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强制员工购买内部购买理财产品会计分录

[1/2] 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乱象:贷款千万到手仅480万元_财富频道_红网
主机:电信1号海通证券强迫员工买自家产品每人10万·华西都市报·四川在线
第034版:财经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
海通证券强迫员工买自家产品每人10万
&&“上周四接到通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买公司的‘(海通)稳健增长’10万元,至少要持有一年才能赎回。今天我已经买了。”12月28日,海通证券一名不愿具名的员工无奈地表示。&&将公司推出的集合理财产品摊派给公司员工,这在今年的券商中并不少见。另外一家上海知名券商的中层讥讽地表示:“今年很流行被什么什么,这可以叫‘被购买’嘛。”&&海通证券再现“被购买”&&“这已是公司第二次强制我们员工买理财产品。去年,公司强制我们买了‘(海通)金中金’10万元。我拿了一个多月就赎回了,赎回价是0.98还是0.99元,还亏了点。两次都是强制的,必须要买!”上述海通证券员工告诉记者。&&“公司的确动员我们买,还承诺年收益10%。我没买,但是,我们部门的老员工都买了。”另外一名海通证券员工指出。&&据介绍,申银万国证券在推广“申银万国2号”时,也曾强制员工购买过产品,“据说一个人至少要购买20万。”&&“我们公司去年年底就动员大家买,要求老员工带头,买了就要持有一年。但没办法,公司的产品发不出去。”对此,北京一家证券资产管理部门的员工告诉记者。&&不过,记者就此事与国内另几家券商员工交流时,这些券商员工均表示,自己公司没有强制自己买过理财产品。&&困顿的集合理财&&“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12月28日,北京一家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高层指出,历经综合治理后,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几乎是推倒重来,不管是市场还是人才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券商员工“被购买”背后反映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在目前整个资产管理市场上的尴尬竞争力。&&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止到目前,券商一共发行了80只集合理财产品,最新规模总计1013亿元,平均每只的规模为12.5亿元左右。这个数据,意味着大部分集合理财产品,其实际规模,尚不及被批准的最高规模的一半。&&以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为例,三家公司一共发行了16只理财产品,仅有“中信理财2号”非常接近最高规模,其他大部分理财产品,都不及最高规模的一半。&&“集合理财的尴尬早已不是秘密,收益率做不过基金,又不像私募那么灵活。”上述北京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高层指出,“前几年,券商(资产管理部)的思路是,先把规模做大,单个产品发一二十个亿。但其实,这个规模,在一个波动的市场,很难做成比较高的收益。收益不明显的话,品牌效应难以明显。”据《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位置: -
- 中国人寿财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
保险理财产品人气榜
生死两...年金保...年金保...生死两...生死两...终身寿...
我最近浏览过的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是否银保产品
是否是投连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被保险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人按照交强险合同的约定对每次事故在下列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
(一)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0 元;
(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0 元;
(三)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 元;
(四)被保险人无责任时,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为11000 元;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为1000 元;无责任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100 元。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和无责任死亡伤残赔偿限额项下负责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用、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护理费、康复费、交通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住宿费、误工费,被保险人依照法院判决或者调解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和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项下负责赔偿医药费、诊疗费、住院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合理的后续治疗费、整容费、营养费。&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年强制职工购买万元理财产品
第21版:中国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强制职工购买万元理财产品
专家称山东梁山县做法有诈骗嫌疑
  银行里专门设立交款专柜,“被自愿”购买理财产品的人为数不少
&&今年3月底,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陆续接到县总工会下发的一个通知,要求他们购买一份理财产品。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很多职工都已经购买了理财产品。县里的总工会为什么能够向职工发售理财产品?发售理财产品筹集的钱又是作何用途?&&购买指标&&在编机关职工每人一万&&李先生是梁山县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每个月两千元的教师工资是家里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原本生活就有些拮据的李老师一家,在3月底收到了一份名为《梁山县信托理财产品明白纸》的文件,就是这份文件让他们一家人如坐针毡。&&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学校的每个职工都必须“自愿”购买一份由县总工会发售的一万元的理财产品。1万元,相当于李老师近半年的工资,李老师和很多同事都没有能力去承担,迟迟没有购买,却也因此遭受了来自于领导的压力。&&学校领导为什么会做出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联系上了梁山县教育局。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县里给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多个单位,都定下了“买理财产品”的指标,指标必须完成。&&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是李老师所在的学校需要完成“购买指标”,梁山县只要是在编的机关单位职工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工会回应&&工会只是挂名县里筹划&&在这份《梁山县信托理财产品明白纸》中有这么一段介绍:“该理财行为是由县总工会委托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把产品资金放贷给梁山县正大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用于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这么一张薄薄的《理财产品明白纸》,给李老师这样的单位职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初衷设立的县工会为什么会去发行“理财产品”?记者以职工的身份向梁山县总工会询问,对方的回答是“工会只是挂个名,都是县里筹划的”。&&职工质疑&&城建理财产品如何营利&&《梁山县信托理财产品明白纸》中清楚写道,“发行总额2亿元,产品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10%;利息一年支付一次,本金到期一次性支付。”2亿的资金将被用于城市建设,一些职工对此提出质疑,一个仅仅用于城市基础建设的理财产品,怎样能够实现营利并支付一年百分之十的利息?&&就信托理财产品而言,百分之十的年利算是比较高的。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然而,在这份两页的《梁山县信托理财产品明白纸》中,对于投资风险只字未提。同时,众多职工介绍说,他们所在单位也并没有就信托理财产品做更多的介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是梁山县政府通过发售理财产品筹集资金搞城市建设,周边的汶上县、泰安市等县市也都有类似情况出现。面对着政府的摊派购买指标的行为,作为投资者的职工们是无力和无奈的。&&专家观点&&有强制集资和诈骗嫌疑&&因此,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涂永红教授看来,政府以这种形式来发售信托理财产品,并没有充分披露投资的风险,存在强制集资和诈骗的嫌疑。&&涂永红说,这个理财产品本身有没有充分披露它的风险在哪里,怎么样来规避风险,它有没有一个风险管理的相应机制。也就是说你让投资者要拿到这百分之十的利息,有什么样的保证。如果它的信息披露是不完整的,然后又有政府的强制性行为,那么这就有点强制集资,也可能有欺诈的行为,这就是违法的。&&而北京广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赵三平认为,政府部门在理财产品发售的过程中存在变相强制购买的行为,这已经构成了对购买人员权益的侵犯。&&赵三平说,这实质上是一种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它是以政府权力为后盾,以社会组织的名义来规避政府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它是一种严重的滥用职权的违法行为。更可怕的是,在这种自愿的外衣下,以这个权力报复为要挟,虽然严重地侵害了公职人员的权益,但受害的公职人员呢,又面临着救济渠道缺失的问题。&&据央广新闻&X096&&&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海通证券再次强迫员工购买公司理财产品
“上周四接到通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买公司的‘(海通)稳健增长’10万元,至少要持有一年才能赎回。今天我已经买了。”12月28日,(600837.SH)一名不愿具名的员工无奈地向本报记者表示。将公司推出的集合理财产品摊派给公司员工,这在今年的券商中并不少见。“今年很流行被什么什么,我们这可以叫‘被购买’嘛。”当日晚间时分,与本报记者交流时,另外一家上海知名券商的中层如此讥讽地表示。“被购买”“这已是公司第二次强制我们员工买理财产品。去年,公司强制我们买了‘(海通)金中金’10万元,这个倒没有要求持有一年,只要产品开放了就可以赎回。我拿了一个多月就赎回了,赎回价是0.98还是0.99元,还亏了点。两次都是强制的,必须要买!”上述海通证券员工告诉记者。“公司的确动员我们买,还承诺年收益10%。我没买,但是,我们部门的老员工都买了。”当日,另外一名海通证券员工指出。据介绍,证券在推广“申银万国2号”时,也曾强制员工购买过产品,“据说一个人至少要购买20万。”对此,一位申银万国员工表示,“这是半年以前的事,主要是要求营业部系统、经纪系统的员工买。这种事情在券业的确很普遍,大家有钱放银行也是放着,买理财产品,就是收益率比略差点。”“我们公司去年年底就动员大家买,要求老员工带头,买了就要持有一年。但没办法,公司的产品发不出去。”对此,北京一家券资产管理部门的员工告诉记者,“想当年,基金发行不好时,也会让员工向亲朋好友推销,推销不出时自己认购。”不过,本报记者就此事与国内另有几家券商员工交流时,这些券商员工均表示,自己公司没有强制自己买过理财产品。困顿的集合理财“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12月28日,北京一家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高层向本报记者指出,历经综合治理后,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几乎是推倒重来,不管是市场还是人才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券商员工“被购买”背后反映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在目前整个资产管理市场上的尴尬竞争力。该高层认为,近年来,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获得了迅猛发展,其凭借不断稳定扩大的规模,在目前整个市场上已经形成了稳固的竞争优势,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要想实现突破,明显还需要时间。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止到目前,券商一共发行了80只集合理财产品,最新规模总计1013亿元,平均每只的规模为12.5亿元左右。这个数据,意味着大部分集合理财产品,其实际规模,尚不及被批准的最高规模的一半。一般来说,所有集合理财产品,在发行时的计划说明书中,都会有这么一句:“本集合计划在推广期的募集资金总额最高不超过X元,在存续期内的总份额最高不超过Y份。”X,最常见的数据为35亿和50亿。以中金公司、、为例,三家公司一共发行了16只理财产品,仅有“中信理财2号”非常接近最高规模,其他大部分理财产品,都不及最高规模的一半。“集合理财的尴尬早已不是秘密,收益率做不过基金,又不像私募那么灵活。”上述北京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高层指出,“前几年,券商(资产管理部)的思路是,先把规模做大,单个产品发一二十个亿。但其实,这个规模,在一个波动的市场,是很难做成比较高的收益。收益不明显的话,品牌效应难以明显。”风险提示:[责任编辑:jbyao]
腾讯声明:频道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
操作,风险自担。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台湾著名音乐人
快女全国12强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购买理财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