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州耀星电子耀星科技有限公司司

热门排行榜
苏民峰全集
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苏民峰全集全集无删减版_苏民峰_苏民峰2011兔年运程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请问长流水命与路旁土命人犯冲吗苏民峰2013蛇年运程预测—天..民间奇书,苏民峰2013蛇年运程有秘诀!苏民峰2013蛇年运程预测人生,未来,有鬼神莫测之..
李居明全集如果想学算命的话,去哪可以学?建议你可以把李居明的风水全集都买下来,用不了多钱的。想学八字的话建议想学面相的话建议多看看香港的苏民峰老师的学手相与面相的视频,很简单好看算命书籍有哪些,必须学习的那些?本人想学习算命,但不知道学习什么书最好?六壬类,《六壬全集》。《大六壬大全》《大六壬指南》《六壬说约》《大六壬想学面相的话建议多看看香港的苏民峰老师的学手相与面相的视频,很简单好看关于风水的问题?我在武汉,唉,最近买房子买了2个多月都没有买到合适的房子,最近终于看中一个楼盘,房型价格都可以,但是我无意中却得知,这个楼盘在武昌殡仪馆东边(离“殡仪馆”只有1.5公里的直线距离,)现在碍于这个原因又不想买了,请问各位XDJM没有关于风水一说,这个房子能不能买?请赐教,小妹不胜感激:)慧源大师、白鹤易人、蔡伯励、苏民峰、麦玲玲等
古代风水文献 《葬书》 《阳宅大全》、 《八宅明镜》、 《阳宅地理风水全集》、 《青囊经》等苏民峰2011兔年运程电子书txt全集下载苏民峰2011兔年运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十二生肖出生时间(1)第一章 兔年概论十二生肖出生时间肖兔者出生时间:日3时34分至1928年2月我想了解一下家居布置风水的书籍想找一下初级入门的风水学书籍,现代家居方面为主,改风水之类的,或者风水入门级图书也可,最好是翻译过的,不要古文2、要是想系统化都有所涉猎,可以看看宋韶光的《现代风水全集》,也很不错,错误较少,内容也实在,我推荐。3、有“现代赖布衣”之称的苏民峰的《 家宅江湖幽梦电子书txt全集下载江湖幽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江湖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苏民峰∮爱恋”(繁体字不会打,抱歉)提到了小可第五请详细地介绍,学习风水看书次序?想学习风水。
从那些书开始????
最好是实用的,详细的2、要是想系统化而且都有所涉猎,可以看看宋韶光的《现代风水全集》,很不错,错误较少,内容也实在,我推荐。3、在香港有“现代赖布衣”之称的苏民峰的《苏民峰风生水起系列精读全集据说他讲的这种看风水的方法,是很简练实用的,通过学习,会让你迅速成为一位“准中级”的风水师。
谁有全一点的资料呢?看看这个是不是你正在找的风水是怎么一回事?钟义明、慧源大师、白鹤易人、蔡伯励、苏民峰、麦玲玲、李丞责、杨天命等《阳宅地理风水全集》 等现代风水研究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 中国建筑
二胡大师 中国音乐名家音乐会 曲目:
01 二泉映月
02 江南春色
03 欢庆锣鼓
05 苏南小曲
07 扬州小调
08 五月春潮
09 夜深沉 京胡演奏
10 赞歌 中胡演奏
11 步步高 高胡演奏
12 月芽五更 板胡演奏
13 枫桥夜泊
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歌舞剧院院长、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学务理事、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南京大学及东南大学兼职教授。 
朱昌耀7岁学习二胡演奏,少年时代就是“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主要演员,1973年他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得到了名师安华、甘涛、马友德和陈耀星等人的精心培育。他既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又刻意求新,逐渐形成了他柔美舒展、清新流畅的演奏风格。他力求揭示每首音乐的内涵,将音乐的“灵魂”献给听众。  
朱昌耀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优良的音乐素质,他以其优异的演奏,曾于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优秀表演奖(二胡第一名),1991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奖”,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此外还曾多次在江苏省的文艺汇演及音乐舞蹈节中获优秀演奏奖。  
朱昌耀作品朱昌耀除了演奏外还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担任民族乐队的指挥。所创作的主要作品有:二胡独奏曲《欢庆锣鼓》(1979年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二等奖)、二胡独奏曲《江南春色》和二胡协奏曲《枫桥夜泊》(1983年均获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民族器乐曲《姑苏情》(1991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怔集评奖一等奖第一名)。所指挥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认演奏的民族器乐曲被编辑成《归》、《月、《吟》、《舞》,《中国民族器乐精粹》等,以及所创作和演奏的曲目,己由海内外众多的唱片公司和音像出版社教制成激光唱片和磁带在国内外出版发行。  
朱昌耀曾多次赴许多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作为院长兼二胡独奏演员,曾七次率江苏民族歌舞艺术团赴日本访问演出,四次赴台湾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此外,还曾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新加坡、朝鲜等国家访问演出,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称赞。朱昌耀以其对音乐深刻、入微的理解和对乐曲细致、独到的处理,得到行家和同行的赞誉,被喻为“如杯中醇酒,满而不溢”,“弓弓诉人意、弦弦道世情”,“中国的帕尔曼”。“世界一流的弦乐演奏家”,“人间国宝”。
朱昌耀的职业生涯:
60年代末到70年代,南京有”一大一小”闻名全国,这大是指长江大桥,这小说的是南京“小红花”艺术团。朱昌耀自小透着几分聪颖机灵,7岁学习二胡就有“小琴童”之称,12岁进入“南京小红花”,很快就成了“台柱子”。
“小红花”是朱昌耀从艺的起锚之地,那时候的小昌耀才华出众,就被老师认定为“不可多得的好料子”。我国最有名望的二胡演奏家陈耀星老师对他呵护有加,登台演奏机会总比别人多,打小练就了镇定自如的表演情绪,为日后成为一名享誉海内外的二胡演奏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段日子至今仍清楚地留在朱昌耀的记忆之中。
70年代初期,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两次陪同外宾来南京。一次是陪同罗马尼亚总统,一次是陪同马耳他总理,这两次的外事接待演出任务都是由”小红花”担当。第一次为周总理演出是在中山陵11号的宴会大厅,第二次为总理演出时,总理的身体已经不好了。总理在谈笑风生之间,向外宾介绍“小红花”,他如同爷爷在夸奖自己的孙子一样讲解节目,使朱昌耀心里特别高兴。             
歌舞团的”台柱子”:
1973年,朱昌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得到名师甘涛、瞿安华、马友德等教授悉心指教和精心培育。朱昌耀聪明好学,善于博才众长,对于甘老师考究的运弓、瞿老师独特的韵味和马老师精研的指法,以及其他老师各自技艺之特长他都加以吸收,融会贯通,艺术表现达到逐渐成熟的境地。学生时代他就被选拔随江苏省代表团赴北京参加全国调演,自己改编的一曲《家住安源》,技惊乐坛,崭露头角。
1976年,朱昌耀毕业进入江苏省歌舞团,一下子就当上了二胡独奏演员。小伙子刚满20岁风华正茂,在苦练演奏技术同时,还积极投入音乐创作,3年里,写出了全国二胡届公认的优秀二胡作品《江南春色》、《苏南小曲》和《欢庆锣鼓》,而且很快广为流传。1979年,他带着二胡新作品赴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得到首都专家和观众的热情称赞,被誉为”如杯中醇酒,满而不溢,”《欢庆锣鼓》还获得由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二等奖。
在这之后,他一连又夺得了几个全国二胡演奏比赛大奖。在朱昌耀的记忆中,最有意义,最难忘的奖项是1982年的”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乐比赛,全国近百名民乐演奏家汇聚一堂一争高低。他演奏了《二泉映月》、《江南春色》两首二胡曲,琴声停住,台下有近一分钟的寂静,而后爆发的掌声经久不息,他鞠躬谢幕下台后,居然掌声还响个不停。舞台监督当机立断,赶忙拉出来在后台正要卸妆的朱昌耀,再次返回舞台频频谢幕,这才慢慢平息了台下的掌声。他一举夺得二胡演奏第一名。一个演员能得到观众的如此认可,比获得什么奖更重要,更具价值,更有意义!
他不仅演奏出众,还积极参与音乐创作。为什么?是不满足于仅仅是演奏,还是因为兴趣?或是想有更高的追求?作为一个演奏家,不仅要在演奏上站得住、叫得响,还必须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作品,这是他的追求。当然,搞创作首先要有兴趣,但仅靠兴趣,这是写不出好的作品来的,还需要生活、积累、学习,更重要的必须有一种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和勇气。
              
歌舞剧院的”当家人”:
1996年,朱昌耀受命担任江苏省歌舞剧院院长,他带领剧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乐章。歌剧《孙武》剧组北上哈尔滨参加全国歌剧汇演,获得了8个单项奖,后又南赴成都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得到了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评弹音画《忆江南》剧组赴苏州参加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获得了金奖;歌舞《好一朵茉莉花》剧组先赴昆明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演出,接着再去北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的献礼演出,再次得到了文华奖,之后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了”艺术节大奖”。。。。。他在任的几年间,省歌舞剧院改变观念,大胆改革,艺术生产红红火火。
在担任歌舞剧院院长的时候,剧院在创作上屡次获得国家大奖,同时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集体一等功的光荣称号。他认为如果给自己艺术打80分的话,而做领导只能打65分,一个人的能量的有限的明白可能十全十美啊!但是既然组织上和广大群众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他就尽心尽力。他说他是从一个普通演员走过来的,深知演员的甘苦。作为剧院的”当家人”,最重要的是为演职员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和环境,让大家感到在工作上 事业上有奔头。
正因为如此,朱昌耀不仅精益求精地拉着小小胡琴,更倾尽心力拨动着歌舞剧院这台”大琴”。他是”当家人”。但不是那种只抱电话或光下命令的指挥员,更多的时候,他仍然是一名冲锋陷阵的士兵。他的”交响工作法”中几乎就没有休止符,总是以”德艺双馨”来要求自己。11年的春节慰问”三下乡”,他年年参加,既是领队又是演员。演职员的收入逐年提高,而他却没有多拿一分钱的职务津贴和奖金。他的一切一切大家看在眼里,佩服在心。
“当家人”事无巨细,但朱昌耀一直坚守二胡和音乐。在担任院长的几年间,他创作了20多首二胡民乐和声乐作品,录制了10多张个人二胡CD VCD专辑,举办了几十场个人独奏音乐会。他作为江苏第一个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的音乐家,从1995年起,每年一次赴台湾讲学并作交流演出,在台湾举办了近40场独奏音乐会,拥有好多乐迷。
他身兼多职,一天当作两天用,8小时是工作时间扩大成16小时,再减去2个小时的睡觉时间,用来练琴。因此,晚上10以后,往往是他最好的练琴或写谱时间。为了不搅扰邻居,将二胡的琴码用夹子一夹,夜阑人静,思想集中,效果也还不错啊!
朱昌耀-名人名言:
二胡,确立了我做人的原则;二胡,明确了我人生的目标;二胡,让我懂得了情感.我的人生可能并不丰富,也不多采,但应该有价值,值得自己回顾.如果二胡能够带给我更多值得回忆的东西,那不是比鲜花和掌声更有意义吗?
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二胡,过去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又称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广为大众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补充 —— 据《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提供资料,宋代是外来乐器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二阶段。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戏曲、曲艺的发展,民间乐器随着“勾栏”“瓦舍”的兴起而发展了自己的伴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源自蒙古、西域的马尾胡琴(又称二弦琴),经与前朝留下的嵇琴、轧筝融合,创制出新颖的胡琴。这一乐器充分标志中国弓弦乐器走向成熟。后来,由于地方戏唱腔风格需要,胡琴又逐渐分化,出现配合秦腔、豫剧需要的板胡,京剧、汉剧需要的京胡、京二胡,河南坠子需要的坠胡,广东粤剧需要的高胡,潮剧需要的椰胡,湖南花鼓用的大筒,蒙古说唱用的四胡,川剧用的盖板子,河南越调用的四弦,福建莆田戏用的枕头琴,侗戏用的牛腿琴,壮剧用的马骨琴,晋剧用的二股弦等等弓弦乐器。所以,二胡实际上是这众多的弓弦乐器中的一种,它的得名远远后于胡琴。所以说“二胡”始于唐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胡琴”始于唐朝。
二胡的名家名曲,根据时间和作曲家的方式分类:
  刘天华: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包括:《病中吟》(1915)、《月夜》 (1918)、《空山鸟语》(1918)、《苦闷之讴》(1926)、《悲歌》( 1927) 、《良宵》()、《闲居吟》(1928.6)、《光明行》(1931) 、《独弦操》(1932.1)、《烛影摇红》(1932)
  阿炳:《听松》(1939)、《二泉映月》、《寒春风曲》
  ?1950年代
   刘文金:二胡协奏曲《豫北叙事曲》 (1959)
  ?1960年代
   刘文金:二胡协奏曲《三门峡畅想曲》 (1960,陈钢编曲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梁祝协奏曲》
  黄海怀:《江河水》
  ?1970年代
   鲁日融:《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采花》、《摇篮曲》、《曲江吟》
  周维 :《葡萄熟了》
  ?1980年代
  刘文金 :《长城随想》
  吴厚元: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
  朱昌耀:《江南春色》、《苏南小曲》、《欢庆锣鼓》
  陈耀星:《战马奔腾》、《陜北抒怀》
  张晓峰、朱晓谷::二胡叙事曲《新婚别》 (1980)
  陈刚、 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
  谭盾:二胡、扬琴二重奏《双阙》 (1984)
  陈能济:二胡协奏曲《明月几时有》 (1988)
  何占豪 :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二胡协奏曲《别亦情》
  杨春林:双二胡协奏曲《长恨歌》
  何占豪: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1987)
  阎惠昌:二胡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幻》(1987)
  ?1990年代
   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 (1992)、二胡与管弦乐队《姑苏行》(1995)、二胡协奏曲《杨贵妃的故事》(1998)
  高韶青:《随想曲》
  谭盾:《火祭》 (1995)
  严洁敏:《卡门主题随想曲》
  黄安伦:二胡与交响乐《敦煌古谱四首》 (1997)
  瞿春:《霓裳曲》 (浙江民间乐曲)
  吴华:二胡及革胡双协奏曲 《天仙配幻想曲》 (1995)
  黄晓飞:二胡协奏曲《爱河之春》(1997)、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二胡协奏曲《母亲》、二胡与钢琴《怀念》、二胡协奏曲《六月雪》
  关铭:《蓝花花叙事曲》
  金夏载:《春江水暖》
  庐亮辉:《疆风舞韵》
  顾冠仁:二胡协奏曲《夜月》
  许可:二胡与钢琴《风韵》(1991)、二胡与钢琴《思念》(1993)、《摇篮曲》(1996)
  王燕樵 :二胡与管弦乐队《百鸟朝凤》(1990)
  陈怡:二胡与弦乐队《胡琴组曲》(1998)
  外山雄三:二胡与管弦乐队《桥》(1998)
  松尾佑孝:胡琴协奏曲《天风爱舞和庵》(1998)、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 作曲:梁云江
  ?2000年代
  刘文金:《二胡套曲——如来梦》 (2002)、二胡与琵琶与乐队《火—彩衣姑娘》( 刘文金曲,二胡:王颖 琵琶:邓乐
  刘学轩)、《第二二胡协奏曲》、《二胡协奏曲》、《山林之秋》二胡与丝竹室内乐团、《二》低音二胡与南管团、《港都、春花、夜雨》给二胡与民族室内乐
  贾鹏芳:《睡莲》(2002)
  关乃忠:《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
  陆橒:《西秦王爷》 (2003)
  莫凡:胡琴协奏曲《京风》
  谭盾:胡琴协奏曲《卧虎藏龙》 (2003)
  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
  杨青:《秋之韵》
  王之辉、景建树:《黄水韵》
  王曙亮、梁奇:《剪窗花》
  许可:《大莫敦煌》(2004)、《黄沙古道》(2004)
  杨勇: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河曲》(2001)
  蔡东铧:二胡协奏曲《浮徒》(2007)、二胡与乐队《幽满庭》(2007)、(二胡、中阮、扬琴、打击乐)《三生石》(2007)
  朱毅:二胡与管弦乐队《西域风情》(2004)
  王燕樵:二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阿吐什的朝晨》(2001)
  ?改编作品
   《查尔达斯》(维多里奥?蒙第)
  《流浪者之歌》 ( 巴布罗?萨拉萨第)
  《渔舟唱晚》(关伟07年)
  《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
  《罗西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90年编)
  《浪漫曲》(鲁宾坦/93年编)
  《乘著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93年编)
  《夜曲》(柴可夫斯基/95年编)等。
越苏 霆峰粉红瞬间不完全集锦
“海上明月共潮生”— 2008两岸四地迎中秋大型民族音乐会 曲目
( 福建莆田湄洲岛 朱军、朱迅、任鲁豫、管彤联袂主持)
1、“盛世欢声” 福建省歌舞剧院
2、“阿细跳月” 金岩组合 浙江民族乐团
3、“花月夜” 冯晓泉 曾格格
4、“故乡的云” 韩红
5、“十年”韩红 陈奕迅
6、“鼓舞中国” 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
7、“月圆花好” 费玉清
8、“挥着翅膀的女孩” 容祖儿
9、“大海啊故乡” 莫华伦
10、“我是现在” 何韵诗
11、“湄州妈祖” 雷佳
12、“查尔达什变奏曲”
13、“船” 那英
14、“九月的高跟鞋” 那英、齐豫
15、“橄榄树” 齐豫
16、器乐:音-诗-画 —— ‘走马’、‘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
17、“谁在山里唱山歌” 王宏伟
18、“月亮代表我的心” 泳儿
19、“跟着感觉走” 苏芮
20、“龙的传人” 苏芮
21、“望月” 宋祖英
22、“花好月圆” 浙江歌舞团
【2013最新郑云工作室出品高清搞笑视频全集】房山暴雨村民勇救落水者[超级美女顶峰娱乐搞笑视频微电影在线观看免费下载]
精美的苏格兰风笛演奏曲- 天赐恩宠★2013年最新广场舞全集视频精选教学 动动广场舞火火的姑娘 健身舞美久广场舞最炫民族风 瘦身舞广场舞今夜舞起来★★更多免费广场舞加Q-Q-动动广场舞 广场舞今夜舞起来 广场舞最炫民族风广场舞火火的姑娘广场舞今夜舞起来广场舞爱的世界只有你广场舞我从草原来广场舞山里红广场舞老婆最大广场舞快乐广场广场舞荷塘月色广场舞伤不起广场舞最炫民族风 美久广场舞 中老年广场舞 广场舞火火的姑娘 云裳广场舞 吉美广场舞 茉莉广场舞 广场舞一万个舍不得 广场舞 广场舞山里红 广场舞我从草原来 广场舞老婆最大 广场舞快乐广场 糖豆广场舞课堂 广场舞荷塘月色 佳木斯广场舞 今夜舞起来广场舞 楠楠广场舞 动动广场舞专辑 荷塘月色广场舞 美久广场舞专辑 广场舞又见山里红 踏歌广场舞 又见山里红广场舞 广场舞伤不起 廖弟广场舞 山里红广场舞 广场舞歌在飞 最新广场舞2013 伤不起广场舞 杨艺广场舞 广场舞火火的爱 广场舞北江美 广场舞中国范儿 我从草原来广场舞 泉水叮咚响广场舞 高安子君广场舞 王广成广场舞 套马杆广场舞 老婆最大广场舞 最炫民族风广场舞 周思萍广场舞专辑 踏浪广场舞 青儿广场舞 广场舞我要去西藏 广场舞中国美 迪斯科广场舞 北江美广场舞 广场舞醉月亮 广场舞花蝴蝶 中国范儿广场舞 糖豆广场舞 红尘情歌广场舞 周思萍广场舞 花蝴蝶广场舞 兔子舞广场舞_广场舞教学分解动作_广场舞广场舞,广场舞伤不起,广场舞荷塘月色,广场舞专辑,广场舞下载最全广场舞专辑,热门广场舞(最炫民族风、火火的姑娘、老婆最大、我从草原来等)广场舞分解动作教学视频,下载高清广场舞,免费下载广场舞曲,最受欢迎的广场舞网站广场舞-最热广场舞大全_广场舞视频分解教学广场舞,广场舞蹈,广场舞视频,广场舞专辑,广场舞教学分解动作,广场舞歌曲,广场舞歌曲大全
陈耀星 朱昌耀 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 中国音乐名家音乐会 目录:
03 苏南小调
04 春江花月夜
06 太湖泛舟
09 江南情韵
10 栖霞钟鼓
12 花好月圆
朱昌耀 二胡独奏
14 水乡素描
朱昌耀 二胡独奏
15 阿拉木罕
朱昌耀 二胡独奏
16 陕北抒怀
陈耀星 二胡独奏
陈耀星 二胡独奏
18 战马奔腾
陈耀星 二胡独奏
19 山村小景
陈耀星 二胡独奏
20 扬州小曲
朱昌耀 二胡独奏
21桃花过渡
陈耀星、朱昌耀 二胡联奏
著名二胡演奏家陈耀星系中国音乐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苏州民族乐器厂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奏员、国务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大校军衔。
陈耀星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在父亲陈舜农先生的熏陶下喜爱音乐,六岁时随父亲学习二胡后又学习三弦、古筝、笛、萧、琵琶等丝竹乐器。
195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校附中,1961年升入本科继续深造。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二胡演奏家马友德、甘涛、瞿安华和著名古筝演奏家曹正、著名琵琶演奏家程午加等教授学习二胡、古筝和琵琶演奏。1963年参军在广东部队文艺团体工作。1964年调往北京。
1976年陈耀星创作了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立即在国内外广为流传。1977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专场独奏音乐会表演。1983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了《陈耀星二胡独奏音乐会》。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艺术民族器乐专场演出,获得金杯奖。
陈耀星多次出访加拿大、美国、朝鲜、日本、法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新加波、波兰、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先进的二胡演奏家”、“世界性的演奏大师”、“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等。并两次被日本邀请为丝绸之路音乐会但任四个国家的乐队指挥及艺术指导。1984年在加拿大约克大学讲学。1977应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讲课。1983年、1984年两次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演奏讲学音乐会。
1989年被香港政府音统处邀请为香港音乐营首席二胡导师。1995年被中国华夏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邀请为国际评委会初赛评会。1977年受台湾摇篮唱片有限公司的邀请,随江苏省歌舞剧院民乐团赴台湾举办七场音乐会。并常年在各大艺术院校进行讲学,多年来为国内外培养了许多优秀二胡人才,被中央音乐学校、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聘为特邀二胡教授。
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江苏省歌舞剧院院长,南京艺术学院演艺学院院长。
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瞿安华、甘涛、马友德和陈耀星等。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优秀表演奖(二胡第一名),1991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奖“,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此外,还曾多次在江苏省的文艺汇演及音乐舞蹈节中获得金奖。
  朱昌耀先生在长期的二胡演奏中,既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又刻意求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柔美舒展、清新流畅”的演奏风格 —— “如杯中醇酒,满而不溢”、“弓弓诉人意,弦弦道世情”,达到“民族管弦乐宗师级”的境界,成为“世界一流的弦乐演奏家”、“人间国宝”。
朱昌耀除了演奏外,还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担任中国民族乐队的指挥。所创作的主要作品有二胡独奏曲《欢庆锣鼓》(1979年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二等奖)、二胡独奏曲《江南春色》和二胡协奏曲《枫桥夜泊》(1983年均获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民族器乐曲《姑苏情》(1991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征集评奖一等奖第一名)。所指挥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队演奏的民族器乐曲被编辑成《归》、《月》、《吟》、《舞》,《中国民族器乐精粹》等,以及所创作和演奏的曲目,已由海内外众多的唱片公司和音像出版社录制成激光唱片和磁带在国内外出版发行。
朱昌耀曾多次赴许多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作为团长兼二胡独奏演员,曾七次率江苏民族歌舞艺术团赴日本访问演出,七次赴台湾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此外,还曾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新加坡、朝鲜等国家访问演出,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称赞。
江苏省歌舞剧院
是中国省一级大型音乐、舞蹈表演艺术团体,自1956年建立以来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剧院下属歌剧团、舞剧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评弹团等五个艺术团及业务机构,共有演职员四百余人。江苏省歌舞剧院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历史名城——南京市内。
  剧院所属民族乐团是剧院的一个颇具实力的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的民族音乐表演团体。它是在江苏省歌舞团民族乐队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多年来,乐团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器乐演奏人才,如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琵琶演奏家邵荣久,二胡演奏家芮小珠等,此外,一批后起之秀也脱颖而出,如青年古筝家郁虹,青年笛子演奏家王键等。同时还创作了一批在全国获奖的民族器乐作品,如“《如苏情》、(朱昌耀曲)、《竹歌》(王爱康曲)《江南春色》(马熙林、朱昌耀曲)、《枫桥夜泊》(崔新、朱昌耀曲)、《梅花吟》(陈盘寿曲)等,该乐团的优秀保留演奏曲目:《春江花月夜》、《行街》《花好月圆》、《紫竹调》、《喜洋洋》、《步步高》等,至今仍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并录制成唱碟和磁带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令国内外同行所瞩目。
  多年的艺术生涯,使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乐团身居江南水乡,故尤擅长演奏具有委碗、秀丽的江南音乐,同时也能演奏优美动听的广东音乐和粗犷豪放的北方音乐。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经常演出于国内的许多城市,并出访过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丹麦、新加坡、朝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听众的赞誉。
古筝主要流派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比较代表的为“浙江、山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流派,到了现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大家都兼具各家之长。
  一、“真秦之声”的陕西筝
  陕西筝:陕西地区是中国筝的发源地,但现在“真秦之声”的筝乐却几乎近于绝响,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其间传统的惯用乐器均不为少,但唯独无筝或极少用筝;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筝作为伴奏乐器,跟洋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著名秦筝理论家、教育家曹正先生说,这就是“秦筝的余绪”。筝在榆林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榆林地处偏僻,文化比较落后,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很少,这正是筝的最早奏法。筝在陕西地区已渐渐失传,其传谱传人都无资料可寻。
  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筝家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从理论研究到弹奏技艺,从伴奏地方戏曲到编制秦韵风格筝曲,做了大量的工作,使陕西人民从新熟悉了筝。1957年,榆林筝名家白葆金参加了全国的民间音乐调演和陕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并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筝曲。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召开以及会议对陕西迷胡筝曲的肯定,都对秦筝在陕西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后来涌现了象《秦桑曲》、《姜女泪》、《香山射鼓》、《三秦欢歌》、《绣金匾》等优秀的陕西风格筝曲。西安鼓乐、秦腔和迷胡清曲等史料中关于筝的记载,给陕西筝人以启示,又有筝名家曹正、高自成、王省吾等人的巨大努力,众多筝同仁的帮助,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陕西已渐渐地恢复筝奏秦声。
  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
  二、“中州古调”(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
  河南筝: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在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汴梁(即今之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
  名指扎桩四指悬,
  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
  按颤推揉自悠然。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色。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划入微。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色。
  河南筝的音阶特点,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但二变音高,亦非绝对不变,往往会更高按到近于宫和徵,真可谓“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了。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过去,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
  三、“齐鲁大板”的山东筝
  山东筝: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它的流传主要在包括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被人们誉为“筝琴之乡”,出过不少民间说唱、戏曲和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这两个地区的古筝传授系统不同,曲目也不相同,但传统古曲大都是长度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无很大差异。聊城地区的古筝传人和古曲数量较少,它的传统筝曲主要是聊城地区临清县金郝庄的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传下来的。由于聊城地区的传统筝曲未能在山东和全国范围内流传,它的历史、传谱等尚待进一步整理、发掘,故人们对于“山东筝”的概念,习惯上只指菏泽地区的古筝。
  山东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橡《汉宫秋月》、《鸿雁捎书》等都是;在民间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形象,《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首小曲就是作为联缀演奏的套曲,五十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大标题并在全国流行。另外,也有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来的,如《凤翔歌》、《叠断桥》。
  山东筝过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边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里边是八根子弦,俗称“七老八少”。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四、“韩江丝竹”的潮州筝
  潮洲筝: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音乐结构特殊,旋法别具一格。筝能自成一格而有别于其他乐器,至为重要的就是左手按滑音的变化,即所谓以韵补声,舍此,则很难言筝乐的流派和发展。在潮筝中,这一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到了十分绝妙的地步。实际上就是弹筝时通过左手按音的变化,以达到几种音阶和调式的组合形式,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潮洲筝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特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
  潮洲筝的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点。
  在民间,用筝等拨弦乐器来演奏古乐“诗谱”称为弦诗乐。《柳青娘》是该诗乐中最为流行的一首乐曲,它虽不属大套曲,但它包括“轻六”、“重六”、“活五”和“轻三重六”四种调,曲调又优美,极具潮乐的特色,在潮乐中称之为“弦诗母”,意即乐曲之母。在学习潮筝时,《柳青娘》是必不可少的曲目。此外,像《寒鸦戏水》、《月儿高》、《锦上添花》等也都是潮筝中常用的曲目。
  五、“汉皋古韵”的客家筝
  客家筝: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它是在晋安帝九年(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随着中原一带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中州古调”和“汉皋旧谱”,跟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或外江弦、儒家乐,多在广东东部地区包括梅县、惠阳、韶关等部分地区流行,此外在赣南、闽西南、潮汕、台湾以及国外有华裔的地方也很流行。
  20世纪20年代,汕头报社的钱热储先生提议将“外江戏”改名为“汉剧”,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外江弦、儒家乐等称谓也相应易名为“汉调”或“汉乐”。汉调有锣鼓吹、和弦索、中军班这样合奏和吹打的形式。
  传统的客家筝的形制,长度约1.2米左右,面板的弧度较大,桐木制成。上装16根弦,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弦质为金属(钢弦或铜弦),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i235)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F调,D调或C调很少使用。
  客家筝和潮州筝长期在一个地区共处,自然会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它们有不少曲目都是相同的,所用筝的形制也一样。至于不同之处,例如,客家筝用的是工尺谱,潮州筝用的是二四谱;演奏时,客家筝多用中指,潮州筝则相对多用食指,而且,前者滑音的音程和起伏多大于后者,使筝声余音缭绕。在风格上,客家筝悠扬深长,古朴典雅,潮洲筝则流丽柔美。
  广东汉乐的古筝演奏有久远的历史,它是以《汉皋旧谱》(即汉调音乐)为主要依据,受当地风格及方言影响而形成了文静含蓄的风格。客家筝曲是由客家音乐中“丝弦音乐”的合奏形式(由古筝、琵琶、椰胡、洞箫组合的小合奏),经过历代客家筝人的丰富、充实、发展、提炼而逐渐形成的独奏曲。
  客家筝曲目繁多,有“大调”、“串调”之分。大调严格为六十八板,这是和河南的板头曲一致的,其余为串调。
  客家筝曲以古朴优美、典雅大方见长,《出水莲》可以说是这一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串调板无定数,具有戏曲音乐的特点。为了便于乐曲调性的掌握、技法的运用以及乐曲内容的发挥,又将乐曲分类为“软套”、“硬套”和“反线”。传统的手抄工尺谱及印行本,大多记旋律骨干音的“调骨”,奏时由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对客家音乐的修养而编配指法和“变奏”、“加花”。
  六、“武林逸韵”的杭州筝(即浙江筝)
  浙江筝:即武林筝,又称杭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南京)了,至唐,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
  传统的浙江筝只有十五弦,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123;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现在则有所改变,筝的共鸣箱的长度增至1.65米左右。后岳山改为S型,弦数增至为21根(音域扩展成四个八度,音程由D—d3);弦的质地由丝弦改为钢丝外缠尼龙丝的粗细不同的系列筝弦。弹奏时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为胶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制成。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我们可以明显地从《将军令》和《月儿高》这两首浙江筝曲中看到,前者以“摇指”模拟了号角声声的长啸;后者则以“摇指”表现了连绵不断的歌声。
  浙江筝曲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点”演奏手法,从技巧的角度来看,在其他流派的筝乐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筝用得突出,明显的形成了一种演奏上的特点,并有了专称。“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这一手法。
  浙江筝曲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曲目有许多是相同的。江南丝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在浙江筝曲中,像《云庆》、《四合如意》等比较多地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有清香的泥土气息,“四点”手法的运用也不少,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轻快的节奏,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
  浙江筝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古曲,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如《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等等,“凡十三套,无一不能”。这些乐曲所表现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演奏手法和技巧也比较丰富,像双手抓筝的技巧,在1814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中,已记录了双手抓筝的手法,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先生和前辈蒋荫桩先生,在二十年代使用了这一手法。
  浙江筝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同时,又由于浙江筝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手法比较丰富,因而在风格表现上并未完全单一化。像《高山流水》一曲,各地流传很广,而最早流传于浙江一带,是浙江筝人在传授时的重要曲目。《高山流水》一曲是首绘景写意的作品,音韵铿锵古朴,借景抒情,可以和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相联系。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和古琴曲《高山流水》在曲调上毫无共同之处,只是同名异曲而已。在其他流派的筝曲中,如河南《南阳板头曲》有称之为《高山流水》的;山东的《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有称《四段曲》、《四段锦》的,亦有称《高山流水》的。
  七、闽南地区的福建筝
  福建筝: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习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古筝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历史上,中原人士几次大规模的南迁(公元四、五世纪),带去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使原本落后的闽西南地区逐年繁华起来。中原古筝音乐也就随着中原人士的南迁,而传播到闽西南一带。唐垂拱二年(686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中原人士入闽南漳州;唐末河南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带兵入闽,后称闽王;南宋末年大批中原官僚奔离临安来闽,这些都和传播中原文化艺术有密切关系。另外,北方艺人,尤其是中原艺人来闽卖艺者历朝不断,这就极大地促进了闽文化(包括音乐)的发展。
  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闽西南各县盛行着一种民间器乐合奏,诏安县称为“古乐合奏”,云霄县称为“合乐”,东山县称为“和乐”,闽西各地多称为“汉乐串”。这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以古筝做为主奏乐器,领头定拍,尤其在诏安和云霄两县最为讲究。
  清朝至民国初年,在诏安、云霄、漳浦、东山一带古乐演奏极为盛行。诏安城内有八街,街街都有古乐馆社,其影响最大的是“四也”乐馆和张永固先生组织的“留香”乐馆。乐馆以乐会友,夜临乐声四起,热闹非常。张永固先生自操古筝,还配有弦、竹弦、洞箫、小三弦、双清等乐器和合,演奏者七、八人,多至十多人。他们不奏潮乐,只崇古乐,有时还加入曲笛随唱昆腔助乐。云霄县和漳浦县“会乐”活动也非常领繁。民国年间至五十年代初期,云霄全县大多数乡社都有古乐组织和活动,但古筝在乡社的“合乐”中已不多见了。唯城内的“振德剧社”的古乐合奏,有陈友章先生主奏古筝,古朴淡雅,还保留着浓郁的传统韵味。
  福建“古乐合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闽筝史,“古乐合奏”以古筝为主奏的演奏形式,相似于河南板头的“中州古乐”和“弦索雅乐”,可以说,闽南筝和河南筝、山东筝、客家筝、潮州筝,武林筝是同源分流,都可能是出始于古老的秦筝。
  八、内蒙草原“雅托葛”yatoke(蒙语)——蒙古筝
  蒙古筝:即雅托葛,流行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带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其结构、定弦法、演奏风格均区别于汉族古筝。
  雅托葛分有十二根弦和十根弦两种。主要在锡林郭勒盟和伊克昭盟一带流传,因其年代久远,所以在当地牧民中影响很大。一般十二根弦筝用于宫廷或庙堂,十根弦筝流传在民间,多半用来为民歌和牧歌伴奏。
  雅托葛用的松特作,通长139cm,厚7cm,宽28cm,梁内弦长96cm,弦为丝质。琴身以红、黄、蓝、绿、白色绘制成具有蒙古族风格特点的图案。弦码的高度为5cm,形状古老。雅托葛有它自己独特的定弦法,虽然也是五声音阶定弦范畴(fa、si两个音在mi、la上按出),但是码子是由长短不同的两行排列而成。雅托葛有四种调,①查干调——(D调),2、哈格斯调——(G调),③黑勒调——(c调),④递格力木调——(F调)。这是雅托葛的演奏家们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演奏理论,是蒙古筝所固有的调名,其转调规律则跟汉族筝完全相同。
  雅托葛主要是用右手的大指托、劈和食指勾、挑等技巧来演奏单声部乐曲。锡盟艺人则用大、食指八度、四度、五度应弦技巧之外,还用大指上下扫和弦;伊盟艺人则用大指和食指同时向同方向托、挑的技巧奏出八度、五度和音,以达到加强力度、变换情绪、突出风格等效果。至于左手的指法大致和汉族筝的指法相同:主要是以按、揉、滑、颤弦为主,很显然,雅托葛的演奏法更为古老些。
  雅托葛历来用于蒙古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因此,它的演奏风格和技巧有许多是从蒙古民歌的演唱中吸收进来的,当然也吸收了一些其它蒙族乐器(如:马头琴、四胡、三弦)的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地区特点。
  锡盟一带的民歌特点是高昂、开阔、奔放。锡盟的弹筝艺人们除演奏一些当地的民歌之外,还演奏一些“阿斯尔”、“八音”之类的民间乐曲。据说,“阿斯尔”乐曲的形式最初(清朝初期)还是个民歌的前奏(间奏)曲,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套独奏乐曲(也叫宴乐)。
  伊盟一带的民歌非常丰富,故有“鄂尔多斯歌海”美称。这个地区的民歌情绪欢快、节奏明朗、旋律音程的跳跃性大,载歌载舞是他们的主要特点。伊盟弹筝艺人主要以演奏伊盟民歌为主,但还演奏一些伊盟民歌联奏曲,在联奏徵调式民歌曲子之间有一支固定的前奏(间奏)曲,这便成为伊盟民间音乐的特点。
  九、伽倻琴(朝鲜筝)
  伽倻琴,朝鲜族拨弦乐器,形似筝,相传公元6世纪时已流传于朝鲜新罗南方的伽倻国。
  伽倻琴流行于朝鲜和中国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的朝鲜族居住区,相传系公元6世纪朝鲜伽倻国嘉悉王仿中国筝所制。其形似筝,有12、13或15根丝弦,弦下设柱,可移动调音,五声音阶定弦。原有雅乐伽倻琴和俗乐伽倻琴之分,前者比后者宽、长。演奏时,琴身较大者置于桌上;琴身较小者,左端置于琴架,右端置于奏者右腿。演奏方法与筝相近。
伽倻琴常用于女声弹唱和独奏。中国朝鲜族的伽倻琴,于19世纪末由朝鲜传入。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了改革伽倻琴,扩大音箱,增加弦数,并按七声音阶定弦。
陈耀星 朱昌耀 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 中国音乐名家音乐会 目录:
03 苏南小调
04 春江花月夜
06 太湖泛舟
09 江南情韵
10 栖霞钟鼓
12 花好月圆
朱昌耀 二胡独奏
14 水乡素描
朱昌耀 二胡独奏
15 阿拉木罕
朱昌耀 二胡独奏
16 陕北抒怀
陈耀星 二胡独奏
陈耀星 二胡独奏
18 战马奔腾
陈耀星 二胡独奏
19 山村小景
陈耀星 二胡独奏
20 扬州小曲
朱昌耀 二胡独奏
21桃花过渡
陈耀星、朱昌耀 二胡联奏
著名二胡演奏家陈耀星系中国音乐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苏州民族乐器厂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奏员、国务员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大校军衔。
陈耀星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在父亲陈舜农先生的熏陶下喜爱音乐,六岁时随父亲学习二胡后又学习三弦、古筝、笛、萧、琵琶等丝竹乐器。
1958年考入南京艺术学校附中,1961年升入本科继续深造。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二胡演奏家马友德、甘涛、瞿安华和著名古筝演奏家曹正、著名琵琶演奏家程午加等教授学习二胡、古筝和琵琶演奏。1963年参军在广东部队文艺团体工作。1964年调往北京。
1976年陈耀星创作了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立即在国内外广为流传。1977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专场独奏音乐会表演。1983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了《陈耀星二胡独奏音乐会》。1987年参加首届中国艺术民族器乐专场演出,获得金杯奖。
陈耀星多次出访加拿大、美国、朝鲜、日本、法国、匈牙利、罗马尼亚、新加波、波兰、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先进的二胡演奏家”、“世界性的演奏大师”、“中国的帕格尼尼”,“东方的弦乐大师”等。并两次被日本邀请为丝绸之路音乐会但任四个国家的乐队指挥及艺术指导。1984年在加拿大约克大学讲学。1977应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讲课。1983年、1984年两次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举办演奏讲学音乐会。
1989年被香港政府音统处邀请为香港音乐营首席二胡导师。1995年被中国华夏杯国际民族器乐大赛邀请为国际评委会初赛评会。1977年受台湾摇篮唱片有限公司的邀请,随江苏省歌舞剧院民乐团赴台湾举办七场音乐会。并常年在各大艺术院校进行讲学,多年来为国内外培养了许多优秀二胡人才,被中央音乐学校、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聘为特邀二胡教授。
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二胡学会副会长,中国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江苏省歌舞剧院院长,南京艺术学院演艺学院院长。
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瞿安华、甘涛、马友德和陈耀星等。1982年获“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优秀表演奖(二胡第一名),1991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奖“,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此外,还曾多次在江苏省的文艺汇演及音乐舞蹈节中获得金奖。
  朱昌耀先生在长期的二胡演奏中,既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又刻意求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柔美舒展、清新流畅”的演奏风格 —— “如杯中醇酒,满而不溢”、“弓弓诉人意,弦弦道世情”,达到“民族管弦乐宗师级”的境界,成为“世界一流的弦乐演奏家”、“人间国宝”。
朱昌耀除了演奏外,还积极参与音乐创作、担任中国民族乐队的指挥。所创作的主要作品有二胡独奏曲《欢庆锣鼓》(1979年在“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创作二等奖)、二胡独奏曲《江南春色》和二胡协奏曲《枫桥夜泊》(1983年均获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评奖三等奖)、民族器乐曲《姑苏情》(1991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征集评奖一等奖第一名)。所指挥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队演奏的民族器乐曲被编辑成《归》、《月》、《吟》、《舞》,《中国民族器乐精粹》等,以及所创作和演奏的曲目,已由海内外众多的唱片公司和音像出版社录制成激光唱片和磁带在国内外出版发行。
朱昌耀曾多次赴许多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作为团长兼二胡独奏演员,曾七次率江苏民族歌舞艺术团赴日本访问演出,七次赴台湾举办“二胡独奏音乐会”此外,还曾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新加坡、朝鲜等国家访问演出,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称赞。
江苏省歌舞剧院
是中国省一级大型音乐、舞蹈表演艺术团体,自1956年建立以来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剧院下属歌剧团、舞剧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评弹团等五个艺术团及业务机构,共有演职员四百余人。江苏省歌舞剧院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历史名城——南京市内。
  剧院所属民族乐团是剧院的一个颇具实力的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的民族音乐表演团体。它是在江苏省歌舞团民族乐队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多年来,乐团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器乐演奏人才,如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琵琶演奏家邵荣久,二胡演奏家芮小珠等,此外,一批后起之秀也脱颖而出,如青年古筝家郁虹,青年笛子演奏家王键等。同时还创作了一批在全国获奖的民族器乐作品,如“《如苏情》、(朱昌耀曲)、《竹歌》(王爱康曲)《江南春色》(马熙林、朱昌耀曲)、《枫桥夜泊》(崔新、朱昌耀曲)、《梅花吟》(陈盘寿曲)等,该乐团的优秀保留演奏曲目:《春江花月夜》、《行街》《花好月圆》、《紫竹调》、《喜洋洋》、《步步高》等,至今仍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并录制成唱碟和磁带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令国内外同行所瞩目。
  多年的艺术生涯,使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乐团身居江南水乡,故尤擅长演奏具有委碗、秀丽的江南音乐,同时也能演奏优美动听的广东音乐和粗犷豪放的北方音乐。江苏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经常演出于国内的许多城市,并出访过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丹麦、新加坡、朝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听众的赞誉。
经典老歌全集拔根芦柴花(江苏民歌)音乐 80年代老歌500首
苏民峰顺峰顺水 峰生水起精读班 掌相篇24
更多精彩视频讲座,请 搜索:广州风水师江同福
【2013最新郑云工作室出品高清搞笑视频全集】南阳刨村民坟惊动大明星[超级美女顶峰娱乐搞笑视频微电影在线观看免费下载]2013郑云的搞笑视频郑云搞笑视频腾讯郑云最新视频郑云影视工作室2013郑云工作室2013最新孙琰佳是郑云老婆郑云的老婆郑云老婆是谁郑云视频背景音乐郑云播客郑云搞笑全集下载郑云工作室郑云郑云工作室 优酷郑云工作室陈佳图片郑云陈佳郑云潜规则郑云优酷郑云搞笑郑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耀星科技有限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