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交易招行资金归集为什么归集在农发行

|||||||||||||||>>>正文农发行推行“粮食共同担保基金”保夏收
  新华08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陶俊洁、赵晓辉)为保证今年夏收顺利进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方面积极投放信贷资金支持收购,一方面进行业务创新,推行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制度,聚粮食购销企业合力共担风险,解决长期困扰农业金融发展的抵押担保难题。
  夏兴怀是江苏省江宁市湖熟镇络阳社区的居民,今年57岁,家里种了7亩地,今年收成比较好,每亩收了700多斤,增产200多斤,按照1元/斤的价格卖出,6月19日之前已经全部卖完,扣除每亩的综合成本550元后,每亩获得200元左右的收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收购市场没有出现去年新粮上市的抢购现象。由于部分企业去年小麦收购出现亏损,一些国内大型粮商、跨国粮商在小麦收购方面获取利益有限,今年参与市场化收购的企业心态相对趋于理性。
  为了弥补最低收购价预案不能启动的市场空白,农发行积极支持市场化粮食收购,截至7月10日,累计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210.3亿元,同比增加91.7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小麦200.9亿斤,占收购总量的81%,同比多收97.9亿斤,增幅为95%。
  另外,针对近年来粮食市场行情一路走高,政策性收购难以全面启动的情况,农发行江苏分行积极推行粮食共同担保基金制度,聚粮食购销企业合力共担风险。
  农发行江苏分行行长石晶莹介绍,粮食共同担保基金是由参保粮食购销企业按经营利润的一定比例逐步认缴充实,财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拨款,县级粮食购销总公司注入一定资金以形成的“资金池”,由具有全辖粮食经营统筹协调职能的县级粮食购销总公司或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农发行共同商定的辖区内经营规模较大的粮管所作为基金归集单位,建立专户管理制度。
  在贷款的发放上,农发行按照粮食共同担保基金总额的10倍向参保粮食购销企业发放市场化收购贷款,基金优先为参保优质粮食购销企业提供担保,参保粮食购销企业发生贷款损失后,先立足于其自身设法弥补,自身确实难以弥补的,可使用粮食共同担保基金进行弥补,受补企业必须在后期经营收益中逐步缴回弥补其贷款损失所动用额度。
  据了解,目前江苏省共有50个县(市、区)累计筹集粮食共同担保基金8.7亿元,覆盖全省粮食购销企业贷款客户的70%左右,通过共同担保基金已发放夏粮收购贷款60亿元,占市场化收购贷款投放量的90%以上。(完)
|相关新闻 · (日 16:43) · (日 12:29) · (日 12:03) · (日 17:46) · (日 11:52) · (日 12:46) · (日 15:34) · (日 12:36) · (日 15:33) · (日 10:18)图文资讯
[每日一词]农发行连云港分行三个“落实”强化粮食共同担
&&&&&& 【连云港金融网 0518.biz】一是落实资金来源。采取&三个一&的资金筹措方式,确保粮食共同担保基金落实到位。&三个一&即:从收购企业历年来的盈余积累资金中缴纳一部分;从收购企业长期合作伙伴的合作诚意金中筹集一部分;从当地政府财政资金中争取一部分,确保了共同担保基金来源的稳定性。截止目前,该行共同担保基金中,企业盈余资金占比为75%、合作诚意金占比15%、财政资金占比为10%。
&&&&&&& 二是落实资金性质。把好资金准入关,要求客户经理对企业缴存的每一笔资金的性质进行认真核查,从源头上查起,同时认真分析企业账户及财务变动情况,掌握企业真实的资金来源,确保资金为企业权益性资金或非债务性资金。
&&&&&&& 三是落实管理协议。首先是落实担保资金归集单位,规定一个县域只能有一家共同担保基金归集单位,严禁多个归集单位并存。其次是落实专户管理,作为归集单位的县粮食购销公司在当地农发行开设基金专户,各参保单位缴存的共同担保基金入户后实行专户管理。2011年,该行共计投放共同担保基金方式的粮食收购贷款21.6亿元,用于支持粮食收购主体收购粮食90万吨,分别同比增加1.9亿元、5万吨。在支持企业购销业务做稳做优的基础上,有效防控了信贷风险。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连云港金融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连云港金融网 0518.biz”,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稿件来源为“网友投稿”或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网友来稿或转载稿,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盖公章)联系,经确认后,本网将依法删除。
| About 0518biz |
中共连云港市委宣传部主管
连云港广播电视总台主办
新闻热线:0
投稿邮箱:
本网微信号:lygjrw
新闻网站备案号:苏新网备2014066号| 苏ICP备号(www.0518.biz)| 苏ICP备1400475号()| 市公安局网监备案编号:08日09:36&&&&&&&&
高国华&&&&&&&&来源:金融时报
  主持人:高国华
  嘉&&&宾:孔繁波
  2012年6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第二次在香港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此举意味着农发行已经稳步迈入国际资本市场。自2004年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以来,农发行债券发行规模逐年增加,已成为国内银行间市场最大的发行人之一,累计发行金融债券148期,规模达23120.2亿元。
  随着农发行债券发行量的不断上升,农发行不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农发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回流农业和农村这一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大力鼓励信贷支持的领域,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不仅优化了国家的信贷投入结构,更有效促进了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落实。
  主持人:首先祝贺农发行顺利完成第二次赴港发债工作,请您介绍此次债券的发行情况。
  孔繁波:此次农发行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总额为30亿元,面向机构投资者发售。农发行赴港发债团队于6月13-14日在香港进行全天路演,15日完成定价和簿记工作。发行情况为:2年期15亿元,票面利率2.98%,3年期10亿元,票面利率3.2%;5年期5亿元,票面利率3.35%.这次债券的发行得到了投资者的普遍认可,总认购金额逾80亿元人民币,约为发行额的2.67倍。至此,农发行获批的2011年度60亿元香港人民币债券计划全部完成。
  主持人:农发行首笔香港债成为第一个在港交所上市交易的中资银行人民币债券,对香港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有着怎样的影响?此次发行的债券是否仍在港交所上市交易?农发债在香港二级市场的表现如何?
  孔繁波:农发债在港交所上市是一项重要的创新,得到了包括内地及香港监管机构、国际投资者和中外媒体的高度评价。这有助于推动香港人民币债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价格透明度,对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运行机制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发行的债券仍会在港交所上市交易。目前,在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金融项目类之中,农发行发行的6只债券的流动性和收益率均表现良好,显示了投资者广泛认可农发行的信用实力和在中国农村金融中的重要性,也为农发行未来继续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持人:本次债券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请您分析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本次债券的投资者构成是怎样的?相对于境内发行,本次发债的成本优势如何?
  孔繁波:今年年初农发债登陆离岸人民币市场后,投资者对农发行的主权信用评级、在中国农业领域中的独特地位以及金融体系中的显要位置,均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加之香港市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稀缺性、香港人民币市场流动性改善等因素,都使得本次发行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债券发行的成功,也得益于债券发行时机的选择和这些年农发行经营管理水平和绩效的全面提升。
  本次参加认购的投资者绝大部分为国际投资者,显示出农发债很高的认受性。按地域分布,投资者主要来自于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按类型分,投资者以银行、基金和私人银行为主。
  相对于境内发行而言,此次在港发行的三种期限债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比境内前一日同期限政策性金融债券加权平均收益率低15个基点。其中,2年期债券利差为13个基点,3年期债券利差为14个基点,5年期债券发行利率为3.35%,与6月12日进出口行在港发行同一品种债券利率持平,与境内利差达27个基点。
  主持人:&这次境外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将投资于什么领域?
  孔繁波:农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通过建立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场化融资机制,大量筹措归集支农资金,是政府支农的有效金融工具和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的重要载体。此次筹措的资金,农发行将一如既往地全部用于支持“三农”领域建设,不仅将缓解农业农村领域资金投入不足,也会为更多的境外资金回流“三农”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主持人:请您谈谈农发行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背景?
  孔繁波:资金来源渠道的创新,是完成农发行现代银行框架下多元筹资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2004年以来,农发行的债券发行工作在保障业务拓展的前提下,一直围绕着如何做优做精债券发行业务、增大债券融资规模、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拓宽债券发行范围、丰富债券发行品种,构建稳定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寻求突破。
  自2007年人民银行宣布合格的大陆金融机构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后,农发行就开始关注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论证赴港发债的可行性。此后,农发行一直对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动态和自身实力进行跟踪分析。近几年,国内政策和香港地区政策环境鼓励境内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香港人民币市场的飞速发展也为发行人提供了理想的资金池,外部环境逐步向好。与此同时,农发行经过多年国内市场的摸索,无论从债券发行的组织安排、还是对市场时机把握、债券品种的制定等都已经较为成熟,且自身发行条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连续多年保持盈利,信贷资产质量显著改善,获得了穆迪、标普、惠誉世界三大评级机构给予的国家主权级信用评级等。
  2011年,农发行党委审时度势,做出了农发行融资业务进军国际市场,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重要决定,并于2011年年初向发改委和人民银行提交了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申请。
  主持人:农发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开创了一条募集境外资金回流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通道,对推动香港人民币市场有怎样的作用?
  孔繁波:农发行在香港发行债券,对于丰富香港市场产品种类,活跃香港人民币市场都将产生积极影响。相比其他币种,香港地区以人民币计价的利率产品非常单一,主要以存款为主,机构和个人投资渠道有限。作为具有国家主权信用级别的债券发行体,农发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为香港人民币持有者提供了新的优质的投资选择,为银行体系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了新的安全的投资渠道,并可以满足银行和其他机构投资者以较高评级的债券产品平衡投资组合的需求。此外,农发行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也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主持人:离岸人民币债券的成功发行,对农发行的意义如何?
  孔繁波:农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的成功发行,对农发行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手段,扩大融资规模,调整融资结构、提升国际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引导海外资金服务国内农村经济建设这种新型资金配置模式的有益探索,为农发行今后加大农村信贷资金投放,更好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创新的融资模式,农发行又一次出色的完成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主持人:农发行第二次亮相国际资本市场,加强了与国际投资者的沟通合作,为农发行业务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推动?
  孔繁波:两次赴港发行,农发行与多方单位会晤,除中国内地监管机构外,还包含香港金管局、证监会及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投资者,这都加深了农发行与国际投资者之间的深入了解,国际投资者对于农发行在中国的特殊地位,承担的历史使命,经营状况和发展远景等方面有了全面和清晰的了解。赴港发债所形成的国际影响力将会使农发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受益。相信未来农发行再次进入国际市场融资及拓展业务时,通过这两次发债形成的投资者基础将成为宝贵的财富。
  此次发行,我们也能够有机会再次与国际投资者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各类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如银行偏重于投资短期限债券,保证其流动性;保险公司则大多喜好长期限债券,与其负债进行配置,这都为农发行今后能够发行更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提供了思路。
  主持人:农发债在香港市场已经树立品牌,农发行今后将如何继续加强与香港市场的沟通?
  孔繁波:农发行两次在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宽了农发行的筹融资渠道,促进了农发行与香港金融市场的沟通交流,也进一步推进了香港与内地金融合作持续深入发展。作为国内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将认真落实中央政府赋予农发行的职责,继续加强与香港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并致力于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与各界一道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和两地金融市场的繁荣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主持人:请您谈谈本次的赴港发债的经验?
  孔繁波: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是农发行筹融资工作的宝贵财富。回顾此次债券发行历程,有几点收获。
  一是履行职责,农发行多年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是成功的基础。多年来,农发行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在支持粮棉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农发行也不断适应国家政策、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业务发展的新要求,及时推进业务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体制机制确立了新框架,风险防控达到了新水平,经营效益实现了新提高,向现代政策性银行转型成果显著。此次债券发行可以看出,投资者对农发行在国家支农政策中的重要作用、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提升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希望能够分享农发行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是领导重视,各部门精诚合作是成功的保障。农发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赴港发债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相关事宜。整个发债过程涉及内容繁杂,某些细小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发行的整体进程,在行领导的指导下,在农发行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下,此次债券发行,从发债时间确定,承销商、律师的选择,发售通函和尽职调查的反复推敲,路演行程的周密安排,不同方案的模拟情景及响应预案设计等准备过程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行内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为债券成功发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三是把握形势,顺势而为是成功的关键。今年,国际国内影响宏观经济变动的因素相对较多。欧债危机的影响,境内增长速度下降,降准降息等一系列因素都使得境内外人民币债券市场波动加大。我们紧盯市场动态,就债券发行额度、期限品种,项目启动和发行时间等与承销商和投资者反复沟通。赴港发行时,我们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兼顾发行利率和发行金额两方面的关系,并根据实际资金需求以及大陆和香港地区各期限利差情况,参考主承销商的建议,顺应市场,果断做出发债规模和期限的选择。
  主持人:农发行是否会把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业务继续下去?是否还有其他拓宽融资渠道的计划?
  孔繁波:通过两次赴港发债的路演及宣介,投资者已经初步了解和熟悉了农发行的业务领域及在中国农村金融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对农发行的发展前景和主权级信用表示高度认可。投资者也表示,希望农发行能把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业务长期持续下去。农发行将持续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业务,继续申请2012年度香港人民币债券额度,根据农发行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和市场情况,在监管部门允许的范围内,募集更多的支农资金,稳定地引导境外资金回归境内“三农”建设。
  根据农发行国际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还会寻求更广阔的海外融资项目,与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进行合作交流,丰富以债券为基础的其他金融产品。
  主持人:2012年农发行境内债券发行计划和目前的发行情况是怎样的?
  孔繁波:&2012年,根据业务发展资金需求,农发行境内金融债券计划发行量为4200亿元。截至7月17日,今年已成功发行了12期政策性金融债券,累计筹集资金3107.2亿元,占2012年农发行年度计划的73.98%.这12期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为5.29年,平均发行成本3.77%,平均认购倍率为1.79倍。2004年至今,农发行已累计发行金融债券148期,共计23120.2亿元。现在,金融债券存量共72支,余额为14193亿元,比年初增加2181.9亿元。
  主持人:自2004年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以来,农发行债券发行规模逐年增加,已成为国内银行间市场最大的发行人之一。请您谈谈几年来农发行债券发行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孔繁波:2004年以来,在有关主管部门和市场成员的大力支持下,农发行逐步建立了以中央银行再贷款为依托,市场化发债融资为主体,组织存款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为农发行信贷支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截至2012年6月末,金融债券余额占农发行付息负债总额的66.45%,占全国银行间市场各类债券发行总量(除央票外)的10.86%,占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总量的24.02%.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发债的期限品种不断创新和丰富,涵盖3个月至10年期标准期限品种,除了发行固息债外,适时推出了贴现债券、浮息债券、投资人选择权债券、增发债券等品种,推动了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体系的建设,发行与交易价格也已经成为国内债券市场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多年来,农发行着力打造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品牌形象,赢得了市场投资者的信任和支持,农发债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2012年,农发行的债券承销单位已经达到75家,基本涵盖了银行、券商、基金等各类银行间市场主力金融机构。
  主持人:随着农发行债券发行量的不断上升,农发行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多年来,农发行在债券融资中如何实现与投资者的互利双赢?
  孔繁波:从2004年进入银行间市场以来,农发债的发行经历了债券市场不同时期的各种考验。无论在何种市场环境下,无论是境内发行还是境外发行,悉心听取投资人的意见,营造与投资人良性互动一直是农发行债券发行的核心理念。农发行一直从稳定市场、有利于投资者的角度,结合投资者需求变化调整发行计划。对每只即将发行的农发债,农发行都会在市场上进行调研,与市场成员交流其定价,根据市场成员需求进行债券期限结构和发行品种的调配,满足市场投资者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力争每次债券发行都能取得既体现农发行价值、又满足投资者需求的双赢结果。
  主持人: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保护和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从公布的年报看,农发行2011年信贷支农成效显著,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请您介绍有关情况。
  孔繁波:&2011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及粮棉油市场新变化,农发行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宏观调控和“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市场稳定,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大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了政策性金融支农的骨干作用,信贷支农工作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011年农发行累放人民币贷款13146.5亿元,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8738.4亿元,增长12.1%.
  一是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支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购销储是农发行的基本职责。2011年,面对粮棉油价格大幅波动、粮食市场化收购的新情况,农发行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坚持在不“打白条”前提下防控风险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市场形势,见事早,行动快,政策措施有力有效,确保了支持收储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二是中长期支农贷款大幅增加。农发行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水利工作会议要求,大力支持水利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三是筹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发债4472.7亿元,年末债券余额12011.2亿元,增长29.6%;低成本存款组织成效显著,年末余额3672.1亿元,比年初增加280.4亿元。四是不良贷款实现双降。年末全行不良贷款余额274.5亿元,比年初减少191.5亿元,不良贷款率1.46%,比年初下降1.33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提升超过预期。五是经营绩效再创新高。全年实现账面利润90.66亿元,比上年增加41.14亿元,增长83%.如剔除核销呆账和计提涉农及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实现经营利润379.5亿元,比上年增加169.9亿元,增长81%,再创历史新高。
  主持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这个主题,明确指出“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力度”,根据一号文件的要求,农发行做出了怎样的部署?
  孔繁波: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发行在2012年年初的全国分行行长会上已经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做出了部署: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列入国家和省级政府推广计划的优良品种、节水灌溉、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择优支持从事农业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积极探索信贷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运行模式。同时,还下发了《关于加大农业科技贷款信贷支持力度的通知》,对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做出了具体安排:要求各级行把农业科技作为今年信贷支农的重点和落实科技兴农战略的重大举措,实施倾斜信贷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贷款支持力度。中央的这些部署和要求既明确了农发行信贷支农的重点和着力点,有利于推进农发行‘两轮驱动’业务发展战略的实施;又为农发行拓宽支农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主持人:根据农发行披露的信息,农发行的人民币各项贷款已经突破2万亿元,如何理解这个数据背后所体现的农发行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怎样看待农发行在&“三农”领域投入的重要性?
  孔繁波:&今年5月20日,农发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0121亿元。自1994年6月建行至今年5月20日,农发行贷款规模增长17534亿元,年平均增速10.3%.其中,2004年7月至今年5月20日,贷款规模增长13227亿元,年平均增速达14.7%.2万亿元不仅表明农发行业务空间的不断拓展,更彰显了农发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发展理念正惠及广袤的农村。从最初的“一体两翼”到现在的“两轮驱动”,农发行的业务紧紧围绕“三农”展开,2万亿元资金全部流向了粮棉油收购、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和新农村建设等“三农”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为我国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取得了社会关注、农民受益、政府满意、业务发展的多赢效果。
  我国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加大对“三农”的支持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虽然国家逐年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缓解了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但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和资金不断外流仍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资金高达上千亿元,国有商业银行每年以吸储上存方式从农村拿走的资金估计高达3000亿元。多年来,农发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回流农业和农村这一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大力鼓励信贷支持的领域,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不仅优化了国家的信贷投入结构,更有效促进了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落实。
  主持人:面对服务“三农”的新形势新要求,农发行将如何拓宽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孔繁波:成立之初,农发行就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执行和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作为生存发展的根本。正如农发行郑晖行长所说的:“凡是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于改善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利于弥补商业金融和财政支农不足的业务领域,农发行都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农发行在新农村建设中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附件: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牢记信贷支农使命 遵循现代银行规律---江苏经济报
第A01版:焦点新闻
| &&&&&&&&
出版&&&|&&&&&&|&&&&&&|&&&
牢记信贷支农使命 遵循现代银行规律
———农发行南通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梦蒙一席谈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金融专家感叹过,面临着政策性“输血”和利润指标看似互相矛盾的双重考核,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是全中国所有银行行长里最不好当的。在江苏的农发行系统,却有这么一家分行,连续三年来支农贷款高位突破,而且去年全年历史性的实现了全辖无不良贷款。今年上半年贷款余额138亿元,经营绩效更是江苏农发行系统第一;存贷款余额、存款日均余额、利润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农发行系统375家二级分行中排名均处20名以内。这家分行就是农发行南通市分行。该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梦蒙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该行党委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行员工,坚持把履行政策职能当成破解持续发展难题的根本前提,坚持把遵循现代银行办行规律当成破解持续发展难题的根本方法,坚持把强烈的发展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当成破解持续发展难题的根本要求,走出了一条有鲜明南通特色的“美丽农发行之路”。  “做好粮油收购储备信贷资金供应管理,是农发行的立行之本,也是农发行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神圣职责”,陈梦蒙指出,南通市分行始终把支持粮棉油收储作为全行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最低价收购和临储等指令性贷款这个中心工作,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支持粮棉油市场化收购,加强承贷主体的整合优化。由于历史等原因,粮食购销企业多数规模较小,担保能力不足。南通市分行创新思路,以县域为单位,将地方财政部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购销总公司、参保粮食企业等主体共同出资并归集到农发行存款专户,建立“粮食共同担保基金”用于弥补粮食企业市场化收购贷款可能出现的损失,有效化解了企业季节资金需求大与抵押、保证不足之间的矛盾。2012年,在南通市共筹集粮食共同担保基金3301万元,对应投放的粮食收购贷款额度为3.5亿元;全年对应的贷款投放笔数为147笔,累放额达5.3亿元,期末贷款余额3.8亿元,至今无一笔逾期。  “新农村建设最缺的,政府、农民最关心的,就是农发行要支持的。”陈梦蒙指出,南通农发行主动对接地方政府新农村建设需求,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各级党政关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新农村建设项目以及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通过挂图作战,推进项目营销。正是这种看准了决不转向、结了盟决不撒手、逆境中决不动摇的强烈责任感,赢得了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高度信任支持和广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一致好评,2012年市分行被南通市委市政府授予“创新奖”,今年以来连续三个月在当地金融业考评中名列第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到‘对于银行来说,存款永远是第一位的’”。陈梦蒙强调,组织低成本存款,是提高经营效益、防范信贷风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通过努力,南通市分行5月10日存款余额首次突破50亿元,启东、海安两家支行余额一度突破10亿元。启东市支行充分放大吕四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贷款的复合效应,营销下游客户,日均达到9.5亿元……目前,全行资金组织成本有所下降,结构更加合理,上半年,存款付息率降至0.82%,比年初下降了0.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丰富二级分行基础管理平台工作内涵是遵循现代银行办行规律的具体体现。陈梦蒙指出,南通市分行在集中推进平台建设过程中,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南通行营业机构设置和业务规模较大的实际,形成了“南通特色”:贷款营销评估平台做足做优“上下联动”业务营销这篇大文章,逐项目建立推进卡片,全程跟踪,环环相扣,序时反映申报、审批、投放情况;贷款审查审议平台根据信贷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以信贷晨会召开为切入点,强化业务学习、每日自检、工作点评等措施,致力队伍素质的提高;风险案件管控平台强化县支行风险经理守关把口作用的发挥,每季度进行全贷款、全客户风险排查,平台主任、办公室主任和相关工作人员定期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参加县支行风险例会……  “我们永远做融资成本最低的银行,永远做‘做的比说的多’的银行,永远不仅做锦上添花、还要做雪中送炭的活!”陈梦蒙说,这是他代表分行党委在银企座谈会上的庄重承诺,他说到做到了。三年来,南通市分行连年高位突破,2012年,南通市分行贷款余额达到106.83亿元,比三年前增加34亿元;经营利润达到3.29亿元,人均利润超200万元。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南通分行站在百亿平台上,成绩前所未有,机会前所未有,压力前所未有。前进的道路可能崎岖坎坷,但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通讯员&喻康原&江苏经济报记者&尹&颖&&
集团 数字报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行资金归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