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一颗核桃树树每年消费多少钱

您当前的位置:
镇安核桃村里话丰收
  炎炎夏日,记者一行走进了素有&柞水核桃第一村&之称的柞水县蔡玉窑镇银碗村,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苍翠碧绿的核桃树,连绵起伏的核桃树布满了整个沟沟岔岔,这些郁郁葱葱、大大小小的核桃树把银碗村晕染成了绿色的海洋。
&&& &我现在种了4亩190棵核桃树,按每棵树打3斤核桃,我这4亩核桃园每年可收入1万多块钱,比种庄稼要省力气,收入还高,真是我们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柞水县蔡玉窑镇银碗村的王大爷高兴地对我们细算了这笔收入账。
&&& 像王大爷这样的核桃大户,银碗村里有很多家。朴实的村民一见到我们来采访,都争着把我们带到他们家的核桃园里去看核桃树的硕果。在村民江海涛的核桃园里,我们看到每颗核桃树挂的核桃果很多,果实累累的核桃把树枝都压弯的快垂到地上了。江海涛告诉我们,从每年核桃结发芽到结果,他都很悉心的照料着,核桃树对他来说,就像是他的孩子。他也对我们算了一笔账,除去给核桃树施肥的钱,他每年的收入都在万元以上,要是遇上丰收年,他的收入已突破了两万元,就这还不算县上给的退耕还林的补助。
&&& &在柞水县,类似这样典型户几乎各村都有,村民们改良了多年来的核桃树品种的老化和零星栽植、只栽不管的传统观念,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政策的支持下,这才竞相开辟出了核桃生产的新天地。&柞水县林业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柞水在全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中,以发展核桃产业为平台,以建设万亩标准化核桃园为目标,全年实施三条流域5大类32个项目建设,整合资金30118万元,其中切块资金14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1584万元,整合自筹资金17134万元,全部投入核桃产业开发,从而有效提高了支农资金整合效益。到2010年底,全县共栽植核桃23万亩,其中良种建园面积2万亩,退耕还林连片面积2万亩。现有挂果树7万亩,年产量2300吨以上,产值3680万元,户均核桃收入1000元,人均核桃收入300元,核桃已成为柞水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核桃产业也发展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线客服 | 电话: |QQ: |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2:00 14:00-18:00
常年法律顾问:
市场总监:杨长铎&&电话: QQ: 技术总监:李俊&&电话: QQ:
商洛消费信息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covered.
地址:陕西省商洛市北新街10号
陕ICP备号技术支持:|||||||||||
最新播报:
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调查:地市级副职每年消费40万
题:一个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奢侈化现象调查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 出门坐车要“四环”(奥迪)、酒店住宿要五星……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山西、江苏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呈现出铺张浪费、挥金如土的恶性态势,一个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以上、经济好的要100万以上,尤其是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公私不分、集体性职务消费等腐败行为,造成公共财政奢侈浪费惊人,亟待重拳遏制。
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惊人
“一把手吃喝不愁,其它人发愁吃喝,有时连办公经费都难以保障。”某贫困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反映,目前公款消费已经成为一些领导的特权,由于缺乏监督,浪费腐败严重。
手机及话费、差旅费、公车及车修车燃费、招待费、参观考察费……一些干部和群众反映,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名目繁多,数额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超标换车,违规买房,一餐吃个几万元都不在话下。更有甚者,一人当官,全家享受,全族沾光,搭车消费、集体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
“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不亚于餐桌上的浪费。”山西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说,享受公费医疗的一些领导干部本人往往要求用最好的药,医院从讨好、巴结或者关心领导的角度出发,也会给其推荐最好的药、最好的检查、最好的服务等。比如,有的领导仅得了一个普通感冒,就要求吃好几种药,并且要求住院输液。无形中造成了更多医疗资源以及财政资金的浪费,对领导本身也不好。前几年,有一位退休省级干部住一次院花费高达300万元。
记者在中东部多省采访时,没有一位干部能够说出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确切数字,即使是分管财政的干部也往往难以准确计算,更多的则是讳莫如深,或避口不谈。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一个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以上,经济好的要100万以上。但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只是职务消费的基本数额,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三辆车,一辆轿车,一辆越野,一辆商务车,加上秘书司机、公车私用等,跑车烧油维修人工开支等浪费惊人。
职务消费为何日益奢靡?
职务消费是干部因所任职位和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开支总称,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本来无可厚非。专家指出,职务消费之所以成为腐败的温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制度不健全,长官意志随意性巨大。一位县委书记认为,一把手不能直接分管财务,但制度建设却形同虚设,怎么花钱,一把手说了算,其他领导根本不让插手。主要领导的绝对权力,导致了职务消费的随意性,从而引发效防效应。记者在某贫困乡采访发现,书记乡长的座骑均是将近20万元的新款帕萨特,问其资金来源,书记嗫嚅道:“东挪西凑,想办法呗。”其实除了吃拿卡要,还要挤占其它开支。
二是个别干部腐败需要,盲目攀比之风影响。一位接待办主任说,一些干部往往打着职务消费的旗号,请客送礼拉票贿选,特别是往上级领导手里送,他升官才有希望,是结“政治联盟”腐败所需。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盲目攀比,吃喝玩乐,生活挥霍无度,有的甚至还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或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绝。
三是不装腰包的腐败导致处罚“法不责众”。河北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长刘日说,职务消费范围不清、标准不明,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律不查,这就造成诸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有关部门查处起来难,且有法不责众之嫌。。
四是“小金库”屡禁不止为职务消费添薪加柴。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大量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还依然存在,“小金库”或变质小金库使得许多领导干部有钱花、敢花钱。
专家认为,过度的职务消费,在单位,挤占的是其它干部职工的钱;在全社会,挤占的是人民的财政资源,意味着改善民生财政的弱化。这种“挤出效应”,消耗了巨大的国家财富,助长了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必将惹得民怨沸腾,最后损害的是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危害不可谓不大。
用刚性制度遏制职务消费乱象
专家认为,职务消费中的种种怪象,成因错综复杂,主要是制度不规范、运作不透明、监督不得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刚性约束机制,用铁的手腕坚决查处职务消费的腐败行为,是当前极为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河北某市探索职务消费包干制。当地一位副市长说,他一年60万元额度,基本花不完,还有余钱支援分管的穷单位。“现在大家比着少花,多花了觉得面子上不好看,秘书们月月都算账。”
河北大名县委书记边飞认为,有额度总比没有额度强,大包干起码能减少支出50%。可采取人手一卡,卡上定额,个人包干使用,超支自负,节余滚存到来年或按比例奖励给个人。
此外,遏制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铺张浪费之风,可实行单位发票双重实名制度。贾康教授建议,凡职务消费的发票,不仅要开单位名称,还要在发票上注明开票人姓名。这样既可以明确消费行为经办人、责任人,又可以促进实报实销。也可把职务消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范畴,领导干部必须定期在民主生活会上公布消费情况。这样,就有可能减少“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嫖赌全报销”现象。
还有一些专家建议,将职务消费的行政成本列入干部业绩考核。长期以来,政府官员唯GDP是论,只讲产出不讲成本。完全可以建立完善行政评价体系,将行政成本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中,将过去的“业绩等于GDP”,调整为“业绩等于GDP减去发展成本”。(记者杨守勇、凌军辉、王圣志、苏晓洲、晏国政、李鹏翔、周科采写)
[责任编辑: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超40万元·南方日报数字报·南网
A06版:时局·环球/九州
A01版 要闻
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奢侈化现象调查——
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超40万元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专电&出门坐车要“四环”(奥迪)、酒店住宿要五星……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山西、江苏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呈现出铺张浪费、挥金如土的恶性态势,一个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以上、经济好的要100万以上,尤其是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公私不分、集体性职务消费等腐败行为,造成公共财政奢侈浪费惊人,亟待重拳遏制。&&&&现象??超标换车,违规买房,一餐吃个几万元&&&&“一把手吃喝不愁,其他人发愁吃喝,有时连办公经费都难以保障。”某贫困县农业局工作人员反映,目前公款消费已经成为一些领导的特权,由于缺乏监督,浪费腐败严重。&&&&手机及话费、差旅费、公车及车修车燃费、招待费、参观考察费……一些干部和群众反映,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名目繁多,数额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超标换车,违规买房,一餐吃个几万元都不在话下。更有甚者,一人当官,全家享受,全族沾光,搭车消费、集体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公费医疗造成的浪费不亚于餐桌上的浪费。”山西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说,享受公费医疗的一些领导干部本人往往要求用最好的药,医院从讨好、巴结或者关心领导的角度出发,也会给其推荐最好的药、最好的检查、最好的服务等。比如,有的领导仅得了一个普通感冒,就要求吃好几种药,并且要求住院输液。无形中造成了更多医疗资源以及财政资金的浪费,对领导本身也不好。前几年,有一位退休省级干部住一次院花费高达300万元。&&&&记者在中东部多省采访时,没有一位干部能够说出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确切数字,即使是分管财政的干部也往往难以准确计算,更多的则是讳莫如深,或闭口不谈。&&&&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一个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以上,经济好的要100万以上。但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只是职务消费的基本数额,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三辆车,一辆轿车,一辆越野,一辆商务车,加上秘书司机、公车私用等,跑车烧油维修人工开支等浪费惊人。&&&&原因??制度不健全、盲目攀比致使职务消费日益奢靡&&&&职务消费是干部因所任职位和履行职务而引起的开支总称,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本来无可厚非。专家指出,职务消费之所以成为腐败的温床,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制度不健全,长官意志随意性巨大。一位县委书记认为,一把手不能直接分管财务,但制度建设却形同虚设,怎么花钱,一把手说了算,其他领导根本不让插手。主要领导的绝对权力,导致了职务消费的随意性,从而引发效仿效应。记者在某贫困乡采访发现,书记乡长的坐骑均是将近20万元的新款帕萨特,问其资金来源,书记嗫嚅道:“东挪西凑,想办法呗。”其实除了吃拿卡要,还要挤占其它开支。&&&&二是个别干部腐败需要,盲目攀比之风影响。一位接待办主任说,一些干部往往打着职务消费的旗号,请客送礼拉票贿选,特别是往上级领导手里送,他升官才有希望,是结“政治联盟”腐败所需。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盲目攀比,吃喝玩乐,生活挥霍无度,有的甚至还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或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绝。&&&&三是不装腰包的腐败导致处罚“法不责众”。河北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长刘日说,职务消费范围不清、标准不明,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律不查,这就造成诸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有关部门查处起来难,且有法不责众之嫌。&&&&四是“小金库”屡禁不止为职务消费添薪加柴。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大量预算外和制度外资金还依然存在,“小金库”或变质小金库使得许多领导干部有钱花、敢花钱。&&&&专家认为,过度的职务消费,在单位,挤占的是其他干部职工的钱;在全社会,挤占的是人民的财政资源,意味着改善民生财政的弱化。这种“挤出效应”,消耗了巨大的国家财富,助长了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必将惹得民怨沸腾,最后损害的是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危害不可谓不大。&&&&应对??用刚性制度遏制职务消费乱象&&&&专家认为,职务消费中的种种怪象,成因错综复杂,主要是制度不规范、运作不透明、监督不得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刚性约束机制,用铁的手腕坚决查处职务消费的腐败行为,是当前极为紧迫的任务。&&&&近年来,河北某市探索职务消费包干制。当地一位副市长说,他一年60万元额度,基本花不完,还有余钱支援分管的穷单位。“现在大家比着少花,多花了觉得面子上不好看,秘书们月月都算账。”&&&&河北大名县委书记边飞认为,有额度总比没有额度强,大包干起码能减少支出50%。可采取人手一卡,卡上定额,个人包干使用,超支自负,节余滚存到来年或按比例奖励给个人。&&&&此外,遏制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铺张浪费之风,可实行单位发票双重实名制度。贾康教授建议,凡职务消费的发票,不仅要开单位名称,还要在发票上注明开票人姓名。这样既可以明确消费行为经办人、责任人,又可以促进实报实销。也可把职务消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范畴,领导干部必须定期在民主生活会上公布消费情况。这样,就有可能减少“白条收据假发票,吃喝嫖赌全报销”现象。&&&&还有一些专家建议,完全可以建立完善行政评价体系,将行政成本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中,将过去的“业绩等于GDP”,调整为“业绩等于GDP减去发展成本”。
document.write('');您当前的位置: >
六个核桃_六个核桃多少钱一箱_文玩核桃树图片
作者:中国排行网&&&来源:十大品牌排名&&&时间:日
六个核桃图片 六个核桃广告图片 六个核桃包装图片 JPG,9KB,231_208六个核桃图片 六个核桃广告图片 六个核桃包装图片 JPG,456x304,174KB,268_178窝窝团 JPG,4KB,357_135六个核桃最新元素图片 JPG,300x402,169KB,190_254加强型六个核桃 创新升级,领航高端核桃乳 JPG,4KB,240_200六个核桃源文件 PSD分层素材 PSD分层素材 源文件库 昵图 JPG,216x308,231KB,184_262解码六个核桃营销之道一品类化战略 JPG,2KB,240_200六个核桃图片 JPG,2KB,347_139六个核桃源文件 海报设计 广告设计模板 源文件库 JPG,400x382,231KB,225_214国内核桃乳的几大品牌 JPG,525x700,44KB,190_254六个核桃 JPG,705x348,35KB,312_154六个核桃 JPG,640x480,128KB,254_190六个核桃 JPG,640x728,192KB,206_234六个核桃 JPG,500x375,192KB,254_190六个核桃让孩子在新学期一马当先 JPG,800x417,233KB,304_158六个核桃 JPG,500x375,231KB,254_190养元六个核桃创新生产工艺成为行业领军品牌 JPG,500x375,192KB,254_190揭秘六个核桃领跑植物蛋白饮料行业成功因素 JPG,1KB,268_178六个核桃批发南京首选哪家 JPG,500x375,134KB,254_190六个核桃超前占位及创新让河北养元更受消费者青睐 JPG,500x375,192KB,254_190六个核桃马年餐桌上的亮点 未来饮料市场的关键角色 JPG,500x375,131KB,254_190六个核桃马年餐桌上的亮点 未来饮料市场的关键角色 JPG,433x435,232KB,219_220六个核桃 JPG,727x491,231KB,266_180乡土品牌闷声发大财 农村包围城市的品牌之道 JPG,300x200,141KB,268_178六个核桃 JPG,500x375,231KB,254_1902014新春临近 六个核桃再推 顺 文化 JPG,300x200,128KB,268_178六个核桃 JPG,500x375,174KB,254_190六个核桃迎来年后新一轮消费高潮
延伸阅读:
本月热榜排行
热榜历史排行让下一代在干净的网络中成长告别 “末日 ”迎接新生
&&&&&&&&&&&&
一键分享:
专家:炒文玩核桃盲目跟风易上当
日 生活晨报
  核桃摊点前围拢着购买者。  “你把它天天握在手里搓,8个月之后肯定上浆了,到时候我800元收你的……”9月7日中午,在省城南宫古玩市场,一位核桃贩子如是“教导”一位新人,怎样才能使30元一对的麻核桃(即文玩核桃)增值到800元。面对炒文玩核桃能赚大钱的诱惑,许多人丧失判断能力,赔了钱。  案例>>>>>  轻信别人高价买树赔了钱  “行里管这种投资核桃生意的人叫‘盘客’,现在太原的‘盘客’真是太多了,这段时间去河北涞水的人非常多。”王涛是入行仅1年的“盘客”,9月6日上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去年投资32万元炒文玩核桃,结果今年不但没赚钱,反而差点把钱赔光。  “那些去涞水的人,挣钱的估计没几个,纯粹是扔钱去了。”王涛说,他接触文玩核桃纯属偶然,就是看见同事拿了一对核桃把玩,听说这东西可以增值后,就开始关注这个行业了。  王涛告诉记者,他和南宫市场的众多“菜鸟”一样,都是听说了所谓的“增值效应”后才成为“盘客”的,“卖核桃的说法都一样,就是花一些钱,买到品相不一的麻核桃后,经过一段时间把玩或培养,将新核桃玩出老核桃的样子,然后卖掉,就可以赚钱,而卖价一般都是原价的好几倍,绝对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王涛坦言,他对核桃兴趣不大,但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玩核桃,就投资了这个行业。  当初,王涛的“启蒙老师”、南宫市场的小贩老李告诉王涛,一般在市场里交易核桃肯定稳赚不赔,但仅限于“小打小闹”赚不了大钱,老李建议王涛去河北包核桃树,如果运气好,赶上了上品核桃,只要一挂果,马上就有人来收核桃,这样的收益很快,马上就能见现钱。“当时听到这样的说法简直兴奋到极点了。”王涛说,他马上筹措了32万元,不顾家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和老李于去年6月到麻核桃主产地河北涞水,花26万元买下了两棵核桃树,另外还花6万元作为日常维护的费用,雇当地的村民负责打理两棵核桃树。  然而,等到今年8月中旬核桃挂果后,结出来的果实却不如老李当时预期的那么值钱,“名义上结出来的是中等狮子头,但中等狮子头在当地太多了,我的核桃根本不值钱。”王涛说,他的两棵树的核桃撑死只能卖5万元左右,“我不可能自己把几千颗核桃全部把玩一遍,再等着增值啊。”王涛告诉记者,他在河北跑了快半个月,找遍关系才好不容易连核桃带树卖了15万元。回过神来的王涛说,感觉就和赌博一样,事后他再也没见过老李的影子。  调查>>>>>  摊贩:这是现在最赚钱的行当  9月7日中午,记者在南宫古玩市场发现,像王涛一样的“盘客”不在少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真正可以靠炒核桃赚钱的人寥寥无几。  随后,记者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坐在了一个卖核桃摊位前,任由摊贩给记者“扫盲”,于是便有了如下这段对话。  记者:这核桃怎么是绿色的?  摊贩:这叫“青皮”,把外皮削了之后,里面就是核桃了,你要买哪个我就给你削。  记者:听说玩这核桃能赚钱,具体怎么弄?  摊贩:你以前没玩过?  记者:没有。  摊贩:那好说,你看我这儿这么多核桃,你可以现在花800元买一对“狮子头”,我给你剥了皮之后,你就每天把玩它,等它外表被包了浆后,这个核桃就值钱了,到时候我花1500元收你的,你看怎么样?  记者:就这么简单?  摊贩:当然了,这是现在最赚钱的行当,而且这行当没风险,要不你看这么多人弄这个。  记者:包浆是什么意思?怎么鉴别核桃的好坏?  摊贩:刚长出来的新核桃表面只有浅浅一层包衣,对核桃的保护能力有限,而人的皮肤是可以分泌油脂的,通过不断地摩擦、接触,人手上的油脂渐渐涂抹到核桃上后,就会形成一层浆衣体,把核桃重新保护起来,同时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深,这样的核桃就愈发值钱,而决定核桃好坏的,除了包浆的匀称程度外,还有核桃的种类、颜色、外观造型等等,业内最值钱的“官帽”,一对可以卖到十几万元。  记者:那我如果买了你的核桃,我也完成了包浆的过程,我要想卖的话,应该怎么交易?  摊贩:你要想卖的话,可以拿到我这儿来,或者拿到别人的摊位上去,他们鉴定后,一般都会给你一个比较满意的价格,你放心好了小伙子,这买卖只赚不赔,绝对是现在投资的好项目,我一个小徒弟光靠炒核桃都赚了一套房的首付了。  一被骗男子和摊贩发生冲突  就在记者和摊贩交谈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坐到了记者旁边,只见他从怀里掏出一个陶瓷小盒,打开后仔细地解开里面的黄色锦缎,露出两个朱红色的文玩核桃。他说:“孙哥,这是我刚上好浆的,你给咱估个价呗!”说着,小伙子将核桃毕恭毕敬地递到了摊贩手中。“一口价,5000。”摊贩拿起核桃仔细看了半天,突然说出这个价,小伙子嘴角闪过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笑容,最终同意了这个价格。“你等着,我给你筹钱去。”说罢,摊贩便起身离开。  这时,小伙子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当时他买这对核桃只花了不到2000元,经过一年多的上浆把玩,没想到居然可以增值这么多。说着他还掏出手机让记者看他拍的其他核桃的照片,“投资核桃真是太值了,我都没想到收益能这么高……”  正说着,摊贩回到了小伙子面前,从包里掏出一叠现金,当着记者的面给对方点了5000元,小伙子高兴得乐开了花,临走时他又花2000多元买了两对核桃。  “看到了吧,干这个来钱很容易的,咋还不比你上班强?一年倒手几次,一辆车就出来了。”摊贩颇为得意地说。  随后,记者绕市场转了一圈,发现每个卖核桃的摊点前都围拢了一大批购买者。就在这时,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个摊贩发生了冲突,只见中年男子一脚踢散了地面的核桃,嘴里还大声骂道:“你们就是一帮骗子,不是说好一年回本吗?现在你倒是按回本价收啊,你怎么不收了呢?”男子告诉记者,他一年前从这个摊位买了6000元的核桃,对方当时承诺一年后这些核桃至少值10000元以上。结果他包好浆拿来准备变卖时,谁都说他的核桃不值钱,要回购的话,只值3000元。  揭秘>>>>>  原先5元一公斤现在十几万元一颗  山西嘉实收藏文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告诉记者,记者先前遭遇的一幕,按照太原话来说,就是“拉黑牛”。李勇说,现在南宫一带卖核桃的使用“拉黑牛”的招数非常普遍,底层的核桃商贩首先要确认购买者是否懂行,然后便展开攻势贩卖自己的核桃,如果看到对方犹豫,便会指示自己的“托儿”来助阵,记者遇到的那个过来交易的小伙子很可能就是“托儿”。李勇说,很多人受不了点钱这种直接的感官刺激,普遍都会花高价买下核桃,而至于何时变现,变现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卖核桃的三缄其口,绝对不会多说。  “把核桃放在手里搓一搓,就能增值好几倍,那不是哄鬼吗?”可问题是这么低级的谎言居然有人信,李勇还透露,卖核桃的人普遍善于察言观色,如果发现买家是有钱的“主儿”,还有发动攻势,“忽悠”对方去河北涞水包核桃树,这样的收益远比卖几颗核桃强。  “现在太原本地经营核桃生意的人和河北那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他们推销出去核桃树,就会从中抽成。如果投资人赔了钱,他们就会消失。”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如是对记者说。“太原正儿八经玩核桃的人就那么几个,而核桃却是要多少有多少,你说它能值钱到什么程度?”原太原市收藏协会会长王艾甫与记者谈起此事时一脸困惑。  王艾甫告诉记者,实际上真正懂核桃玩核桃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是抱着投资的目的参与其中的,但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麻核桃基本没有食用价值,原先只有5元一公斤,现在却被炒到了十几万元一颗,可见现有价格已经背离了其实际价值,价值泡沫之高超乎想象。“这个东西除了把玩之外再没有别的用处,核桃树每年都在结果子,又不是以后不长了,所以这纯粹是人为炒作,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上当了。”王艾甫认为,文玩核桃根本没有办法和古董、字画等传统文物相媲美,因为其不具备一般文物所具备的不可再生性,所以建议市民不要盲目跟风投资。  晨报记者郝晨光
一键分享:
&&&&新增书签
书签注释(字数:140字符以内,已输字数: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玩核桃树苗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