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公司spoc课程是什么意思?

&&&&&&&&公司行業:&&公關/市場推廣/會展公司性質:&&民營公司公司規模:&&500-1000人 &&&
發佈日期:工作地點:濰坊招聘人數:1工作年限:3-4年學&&&&歷:本科薪水範圍:面議&薪酬福利:&週末雙休五險一金
職位職能:&&市場/營銷/拓展經理&&
崗位職責: 1、負責日常管理指定區域/城市的工作(監督項目質量),並協助OAD組織區域內的SPOC達成寶潔要求代理商完成的KPI; 2、負責協助OAD制定指定區域/城市執行方案,並跟蹤方案的落實進度與結果,向OAD提供改進意見; 3、實地工作協調,協調轄區內各地銷售關係及各類突發事件,不局限于外部、內部的關係;4、對所屬區域的代理商KPI負責,協助OAD跟進ISA MEP工作內容落實,分析各SPOC的生意KPI完成進展並能及時作出指導及提出更新方案 5、人員管理:完成RSM的日常管理、監督、培訓(ISA管理部分)、評估意見反饋等工作,及對屬下整個團隊的SPOC+ISA人事管理監督;6、團隊能力建設:培訓提升SPOC的ISA生意管理所需能力,保證SPOC按時間、質量要求完成工作步驟;理解、學習FMOT運營相關知識,能綜合客觀地管理、評估SPOC工作;7、輔助大區副總監管理方面工作。
任職要求:1、市場營銷、管理等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三年以上相關行業工作經驗; 2、對市場營銷工作有深刻認知,熟悉營銷服務的各項業務的執行管理工作;3、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4、具備較強的管理和應變能力,保證按時、按質完成工作步驟;5、出色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組織、建設能力;6、具備較強的考核評估技能。
*提醒:用人單位招聘人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於違法(如體檢費、兼職淘寶刷鑽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
北方宗源成立於1995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專業從事線下營銷傳播服務的代理機構,國內最具規模的線下營銷傳播服務專業機構,中國信息協會市場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單位,屢次被客戶評定為"優秀供應商",P&G指定核心供應商。總部位於北京的北方宗源在上海、天津、廣州設有分支機構,全國近30個辦事處,在數百個城市執行過各類型項目,公司正式員工超過150名,兼職終端促銷員超過3000名。我們致力於成為:大中華區最專業的線下營銷傳播供應商,客戶最可信賴的線下營銷傳播合作夥伴!何謂宗源?宗:萬變不離其宗,在變化中把握市場的脈搏;源:思想是我們發展的原動力,創新是我們生存的根本。砥礪圖新,十年鑄一劍:全方位線下行銷傳播理念,遍及全國的執行網絡系統,完善的項目質量監控體系,專業的精英團隊。北方宗源在廣袤的營銷領域中攻城掠地,開疆拓土,無往不利!我們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成功。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城;北方宗源從不因過去的成就而固步自封,我們看得更遠,想得更遠。。。。。。我們的宗旨:在相互信賴,相互尊重的原則下,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為員工創造發展機會,為股東創造利潤,為社會創造財富。我們的使命:用智慧創造價值
為客戶擴大市場我們的口號:全心全意為客戶打天下!我們的願景:大中國區最專業的行銷傳播供應商
客戶最可信賴的行銷傳播合作夥伴我們的信條:人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産。我們強調品質,效率,溝通,尊重。專業的動作方式,服務一流的客戶。我們不斷追求100%客戶滿意。我們遵循以客戶為中心,深入洞察消費者,確保行銷傳播有的放矢。我們致力於協助客戶取得更好的市場業績。執行力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創造力是我們行業的活力與根源。不懈追求更佳創意,更佳結果。(Better ideas,Better results.)我們不斷探索新的行銷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卓越的服務。遵循3R原則,反應快(responsive)、負責任(responsible)、值得信賴(reliable)。北方宗源的獨特優勢"中國第一家線下營銷傳播服務專業機構,超過10年的本土線下營銷傳播服務經驗;"遍佈全國的分支機構和執行網絡,全國數百個城市的各類型項目的實地執行經驗;"高素質的核心骨幹團隊和全國最大的兼職促銷人員數據庫;"長期穩定的客戶資源(均為全球性知名企業和國內優秀企業);"良好的業界口碑;"熟悉本土市場,了解地域差異和風土民情;"了解客戶需求,而且更加貼近消費者;"熟悉了解超市、賣場的渠道特色,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全國範圍內的廣泛數據系統支持;"完整的線下營銷傳播服務業務鏈,形成了優質的上下游合作互補關係。公司主頁:聯絡郵箱:
公司網站: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北大街32號院楓藍國際寫字樓B座1710&&&&&&&&&&&郵政編碼:100082
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
職場猶如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新版企業粉絲團隆重上線,快來説説你是在圍城裏還是圍城外?找工作“海投”並不可取,找準目標出擊才可事半功倍!
&&&&&&&&公司行業:&&公關/市場推廣/會展公司性質:&&民營公司公司規模:&&500-1000人 &&&
發佈日期:工作地點:青島招聘人數:1工作年限:5-7年學&&&&歷:本科薪水範圍:面議&
職位職能:&&市場/營銷/拓展經理&&
崗位職責:1、負責日常管理指定區域/城市的工作(監督項目質量),並協助OAD組織區域內的SPOC達成寶潔要求代理商完成的KPI;2、負責協助OAD制定指定區域/城市執行方案,並跟蹤方案的落實進度與結果,向OAD提供改進意見;3、實地工作協調,協調轄區內各地銷售關係及各類突發事件,不局限于外部、內部的關係;4、對所屬區域的代理商KPI負責,協助OAD跟進ISA MEP工作內容落實,分析各SPOC的生意KPI完成進展並能及時作出指導及提出更新方案5、人員管理:完成RSM的日常管理、監督、培訓(ISA管理部分)、評估意見反饋等工作,及對屬下整個團隊的SPOC+ISA人事管理監督;6、團隊能力建設:培訓提升SPOC的ISA生意管理所需能力,保證SPOC按時間、質量要求完成工作步驟;理解、學習FMOT運營相關知識,能綜合客觀地管理、評估SPOC工作;7、輔助大區副總監管理方面工作。任職要求:1、市場營銷、管理等相關專業本科以上學歷,三年以上相關行業工作經驗;2、對市場營銷工作有深刻認知,熟悉營銷服務的各項業務的執行管理工作;3、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4、具備較強的管理和應變能力,保證按時、按質完成工作步驟;5、出色的人際溝通能力、團隊組織、建設能力;6、具備較強的考核評估技能。
*提醒:用人單位招聘人才,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費用都屬於違法(如體檢費、兼職淘寶刷鑽等),請應聘者提高警惕!
北方宗源成立於1995年,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專業從事線下營銷傳播服務的代理機構,國內最具規模的線下營銷傳播服務專業機構,中國信息協會市場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單位,屢次被客戶評定為"優秀供應商",P&G指定核心供應商。總部位於北京的北方宗源在上海、天津、廣州設有分支機構,全國近30個辦事處,在數百個城市執行過各類型項目,公司正式員工超過150名,兼職終端促銷員超過3000名。我們致力於成為:大中華區最專業的線下營銷傳播供應商,客戶最可信賴的線下營銷傳播合作夥伴!何謂宗源?宗:萬變不離其宗,在變化中把握市場的脈搏;源:思想是我們發展的原動力,創新是我們生存的根本。砥礪圖新,十年鑄一劍:全方位線下行銷傳播理念,遍及全國的執行網絡系統,完善的項目質量監控體系,專業的精英團隊。北方宗源在廣袤的營銷領域中攻城掠地,開疆拓土,無往不利!我們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成功。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城;北方宗源從不因過去的成就而固步自封,我們看得更遠,想得更遠。。。。。。我們的宗旨:在相互信賴,相互尊重的原則下,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為員工創造發展機會,為股東創造利潤,為社會創造財富。我們的使命:用智慧創造價值
為客戶擴大市場我們的口號:全心全意為客戶打天下!我們的願景:大中國區最專業的行銷傳播供應商
客戶最可信賴的行銷傳播合作夥伴我們的信條:人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産。我們強調品質,效率,溝通,尊重。專業的動作方式,服務一流的客戶。我們不斷追求100%客戶滿意。我們遵循以客戶為中心,深入洞察消費者,確保行銷傳播有的放矢。我們致力於協助客戶取得更好的市場業績。執行力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創造力是我們行業的活力與根源。不懈追求更佳創意,更佳結果。(Better ideas,Better results.)我們不斷探索新的行銷方式,為客戶提供更卓越的服務。遵循3R原則,反應快(responsive)、負責任(responsible)、值得信賴(reliable)。北方宗源的獨特優勢"中國第一家線下營銷傳播服務專業機構,超過10年的本土線下營銷傳播服務經驗;"遍佈全國的分支機構和執行網絡,全國數百個城市的各類型項目的實地執行經驗;"高素質的核心骨幹團隊和全國最大的兼職促銷人員數據庫;"長期穩定的客戶資源(均為全球性知名企業和國內優秀企業);"良好的業界口碑;"熟悉本土市場,了解地域差異和風土民情;"了解客戶需求,而且更加貼近消費者;"熟悉了解超市、賣場的渠道特色,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全國範圍內的廣泛數據系統支持;"完整的線下營銷傳播服務業務鏈,形成了優質的上下游合作互補關係。公司主頁:聯絡郵箱:
公司網站: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北大街32號院楓藍國際寫字樓B座1710&&&&&&&&&&&郵政編碼:100082
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地區人才網招聘
新版企業粉絲團全新上線,找好工作的夢想不再是幻想,快來加入與企業對話!还没有微课程账号?
MOOC课程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课程内容固定、结构化的特征,让教学资源从单纯资源转变为课程和教学等多方面的资源,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从简单线性转向复杂化、网络化。因此,MOOC被誉为“是印刷术发明之后教育领域的最大改变”。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针对MOOC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表示:教育部将加强研究在线课程与现实课程的等效互认、校际间学分互认、证书发放等方面的制度,以跟上网络教学变革的步伐[6]。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纷纷开展试点工作,力图在内容提供、平台服务、教学运用和国外资源译介等方面做出贡献[2]。但从现有文献看,针对MOOC平台设计与实现方面的研究文献并不多。鉴于此,作者结合本单位基于MOOC的实践,讨论一下MOOC课程平台的设计,期望对当前国内高校的MOOC实践提供参考。
一,MOOC课程平台设计思想
1.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设计既要采用超前思维、先进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又要注意思维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的正确性。系统的设计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而且要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系统设计的先进性与成熟性并重,同时要考虑到近年来的应用发展特点,把先进性放在重要位置。
2.开放性和标准化
系统设计要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教育部标准、教育部数据交换标准,能够与遵循上述标准的其他系统交换信息,实现信息资源一致与共享。
3.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4.可扩展性和易升级性
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学校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网站等成果,并确保与现有系统协同工作,采用分层次、模块化设计,便于系统扩展。同时,系统设计要考虑到适应应用不断升级的需要,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必须有良好的可升级性。
5.安全性和保密性
系统在硬件、网络、数据库、应用操作权限、数据权限、身份认证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多级别的安全防护;数据的异地备份。系统即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更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应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
6.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整个平台由多个部分组成较为复杂的系统,为了便于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要求解决方案和产品必须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便于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7.实用性和可行性
系统的主要技术和产品必须具有成熟、稳定、实用的特点。其中实用性放在首位,既要便于用户使用,又要便于系统管理。
二、MOOC课程平台功能框架设计
考虑到上述设计思想,对MOOC课程平台的功能框架设计如图1所示。
MOOC课程平台功能框架
1.闯关式学习
(1)教师可以灵活设置学习者进入每一个讲座的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是前置课程的学习时长要求,也可以是指定的一个前置测试的要求;
(2)当学习者满足课程设置要求时,系统会自动为学习者解除后续内容的锁定,有效地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
(3)课程设置者也可以设置每一个课程的结课考试资格认定,如完成所有的课后练习或者是学习时长必须达到总课时的75%等条件;
(4)教师也可以设置同一个课程面向不同批次学习者的解锁要求。
2.社交化学习
(1)提供基于每个知识章节的问答、讨论,可以使学生之间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讨论;
(2)提供助教的功能,能够辅助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进度提醒和交流;
(3)提供微博式的交流平台,能够及时反馈同门课程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促进同学相互学习;
(4)提供及时通信机制,可以借助平台方便地进行学生之间的联系。
3.移动化学习
(1)提供移动端应用,学习者可以利用平板电脑等工具很方便地进行学习;
(2)在移动端的学习进度和记录,可以和网络端完全同步,做到随时随地可持续的学习;
(3)支持所有主流的平板电脑,Android和IOS系统同步发布,在任何设备下都可以进行学习。
4.高效的教学内容出版
(1)提供灵活有效的课程制作工具,完全在线生成课程,不用增加任何安装软件的麻烦;
(2)提供步步引导的课程制作方式,信息及时保存,可以在分散的时间完成课程制作;
(3)所见即所得的制作方式,灵活组织课程内容,支持绝大多数多媒体文件作为课程内容;
(4)随时更新课程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更新课程内容,完成发布,第一时间将最新的课程内容展现给学生;
(5)测试题目灵活多样,可以简单制作多种多样的客观题,包括匹配,排序等颇具交互趣味性的题目。
5.教学效果监控
(1)提供教学监管的仪表台,实时掌握学生对各类和各门课程的访问情况;
(2)提供实时趋势图表,掌握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讨论和评价等的活跃度;
(3)提供内容监管,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处理学习平台上的言论;
(4)学生学习进度、实时访问、成绩分析等的即时统计并且支持导出报表。
此外,系统在学习与考评策略控制方面:
(5)提供教学监管的仪表台,实时掌握学生对各类和各门课程的访问情况;
(6)提供实时趋势图表,掌握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讨论和评价的活跃度;
(7)提供内容监管,可以有效管理和处理学习平台上的言论;
(8)学生学习进度、实时访问、成绩分析等的即时统计并且支持导出报表。
6.多向互动
平台除了提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线上线下互动等模式外,还具有如下功能:
(1)提供针对每个章节的实时笔记,可以针对视频的某个节点或者文档的某一页做笔记,并方便地追溯到课程内容;
(2)提供对每个章节内容的扩展阅读,可以浏览到针对相关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3)学习进度的及时反映,学生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促进其继续学习;
(4)可配置的进度管理和控制,可以根据学习时长,或者测试情况灵活地控制学生学习的进阶。
三、MOOC课程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作者所在单位的MOOC平台网址http://mooc.,目前已正式上线运行。平台截屏如图2所示,现对几个主要的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MOOC课程平台截屏
1.学习、课程管理模块
学习者可以通过“课程名称”、“关键词”、“主讲教师”等快速搜索所需课程,并且可以根据课程分类进行一类课程的搜索,系统提供根据用户学习习惯、用户所在院校等信息准确推送相关课程给不同的用户选择学习。学习者可以点击课程图片和课程名称进入课程,查看课程描述、讲师介绍、课程公告、课程评论、课程片花以及所学该课程的学生等信息。
(1)课程查看:学生可以浏览课程基本信息,查看课程列表。点击课程信息后可以查看课程详细介绍,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图片、课程简介、讲师介绍、课程评星、评价及评论、学友、公告通知、章节目录、考核方法,对已选课程可以查看学习进度。
(2)问题查看:学生可以查看在课程中发布的所有提问和回答,以及进入问题的详情页面等功能。
(3)学习成绩:学生可以随时查看某课程的学习进度,并且参考标准为课程设定的考核标准,包括:学习时长、章节测试、结果考试等,以便灵活把握个人学习进度。
(4)课程学习:用户登录后选择相应课程即可进入学习阶段,课程学习内容以视频(包含二分屏、视频)、音频、文档(Word、PPT、PDF)、课件等形式呈现,可全屏以及暂停,系统自动记录学员每一课时的学习时长,并将其作为结业考核的指标之一。
(5)进度控制:用户在第一次学习时不能随意拖拽课程进度;用户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回答老师在制作内容时在特定时间点的提问,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做回答则本课时学习进度归零。
(6)课程问答: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将问答与知识进行关联,在学生线上提问环节能够实现问答功能与课时而非课程整合,实现问答与具体知识点关联。学生可以互相提问与解答,对于非关联内容可以进行举报。
(7)课堂笔记:在学习过程中笔记与知识点关联,学生在线上记笔记能够实现笔记与文档或者视频内容具体时间点进行关联,后续可以快捷地在知识与笔记间建立直接联系。
(8)课堂资源:课堂资源作为辅助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为了能够更加细化课外资源与知识的定位,通过线上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课时学习下载或者浏览与该课时相关联的课外资源。课外资源可以是文档也可以是链接等。
(9)私信IM:用户登录后,点击头像会话小图标,进入IM会话页面,输入信息发送;用户也可以在课程学习页面通过问答、学友直接找到需要沟通的用户,并通过IM工具建立通讯。
(10)闯关式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按照课程设定的时长或者测试要求进行进阶式学习。
(11)课程测试:学习者完成课时学习后可以进行测验,系统会自动推送一组测验,练习题以客观题为主,测验结束就给出成绩。如果学习者对成绩不满意,可以重新学习后进行二次测验,第二次测验的试题跟第一次测验的试题会有不同。测验成绩的计算方法由课程创建的教师确定,可以是连续答对几道题即算通过或者给出一组试题计算最终的得分。
2.用户管理模块
(1)用户注册:用户初次使用系统需要进行自助注册,可以用邮箱进行注册,也可以用QQ号和微博帐号直接登录,提供开发接口和QQ、微博进行信息对接。用户注册后也可将系统帐号和QQ、微博等帐号进行绑定。
(2)消息通知:系统支持各类不同类型课程通知的推送,学生用户可以查看信息具体内容和信息发送时间、也可以删除已读信息(可以单条信息删除,亦可批量删除信息)。
(3)用户创建:管理员在后台可以添加、审核用户,拥有批量导入、生成用户,可以查看用户基本信息、启用、停用和重置用户密码等权限,还可以快速搜索定位到已存在的系统用户。
(4)用户管理:系统提供分级管理,包含系统超级管理员、运维管理员、课程制作人员、学校管理员、教师、助教、学生、社会用户等,系统支持多角色兼任。同时,系统支持限制账号重复登录的功能,以确保用户帐号的安全性、系统使用的便捷性。
3.课程资源模块
(1)查看学习进度:系统支持在不同界面,以进度条和百分比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学生课程的学习进度,使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2)教学资源管理:老师在网络平台的所有教学资源都可以方便地增加知识标签、知识点归属标签,便于进行卡片式的资源管理、相关资源的智能推送以及资源的合理化应用。此外,老师在教学任务中,可以随时引用过去产生的围绕知识点的讨论、答疑、作业等互动内容,以及自身上传到课程中的各种章节教程资源内容。
(3)支持多格式教学资源:系统支持与讲座紧密关联的多种格式的课外资源,可以对讲座进行深度拓展,方便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课程,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系统支持课程学习过程中及视频播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助教之间的问题互动,增加提问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讨论区模块
(1)论坛、群组开通:系统支持管理员开设论坛形式的讨论区以及用户自助以类“群组”、“圈子”等模式进行主题讨论或对课程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讨论。
(2)论坛管理:讨论可以由教师或者学生发起。教师、助教可以对讨论内容进行置顶、编辑、屏蔽、取消屏蔽等操作,系统支持论坛内容的审核、敏感词管理、举报管理、系统自动屏蔽等功能。
(3)在线实时聊天:提供的私信IM,给学生之间的交流带来便利,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学习。用户可以通过发送IM信息进行即使聊天或者留言,还可以查看IM历史通信记录。
(4)动态推送:支持学校课程发布、班级问题讨论、同学学习信息等的动态功能的推送,学生在学习中还可以发布个人的学习心得,作为个人动态推送给其他相关用户。
(5)学习分享:支持课程信息,通过微博、微信、人人等平台在互联网上进行分享。
5.考试、作业模块
(1)支持灵活的学分认证考核方式的设置:总评成绩=学习时长成绩+章节测试成绩+结课考试成绩,其中,学习时长要求、章节测试和考试成绩结课比例可灵活设置。
(2)试题试卷管理:教师、助教等做课人员可以建立试题库。其包括:主观题、客观题支持自动、手动生成试卷;支持自动、手动判卷;支持期末考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试题进行学习过程的控制。
(3)课程考试:课程考试在达到考试标准后开考,可以对课程考试限定考试时长和考试时间。用户完成课时学习后,可以进行课程考试,系统会推送一组题目,练习题以客观题(选择题、唯一性填空题、连线题、判断题等)为主,测验结束即给出成绩。考试成绩的计算方法由课程创建者设定。
(4)作业查重:通过采用信息特征值算法,使重复文件判断结果足够准确,针对同一班级的作业系统自动判断重合度,通过信息化手段避免出现抄袭现象。遵循试题与练习的QTI标准,利用查重算法对同一课程的所有主观题作业进行答案查重,减少作弊。
四、MOOC课程平台的主要特点
(1)充分展示学校课程建设成果:利用平台可以全景展示学校课程建设、资源建设等教学成果;并为学校提供了课程制作工具,帮助学校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快速开发高质量的公共课程。
(2)构建开放的共享型教学体系:首先校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的共享,同时,也为校际之间进行课程资源交流和共享提供了捷径。
(3)营造高智能化学师生互动环境:平台为学校提供一个内嵌在学习内容中多功能的交互手段,包含答疑、笔记、课外阅读、阶段测评与结课考试等模块,与课程学习融为一体。
(4)提供合理的课程管理和评测工具:平台可以让管理者能够及时观测与评估课程建设与课程学习进度,随时跟踪课程建设与学习进程。
(5)为审计教育事业快速拓展提供平台支撑:通过校内MOOC的建设,利用平台简易的拓展功能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审计行业的在职培训,为审计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
[1]李华,谢艺等.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8-33.
[2]程翥,李贵林,刘海涛.中国高等教育 MOOC 平台现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6):15-19.
[3]宋德清. MOOC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索—基于开放大学建设的视角[J].远程教育杂志,2013(6):68-74.
[4]王海荣,张伟.国外大规模开放教育资源设计理念及启示——基于Coursera平台MOOC课程的体验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13(9):32-36.
[5]马新强,黄羿,蔡宗模.MOOC教育平台技术及运营模式探析[J].天津电大学报,2014(1):5-9.
[6]佚名.清华大学推出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N].北京日报,.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
“慕课”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 & 2014年年底,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了《构建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法》,上个月教育部在2015年的工作要点中又明确提出,要加强“慕课”的建设、应用和管理,上述情况表明“慕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已经走上了前台,走向了舞台的中央。
“慕课”之所以这么重要,并不是因为它时髦或新奇,也不是因为国外的几大“慕课”联盟已经把战火烧到了家门口,而是因为技术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的变革,是因为“慕课”技术本身具有强大的优势,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卖出了许多破绽,而“慕课”则候了正着。笔者下面就从教学策略和应用逻辑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慕课”的优势,看看它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厚实的土壤和生长的空间。只有认清了优势,我们才能在不同的技术门类之间进行比较,并做出选择;只有认清了优势,我们才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能在应用中扬长避短,努力使效益最大化。
首先,不要把不是优势的东西当成优势,否则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跑偏或失去焦点,时间一久就觉得无聊了,就觉得它什么都不是。“电子书包”的时候就吃过这样的亏,最后很快就夭折了。从目前“慕课”技术在中学中推进的情况来看,在相关的问题方面还有很多误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是“慕课”的优势
& & & & 如果认为学生独自观看视频是自学,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是不是自学?如果不是自学,难道是什么人替学生学吗?肯定不是。只是说“慕课”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观看视频的表演来自学,而在课堂上学生是通过观看真人的表演来自学。两者相比,没有谁优谁劣的问题。
所谓的“自学能力”应该是指一种学习意识、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要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做笔记,不懂的要问,还要认真做作业和大量阅读参考书等等。培养这样一些所谓的“自学能力”并不是“慕课”技术所特有的优势,课堂教学也需要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或者说也在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
如果说“慕课”技术在教会学生知识之外,还特别培养了学生什么东西的话,应该说它只是更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先学后教”不是“慕课”的优势
& & & & 首先,“先教后学”、“先学后教”的提法本身不成立。教和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没有学,老师教谁呢;没有教,学生怎么学?教和学同时发生,是不可能在时间顺序上分出先后的。其次,认为“先学后教”优于“先教后学”,其实是假设存在第二次教和学的机会。所谓“先学后教”的优势,并非颠倒了教和学的顺序带来的,而是因为存在了教两遍、同时学两遍可能性。寒暑假的衔接班也许是所谓的“先学后教”的成功模式,但这是占用了学生寒暑假的休息时间创造出来的。假期先学一遍,开学以后再学一遍,那效果自然好。但在正常的学期期间,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问题是我们有成建制地、大面积地实施这种教两遍、同时学两遍的时间和机会吗?如果要求学生在家里学习第一遍的时候必须非常认真、非常完备,那么自然就会占用做作业的时间,如果把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置换到课堂上,那么课堂上还会有教和学第二遍的机会吗?肯定就不会再有了。
“慕课”的优势是教学资源的“精品化”和“精细化”
& & & &必须得承认,不同老师的教学水平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名师和大家最多只能教2个班,只能有100名学生受益。但是有了“慕课”技术,这方面的观念就受到了挑战。我们可以聘请最优秀、最擅长的老师来进行内容的规划和脚本的设计,然后经过集体讨论和共同创作之后,拿出最优秀的教学资源来。其次,中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一般3年一个轮回,3年之后课堂上老师即兴发挥,一定会出现许多“丢三落四”和“颠三倒四”的现象,讲10遍,恐怕每遍的情况都不一样。过去这种现象不会引起关注,但是“慕课”模式下,它就成了问题。因为“慕课”视频是经过精心编排和反复推敲的,讲什么、不讲什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把分寸拿捏到了最佳状态,这样得到的教学资源一定是最“精细化”的,教学效果一定也是最好的。“精品化”和“精细化”的资源不仅可以使100名学生受益,全校、全省乃至全国的学生都可以同步受益。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班或非实验班、重点学校或非重点学校,还有那么重要吗?家长还需要舍近求远、花高价买学区房,为子女搏得一份稀缺的升学机会吗?可能情况就不会那么严重了。所以“慕课”技术的这一优势,可能会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助推器。
“慕课”的优势是教学过程的“个别化”和“个性化”
& & & & 在传统的课堂上,任课教师只能以单一的教学计划和推进策略,来面对全班50个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讲出一句话、一个概念、一种方法,学生即便没听到或者没听懂,也无法让老师停下来,无法让老师再讲一遍。说一个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不断累积的结果。观看“慕课”视频就不一样了,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让“老师”停下来,也可以让“老师”再讲一遍或再讲很多遍,一切等他理解了、明白了,再继续进行。这样的一种改变,对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的影响有多大?真是大得不可估量。
“慕课”的优势是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和学生的高度“可参与性”
& & & & 过去对于“慕课”视频,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微小化”和“碎片化”,但从实践情况看,“慕课”视频的“交互性”和学生的“可参与性”更为重要。即通过设计和开发“交互式”或“互动式”的“慕课”视频,把传统的教学过程变成了一种高密度的、“一对一”的“聊天”和互动过程。笔者将这种“慕课”技术叫作“聊课”技术。在“聊课”平台上,教师可以像在课堂上一样,在视频讲授过程中提出各种的问题,每个学生各自做出回答,学生各种不同的答案均由电脑自动批改。只有学生回答正确之后,视频才会自动向下播放。这样的技术运用既可督促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精力高度集中,又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动脑又动手,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种“一对一”互动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近日,edX宣布与微软合作,将从 3 月底开始陆续推出 7 门技术课程,课程老师来自工作在微软的一线工程师,内容主要是IT技能的学习,包括云端管理到编程语言。
所有的课程都将会使用微软提供的开发软件,同时整个教学过程中,来自微软的专家将全程参与,为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以及在MOOC平台上进行编码演习等等。在edX主页上,我们可以看到这 7 门课分别是:
Programming with C#
Introduction to TypeScript
Introduction to Bootstrap – A Tutorial
Querying with Transact-SQL
Building Cloud Apps with Microsoft Azure – Part 1
Introduction to Office 365 APIs
Windows PowerShell Fundamentals
MOOC 平台和企业合作,edX并不是头一家。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Coursera宣布与Google,Instagram以及500Startups合作,引入企业资源,为用户提供第一手的科技职场教育。
MOOC的下一步是什么?答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多的MOOC平台开始引入职业教育的内容,在其中IT教育便是领跑者。而对于微软来说,与edX合作不仅仅是要圈住那些潜在的人才,还有一点就是努力地推广搭建在微软平台上的IT工具。
“我们希望引入工业专家带来的更加广泛领域的课程。学完课程后,人们可以凭借学到的IT技能直接找到工作。”edX CEO阿加瓦尔表示,“微软开展了一个“XBlock”计划,这个计划可以让课程开发者的课程在技术上嵌入到edX中。
之前,MOOC的内容提供方仅为大学,此次微软与edX合作,开设课程,对于学习者,可以学习到来自一线的IT知识与实操经验;对于微软,可以获得优质的招聘渠道;对于edX,则可以进一步丰富了平台上的课程内容。
文章来源:综合edx.org 36氪 多知网
MOOC应用哪家强?七款MOOC应用横向对比
想要上名校、名师的课,奈何路太远、人太多;想要学习最时髦、最有用的知识,奈何学校没开这门课。不是我学习不努力,实在是课程没兴趣。你是不是也常有这样的抱怨?没关系,本期媒趣君将就为你推荐MOOC七款学霸级APP,学习这件小事,时间、地点、老师随你翻牌子。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各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如今,MOOC逐渐被中国青年人群所熟知,为大家的课外学习和后学生时代的不断充电提供机会。
1、Coursera 一站式选课、作业、交流
Coursera是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创办。当然这种免费也不是绝对的免费,就算作为一个教育项目也是需要盈利的,Coursera已经通过提供收费的签名认证证书来作为主要的盈利手段。
Coursera对于中国的用户有绝对的优势,除了其本身的中文界面支持外,还有中文教学课程,与果壳网 MOOC学院合作,为数十门课程提供了中文字幕支持。
目前 Coursera 已经推出了 iOS 和 Android两大主流平台的官方移动应用,其中 iOS 版本为通用应用,同时支持 iPad。
Coursera 的 App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更新功能已经相当的完善,几乎可以代替网页版为你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你可以通过移动端完成选课,学习,论坛交流等一系列重点环节。应用还支持视频缓存,方便在没有网络的时候可以继续学习。
2、可汗学院 理工科小伙伴的福音
Khan Academy即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非营利性教育组织。可汗学院的课程是由十多分钟的小视频组成,大部分内容相对基础,其涉及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
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同 Coursera还是有一定区别的,Coursera更接近于真正的大学教学模式,而可汗学院更接近于公开课的模式。可汗学院仅提供了英语教学课程,一部分课程提供中文字幕服务,官方也在继续招募志愿翻译。
可汗学院的 App 也是由官方开发推出,不过目前并没有提供 Android 版本,iOS 版本是通用版本,支持 iPad。
最近根据移动端的特性,iPad端上线了一些新的功能。例如几何问题时,你可以触摸和移动几何图形解答问题。同时手写识别的功能贯穿在笔记中,可以自动识别笔记,判断答案的正误。可以说可汗学院目前的App 功能也是相当的全面了。
3、Udacity 专业计算机课程学习平台
Udacity 是由 Sebastian Thrun, David Stavens 和 Mike Sokolsk注资的一个私立教育组织,于2012年2月推出,它的目标是实现民主教育。
Udacity可以说是目前 MOOC 平台盈利模式比较健全的平台了,其主要盈利模式有两种:学生学习课程后需要付费认证考试,或者是付费给Udacity由其介绍工作。Udacity提供的课程主要是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也有一少部分涵盖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程。
Udacity官方提供了覆盖Android 和iOS的 App,其iOS版本专门针对iPad进行了优化。功能非常的全面,UI设计也非常的出色。
不过,由于Udacity目前并没有同中国方面展开合作,访问速度非常慢,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4、学堂在线 名校课程平台同步
学堂在线是由清华大学研发出的网络开放课程平台,于2013年10月正式启动。「学堂在线」平台合作伙伴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也是edX 平台在中国的合作伙伴。
edX 是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于2012年4月联手创建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平台,由于视频都放在 YouTube的服务器,在大陆无法正常播放,且官方没有提供移动客户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合作伙伴「学堂在线」就是最佳的选择了。
学堂在线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是本地化的平台,访问速度快,且与 edX 合作的课程提供中文字幕。学堂在线的同时提供了 Android 和 iOS
客户端,选课及学习的功能完善,视频可缓存。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学习平台。
5、慕课网 IT技能学习平台
慕课网是垂直的互联网 IT 技能免费学习网站。慕课网课程涵盖PHP、Android、Swift、Python、AngularJS、iOS、JAVA、Html5等各类语言,包括基础课程、实用案例、高级分享三大类型,适合不同阶段的学习人群。以纯干货、短视频的形式为平台特点,为在校学生、职场白领提供了一个迅速提升技能、共同分享进步的学习平台。
慕课网的模式更接近于公开课的形式。慕课网同时提供了Android 和 iOS 客户端,iOS 端并没有支持iPad。客户端提供了观看视频课程,离线缓存,云笔记等常用功能。
6、网易云课堂 个性化多技能平台
网易虽然同 Coursera 和可汗学院展开了合作,但是也同时推出了具有自己风格的网络课程服务。
云课堂,是网易公司倾力打造的在线实用技能学习平台,该平台于 2012 年 12 月底正式上线。课程涵盖实用软件、IT与互联网、外语学习、生活家居、兴趣爱好、职场技能、金融管理、考试认证、中小学、亲子教育等十余大门类。
网易云课堂的 App 覆盖 iOS 和 Android 平台。应用可实现学习进度同步,支持课件下载和离线观看,个性化学习提醒等功能。不过其iPhone 和 iPad 版本是独立版本,相对来说 iPad 版本的更新速度略慢。
7、万门大学 最接地气的课程平台
万门大学据称是中国第一所网络大学,由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理论物理硕士童哲创办。“万门”是ONE-MAN的谐音,表示一个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广泛学习和创造,为自己打开千万扇门,千万条路。
万门大学玩的就是接地气。2012年至今,“万门大学X”项目已经与全国很多大学开展了合作,开设了涵盖经济、理学、历史等系列课程,尤其是语言课程,更是很受高校学生的欢迎。
目前,万门大学APP覆盖iOS和Android平台,但是iOS平台不支持iPad。应用的注册和登录页面运行地不是很流畅,此外,在开辟新的领域上,万门大学的进度也还是慢了点。
8、MOOC应用哪家强 七款应用横向对比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这七大 MOOC平台,也使用过相应的移动客户端。媒趣君结合网络上各种体验报告和亲测,对七大平台做了一个横向比较:
互联网成就了 MOOC,正如一位MOOC讲师所说:“在 Coursera 之前,我从来没有一次给几千人上课的情况”。MOOC也让每个人都有了接触名校的机会,在家听常春藤的课已不再是梦想。(来源: 全媒体)
本文中MOOC指学校层面的平台,而非商业层面的。
在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明确提出“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此前,在MOOC上面,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华南附中、浙大等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动作,各自推出自己的MOOC平台。至于MOOC是什么?嘉榔就不多做介绍,数字化教育进入到高度重视的层面,越来越多的优质的课程会放入互联网中来,已经有不少的人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享受到MOOC的红利了。那么,免费的MOOC平台真是高校所需要的吗?一年几百万的,甚至上千万的教学付出,不是很多高校能够承担得起的费用,比如清华的学堂在线依然要引入千万美金的融资,从此可见一般,学校也想从商业与教育上面找到平衡,但是就目前而言,能够做出有耀眼的成绩的项目,还是未能看到。
在MOOC的进程中,付费与免费的两种态度的争议,比起商业层面项目更加激烈,毕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太过功利化就有失态度,而不功利化就无法推进项目,跟学校的MOOC项目的人士聊天后,嘉榔也明白他们的进退两难。很多MOOC项目陷入盈利模式的里面,例如Coursera学分认证的服务,收取专项费用,但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为此嘉榔也想了几种可能的盈利模式,仅供参考:
1、 学分认证、证书认证
国外在线教育三大巨头,有两个是公益项目,一个是商业项目,但是他们都有学分认证的服务,而且在公司的营利方面是一大的亮点,国外的人士注重结果,以及机构开出的证明,不像国内一样,权威性方面就稍微弱了一些,看看托福和雅思等就知道了。
前段时间,Coursera推出了专项的认证、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也推动学分认证等,都是一种探索,唯有外界承认这种学分或者证书,那么盈利是指日可待。而在学校范围内推动,引发学生的参与,毕竟在宿舍、在图书馆、在家里等地方看视频学习,就能够获得跟在课堂上课一样的学分,为何不选择更加有利的方式,而且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也多了,用于研究的时间也长了,优质的学生永远都是缺乏时间的。
不过,国内的认证与国外的认证有些区分,而要达到盈利的目的,唯有认证达到社会的层面,比如英语四六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这些认证的证书,能够做到这种高度,那么高校的MOOC的项目才是前途有光。或者未来的一天,英语四六级的改革,会从某个大型MOOC平台的认证开始,与其挂钩,那么就是盈利的时候,其实不只是四六级,还有很多学院和专业的认证考试,从线上认可,那么数字化教育的改革就迈进一大关键的步伐。
2、 专家咨询
MOOC课程的老师是高校的资深老师,那么不仅会吸引到学生参与,也会吸引到一大批非本校或者社会人士的参与,有用的东西不应该局限于高校的学习层面,而要立足于社会,对社会人士都有用的课程,那么就能够有一大批的粉丝了。而专家的咨询,就类似于医疗行业的官网一样,有些医生的咨询费用是免费,有些就是收费,而免费的咨询就会把病人弄到线下去收费,而收费的咨询就是解决病人的一些问题,并且给到解决方法,病人自己的选择。
上面是其中一种形式,另外一种就是MOOC课程的老师能够担任一些项目的顾问或者专家,当然是通过平台方来沟通与合作,高校又可以与社会合作,又能够为MOOC平台找到一种接口,何乐而不为,不过这种方式操作性难,难度比较高。
3、 优质的课程收费
对于优质的课程收费,相信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因为现在主流的在线教育平台是收费课程为主,其实就是这类课程,当然课程上面的设计要比商业机构的要复杂一些,毕竟MOOC的对象更多是学生,而学校的学生是要教育资源免费的,因此只能是一些高端课程,或者一些顶级课程,采取收费模式,用来吸引精英人士,而非针对普通人的收费。
现在很多的传统教育机构是从图书出版,然后到培训的演变,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切入培训行业的方式。而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也有类似的方式,比如粉笔网,上面的课程是需要一些教程,但是老师就不会提供教材,那么相关的老师就出版一些小型的图书,来辅导课程学习,或者没有看课程的学生,虽然量小,但是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式。
而对于MOOC而言,高校优质的老师必然会更多,通过线上的课程也会产生优质的线上课程,那么把课程做出音像、图书等形式,也不失为一种盈利与扩大老师影响力的做法,也是一种造名师的做法。
只要有老师尝试过甜头,那么一些自恃资格的老师也会考虑是否尝试,那么推动MOOC与学校的接轨变得容易些了。
通过出版到培训到出版,出版反馈给培训,培训又带给出版的增加,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无论学大、新东方、好未来等K12巨头,都是如此的做法。
5、 批改或者指导
这是一种小型的模式,就是学生有些特殊的要求,比如毕业论文的指导等都可以提供指导,当然是收费指导,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不错的便捷的方式。还有就是一些高校学习课程指导等都可以,不过是比较小众,如无必要也不需要做这种模式。
6、 MOOC社群
把平台当做根据地,吸引更多的人进来平台,那么借此平台做成一种社群的模式,高端的人士聚集地,就不必纠结于项目本身,因为就是一个载体,当然每个学校本身就有自己的人脉圈,如何做成学习类社群就值得学习。比如尚德教育的狐逻学院的模式就是可以值得探讨下。
7、 项目的合作
对于某些特定的课程,老师可能会吸引到一大部分商业人士的围观,那么老师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商业项目,平台方出面与企业合作,做项目。这是一种老师的变现,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一切还是基于课程的优质,以及可操作性,否则一切免谈。
上面想到的七大可能用到的盈利模式,也不知道MOOC平台是否都能够用得上,有几个的模式是比较不一样,是把平台当做媒介,有失数字化教育与线上教育的本质,是否可取见仁见智,当然也有是垃圾话,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只要有丁点用就足够了。MOOC不同于商业机构的在线教育,MOOC通过学校层面会更快推进教育的公平化!
MOOC如何改变学习
自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在各个领域带来的突破性变革数不胜数,这种变革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我相信互联网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同样如此。在发展初期会有一段探路的过程,然后在某个局部领域,颠覆性地改变人们的学习模式。
从OCW到MOOC
说到互联网技术改变学习,不得不提MOOC的前辈——几年前红极一时的“网络公开课”。其实在大家熟知的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出现之前,200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率先开设“OpenCourse Ware(简称OCW)”。当时,大多数学校认为麻省理工学院在网络上完全公开课程内容和课件的方式太过激进,因此仅有少数学校跟进;而且由于技术局限,很多课程的课件还是以音频和文字为主。
但这一开创性的公益分享行为并没有销声匿迹,特别是在2007年苹果的iTunes U上线之后,OCW运动带来了惊人的传播效果。到2013年,iTunes U所有的开放课件资源累积下载量达到10亿次。在OCW取得一定成功后,就有人在思考如何运用技术,使在线课程真正能够运转起来。
2011年的10月份,有OCW制作经验的斯坦福计算机教授AndrewNg在网络上开设了一门叫“机器学习”的MOOC课程,超过10万人报名。几乎同时,斯坦福大学的另一名教授Sebastian Thrun开设了“人工智能”的MOOC课程,也得到了很好的响应。这两门课程奠定了MOOC模式的基础。此后,两位教授分别创建了两大MOOC平台Coursera和Udacity。2012年4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成立了非营利性质的edX平台,也加入MOOC行列。
到2013年底,Coursera独揽近600万注册用户,平台上聚集了来自107所大学的558门课程,edX、Udacity也都超过百万用户。世界各地还出现了很多非英语平台,例如法国的FUN、德国的iversity、日本的JMOOC。清华大学在2013年10月加入edX联盟后也发布了中文“学堂在线”MOOC平台。去年10月果壳网MOOC学院发布的调研表明,至少有20万中文用户在MOOC平台上学习。毫无疑问,今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大学推出自己的MOOC课程。
MOOC创新应用五大技术
催生MOOC的技术并不新鲜,只是MOOC在整合这些技术时做到了“因地制宜”,为达到“打破教育资源不平等,制作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这一目的做了很多优化。
第一,MOOC改进了网络视频技术。早在2004年,Youtube就将广泛的视频应用带到互联网上,早期公开课视频也随着iTunes U、网易公开课等平台得到了很广泛的传播,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学习下来。为此,MOOC在技术上做了很大的调整,不再是简单录制线下的实体课程,而是直接为网络课程准备内容。每节课程都由几分钟的视频片段组成,每个视频之间还穿插了很多小测验,用户可以随堂检验知识掌握情况。最重要的是,当视频出现在MOOC上时,不再只是单向地播放,而是被安插了大量的统计代码,以研究每个用户的使用情况。根据Coursera在2013年10月的统计,虽然在Coursera平台上的视频平均长度在12分钟左右,但最适合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的视频长度为21分钟。
第二,MOOC优化了论坛讨论。课后的网络论坛已经司空见惯,但MOOC将网络论坛运用到每节课。比方说,在edX平台上,每个视频都有一个对应的讨论区,结合了Quora的顶踩机制,通过同学投票,可以方便找出优质问题和优质答案。并且,标签机制使讨论区的内容更结构化、模块化,使很多老师采用第三方论坛作为讨论工具。
例如,在2013年初Coursera的Computational Investing Part I中,老师运用到了一种独特的论坛讨论工具Piazza,每个问题都采用了Wiki机制,可以不断更新版本,记录每个帖子的每一次编辑。据统计,问题的平均回应时间是34分钟,而99%的问题都得到了回复。整个论坛犹如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大大拓展了课程知识的边界,丰富的论坛也成为MOOC探索盈利模式的一种方向。
第三,MOOC结合运用机器判分和同学互评。机器判分在理工科类课程中得到大量运用,机器甚至能够指出编程类作业中编码的不当之处。而在人文社科类的课程中,学生之间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来互相评价。虽然互评者是系统随机匹配的,但每次评价都会从3到5个人的评分中取一个平均的分数来保证评分公正性,甚至会有其他人对你的评分做出评价。在Coursera的HumanComputer Interface这门课中,利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评分和老师本人对学生评分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
第四,机器学习跟踪分析MOOC数据。由于MOOC课程参与人数极多,机器学习机制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一个人看过多少次视频,到一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这些反馈能分析出课程设置的问题。整个网络课程成为了一个可以反复修正的“电子课本”。而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些数据能分析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第五,借力社交网络。社交网络作为课程传播的渠道和师生交流的辅助平台,也在MOOC学习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传统的线下课程中,师生关系很难在学生数量和接触机会上得到很好的平衡,老师也很难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但社交网络和社会化学习有助于达到这一目标。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比课堂更轻松,传播效果更好……除了在文化上和学生贴近之外,在授课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一些较尖锐的评价时,教师也能马上予以回复。这样的教学相长,即使在线下也未必常见。
MOOC用户的三大特征
第一,高教育程度用户更偏爱MOOC。
2013年7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受访的MOOC学生中83%有大专或本科学位,其中44.2%以上的用户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在世界范围内,MOOC学习者的最高学历都远远超过他们所在国家的平均水平。
第二,MOOC中文用户更不在乎课程免费。
2013年10月,果壳MOOC学院对6116名MOOC中文用户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有关学习动机的问题,中文用户的答案与《科学美国人》杂志全球MOOC用户调研的结果大相径庭。在《科学美国人》的研究中,“免费”是全球MOOC用户的首选原因,而中文用户在打发时间上的比重都已超过“免费”,更不用说其他重要因素了。
第三,不同年龄的MOOC用户有不同的选课偏好。
例如,年轻人会考虑是否要生孩子:选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避孕”这门课的人,年龄峰值在20岁左右。中年人更关心如何养孩子:选择学习斯坦福大学“儿童营养与烹饪”课程的学生集中在40岁左右。老年人会更多考虑衰老的问题: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老龄化”课程引起更多老年人的关注。
MOOC未来的技术演进
MOOC更像一个实验性质的授课平台,由于在课程的每个部分都可以进行模块化处理,因此除了MOOC平台本身的技术,大量的其他技术都可以嫁接在MOOC平台上。未来,会有更多的技术在MOOC之外独立发展,也有可能和MOOC交汇,成为它的一部分。比方说,电子监控技术可能颠覆传统意义上的“考试”,个人长期学习数据分析可能颠覆“成绩单”。
一方面来说,或许现在远程监考的难度还是比较大,但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人来探索网络证书的效力。GRE已经实现了按前一部分答题情况,生成后面试题的出题规则。如今,Coursera也开始利用摄像头、键盘敲击规律来判断是否是本人在考试。今后,随着技术的完善,远程作弊的情况将大大减弱。另一方面,MOOC将解决问题、交流讨论、测试等行为都放到了线上,使得曾经必须通过长期观察或个人推荐才能得到的信息直接呈现在网络上。MOOC的“成绩单”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通过”或者分数,而是一个丰富的、和每个人的行为直接相关的数据报表。对招聘者而言,这些数据也能更好判断某一应聘者是否适合这一岗位。
高新技术创造最好的学习时代
除了MOOC,许多其他的高新技术也正在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美国纽约温彻斯特小学的Devon患有过敏性休克综合征,严重的过敏让他无法去学校上课,只能通过操控一个名为VGo、身材修长的四轮机器人去体验校园生活。VGo配备有一个摄像头、显示屏、扬声器和无线网络,屏幕显示Devon头像,而Devon可以通过网络控制VGo完成课堂和课下的活动,与老师和同学实时交流互动。
iPad刚发布的时候,乔布斯和鲁伯特·默多克共进晚餐。他们俩一致认为,纸质教科书业务将会被数字学习材料淘汰。“是时候让数字技术摧毁这个每年80亿美元的产业了。”终于,在2013年8月,荷兰各地开设了7所“乔布斯学校”,借助iPad上的应用通过AirPlay将平板电脑的界面投射到大屏幕,替代了传统的黑板。
2013年4月,美国的一家创业公司推出一款将编程学习和格斗类游戏结合的App。在游戏中,玩家不能通过触摸板或者控制器来控制机器人,而必须通过输入命令行才能让机器人往前走、往后走、转身等等。
过去,我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而如今不论身处何方,我们都可以足不出户,获取全球最好的教育资源。技术变革了学习方式,我们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学习时代!
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
&&&&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MOOCs三大平台之一的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成为加入Coursera的第一所中国内地高校,将和耶鲁、MIT、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一起共建、共享全球最大在线课程网络。当天晚间,复旦大学与Coursera达成一致,向Coursera网络免费提供中文或英文教学的在线课程。
&&&&就在一个多月前的5月21日,被视为MOOCs“三驾马车”之一的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
&&&&不到两个月时间,中国大学与“慕课”的频繁互动,不难窥见这一全新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
&&&&与其将来被危机冲击,不如主动参与
&&&&张杰的提醒并非危言耸听。“慕课”的席卷,让各国的大学管理者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危机。Coursera与edX、udacity并称为“慕课”“三驾马车”,单看Coursera,短短一年多,全球共有81所成员高校或机构加入这一联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
&&&&“对于各国知名高校而言,‘慕课’平台是高等教育的新大陆,谁都不希望失去向全世界传播知识,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在未确定‘慕课’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
&&&&何为“慕课”?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不少“上瘾”的学生因此津津乐道,“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而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
&&&&“‘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未来大学将变得没有国界。”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说,在线课程模式无疑将引发“学习的革命”,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在他看来,“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将是,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而这时,如果老师还以传统的讲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将用“眼睛和耳朵”投票。
&&&&反思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赶热闹
&&&&问题在于,“慕课”浪潮席卷之下,世界范围的名校、名师、名课“同台竞技”,中国大学如何立身?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资源共享,第二学习模式。利用“慕课”的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而大学如何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几所国内名校不约而同的探索方向。黄震告诉记者,“慕课”不同于网络公开课,互动性更强,“慕课”的出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改革的可能——教师可以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这一模式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黄震介绍,从2001年开始,上海交大一直致力于在线课程建设。2006年率先建设国内首个课程中心,今年4月开通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打造移动课堂。
&&&&陆昉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以“慕课”为契机,中国大学要冷静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简单的赶热闹。“仅仅是在线教育,并不能解决高等教育的深层次问题,现在的小班化教育,大规模推动也遇到瓶颈。想办法把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才能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留给中国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时间,已经不多。”
&&&&在线课堂,能否取代传统高等教育
&&&&“慕课”的到来,让先贤“有教无类”“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宏愿越来越近。不少人也为大学的命运担忧:未来,在线课堂,会否取代传统的大学课堂?找到了一条通向免费大学课堂的便捷路径,实体大学靠什么吸引学生?
&&&&黄震认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与此同时,在这场汹涌的世界浪潮中,中国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方能化危为机。
&&&&就在几天前,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共建中文“慕课”平台。12所高校将建立若干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实现在线优质课程共享,率先“试水”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率先探索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探索和实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
&&&&一些专家也指出,从1980年代开始,美国大学就一直在热烈探讨,计算机和互联网会不会造成大学基本形态的危机。在美国,“慕课”之热,背后有互联网资本力量的驱动,也是美国大学引领全球高等教育的一种表现。
&&&&“这将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影响绝不限于大学,对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也将具有积极意义。”张杰说,“中国大学应以在线教育发展为契机,重新思考自身的使命与责任。”(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所谓“慕课”(M0OCs),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曹继军、颜维琦整理)
做MOOC只为分享教学理念
初次见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马昱春教授,还是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MOOC名师论坛上,她刚做完报告,听众中就不时传来“我当年怎么没有遇到这样的数学老师呢”、“原来数学MOOC竟然可以这么有意思”的赞叹和感慨,不过,记者还没来得及挤上前去跟马教授深入交流,她就匆匆离开了会场。一个多月后,我才有机会和这位年轻的马教授面对面坐在清华大学东主楼的小型会议室内,听她谈做《组合数学》的种种体会和思考,谈她寄托在MOOC上的教学激情和理想……
坐在面前的这位数学老师,留着一头柔顺的长发,同记者印象中不苟言笑的女数学老师不同,她的脸上始终挂着亲和力十足的笑容,采访中,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在会议室里欢快地流淌着。记者能感觉得到,马教授是一个很能调动课堂氛围的人,她总有办法让课堂变得更有趣、更轻松。
马教授做MOOC的初衷不是为了出名,她的想法很简单,把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分享出来。自从开始制作《组合数学》后,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经常是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时间一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忍不住抗议了,每天天一黑,就缠着她说:“妈妈你陪我睡觉吧。” 但是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宝贝,不行啊,我还要加班。”作为高校的女老师,往往会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最后只能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她坦言,累归累,但是很有收获,甚至对女儿的教育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她懂得如何投入进去做一件事。
MOOC对中国教育领域的影响显而易见,在MOOC热浪袭来时,她站在一个教师的立场参与到这个浪潮中,积极迎战这场高等教育领域的风云突变。她认为,有教学理想的人很适合做MOOC,因为MOOC能够把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对话名师
清华大学马昱春:MOOC特别适合有教学理想的教师
北京报道/本刊记者 苏群
MOOC能让枯燥的课程有吸引力
记者:您的《组合数学》的宣传片做得很温馨,完全没有数学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我们发现清华大学其他老师的课程预告视频也非常有意思,做好MOOC课程的预告视频是不是在清华形成了一种风气?
马昱春:其实清华有不少老师的预告视频都做得很有特色,预告片只是课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一开始做MOOC主要还是关注课程的主体,当主体成型了,预告片的风格也就随之确立了。一提起“数学”两个字,多数人往往会觉得数学课离自己的生活特别远,从小到大一直被数学虐,但我们的课程是调动思维,让学生感受一门不一样的数学课,整个课程都是围绕这样的风格来设计完成的,因此预告视频就是课程的一个缩影。好多学生上完我的课以后,就在网上评论说:“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记者:1分54秒的预告视频,时间虽短,但看完之后让人觉得数学应用的范围很广,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真的能应用得这么广泛吗?
马昱春:这要看你怎么想,就像身边的椅子,你觉得对它没什么感情,但实际上它是在身边帮助你的东西,数学就是这样的。比如组合数学中非常有名的斐波那契数列,几乎全世界所有花瓣的个数都是斐波那契数,所有树的分枝的个数都是斐波那契数,你说它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跟现代生活也密切相关,股票里面有斐波那契回归,你天天拿的iphone手机,看看那个logo,它的设计也蕴含了斐波那契数。数学是每个人的随身之技,它是人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未必意识到它给你带来了什么,但是你拥有它,就像有把好椅子,你就能坐着舒服,有好的数学思维让人感觉你很聪明、严谨、做事情靠谱。
记者:相信您在实体课堂上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但是通过视频教学,您和学生不能真正地面对面,怎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马昱春:其实MOOC的一大优势就是真正实现了多媒体,和MOOC相比,原来我们用的PPT真算不上是多媒体教学。人们为什么更喜欢看电影,是觉得电影来的炫,看着热情澎湃。这和MOOC是一个道理,在MOOC中你可以利用很多资源,实现PPT做不到的教学环节。举个例子,课程中我曾引用过《来自星星的你》的一个桥段:都敏俊把时间定住,想去划开千颂伊的手机,滑了几下后发现不行。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这个问题,但是在MOOC中我们借助影视桥段提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开机密码的N种组合,学生们对此肯定感兴趣。我还在MOOC中引入了世界杯、大禹治水、韩信点兵,甚至是《那些年》主题曲MV背景中黑板上的一道作业题。在MOOC中,这些元素的呈现自然、亲切,对学习者很有调动性。教学中桥段的设计在MOOC中特别容易实现,没有MOOC之前,以教师一己之力是万万做不到这点的,而这些设计变换形式后,有很多又被充实到实体课堂,可以说MOOC把原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有吸引力的任务。
记者:那您是想让这些桥段充当“药引子”的作用,以达到吸引学生,让课程更有效的效果吗?
马昱春:对。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思维,这和实体课堂是类似的,课堂上我们也说要提高抬头率和点头率,我的体会是实体课堂中的互动也许并不完全是语言上的,更多的是教师能感受到的对思维的跟随和认可,一系列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设计,也就是你说的“药引子”,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瓶颈、好奇感,他肯定会“抬头”,你给他一个“情理之中却意料之外”的解答,他自然会发出“哦,原来如此 ”的感慨。MOOC课程很大的好处在于打破了教学讲台的局限性,有更多的形式和方法来开发课程。所以我觉得MOOC实际上对于那些有教学理想、有创造力的老师特别适合,因为它能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呈现出来。
真正爱讲课的老师不会被MOOC打败
记者:在制作《组合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马昱春:做MOOC最大的困难是时间。怎么说呢?时间是指两方面,一个是制作的时间,也就是老师的时间,另一个是学习者的时间。所以对教师来说,需要兴趣和责任来驱动,学习者也需要有兴趣、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
记者:当时您个人是什么样的状态?
马昱春:一个学期基本上其他什么事都不能干,全部精力都在做MOOC。事实上,做MOOC有一个很悖论的地方,如果不想太累,我们可以把事情提前做了,但是MOOC又很不一样,因为我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反馈,这些反馈又能给我带来什么,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同步去做。所以,《组合数学》就像拍连续剧一样,提前一周拍完,然后在网络上更新。这样一来确实非常辛苦,到了第七八周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人的极限了。我记得在第七周的时候,录着录着实在撑不住就睡着了,一方面是连轴转,确实需要比较拼;另一方面是有很多纠结,那时候觉得自己的MOOC有很多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在,原本十六周的课,浓缩到八周里面,内容上如何划分?怎么组织设计?尤其到了中后期越来越纠结,我花了这么大心思来做这件事,日后能不能用到我的实体课堂上呢?当时还是个未知数。
记者:内心有过斗争吗?
马昱春:回想我做《组合数学》的过程,内心斗争走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鲜:我成了一个不一样的教师,原来也可以这么上课啊!第二个阶段,畏惧:视频上的“我”和我都是教师,有了“我”,还用我吗?你能想象吗?我创造了自己的敌人。当时最纠结的是,我在MOOC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学生为什么还要来上我的课呢?到这学期真正开始上课以后,我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欣喜:实际上MOOC不是敌人,因为MOOC无论做得多好,它仍然没有实体授课的那种气场。而且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觉得课程中加视频辅助的形式很不错。即便是我这学期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师的引导和辅导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有了视频,你可以把以前没时间去做的引导、辅导和探讨做得更好、更轻松。所以说,你如果真正是一个爱讲课的人,或者你讲课确实有特色,最后是不可能被MOOC打败的。
互联网思维下教育形式需要与时俱进
记者:您之前在演讲中说到,数学美丽的本质被蒙上了一层面纱,但MOOC可以帮助揭开那层纱,让人们体会到数学之美。那层纱是指的什么?
马昱春:是历史,时间长河把一些过程给掩埋了。以斐波那契数为例,斐波那契为什么会出来?为什么得出斐波那契数列的是意大利人斐波那契而不是别人?那是因为斐波那契是富二代,他有条件去当时的数学强国中国、印度学习数学。在那个年代,有一些数学家已经开展了数学相关的研究工作,比如用1×1的砖或1×2的砖去铺一条路会是什么情况,就是这个问题触动了斐波那契,最后他创造出了著名的斐波那契兔子的故事,斐波那契数列也因此流芳百世。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百年过去,我们再回头看教材上的斐波那契数列长什么样?定义,推导,最后是一个带着无理数的多项式,经过无数数学家的耕耘,很有故事性和启发性的东西被完全抽象成了符号。把这些故事讲给学生听并不会花很多时间,但是对学生来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能更深刻地让他们领会书上字里行间蕴含的那些东西,尤其对于抽象的数学来说,揭开面纱,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些概念之后才能更好地去体会数学之美和抽象的精妙。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知识解读给学生,我现在越发地感觉任何简单的知识都有它引人入胜的一面,任何深奥的理论都有可能有亲民的解读方法。其实这个事情我们一直在做,但是有了MOOC之后,我更清楚地知道小故事该怎么讲,怎么让一个也许只有高中水平的学生能够听懂,再往后有学生可能觉得课程很难,但是他不会说听不懂,只要花时间都是有可能解决的。
记者:可以说您是把一个知识点的源头都给捋清楚了。
马昱春:不敢说把知识理清了,我说的知识的发展历程是知识体系的一方面,把一个毫无头绪的复杂问题演化成为一个特别简洁优美的式子,是那些牛人花了几十,甚至几百年的功夫做到的。上课实际上就是在浓缩历史上的那些东西,比如牛顿三大定律、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等,这些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或者是思维的沉淀得出来的,上课的时候讲讲结论学生也会学会,也能拿来解决问题,但是这样对学生来说思维没有得到任何锻炼。
数学课尤其面临这个问题,我的组合数学MOOC课就是希望带领学生有不一样的数学课体验,我们处在一个真实世界,用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之美。用直观生动的例子引入问题,从已有知识的瓶颈入手,构造一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情景,再引入新的知识,逐步展开。虽然越学到后面越难,肯定逃不出抽象的公式和推导,但学习者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引导的,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
记者:学生上完您的课后有什么反应?
马昱春:他们觉得上了一门最不像数学课的数学课,“最用心最生动最能把数学讲的不那么数学,让计算机基础真的成了针对计算机的基础”。同时他们也说,课程通俗易懂,但是一点儿也不水。事实上,课程的内容通过设计,把众多的知识体系化、层次化,对思维不仅仅是锻炼,也是考验啊。尤其面对MOOC学习者,他们知识层次的多样性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我们不仅仅在课程的讲解设计上秉承循序渐进、引导式的设计,更重要的是MOOC中很重要的部分在于学习者的作业练习,不能一上来就把学生一棒子砸晕,也不能让学习者觉得没水平,重要的是要给学习者带来成就感。不同的学习者背景不同,众口要调合,我们就设计了进阶式的作业系统HUG,从基本概念题目到高大上的烧脑题目,一步一步进阶,甚至还有开放式的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讨论区贴思考题答案,炫耀,讨论……互联网思维下我们的教育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所以,我觉得MOOC中我们虽然见不到学生,但是要时刻想着他们,想着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好。
MOOC对一线教师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什么
记者:您觉得MOOC对中国的老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马昱春:我觉得不少老师也会和我的心路历程类似,刚开始觉得MOOC是敌人,后来开始思考,MOOC不是敌人,那该怎么用它。在此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平衡“两个我”,一个是网上的我,一个是线下的我。如果说让网上的我成为主讲,作为翻转课堂,对于线下的我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是说我就被替代了,而是我需要面临更难的挑战,需要面对的是一个非常需要有创造力、需要去正视教育过程的工作。对于自己不是讲师而是导学师这一点,现在的老师都要去适应。成为一个引导学习的老师,不是单纯做辅导工作就够了。无论是原来的课堂教学和MOOC课程都是在解决知识解读的问题,但是如果翻转了,那我们真要直面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我们要解决人的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但同时也是很有挑战性的变革。
记者:您不觉得这个过程很累很痛苦吗?
马昱春:不痛苦,很好玩,育人就是和人打交道啊!以前我们是不了解学生的,现在我有时间去了解,也有机会交流了。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记者:MOOC的出现一直伴随很多争论,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您觉得呢?
马昱春:回顾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正好面临是用传统教材授课还是用PPT辅助授课的争论,有大部分老师说PPT上课不好,没有逻辑,体现不出思想,十几年过去了,PPT已经普及了,连数学系、物理系的老师都开始用PPT了。为什么呢?就是人们逐渐趋向于便捷性,趋同于随时可得。其实MOOC也是这样,原来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时间是固定的,而MOOC给人一种便捷性的随时可学的一种教育方式,学生也越来越希望能有随时随地学习复习的这样一个东西。PPT的发展对MOOC是有借鉴性的,比如我们普遍认为上课记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未必是最适合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学生从小就看PPT上课,已经没有记笔记的能力了,而这样的变化又更进一步推动PPT在教学上的应用。很幸运的是,我们正好赶上MOOC出现的这个好时候,让我们接触到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有了视频后,视频比PPT的功能更丰富。就像我们不可能拿着别的老师的PPT就能上好课,即便是用别人的视频来教学,也需要个性化的处理,MOOC是资源,如何用好才是教师面临的挑战,而不是被MOOC打败。MOOC带来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的共享正是对一线教师最大的冲击。
记者:刚才您曾提到教学理想,那么,您的教学理想是什么呢?
马昱春:不敢说理想,就说目标吧,我的目标是真真正正把课,不敢说很多很多门课,就把一门课讲深讲透讲出特色,让学生觉得来听我的课有收获,这就足够了。也有不少老师问我为什么做MOOC,我很直白地说就两个字“喜欢”,不是为了出名,就是想分享东西。每一位老师对知识的解读、对思维知识体系结构的把握都是独特的,可以说是独你一份的。我教的这门课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组合数学》,我想跟别人分享我对这门课的解读。刚才为什么要说在教学上要有热情、有激情、有理想,往往是因为有一些自己独到的、有特色的东西,就会有分享的欲望,所以,MOOC就是一个很好的分享的平台、激情释放的平台。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马昱春
马昱春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2013年获得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理工组一等奖,2014年获得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其负责的《组合数学》课程连续被评为清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目前其讲授的《组合数学》MOOC课程在学堂在线和edX平台上中英文两个版本同时开课,注册学习人数超过18000人,广受好评,被学习者称为“最用心最生动最能把数学讲得不那么‘数学’”的数学课。
信息来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新加入学员
还等什么呢,马上加入学习吧
教育改变世界
高效学习,快乐生活
暂没填写个人简介
暂没填写个人简介
版权所有:Copyright(C)2014翻转课堂1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poc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