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温克旗巴镇有包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吗?在什么位子

  市净率?  这个不好算。记得以前外国投行唱空万达的时候,这样说过:万达的负债率太高了。王建林对他们很不屑:万达许多年拿的地和持有的房产,到今年已涨了很多倍了,而账目上仍是以当年的价格计入的。净资产按市价重值的话,再看负债率就不高了。  当然万达没在A股上市。A股上市房地产龙头股无非就是招保万金。他们的真实市净率是多少?还真不知道。不过按当前市价重置的话,翻一番,估计没多人有疑问。毕竟这几年,土地、房产价格涨幅在哪摆着呢。  仍以万科、保利为计,市净率,按账面原始价格看,股价挣扎在净资产(账面)附近;按每股股价除以每股盈利的市盈率算,截止今日收盘,万科是4.7;保利是4.5.  呵呵,谨以此帖做个记录,看市盈率、市净率对A股重资产公司是否依然有效。  ——注:对轻资产类上市公司,市净率基本无效。比如酒,比如互联网公司,比如信息服务、旅游类公司,以及其他纯服务型公司。市净率只对重资产公司有意义,对轻资产公司几乎无意义。  万不可不分行业种类,机械照搬、简单类比。
楼主发言:49次 发图:0张
  忘了记录万科、保利股价了。补上:  万科:6.68  保利:6.75
  也欢迎所有格雷厄姆式的投资者进来畅谈各人投资经历及看好的公司。  说实在的,鄙人一直看重安全边际,自认为是格雷厄姆式的投资者——这一点还不如巴郡,老巴后来毕竟走上价值投资及成长型投资相 的复合投资方式。  而本人到现在,一直都做不好成长型公司——无法给轻资产类企业估值。  QQ,腾讯在港20的时候,听说过,当然,咱也不可能去香港投资。不过即使去了香港,也必定于腾讯无缘。因为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给腾讯估值。  还有个,格雷厄姆式的投资方式,最喜欢的,无非是以低于公司实际价值的价格买入,也就是俗称的“四毛买一块”。而且这种投资方式及投资者,根本不在乎是否能以高价抛给别人获利,而是对上市公司能否立即关门清算比较感兴趣。  说实在的,俺现在买入并持有的,它们要是明天就退市、关门、清算,股东分钱,那偶可真是要高兴坏了!
  港股的腾讯涨得让人眼红。但它注定于价值投资者无缘。  全世界没有一个价值投资者对“高科技”公司感兴趣——无法评估这类企业的价值。  这也算是“四毛买一块”的价值投资者的局限性和短板吧。  据我观察,A股此类价值投资者,寥寥无几。  我都感觉好孤独!  找不到同类者。
  A股有几个巴不得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最好明天就关门清算的?
  据我观察,A股大多都是希望股价涨高了,然后抛给别人来获利的。也就是说,大多都是成长型投资者。以至于我想找个风格差不多的股友都找不到!  以至于我看着所持有的公司,想说的只有一句话:嘿,你知道我买进你,就是希望你关门的吗!
  低市盈率、低市净率,是衡量重资产公司价值的重要手段。当然不是唯一手段。  实际上,就我推算,如果A股退市容易的话,那么以重置净资产以下买入上市公司股票,然后立即要求退市清算,那胜率几乎是——100%。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就是:确定性。  但是实际上,没有哪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愿意关门清算——谁愿意让自己失业呢,他们还要高薪水、高奖金呢。  也因此,除非能控股,A股买入这类公司,不但无法通过清算的方式立即获利,反而要承受未来经营的风险。  这一点,要在美国就好了,联合一些资金把上市公司整个买下来,然后——关门。  能这样的话,此种投资方式的胜率,居然是:100%。  当然A股做不到。  美股估计难度也大。
  哎,A股退市关门清算太难了。如果很容易的话,那格雷厄姆式的投资方式,胜率就是百分之百——持续经营却要面临经营损失的可能,胜率反而降低;当然,也可能会获得经营增长带来的资产价值的继续增长。  不过以降低胜率为代价是否值得?  就因为此,如不能立即关门清算,即使证券市场价格远远低于实际重置资产价格,这种投资也不能说是稳赚的。  胜率反而降低了。  本人并不反对成长型投资者来指导,相反我还很期待。至少能让我明白投资盈利的模式是否胜率是比较高的,是可行的,是建立在公司自身创造财富的能力增长上的。  我就是做不好成长型投资。  这个是短板。  能力圈之外的。
  价值投资者,在A股确实少见!
  买进再说。。。干看着,没感觉
  腾讯上600了。  互联网股、娱乐股(尤其是澳门的赌博股),涨得那叫一个好。
  凤凰科技讯 3月20日消息,腾讯今日下午公布截至日未经审核的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据财报显示,腾讯2012年全年营收438.94亿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123.32亿元,同比增长24.8%。  正好,万科2012年盈利是125亿,和腾讯12年盈利差不多,13年大概可以增长20%,增速也和腾讯差不多。  额滴神啊!  腾讯市值一万亿,万科市值700多亿。  呵呵,价值投资者是不可能追逐科技股的。  没做过空。  但是,我可以这样设想,腾讯的股价显然是被美国纳斯达克的热情和阿里上市的想象带动起来的。  阿里上市后、互联网股盈利增速下降的伊始,就是大举做空互联网股,尤其是腾讯的大好时机。  可能要等一年。  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谷歌125亿买下摩托罗拉,最后29亿美元卖给联想。  脸书190亿美元买下了一家50个人做手机短信软件的互联网公司  这生意做的……  我看的是目瞪口呆!
  昨日腾讯(622, 5.50, 0.89%, 实时行情)股价首破600港元大关,市值创历史新高。为了解析不断扩张的“企鹅”帝国价值,证券时报记者找出了与腾讯现有业务基本一致的多家美国市场公司作为对应的影子资产,这些影子资产包市值总额约5000亿元人民币。
目前,【腾讯市值约9000亿元人民币】。可以认为,剔除腾讯现有五大业务板块,其互联网平台融合的潜在价值约4000亿元。而目前【A股市场中所有钢铁公司市值之和,也不过3300亿元左右。】  互联网凶猛。
  证券市场投资模式的选择:
  市场短期难预测,长期可预测。只要经济是增长的,股市上市公司又基本涵盖了各行各业,那“买个ETF吧,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好好工作”(巴郡对普通投资者说的话),自然能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然而经济若长期低迷,此方法就无效了,比如日本经济萎靡20年,股市萎靡20年,买个ETF待涨就可笑了。而且,交易盈利模式恐怕根本没有。如果有,任何人学会就可靠交易赚钱了?交易获利,或非是这些交易者赢另一些交易者的钱,即使他们使用同一方法,一样有赢有亏。  靠交易盈利的方式,我不看好。格雷厄姆式的投资方式"四毛买一块“,倒是赢面很大。  也许交易场获利的最佳模式就是:不靠交易获利。   投资防范风险模式的选择:  投资,和渔夫捕鱼一样,无非是把胜率高的模式持续下去——必须杜绝“网破”,也就是亏光本金的风险,哪怕概率再小。  但事实上这种亏光本金的风险是回避不掉的,比如市场关门、被取缔,或人类经济活动完全消失。  这些风险都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即使有,也只能无可奈何。  也因此,任何一个投资者,真正安全、稳健的方式,是投资的多样性。除证券市场外,还应有诸如房产类、黄金等其他投资,把投资分散到外国去,把投资分散在世界各地。  当然,慎重使用倍率、杠杆是必须的。否则的话,一个不小心,单一市场内就有输光的风险。  这样,可以把彻底输光本金的风险降到最低点——除非人类也毁灭了。  最安全的投资方式,就是把风险控制到和人类同在的模式上。因为只有人类消失,你的投资才会一无所有。  如果我无法把亏光本金的风险降到零的话,那我将把投资活动和人类存在紧紧联系在一起、和人类经济活动绑在一起。这样,只有人类不存在了,我才会全部亏光。  坚定低市盈率、低市净率、“四毛买一块” 价值投资模式。  将来再逐步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如果靠交易盈利,那得期望有个交易对手以更高的价格,把股票从你手里买走。这种盈利指望于别人,也必须期待于别人。  靠别人,还是太不靠谱了。  不如靠自己。  也许,格雷厄姆式的投资方式,才是风险最低的投资模式。  根本不用在乎交易,如果上市公司能立即清算分钱的话,那才叫把这类投资者高兴坏了!   赢利,不需要指望于交易。  不过A股退市、清算困难。一味拿高薪、高奖金的公司管理层只怕不乐意。反而不如在美股市,实施这种方式,效果更佳。
  还是那句。不进场没有用。  平地走直线40厘米宽没准都会觉得简单。  悬崖走1米宽的你都不见得敢  就算价值投资的粉丝,最好也进场试试再说。。在实战中体会煎熬和人性
  “像做生意一样对待投资,是最聪明的。”--本-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这故事始于年的内布拉斯加州,当时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价格暴涨,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恶性通货膨胀要来了,而且小乡镇银行的贷款政策还火上浇油。然后泡沫爆了,导致价格下跌50%甚至更多,摧毁了那些举债经营的农民和他们的债主。在那场泡沫余波中倒闭的爱荷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银行,数量比我们最近这次大萧条中倒闭的还要多五倍。  在1986年,我从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那买下了一个400英亩的农场,坐落在奥马哈北部50英里处。这花了我28万,此价格比前几年一家倒闭了的银行批给农场的贷款还要少得多。我根本不懂怎样去经营一个农场,好在有个热爱农活的儿子。我从他那得知这农场能生产多少蒲式耳的玉米(2341, -1.00, -0.04%)和大豆(4453, -60.00, -1.33%),经营费用会是多少。通过这些预估,我计算出这农场当时大概能有10%的正常回报。我还认为生产力会随时间而提高,农作物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后来这些预期都得到了印证。  我不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知识或智商来得出结论,这项投资不会有向下的趋势,而是有潜在的,会实质向好的趋势。当然了,可能偶尔会歉收,或是价格有时让人失望。那又如何?总会有些非常好的年份嘛,我完全不会有任何压力去卖掉这块资产。现在,28年过去了,这农场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价值已是我支付价格的五倍甚至更多。我还是对农活一无所知,最近才第二次去实地看了看。  在1993年,我做了另外一个小投资。那时我还是所罗门的CEO,所罗门的房东赖瑞·西弗史丹告诉我,有个清算信托公司打算要卖掉纽约大学邻近的一块商业地产。泡沫再次爆破了,这次波及到商业地产,这个清算信托公司专门用于处置那些倒闭储蓄机构的资产,正是这些机构乐观的贷款政策助长了这场闹剧。  这里的分析依旧简单。就像那农场的例子中,该资产的无杠杆当期收益率大约为10%。但资产正被清算信托公司低效率经营着,如果把一些空置的商店出租,它的收入将会增加。更重要的是,占地产项目约20%面积的最大租户支付的租金大约为5美元一英尺,而其他租户平均为70美元。9年后,这份廉价租约的到期肯定会带来收入的显著增长。这资产的位置也是极好的,毕竟纽约大学跑不了。  我加入了一个小团体来收购这栋楼,赖瑞和佛瑞德·罗斯也在其中。佛瑞德是个有经验的高级房地产投资者,他和他的家族将管理这项资产。这些年也确实由他们经营着。随着旧租约的到期,收入翻了三倍,现在的年分红已超过我们初始投资额的35%。此外,原始抵押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被再融资,这种手段允许进行了几次特别分红,加起来超过了我们投资额度的150%。我到今天为止还没去看过这项资产。  从那农场和纽约大学房地产获得的收入,很可能未来几十年内还会增长。尽管收益并不具有戏剧性,但这两项投资却是可靠且令人满意的,我会一辈子持有,然后传给我的孩子和孙子。  我说这些故事是为了阐明一些投资的基础原则:  1、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并不需要你成为一名专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并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简单,不要孤注一掷。当别人向你承诺短期的暴利,你要学会赶紧说"不"。  2、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如果你对某资产的未来收入进行了粗略估算,却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继续前进吧。没人能估算出每一项投资的可能性。但没必要当个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3、如果你是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价格变动,那你就是在投机。这本身没什么错。但我知道我无法成功投机,并对那些宣传自己能持续成功的投机者表示怀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铜板时能压对宝;但这些胜利者如果继续玩下去,没人能拥有赢利为正的期望值。事实上,一项既定资产最近的价格上涨,永远都不会是买入的理由。  4、通过我的两个小投资可以看出,我只会考虑一项资产能产出什么,而完全不关心它们的每日定价。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胜者不会是那些紧盯记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周六周日而不看股价,那工作日也试试吧。  5、形成自己的宏观观点,或是听别人对宏观或市场进行预测,都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这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会模糊你的视野,让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实。(当我听到电视评论员油嘴滑舌地对市场未来走势进行臆想,我就回想起了米奇·曼托的尖酸评论:"你都不知道这游戏有多简单,直到你走进那个演播厅。")  我的两项购买分别是在1986年和1993年完成。决定进行这些投资的时候,当时的经济状况、利率或是下一年(年)的证券市场走势,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头条新闻,或是权威人士说了些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说,内布拉斯加州的玉米一直在生长,学生也会聚集在纽约大学。  如果"投资者"疯狂买卖彼此的农地,产量和农作物的价格都不会增长。这些行为的唯一结果就是,由于农场拥有者寻求建议和转换资产属性而导致的大量的成本,会使总的收入下降。  然而,那些能从提供建议或产生交易中获利的人,一直在催促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要变得积极。这导致的摩擦成本变得很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总体是全无好处的。所以,忽视这些噪音吧,保持你的成本最小化,投资那些股票就像投资你愿意投资的农场一样。  关于这本书的几个有趣花絮:最新版包括了一个附录,里面描述了一个未被提及的投资,是关于本的幸运投资的。本在1948年,当他写第一版书的时候进行了收购,注意了,这个神秘的公司就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如果本当时没有看出还处于初创期的Geico的特质,我的未来和伯克希尔都将会大大的不同。  这本书1949年的版本还推荐了一个铁路股,当时卖17美元,每股盈利为10美元。(我佩服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有胆量使用当前的例子,如果说错了就会让自己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某种程度上,低估值是由于当时的会计准则造成的,那时候并不要求铁路公司在账面盈余中体现出子公司的大量盈余。  被推荐的股票就是北太平洋公司,它最重要的子公司是芝加哥,伯灵顿和昆西。这些铁路现在是北伯林顿铁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伯克希尔现今完全拥有北伯林顿铁路公司。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北太平洋公司的市值约为4000万美元,现在它的继承者每四天就能赚这么多了。  我已记不起当时花了多少钱来买《聪明的投资者》的第一版。无论花了多少钱,都可以强调出本的格言:价格是你支付出去的,价值是你所获得的。我做过的所有投资当中,买本的书就是最好的投资(我买的那两本结婚证除外)。
  至于买卖什么品种嘛,呵呵——鬼子进村,悄悄的,打枪的不要。
  房地产预期不明,比如有色,江铜,业绩超好,预期不明,只有走下坡路。顶多是跌多了纠纠错反弹一下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连载三  第三章  投资是一种赌博还是其他的声明?  “绅士们更喜欢购买债券。”---安德鲁.梅隆(Andrew mellon)  经过像去年10月那次短暂的下跌之后,一些投资者已经把目光转向了债券。股票与债券的比较问题先就应该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加以解决,否则在股票市场狂跌,人们纷纷涌向银行提兑CD(certficate of deposit,大额可转定期存单)的疯狂时刻,二者的矛盾又会表现出来。最近这种情况就刚刚发生过一次。  购买债券、向货币市场投资,或者购买CD,这些都是投资债券的不同方式,这种投资会有利息收入。获取利息的做法没有错,而用复利形式计算利息的做法更没有错。想一下,1626年曼哈顿岛的印第安人把他们所有的土地卖给了一群移民,换回了一些价值24美元的小珠子和小饰物。362年以来,因为这次举动,印第安人已经成为了大家冷嘲热讽的主角,但是换一种思路他们在这桩交易中的表现可能比那些移民更聪明。  如果年利率为8%,对24美元(注:让我们暂时收起我们的疑惑,并且假定他们将小饰物换成了现金)计算复利,那么经过362年,这些印第安人可能已经囤积起一笔净价值约为30万亿美元的财富,而曼哈顿最近的税收记录则表明当年被印第安人卖掉的那些土地只值281亿美元。曼哈顿人对这个估值进行怀疑的好处是:281亿美元只是估计值,而对于所有了解情况的人来说,在公开市场上这些土地的价值可能会是281亿美元的两倍。因此曼哈顿的地产现在值562亿美元。然而无论用哪个方法计算,印第安人都会多赚了29万亿美元再加上一个零头。  不过印第安人不可能获得8%的年利率,甚至连kneecracker利率也不可能获得,如果在1626年有kneecracker利率的话。这些移民买主习惯支付较低的价格,假定印第安人只能争取到6%的年利率,那么他们现在只可能得到347亿美元,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有任何财产或者要以在中央公园割草为生了。因此如果采用复利计算利息,经过300年的时间,两个百分点的不同带来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计算这笔交易,我都有些话要说。即投资债券没有坏处。  在最近的20年间,债券已经变得越来越受投资者的青睐。在70年前情况却不是这样,但是在最近的20年确实如此。从历史上看,利率从来没有偏离过4%太多。但是在最近10年,我们却见到了长期利率先是涨到16%然后又跌到8%,这一涨一跌创造了巨大的投资机会。1980年购买20年期美国国库券的投资者会看到他们所买债券的面值已经涨了将近一倍,不仅如此他们最初的投资还会得到用16%  的年利率计算的利息。如果那时你足够聪明买了20年期的国库券,你的回报率一定会让大多数股民震惊,即使是在最近的这次牛市行情中也不例外。而且,你几乎连一篇研究报告都不用读,也不用贿赂经纪人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长期国库券是避开利息波动的最好方法,因为长期国库券不可赎回--或者至少在到期日的前5年内才可赎回。许多有着不满情绪的债券投资者已经发现,许多公司债券和市政债券发行后很快就可以书会,这表明一旦某一时刻赎回债券对自己有利时),债券发行人就会在此时立刻把债券赎回。在债券被赎回时,债券投资者与面临财产将被没收的财产所有者一样不能选择。一旦利率开始下调,投资者马上就会意识到他们即将陷入一场近乎无赖的交易,他们的债券会被发行公司赎回,他们则会收到邮寄来的现金。而如果利率的走势不利于债券持有者,那么债券持有者就会继续才有债券。  由于公司债券不可赎回的非常少,因此如果你希望在利率下降时能从债券投资中获利的话,我建议你还是购买国库券。  与银行存折说再见  传统上所出售的都是大面值债券--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因为其面值实在太大,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储蓄账户或者是让人厌烦的美国储蓄债券来购买债券。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创造了新的金融工具债券基金,这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和商业巨子一样购买债券了。从那以后,货币市场基金就使得数百万以前在银行有存折的储户彻底从银行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这应该归功与布鲁斯.本特(bruee bent)和哈尼.布朗(harry browne)两人,他们一直梦想着能够开创货币市场账户并且勇敢地将大批资金从seroogian互助储蓄银行撤走。1971年随着储蓄基金的开创他们也开创了货币市场基金。  我的老板内德.约翰逊先生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增加了货币市场基金开支票的功能。在那之前,货币市场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存放小公司的周薪基金,能够开支票的特点使得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储蓄账户和支票帐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认为股票比能提供5%永久回报的普通储蓄账户要好是一回事而认为股票比能提供最佳短期回报的货币市场基金好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如果现行利率上升货币市场基金的回报就会随之增加。  如果你从1978年开始就已经购买了货币市场基金,你肯定不会为此而感到不安。因为你已经避开了几次较大的股票市场下跌行情。货币市场基金带给你的最差回报就是每年只向你支付6%,而你的本金却不会受到丝毫的损失。短期利率涨到17%的那一年(1981年)股票市场却下跌了5%,如果你持有货币市场基金,你就会获得一笔22%的相对收益。  在道琼斯指数从日1775点令人难以置信地涨到日的2722点期间,我们假定你从未买过一只股票,并且你对于错过这平身仅有的一次机会感到无比的沮丧。事后你甚至没有告诉你的朋友你把所有的钱都购买了货币市场基金,因为你觉得做这种承认简直比在商店里偷东西还让人痛苦。  但是股市大跌后的第二天早晨,随着道琼斯指数跌回到1938点,你又感到你的投资策略没错。你避开了10月19日股市大跌带来的损失,由于股票价格下跌幅度如此惊人,因而整整一年货币市场表现都比股市优秀--货币市场的回报率是6.1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回报率则只有5.25%。
  股票的反驳  两个月后股票市场开始反弹,股票的表现再一次超过了货币市场基金和长期债券。在长期中总是出现这种情况。从历史上看,购买股票要比购买债券的回报更让投资者满意。事实上1927年以来,从历史记录看,普通股票的平均年收益率为9.8%,而公司债券的平均年收益率为5%,政府债券是4.4%,短期国库券是3.4%。  由消费价格指数(consunmer price index,CPI)估计的长期通货膨胀率为每年3%,这就使得普通股票的实际年收益率为6.8%  ,而短期国库券这种最保守、最明智的投资工具的实际年收益率则是零。是的,它的收益率确实是零。  对某些人来说,股票9.8%的收益率与债券5%的收益率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回想一下这样一则金融故事,如果在1927年底,一位现代的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所著《见闻札记》中的一篇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同时该故事篇名也以此命名。叙述温克尔为避开凶悍的妻子藏身于Catskill山区,沉睡20年后醒来发现妻子已故,住屋变成了废墟,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比喻在思想见闻方面落后自己所生活时代的人。--译者注)已经抱着价值20000美元的公司债券昏睡了60年,如果年利率为5%并且计算复利,那么在他醒来时他将会得到373584美元的回报--这足够使他买上一幢漂亮的别墅,一辆沃尔沃牌,还能再剪一次头发。然而如果他购买年收益率为9.8%的股票,那么他的回报将是5459720美元(由于瑞普一直在昏睡,因此无论是1929年的大萧条还是1987年的股市大崩溃都不会使他从股市中撤走。)  1927年,如果你分别在下面所列的四种金融工具上各投资了1000美元,计算复利并且免税,那么60年后,你得到的回报如下所示:  短期国库券--7400美元  政府债券---13200美元  公司债券---17600美元  普通股票---272000美元  不论经历的是股市大跌,经济萧条,战争,衰退,10位不同的总统执政,还是时装的变化,一般而言,股票的收益是公司债券收益的15倍,而比短期国库券收益的30倍还要多。  对于上述情况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购买股票你可以从公司的增长中获得一部分回报。你将是公司利润增长的受益者。而购买债券,你说得到的回报只是公司盈余的一个零头而已。当你借钱给某人时,你可以得到的最好的回报就是收回本金和利息。  想一想这些年来一直持有麦当劳公司债券的那些人,他们和麦当劳的关系开始于麦当劳公司发行债券之初,而当麦当劳的债券到期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结束了,这是麦当劳债券让投资者们不快的地方。当然,最初的债券持有人收回了本金,就像是CD到期时可以兑现一样,但是最初的股东却会更富有。他们拥有整个公司。购买债券永远不可能碰上“tenbagger”,除非你是一位专门研究债券违约问题的债券投资行家。  投资股票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啊,是的,从长起来看股票的回报确实普遍要比债券高。”你自言自语地说,但是最近股价下跌之后,你又问自己:“购买股票的风险有多大呢?难道股票的风险不比债券更大吗?”当然股票的风险更大些,但是哪一种书面文件中也没有写着股票只会给我们带来收益这样的话,而我个人的赔钱经历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即使长期持有蓝筹股(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最安全的投资行为),也有风险。购买RCA(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a,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股票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谨慎投资行为,并且这种投资非常适合寡妇和孤儿,然而通用电气公司在1986年收购这家公司时所使用的收购价格(66.50美元)竟与1967年的交易价格一模一样,并且只比它1929年的价格38.25美元上涨了74%(经过拆股的调整)。你57年如一日地持有一家世界闻名的成功大公司的股票每年所得到的回报还不到1%。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的股价也一直低于它在1958年曾有过的最高价60美元。  看一下从1896年开始的早期道琼斯工业公司,有谁曾听说过美国棉花油公司,乳品公司,laclede石油公司,美国皮制品公司的名字呢?这些一度有名的公司早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在1916年的公司名单中,我们看到的鲍德温机车公司(Baldwin locomotive)在1924年破产了。1925年的名单中包括的公司有lasky公司和雷明顿打字机公司(remington typewriter),1927年的名单上雷明顿打字机公司的名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联合药品公司(United drug)。1928年道琼斯工业公司由20家增加到30家,新增加的公司有纳什发动机公司(nash motors),postum公司,莱特航空公司(wright aeronautical),以及维柯托留声机公司(victor talking machine)。后面两家公司的名字1929年的名单中也消失了--维柯托留声机公司消失是因为它被RCA公司兼并了。(你已经看到了持有RCA股票的结果是什么。)1950年的公司名单上我们看到了玉米产品精加工公司(Corn products refining)的名字,但是到了1959年,它的名字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Swift公司。  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说明风水轮流转的道理。因为没有人能保证大公司有一天不会变成小公司,同时也不存在所谓的不容错过的蓝筹股。  在不适当的时候买了错误定价的绩优股也会让你损失惨重。看一下年间股市大跌时发生的情况,那时一些股价比较稳定的股票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如BRISTOL-myers公司的股票从9美元跌到4美元,TEledyne公司的股票从11美元跌到3美元,而麦当劳的股票则从15美元跌到了4美元。而这些公司确实不是没有商誉的公司。在适当的时候购买了业绩不好的股票所遭受的损失会比上述情况还大。在一定时期看起来从理论上计算出来的股票9.8%的年收益率在现实中会永远不变。1966年道琼斯指数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位点995.15点,从那时起一直到1972年该指数一直都在那一点下方振荡调整。同样,年的市场指数的高位点直到1982年才被打破。  由于短期债券和债券基金可能出现的例外,所以债券也变得有风险了。在这种情况下,利率的提高会迫使你接受两种都不好的选择中的一种:一种就是直到债券到期都接受较低的回报率;一种就是以远低于债券面值的贴现率将其卖掉。如果你是风险厌恶者,那么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是比较适合你的投资场所。否则无论你投资哪种金融工具,都会面临风险的困扰。  市政债券被认为和放在保险箱中的现金一样安全,但是在极少出现的违约情况下,请不要告诉遭受损失的投资者购买债券是安全的。(最著名的违约事件就是华盛顿公共电力服务公司(washington public power supply system)和其发行的声名狼藉的“whoops”债券。)在我所了解的情况中,99.9%的债券会得到清偿,但是除了违约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让债券投资者遭受损失,试想一下在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里一直持有一只息票率为6%,到期时间为30年的债券的结果会是怎么样?  许多已经向购买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overnment National Mortgage Association,GNMA)--简称为珍妮.梅(ginnie maes)--债券的基金进行投资的投资者们还没有意识到债券市场的波动已经变得多么巨大。他们再一次被所谓的“100%由政府担保”的广告所说服。他们没弄错,债券是会支付利息,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购买债券的资金在利率上升而债券市场下跌时仍能保值。打开商业报纸看一下利率上升0.5%的那一天这种类型债券的变动,你就会明白我上面这些话的意思。这些日子以来,债券基金的波动幅度跟股票基金一样剧烈。利率的波动既让聪明的投资者从债券投资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同时也让持有债券更像是一场赌博。
  股票和明扑克游戏  坦白地说,人们没有办法把投资与赌博完全分离开来并把其归到一个可以让我们安心的高雅类别中去。安全的放钱场所和不安全的放钱场所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普通股票才获得了“谨慎投资”的称号(而在这之前人们纷纷斥责股票跟在酒吧里赌博没有什么区别)。而恰恰就是在这个时期被高估的市场使得购买股票更像赌博而不是投资。  大崩溃后的20年时间里大多数人仍然把炒股看成赌博,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当炒股再一次被当成投资时这种印象才完全改变过来。但是在被高估的市场中绝大多数股票的风险都很大。从历史上看,股票通常周期性地被看成是投资或者赌博,而且都是在不应该被这样认为的时候。通常在炒股的风险非常大时人们更容易把它当成是一种谨慎的投资。  多少年来,购买大公司的股票一直被认为是“投资行为”,而购买小公司的股票则被认为是“投机行为”,但是最近购买小公司的股票又变成了投资,投机则专门指炒作期货和期权。我们永远都在努力重新划分两者之间的界线。  听到人们将其投资描述成“保守的投机”或者“谨慎的投机”时我总是感到很好笑。他们这样说时通常表明他们希望自己是在做投资,同时又担心自己是在赌博。“我们彼此面面相觑”用来形容那些不能确定自己做法是否正确的夫妇来说非常维妙维肖。  一旦我们接受货币的风险的确让人不安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根据投资者的技巧,投入的程度以及冒险精神而不是所投资的金融工具的类型(例如债券、股票、赌马等等)将赌博与投资区别开。对于一个老练的赌马者来说,赌马为他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长期收益,这个收益对他来说和拥有共同基金或者通用电气的股票没有什么分别。而对于投资股票的人来说,四处打听消息频繁换股的做法跟赌马时只根据赛马的鬃毛是不是漂亮或者骑士衣衫是不是华丽就下注一样不可靠。  (事实上,对于急躁而鲁莽的投资者,我建议他们离开华尔街,带上所有的钱去海尔勒阿、蒙特卡洛、萨拉托加、拿骚、圣.安尼塔,或者巴登巴登等地好好地赌上一把。至少在那些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致中当他们输光时,他们能够说输得很痛快。但如果在炒股上失败了,他们看到的只是经纪人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的身影,自己却得不到丝毫的安慰。  如果赌马赌输时,你只把无用的门票丢掉就可以了,但如果是在股票、期权等投资上失败时,你除了会损失钱财外,还必须在每年的春天重新体验一次缴税的痛苦。可能要花好几天的时间才能把税款全部算清楚。)  对于我来说,投资只是一种赌博。在此期间你必须努力使结果向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倾斜,而不用管它到底是大西洋城公司(atlantic city),标准普尔500指数还是债券市场。事实上,股票市场让我想起最多的就是明扑克游戏(Stud poker)。  对于会玩牌的人来说,赌博可以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回报。明扑克牌的打法就是:发牌时有4张牌面朝上,这样一来你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牌,还可以看到对手的大多数牌。发完第3张或第4张牌时,输赢就已基本见分晓,要么就是没有人赢。这和华尔街的情况一模一样。如果你知道寻找的方法你就会发现面朝上的牌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  通过询问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你可以知道哪些公司有可能会发展得很好,哪些有可能会失败。你永远无法确定将要发生什么情况,但是每一次出现新情况(例如收益增加了,赔钱的子公司正在打折处理商品,公司正在开拓新市场等等)就跟正在翻开一张新牌一样。只要这些牌有赢的可能性,你就应该继续把它们拿在手中。  任何一位定期参加月度明扑克牌游戏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同样的“幸运傻瓜”总是打不了几局牌就被别人看了出来,因为这种人在牌还未发完时就在反复计算自己最多可能赢多少钱。一直赢的人在自己牌的形势变好时会增加赌注的份额,一旦出现了不利于他们的形势时,他们就会退出游戏;而一直输钱的人则会坚持到最后,他们还在继续盼望着奇迹的出现。玩纸牌游戏和炒股一样,经常出现的奇迹就是使输钱的人一输再输。  一直赢钱的人也会碰到这种情况:他们偶尔也会在发给三张“A”的时候下最大的赌注,但没想到竟会输给同花大顺。他们接受了这种结果并且继续打下一局牌。他们自信自己最终一定会赢。在股票市场上赚钱的人也会碰到周期性的钱财损失、偶尔的挫折以及无法预料的情况。偶尔的不幸不会使他们从游戏中退出。如果他们已经仔细研究了H&R Block公司的股票并且购买了它之后,政府却突然减少了免税代码(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Block的业务也出现了下降,他们会在接受了这次行情下跌的不幸之后继续寻找另外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因为他们认识到股票市场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像下棋那样在形势占优时总会赢。如果我购买的股票中有70%的走势与我预测的一样,我就很高兴了。但是如果有60%的走势与我预测的一样,我就会心存感激。因为有60%的股票走势被预测成功,就可以在华尔街创造一个让人羡慕的记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投资方向正确,则可以减少股票市场的风险,就像在纸牌游戏中减少风险一样。我曾经说过,如果投资策略失误(例如购买了一只价格被高估的股票),即使是购买BRISTOL-MYERS或者亨氏公司的股票也会导致巨大的损失并且会浪费掉很多的机会,那些认为买蓝筹股就可以不用时时关注股票的人因为自己的这种草率  的做法而遭受了近一半的损失,并且再用八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弥补回所有的损失。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数百万美元盲目追逐被高估的股票结果很快就变得血本无归。这种情况让BRISTOL-MYERS和麦当劳的股票变成了有风险的投资了吗?不是,只是因为人们对这两只股票的投资方法才让其变成了有风险的投资。  另一方面,假设你已经做了研究,然后把资金投在了有风险且麻烦不断的通用公共设施(general public utilities)--它是三哩岛(three mile island)核问题的负责方(三哩岛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东南部一城镇,设有核电站,日该核电站曾发生事故。--译者注)的股票上,即使这样,也远比购买不合时宜的凯洛格(kellogg)公司的股票要稳妥得多。  我的岳母,查尔斯.霍夫夫人不想投资风险太大的股票,曾经有一次我建议她买休斯敦工业(houston industries)的股票,这是一只走势很稳的股票。他的股价波动确实很小--其价格在10多年间几乎没有发生过变化。但是我认为我可以用我母亲的钱“赌上一把”,因此我给我母亲买了一只风险大一些的联合爱迪生公司(consolidated edison)的股票,结果这只股票涨了6倍。对于一直关注着该家公司情况的投资者来说,联合爱迪生公司的股票风险并不总是很大。能赚大钱的股票往往来自所谓高风险行业,但是风险与投资者的关系比它与行业的关系更加紧密。  对于风险爱好者来说,进行股票投资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他的投资决策正确时其回报是惊人的。由位于纽约市布法罗的约翰逊图表服务处(johnson chart service of buffalo)对共同基金的回报所做的计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此处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相关关系:基金的风险越大,回报越高。如果在1963年你将10000美元投资在普通的债券基金上,15年后你会得到31338美元;但是如果你将10000美元投资在一个互助信托投资基金上(包括股票和债券),15年后你得到的回报将是44343美元;而如果全部投资在一个有增长也有收益的基金上(全部是股票),那么你将得到53157美元;如果投资在一个高增长的基金上(也全部是股票),你将得到76556美元。  很显然,购买股票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进行的赌博--只要你懂得游戏的规则。并且只要你拥有股票,新的机会就会不断出现。由此我认为投资股票的获利机会远比纸牌游戏多,如果你拥有10只股票,赚钱的机会就会更大。
  24美元  年利率为8%计算复利,经过362年=30万亿美元  年利率6%的,那么他们现在只可能得到347亿美元  股票投资与扑克牌赌博的技巧  对于我来说,投资只是一种赌博。在此期间你必须努力使结果向着有利于你的方向倾斜,而不用管它到底是大西洋城公司(atlantic city),标准普尔500指数还是债券市场。事实上,股票市场让我想起最多的就是明扑克游戏(Stud poker)。  对于会玩牌的人来说,赌博可以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回报。明扑克牌的打法就是:发牌时有4张牌面朝上,这样一来你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牌,还可以看到对手的大多数牌。发完第3张或第4张牌时,输赢就已基本见分晓,要么就是没有人赢。这和华尔街的情况一模一样。如果你知道寻找的方法你就会发现面朝上的牌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  通过询问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你可以知道哪些公司有可能会发展得很好,哪些有可能会失败。你永远无法确定将要发生什么情况,但是每一次出现新情况(例如收益增加了,赔钱的子公司正在打折处理商品,公司正在开拓新市场等等)就跟正在翻开一张新牌一样。只要这些牌有赢的可能性,你就应该继续把它们拿在手中。  任何一位定期参加月度明扑克牌游戏的人很快就会发现同样的“幸运傻瓜”总是打不了几局牌就被别人看了出来,因为这种人在牌还未发完时就在反复计算自己最多可能赢多少钱。一直赢的人在自己牌的形势变好时会增加赌注的份额,一旦出现了不利于他们的形势时,他们就会退出游戏;而一直输钱的人则会坚持到最后,他们还在继续盼望着奇迹的出现。玩纸牌游戏和炒股一样,经常出现的奇迹就是使输钱的人一输再输。  一直赢钱的人也会碰到这种情况:他们偶尔也会在发给三张“A”的时候下最大的赌注,但没想到竟会输给同花大顺。他们接受了这种结果并且继续打下一局牌。他们自信自己最终一定会赢。在股票市场上赚钱的人也会碰到周期性的钱财损失、偶尔的挫折以及无法预料的情况。偶尔的不幸不会使他们从游戏中退出。如果他们已经仔细研究了H&R Block公司的股票并且购买了它之后,政府却突然减少了免税代码(当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Block的业务也出现了下降,他们会在接受了这次行情下跌的不幸之后继续寻找另外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因为他们认识到股票市场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像下棋那样在形势占优时总会赢。如果我购买的股票中有70%的走势与我预测的一样,我就很高兴了。但是如果有60%的走势与我预测的一样,我就会心存感激。因为有60%的股票走势被预测成功,就可以在华尔街创造一个让人羡慕的记录。  还得再加一句:许多投资精英的方法,都是在美国股市总结出来的技巧,并不必然得适用于一切股市。  比如巴郡的——买入ETF,然后好好去工作的方法,就不适用日本股市和中国股市。日本股市萎靡二十年,中国股市十年上(涨)幅零。  一个市场的总结经验,切不可机械照搬到另一个市场!
  一直赢钱的人也会碰到这种情况:他们偶尔也会在发给三张“A”的时候下最大的赌注,但没想到竟会输给同花大顺。  ==========================================================  我现在手上就是三张A,我下了最大的注。也许最后的结局是没想到会碰上同花大顺……  那也只能接受这种结果,然后继续打下一局牌。  把胜率高,同时防止一败、连败导致出局的风险完全避免掉,这的方式、模式持续下去,时间足够长、次数足够多,终归一定会赢。  这就是投资!  正确的投资。
  投资选择项目,就要像巴郡选择农场和商业地产的,计算清农场和房产所给你带来的回报是否值得购买:  在1986年,我从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那买下了一个400英亩的农场,坐落在奥马哈北部50英里处。这花了我28万,此价格比前几年一家倒闭了的银行批给农场的贷款还要少得多。我根本不懂怎样去经营一个农场,好在有个热爱农活的儿子。我从他那得知这农场能生产多少蒲式耳的玉米(2341, -1.00, -0.04%)和大豆(4453, -60.00, -1.33%),经营费用会是多少。通过这些预估,我计算出这农场当时大概能有10%的正常回报。我还认为生产力会随时间而提高,农作物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后来这些预期都得到了印证。  我不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知识或智商来得出结论,这项投资不会有向下的趋势,而是有潜在的,会实质向好的趋势。当然了,可能偶尔会歉收,或是价格有时让人失望。那又如何?总会有些非常好的年份嘛,我完全不会有任何压力去卖掉这块资产。现在,28年过去了,这农场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价值已是我支付价格的五倍甚至更多。我还是对农活一无所知,最近才第二次去实地看了看。  在1993年,我做了另外一个小投资。那时我还是所罗门的CEO,所罗门的房东赖瑞·西弗史丹告诉我,有个清算信托公司打算要卖掉纽约大学邻近的一块商业地产。泡沫再次爆破了,这次波及到商业地产,这个清算信托公司专门用于处置那些倒闭储蓄机构的资产,正是这些机构乐观的贷款政策助长了这场闹剧。  这里的分析依旧简单。就像那农场的例子中,该资产的无杠杆当期收益率大约为10%。但资产正被清算信托公司低效率经营着,如果把一些空置的商店出租,它的收入将会增加。更重要的是,占地产项目约20%面积的最大租户支付的租金大约为5美元一英尺,而其他租户平均为70美元。9年后,这份廉价租约的到期肯定会带来收入的显著增长。这资产的位置也是极好的,毕竟纽约大学跑不了。  我加入了一个小团体来收购这栋楼,赖瑞和佛瑞德·罗斯也在其中。佛瑞德是个有经验的高级房地产投资者,他和他的家族将管理这项资产。这些年也确实由他们经营着。随着旧租约的到期,收入翻了三倍,现在的年分红已超过我们初始投资额的35%。此外,原始抵押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被再融资,这种手段允许进行了几次特别分红,加起来超过了我们投资额度的150%。我到今天为止还没去看过这项资产。  从那农场和纽约大学房地产获得的收入,很可能未来几十年内还会增长。尽管收益并不具有戏剧性,但这两项投资却是可靠且令人满意的,我会一辈子持有,然后传给我的孩子和孙子。
  1英亩=6.07亩(中式);1美元=6.12人民币  400英亩=约2400亩(中式)  28万美元= CNY,计算方便约合为170万人民币。  巴郡买的农村合700美元一英亩;约合700人民币一亩(中式)  老巴语:“现在,28年过去了,这农场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价值已是我支付价格的五倍甚至更多。”  这赚大发了!而且根本不用卖出获利,每年都会有固定的农作物收获。  呵呵,这才叫投资。  估计中国耕地就是卖,估计也就4、5000一亩。  股票投资,与此同类,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巴郡03年买中石油;07年卖中石油。  08(09?记不清了)买比亚迪,至今未买。  十年了,仅买卖一次半,收益远超A股大部分基金、小散了吧。  频频忙忙进出又为何?效益又如何?  A股大部分都是指望着靠交易差价获利的“交易型投资者”,  这种盈利模式,注定了是多数人亏损的模式,可还是有那么多人蜂拥进来,自信的认为自己是那幸运的少数!  离开对所投资品种的“投资收益比”的估算,真的是在投资吗?
  更正:上面“08(09?记不清了)买比亚迪,至今未买”,应为  “08(09?记不清了)买比亚迪,至今未卖。”
  巴郡的经典失误:  巴菲特承认自己在投资公用事业(行情 专区)方面犯了一个“大错”:2007年购买了电力(行情 专区)公司Energy Future Holdings Corp20亿美元债券,除非今年天然气价格高涨,否则这家公司今年“几乎肯定”破产,20亿美元的初始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2010年,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173708, 1978.00, 1.15%)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伯克希尔)将价值20亿美元的债券减记10亿美元,第二年又减记3.9亿美元。  去年,伯克希尔已经作价2.59亿美元全数抛售上述Energy Future债券,计入利息收入后税前损失高达8.73亿美元。  在2008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将自己1993年收购4.33亿美元鞋业公司Dexter Shoe Inc称为“我做过的最差交易”,因为那笔交易并未采用现金收购,而是动用了伯克希尔的股票,并且Dexter自身失去了竞争力。  我们的大收购总体表现良好,少数收购非常好。但不论是收购企业还是投资股票,我都不可能杜绝犯错,并不是事事都按计划进行的。
  有时候,真真难以置信!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有这样算不好账的人吗?有这样傻的人吗?  说的就是万科B的散户、小股东。大股东是承诺不愿转版的小股东给13.3港币的现金选择权。可以说13港币以下买进万科B完全是无风险套利。你买进,即使不愿意转H股,直接13.3港币卖给大股东就是了。这样好的无风险盈利的机会,居然没人做!万科B居然能跌破13块港币!  有时候,真很相信,股市里居然有这样的傻瓜。  这样的散户,不亏钱,真是天理不容啊!  资本市场上居然能有这样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居然、居然……  我都想为万科B的散户痛哭一场了——拜托,别来股市了好吗,来股市就是让自己成为笑料的吗?   散户啊、散户,这样的散户,若不亏钱,真是天理难容啊!
  做广告的,真有那本事,还需要拉散户,自己做,早发财了。
  中国的房地产公司,NO.1是中海外还是万科、保利?  中海外市值比万科高那么多!  注:截止今日收盘,香港上市00688中国海外发展市值超1600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280亿。  万科A市值还不到770亿。保利市值485亿。  和中海外相比,万科和保利好小啊!   A、H股就是两个极端。  这香港 极低的某股,来A股大受追捧,A股市值7、8倍于港股市值。  同时,A股一些仅相当于H股同类企业百分之几十。  这两个市场,反正至少有一个是混了头的!   新浪财经讯 1月9日消息,据TodayIR报道,“中国海外发展(20.25, 0.20, 1.00%, 实时行情)有限公司(“中国海外”,股份代号:00688.HK)公布,2013年12月份实现合约房地产销售额67.6亿港元,实现合 约销售面积48.7万平方米(其中含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0081.HK)合约销售额13.8亿港元及合约销售面积 14.6万平方米)。月份,累计合约销售额1,385.2亿港元及累计合约销售面积923.4万平方米(其中含中国海外宏 洋集团有限公司合约销售额172.2亿港元及合约销售面积163.8万平方米)。截至12月底,累计认购未签约额185.4亿港元及认购未签 约面积79.4万平方米。”
  中海外2013销售实际只和保利相当,比万科少一半。
  中国的房地产公司,NO.1是中海外还是万科、保利?  中海外市值比万科高那么多的!  注:截止今日收盘,香港上市00688中国海外发展市值超1600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280亿。  万科A市值还不到770亿。保利市值485亿。  和中海外相比,万科和保利好小啊!   A、H股就是两个极端。  这香港 极低的某股,来A股大受追捧,A股市值7、8倍于港股市值。  同时,A股一些仅相当于H股同类企业百分之几十。  这两个市场,反正至少有一个是昏了头的!   重要的是自己清醒,不随发了昏的人一齐昏。
  保利和中海外旗鼓相当。可市值相差那么远。  再看碧桂园最近的销售业绩和盈利:  碧桂园2012年共实现合同销售额约476亿  中华品牌管理网
作者: 胡潇滢
  3月19日,碧桂园公布2012年年报,集团2012年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476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7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分别约10%及11%。合同销售均价约为每平方米6231元,与2011年水平大致持平。  碧桂园公布2012年业绩 全年利润68.5亿   17:41网易财经| 分享 扫描到手机  [摘要]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碧桂园发布了截至日的全年业绩。公告显示,期内公司营收418.9亿人民币,同比增20.6%;净利为人民币68.5亿元,同比增17.9%。  ==========================================================  2012碧桂园结算418.9亿,盈利是68亿;保利结算销售689亿,利润是84亿。  2012碧桂园合同销售476亿;保利合同销售1017.39亿元。  看结算销售、利润以及合同销售额,保利都远远超过碧桂园。  但A股保利市值尚不足500亿。  综合对比碧桂园、中海外、保利,觉得保利估值应超碧桂园50%——略低于中海外,  当前碧桂园市值600亿人民币;中海外1280亿人民币。  则保利实际价值应该在900-1200亿人民币之间。
  而万科市值理应在中海外之上。  这才和几大房企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地位想贴合。  A、H两个市场,一定有一个是昏头昏脑的!
  最新2013年几大房企合同销售:  碧桂园跻身千亿军团2013年实现销售额约1060亿元   09:52:42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有0人参与分享到  南都讯 记者邓恒 1月3日下午,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公布:2013年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1060亿元,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159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升1 .22倍及1 .08倍,成为年度最大“黑马”。  万科2013年销售额1709亿 同比增21%创行业新高  日 18:4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月3日消息,万科今日公布2013年12月份销售及新增项目情况,2013年12月万科实现销售面积97.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09.5亿元。2013全年,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1489.9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70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21.0%,销售金额创行业新高。  保利地产2013年业绩快报:销售及业绩增长令人满意  日 11:22  来源:东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年销售增速约20%令人满意。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1064.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11%;实现签约金额1252.89亿元,同比增长23.15%。公司销售情况理想,录得稳定增速,为以后年度的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中国海外发展2013合同销售  新浪财经讯 1月9日消息,据TodayIR报道,“中国海外发展(20.05, -0.20, -0.99%, 实时行情)有限公司(“中国海外”,股份代号:00688.HK)公布,2013年12月份实现合约房地产销售额67.6亿港元,实现合 约销售面积48.7万平方米(其中含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股份代号:00081.HK)合约销售额13.8亿港元及合约销售面积 14.6万平方米)。【月份,累计合约销售额1,385.2亿港元及累计合约销售面积923.4万平方米】(其中含中国海外宏 洋集团有限公司合约销售额172.2亿港元及合约销售面积163.8万平方米)。截至12月底,累计认购未签约额185.4亿港元及认购未签 约面积79.4万平方米。”  好家伙,几大房企是你追我赶呀!  这还没包括其他大型房企。  不管怎么说,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估值是很低的。
  雄起,万科。
  低估  
  顶楼主!!荣盛发展--雄起!
  呵呵,经常关注香港市场,也是有好处的。中国A股的房地产股明显被低估严重嘛!  中海外今天在香港又大涨5%。  中国房地产业,谁才是NO.1
  中国海外发展  00688.HKChoice资讯  21.000  1.000  5.00%   16:00:00  成交量:4201.33(万股)成交额:85711(万港元)港股市值:1716.25(亿港元)  今开:19.920最高:21.150最低:19.660昨收:20.000  量比:1.836振幅:7.45%总量:均价:20.401
  万科总裁郁亮2013年薪酬全部买了万科A   “我们本想逐步提高提高分红比例,但互联网告诉我们,对客户、股东好要快、要极致,所以我们一步到位就把分红比例提高了。” 郁亮随后也强调绝对没有任何融资计划,“包括H股在内,不仅是A股,我们早就没有这个想法了。万科现在积累的利润也已经足以支持公司发展。”  ——  其实,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的信任,甚至自己认为必将失败无疑。——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  新闻媒体想怎么说怎么说吧,其他的投资者想怎么认为怎么认为。  我相信自己亲自去市场做的调研,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信任自己的能力!
  没有任何一个投资者的信息是来源于新闻媒体,那不过是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为了挣钱制造出来吸引眼球的东西。  一切的、最真实的信息,必来源于自己的实际调研。
  房地产投资其实最容易:自己跑自己所在地的城市售楼部亲自去看看,多看看,比看新闻媒体强。毕竟,别的城市再贵,你也不会去;再便宜,你也不会去买。对你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所在的城市。  呵呵,我相信自己亲自去市场做的调研、调查,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我信任自己的能力!
  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下月有望还清债务   10:03:34 爱心房产 - 资讯  财报显示,去年全年房利美实现盈利840亿美元,远高于2012年的172亿美元。房利美表示,去年的业绩既得益于美国房价大幅上涨,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对税收福利项目的一次性会计调整,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将继续保持盈利。  截至去年底,房利美共向美国政府申请援助资金1161亿美元,已向美国财政部支付优先股股息1139亿美元。房利美表示,将于下月向美国财政部再次支付股息72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政府除收回对房利美的全部救助金外,还能再盈利50亿美元。有分析人士表示, 房利美还清所有债务有着重大的意义,原因是美国纳税人将可全额拿回自己在金融危机期间向这两家公司提供的援助资金。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房利美和房地美在2008年9月被美国政府接管。而在2010年,房利美和房地美就已经退到场外交易市场,但两家机构的股价表现依然牛气冲天。《财富》杂志此前选出2013年美国500强牛股、熊股排行榜,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为最大赢家,分别以1333%和963%的涨幅高居牛股前列,房利美目前的股价已经超过3美元。  历经近6年的危机后,房地美和房利美终于还清政府债务,一些投资者认为这两家机构还能恢复往日的荣光,然而在新的房屋信贷体系下,这两家机构或将被取代。目前,美国国会参议院正致力于最终完成一项法案,以便对房利美和房地美进行全面整改。
  巴菲特加码美国房地产行业投资  巴菲特/伯克希尔/房地产
文 / peterhou
日 09:55 来源:华尔街见闻  紧跟着美国房地产复苏的步伐,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加码房地产投资。  现在建材公司USG Corp.的可转债转为股票了,伯克希尔一跃成为USG最大的股东。  在经济危机最困难的时候,伯克希尔帮了USG 这家建材公司一把。2008年11月,伯克希尔买下了这家公司的3亿美元利率为10%的可转债。另一家投资公司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也购买了1亿美元。  转股之后伯克希尔的持股量翻了一倍,持股比例达到30.5%。USG 也不用再支付可转债高额利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现金流。  自伯克希尔和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买下可转债之后,USG 股价已经翻了两番,每股达28.64美元。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相信美国房地产正处于牛市。除了USG的股份之外,伯克希尔还持有按揭贷款发放银行富国银行和美国银行的股份。此外,房屋建筑公司Clayton Homes、油漆公司Benjamin Moore、地毯公司Shaw Industries也都是伯克希尔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财富》杂志此前选出2013年美国500强牛股、熊股排行榜,房利美和房地美成为最大赢家,分别以1333%和963%的涨幅高居牛股前列。  巴郡看到了美国房地产复苏迹象,相关房地产公司投资已获丰厚回报。  中国2013,大城市房价涨势气势如虹,我提前判断了,可又能怎样?A股房地产相关公司股票表现又如何呢?北京的房价涨得最猛,北京的房地产股跌得最狠!  A股,I 服了 YOU。
  万科6日发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2013年万科实现营业收入1354.2亿元,净利润15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和20.5%。  新浪财经讯 3月19日消息,腾讯控股(567.5, -10.50, -1.82%, 实时行情)(00700)周三盘后公布2013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业绩报告,截至日,腾讯全年纯利润1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  腾讯和万科的盈利大差不差。而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已独占鳌头,而万科占全国房地产市场也不过2%多一点。  谁比谁有投资价值?
  5左右的市盈率 、按市价算真实净资产远超账面价值,未来业绩即使不增长 就凭每股资产年增百分之二十,也值得长期持有。  
  我们很少举债。  当我们真的举债时,我们试图将长期利率固定下来。与其过度举债,毋宁放弃一些机遇。查理和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两个百分点的额外回报而牺牲哪怕一夜的睡眠。  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分析过,中国的房地产制造业——中国的房地产商以造房子卖房子为主,非以自持为主,是不能被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本质上是“房地产制造企业”。  他们的快速开发模式违背房地产的精髓: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只能按制造业估值,而且还是总体过剩、饱和的制造业。  因此,只能做波段,不值得长期持有。  一个波段已终了,此贴结束。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包商银行信用卡额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