先劣后端的收益都是10%;3、如果投资组合最终收益大于0但小于10%,则劣后端则要将自己的收益和本金贴给优先端,以保证优先端的收益,这个例子中,当投资组合的收益为0时,劣后的本金就得全部贴给优先端了,再亏的话,优先端10%的收益就无法保证了,甚至开始侵蚀本金。因为对房地产及政信类信托接触比较多,下面详细谈谈这类信托的结构化设计。假设某个房企集团拿了一块地10个亿,房企通过给项目公司股东借款10个亿将土地款付清。现在准备通过信托融资套回5个亿。那么信托可能会这样设计:成立一个10个亿的信托计划,项目公司土地抵押,集团担保,优先端向社会投资人募集5个亿,劣后端5个亿由该集团公司用其对项目公司的5个亿债权来认购,或者房企去找5个亿的过桥认购劣后进信托户兜一圈,反正最后5个亿还会回来。用《让子弹飞》中县长筹钱打土匪的例子来理解这种信托结构是再合适不过了:县长上任,得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缴税捐款,他们交了,才能让百姓交钱。得钱之后,将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县长就是信托公司,豪绅就是房企,百姓嘛。。就是百姓。10个亿的信托资金给房企后,房企的5个亿就回来了。其实这笔融资就是房企抵了价值10个亿的土地,跟信托借了5个亿,抵押率50%。信托干的就是一笔简单的典当行的买卖,那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主要是为了包装信托产品方便销售。没经验的投资人一看优先劣后比1:1,感觉这个安全垫好厚啊,完全没有侧漏的风险,买买买。房地产信托的增信与风控措施其实是比较简单无脑的。关键就是“多重保险”。即要求每一单项风控措施看上去都能保证借款本息。集团为项目公司融资担保,那么就要求集团的现金流要能覆盖所有债务的本息,如果经营性现金流就能覆盖本息那简直堪称完美。土地抵押,抵押率50%,这在一、二线城市还是非常保险的,出现极端情况要处置土地的时候,打折打到5折还没人要的情况还是极少出现的。等等,不过,当整个楼市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大集团被火烧连营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土地因为太贵,真到火烧眉毛的时候却难以变现。当然了,目前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虽近尾声,但还没停,不过中国房地产捡钱的年代已经结束,就像股市一样,以后房地产的机会都将会是结构性的。
得票数最多的答案说的已经非常好了,补上一个通俗的例子便于非专业人士理解,如有错误,请指正~------------------------------------------王小明是个炒股高手,据小明自己统计,他炒股的资本增值率在每年15%左右,但他总觉得只拿自己的钱炒股挣的不够多。有一天,小明找到了煤老板李富贵。王小明:李总,最近股市很活跃啊,大家都说牛市要来了,我这里有一个特别好的计划,咱俩合伙炒股,一起挣钱怎么样?李富贵:王先生啊,我听说过你,大家都说你年轻有为,是金融界的新秀。你好好给我说说你的方案,不要觉得我不懂金融就糊弄我啊~小明:哦是这样的,我现在有1000万,自己炒着股票也挺舒服的,但是李总你也知道,股市上那都是大鱼吃小鱼,1000万也就是个大点的散户罢了,我想,咱们按照3:1的比例出资,你出3000W,我出1000W,再加上操盘由我来出力,这样咱们就有4000W了,很多事办起来就方便了。李富贵:这个我明白,小王你操盘我还是很放心的。不过说句不好听的,我听说股市风险很大啊,一不小心就赔光了。我一向不太喜欢风险,如果赔了咱们怎么承担损失呢?王小明:我准备按照现在金融行业广泛使用的优先/劣后结构来,你当优先,我当劣后。具体来说,赔了先赔我的那1000万,等我的1000万赔完了再赔你的。而且如果你还怕有风险的话,等赔完了我的1000万,你有一次机会选择收回你的3000万,这样你就损失不了了。李富贵:这么好?你不是在忽悠我吧?虽然我不懂金融,但我也知道风险和收益对等的道理。嗯……既然这样的话,那赚了钱一定是你拿大头吧?王小明:赚了钱的话呢,是这样分配的:如果最后收益低于8%,咱们直接按出资比例分钱;如果高于8%,你的3000万所获得的高于8%的部分都归我。小明暗暗算了算:(如果最后收益15%,那么你的3000万份额就拿8%,我的1000万份额除了拿本身的15%之外,我还能拿另外的3000万的7%,合起来我能拿到1000万的36%这么多)李富贵:嗯……听起来还不错……咦不对啊,亏了的话我一分钱收益都没有,挣了钱也没我的份,我最多只能拿8%,你这个方案我没法接受,你至少得给我保本保收益吧?王小明:这个嘛……也行,那不管赚了赔了,不管赚多少,你的3000W都拿8%收益你看怎么样?李富贵:这样还凑合……哎哎不对啊,这不就相当于我按照8%的利息借你3000万炒股了吗?王小明:这么说其实也没啥错,很多基金的优先份额真的就是包装成债券,银行理财等形式卖出去的~李富贵:8%的利息也挺高了,也不是不行……对了,我听说股市上有个东西叫融资融券,也可以借钱炒股,利息也差不多是8%,你干嘛不去融资呢?王小明:李总你有所不知啊,首先融资只能融一倍以内的,我有1000万,只能融到不到1000万,没法再多融了,其次融资之后只能买蓝筹股,哪有跟你合伙这么灵活~李富贵:这样啊……那我可不能这么轻易借给你了,如果收益达到8%以上,超过部分的收益我要分成,就分20%好了~王小明:李总这你就不地道了,我一点没蒙你,你还不念我的好……这样吧,收益率8%改成7%,我再给你超出部分20%的分成,你既有稳定的收益又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样总行了吧?李富贵:嗯……行吧,你们搞金融的就是点子多~
应该是相对于优先权的。通常优先权先行收益和清偿,劣后权后收益和清偿。但是优先权风险小,收益不如劣后权大。劣后权风险大,收益也更丰厚。在项目损失时,优先权部分先行清偿,劣后部分自然就等于“贴钱”保证优先权投资人收益。通常发生于信托中。信托公司会把产品设计为大部分优先权,小部分劣后权,通常我看到的例子中,信托产品购买人(投资人)都是购买优先权部分,而融资人持有劣后权部分。
不是粤语 你好 么。。。求折叠。。。
可以理解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清算时先清算债权,剩下的才是股东的。当然这么解释是很粗糙的,严格的定义楼上都有。
简单来说,劣后与优先相对,亦即在偿付优先度上排在优先级/普通级之后。常见的如分级基金,假设一个债券基金分A、B两级,A级是优先级,B级劣后。如果基金出现亏损,A级将优先得到偿付,B则在A级得到收益后才被偿付(具体额度、分级方法取决于基金条款)。简单来说,A级风险较低,B级风险较高。(当然,较低的风险也是放弃部分期望收益获得的,因此A的价格会比B高)。一般而言,劣后部分会被基金自身或者投行持有,很少卖给普通投资者,因为其风险比较高。投行以低价接过这些高风险class后,可以对其风险进行部分或全部对冲,取得其想要的风险收益组合。
仅对优先/劣后结构的历史做一点介绍,具体内容上面都解释很清楚了,若还不明白,找本有关结构化产品的书看看就好了。言归正传,优先\劣后结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垃圾债市场随着CDO的发明逐渐而出现,但当时的CDO并不火,直到遇到了CDS这个大杀器,真是春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次贷危机什么的都是后话了。至于CDO这是哪家天才机构发明出来的,我想对美国垃圾债市场历史有所了解的人而言,这也不言而喻了。
“你先撤,我掩护!”劣后有限合伙人就是那个掩护的。当然掩护风险大,战利品人家拿得要更多。股票如果跌了,赔钱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股票如果跌了,赔钱是什么意思
但是这个赔钱就有点疑问了就是如果我在10元的时候买的?这对我是个很大的疑问?那是不是传说中的补仓呀,买后跌到8元,希望股友们帮忙怎么有人说要补钱又有人说不动,那我是不是要补回2元去?还是如果一直跌,不动是不是把本钱亏了就算了不用再赔钱了,把自己的10块钱跌没了就停了呢,还要继续补钱的吗,是这样吗升了卖出有钱赚我就知道呀
提问者采纳
只获得800元这么说吧。 就是说你一开始付出1000,现在跌倒2元了;20=6元,你10元买入100股.至于补仓。少的那200元就是你赔的。这样股价从2元涨到6元你就不赔钱了,不买也可以),花了1000元。然后你8元卖出,就是说假如你10元买了100股,你为了使你的成本降低。 也就是你现在以6元的价格持有200股了。你在2元的位置又买了100股(当然。这么说你明白了么,这纯属自愿。这样你的成本就会变成 (10*100+2*100)&#47,只收回800.导致亏损200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股票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炒股满仓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