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市场营销活动与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境之间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市场营销活动与市场营销环境之间的关系_百度知道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市场营销活动与市场营销环境之间的关系
简述市场营销活动与市场营销环境之间的关系。2. 网上购物存在哪些问题?3. 企业任务应包括哪些内容。5. 什么是市场定位. 简述产品定价的基本策略?4?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
提问者采纳
新产品开发以及售后服务等许多方面、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和微观环境(可细分为企业内部环境、了解了市场营销环境以后,市场营销环境为市场营销活动带来环境威胁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市场机会,市场营销环境总是在制约着市场营销活动的进行。  最后;市场营销微观环境中的企业内部环境包括有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有哪些,这些因素可分为宏现环境(包括人口环境,比如  市场营销观念下的市场营销活动、营销中介:市场营销宏现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就制约着一个企业对其某项新产品的定价、社会公众)  那么市场营销活动与市场营销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呢、自然环境。这点很容易理解,同时包括了市场调查,才能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企业的供应者、经济环境、促销、技术环境,市场营销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市场营销环境下进行的,只有在科学正确地分析,不仅包括人们常说的4P(即产品、制约企业营销活动的因素。  什么是市场定位,比如、顾客;  其次、竞争对手:一个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给企业的产品研发带来动力?  首先,这两方面就会制约着企业的研发活动和产品渠道设计。
市场营销环境指一切影响、渠道)、价格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市场营销环境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市场是产品的销售中的一个过程
1 . 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营销环境,二是内部条件。营销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只能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它或控制它;而内部条件是企业可以主动控制的因素,即企业营销管理者有权决定为顾客服务的方向,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在产品生产开发、价格制定、渠道选择和促销宣传上有自由支配的权力。从根本上说,企业必须在掌握营销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才可能行之有效。
市场营销环境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外部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一方面,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营销决策对环境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另一方面,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决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
市场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输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占据强有力的位置。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 丹·特罗特(Dan L Trotter),等: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本刊特稿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ili斤丹·特罗特(Dan L.Trotter),田广(汕头大学商学院,广东汕头 515063)[摘要]本论文研究分析了有关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状况的英语论文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撰写这些论文的学者和他们的所属教育机构。我们发现,尽管中国的市场营销仍处在起步阶段,但是相关论文数量正在不断增长。我们进一步发现,其中大部分论文以消费者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另外,我们所搜集的论文还反映了使用定量研究的趋势。我们由此做出以下结论:虽然相关论文涉及范围较广,但是研究深度不够,且与中国市场营销相关的英语论文正处于明显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研究分析撰写相关论文的学者时,我们则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者,且其中的顶尖学者都为华人;研究中国市场营销状况的顶尖教育机构都位于香港,且大多数顶尖学者都在香港;非华裔学者中的绝大部分在西方国家,而不是亚洲国家;在中国市场营销研究领域,中西方学者合著论文的现象日益普遍。(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本文总共调查了100份市场营销期刊及141篇市场营销论文。[关键词]中国经济;中国市场营销;中国市场营销国际期刊;市场营销研究[中图分类号]F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21 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震惊世人的巨大变革。如今,当初停滞不前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潜力无限的市场主导型经济体制。由于市场营销是发展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中国根据市场主导型经济的发展步伐来建设市场营销领域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前,除印刷品、网络、无线电、电视以及路牌广告随处可见外,西方常见的促销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市场营销中。而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中国企业高管与西方企业高管采用的方法也很相似。市场机制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Tian and Wang,2003;Tian,2008)。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逐步奠定主导地位,这些巨大变革不但影响着中国消费者,而且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Wu,200(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9)。随着市场主导型经济体制成为中国的主导经济力量,市场营销也成为中国社会的讨论热点之一,而市场营销研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学术研究中最具研究价值的一大领域。然而,鉴于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市场营销本身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仍处在其初始阶段。与西方国家对市场营销的研究情况相比,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不仅研究范围窄,而且数量也少。而与中国的管理活动相比,学者们在企业营销方面投入的调查还远远不够。虽然在近25年中,有关中国市场营销的研究论文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是针对中国市场营销,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可被公认的理论框架(Wang&Song,201 1)。同时由于语言的限制,许多中国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论文也未能在英语期刊上发表。现今关于中国市场营销的研究并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也无法满足商业世界的实际需求。“现代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曾写道:“在中国,一种美国式消费文化正在迅猛发展,它给亿万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将可能改变全世界……中国一动,世界(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也将跟着动起来。”(Kotler P.,2010)中国消费市场的改革性发展,相应地为研究市场营销的学者们提供了机遇,来帮助中国推广产品和服务。1988年,关于中国市场营销的研究论文首次在网上发表。本文将把从这一年起相关的市场营销期刊加以概述总结,以探究中国市场营销研究的发展情况。2调查方法我们的调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们试图追溯到现代中国市场营销研究的大致起始时间。由于时间跨度相对较大,我们只能调查有限的几份期刊(共7份)。在第二阶段,我们扩大了调查范围,总共调查了93份期刊。但是由于论文数量较多,我们只能选择较短的一个时间段,即于2012年(至7月)发表的相关论文。2.1第一阶段我们首先获取了一份由美国营销协会制作的清单,内含其已知的所有市场营销期刊(AMA,2010)。随后我们搜查了在这份清单中是否有与中国市场营销相关的期刊,结果一份也没有找到。但是,我们知道有一份新期刊与中国市场营销直接相关,该刊名为《中国营销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a Marketing,简称HCM)。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份期刊来进行调查研究。接着,我们在AMA的这份目录清单中,广泛搜查与亚洲市场营销相关2013.5旺万方数据本刊特稿中国市场2013年第17期(总第732期)的期刊,并找到了下列三份期刊:《营销与运筹亚太期刊》(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简称APJML)、《亚洲营销学期刊》(Asian Journal ofMarketing,简称AJM)和《澳大拉西亚营销学期刊》(AustralasianMarketing Journal,简称AMJ)。为了寻找有研究意义的期刊论文样本,我们决定在网上对上述四份期刊进行搜查,以期发现所有与中国市场营销相关的论文。在IJCM中我们找到11篇,APJML中39篇,AJM中2篇,AMJ中5篇,共计57篇论文。由于认为样本数量不足,我们又调查研究了出自AMA清单的三份与国际或全球营销相关的期刊,分别为《营销学环球期刊》(Journal ofGlo(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bal Marketing,简称JGM)、《国际营销学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简称JIM)和《国际消费者营销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简称JICM),并从中找到JGM的19篇,JIM的5篇,JICM的19篇,共计43篇论文。加上之前的57篇,样本总量达到了100篇。除了《国际消费者营销期刊》,我们从期刊论文首次在网上发表至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这个时间段内,仔细搜索了各份期刊的目录。而针对《国际消费者营销期刊》,由于我们认为其早前几期的综合性、理论性和概念性较强,在定量分析和实用性方面不及最近几期,因此只搜索了最近几期的目录。各期刊的搜索起始日期(即在网上发表的最早Et期)分别为:AJM(2007年),AMJ(1998年6月),APJML(1989年),IJCM(2010年11月),JGM(1988年),JIM(2005年3月),JICM(2006年)。我们(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从上述100篇论文的摘要中获得了以下信息:作者,作者所属教育机构,每篇论文的页数,关键词,期刊来源国,发表Et期,以及研究方法为定性研究还是定量研究。与此同时,我们试图将论文进行分类。在对所有的摘要进行分类后,我们共得到了16个类别。随后我们将其缩减到五个更广义的类别:①广告促销;②消费者行为;③市场营销策略;④理论议题;⑤其他方面。总的来说,我们(部分)采用了由欧阳等人先前对中国市场营销期刊论文实行的调查步骤(Ouyang,Zhou,and Zhou,2000)。在那份调查报告中,作者们概述了已发表的论文名称,论文所研究的主题和论文发表的地点。他们还同时指出了为这些市场营销文献作出贡献的个人和教育机构。2.2第二阶段美国营销协会针对市场营销期刊的综合性清单以英文形式公布,内含93份英语期刊。我们搜寻了这93份期刊2012年的网上目录(至2012年7月),并进一步研究了标题与中国市场营销明显相关的所有论文。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其中一些论文虽然发表在市场营销期刊内,但其内容严格意义上来讲与市场营销(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并不紧密相关,因此我们没有选用这类论文。随后,我们按主题对所选论文进行了分类,并且标注了论文作者及他们的所属教育机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又选用了32篇相关论文。3 论文内容及类别——第一阶段我们从先前研究中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中国市场营销的已发表论文在数量上呈增长趋势(Ouyang,Zhou&Zhou,2000)。本文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通过检查100篇相关论文,研究了1988年至2011年的相关情况。在这100篇论文中,2000年前发表的有11篇,年发表的有3l篇,年发表的则有58篇。所选的100篇论文由来自70所不同教育机构的195位研究学者撰写而成。最早的论文发表于1988年,而最晚的论文发表于2011年。论文的平均长度(除JIM的5篇论文外)为14.5页。这100篇论文类型多样,包括概念论文、文献综述、案例研究、定性研究和采用典型量化方法的研究。我们按每份期刊内与中国市场营销相关的论文数(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量对七份期刊进行了排序,结果反映在表1中。表1 市场营销期刊——第一阶段期刊名称简称论文数量引用次数1.营销与运筹亚太期刊 APJML 39 1862.营销学环球期刊 JGM 19 743.国际消费者营销期刊 JICM 19 724.中国营销国际期刊 IJCM 11 l+5.国际营销学期刊 JIM 5 506.澳大拉西亚营销学期刊 AMJ 5 77.亚洲营销学期刊 AJM 2 O++合计 100 390引用源:谷歌学术搜索+引用次数少可能是因为UCM第一期发行较晚(2010)。++选自AIM的两篇论文无法在谷歌学术搜索中找到。3.1论文内容——第一阶段65%的论文并没有集中讨论研究一个特定的行业,而剩下的35%在研究特定行业时则覆盖了中国许多不同领域。这些行业包括:食品零售业,汽车,书籍,电脑,信用卡,高等教育,信息技术(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和远程通信),钢铁,制造业,餐馆,体育运动,零售业(包括超大型自助商场和购物中心),旅游业,影音光盘,电视机和服装业。我们将这些论文划分到五大类别:①(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广告促销;②消费者行为;③市场营销策略;④理论议题;⑤其他方面。接下来我们将会对每个类别下的论文内容进行说明,并通过表格对100篇论文的内容进行概述(分类和子分类参见表2)。3.11广告促销100篇论文中有18篇是关于广告促销的,并且出现在全部七份期刊中。这一类别中的论文主题举例如下:文化影响(La Ferle,Edwards&Li,2008;Emery&Tian,万方数据丹·特罗特(Dan L Trotter),等: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本刊特稿2010;La Ferle&Lee,2003),英语对中国广告的影响(Hung&Heeler,1999),针对中国广告的政府规定(Gao,2007;Gao&Zhang,2011),中国广告中性别吸引的应用(Cui&Yang,2009)。3.1.2消费者行为在样本期刊中,消费者行为是研究学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共有39篇论文涉及中国消费者行为,且出现在全部七份期刊中。这一类别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来源:淘豆网[/p-6427709.html])论文主题包括:中国消费价值观(Wang,Chen,Chart,&Zheng,2000;Cheung&Prendergast,2006;Sun&Wang,2007;Tai,2008;Smith,et a1.,2010),中国消费态度(Cui,Chart,&Joy,2008;Li,Mizerski,Lee,&Liu,2009;Sun&Wang,2010),原产地效应(Kwok,Uncles,&Huang,2006;Oh&Zhang,2010;Parker,Haytco,&Hermans,201l;Chao&Amold,2005;d'Astous&Li,2009;Ishiia,2009;Wong,Polonsky,&Garma,2008),儿童对购买行为的影响(eal&Yeh,1996;eal&Mindy,1996),性别吸引(“u,Li,&Cheng,2006;Liu,Shi,&Wong,2010),对品牌名称的了解(Ang,1996;Li,Wang,&Y2011;Yang,Zhou,&Chert,2005)和对商店形象的看法(Chang&Luan,2010;Hua&Jasper,2010)。从中可以发现,研究学者们对原产地效应有着浓厚的兴趣。100篇论文中共有7篇与这一话题有关。3.1.3市场营销策略样本中有24%的论文是关于市场营销策略的。在这一类别中,研究的主题包括了品牌推广(Ga,Pan,Tse,&Yim,;Wang,Linyang,&Liu,2009;Fu,Saunders,&Ou,2009;Bodet,2010;Chert,Lam,&Zou,201Chaoying,Jian,&Ille,2011;Leng&Zhang,2011),销售渠道(Wing,1994;Luk,b,Ye,&X2003;Yi&Jaffe,2007;Sternquist&Wang,2010),定价(Tian,He,Zhao,&Yi,2005;Liu&Tang,2005;Zhang&Zhou,2010;Jiang,Chou,&Tao,201 1),产品定位(Skallerud&GrOnhaug,2010),以及服务质量(Prugsamatz&Ofstad,2006;Gebauer&von Zedt-witz,2007;Stanworth,2009)。从中可以看出品牌推广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中最受各位研究学者的青睐。3.1.4理论议题划分至此类别的有10篇论文。其中,两篇讨论了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下不同的市场营销模式(Wei,1995;Logan&l、fIcEwan,2010),一篇探讨了由中国古代史衍生的理念在现代房地产市场营销中的应用(Pheng,2000),一篇比较了印度和中国的商业环境(Panigrahi,Ede,&Calcich,2002),一篇探究了中外合资企业的市场营销(Knowles,l、『lathur,&Jai—Sheng,1990),还有两篇则针对中国市场营销研究理论量化和方法论的问题(Sin&Ho,2001;Tu,2011)。3.1.5其他方面剩余的9篇论文很难被归于一个特定的类别,但却很值得研究。其中有四篇是关于中国市场营销的综合性论文(Liu,2007;Thorellia,1988;Kirpilani&Robinson,1989;Knowles,Mathur,&Jai—Sheng,1990),有一篇是关于中国市场营销论文的文献综述(Ouyang,et a1.,2000),有一篇是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中国市场营销的影响(Hou,2011),还有三篇是关于中国市场营销的行为道德准则(Walle,201l;Singh,S.J.V.;A1一Khatib&Clarke,2007)。表2论文内容——第一阶段分类论文数量子分类+文化影响1.广告促销 18 政府规定性别吸引中国消费价值观中国消费态度原产地效应2消费者行为 39 儿童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性别吸引对品牌名称的了解对商店形象的看法品牌推广销售渠道3.市场营销24 定价策略产品定位服务质量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下的市场营销中国古代理论和房地产市场营销4.理论议题 10 中外合资企业的市场营销印度和中国商业环境的比较市场营销研究理论量化和方法论问题关于中国市场营销的综合性论文关于中国市场营销论文的文献综述5.其他 9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中国市场营销的影响中国市场营销行为道德准则注:+理论议题和其他方面下没有子分类,表内以有代表意义的论文概要取代3.2贡献者及其所属教育机构——第一阶段在对撰写这100篇论文的195位研究学者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显著点。首先,在195位研究学者中,有111位(占57%)为华人。这是通过查看每一作者的名字,并判断名字的罗马字母是否标志着中文名而得出结论的。这一方法也被用于判断是否有华人作者与西方作者合作发表论文。我们发现,100篇论文中有78篇是合作发表的,其中34篇(44%)为华人作者与西方作者2013.5虹万方数据本刊特稿中国市场2013年第17期(总第732期)合作发表。3.2.1主要贡献者我们通过三种不同方式对研究学者们进行了排序,即按出版信誉指数、调整后的出版信誉指数和被引用次数。表3和表4根据出版信誉指数对这100篇论文的作者进行排序。出版信誉指数按照以下两种方式计算:第一种是计算出版信誉指数的数值总和(见表3),第二种是计算调整后的出版信誉指数(见表4)。假设某学者发表了一篇论文,那么无论他是独自完成还是与他人共同完成论文,他的出版信誉指数都增加1点。按照此种算法得到的出版信誉指数的数值总和即为该学者的总出版信誉指数。表3作者的出版信誉指数——第一阶段作者出版信誉指数所属教育机构+1.Nan Zhou 4 香港城市大学2.Suk—Ching Ho 3 香港中文大学3.Geng Cui 3 岭南大学(香港)4.Jingo Li 3 西澳大利亚大学5.FangHu 3 西澳大利亚大学6.19位学者各发表了2篇论文 27.171位学者各发表了1篇论文 l注:+位于香港的大学以加粗字体显示表4作者调整后的出版信誉指数——第一阶段调整后的出作者所属教育机构‘版信誉指数Susan H.C.Tai 2.00 香港理工大学Zhihong Gao 1.50 瑞德大学(美国新泽西州)Hongbo Tu 1.33 武汉工程大学Suk—Ching Ho 1.33 香港中文大学Riling Ou 1.30 阿斯顿大学商学院(英国)N口Zhou 1.25 香港城市大学Carrie La Fede 1.20 南卫理公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Geng Cui 1.17 岭南大学(香港)187位学者≤1.00 ≤1.00注:+位于香港的大学以加粗字体显示如果该学者是与他人合著论文,则其调整后的出版信誉指数按照如下方法计算:若该学者有一位共同执笔人,则获得半个出版信誉指数;若有两位共同执笔人,则获得1/3个出版信誉指数,以此类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采用过此步骤(Ouyang,et a1.,2000)。此外,我们也根据被引用次数对这195位学者进行排序(见表5)。为了统计每位学者的被引用次数,我们使用了谷歌学术搜索。一个有趣的现象通过表格反映了出来:当以总出版信誉指数为标准对学者进行排序时,位居前五的全部为华人学者,而当以调整后的出版信誉指数为标准对学者进行排序时,位居前列的八位学者中有七位都为华人学者。这就表明对中国市场营销的研究兴趣还未全球化。前文提到,撰写这100篇论文的195位研究学者中有111位(57%)为华人,也为此结论提供了例证。如前文所述,我们还根据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对学者进行了排序(见表5)。假设一篇由多位学者合著的论文被引用,那么此文每被引用一次,每位学者都可得到一个引用指数,不论谁是第一作者。为找出华人学者,我们仔细检查了表5的内容,并发现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41位学者中有25位(61%)为华人。这表明在中国市场营销研究领域,华人学者占支配地位。表5作者的引用指数——第一阶段作者引用指数所属教育机构’1.Allan K.K.Ch∞ 27 香港浸会大学2.Cheng—Lu Wallg 27 香港浸会大学3.Zhen—Xiong Chen 27 香港浸会大学4.Zong—Cheng Zheng 27 中山大学(中国)5.Wei Na Li 23 得克萨斯大学6.Mark J.Amdd 21 圣路易斯大学7.Mike C.H.Chao 21 圣路易斯大学8.Nan Zhou 21 香港城市大学9.Ito Yat Ming Sin 19 香港中文大学10.Mark Uncles 16 南威尔士大学11.Simon Kwok 16 南威尔士大学12.John Fong 15 麦格理大学(澳大利亚)13.I丑urn a.Swanson 15 香港中文大学14.Suzan Burton 15 麦格理大学(澳大利亚)15.Carrie La Fede 14 南卫理公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16.Swee H00n Ang 12 新加坡国立大学17.Fang Hu 12 西澳大利亚大学18.Amy Wong 11 岭南大学(香港)19.Chui Yim Wong 11 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20.Irvine Clarke III 1l 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美国)21.JamM Al—Khatib 11 圣托玛斯大学22.Jatinder J.Sin【g}l ll 密西西比大学23.Lian)【i Zhou 11 圭尔夫大学(加拿大)24.Michael J.Polonsky ll 迪肯大学(澳大利亚)25.Romana Garnla 11 维多利亚大学(澳大利亚)26.scott J.Vitel ll 密西西比大学27.Jie Chen 10 普渡大学(美国)28.Lars 0fstad 10 悉尼大学(澳大利亚)29.Mindy E J. 10 得州农工大学(美国)30.Sunita Pmgsamatz 10 格里菲斯大学(澳大利亚)31.Zhilin Y∞g 10 香港城市大学万方数据丹·特罗特(Dan L Trotter),等: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本刊特稿续表作者引用指数所属教育机构’32.a Hung 9 香港大学33.Stella Yiyan Li 9 香港大学34.Steven M.Edwards 9 南卫理公会大学35.Susan H.C.’陆 9 香港理工大学36.Brian Murphy 8 梅西大学(新西兰)37.Chi Kin()Yim 8 香港大学38.David K.Tse 8 香港大学39.Gerald Yong Ga 8 密苏里大学(美国)40.Rongmei Wang 8 梅西大学(新西兰)41.Yigang Pan 8 约克大学(加拿大)42.154位学者0—7个0—7引用指数注:+位于香港的大学以加粗字体显示3.2.2研究学者所属教育机构通过表3(作者的出版信誉指数)和表4(作者调整后的出版信誉指数),读者们可以发现在100篇样本论文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学者从属的教育机构。值得注意的是,当以出版信誉指数为衡量标准时,排名前五的学者中有三位来自香港的大学。此外,当以调整后的出版信誉指数为衡量标准时,排名前八的学者中有四位来自香港的大学。在表3和表4中,为了方便参考,位于香港的大学以加粗字体显示。而早期研究也显示了香港的大学占优势的趋势(Ouyang,et a1.,2000)。此外,这种优势在表5(作者的引用指数)中也体现了出来。为了方便参考,表5中位于香港的大学也以加粗字体显示。读者们可以发现,排名前41位的学者中,共有13位(32%)来自香港的大学。表5的数据也可用于反映在亚洲与西方国家的相关大学分布状况。通过“所属教育机构”一栏,我们发现前41所大学中有27所(66%)为亚洲大学,而有14所(34%)为西方大学。值得注意的是,这41所大学中没有欧洲大学。接下来,我们调查了100篇论文作者所属的全部70所教育机构。表6统计了这70所教育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数据显示,在进行中国市场营销相关研究的教育机构中,位于欧洲或北美的西方大学所占比例稍大(53%),亚洲大学所占比例则稍小(47%)。表6作者所属教育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第一阶段中国中国亚洲欧洲北美所有香港大陆(除中国) 机构机构数量 7 14 12 7 30 70百分比 10% 20% 17% lO% 43% 100%4论文内容及类别——第二阶段现在,我们对选自AMA清单中93份市场营销期刊的32篇论文进行了分析。表7、表8、表9和表10提供了相关概要描述和统计数据。从表7中可以看到,《公共关系评论》在2012年(至7月)共发表了六篇论文,《营销与运筹亚太期刊》在同一时期发表了四篇。作为在调查第一阶段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营销与运筹亚太期刊》在第二阶段仍为中国市场营销论文的主要出版者。而在第一阶段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消费者营销期刊》,在2012年(至7月)共发表了2篇论文。表7 2012年发表的中国市场营销论文数量——第二阶段期刊名称数量1.公共关系评论 62.营销与运筹亚太期刊 43.国际零售、流通与消费者研究评论 34.零售与分销管理国际期刊 25.品牌管理期刊 26.消费品营销杂志 27.国际消费者营销期刊 28.市场情报与规划 29.酒类研究国际期刊 110.消费者行为期刊 11 1.金融服务营销期刊 l12.医疗营销期刊 113.产品与品牌管理期刊 l14.互动营销研究 115.战略营销期刊 l16.旅游市场营销学期刊 117.儿童青少年市场 1合计 32表8 2012年发表的论文内容——第二阶段分类论文数量代表性主题+针对手机病毒式营销的消费倾向、意图和行为酒类消费价值观、意图和商场购物行为中国消费者为集体主义者还是个体主义者国有银行VS.民营银行1.消费12 服务质量者行为品牌形象与品牌偏好品牌危机管理对有机食品的购买意向新产品的票面利率年轻的奢侈品消费者2013.5旺万方数据本刊特稿中国市场2013年第17期(总第732期)续表分类论文数量代表性主题‘商店类型原产地效应2.文化中国消费者的民族优越感5效应文化价值观在社交网站上的体现中国文化对公共关系的影响中美在吹捧式广告上的差异中国政府与公共关系3.公共4 作为消息来源的公共关系关系公共关系的专业标准超级市场的产品促销4.广告3 吹捧式广告促销高档酒店的网站推广洗发液的销售策略5.市场2 新产品绩效与企业文化营销策略新产品绩效与战略定位6.理论服务业中的过度炒作现象2议题‘中国人格量表的统计有效性战略业务关系的管理中国医疗制度7.其他‘ 4国家形象品牌化语言培训市场的服务质量合计 32注:+论文与主题并不一一对应表9作者所属教育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第二阶段中国中国亚洲(除欧洲北美所有香港大陆中国) 机构机构数量 2 7 8 7 17 41百分比 5% 17% 19.5% 17% 41.5% 100%第一阶段机构数量 7 14 12 7 30 70第一阶段百分比 10% 20% 17% lO% 43% 100%表10 2,012年发表论文的标厦——第二阶段关于战略性媒体关系的透视分析——看2001年至2009年中l国政府记者招待会2 关于中国酒类消费决定因素的战略研究3 从制度视角看中国文化环境下的公共关系实践中国背景下两大品牌个性量表拟合度的评估及自我一致性两4大计算方法预测效度的衡量5 从上海银行客户看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的角逐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0年广6州亚运会看国家形象品牌化衄2013.5续表7 论中国消费者的民族优越感——一项现场实践论中国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团体文化、战略导向和新产品绩效8——关于主要影响与和缓影响的探索9 从中国婴幼儿奶粉事件看新兴市场的品牌危机管理10 谈中美流行社交网站公司页面中反映的文化价值观解开中国集体主义消费者的迷雾:新一代具有品牌意识的个1l体主义消费者12 谈作为消息来源的中国公共关系论商店类型和原产地效应——中国市场膳食补充剂的案例13研究论中国公共关系制度化——基于中国国务院总理新闻发布会14的社会学分析这是香格里拉吗?——基于中国和印度服务业真实性的案例15研究16 论中国背景下感知服务质量和相关结果的关系17 从中国实例看零售业务中的战略业务关系管理18 谈中国有机食品——消费者购买意图的决定因素从中国公关执业者的视角谈对中国公共关系专业标准和所扮19角色的感知20 谈中美对吹捧式广告的不同看法谈个人价值观与商场购物行为——中国消费者消费意图的中21介作用就中美年轻消费者对手机病毒式营销的消费倾向、意图和行22为预测就中国年轻消费者对手机病毒式营销的消费倾向、意图和行23为预测24 谈超市行业中的促销——基于四个国家的个案比较25 中国语言培训市场的服务质量谈中国医疗制度——基于当前不断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的26分析27 论新产品票面利率的框架效应——一项中国实证研究28 谈中国生活方式和民族优越感对消费者购买鲜果意图的影响29 谈品牌形象一致性对中国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影响30 谈中国年轻的奢侈品消费者酒店网站能告诉我们什么?——基于台湾和中国大陆高档酒31店的评估什么促进了中国洗发液的销售?——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数32据包络分析除《营销与运筹亚太期刊》和《国际消费者营销期刊》外,表7中的其他15份期刊都只在第二阶段才成为调查对象。因此,我们相信,如果从这15份期刊首次在网上发表的日期开始搜寻,应该可以发现更多的中国市场万方数据丹·特罗特(Dan L Trotter),等: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本刊特稿营销论文。在第一阶段中拥有出版信誉指数的其中四位学者也出现在了第二阶段中。他们分别来自亚洲(不包括中国)、北美、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大学:来自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Lisa McNeil,来自美国瑞德大学的ZhiHonggao,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Yang Zhilin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Ting Juichuo。表8显示了论文的内容分类。读者们可以看到,第二阶段的七大分类中有五大分类与第一阶段相同,分别为:消费者行为、广告促销、市场营销策略、理论议题与其他方面。第二阶段中还使用了另外两大分类,即公共关系和文化效应。表9比较了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中作者所属教育机构的地理分布情况。读者们首先应该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在两个阶段中,欧洲和北美的教育机构数量总和都大于亚洲(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并且中国大陆的教育机构数量都大于中国香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大陆的教育机构数量本身就超过了中国香港的教育机构数量,并且来自单个中国香港教育机构的学者通常会发表多篇论文。这一点,在表9中并没有反映出来。读者们其次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一个差异,即中国香港教育机构在第二阶段中所占的百分比为第一阶段中的一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四位学者并没有被列入表9的数据中。这是因为在发表论文时,他们在商业机构而非教育机构工作。最后,表10列出了第二阶段中所有选用论文的标题。这样,读者们就可以知道最新的中国市场营销英语论文所研究的领域。5中国营销国际期刊本文中用到的其中一份期刊是《中国营销国际期刊》(简称IJCM)。由于据我们所知,该刊是纸质印刷出版行业中第一份完全致力于中国市场营销研究的学术期刊,因此本文将对其进行独立分析。该刊于2010年在美国创建,并由著名市场营销学者、被称为“现代市场营销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博士撰写发刊词。科特勒博士认为该刊几乎可涉足中国市场营销领域的各个方面(Kotler,2010)。而实际上,UCM发表的论文所涉及的范围的确与本文研究的来自其他期刊的论文相符。接下来,我们将部分沿用在调查第一阶段时针对其他期刊采用的分类法,将IJCM中的相关论文分为四大类:广告促销,消费者行为,市场营销策略和理论议题。杰弗里·兰托斯在介绍第三期《中国营销国际期刊》的述评中写道:“目前在中国,市场主导型经济体制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市场营销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也尚在起步阶段。能代表编辑部撰写这篇述评,我感到无比荣幸。与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赵平博士一样,我衷心希望《中国营销国际期刊》会一如既往地发表顶尖质量的研究,帮助那些希望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营销的人们。”(Lantos,2011)。经过认真考虑后,我们认为IJCM实际上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营销领域发表顶尖质量的研究了。迄今为止共出版了四期IJCM,下面我们会对已做研究进行综述,使读者们对此有更好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第一阶段中,100篇样本论文包括来自IJCM前两期的论文。而后面两期中的论文没有被用作本文研究样本,但在此会进行讨论。5.1广告促销在前三期IJCM发表的论文中,共有两篇与中国广告促销相关。第一篇论文(Emery&Tian,2010)更新了霍夫斯泰德(1980)著名的文化变量模型,将波利(1983)的广告诉求与这些变量相关联,并假设如果一种广告诉求能吸引中国或美国的显著文化变量,则这种诉求将产生最大的广告效应。比如说,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阳性文化的国家,而实效性广告诉求则被认为具有阳性吸引力,因此作者假设与美国相比,具有实效性的广告诉求在中国会产生更大的广告效应。然而,在20个类似假设中,只有九个得到了证实,有一个的结论甚至与假设完全相悖。作者们因此得出结论:把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作为预测广告效力的唯一依据,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作者们推测,在实际应用中,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可能太老套,抑或太宽泛,或者两者皆有。另外,作者们还推测,广告诉求的效力可能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年龄、社会趋势、政治环境和产品用途等。第二篇论文则探讨了以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的混合型广告诉求为基础的对品牌态度的改变(Chaoying,Jian,&Ille,2011)。作者假设,主要靠认知处理信息的消费者在混合诉求型广告中对理性诉求的反应会更积极,而主要靠直觉处理信息的消费者则对感性诉求的反应会更积极。在对一则中国电信某服务广告进行研究后,作者们做出结论:混合型广告诉求在传递给普通受众时,其广告效力并不会被削弱,且在试图吸引既靠认知又靠直觉处理信息的消费者时,混合型战略是一个很好的折中方案。IJCM的第四期中,有一篇论文涉及了由电脑衍生的虚拟世界中的广告促销(Sharma,Li,&Wang,2012)。最知名的虚拟世界当属《第二人生》。现实生活中的公司如IBM,为他们在《第二人生》中的产品做广告宣传,或召开会议商讨他们的产品。作者们发现《第二人生》中的电子营销包括制造、分配、销售等环节,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市场营销。作者们指出了其对商业领域的一个启示,即《第二人生》这一虚拟世界中的市场营销,可以对现实生活中企业的营销效能产生积极影响。5.2消费者行为在IJCM的前三期中,共有三篇论文研究了消费者行为。第一篇是关于一家位于美国的华人餐馆的个案研究(Tian&Wang,2010)。作者们得出结论:对于民族餐馆的外国顾客来说,可靠度和价值是衡量其满意度的主要两大指标。但作者们未能印证前期的一项研究。在那份研究中,作者们认为顾客对民族菜的文化意识对其满意度有积极影响。第二篇论文(“,Tu,&Li,2011)调查了中国农民对购买冰箱的态度,并将冰箱的七大属性按对农民的2013.5虹万方数据本刊特稿中国市场2013年第17期(总第732期)重要性进行了排序。作者发现,对农民来说,冰箱的品牌最为重要,其次分别为价格、颜色、构造、能耗、体积和制冷能力。作者们得出结论:在不同的地区和市场,农民消费者对冰箱属性的态度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市场细分非常重要。第三篇论文则研究了中国超级市场和湿货市场对消费者的不同吸引力。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超级市场的产品更安全、更优质,而湿货市场的产品价格低、便捷且新鲜(Cui,2011)。IJCM的第四期中,有两篇论文研究了消费者行为。第一篇论文调查了中国年轻消费者对手机营销的接纳(和抗拒)程度(Du,2012)。该论文发现,对手机营销的接受度与年轻一代手机用户共享内容的倾向、普通用户访问内容的倾向和用户对手机的个人依赖性直接相关。根据这些发现,作者建议,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关注有效激励和价值定位,以鼓励消费者提供信息。这样,消费者们就会更容易接受手机营销。第二篇论文则研究了中国消费者的面子意识,及其对年轻中国成人消费者决策风格的影响(Xue&Wang,2012)。作者们发现,在面子意识五大特性与完美一高质量导向的消费者之间,有着非常显著的积极关系。其他与面子意识有积极关系的消费者决策风格为:新奇一流行导向的消费者,娱乐导向的消费者和享乐主义导向的消费者。5.3市场营销策略UCM中涉及市场营销战略的论文研究了包括定价、产品定位、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和服务质量在内的几个方面。其中一篇论文探讨了中国企业开展价格战的倾向(Zhang&Zhou,2010)。作者们得出的结论与主流观点相反。他们认为中国企业并不是盲目开展价格战的,而是通常以扩大经济规模的理性欲求作为背后驱动力,并且很多参与价格战的中国企业在战后实力增强、利润扩大。在第二篇论文(Calantone,Benedetto,&Song,2011)中,作者们构建了一个用于预测新产品上市成功率的模型,并用来自美国和中国的样本来检验这一模型。作者们得出结论:两个国家中新产品上市的成功率(通常)由相同因素支配,即上市时间、上市执行战略、资源分配、营销活动、分销渠道支持、市场定位,以及上市时的功能交叉整合。第三篇论文论述了山寨产品和品牌推广(Long&Zhang,201 1)。该文阐释了中国小型企业在模仿大型成功品牌的产品时采用的极度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但在其模仿过程中,有时也会侵犯知名产品的商标权。第四篇论文则调查了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公众对北京教育情况的满意度。IJCM的第四期中,有一篇论文研究了市场营销策略。该文调查了一家在广州做生意的日本海外零售商(Wang,2012)。这一人类学研究检验了日本企业的地方化实践。其中,公司大量雇用中国员工,这一点与日本企业典型的只雇用日本员工的传统相悖。另外,公司和供应商之前签订了库存托付的合约。供应商提供货物和推销员,并支付各种费用和总销售额佣金。而日本公司则为货物提供存储旺2013.5空l司。5.4理论议题此分类下的论文中,有的在宏观层面上,从结构和法律方面探讨了中国经济,有的在中国背景下,推测了市场营销模型和方法论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还有的讨论了市场营销的行为道德准则。在一篇研究中国经济结构的论文中,作者认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在研发方面,尤其在研究商业化方面,会超越美国(M.Kotler,2010)。在另一篇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及其市场的论文中,作者们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Logan&McE-wan,2010)。在该文中作者指出,中国应该在保护知识产权和允许信息共享之间寻求平衡点。在第三篇研究中国经济结构及其市场的论文中,作者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Hou,2011)。该文指出,中国劳动力的效率和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照顾老年人的能力,都可能因人口老龄化而受到削弱。有一篇论文则谈到了市场营销模型及其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该文选用了传统的集群营销理论,并试图将其应用到中国高科技行业中(Tu,2011)。另一篇论文提到了销售调研理论议题。在该文中,作者们认为为了理解市场营销中的跨文化问题,同时也为在中国做生意的国外公司提供竞争优势,传统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应该被应用于中国的商业领域中(Tian&Borges,2011)。此外还有一篇论文探讨了市场营销的行为道德准则。该文研究了“文化旅游”在中国的实践情况(Walle,2011),并作出了下列结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传统市场营销正在削弱中国的民族共同体和它们的传统,或者给少数民族人群带来过多的压力。6结论与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使我们不得不同意杰弗里·兰托斯的观点,“目前在中国,市场主导型经济体制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市场营销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也尚在起步阶段。”(2011)本文试图通过描述这门新兴学科的现状,来使读者们探知中国市场营销领域中研究学者们的关注点,以及这些学者们和他们所属教育机构的特征。学术期刊已经成为中国市场营销领域学术知识交流的主要媒介,并且近年来与中国市场营销有关的期刊和论文数量都在不断增长。然而,与针对西方国家市场营销活动的所做研究相比,迄今为止针对中国市场营销的期刊屈指可数。中国经济中快速发展的市场营销,使得透彻了解其研究论文的相关影响力变得日益重要。本文发现,尽管当前研究学者对广告促销、市场营销策略和理论议题有着研究兴趣,但是对中国市场营销的主要研究兴趣依然为消费者行为。至于中国市场营销研究领域的学者架构,读者们可以看到,虽然很多研究由华人学者和非华人学者合作完成,但是很显然的是,此领域的大多数学者都为华人。另一显著事实是,很多研究中国市场营销的学者们都在香港。除此之外,研究中国市场营销的相关教育机构中,位于欧洲和北美的机构要稍稍多于亚洲。万方数据丹·特罗特(Dan L Trotter),等: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本刊特稿我们认为,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一些启示。其一,中国市场营销的研究内容很广泛,但深度不够。文献涵盖的话题很多,但许多话题尚未被研究透彻。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市场营销进行深人的研究。其二,为了进行有意义的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无论是从个人还是机构层面,中西方之间的专业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中西方在文化和语言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中西合作可以帮助西方学者解开中国市场的谜团,也能帮助中国学者接触到西方先进的市场营销研究技术。在我们看来,中国对研究者们来说还是一块处女地,它将在未来不断吸引市场营销领域的学者们。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卡尔·格斯教授指出,尽管中国在2009年4万亿元的总消费支出依然不及美国的一半,但已经超过了日本,并将逐步赶上欧盟。格斯教授还指出,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学会了这些消费大国花了几十年才学会的一件事,即怎样消费。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广告市场在近二十年中年增长率为40%,且在2020年前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市场;中国现在有超过2000种新闻报刊,总发行量超过十亿;中国还拥有全世界前十大综合性杂志和超过1000个电视频道。当前在中国,广告业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行业,共有超过80000家广告公司雇用了超过一百万员工来帮助塑造品牌。格斯教授表示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正在急速改变中国和世界(Genh,2011)。该现象迫切要求有经验的市场营销研究人员对中国市场营销进行学术研究。中国崛起成为世界顶尖的市场主导型经济体,给市场营销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市场营销活动的繁荣景象和针对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相对贫乏,给希望在该领域发表论文的学者们打开了一扇机遇的大门。而对中西方市场营销学者们来说,这种环境更为他们的合作提供了极好的契机。本文存在很多局限之处。在第一阶段中,期刊样本只局限于那些标题着眼于亚洲或中国市场营销的期刊。此外,我们只研究了在纸质杂志发表同时也在网上发表的论文,这就有可能遗漏了一些相关论文。因此我们建议,为发现更多论文,接下来的研究应该检查所有市场营销期刊,而非只是亚洲的营销期刊。尽管在第二阶段中我们做到了这一点,但研究的时间范围只有七个月。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研究所有市场营销英语期刊,将会得出更好的研究结果。在研究样本中,论文的内容也受到了一定限制。例如,涉及生活在境外华人的消费行为的论文和涉及位于中国境外的中国公司的论文,都未被囊括在样本内。涉及非华人人士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看法的论文,也未被囊括在内。这些领域或许值得研究。此外,涉及香港及台湾商业活动的市场营销论文,本文中也未囊括。而这些论文很值得单独研究。最后,我们认为,鉴于目前有足够的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论文,缩小研究范围是值得提倡的。例如,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营销策略论文的研究,或专门针对中国广告宣传论文的研究,都是值得做的。参考文献:[1]AMA.All Marketing Journals[EB/OL].[].(201 1一09—1 1)..munity/ARC/Pages/Research/Journals/Other/default.aspx[2]Ang,S.H.Chinese Consumers’Perception of Alpha—NumericBrand Names[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31—47.[3]Atwal G.,Williams A..1s this Shangri—lJa?The case for au—thentieity in the Chinese and Indian hospitality industry[J].Journal ofBrand Management,5—413.[4]Bermet.Brand Loyalty Dynamics—China’S Television e ofage[J].Australasian Marketing Journal,):39—50.[5]Bi X.,Gunessee S..Chinese consumer ethnocentrism:A fieldexperiment[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3):252—263.[6]Bodet G.,Chanavat N..Building global football brand equity:Lessons from the Chinese market[J].Asia Pacific Jouroal of Marketingand Logistics,):55—66.[7]Cai Y.,Shannon R..Personal values and mall shopping behav—iour: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ntion among Chinese consum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Distribution Management,):290—318.[8]Calantone R.J.,Benedetto C.A.,Song,Michael.ExpectingMarketing Activities and New Product Launch Execution to Be Different inthe U.S.and China:An Empirical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hina Marketing,):inff[9]Camillo A.A.A strategic investig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wine consumption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ne BusinessResearch,):68—92.[10]Chang E.,Luan B..Chinese Consumers’Pereeption of Hy—permarket Store Image.[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512—527.[I 1]Chao M.C.H.,Arnold M.J..Exploring the Practical Effectsof Country of Origin,Animosity,and Price—Qualit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14—150.[12]Chaoying T,Jian S.,Ille.F.tL Information Handling Styles,Advertising and Brand Attitude: A Chinese Brand Case Study [J]. In—temational Journal of China Marketing,):45—56.[1 3]Chen J.,Lobo A..Organic food products in China:determi-nants of consumers’purchase intentions[J].The Intemational Review ofRetail,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earch,,)293—314.[14]Chen Q.,Loke Y.J..Beyond state—owned banks:Evidencefrom Shanshai bank customer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30.[15]Chen X.,Chen O.,Chen N..In press.How public relationsfunctions as news sourees in China[N].Public Relations Review,201 1—09—25.[16]Chen X.,Lam L W.,Zou H.Antecedents and PerformanceConsequences of Integrated Brand Management in China:An ExploratoryStudy[J].Journal ofGlobal Marketing,):167—180.[17]Cheung W.,Prendergast G..Exploring the Materialism andConformity Motivations of Chinese Pirated Product Buyers[J].Journal of2013.5珊一堕j万方数据本刊特稿中国市场2013年第17期(总第732期)Intem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7—31.[18]chuaJlg F.,Mo唱a11 R.E.,Robson M.J..cI趾culture,stmtegic o—entation and newproduct perfo肋ance in chinese marketingventures:anexplomtion of main and modemting dfects[J]. Joumal 0fStrate舀c Marketing,2叭2,20(3):267—286,f 19]Cui B..T量le Choice Behavior in Fresh Food Retail Market:Acase study of consumers in china[J]. Intemational Jo哪al of chinaMarketi“g,):68—76.[20]cui G.,chan T.,Joy A..consumers’Attitudes toward Ma卜ke£i“g:A cross—cultur亩Study of china彻d canada[J].Joumal of In.tem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4):81—93.[21]cui G,YaJlg x.Responses 0f chinese consumers to sexAppeals in Intemational Advertisi“g:A 7I’est of con酽uency 7nleory[J].Joumal of GlobaI Marketing,):229—245.[22]custaIlce P.,walley k,Jia“g D.crisis bmnd managementin emerging markets:Insigllt fmm tlle Chinese infaJlt IIlilk Powder scandal[J].Marketing InteⅡigence&Pl¨ning,):18—32.[23] d’ Astous A., Li D.Perceptions of count五es based onpe卜sonality traits:a study in China[J]. Asia Pacific Jo唧al of Marketing∞d k画stics,):475—488.[24]Fu G.,SaundeIs J.,0u R.Brand Extensions in EmergingMarkets:Theor)r Devel叩ment aJld Testi“g in China[J]. Joumal ofGlobal Marketing,):217—228.[25]Ga Y.,PaIl Y.,Tse D.K.,Yim,c.K.&.Market sharePerfonnance of FoIeign a11d Domestic Brands in china[J]. Joumal of In—temational Marketing,):32~51.[26]Gao z..An In~Deptll Ex枷ination 0f china’s AdvertisingRegulation system[J]. Asia Pacmc Joumal of Ma止eting and Logistics,):307—323.[27]Gao z.,zhaIlg H..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usconsumeI葛’Attitudes Tbwald Advercising Regulation[J]. Asia Paci6cJoumal ofMarketi“g andk西stics,):72—90.[28]Gebauer H.,von zedtwitz M.Di&rences in orient撕0ns be—tween western EumpeaIl aIld chinese ani髓tions[J]. Asia Pa—cjnc JoIl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363—379.[29]Gerth k.As China GDes,So Goes tlle world:How chineseconsumers Are Transfo皿ing Eve啪i“g[M]. New York:Hiu&wang,2010.『30]GiuliaJlo k K.,Dmms,c.M.The Chinese healt}l care svs—tem:An analysis 0f the current and emerging health ca弛needs [J].J0umal 0f Medical Marketing: Device, Dia印ostic aIld Ph咖aceuticalMarketing,):123—136.[3 1] 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mational Difrerencesin work —ReIated Value.Beverly Hius [M]. cA: sagePublications. 1980.[32]H叫L.challe“ges a11d 0pportunities:111e Impacts of P叩ula—tion A西ng on Marketing in China粕d t}le chinese EconoⅢy[J]. Intema.tionaJ JoumaI of china Marketing,201l,l(2):70一80.[33] Hou z.,zhu Y..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0f public rela—tions pmctices in the chinese cultuml contexts[EB/0L]. [].().http://dx /10.1016/j.pubrev.[34]Hu工,“u x.,w卸g s,Yang Z..The mle of b瑚d imagecon野uity in chinese consumers’b瑚d preference[J]. Jo哪al 0f Pmduct&B咖d M柚agement,):26—34.[35]Hung k,Heeler R M..L帅gllage锄d Its E如cts on Adve而s—ing Modality:The case of Chinese and English[J]. Austral鹊ian Ma卜2013.5keting Joumal,):7—14.[36]Jeong s.w.,stoel L,Chung Jae—Eun.Impacts of storetype importaIlce aJld country 0f origi“: Expl耐“g the cas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in山e chinese market[J]. Intemational Joumal of Retail&Dist曲ution Management,2叭2,4J0(6):471—487.[37]JiaIIg J.,chou T.,Taox.The Impact of Price Discount,plementaIity明d Relational Investment on Customer Loyalt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munications Industry[J]. AsiarIJoumal 0f Marketing,2012(5):l一16.[38]Jie Y.,chou T_,Chou N.Assessi“g出e fit of cwo brand per-sonalit)『scales in a Chinese context aIld re、,isiting tIle predictive validity oftwo methods 0fmeasuring self—co“孕uity[J]. Joumal 0f BraJld M锄age—ment,5—540.{39)Ki删lalli V.,R幽n舯n W.R..1nbe china Markel al】d Lesso盯sfrom essful Exporters[J].Joumal of G10bal Marketing,):8l一98.[40]Knowles L L,Mathur I.,Jai—sheng C..Chinese Pe飓pec—tives on Joint Ventures for Marketing in china[J]. J叫rnal of GlobalMarketing,):33—54.[41]K0tler P..r11Ile Imponance of china Marketing[J].Intema—tional Joumal ofchina Marketing,):14—16.[42]Kwok s., uncles M., Hu锄g Y..Brand Preferences AndBrand Choices Among Urban Chinese Consumers: An Investigation 0fcountry一0f一0ri舀n Effects[J].Asia Pacific Joumal of Marketing aIldk百stics,):163一172.[43]La Fede C.,Lee W.N..Attitudes’I’oward Advertising—ACompamtive Study 0f Consumers in China, 瞄w粕, SoutlI Korea蛐d t}Ieunited states[J]. Joumal of Intem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5—23.[44]IJantos G.P..con叫mer Behavior in Action:Real—L如M蚰一agedal Applications[J]. Intemational Joumal 0f china Mafketing,):i“昏[45]Lengx.,zh锄gM..shaIlzhai as aweak B砌din contempo一。ary china Marketing [J] Intemational Joumal 0f china Marketing,201l,1(2):81—94.[46]u R,Tu,H.,“B..Dem卸d A嘣butes aIld Market seg-mentation:An Evaluation of Re衔gerator Purchase Behavior in Rural China[J].International JoIlⅡlal of china Marketing,2011,l(2):13—33.[47]“c.,Cmpp F.,Sims,w.,Jin,Y.Perceived profession—al standards帅d roles of public relations in China:Througll the lens ofchinese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s.Public Relation8[EB/0L].[].http://d】L拭。哕10.1016/j pubrev.[48]H J.,Mizerski D.,Lee,A.,“u 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itude And Behavior: 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J]. AsiaPacific Joum且l of Marketi“g and k舀stics,):232—242.[49]Li Q.,wang x.,Y柚g z..The EⅡbcts of corporate—BrandCredibility,Perceived Co‘pomte—B咖d Origin, aIld Self—Image Con—gruence on Purchase Intention: Evidence Ihm China’s Auto Industry[J].Joumal《Global Marketing,,2叭1,24(1):58—68.[50]Liu K..China,Emerging markets,Regional marketing,Re·tail trade,world economy[J]. Asia Pacmc Jo啪al 0f Marketing aIldL0西stics,):398—412.[51]Liu F.,“J.,cheng H..sex Appeal Advertisi“g:GenderDi任brences In chinese consumers’Responses[J]. Asia P8cmc Joumal 0fMarketing aIld IJ09istics,):19—28.[52]Liu,M.T.,shi,G.&wong,A.How Physical Attractive—万方数据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pdf
文档介绍:
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 丹·特罗特(Dan L Trotter),等: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本刊特稿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ili斤丹·特罗特(Dan L.Trotter),田广(汕头大学商学院,广东汕头 515063)[摘要]本论文研究分析了有关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状况的英...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