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资金流入流出市场如何取消可用资金限制?取消

  ■谈股论市  截至8月末,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金额仅为8447&#4..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取消险资炒股限制难言股市利好-新京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注册资本登记取消资金限制_焦点透视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注册资本登记取消资金限制
  ■ 国务院部署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改为认缴登记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要点
  一、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二、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建立公平规范的抽查制度,克服检查的随意性。
  三、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
  四、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注重运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将企业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五、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实行由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的制度。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迈出全国性的步伐。
  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会议明确了五项改革内容,即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以及推进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降低开办公司成本。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邹亚生称,此次公布的五条改革内容相互补充,既放宽了注册条件,又给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会对个人创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邹亚生强调,在解决企业准入问题后,要想更有效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下一步应着力解决行业准入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改革才刚刚启动。
  按中国政府网27日发布的新闻稿,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抓紧依照法定程序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完善配套措施”。各省级政府要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抓紧建设本地区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优化流程、完善制度,“确保改革前后管理工作平稳过渡。”
  注册资本“零首付”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谢志华认为,现行的工商登记制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注册公司的门槛高,一是注册资本实行实缴登记制。这给中小企业和个人企业,尤其是毕业大学生和失业人士创业,设置了障碍。
  根据国务院部署的内容,今后公司注册资本将实现“零首付”。
  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这是个大前提,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取消,后面的问题等于基本不存在了。”谢志华说。
  随着注册资本金最低限额的取消,注册资本也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行由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的制度。
  另外,按照方便注册和规范有序的原则,国务院要求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定。
  此前的地方试点,已颇有成效。10月24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曾以深圳为例指出,今年3月1日实施工商登记改革以来,截至9月30日的7个月时间里,深圳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4.2万户,是去年同期新登记数量的2.3倍,是去年全年新登记数量的1.5倍。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早在2009年就开始在部分地方试点。据新华社报道,2009年起,北京,上海浦东,福建平潭,广东省深圳、珠海、东莞、顺德等地,开展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这些地区的试点经验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铺开的基础。
  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与此同时,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强调,要大力推进企业诚信制度建设。
  上述会议要求,注重运用信息公示和共享等手段,将企业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完善信用约束机制,将有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录”,向社会公布,使其“一处违规、处处受限”,提高企业“失信成本”。
  新华社27日援引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的说法称,对工商部门而言,改革登记制度不是监管职责的弱化,而是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营造宽松准入环境的同时,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自律等手段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
  按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工商管理部门要建立公平规范的抽查制度,克服检查的随意性,提高政府管理的公平性和效能。
  谢志华认为,过去的年检制度是工商部门对企业的检查,相关信息不对外公布。企业只对政府负责,而不对公司利益相关人负责。同时,工商部门最根本的任务是促使企业诚信和防范风险。
  在谢志华看来,在新制度下,工商部门的监管更多倾向于促使企业形成,发展壮大,使得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未明确提“先照后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政府网27日刊发的新闻稿中,此前备受关注的“‘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的提法,并未被明确提及。
  新华社称,现行制度下,创办一个企业,先要到主要部门取得行政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这就是所谓“先证后照”。而在等待许可过程中,因为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创业者往往难以开展招工、洽谈、签约、贷款等企业前期筹备工作。如果是“先照后证”,创业者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前局长周伯华曾将这种困扰形容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他举例说:“有的小微企业创业者得先去找前置审批部门,取得他们的同意才能到工商部门办理执照。但这些部门可能会说,你连公司都没有,怎么审批?创业者就这样被推来推去,两头奔波,两头受堵。”
  “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一度被视作“宽进”式改革的亮点之一,并被列入今年3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
  直到10月16日,新华社还援引张茅的说法称,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是改革工商登记制度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内容。
  上述报道称,围绕这项改革,今年以来,工商总局成立专门工作组,先后到广东、浙江、天津、福建等地进行深入调研,又组织召开7个专题座谈会,邀请不同领域、部门的专家和专业人才,对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证,并在此基础上向国务院提出了修改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建议。
  不过,有业内专家称,在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的新闻稿中,“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的改革内容并未被明确提及。该专家猜测,这可能是考虑到有些高风险行业,暂时还不适合推开“先照后证”。
  录入编辑:任凭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